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05_0041
公共政策概论(整理版)
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处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公共政策将失去权威性。
政策的向导是行为和观念的向导。
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公共政策主体应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核对主体分为政府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公共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政府、第三部门等。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准公共政策主体、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
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整合能力。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共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新型的公共政策理论视政策对象——公共为伙伴。
提供政策主体的能力应从两方面着手:1、公共政策主体本身提升自己的公共政策能力;2、借助外部因素如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讯和网络等)、举行听证会来鼓励和吸纳公民参与,失去公共管理的社会化。
公共政策系统主要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
智囊系统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填补当代领导职责与其能力之间的差距,为领导服务;具体来说,这种作用大致包括:1、参与公共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为政策主体提供咨询服务,开阔政策主体的视野和思路;3、对政策问题进行“会诊”,找出问题的症结。
智囊系统的构成:1、官方智囊机构;2、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
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由政府资助和管理的专门研究机构;二是各种独立的、民间的研究机构;三是大学。
公共政策概论
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
一.决策方案的评估 (一)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 1.效益标准 2.方案协调性标准 3.方案的适应性标准 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
决策备选方案的选择
(二)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悲观原则 乐观原则 最小遗憾原则 (三)决策方案选择的方法 直接比较法 综合比较法 多重标准决策
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信息系统 智囊系统 决断系统 监控系统
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职责 收集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数据 收集、整理、反馈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 等方面的情况数据 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系统
2.信息系统的构成 信息流程体系 信息组织体系
信息流程体系
信息收集 信息加工 信息传递 信息贮存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一章 导论
公共政策的内涵与本质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政策科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1.内涵与本质
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及其缺陷 伍德罗威尔逊 戴维伊斯顿 拉斯韦尔与卡普兰 托马斯戴伊 张金马
利益分配的动态性
利益选择 综合 分配 落实
结论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 期的目标,对社会公共利益进 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 过程.
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的确定
(二)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 目标具体明确 目标协调有效 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决策备选方案的拟订
一.拟订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 多方案原则 排斥性原则 多要素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维
(一)方案设计的主观条件 1.对问题和目标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2.信息和经验 3.知识水平 4.思维敏捷 5.考虑问题的周全性 (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在设计方案过程中的作用
公共政策概论04任务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04任务习题答案公共政策概论04任务一、单选题(共20题,总分40分)1.公共政策是(a)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B.权力C.公共D.权威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a、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对象非正式决策主体执政党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a、公民B.非政府组织C.利益集团D.大众媒体5.受公共政策管制、管制、管制和限制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a.公共政策客体b.目标群体c.思想库d.政策目标6.(a)构成政策体系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限制公共政策过程。
a.公共政策环境b.全球化c.国际化d.信息化7.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A.传统习俗文化B.政治文化c.精英文化D.一般文化水平8.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Salamon B.Rowe C.limblon D.kochen9.(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b.执行C.法规D.限制10.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b)的建立是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b.政策议程c.政策目标d.政策对象12.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地位。
a.权威b.重要c.次要d.枢纽13.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b)。
a、 C.风险评估有效性的评估14.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c)。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第5章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5.2.3 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渐进调试政策
以往政策承诺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5.2.4 混合扫描理论
传统理性 有限理性 精英理论 制度理论 过程模型 混合扫描理论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掌握各种政策分析模型的基本观点 了解政策分析模型的实际应用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5.1 模型概述
5.1.1 什么是模型
模型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或抽象化的代表。 一般来讲,模型可划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具体模型 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 机、交通地图等。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 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里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 相似性特征。而抽象模型主要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 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谢明 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第5章 政策模型
5.1 模型概述
5.2 政策分析模型
5.3 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பைடு நூலகம்列教材
关键词
具体模型 渐进主义 博弈理论 取舍理论
抽象模型 群体狂想症 团体理论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5.1.2 模型的风险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第一章导论名词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行为准则。
简答题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
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网结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整体性不仅表现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二)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市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因此必须具有预见性。
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
先进的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的。
除目标外,相关的政策内容,也能揭示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样具有超前性。
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三)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
尽管不同的政策间是相互联系的,但这种关系并非“平起平坐”的,而有主次之分。
(四)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事务的日益增多,总的来说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是日益丰富、复杂和扩大,那些在过去不太需要政府管理的问题,均被列入现代政府的管理范围内。
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
(五)合法性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
她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上一般所讲的道德规范不同。
它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政策的合法性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因为他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其次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一)导向功能公共政策都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公共政策概论
一、需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怎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可以宦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齐自管辖的范圉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第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打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公共政策概论》电子课本
《公共政策概论》电子课本
公共政策概论是一门涉及到公共行业政策分析、研究和评价的课程,它将帮助学生理解公共政策的形成、基本政策原理及其实施的过程,掌握公共政策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并学习如何以科学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
《公共政策概论》电子课本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是关于公共政策分析的内容,它会教授学生政策分析的各种方法,例如政策规则识别、成本效益分析、决策树建立以及案例分析等;其次是关于公共政策治理的内容,它会教授学生公共政策研究中最常用的理论和想法,以及如何更加科学的用这些理论和想法来探究公共政策的运作和实施;最后是学习如何在公共政策实施和治理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这里面包括如何正确施加公共政策,如何有效地控制公共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公众和权力机构沟通。
通过学习《公共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更好的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掌握公共政策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以及公共政策的分析、研究和评价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准确的识别公共政策的目的,总结公共政策的特点,分析公共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运作和治理进行评价。
《公共政策概论》
二、鲁克斯的观点——权力的第三向度
主张某位掌权者A对於B所行使的权力有三种: 第一种面向是A直接对B发号施令,加以控制, 这是多元论者的主张;第二种面向是A通过各种 手段设法让B所关心的议题无法进入政策议程, 这是非决策制订论者的主张;第三种面向是A设 法影响、形成或决定B的想法与价值观念,使B 能够完全接受A的统治,换言之,权力的第三种 面向是:掌权者可能利用意识型态的霸权 ( ideological hegemony),建构有利于统治者的 社会意义,型塑民众的价值观,使民众接受掌权 者统治权力的正当性。他将权力的三个面向整理 如下:
第二篇 政策形成
整理课件
第七章 问题建构
第一节 问题建构的重要性(图7-1)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含义 第三节 政策问题的类型(图7-2) (表
7-1) 第四节 问题建构的方法 第五节 问题建构的技术(图7-3) (表
7-2) (图7-4)
整理课件
第八章 政策议程
第一节 政策议程的含义 第二节 政策议程的分类 第三节 公共问题取得议程地位的条件 第四节 议程设定过程
学术研究(表6-1) 第四节 政策分析家的类型(图6-1) 第五节 成为良好政策分析家的重要条件 第六节 政策分析家的专业角色 第七节 政策分析家的专业伦理(图6-2)
图2-1 精英主义模型
政
精英
权
策
政治基
力
结
层结构
流
果
动
一般民众
图2-2A 多元主义模型
利益团体A
利益团体B
均衡状态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低度
分析技术 高度
企业型
技术型
低度
政客型
虚伪型
表6-2 三种政策分析者类型的专业伦理
《公共政策概论》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公共政策概论》的重要性、定义与概念,并深入 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评估与监督,以及实施与效果。加入我们,一起 探索公共政策的世界吧!
课程介绍
通过本课程,我们将深入研究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学员提供 全面的了解和知识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次 知识之旅吧!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概念
什么是公共政策?
我们将探讨公共政策的 准确定义,并理解其在 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力。
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
了解公共政策的关键特 征,包括目标导向、决 策过程和执行效果。
公共政策与政治经 济学
探索公共政策与政治经 济学的关系,了解其在 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 用。公ຫໍສະໝຸດ 政策的重要性为何要关注公共政策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公共政策的定义、重要性和制定过程,并探讨了公共政策的评估 与监督以及实施与效果。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您能对公共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为未来的决策和 社会参与做出积极贡献。
分析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 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 为什么我们都应该关注。
多元社会与公共政策
探讨多元社会如何影响公共 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
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
了解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 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1
政策议程设置
探索公共政策如何被提出、辩论和确定所需的政策议程设置阶段。
3 公众参与与透明度
探索公众参与和政策透明度对政策评估和监督的重要性。
公共政策的实施与效果
政策实施策略
分析政策实施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政策的成功实施。
效果评估与反馈
了解如何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修正。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党和 ...
4、符号模型。 5、程序模型。
第三章
政策系统
第一节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 组成要素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1、政策主体要素。 2、政策客体要素。 3、政策环境要素。 4、程序要素。
政策系统的要素图
政策系统
政 策 主 体
政 策 客 体
3、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4、政策工具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5、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 (四)20世纪90年代政策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1、高度重视宏观分析,促使政府政策制定系统 的改进。 2、加强规制政策研究,推动政府行政改革。
3、政策绩效评估成为热点。
第二章
政策模型
第一节 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包括绝对理性决策模型和有限 理性决策模型。 一、绝对理性决策模型 它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综合的全面资 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公共政策学者叶海卡· 德洛尔认为:一个纯 理性的决策模型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建立一个政策目标的多方面层次,并就每 一个层次的政策目标可达成的程度加以衡量。
2、建立并衡量社会中存在的一切其他价值系 统与资料。 3、为政策制定者备妥一套完整的选择方案。 4、就上述的政策运作目标、社会其他价值系 统与资源所产出的每一选择方案确定完整的成 本与效益的预测结果。 5、以每一选择方案的利益与成本的或然率乘 以其效用,计算出每一选择方案净期望值,并 计算效用单位中的净效益。 6、比较每一选择方案的净期望值。 绝对理性决策模型的基本内容是: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文化政策、交通运输政策等;按政策作用的时 间长短,可将政策划分为长期政策、中期政策、 短期政策。 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 的一套理论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元政策的基 本功用在于如何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的 执行公共政策。 基本政策是指在某一领域某个方面起指导和 统帅作用的政策,也可称做“指导方面政策的 指导性政策”。 具体政策在整个政策体系中,是处于从属地 位的,它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和延伸,是为了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内容除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外,还涉及自然科学领域。
“公共政策概论”这门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以及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从公共政策现实出发,对于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公共政策的过程进行理论性探究。
本课程不仅是对于公共政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论论述,也是对于公共政策和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既注重理论性,也注重操作性,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的特点之一。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调整和平衡社会利益关系,而遵循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制定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
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者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它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
又称为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
具体政策: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也被称为部门政策或方面政策。
它是针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战略性政策: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做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
策略性政策:是政策主体针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行动路线,是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性政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问题的行动方案。
公共权力:也称为国家权力,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利益或原则而对政治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或力量。
公共政策概论.doc
公共政策概论一单选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10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1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19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段。
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
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24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部门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25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26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7系统方法: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千丝万缕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8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代提出并使用的。
公共政策概论 (2)
公共政策概论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和决策。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的识别、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进步。
公共政策可以引导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公共政策也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制定的,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应当符合公众的意愿和期望,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应该是政府的单方面决策,而是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征求。
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提高政策的质量。
3.复杂性:公共政策通常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冲突,做出权衡和平衡。
4.动态性:社会变革和问题的出现会促使公共政策的调整和改变。
公共政策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问题的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从社会实际出发确定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标。
2.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和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方案和措施。
3.政策的实施: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资源的配置、机构的安排、法律的规定等方面的因素。
政府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对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
4.政策的评估:政策的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检查和反馈。
政府需要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成效和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政府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
公共政策概述
(二)公共性与偏好性
1、公共性指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 这一思想来源于宪政思想,政府权力来源于来源于人民的同意和授权,政府的合法性在于政府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因此,公共政策作为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 林德布鲁姆指出,研究公共政策有两个基本课题: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二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是否有能力解决人民的公共问题,满足人民的需要
具体来讲:第一,政策实施是运用公共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环节; 第二,政策实施决定着政策目标能够实现与否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第三,政策正确与否,在主观认识范围内无法得到解决,只能由实践去检验。政策实施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第四,政策实施是完善、发展公共政策和制定新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4)利益落实。 政策分配利益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府的预定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 如农民减负问题。
对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理解上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其他分配。 ②公共政策是基于在多种利益关系上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非盲目的分配。 ③公共政策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 ④公共政策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实现的利益分配上的利益分配。
2、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政府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 (1)政策与理论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别。 理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层次越高,对政策影响面越广。 ② 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
公共政策概论前六节要点
公共政策概论前六节要点第一节公共政策概论、本质、特征公共政策概念: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
(P7,王骚)公共政策本质——利益公共政策特征:陈庆云: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P11—13)钱再见:阶级性、目标性、相对稳定性、强制性王骚:公共性、权威性、目标性、实效性、原则性、灵活性、动态过程性(P13—18))卢涛:价值选择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时效性第二节公共政策分类一,按功能角度的政策分类(一)主导性与辅助性政策主导性政策:如何解决现实公共问题的政策,包括政府采取行动的主导目标、方向、具体步骤与措施。
辅助性政策:如何组织、落实主导性政策的政策,是主导性政策的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性政策,包括政策制定的程序和政策执行的策略。
政府从国内或国外环境中提取资源的政策。
通过政策提取资源是政府得以维持和运转的经济与物质来源,也是公共事业发展建设的物质保障。
从利益分配功能出发利益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分配性政策是指国家向全社会或社会某一领域提供经济资助或资源投入的政策。
二是向工薪报酬发放管理政策。
再分配性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公共权力将一部分人的利益合法地再分配给另外部分人的政策。
(三)行为限制性与自我调节性政策(掌握定义)从政策对公共行为的限制功能出发,政策分为行为限制性政策:只对公共行为进行具体的合理性的政策。
行为自我调节性政策:是指规定了不具体的政策原则,在政策原则下公共行为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政策。
(四)实质性与符号性政策从政策是否发挥实质性的功能出发,可将公共政策分为实质性与符号性政策。
实质性政策:是指具有到位的物质资源投入,有明确的执行授权,对政策适度对象或有明确的切实利益提供,或有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同时有严密的组织 程序辅助执行的政策。
符号性政策:在内容上没有物质资源与实权、实利的提供,对调适的对象说出,只是一种号召或舆论,不一定实质性地执行。
公共政策概论
3、分配功能 、 政府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政府需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 的利益关系。 的利益关系。 易获利的群体或个体: 易获利的群体或个体: ①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的个人或社会 集团 ②普遍获利的社会多数 ③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利益集团
4、调控功能 、 是指政府运用政策, 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 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为了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公共政策,需要调控社会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需要调控社会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3)具体政策 具体政策
凡是在元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范畴以外的政策, 凡是在元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范畴以外的政策,都 可归入具体政策。它的具体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可归入具体政策。它的具体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具体政策是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 具体政策是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 的政策规定。 的政策规定。 (2)具体政策表现为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和行动方案。 具体政策表现为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和行动方案。 具体政策表现为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和行动方案 (3)具体政策必然要求有对应的部门或机构来具体实 具体政策必然要求有对应的部门或机构来具体实 施。 (4)具体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在经验基础上可以直接观 具体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在经验基础上可以直接观 察到并可以评价的。 察到并可以评价的。
二、公共政策依内容的分类
1、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元政策、基本政策、 1)元政策 元政策 在公共政策的层级系统中, 在公共政策的层级系统中,元政策是最深 层的政策。 层的政策。 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是“用以 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 的总称” 其基本用途在于“ 的总称”,其基本用途在于“如何正确地制 定公共政策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 定公共政策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本质政策是指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政策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
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与“政策”稍有不同,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
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的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是指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这样能有效地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多变、相互冲突、漫无目的的行为,纳入到统一而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照既定方向有序前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制定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发家之路,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有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两种作用形式。
从作用效果来看,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正向引导功能和负向引导功能。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物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政策中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
调控功能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而且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
我国工资政策的发展演变就很能说明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我国从建国初期起实行八级工资制,一直沿用了30多年,这种工资政策过分强调技术因素在分配中的作用,增加工资不是依据生产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而是视国家财政状况的好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概论05_004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90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A. 贝塔朗菲B. 西蒙C. 克朗D. 戴维•伊斯顿2. 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 公事公办B. 积极介入C. 退避三舍D. 不闻不问3.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使用的。
A. 美国国防部B. 兰德公司C. 麦克纳马拉D. 贝塔朗菲4. 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A. 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B. 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C. 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D. 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5.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A.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 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6. 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 四B. 五C. 二D. 三7.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政策理念。
A. 基础型B. 理性型C. 发展型D. 综合型8.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A. 响应B. 深入C. 反映D. 内化9. 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A. 创造性思维B. 直觉思维C. 灵感思维D. 豁然开朗思维10.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 效果B. 方案C. 结果D. 结论11. 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B. 利益C. 关系D. 制度12.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 公共利益B. 政策方法论C. 政策过程D. 公共问题13. 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A. 社会问题B. 公共利益C. 公共事务D. 公共问题14.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伊斯顿B. 西蒙C. 拉斯韦尔D. 史密斯15.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 非政府组织B. 非营利组织C. 政府主体D. 社会公众16. 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A. 利益B. 事实C. 价值D. 可行性17.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社会组织层级化B. 社会主体知识化C. 政策信息公开化D. 民主参与大众化18. 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 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B. 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C. 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D. 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19.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 奖励性B. 惩罚性C. 温和性D. 权威性20.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B. 个人负责制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D. 集权者公共政策概论05_004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90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多项选择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 )。
A. 参与B. 支持C. 阻挠D. 反对2. 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效率优位观念B. 科学民主观念C. 公平优位观念D. 创新超前观念E. 人本观念3.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A. 社会名流B. 准公共政策主体C. 社会公众D. 核心主体4. 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A. 双重优化B. 非零起点C. 回溯分析D. 心理效应5. 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 ) 。
A. 顿悟B. 灵感C. 判断D. 直觉6. 史密斯认为,()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A. 环境因素B. 执行机构C. 目标群体D. 理想化的政策7. 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
A. 权威性B. 可行性C. 公共性D. 管理性8.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A. 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 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C. 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 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 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9.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的公共决策体制。
A. 多者博弈决策体制B. 民主参与决策体制C. 集权式决策体制D. 精英决策体制E. 网络化决策体制10. ( )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A. 客观B. 适度C. 全面D. 有效11. 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
A. 建议B. 信息C. 分析D. 规范12. 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 目标与手段的统一B. 目标有效协调C. 目标具有可操作性D. 目标具体明确13. 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
A. 折扣型B. 结构型C. 滞后型D. 抵触型E. 僵化型14. 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A. 交叉性B. 动态性C. 突发性D. 多样性15. 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
A. 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B. 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C. 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D. 价值分析16.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等子系统。
A. 监控B. 智囊C. 决断D. 信息17. 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
A. 随机决策B. 风险型决策C. 确定型决策D. 非确定型决策18. 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执政党19.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B. 综合C. 分配D. 落实20. 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A. 全国性公共问题B. 国际性公共问题C. 管制性公共问题D. 服务性公共问题21. 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
A. 妥协B. 说服C. 强制D. 交换22.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A. 信息化B. 民主化C. 高效化D. 科学化E. 多变化23.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社会组织层级化B. 社会组织扁平化C. 政策信息公开化D. 民主参与大众化E. 社会主体知识化24. 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 ) 。
A. 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B. 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C. 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D. 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25. 以下哪些说法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
A. 公共政策应当是问题取向的B. 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C. 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D. 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公共政策概论05_004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90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判断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A. 错误B. 正确2.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A. 错误B. 正确3. 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还常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A. 错误B. 正确4. 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决策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要明确提出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并告知执行者不得随意机动。
A. 错误B. 正确5. 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
()A. 错误B. 正确6. 作为一个系统,在各主体不具备独立性、但有较高能力的情况下,公共政策体系有一种天然的整合能力和机制。
A. 错误B. 正确7. 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是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
()A. 错误B. 正确8. 系统理论认为政策制定是一个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A. 错误B. 正确9. 公共政策是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 错误B. 正确10. 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活动时所秉持的价值观。
思想观念是结果的真正决定者,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制定出与之相关的政策。
()A. 错误B. 正确11. 绩效是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
绩效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但不包括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
()A. 错误B. 正确12. 中国的职业团体不属于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
A. 错误B. 正确13. 公共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与他们对其个人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无关。
()A. 错误B. 正确14.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A. 错误B. 正确15.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A. 错误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