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复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及答案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u=8cm 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10cm 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以下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 u=20cm 时,成倒立减小的像B .u=15cm 时,成正立放大的像C. u=9cm 时,成倒立减小的像 D . u=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2、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成倒立减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f 的范围为()18cm 时,A . 10cm<f < 18cm B. 5cm< f < 9cm C. 9cm< f < 10cm D. 18cm< f <20cm3、物体经过凸透镜可成()A .正立、减小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4、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A .透镜的焦点以内B .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C.透镜焦点之外的任一地址 D .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之外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 处向 15cm 处搬动时,则()A .像变大,像距变大B .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二、填空题:6、当物距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时,像距________焦距,获取了________实像.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定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体在___________ .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 24cm,在光屏上获取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8、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很远处以速度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________,像搬动的速度是v 匀速移近,直到接触凸透镜的整个过程中,________.9、物体从焦点处向 2 倍焦距之外沿主轴搬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怎样变化?________;像的大小怎样变化?________;像的虚实怎样变化?________.10、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_2 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减小的实像,这是________ ________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这是 ________的工作原理.三、作图题:________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1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 2 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光明、清楚的烛焰的像,以下列图,请完成光路图.12、以下列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示图,图中 A 、B、C 表示同一物体放在三个不同样的地址,请经过画图大体表示出像的地址和像的性质.四、实验研究题: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减小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 ,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_cm 时,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14、实验题表中为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记录下某透镜的成像情况,由凸透镜成像规律,依照下表可推知该透镜的焦距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必定先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__,尔后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________大体在 ________.16、在“研究凸运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凸运镜焦距的简单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________.五、应用设计题:17、小红在研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凸透镜能够成像,那么凹透镜能不能够成像呢?”请你帮她设计实验并研究.18、观察授课中常用的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请说明:(1)平面镜的作用: ________;(2)凸透镜的作用: ________;(3)屏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 ________.参照答案1、 A2、 B3、 B4、 D5、 A6、大于 2 倍焦距 ,倒立、放大7、同一高度 ;12cm< f <24cm8、先减小后增大尔后又减小,先小于 v 后大于 v9、变小 ;变小 ;不变10、大于 ,照相机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 ,幻灯机 ,小于焦距 ,放大镜11、如答图所示12、13、 20,1014、 9cm< f < 10cm15、调整烛焰、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 ,同一高度16、 (1)凸透镜正对太阳找汇聚点(2)量出焦距 .简单易行、误差大17、略18、 (1)改变光路(2)使幻灯片在银幕上成放大的实像(3)使光发生漫反射以便同学们能够看清像,同时白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9 分)1.( 08 临沂)以下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阳光下,细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包括着光的反射B.光与镜面成 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凑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凑近时像会变大D.老年人经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2.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以下列图是平面镜中的像,则()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 3 点正D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 点正3.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 处,则蜡烛经过凸透镜成的像是()A 、倒立、减小的实像B、正立、减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以下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海市蜃楼B 、影子C、水中的倒影D、小孔成像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能够节约空间。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含答案)
A.a端变细,b端变细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D.a端变粗,b端变细
8.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蜡烛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
在(3)的基础上,拿掉光屏,用肉眼在_______________(选填"A"、"B"或"C")位置沿图示方向能看到这个实像。
(5)在(3)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____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__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A.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初二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A. 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B.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C. 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D.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实像答案:A2.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其成像能力越:A. 强B. 弱C. 无影响D. 不确定答案:A3.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像的性质是: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不成像答案:A二、填空题1.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答案:会聚2.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答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四、计算题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体距离凸透镜30厘米,求像的性质和位置。
答案: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 = 1/u + 1/v,其中f为焦距,u为物距,v为像距。
代入数据得1/20 = 1/30 + 1/v,解得v = 60厘米。
由于物距大于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60厘米。
五、实验题1. 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答案:首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与白屏之间的距离,直到在白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这个光点即为焦点。
然后,用刻度尺测量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像性质以及焦距的测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水平。
凸透镜成像试题及答案
凸透镜成像一、选择题评卷人得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A.潜望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放大镜2、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小军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1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5、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A.仍然平行 B.会聚C.发散 D.无法判断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
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
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9、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中考物理总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要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的情况像距(υ)应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倒立缩小实像f<υ<2f照相机、眼睛u=2f倒立等大实像υ=2f测焦距f< u <2f倒立放大实像υ>2f幻灯机、投影仪u =f不成像获取平行光源u <f正立放大虚像υ>u放大镜2、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投影仪(如图所示)①凸透镜B的作用:利用凸透镜成像;②平面镜A的作用:利用光的反射改变光路;③投影仪成像的原理:f<u<2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怎样调节可使看到的像更大一些?答:凸透镜B向下调节,同时将投影仪原理屏幕。
(口诀: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2)照相机①照相机的成像原理:u>2f,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照相机的调节(调像距)a.由拍近处改拍远处:镜头后缩;(口诀: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
)b.由拍个人照改拍集体照:相机远离,镜头后缩;(口诀: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
)(3)放大镜①放大镜成像的原理:u<f,像与物同侧,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怎样调节可使看到的像更大一些? 答:物体稍远离凸透镜(u<f),(口诀:成虚像,物远像远像变大。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凸透镜的焦距①平行光法测焦距;②成等大的像:U=V=2f → f=U/2=V/2;③当物距远大于10倍焦距时,像距近似等于焦距。
(4)人的眼睛①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
②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光发散,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③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光会聚,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A卷: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器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面镜B.潜望镜C.凸透镜D.凹透镜2、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3、(2012湖南衡阳第3题)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4、下图所示是“天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摄像头,该摄像头的主要光学部件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5、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15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距为30cm 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6、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20cm7、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8、(2012江苏南京,第4题)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9、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l=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有答案)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蜡烛远离凸透镜,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3.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4.2019年9月28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智慧出现集成服务系统”,乘客只需“刷”一下脸,就能看到自己的登机口信息,从而顺利登机。
“刷脸”摄像机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则()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机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5.如图所示是一款HiMirror智能梳妆镜。
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可以检测脸上的皱纹、黑眼圈,甚至还能检测皮肤的水分和黑色素含量,根据皮肤状态提供合适的化妆和护肤建议。
关于智能梳妆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用的是凹透镜B.在拍摄时,人在透镜两倍焦距外C.靠近梳妆镜时,人在梳妆镜中成的像会变大D.要使人在摄像头中的像变大,人应该在透镜一倍焦距内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7.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徐爷爷用焦距为8厘米的放大镜看书,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正立放大的文字,则书离放大镜的距离可能是()A.5厘米B.8厘米C.12厘米D.20厘米2.用水彩笔在磨砂屯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D.看不到像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增大物距D.减小取景范围4.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B.C.D.5.“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现在许多道路上都会安装有电子眼.如图甲所示是某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电子眼”,图乙为“电子眼”监督路面交通情况时拍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实像B.“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虚像C.“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虚像D.“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实像6.要把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8 cm B.等于8 cmC.小于8 cm D.大于8 cm,小于16 cm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平面镜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B.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C.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C.30cm D.40cm10.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当物体置于镜前2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中考物理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综合练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下图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小于15㎝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凹透镜。
【答案】C【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求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A、观察图示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u=30cm>2f,解得f<15cm;而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f<20cm;故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10cm<f<15cm,故A正确;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可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正确;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C错误;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将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用一个凹透镜,D正确。
故选:C。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则()A.焦距可能为18厘米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答案】D【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2u f >,2f v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u v >;由题意可以知道物距30cm u =,像距20cm v =,这种情况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30cm 2f >20cm 2f f <<化简可得10cm 15cm f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18cm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 cm ,物距变大,依然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变小,所成的实像会变小;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 cm ,物距20cm u =,那么2f u f <<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30cm v =,光屏应远离透镜10 cm ;故选D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训练(含答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训练1.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2.小明将杂志《中学物理》放置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人眼观察到成像的情形是下列选项中的()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处时()A.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以上说法都不对4.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分别在a、b、c、d四点时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多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处,如图所示.在蜡烛从10 cm刻度处逐渐移至45 cm刻度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像未画出).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 cm 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果让蜡烛从图中位置处开始移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向左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蜡烛向右移动10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C.蜡烛向右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D.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 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8.[多选]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3 cmB.此时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同时也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将一直变小,且蜡烛移动的速度一直小于像移动的速度D.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9.如图所示,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A.都是正立的B.都是虚像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10.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b中的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丁→甲→丙D.丙→甲→乙→丁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 的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 cm的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放大实像,光屏应该()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向上移动D.保持不动12.[多选]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13.如今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凸起程度可改变的水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凸起程度.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填“实”或“虚”)像;向左移动蜡烛,保持光屏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为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通过注射器从橡皮膜中(填“注水”或“抽水”).15.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B.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凸透镜,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凹透镜,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透镜,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16.[2021四川成都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在凸透镜前再放置一块凸透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则可以()A.将蜡烛适当右移,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B.将蜡烛适当左移,光屏上会成缩小的像C.将光屏适当左移,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D.将光屏适当右移,光屏上会成缩小的像17.小明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34 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20 cmC.30 cmD.40 cm18.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18 cm处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 cmB.10 cmC.16 cmD.20 cm19.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 cm、14 cm、6 cm 时,对应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A.14 cm>f>10 cmB.10 cm>f>7 cmC.10 cm>f>6 cmD.20 cm>f>14 cm20.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B.当物距u=30 cm时,像距v=30 cm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D.当物距u=15 cm时,成的是缩小的像答案解析1.【参考答案】202010虚【解题思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答: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D【解题思路】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将杂志《中学物理》放置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选项是正立放大的像,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倒立放大的像,不符合题意;C选项是正立缩小的像,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倒立缩小的像,符合题意.3.A【解题思路】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50 cm-15 cm=35 cm,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在光具座的65~80 cm之间可以得到清晰的像.综合以上分析,只有A正确.4.C【解题思路】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烛焰位于b、c两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但b点到光心的距离大于c点到光心的距离,因此烛焰在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比在b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大,即最大,故B正确、C错误;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C.5.AC【解题思路】由题意知, f=10 cm,蜡烛在10 cm刻度处到40 cm刻度处之间时,物距大于f,成实像,从10 cm刻度处逐渐移至40 cm刻度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小,成的像逐渐变大;从40 cm刻度处逐渐移至45 cm刻度处的过程中,凸透镜成虚像,虚像是逐渐变小的.由以上分析知,蜡烛从10 cm刻度处逐渐移至45 cm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大后变小,先成实像后成虚像.6.A【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烛焰经凸透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u<2f,v>2f,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应满足u>2f,f<v<2f,则应增大物距u,减小像距v,可保持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靠近透镜,故选A.7.C【解题思路】蜡烛向左移动2 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A 错误;蜡烛向右移动10 cm,则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烛焰不能在光屏上成像,B错误;蜡烛向右移动2 cm,物距减小时,像距要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C正确;由题图可知,物距为15 cm,像距为30 cm,当蜡烛移到20 cm 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 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应为15 cm,光屏应移到65 cm刻度线处,D错误.8.ABC【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物距为15 cm,像距为25 cm,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15 cm<2f,25 cm>2f,故7.5 cm<f<12.5 cm,A、B均错误,符合题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则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应使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蜡烛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蜡烛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D正确,不符合题意.9.D【解题思路】由题意可知,墙壁相当于光屏,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像都为实像,且都是倒立的,故A、B错误.当凸透镜在A处时,物距小,像距大,像较大;当凸透镜在B处时,物距大,像距小,像较小,故D正确、C错误.故选D.10.C【解题思路】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的位置开始逐渐远离,当u<f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如题图乙;当f<u<2f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题图丁;当u=2f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如题图甲;当u>2f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题图丙.因此选项C正确.11.B【解题思路】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时,由题图可知,u=25 cm,像距v=17 cm;换用焦距为15 cm的透镜后,物距u'不改变,则f'<u'<2f',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放大实像,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故选B.12.BD【解题思路】当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后,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物距不变时,像距减小,像变小,像将左移,故只移动光屏时,光屏应向左移动,且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像变小了,故A、C均错;当透镜的焦距减小时,为了保持像距不变,应减小物距,即将蜡烛向右移,此时所成的像将变大,故B、D均正确.13.D【解题思路】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点更靠近焦点,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故A、B错误.如果该人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点更远离凸透镜的焦点,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b点,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4.【参考答案】放大实抽水【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以物距一定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的位置不变,仍使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通过注射器从橡皮膜中抽水.15.D【解题思路】题图所示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则像会成在光屏的左侧,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故B错误,D正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故C错误.16.D【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在凸透镜前再放置一块凸透镜,由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即像距变小了,若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应将光屏适当左移,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若保持光屏位置不变,需要增大物距,应将蜡烛适当右移,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均错误.17.A【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应满足u>2f,即34 cm>2f,解得f<17 cm,故选A.18.B【解题思路】由于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故物距12 cm和18 cm均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范围内,即2f>12 cm>f,2f>18 cm>f,解得12 cm>f>6 cm,18 cm>f>9 cm,综上12 cm>f>9 cm,故B正确.19.B【解题思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得,20 cm>2f、f<14 cm<2f、f>6 cm,解得7 cm<f<10 cm.故B正确.20.A【解题思路】当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像时,像距等于物距且等于二倍焦距,则焦距为10 cm,故A正确;由题图可知,当物距为30 cm时,像距为15 cm,故B错误;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C错误;当物距为15 cm,即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初二凹凸成像试题及答案
初二凹凸成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2. 凹透镜成像时,无论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如何变化,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缩小的虚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3.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缩小的虚像D. 倒立、放大的实像4. 以下哪个条件可以使得凸透镜成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A. 物距等于2倍焦距B. 物距大于2倍焦距C. 物距小于焦距D. 物距小于2倍焦距但大于焦距5.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A. 会聚光线B. 发散光线C. 既不发散也不汇聚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会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7.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
8. 凹透镜成像时,像总是___________于物体,且像总是___________的。
9.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的,而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解释什么是焦点,并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有何不同。
12. 描述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对应的成像性质。
四、计算题(共10分)13.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距离透镜15cm,求像的性质和位置。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A5. B二、填空题6. 放大、正立7. 物距与像距的乘积等于焦距的平方8. 虚、缩小9. 倒立、等大10. 正、负三、简答题11. 焦点是光线通过透镜后汇聚或发散的点。
凸透镜成像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一、单选题1 .小亮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 大的像(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实 像,他必须()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2 .焦距为f 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 。
平行于主光 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度为d 的平行光束,如图(a )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度为4d 的平行光束,如图(b )所示。
则()8. fj15cm,f 2=15cmD. fj45cm,f 2=30cm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有一支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以速度v 在燃烧, 则蜡烛所成像的缩短速度是:( )A.大于vB.等于vC.小于vD.无法确定4 .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已经得到倒像,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将蜡烛逐渐向左移动,我们将在光屏上看到A.蜡烛的像变大了B.蜡烛的像不变C.蜡烛的像变小了D.只有光斑,一片模糊 5 .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F f 0 f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A. C. 3. fj30cm,f 2=15cm fj30cm,f 2=20cm (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cmB. 8cmC. 12cmD. 18cm7.在焦距是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一个物体以10cm/s的速度沿透镜主光轴靠近透镜,当物体运动到第6s时,此时物体所成像为()A.倒立、放大实像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D.倒立、等大实像8.用“傻瓜”照相机照集体照时,从取景框内发现有部分人超过取景框范围,为了照出满意的照片,应该()A.照相机略向左转B.照相机略向右转C.照相机离人群稍远一点D.照相机离人群稍近一点9.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口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60厘米B. 40厘米C. 20厘米D. 10厘米10.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20cmB. 30cmC. 60cmD. 80cm二、选择题11. (3分)如图,a, b, c, 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亡d !u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12.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三、计算题13.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所示),奔向38万千米外的月球;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实现了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上就I⑴玉兔抵月除留下深深的“足迹”,也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如图所示),“倩影”形成是由于的结果;(2)“嫦娥登月”让人联想到“小猴捞月”的故事,如果井水深10米,则“井中月”距离水面______________ ;⑶据介绍,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后,将进行两器互相拍照“留影”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然后再将信息传回地球.这里的“留影”是指成立、缩小的像.不能利用声波传回信息的原因是 ;若用光传递,从月球上发射到地球收到需要约 s(保留2位小数);(4)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玉兔月球车要在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等恶劣的环境下探测,请展开想象,说句和玉兔相关的话 (可以是赞叹、感慨或是担忧):.1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岐江夜游,全长约6千米,游完全程需40分钟,途径两条休闲带、五个广场、十个主题公园、四十九个节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巩固练习(含答案)(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项复习例1. 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原来放置在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当逐渐靠近12cm时,像距如何变化,以及像是怎么变化的?点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25cm>2f,此时成缩小的像,像在1f-----2f之间2f>12cm>f,此时成放大的像,像在2f之外。
所以当从25cm向12cm靠近时,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例2.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 放大的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等大的实像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点拨: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f<30cm<2f,由此可判断焦距的范围是15cm<f<30cm。
当物距为45cm时,物距肯定大于焦距,但由于焦距f在15cm和30cm之间变化,所以三种情况就都有可能。
例3. 当蜡烛离凸透镜7cm时,此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2cm处呈现了一个放大的像,试着确定一下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如果物距为20cm时,成什么样的像?点拨:此题含有隐含条件,如“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2cm处呈现了一个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即12cm在2f之外,那么物距即7cm在1f------2f之间f< 7cm <2f 12cm>2f 得出焦距范围 3.5cm<f<6cm而物距为20cm,物的位置在2f之外,所以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例4. 一般我们的手表的表蒙子上会有一个透明的玻璃,通过它我们就可以看清手表上的很小的刻度,请问表蒙子上的玻璃相当于什么?点拨:手表上表示的刻度很小,我们往往看不清楚,但是加上玻璃之后,我们看清了,说明此时形成了放大的像,而此时的像是正立的,所以此时的像是虚像,那么此时的玻璃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凸透镜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规律》十个多选题练习(人教版精心总结、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规律》十个多选题练习(人教版精心总结、有答案)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如图,在蜡烛从10cm处逐渐移至45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多选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3.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是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关停出现清晰的像。
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多选A.蜡烛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蜡烛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C.蜡烛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D.蜡烛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多选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5.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焦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高的发光体作为光源,取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实验时记录数据如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焦距f甲为10cmB.表格中A处数据应为35cmC.当物体距甲、乙透镜的距离相同且都能成实像时,物体通过甲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比乙小D.成实像时,物距v、像距ν、物高L、像高h之间的关系为L:h=U:V第1页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下列正确的是()多选A.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50cm处,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右侧的适当位置可以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更小的透镜,需要向左适当移动光屏才可得到清晰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υ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多选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B.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4cm 处移动到12cm 处的过程中,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光屏上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7cm 处移动到4cm 处的过程中,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8.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a点,调节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