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各章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基础会计教案(全套)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同加增加(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同减减少『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B,购买原材料货款未付,属于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资产总额发生变化九、板书设计十一、章节标题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银行存款1000——工行400——建行600总分类科目明细科目应收账款1000——北京300 ——张三100——李四20—天津700 ——王五300——赵六400一级二级三级例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属于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
注意:也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
例如:本年利润就没有明细科目例如:现金月初余额1 000元,工资收入现金6 000元,现金支付生活费4 000元,月末余额3 000元。
其中:期初余额=1 000元本期增加发生额=6 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4 000元期末余额=3 000元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正确答案』B『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选项BC,属于成本类科目。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一级科目以下都统称为明细科目。
1.会计科目2.会计账户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记。
九、板书设计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课余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新知,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但记账方法并非唯一)例如: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
例如:采购商品2 000元已入库,银行存款支付1 500元,余款未付。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正确答案』600 000元『正确答案』800 000元额4.损益类账户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和费用(或支出、成本)账户。
损益类账户是为了计算损益而开设的,因而会计期末,应将收入、费用全部转出,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利润。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62320072学分:3.5学时:56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适用专业:会计学教材:《基础会计学》,陈玉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开课院部:经济管理学院撰写人:王文华撰写时间:2013年4月审定人;陈玉荣批准人:江涛涛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的性质:这门课程为会计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初学者学习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后续会计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的地位: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同学们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这会计六要素的内容,掌握并熟练运用会计等式的基础方法。
理解并掌握账户的概念、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具体运用。
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理解与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理解并掌握产品制造企业的供应、生产和销售各个阶段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
理解并掌握结账的概念与方法、理解并掌握财产清查的概念、内容及账务处理方法。
掌握各类会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和编制方法。
熟悉并掌握会计处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具体特点、方法及适用条件。
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与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任务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了解会计的历史发展;理解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了解会计学及其分支,了解会计的任务与作用;了解会计方法体系,理解会计核算方法。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2.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会计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会计的含义1.会计信息系统论2.会计管理活动论3.会计的属性4.会计学及其分支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1.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与监督2.会计的两大目标: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第四节会计的任务与作用1.会计任务2.会计的作用第五节会计的方法1.会计方法体系2.会计核算方法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会计的含义、会计核算方法;难点是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新编基础会计学教案
将上述内容作为重点,是因为借贷记账法是全世界通用的记账方法,是《会计准则》规定的企业记账必须采用的记账方法,不懂得借贷记账法,就不可能做好会计工作。
(二)难点
1.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中,各类账户的用途和结构。
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中"关于账户结构的几点注意事项"的理解。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日记账的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2.会计账簿的启用规则、会计账簿的使用规则、错账更正规则。
将上述内容作为本章重点,是因为登记账簿,主要是对日记账和分类账的登记,日记账可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分类账囊括了全部账户,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都能从分类账中得到反映。正确地设置和登记日记账、分类账,就能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确保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
第四章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一、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三部分主要内容。目的是掌握第三个会计核算方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明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要求在准确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概念的基础上,熟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按不同分类标志的分类结果,每种类型的格式、内容,熟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对原始凭证审核的三个层次。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并能熟练准确地填制记账凭证,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新编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 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一、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目的是使初学者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本质、会计
含义、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学、基础会计学等基本概念和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要求初学者能够认真琢磨每一个概念,咬文嚼字,将众多概念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初步弄懂每一个概念的含义,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会计学基础大纲(精品课程)
会计学基础Accounting Bases课程代码:0200002总学时:68学时(讲课58、实验10)先修课程:无开课对象: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会计学基础》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主要讲述会计基础知识,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实务性较强,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以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会计学基础》教学基本内容是介绍借贷记账法,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表达方式——会计报表。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通过《会计学基础》的学习后,能明确会计是什么,是怎样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达到会计学入门应具备的理论和做账准备。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在讲授的同时,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用以巩固所学知识,再有就是要认真做好实验,用以对所学知识不仅有理性认识,而且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具体内容安排以表格体现)(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四、建议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1.练习编制记账凭证 4学时2.练习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学时3.练习登记总账 4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门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和实验手段.六、建议教材与参考书目1.朱继民、魏朱宝:《会计学基础》,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教材)2.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葛家澍、余绪缨:《会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刘峰:《会计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7. 李海波:《会计学原理》(新版),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8. 王建刚、周萍华:《会计学基础》,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9. 娄尔行:《基础会计》,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10.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1.本大纲依据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会计学基础》(朱继民、魏朱宝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编写而成。
8、《会计学基础》重点与难点:2、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教学目标:在前一章学习的基础上,本章专门阐述会计要素及其相关内容。
要求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等问题。
一、会计要素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
可以概括为: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本身。
资金运动是指企业单位所拥有的资金不是闲置不动的,而是随着物资流的变化而不断地运动、变化的。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它们又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两大类。
1、资产要素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该资源在未来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
资产的确认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或者说,资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资产是由以往事项所导致的现时权利;(2)资产必须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1(3)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除此之外,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必须是很可能地流入企业,而且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要素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如下特征:(1)负债是由以往事项所导致的现时义务;(2)负债在将来必须以债权人所能接受的经济资源来加以清偿;(3)负债与其形成现实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在未来流出企业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基础会计教案1一、教学目标:1、掌握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2筹集资金的核算二、教学重难点:资本公积的核算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二)新课讲授: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500 000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500 000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
借:固定资产贷:资本公积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例如:5日,向银行借入为期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50000贷:短期借款500004、“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本息,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以及应付的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例如: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8%的借款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借款四、板书:五、作业:资金筹集的核算练习题(见习题集)六、教学总结:本节内容比较少,核算也比较简单。
第二、三课时供应过程的核算基础会计教案2一、教学目标:1、掌握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2、采购成本的核算3供应过程业务核算三、教学重难点:采购成本的计算四、课时说明;用一课时教授,一课时实操经济业务题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购入原材料收到一张进项增值税发票,在这过程中我们又发生了相关的费用,比如运费,比如挑选费等,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二)新课内容讲授: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1、“在途物资”账户(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总论重点与难点通过总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及特点、属性,进而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对象、基本职能、任务、作用和目标,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基本理论的有关内容。
重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方法等问题。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源耗费的过程。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耗费),后有产出(收入)。
记录生产过程的耗费与收入,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是否有意义。
收入大于耗费,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记录耗费与收入的活动即为会计的基本活动。
在人类历史上,会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其特点:一是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二是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记录。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称为古代会计时期,其特点: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与私有制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二是单式簿记应运而生。
会计的涵义。
一直以来对会计涵义的界定主要有两大观点:一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
二是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最新的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会计学基础》是电子商务类一门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的基本内容及程序。
深入理解复式记账原理,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成本计算方法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课程总学时51学时,周学时3学时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总论 3学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账户 3学时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 6学时第四章账户及复式记账的应用 18学时第五章成本计算 3学时第六章会计凭证 3学时第七章会计账簿 3学时第八章财产清查 3学时第九章会计报表 3学时第十章会计核算程序 6学时4.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略)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计要素、复式记账法(借贷记帐法)的应用、成本的计算、会计报表的编制。
教学难点: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操作等方面。
占课程总评分的30%。
期中考试占15%。
期未采取闭卷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会计学原理和会计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
占课程总评分的55%。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从第六章开始,安排学生随着教学进程,针对某企业某时期发生的经济业务,采用借贷记账法,完成从填制会计凭证开始到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综合模拟实验。
9.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基础课,应在专业基础课之前开课。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个基本的认识,要求学生深入理解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会计含义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对象,会计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特点;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熟悉会计的核算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讲授中应注意对会计概念和会计对象的理解、分析。
同时,应注意对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一般原则中难点问题的把握。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
本章共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引入:同学们印象中的会计是什么?(要求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引入正题)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
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关心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劳动耗费和取得的劳动成果。
即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计算比较与分析,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就是会计活动。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就产生了会计活动。
它是管理生产经营过程,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的发展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科学。
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1.古代会计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于自己从事的生产活动最初只能用头脑来记忆。
随着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和劳动成果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用石子、树枝来计量,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在木板和石板上刻契等。
此时的会计只是生产者的一种附带职能,核算相当简单。
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需要记录的事项日益增加,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
基础会计教案
第一章总论【教学目标及要求】1、使学生对会计学科形成感性认识,同时通过课堂实验对会计实践性环节产生兴趣2、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该学科的难度,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专业认同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会计职业能力要求;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好感及对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形成感性认识【学情分析】学生对会计的了解,仅限于生活中的观察,对于会计的实质缺乏深度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专业课进行感性认识教育。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教学计划】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内容】一、1、介绍本专业学科特点及职业发展前景(教师搜集资料介绍)2、教师提出本专业的考核要求和专业学习方法二、组织课堂实验进行专业课感性认识就教育1、准备工作:教师先准备一部分现金,金额可以尽量在100元以内,然后随机邀请一位同学上来,拿出自己身上所带的现金,请他(她)当面向同学数清。
教师在此假设实验前提,即现在将该位同学看成是一位个体经营者,现在让他经营图书的贩卖活动,启动资金由他老师借给他和他本人的自有资金组成。
然后开始提问引导:(1)请问该位同学的现金共有多少?这些现金是由他拥有和控制的吗?教师由此可以引入资产的概念,会计上将一个企业主体拥有和控制的,且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看成是企业主体的资产,所以我们可以将该位同学拥有的个人现金称之为他的资产。
该项资产是该位同学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请同学们看一下,他的资产有几部分组成?(引入资产具体组成的多样性)(2)请说出资产总额有多少?(3)请问该位同学有负债吗?如有,金额是多少?那么请你试着对负债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4)现在请同学们将该位同学的资产总额与他的负债总额相减,观察计算结果,然后请问计算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总结:可以发现,该部分的金额正好是该位同学提供的自有资金的数额,因为该部分资金归他所有,所以他对该部分资源有要求权,我们将这种要求权称之为所有者权益。
会计专业的学习计划目标
会计专业的学习计划目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会计专业的学习计划目标每一阶段要做每一阶段的事情,基础阶段要夯实基础,强化阶段可以根据重难点进行强化训练,冲刺阶段要融会贯通查漏补缺。
会计基础各章节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各章节必背知识点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商科学科,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从业者,还是对会计基础感兴趣的学生,掌握各章节的必背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会计基础课程的各个章节出发,选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讨论。
第一章,会计基础概述。
这一章节主要是对会计学的定义和基本原则进行介绍。
其中,会计学的定义是指“通过记录、报告和分析财务信息,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和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的学科”。
同时,会计学遵循着会计实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期间、会计核算、相关性、权责发生、基准日、业务和报表相互关系等基本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基础。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负债是指企业对外的债权,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剩余资产净值和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流入。
第三章,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反映了企业资源的整体平衡状况。
会计等式的核心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即A = L + OE,其中A代表资产,L代表负债,OE代表所有者权益。
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会计等式通常被拆分为资产总计等于负债总计与所有者权益总计的两个等式。
第四章,会计凭证和账簿。
会计凭证是会计信息的最基本形式,用于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
常见的会计凭证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审计凭证等。
其中,原始凭证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最早的凭证形式,如购销合同、凭证等。
记账凭证则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制作的用于记录会计分录的凭证,是构成会计账簿的基础。
第五章,会计账簿的建立与管理。
会计账簿是通过记账凭证所形成的一个个账本,用于详细地记录企业每一笔经济业务活动。
常见的会计账簿有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会计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通过会计学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的意义和任务,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原理、原则及一般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会计管理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1 会计学总论1.2 会计科目与复式记账课程目标2: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行业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1 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核算2.2 企业会计账户分类2.3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4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2.5 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环节2.6 财产清查2.7 财务会计报告2.8 会计管理(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含义和会计的特点。
(2)理解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任务。
(3)掌握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的职能、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难点:会计核算方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二节会计对象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第四节会计法规第五节会计工作组织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1.教学目标(1)了解资金平衡原理和会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2)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概念。
(3)掌握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科目、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2)难点:借贷记账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资金平衡原理第二节会计科目第三节会计账户第四节复式记账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资金平衡关系?(2)试述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李宪印执笔人:栾蕙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曲阜示范大学日照校区管理学院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课程编号:182001英文名称:basic accounting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68理论学时: 50 实验学时: 18学分:4开设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先修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备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会计的含义及其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2)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如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3)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方法,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财产清查的方法和成本计算的方法等;(4)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如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规范体系和企业会计工作组织等。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2、了解会计、会计职能与目标、任务与作用、会计方法等基本概念,以及会计方法与会计学分支的基本组成内容。
3、理解会计的含义的基本观点、会计职能的特征4、掌握会计目标的基本观点和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章重点包括会计的含义的基本观点、会计目标的基本观点和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2、本章难点是会计目标的基本观点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资金运动的含义2、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的定义、包括的内容,以及会计等式的具体内容。
《基础会计》教案 第一章 会计概述
第一章会计概述【本章课题】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第二节会计的职能第三节会计的对象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领会会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会计目标、会计对象等内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会计产生兴趣,了解如何学习会计理论和方法,了解学习本门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教具】挂图:会计的起源与发展史【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计概念2.会计特征3.会计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对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建议】本章是全书的总纲,内容广泛抽象,教学时应理论联系实际讲授。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会计概念及特征、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时间分配】本章共6学时。
【导入新课】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有人说会计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介绍本课程:《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是以后各专业学科的基础。
本节重点和难点:会计的概念、职能、特点。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简单刻记的出现就是会计产生的萌芽阶段。
(二)会计的发展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科学。
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1.古代会计1)原始社会阶段:会计只是生产者的一种附带职能,核算相当简单。
2)奴隶社会后期: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
西周时代出现了“会计”一词。
3)封建社会时期:主要核算朝廷官府的钱、粮、财、赋、税等收支活动。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清代焦循)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
在宋朝出现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司”,在会计结账方法上采用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2017-2018上《基础会计》教案一年级
45612131718俗称“倒打”,这样就用不着到出票单位重新开支票了。
业务实例:2009年2月1日,企业向银行提取现金125000元,以备发1月工资,由出纳员小王根据“工资汇总表”填制现金支票。
请根据此笔业务填制现金支票。
(如图3-6)工作情景5:常用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主要内容包括:1、填制单位名称和记账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日期;3、凭证编号;4、经济业务内容摘要;5、会计科目的名称和金额;6、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7、记账备注,即已登记账簿的金额,应在“记账”栏内打“√”号或签章;8、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等签章。
记账凭证填制的注意事项:1、日期的填写:现金收付记账凭证的日期以办理收付现金的日期填写;银行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一般以财会部门开出付款单据的日期或承付的日期填写;银行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一般按银行进账单或银行受理回执的戳记日期填写;月末结转的业务,按当月最后一天的日期填制;2、摘要的填写:填写的摘要,一要真实准确,其内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和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相符;二要简明扼要,书写整齐清洁;3、会计科目的填写:会计科目的填写应填写会计科目的全称或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简写或只填会计科目的编号而不填名称。
需填明细科目的,应在“明细科目”栏填写明细科目的名称;4、金额的填写:记账凭证的金额必须与原始凭证的金额相符。
在记账凭证的“合计”行填列合计金额;阿拉伯数字的填写要规范;在合计数字前应填写货币符号,不是合计数字前不应填写货币符号。
一笔经济业务因涉及会计科目较多,需填写多张记账凭证的,只在最末一张记账凭证的“合计”行填写合计金额;5、记账凭证附件张数的计算:记账凭证一般附有原始凭证。
附件张数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构成记账凭证金额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计算张数,如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张数计算。
二是以所附原始凭证的自然张数为准,即凡得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中,也不得对同类经济业务采取大汇总的办法填制记账凭证;7、记账凭证的编号:会计人员应及时对记账凭证予以编号。
基础会计学 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一章总论会计的概念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
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1、理解会计的目标2、掌握会计的概念四、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
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总结扩展。
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
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会计会计产生条件产生文字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会计的发展西方:复式记账会计职能(核算、监督)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三、重点难点重点: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1、企业的资金运动2、会计六要素的划分四、教学内容本节讲授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企业的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基础课程各章学习提纲及重难点第一章总论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初学者对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等基本知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了解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管理、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重点掌握掌握会计对象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等内容。
难点是对会计要素及内容的理解。
通过本章学习,为后续章节学习奠定基础。
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便向信息会计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
(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指通过价值量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和计算,就是人们常说的记账、算账、报账,以达到为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
会计核算职能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虽然会计可以采用三种计量尺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但应以货币量度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计量尺度。
第二、会计核算要遵循连续性、全面性、系统性要求。
第三、会计核算要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
(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利用会计信息,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考评,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财经纪律以及特定单位的计划、预算等为准绳,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第三、会计监督要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是相互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前提,为会计监督提供客观依据;会计监督是保障,以确保会计核算数据的合法合理。
没有科学、严格的会计监督,会计工作就容易失去控制,也就难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目标(一)总体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二)具体目标:第一、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第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会计具体目标主要表现-----投资者财务状况信息提供信息使用者债权人什么信息经营成果信息政府现金流量信息企业管理层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会计假设会计假设,也叫会计核算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它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范围。
也就是说,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业务,只记本主体的账。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获得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也就是说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
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即从每年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期间一般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我们通常把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会计期间称为中期。
会计分期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时间范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会计事项。
货币计量假设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第二、确立记账本位币----人民币;第三、币值稳定。
五、会计核算基础(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以取得收入的权利及承担费用的责任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适用于盈利组织即企业单位。
(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即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适用于非盈利组织即行政事业单位。
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八项: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我国基本准则中规定的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首要质量特征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会计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七、会计惯例会计惯例一般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认识制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力的经验总结。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会计惯例除前述八项质量特征以外,主要包括“历史成本计量为主、收入与费用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三项会计惯例。
(一)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
如果会计实务中五种计量属性对同一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进行计量的结果是一致,则不存在孰先使用的问题,但计量的结果如果不一致,就存在孰先使用哪种计量属性的问题。
历史成本计价为主会计惯例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在取得时应当首先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即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计量。
换言之,在五种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计量优先。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正确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其相关的成本、费用,以便计算当期损益。
收入与费用配比会计惯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即取得一定的收入是因为发生了一定的费用支出,而发生费用支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这些收入;二是时间配比,是指将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相配比,而不能将本期收入与上期费用配比。
(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企业所发生的支出仅与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相关;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仅仅与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相关,而是和一个以上的会计年度相关。
两类不同性质支出在对外会计报表中的列示不同:收益性支出应列入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资本性支出应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企业资产反映。
如企业错将收益性支出记入资本性支出,会导致企业资产和利润虚增;反之错将资本性支出记入收益性支出会导致企业资产和利润虚减。
八、会计对象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客体)。
一般把会计对象概括为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是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以及货币本身。
制造企业资金运动图:原材料产供固定资产分期折旧货币在产品产销产成品制造企业资金循环:指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历了供产销过程后又重新回到货币形态的过程。
制造企业资金周转:资金伴随着供产销过程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过程。
资金运动的具体形态表现为资金取得、资金循环周转、资金退出。
九、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我国把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财务状况要素、静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属于经营成果要素、动态要素。
(一)资产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应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第三、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第四、能用货币计量;第五、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资产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货币形态;二是实物形态;三是权利形态。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超过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通常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等。
(二)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因负债是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故亦可将负债称为债权人权益。
负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第二、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三、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第四、负债通常有明确的债权人、偿还时间和偿还金额。
负债按偿还期限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它在数额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其实质是企业从投资者手中吸收的投入资本及其增值,同时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本钱”。
所有者权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所有者权益是一中剩余权益,它的数额大小由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决定;第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必须按照有关法律、制度、章程或合同执行;第三、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因素主要有投资者的增资减资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盈亏。
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项目通常有实收资本(公司称为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