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合集下载

高校薪酬分配制度现状及思考

高校薪酬分配制度现状及思考

高校薪酬分配制度现状及思考本文介绍高校目前薪酬分配制度方面的现状,对现有分配制度存在的重身份管理,缺少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应淡化身份管理,增强激励机制,实现以岗定薪、以能定薪、以绩定薪、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的公正分配机制。

建立以职位工资为基础,与实际工作挂钩,向优秀人才和重要岗位倾斜,突出能力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合理薪酬分配模式,为最好的促进高校人才建设,实现学校与教职员工双向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标签:高校薪酬分配制度绩效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人事制度正在涉及以全员聘任制、后勤社会化、人事制度化及工资分配制度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以及分析高校薪酬制度的现状,探索以岗位工资为基础,突出能力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公正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合理薪酬分配的激励功能和作用。

因此, 在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及深入思考。

一、高校薪酬分配制度现状目前,我国高校薪酬制度逐步形成了以岗位津贴、绩效津贴、薪级以及岗位津贴与绩效津贴并存的薪酬分配制度。

高校薪酬收入主要包括月工资、津贴及学期酬金三大部分,月工资分统发和校内工资,统发工资是编制内按国家工资标准发放,包含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工资、奖励工资、综合补贴、地区差和工龄补贴等,资金由政府按编制核拨;校内工资是学校发放的工资,包含岗位工资、工龄补贴、技术补贴等,资金由学校学费收入和自筹经费解决。

政策性津贴按国家或地区规定发放,如专业技术补贴、岗位生活补贴、节日补贴等;校内津贴一般由学校规定按职务职称标准发放,如奖金福利基金、假期调研费、通讯补贴、餐费补贴等。

校内学期酬金一般分为行政酬金和教学酬金,行政酬金是按行政人员职务职称分等级发放;教学酬金是按各教学部门学期包干利润计算,根据学时及工作量核算的学期课酬。

在总体的分配制度上,薪酬主要根据学历、职称等来设计,按论资排辈的“身份管理”模式,保障功能突出,公平性最弱,对员工激励不重视甚至没有,平均主义现象明显。

对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

对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
维普资讯
相 匹配 , 电脑 、 务 用车 等 的配 置 应 以实用 为主 。 公 资产处置上 的效率要求行 政 机关非 经营性 国有资
行政性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的
目标 定 位
财政部 财政 科 学研 究所课 题 组
产 因各种 原 因需 要处 置 时 , 如非 经 营性 资 产转 为 经营性 资产 , 或将非 经营性 资产报 废 , 应按 照 已 都 定 的标 准 , 尽可能 地发挥 出资产的潜在价 值 。 3 轻各级 财 政 负 担 。 国家 各 级行 政 机关 .减 的国有 资产 是 由不 同 政 府 级 次 的各 级 财 政 部 门

拨 款形 成 的 。只 有 在 实 现 行 政 性 国有 资 产 占用 的公平 、 高 国 有 资 产使 用 效 率 的 基础 上 , 能 提 才 减轻 各级 财 政 的 负 担 。 由于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我 国行 政事 业性 国有 资 产 的管 理 相 对 薄 弱 或 处 于 管理 虚 置状 态 , 关 单 位 之 间资 产 配 置 不 均 衡 、 机 预 算分 配 的 不 公 平 , 的部 门 还 大 量 的 闲 置 资 有 产 , 成 国有 资 产 流失 , 时 也 加 重 了各 级 财政 造 同 部 门的负担 。应盘 活这 些 闲置资 产 、 强各 级政 加 府 的财政 预算 , 努力 减少 各级 政府 的财 政负 担 。
( 易摘 自《 木 国有 资 产管 理 ) o6年第 4期 lo
《 政性 国有资产管理及改革》 行 )
对高等学校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 的建议
唐爱国 Biblioteka 种 国有 资 产 占有 和使 用 上 的绝 对平 均 思 想 , 而
主要是指 与工作 职责相匹 配的资 产 占有和使 用 上 的规则 与公平 。即制定 出公平 的规则 , 并且在行政 性 国有资产管理中切实地执行 , 样才能将行 政机 这 关 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纳入 良性循环 的轨道 。 2 高行政 性 国有 资 产 使 用 的效 率 。提 高 .提 行 政性 国有资产使用 的效率 是指行 政机 关非 经 营 性 国有 资产 的使 用 、 消耗 在 最优 的配 置和 最 高 的 1 .整合 国家工 资 和地方 性津 补贴 , 设立 基 础 工资, 建立 统一 的年度 正 常增 长 机 制 。由 于 国家 工资 中的职务工资 和在 高等学 校 中实际 上 已固定 化 了的 3 %活工资 以及地方性津 补贴其分 配依据 0 都是教 职工 的职 务和职称 , 行方 式上 也差 不多 , 执 因此 三者完全可 以合并 , 和其他 各种 补贴 一起 , 整 合成 统一 的基 础工 资。基 础工 资 体 系建 立 后 , 对 现有 的职务 工资和地方 性津补 贴 的各 种提 高 和增 长方式归 并 , 建立统一 的年度正 常增 长机制 。 2 .建 立 岗位 绩 效 工 资 制 度 , 实 人 才 资 源 夯 管 理基 础 。高 等 学校 已 经 实施 的 岗位 津 贴制 度 应 该进 一步 改 革 完 善 , 立 岗位 绩 效 工 资制 度 。 建

关于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 二 ,分 配不 公严 重 阻碍 经济 又好 又 快发 展 。近 年来 ,内 需 不足 越来 越 成 为我 国经 济发 展 中的 突 出问题 ,工资 性 收入 增 长 缓慢 ,制 约 民众 的 消费 能力 是 内需 乏力 的一 个 重要 原 困 。南 于 高 收入者 消 费需 求增 长 的空 间不 大 ,而 低 收入 者虽 有 消费 需 求 ,但 无力 增 加消 费 支 出。结 果 出现 “ 富人不 想 消费 ,穷 人 没 钱 消 费” 的局 面 ,使 消费需 求 这个 经 济增 长 的重要 引 擎发 挥 不 出应有 的作 用 。 第 三 ,分 配不 公是 抑制 社会 发 展进 步 的 动力 。分 配不 公会 使部分低收入者生活困难 、社会地位下降,降低他们对改革开 放 的认 同感 和参 与 改革 、投 身 建设 的积 极 性 ;而部 分 既得 利益 者 害怕 改革 触 及 自身 的利 益 ,则会 成 为改 革 的阻 力 。同 时 ,收 入差距持续拉大会导致激励机制扭 曲,使部分低收入者对通过 勤 奋劳 动改 善 生活 失 去信 心 ,从 而丧失 1 作 和创造 的激情 ,使 一 社 会发 展丧 失活 力 。 第 四 ,分 配不 公严 重影 响社 会 的 和谐 稳定 。分 配 不公 会使 部 分经 济 困难 的群 体产 生 心理 失衡 和 被剥 夺感 ,引发 他们 对社 会 的不 满 ,从 而成 为社 会 矛盾 的 主要 “ 化器 ” 。 当前 现 的 孵 些社 会矛 盾 和 冲突 ,包 括许 多群 体性 事 件 ,很 多都 源 于分 配 不 公 引起 的贫 富差 距悬 殊 。 同时 ,分 配不公 还 容 易影 响社 会 风
毗斟纵簟
关孑加 快推进 收兀分| i 度改革若 干问题晌 思考 Zi l U
陈昶 宏 /新沂市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要性措施收入分配制度是一项利益分配与再分配的制度,涉及到不同的群体,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不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新时期,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缺陷,对未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其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考虑不同群体利益,做到公平、公正,拉开不同群体收入差距的同时,避免收入差距的扩大。

当前要针对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进行改革,缩小差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处在经济发展的机遇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体化的,其中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稳定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发展。

只有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提高人们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平、诚信、安定的要求,解决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看是稳定的,但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3.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扩大内需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投资、消费、出口。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导致 激励不 足 , 相反 , 绩 效 工 资 比例 过 高 , 也 会 导 师 占 的 比重 为 5 3 . 3 6 %,比 2 0 1 0年 提 高 了 将 近 4个 百 分 过 高 ,
点 。 而 相 应 的 本 科 以 下 学 历 的教 师 人 数 逐 年 递 减 。 致“ 挤 出效 应 ”。 根 据 边 际 效 益 递 减 原 则 , 随 着 教 师 工
而 偏 离 自身 的 工 作 职 责 , 业相 比, 教 师 的 工 资 待 遇 不 具 备 外 部 竞 争 力 。根 据 国家 教 师 会 选 择 获 取 更 高 的 奖 励 , 统计局年度统计报告显示 , 2 0 1 3年 分 行 业 分 岗位 平 均 工 忽 视 基 本 的 教 学 工 作 和 学 科 建 设 等 工 作 。 资中, 教 育 机 构人 员 年平 均 工 资 为 4 7 9 2 0元 , 在 1 6个 行 ( 2) 不 同 群 体 教 师 间 工 资 报 酬 差 别 大 。 高 校 内 部 教辅 人员 、 工 勤人员 、 和 行 业 就 业 人 员 中仅 排 第 l 0位 。 与信 息传 输 、 软 件 和 信 息 技 人 员 可 以 划 分 为 专 任 教 师 、 政管理人 员 四大类 , 科 学的绩效 工资制度 , 意 味着 既 要 术服务等行业相 比, 高 校 教 师 的 工 资 福 利水 平偏 低 。 又 要 考 虑 到 其 他 人 ( 2) 高 校 内 部 和 高 校 问 教 师 薪 酬 差 别 大 。 当 前 高 体 现 专 任 教 师 工 作 的 不 可 替 代 性 , 正 确 处 理 好 各 利 益 相 关 者 的利 益 关 系 校 收入分 配 制度 , 兼 有 国 家 工 资 制 度 的 刚 性 和 校 内 岗 员 的 劳 动 贡 献 , 有 的 高 位津 贴制 度 的灵 活性 , 是 两 种 模 式 的 共 同 体 。校 内 岗 非 常 重 要 。 目前 薪 酬 制 度 设 置 具 有 学 校 特 色 , 大 幅度 提 高 位津 贴制 度 是游 离 于 国家工 资制 度 以外 的分 配制 度 , 校 过 于 强 调 教 学 一 线 和 科 研 人 员 的地 位 , 具 有 完 全 的 自主 性 和 灵 活 性 。各 高 校 领 导 层 , 对 于 岗 专 任 教 师 的课 时 费 和 奖 励 水 平 , 对 于其 他 人 员 的 工 作 使 得 从 事 管 理 或 教 辅 系类 位 津 贴 和 自有 经 费 的 发 放 比例 和 发 放 金 额 具 有 完 全 的 业 绩 缺 乏 对 应 的 工 资 报 酬 , 自主权 , 在 绩 效 考 评 办 法 制 订 时 强 调 津 贴 奖 励 的积 极 的 人 员 都 缺 乏 工 作 和 服 务 热 情 。 有 的 高 校 却 将 行 政 管 使得 辛苦 工作 的一线 教师 性 , 拉开奖励差距 , 忽视 了收 入 两 极 化 带 来 的 负 面 影 响 。 理 人员 工资 待遇定 位最 高 , 青 年教师收人水平 低 , 家 庭 生 活 和 工作 压 力 大 。由 感 觉 待 遇 不 公 平 , 青 年教师 缺乏归属感 和丁作成 就感 ,

对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作者简介 :李卫星 (97一) 15 ,女 ,江苏南京人 ,南京大学人事 处助理研 究 员,主要从 事高校 管理研 究 ;翟 纯 (92一) 18 ,男,
江苏兴化人 ,南京大学人事处助教 ,主要从事 高校管理研究。

58 ・
营造公平、公开、公正 的竞争氛围 ,充分调动教师的
积极 性 ,发 挥教师 的潜 能和 效用 ,激励 教 师 全 身心 地 投入教 学和科 研 ,提高 学校 的教育 教 学 质量 和 办学 效 益 , 有重要 的 推动 和 指导 作 用 ,也完 全 符合 “ 具 以人 为本 ” 的管 理理念 。
20 08年 l 0月 第 1 2卷第 5期
扬州大学学报 ( 高教研究版)
Ju a 。Y n 小 iU i rt Hge Ft ai t y ̄io) or lf ag O n esy( i l ̄u tnSu tn n l v i h" c o dl i
O t 08 c .2 o 、 . 2 No 5 1 .
体要求 ,两个 工 程 的 实 施 高校 一 直 努 力 向 “ 合 性 、 综
研究 型 、国际化 ”的 目标 迈 进 ,争取 早 日成 为世界 一
程”的重点支持下,国内各高校陆续开始实施岗位津
贴制 度 。岗位 津贴制 度 虽 在各 校 有各 自的特 点 ,但 这 种 “ 以岗定薪 ”的尝 试 已掀 开 了高 校 分配 制度 改 革的 序幕 。
要积 极推动高 等学 校分 配 制 度改 革 ,进 一 步加 大搞 活 学校 内部分配 的力 度 。新 一 轮 高校 分 配制 度改 革 要 以 转换 机制 为核 心 ,强化 岗 位聘 任 ,把 过去 那种 以职务 级别 为主 的分配方 式转 变 为 以岗 位职 责 、业 绩 、贡献 ‘ 为主的分 配方 式 ,破 除职 务终 生制 ,建立 “ 能上能下 ” 的激 励 竞 争机 制 。按 照 三 部 委 《 施 意 见》 的 精 神 , 实 在 “ 长江学 者 奖 励计 戈 ” 的 辐 射带 动下 ,在 “8 95工

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致 社会矛盾加 剧和需求结构 失衡 . 集
营资本 、 外资 的介 入 。从改革初 期的
粮 食 副食 品供应 到前 些年 的 电信领 域 的改革 中. 民得到 了实惠 。最近 人 对 垄断 国企 的负 面报道较 多 打破垄
断 的社 会 呼 声 很 高 .但 阻 力 也 不 小
中体 现在 劳动 所得在 国民收入 中 的 比例不断下滑 . 资本所得 比重上升过 快, 国家 、 企业 和个人 的收入 分配 比
角度 上来 讲 . 在缴 纳 了遗 产税 之 后 .
革 委 、 力资 源和社 会保 障部 、 政 人 财
部、 国资 委等 。 当然 , 知易 行难 。 革 改
不 易 .任 何 一 项 改 革 都 要 有 执 政 者
党领 导 人 民经 过浴 血奋 斗 . 推 翻 了三座 大 山 . 建立 了新 中 国 . 要让 全体 人 民过上 幸福 美满 的生 活 而 收 入分配 不 公 . 贫富 差距 的扩大 . 侵 蚀着 人 民群众 对 党的信 任 .破坏 党
进行 了试点 。 在全 国范 围内推开 。 应
本 人也 很危 险 中国 的传统 也是 “ 不
唯贫 . 只唯不 公 ” 垄 断企业凭借 国家这棵 大树 . 凭
垄 断企 业凭 借 国家 给予 的垄断
地位 .在 1 3亿最终股 东身上揩油产 生 高额 利润 . 不思 回报 股东 . 是 自 而 已内部享受 和消化 . 样的 国有企业 这 垄断必须打破 可采用拆分 的办法将 1 个大 国企拆分 成若 干个小 国企 . 展 开 国企 之间的业务竞争 可放 开民 也
( 主要来 自既得利 益集 团的反对 ) 。 ( ) 整 高收入 二 调

是 大幅 度提 高个人 收入 所得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思路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思路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思路【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收入分配制度面临的形势及发展现状,提出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创新应结合现代薪酬管理的原则,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新的薪酬制度。

面对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高等学校的收入分配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薪酬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薪酬本质认识的不断提升,高等学校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在教育体制变革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不断地变化、发展着。

一、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现状(一)面临形势21世纪,人才战略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

在国际化人才竞争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科研环境的优势,已经占得优势。

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源泉和集聚地,必然不可能置身度外。

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领域的变革不断深化,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程度将不断加剧,这对高等学校的灵活性以及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和能力提出了挑战。

面对人才流动日益加速、面对来自国内公立/私立学校和渴求知识型人才的其他组织的人才竞争,高等学校进行工资制度变革的内在需求不断上升。

如果高校不能建立一个与市场接轨的收入分配制度,教师知识的价值和劳动成果的差异得不到充分体现,高校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很难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国务院关于《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出台既是对国际竞争的政策回应,同时也是对高校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发展现状高等学校的收入分配制度随着国家宏观分配政策的发展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的过程。

1979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1979年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前,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制度下,我国的分配政策有所调整,坚持按劳分配,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模糊认识 ,就是把效率和公 平 相对立 。事实上 ,收入分配领域 的公平和效率直接相
互对 立 的情况 十分 少见 。必 须牺牲 效率 才能 维护 公
但影 响到个人禀赋差异本身 ,而且使个人 禀赋差异在
收入分配 中发挥十分重要 的作用 。由于市场 化进 程 由 点及 面 、由浅人深 ,市场化时 间先后 、程度 深浅不 同 的地 区、行业 和企 业及相 应 的人群 会产生 收入分化 , 出现收入差距 。这种 收人差距扩大是合理 的。 产生 收入 分 配差 距 问题 的第 二大 原 因是 财富 差 异 。城乡居 民无论是传统职业性 的收入来源 ,还是 新
用 。收入分配越来越考虑个人禀赋差异 ,劳动报酬 与 个人贡 献挂钩越来越 紧密 ,收入分配差 异开始显现 。
大趋势 ,我们应该正视 这一 问题 。1 9 9 2 年 以来 ,反应
居民收入 分配状况 的城 乡居 民收入 比例 、基 尼系数 等 主要 指标都说 明了这一点 。基尼系数指标 由于数据抽
禀赋 差异产生的收入分 配差距具有较 高的认可度和容忍度 ,其 次是 由财 富差异产生的收入 分配差距 ,社会最 不能容忍 、影响最坏 的是 由腐败 等产生的非法收入、行政性 垄断等产 生的 不合理收入 引起 的收入 分配差距。
解 决 我 国收 入 分 配 问题 根 本 出路 不 是 通 过 完善 个 人 所 得 税 制 度 和 社 会 保 障 制度 ,提 高 穷人 所得 等 常规 手段 ,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研 究
、 、
关 于 收 入 分 配制 度 改 革 的 若 干 思 考
■ 胡书东

对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对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中 图分 类 号 :G 7 . 4 2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7 0 9— 4 9一(00 o 0 3 o 2 1 )4— 0 4一 4
Co n to n o g t o f r fI c me Diti u i n S se n i e ste g i n a d Th u h n Re o m o n o s rb to y t m i Un v r i s i i
p o lmsi itiu in s se ,t e p p re p u d e e a rpo as t sa ls e s i nii n e — r b e n d srb to y tm h a e x o n s s v r lp o s l o e tb ih n w ce tfc a d r a s n b e i c me d srb t n patr o e c u a e t e i i ai e a d ce tvt falt e sa ,a h e epo i o a l n o iti u i t n t n o r g h nt t n r ai i o l h tf o e i v y c iv s— t e fo o u n r s u c s a d p o t h at y d v lp n fu i est . i w fh ma e o re n r moe t e he lh e eo me to n v riy v l Ke r s:i o it b to y t m funv r i y wo d nc me d sr u i n s se o ie st i y;p y s se ;ic ni e me h ns a y tm n e t c a im v

收入分 配制度 改 革是 对 教师 薪 酬体 系 的一 种 再设计 ,主要 是 针对 教 师 的工 资体 系 、津贴 分 配 模式 和福利制 度 的一 种 完善 和创 新 。收 入分 配 制 度改革 的 目的是通 过 利益 的合理 再 分配 ,充 分 发 挥其对广 大教职 员工 工 作积 极 性和 创 造性 的激励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经济管理109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黄 琴 新疆工程学院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这就决定了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独特性。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保证人事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层次高效率变革,还要达到推动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本文结合高校实际与市场趋势,探讨了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关键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3-0109-01引言高校相较于其他事业单位而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高校应构建与自身特征相符合且注重岗位绩效工资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制定相应措施来激励人才,并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当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存在工资分配不合理、配套改革作用不显著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当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观察发现,当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资分配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收入分配改革有了新的要求,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套改方法依旧延续了传统套改方法,虽然该套改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现代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而且受套改年限的影响,工资平台日益暴露出一些显著问题,对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起到了阻碍作用。

另外,工资分配存在相对独立的问题,没有与贡献等相联系,影响了收入分配制度实际业绩与具体贡献的体现。

第二,岗位津贴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当前高校制定并实施的岗位津贴制度相对滞后,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岗位设置忽视了高校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评价指标系统不够完整,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过于注重高额津贴标准制定,导致教师跳槽频繁。

第三,配套改革不及时。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过程,需要相关配套改革的支撑,而当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缺乏人事改革,还忽视了考核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困难,比如,绩效是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明确工资水平的主要依据,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就意味着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无法明确考核指标,进而影响工资水平明确。

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讲解

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讲解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综合征收与分类征收相结合
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收范围,实行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对资本所得等其他收入实行分类 征收,体现税收公平性。
提高起征点和税率级距
根据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成本变化,适时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级距,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
强化税收征管
完善自然人税收征管体系,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加大对高收入者和偷税漏税行为的监管力度,确保税 收制度公平有效执行。
0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与兜底功能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 体,发挥社会保障兜底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待遇水平
完善最低工资制度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工资 标准,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
01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企业和职 工代表就工资水平、增长幅度等进行协 商,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02
03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严厉打击拖 欠工资、违法用工等行为,切实维护 劳动者合法权益。
公平与稳定。
分配制度不完善
02 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再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
导致收入分配不公。
非法收入问题
03
部分行业存在非法收入现象,如贪污腐败、偷税漏税
等,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
改革目标及原则
改革目标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改革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税收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 缔非法收入。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Vol.29No.12Dec.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29卷第12期(下)2013年12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分配制度的改革浪潮正在被热闹的掀起.此次对分配制度的改革冲破了以往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它新颖、开放的形式对推进我国分配制度的全方位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前,由于社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教育发展也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而收入分配制度作为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将对高校的师资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1].为推动高校往更健康和谐的道路上发展,我国对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1目前我国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矛盾虽然高校具备着独特的发展规律,但它并不是一个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需要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来说,我国的高校改革制度的环境仍然有待加强.1.1社会保障体系不全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途中的推进度还不够平衡,体系也还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脚步.许多高校的离职退休队伍都比较庞大,然而高额的离职退休金又使得高校在财务资金方面的压力愈来愈大.此外,失业率、医疗的保险费用的升高,造成高校的经费负担比较重,以至于拿不出更多的剩余资金来用于教职工的分配和教学奖励.有些高校的经费来源很充足,只要上级一拨款就能够独立的完成收入分配的制度改革;而有些高校的经费来源很稀少,就只能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筹备资金用于改革;甚至还有少部分的高校不仅没有外来的资金支持,而且就连其本身的筹资能力也是相当的薄弱,于是他们只能采取让一部分人先下岗的做法,通过裁员来达到改革的目的.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岗位薪资标准政策,也希望通过该标准来拉近不同地区的高校教职工的收入差距,但是由于各个省份的发展能力和财力不同,不同地区的高校在制定绩效工资的标准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2].由此看来,在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中,经费无疑是个核心的问题,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对于资金的调动具有重大的影响.1.2收入分配制度结构缺乏合理性建立合理又科学的酬劳制度是体现公平性原则的需要.酬劳主要是由基本酬劳、鼓励性酬劳、非货币形式酬劳和福利性酬劳这四个部分组成的,它体现了以劳动、技术及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的平均分配原则.我国的高校最主要的是把教职工的学历和资历等要素作为酬劳分配的主要考虑因素,分配后的结果若不能够公平、公正真实地展示个人的实力和业绩,其收入分配制度若没有尽到应尽的鼓励作用,在分配的平均原则上就很容易挫减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合理又科学的酬劳体制的设计原则,基本酬劳体现的是基本保障,绩效的工薪应该发挥其主要的鼓励作用.在高校教师的薪酬结构体系中,绩效的工资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小,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于广大的教职工来说他们主要是依赖于稳定的国家工资和岗位津贴来维系日常的生活,然而岗位的津贴在突出业绩、多劳多得、淡化身份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就目前存在的矛盾来说,由于收入体系建立的不够完善,所以还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人才的奉献价值和创造的价值.1.3考核监督的机制有待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主要是由教学和科研两个部分构成,其工作的内容具有很难评价的特点,致使教师在劳动的时候不容易衡量其所创造的具体价值.考核则是保证分配有效进行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各个高校在制定考核的方法时,或欠缺针对性,或考核的方法太过严密,导致教师在开创新的教学成果和学术研究的时候遇到巨大的阻力.在实际生活的运用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个公平、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体系,使得个人在劳动数量和质量的进程中很难进行准确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蒯秀丽(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要:高校是一个融聚人才的地方,它与一般的企业单位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正由于它的特殊性,所以在国家对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上,高校也应该具有和其他单位不一样的特点,高校更应该建立和自己性质相符的收入分配制度.随着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随着改革而涌现出来.为了提高广大教学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促进高校的发展,以下将对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简要的分析.关键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3)12-0258-02基金项目:商丘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11GGJS14)258--. All Rights Reserved.的比较;同时又由于人际关系中存在复杂的因素,使得考核的工作往往只是在走一遍程序,应付于形式而已,无法真正的实现劳动力与实际价值相连接的愿望.2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关键时期,对各方面的改革也正在积极的推进,但是还没有完全的具备建设现代化高等学校的酬薪制度所必需的优异环境.因此在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并总结方法.2.1优化高校的人力资源依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劳动成果的不易衡量性等基本特点以及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的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应该争取实现和谐公平、激励有效、竞争有序的愿望.收入分配制度应该根据高校的实际收入水平,坚决保持向教学、科研等一线教学职工的倾斜,以便利于高校对各项事业活动进行的深入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涌进高等学校来学习,从而导致高校与高校之间在招生人数和师资力量这两方面中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其竞争性主要是体现在高校对于人力资源的优化作用上[3].高校应该要从长远的角度来探究和思考其薪酬策略,有计划的一步步建立工资的分配与货币化的福利制度相结合、短期的激励与长期的保障相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高校薪酬的制度.高校应该利用有限的资金来改善教职工的薪资,通过提高收入来吸引大量的人才,以达到利用师资力量去吸引大量学生的目的,再利用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去争取外来的援助资金,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运作.还要在学校的内部发展人力资源在不同的职务、不同的岗位上的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方案.2.2建立在教师的职位基础上的分配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收入的分配体系必须要通过展示出不同的劳动价值的差异性,才能真正发挥其激励的作用.酬劳体系内部的公平性原则不仅在于个人所获取的劳动报酬的总数,更是体现在了和相同条件下的职工作比较所获得的报酬的差异性.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收入分配的体系多数是以岗位的分类管理来作为基础设计的,教师的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只能体现在不同种类的工薪和岗位的补贴上,其收入的水平差异性并不大,不能体现出岗位的真正价值和工作的绩效差异.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收入的分配体系的设计应把教师的职位分析作为基础,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师职位评价方式进行绩效酬劳机制的设计,通过对绩效的体现,把酬劳和绩效相联系,进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收入分配的鼓励作用,推进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2.3采取岗位的聘用和岗位的考核相互结合的方式任何一所高等学校,由于其岗位的聘用与岗位的考核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岗位的设置和聘用制度改革的脚步,为新的工薪制度的实施和发挥其应有效能作用提供前提和基础.而对教师岗位的设置则是所有的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例如教授岗位中的岗位百分比、资历的深浅、学科成绩的差异,还有各个校区以及各个学院之间的差异平衡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就很容易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际的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高校必须要坚持合理的科学设岗,按岗聘任.科学的设岗是一项教师的职务聘任制的基础性工作,按岗聘任则是岗位聘任制的重要核心内容.所以高等学校必须按照学校发展的近期和长期的工作目标因事设岗,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结构优化的原则,根据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基本教育规模的人员编制和结构比例的分类编制的教辅、教学、科研等,并且预留鼓励中青年的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和精英人才引进的流动岗位.此外,岗位的聘任工作务必要按照真实岗位的需求,建立健全的高校聘任程序、制度、组织等,以防一些不合理的聘任行为的发生,并且按照法律途径,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以便对聘约进行有效的管理,跟进聘约的落实.2.4制定绩效工资考核模式高校的绩效工资实行整体绩效的考核模式,有助于明确校和院(系)两级的分配职能,促进高校的二级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校的核心任务和战略的目标,采取定量、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别对二级单位进行整体绩效的考核.全校的二级单位分为学院、科研为主单位、党政和教学辅助单位这三种类别,把积分制设为基础,考核的结果用排名展示,不同类别的二级单位采用不同的考核体系,并给予相应的权力.第一,对每一项指标的内容进行积分,根据积分的数量在同类别的二级单位内排名;第二,按照排名的先后再次换算为积分.比如,排名在最后的是0分,倒数第二的是5分,倒数第三的则是10分,以此类推,将积分乘以相应的权重,获得总积分,最后再按照总积分来排名.在整体绩效的考核模式下,二级单位在对待所属教学员工的收入便有了更大的决定权,以便于团队管理的实施.提高队伍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还可以引领教职工合作和知识的共享,用此来培养团队的绩效文化,提高学校的凝聚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4].提升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制、人才筛选制、竞争制、鼓励制和相应的保障措施,最大限额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科技和教育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由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涉及到的问题多,是一项较繁复的工作,因此高校在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进行系统的规划,搞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黄莉.印度尼西亚村庄治理模式的变迁与转型[J].华中师范大学,2010,9(12):21-22.〔2〕张翀,贾丽芳.高校教师工资制度的演变、现状及对策探析[J].丝绸之路,2011,4(12):12-13.〔3〕张元.关于我国高校现行工资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0,9(20):10-11.〔4〕金锡万,吴连生.略论现代激励理论的发展和创新[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1,5(5):34-35.259--.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形势下高校分配制度改革探讨(一)

新形势下高校分配制度改革探讨(一)

新形势下高校分配制度改革探讨(一)摘要]高等学校教育在我国各项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

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待遇,而直接影响教师待遇的就是高校收入分配制度。

在新形势下如何改革现存的高校分配制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从按劳分配理论的唯一性,逐步发展为现在的按要素分配理论。

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也随着我国分配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创新。

高校分配上平均主义的弊端已是人所共知;它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1999年后,全国高校普遍实施了以岗位津贴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改革。

它扭转了长期以来高校在全国各行业中待遇偏低的局面,增加了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稳定了高校骨干队伍,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但是,从当前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现状来看,在分配上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促使了高校内部矛盾激化。

那么在十七大召开后的新形势下如何改革现存的高校分配制度呢?一、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及不足1.以岗位津贴为主的分配模式在按需设岗、明确岗位职责、以岗定薪的分配模式下,实现了人事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评聘分开,明确岗位职责,更好地配合了高校全员聘任制度的推广与执行。

但在岗位设置中,由于岗位聘任的条件和岗位职责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决策中,那些拥有行政权力的机构和个人往往会把有利于自己的条款变成政策,使岗位津贴方案的制定更多地表现为利益集团的诉求,从而影响到政策制定程序的公正性和政策内容的公平性。

2.以绩效津贴为主的分配模式以绩效津贴作为调节杠杆,能使不同岗位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量多的教学、科研任务,极大地提高了高校资源利用效率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这种量化计分制度的导向下,使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可以量化的工作,而忽略了一些非常重要而又难以量化的工作。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首先,收入分配制度应该注重公平和公正。

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均现象严重,少数人的财富积累迅速,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缓慢。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平和公正为基础的收入分配制度。

具体来说,应该加强调控,防止过度集中财富的现象发生,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来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

其次,收入分配制度应该注重激励和机会公平。

激励是人们积极工作的动力,也是创新和进步的源泉。

因此,收入分配制度应该通过合理的薪酬系统来激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去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此外,还应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建设,提高人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其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创造条件。

再次,收入分配制度应该注重中低收入群体的增收。

当前,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生活负担逐渐加重,这不仅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会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收入分配制度应该着重保护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最后,收入分配制度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制度的顺利进行。

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建立公正的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社会各方应加强跨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收入分配制度。

总之,收入分配制度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只有通过公平、公正、激励和机会公平的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 , 就必 须从包 括 收 入分 配 制 度 在 内 的各 个 方 面
进 行改 革 , 好应对 的准备 。 做
( ) 三 改革是解 决 高校现 有 管理不 足的 需要
展规 划纲 要 》 明确提 出要 “ 实 教 师 绩效 工 资 , 也 落 完
善教 师 津 贴 补 贴 标 准 ” 为 下 一 步 的 改 革 明 确 了 ,
激 烈 的市 场竞 争 中立 于不 败 之 地 。 因此 , 校 的 收 高
入 分配制 度 只有根 据高 校 的战略变 化来 调整激 励 的
重 点和激 励 的方式 , 才能 有效 发挥作 用 。
( ) 革是 高校 自身发 展的 需要 二 改 随 着教 育 事 业 的发 展 , 才 的作 用越 来 越 受 到 人 重 视 。人 才 无疑是 高 校 最 宝 贵 的资 源 , 同时 也 是最
结 构 的 岗位 绩 效 工 资 制 度 。 关键词 : 校 ; 配制度; 革; 任制 ; 高 分 改 聘 岗位 绩 效 下资
中图 分 类 号 : 2 4 F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3 9 2 1 ) 1— 2 2—0 l 7 —5 7 { 0 1 1 0 0 4
■、 校 收 人分 配 制 度先 后 经 历 了 我
收 稿 日期 :0 1 8—1 2 1 —0 9
基 金 项 目 : 徽 省 教 育 厅人 文社 科 研 究 项 目“ 时 期 高 校德 育 个 体 发 展 价 值 的 实 践 路 径研 究 ” 2 1S 5 ) 项 目负 责 人 : 东 城 。 安 新 (0 1 K2 1 , 赵 作 者简 介 : 孙 梅 ( 7 ) 女 , 1 2 , 山东 临沂 人 , 埠 医 学 院 经 济 师 , 士 , 究 方 向 : 力 资 源 管 理 。 9 蚌 硕 研 人
的发 展也 面对着 新 的机遇 和挑 战 。随着人 事制度 改 革 的全面 、 深人 推进 , 作为其 中关 键一 环 的收入分 配 制度 改革无 疑将 对 高 校 师 资 队伍 建 设 、 教育 质 量 等
方面 起到 重大 的影 响 。《 国家 教育 中长 期 改革 与 发
主观 、 活跃 的 因素 。从 通 常 所 说“ 情 留人 、 最 感 事业 留人 、 遇 留人” 以看 出 , 校 要 想搞 好 人 力 资 源 待 可 高
改 革对 于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来 说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一 环, 没有 人事 制度 的改 革 , 内分 配就 缺 乏 公 正 , 校 不 会起 到激 励作 用 , 收入 分配 制度改 革必 然会失 败 。 j
2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不 全 .
搞 活 内部 分 配机 制起 到 了非 常积极 的作 用 。
探 索 高 校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的 原 则 、 式 及 对 策 , 极 推 进 高 校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 高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将 会 起 到 良好 的 推 动 作 用 。 我 模 积 对 国高 校 应 逐 步 建 立 一 套 与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相 适 应 , 合 不 同高 校 发 展 战 略 , 聘 任 制 为基 础 , 岗 位 r资 、 效 T 资 为 基 本 符 以 以 绩
此 次工 资制度 改 革是 在建 立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 制 的大背 景下 进 行 的 , 要 完 成 了 高校 分 配 制 度 主
从结 构工 资 制 向专 业 技术 职务 等 级 工 资 制 的 转 变 。 通过 此次 工 资制 度 改 革 , 高 校 内部 引入 了激 励 竞 在
楚, 就是 要 在高校 实 现 由“ 份 管理 ” “ 身 向 岗位 管理 ”
的转变 , 立起 与 岗位 职责 、 建 工作 业绩 紧密联 系 的分 配激励 制 度 。对 规 范 全 国高校 内部 收 入分 配 机 制 , 避免 不 同高 校 之 间收 入 差 距 过 大 等 方 面 具 有 积 极
作用。
准不 一致 的矛 盾 , 统一 了全 国范 围内高校 工 资标 准 , 实现 了高 校 教职 工 的分配 制度 从供 给制 向职 务 等级 工 资制 的转 变 。
( )9 5年 工资制 度 改革 二 18 这 次工 资制 度改 革最 主要 的特 征 是各 高校 按照 教 育部 制定 的编 制标 准 和职 务系 列 , 成本 校 的“ 完 编 制 核定 、 编定员 ” 对 各类 专 业技 术人 员进 行调 整 , 定 ,
中 , 重 比例较 大 的依然 是 身份 , 权 轻视 了岗位职 责 和
目前 , 国社 会保 障制度 改革 的推进 不够 平衡 , 我 保 障体 系不全 面 , 响 了高 等学 校 改 革 的步 伐 。许 影
多 高校离 退休人 员 队伍 庞 大 , 额 巨大 的离 退休 费 数 已使 高校 的财 力负 担越来 越 重 。另 外 , 业 、 失 医疗保
在 高 等 教育 系 统 中 , 校 的 自主 管理 权 限还 没 高
有 完全 得 到落实 。高等教 育行 政部 门对高 校 内部事 务 管得 过多 、 统得 过死 , 包办 了许 多应 由学校 自主决
定 的事务 , 预学 校在 办学 、 干 用人 和分配 等方 面 的内 部管 理 。
开收入 差距 , 有 意控制 了薪级 工资 差距值 , 确立 又 并
( l9 四) 9 9年工 资制 度 改革
从 19 9 9年开 始 , 全 国高 校推行 以岗位 津贴 制 在
度为 核心 的收入分 配新 机 制 的改 革 , 图打 破 高 校 试
内 的身份 管理 , 现工 资收 入与 岗位 职责 、 实 工作 业绩 直接 挂钩 , 正实 现按 劳分 配 、 劳优 酬 。这一 轮 改 真 优 革对 于实 现 岗位管 理 、 动激 发 教 职 工 的 内在 潜 力 调 有 着非 常 重要 的意 义 。但这 一轮 改革 依然 存在 不少 的问题 , 如 , 例 多数 高校 在 岗位津 贴标 准 的设 定 过程
任 何一 项 制 度 的改 革 , 必然 有 着 其特 殊 的 时 都
励力 度相对 减 弱 ; 同时 , 校 人 事 制度 中“ 高 以身 份 管
理 为主” 的不足逐 渐暴 露 , 出现新 的“ 吃大锅饭 ” 的趋 势, 不利 于高校 的可 持续发 展 。
代 背景 , 作为 高校 人事 制 度 改 革 关键 环 节 的收入 分
三、 高校收 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
高校 收入分 配制 度改 革对 于高校 内部 管理 体制
改革 和整 个高 等 教育 的发 展 意 义 重 大 。 目前 , 高 各
校都结 合 本校 实际 情 况 出台 了新 的收 入分 配 方 案 , 给学校 带来 了新 的生 机和 活力 , 但在 改革 的过程 中 , 各高校 也 遇到一 些具 有共 性 的问题 。 ( ) 一 改革 的外 部环境 有待 完善 虽 然 高 校 的发 展 具 有 自身 的 独特 规 律 , 但是 高 校并 不是 一个脱 离社 会 而存在 的独 立体 。高校 的改
第 9卷 第 l 期 1
孙 梅 : 校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的若 干 思 考 高
23 O
五次 比较 大 的改革 。 ( )9 6年工 资制 度 改革 一 15 这 一 次工 资 制 度 改革 , 照“ 劳分 配 , 劳 取 按 按 按 酬, 公正 公平 ” 的基 本 原 则 , 破 了 以往不 同地 区标 打
了一 年一 次 的 薪 级 工 资 调 整 机 制 。其 目标 十 分 清
Vo. No 1 9, .11
N O .2 l V O1
高校收 入分 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孙 梅
( 埠 医学 院 人 事处 , 蚌 安徽 蚌 埠 2 33 ) 3 0 0

要 : 高 校 改 革 深 入 推 进 的过 程 中 , 校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改革 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总 结 以 往 高 校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的 经 验 , 出 在 高 提
分配 和奖励 就是 难 上加难 。 3 高校 管理 自主权 受限 .
了高 校 分配 制度从 专业 技 术职 务等 级工 资制 向岗位 绩效 工 资制 的转 变 。此 次 改 革 具 有 比较 明 显 的“ 激 励 ” 和谐 ” 顾 的 特 点 。既 考 虑 了工 作 人 员 的 岗 与“ 兼 位 、 作年 限 、 职年 限等 因素 , 不 同岗 位 之 间拉 工 任 在
配 制度 改革 同样也 是如 此 。
( ) 一 改革 是教 育战 略转移 的 需要
我 国 的高等 教育经 过多 年 的发展 , 已经从 “ 模 规
发 展” 提 高质 量 ” 面 进 行 战 略转 移 。这 就 要 求 向“ 方 高校必 须重 视优 化结构 、 高人 才培养 质量 , 提 才能 在
实 绩 贡献 , 改革 还不 够深 入 , 并没 有真 正实 现其 最初
的设 想 。
( )0 6年 工资 制度 改革 五 20
此 次 工 资制 度 改 革 是在 全 国 区域 发展 不 平 衡 、
收入 分 配差 距不 断 加 大 的 背景 下推 出 的 , 主要 完 成
险费用 高 , 高校 经费 负担重 , 拿 出更 多 的资金 用于 要
第 9卷 第 1 1期 21 0 1年 1 1月
西 南 农业 大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o o t we tAg iut r l nv r i S ca ce c iin) o r a fS u h s rc lu a iest o ilS in eEdto U y(
随着社 会 主义市 场经济 的逐 步确 立 , 1 9 从 9 9年 开始 , 国高等学 校 开 始 兴起 新 一 轮 管 理制 度 改 革 我 的浪潮 , 人事制 度 、 在 分配制 度 等方面都 发 生 了巨大 的改 变 。改 革 打破 了以往计 划经 济体 制下传 统 的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