芜湖扁担河沿线地块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扁担河沿线地块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
宏观背景下的意义愿景
扁担河北接长江,南连青弋江,河流沿线区域一直以来作为芜湖城市生态廊道而存在,起着维持城市组团式发展格局的生态屏障作用,同时也是城市外围重要的高压输电廊道。

近年来,随着芜湖市城东片区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空间已拓展至扁担河沿线周边区域,一大批高品质高标准项目的落地建设,城东片区正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扁担河区域作为芜湖市城东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载的战略意义愈发重要。

围绕《芜湖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打造“智造名城”、“创新名城”、“开放名城”、“生态名城”等四大名城目标,扁担河沿线区域将从生态屏障转型为创新走廊,吸引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全面提升芜湖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竞争力。

为实现扁担河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芜湖市政府组织编制《扁担河沿线地块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城际联盟在本次项目中脱颖而出,参与进一步深化工作。

02
全局视野下的总体判研
将扁担河区域线性空间纳入区域城市框架,以全局眼光,统筹规划,实现芜湖整体发展格局的优化与重塑。

a.人工自然的协调关系
扁担河链接长江、青弋江,优先考虑其“生态韧性”的需求,科学把控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东岸临交通干道徽州大道,腹地狭窄,且有高压穿越,侧重生态,保障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廊道宽度。

西岸临次干道,纵深较大,与现有建设区关系密切,侧重开发,实现城市发展的滨水回归。

考虑生态廊道密度、总规用地属性、改造成本等因素,现状高压走廊规划为生态空间,以扁担河为纽带,链接形成“四横三纵”的蓝绿体系,实现海绵城市、碳中和目标。

b.区域统筹的总体格局
纵向引领:以都市人文轴、生态创新链纵向引领城市发展,通过三条绿带相连,错位发展,汇聚城市精华。

横向联动:充分考虑生态创新链与横向城市板块的互动联系,确立四大功能分区:创新岛、乐活岸、趣游岛、江河汇。

“鸠兹特色”创新岛——沿北京中路,串接老城,依托轨道站点,构筑“创新集聚”的多元智汇中枢;并以其为原点,打破扁担河片区的线性格局,带动、统筹东部地区;引水入城、蓄水成湖,曲水连环,再现“古芜湖”图景,描绘圈层发展的“鸠兹特色”创新岛。

“创新示范”乐活岸——在神山绿带滨水节点,融合“青年创新、共享邻里”,打造吸引高端人才的“创新示范”乐活岸。

围绕扁担河中央公园,布局青年创新港。

依托成熟的生活氛围与轨道站,建设青年未来社区。

“共享纽带”趣游湾——在郊野生态带的起点,着眼“旅游配套、生态体验”,建设有机镶嵌的“共享纽带”趣游湾。

整合独立运营的现状文旅项目,植入共享开放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级,带动周边发展,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旅城。

“未来时代”江河汇——青弋江是芜湖的母亲河,自西向东,串联芜湖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扁担河,自北向南,链接鸠兹的回忆与展望(鸠兹古镇);江河交汇处,打造复合多彩的“未来时代”江河汇。

规划区融合“文旅、生活、创新、休闲”,实现城市结构与功能的滨水回归和全面重构。

c.丰富多样的滨水体验
构筑多样滨水空间,打造“市民体验、全域旅游”的最美风景线。

“一河两岸”---楼宇森列、繁荣都市;
“天人呼应”---一侧人工、一侧自然;
“有机镶嵌”---组团布局,生态秘境;
“自然融入”---生态覆土、大美绿丘。

d.复合便捷的交通体系
车行交通优化:
徽州大道,货运疏解,构建城市景观大道;新增横向车道,加强两岸的联系。

↑疏解货运交通
↑加强两岸联系
慢行体系构建:
纵向连续慢行,南侧高线游廊,消解堤岸高差,强化滨水节点;加密人行桥,提升滨水可达性;轨道交通与水上交通在核心地带无缝接驳。

↑连续慢行、滨水可达
↑水上交通、无缝接驳
03
精心描绘的理想蓝图
规划以“区域统筹、生态优先、TOD引领、文化传承“理念为指导,以优越的生态条件为基底,描绘一幅创新引领、特色鲜明、青春活力的理想蓝图。

创新岛---
核心硅岛,TOD引领,立体城市开发,无缝交通接驳。

智汇内港,热闹繁华;创想水街,活力之源;科技硅巷,高度混合;欢乐湖岸,文娱休闲。

科技岛链,沿“鸠兹湖”展开,人才栖息、创新孵化。

生活离岛,以”创想水环“为纽带,以“共享邻里“为中心,职住平衡,乐业安居。

乐活岸---
滨水特色的创新社区示范。

青年创新港,滨水乐活街,智能新住区,近期启动样板,引领未来生活。

趣游湾---
有机组团格局,特色建筑嵌入生态之间。

三大特色分区:综合旅游服务、生态文化体验、湿地水鸟观赏。

江河汇---
覆土式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造型灵动,倡导生态、零碳、自由,沉浸式休闲,提供全新体验,象征无限未来。

零碳廊---
高压集中区域设碳汇林,密植绿肺,隔离人群,空白区设雨水花园,生态海绵,主慢行道沿线展开,链接政务中轴,沿路布局少量公共服务设施。

生态引领、碳中和示范。

04
最美生态创新走廊
我们希望通过全新的规划,满足使用者在新时代的工作模式和生活需求,达成扁担河区域成为芜湖科技创新标杆区、生态人居示范区、
全域旅游先导区的目标愿景。

蓝绿为脉、人才为本
以创新引领未来
以青春浮游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