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地区人口最稀少的是()A.东欧平原B.恒河平原C.亚马孙平原D.密西西比平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河流发育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A.从河北流往山东B.从湖南流往广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5.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A.资源的数量B.人均消费水平C.区域开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6.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A.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B.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数量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9.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资源总量C.人均物质消费量D.人均精神消费量10.战争中,许多伊拉克人民惧怕战争前往其他国家,导致伊拉克人口数量减少,这种人口迁移属于A.经济因素的迁移 B.社会文化因素的迁移C.生态环境的迁移 D.政治因素的迁移11.读“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图”,关于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A.在美国X3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在美国X1年龄段人口的受经济因素影响从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C.在我国X1年龄段人口的迁移受到X2年龄段人口迁移影响较大D.在我国X2年龄段人口的迁移主要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试卷第2页,总7页下图为2019年春运十大出发地和十大目的地统计图。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1单元测试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C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民工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甲)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完成3~4题。

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B )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B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根据图表资料,完成5~6题。

省区或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辽宁11 017 50.21 39.01 0.19 京津唐10 087 46.96 42.31 0.35 山东9 409 49.69 35.46 0.10 沪苏14 413 50.25 41.27 0.46 浙江12 906 52.74 36.26 0.60 福建11 293 43.65 40.01 0.40 广东11 180 50.39 39.26 1.32A.辽宁B.山东C.福建D.广东6.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人口的分布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7~8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人口增长模式Ⅰ转变人口增长模式Ⅱ的主要标志是()A.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B.死亡率的明显下降C.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D.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体现图示各人口增长模式特征的指标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一个地域的环境承载力应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与该地科技水平呈负相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该地开放程度呈正相关4.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以下小题。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市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耕地面积 C.水源丰歉 D.地形条件6.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计划生育措施得力,出生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下表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7.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8.四川、广东两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移B.四川省人口老龄化,死亡率高C.文化观念D.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9.下列关于现代人口迁移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决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B.可能促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C.使得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D.使得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大量减少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下列人口事件中,与左下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B.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C.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D.湖南某旅行团到广东旅游11.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A.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B.从沿海流向内地C.从城市流向农村D.从东、西部流向中部12.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阅读表,完成下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8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纪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A.出生率升高B.死亡率降低C.死亡率升高D.出生率降低 2、关于人口增长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3、有关人口增长加速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D.是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下图中所示a 国家可能是( )A.印度B.韩国C.美国D.英国 5、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 6、下图中,与上图中阶段(4)一致的是()A B C D.不能确定 7、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 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8、决定人口数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A.死亡率B.出生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密度9、人口低速增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A. 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家庭观念的转变B.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 国家人口政策D.农业的丰收 10、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 .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11、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自然条件B .经济条件C .自然灾害D .河流变迁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A .欧洲B .拉丁美洲C .北美D .非洲 13、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农村到城市B .城市到农村C .农村到农村D .城市到城市 14、下列现象属于人口流动的是( )A .三峡库区移民B .“安史之乱”引发我国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C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D .老城区的拆迁户乔迁新居 15、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B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试卷及答案(鲁教版)汇编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试卷及答案(鲁教版)汇编

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2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C .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D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回答3-4题: 3.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图②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A .澳大利亚B .巴西C .德国D .美国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5-6题:年龄段(岁)0-14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37.1011.634.011.78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 .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 .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C .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 .改善城市环境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2001年3月28日,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公布的结果表明:我国总人口12.95亿,十万人中,文化程度与90年代相比,如下表:阅读表中数据,回答7-8题: 7.A ~D 栏反映我国基本国策的哪个方面( )A .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B .人口素质逐步提高C .小学失业率上升D .文盲增多 8.对E 栏的说明,错误的( )A .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B .老年人口增加很快C .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实施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D .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 A 大学程度 +154%B 高中 +39%C 初中 +45% D小学 -4% E 大于65岁人口 +1.3%9.读下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10~11题:10.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B.印度C.新西兰D.俄罗斯11.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读右图(a、b、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回答11~12题:1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1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14.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A.水资源B.耕地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1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16.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17.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B.非洲与欧洲C. 欧洲与拉丁美洲D.亚洲与大洋洲18.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图是印度、尼日利亚、中国、英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9、20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中,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以各种开工创办经济实体,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效应。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可能出现“归雁经济”效应的省区为( )A.粤B.藏C.川D.浙2.“归雁经济”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A.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B.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C.留守儿童比重降低 D.劳动力价格下降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3.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4.造成 X、Y 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国际上一般规定15~64岁为劳动年龄。

下图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劳动年龄人口数达到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A.1985年 B.2015年 C.2020年 D.2050年6.我国2016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未来对我国的主要影响为 ( )A.改善人口性别比 B.利于产业结构升级C.遏制老年人口增加 D.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状况“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

下图示意我国人口红利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中国人口红利最大年份约出现在 ( )A.1960年 B.1994年 C.2012年 D.2048年8.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A.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变小 B.劳动力数量快速增加C.青壮年负担加重 D.人口出现负增长下图为某区域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1965年至2045年,该区域劳动人口数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减少的转折点是( ) 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10.根据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推测该区域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为( )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1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区域可能是( )A.日本B.法国C.中国D.印度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评(两套)第一套 (1)第二套 (13)第一套(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完成1~2题。

1.表中()A.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广西年净增人口数最高2.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结合湖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出其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五省级行政区中吉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低,湖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高,湖南省的死亡率最高。

第2题,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小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其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4.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及图名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第4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人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条件优越C.城镇化水平高D.工业发展最早6.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原因是()A.位于太平洋中部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D.位于日本群岛上答案:5.B 6.C解析:第5题,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测试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章节测试 含答案

第1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第1-2题。

1. 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英国一位人口学家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将人口增长划分为图示五个阶段。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3-4题。

3.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线表示死亡率B.A线表示出生率C.B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D.C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4. 根据图中反映的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B.阶段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死亡率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性别结构C.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阶段三开始的D.目前大多数国家处于阶段五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 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6. 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读下图,完成第7题。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7.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第8-10题。

8.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9.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读下面“浙江省人口流动柱状图”,完成第11-12题。

鲁教版(2019)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2019)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很高B.单独二胎政策违背了计划生育国策C.人口南方比北方少D.以黑河—腾冲一线人口东多西少2.我国目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A.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B.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C.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D.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旅游业和农业发达。

下图为该州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就业率高B.气候温暖,环境优美C.河流纵横,地形平坦D.濒临海洋,交通便利4.下列产业中,在佛罗里达州最发达的是A.石油工业B.旅游业C.钢铁工业D.高科技产业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天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界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问题。

5.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因素B .政治因素C .经济因素D .文化教育6.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 A .甘肃省 B .河南省C .四川省D .广东省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

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 ) A .①B .②C .③D .⑤8.近些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 B .②C .③D .⑤9.下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是 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10.贵州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大批村民走出大山。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综合检测题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综合检测题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年2.依上图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20世纪初期B.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末期读右图,完成3~6题。

人口出生率(%)3.该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严重老龄化问题B.人口基数过大问题C.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5.①国产生人口问题的原因可能有:①国家控制人口数量②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③思想观念上的原因④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⑤和平时间的延续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⑤6.下列四国中,与②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A.美国B.瑞典C.巴西D.印度下图是四个地区或国家近年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迁移率,迁移率是指迁入或迁出的人口与该国总人口数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

回答7--9题。

7、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是()8.图中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的地区分别是()A.a、c d B.a、b C.a、d D.b、c9 图中d表示()A.西欧B.北美C.西亚D.拉美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市民普遍为修车难、理发难、买菜难、婴幼儿和老人照料难等一系列难题而发愁。

鲁教版(2019)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2019)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很高B.单独二胎政策违背了计划生育国策C.人口南方比北方少D.以黑河—腾冲一线人口东多西少2.我国目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A.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B.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D .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C.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旅游业和农业发达。

下图为该州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3B.气候温暖,环境优美 A.经济发达,就业率高.河流纵横,地形平坦.濒临海洋,交通便利 DC 4.下列产业中,在佛罗里达州最发达的是.旅游业BA.石油工业.高科技产业.钢铁工业C D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天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据统计李姓使得我们可以追踪世界并理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姓氏可以作为一种遗传印记,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

据此回答问题。

.5.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教育6.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A.甘肃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广东省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产生一系列环境中间障碍因素。

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问题。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⑤ DB.② C.③.①A).近些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8 .⑤.③ DB.②A.① C9.下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是.青藏高原D .东北平原A 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贵州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大批村民走出大山。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第1单元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第1单元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该地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1.(2)能提高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有()①扩大耕地面积②扩大林牧业比重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④迁入人口A. 环境承载力上升B. 生态环境恶化C. 社会财富大幅度上升D. 生活消费总量增加【答案】B【解析】(1)表中数据显示该地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降低河流含沙量大幅度上升这说明该地目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降低故选B【答案】B【解析】(2)“扩大林牧业比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环境,从而提高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人类的生存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而“拓展交通”可以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增加资源来源也可提高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拓展交通属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措施扩大耕地面积和迁入人口(加剧人地矛盾)会进一步破坏植被、使当地环境恶化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故选B2.(1)资料显示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2.(2)资料中的国家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答案】A【解析】(1)目前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具体表现为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发达国家主要在北半球东西半球都分布有发达国家内陆或沿海国都有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故A正确 BCD错误故选A【答案】D正确 ABC错误故选D3.(1)“胡焕庸线”西北半壁的人口远少于东南半壁的主要原因是()3.(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3.(3)当前为增加西北半壁的人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土地面积较小B. 生态环境脆弱C. 生育政策严格D. 矿产资源缺乏【答案】B【解析】(1)“胡焕庸线”西侧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气候较干旱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差东侧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自然条件好 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故选C【答案】D【解析】(3)“胡焕庸线”西侧气候较为干旱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增加该地区人口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大该地区的人口承载量故选D4.(1)影响人口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集聚的主要因素是()4.(2)根据材料推测未来几年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表现为()A. 经济因素B. 自然因素C. 社会因素D. 个人因素【答案】A【解析】(1)“十三五”期间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还会由于人口的迁入继续增长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城镇之间人口流动将日趋活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沿江、沿海、铁路地区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 A正确故选A【答案】D【解析】(2)由材料“越来越多流动家庭开始携带老人流动”可推测劳动人口迁移比重减少老年人口迁移比重增加 D正确故选D5.(1)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5.(2)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预估的主要意义在于()A.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C. 科技发展水平D. 蕴藏的资源数量【解析】(1)根据汪士铎惊呼的内容可以判断出清朝时期资源的开发已近极限而如今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多人人们的消费水平还远高于清朝时期推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故选C【答案】C【解析】(2)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预估的主要意义是制定人口政策故选C6.(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6.(2)图中①点所代表的国家最可能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7.(1)促使人口向新疆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7.(2)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来源地最有可能是()7.(3)新疆环境人口容量极其有限影响其最主要的短板是()A. 工作调动B. 婚姻迁入C. 拆迁搬家D. 务工经商【答案】D【解析】(1)读表可知促使人口向新疆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务工经商故选D【答案】B【解析】(2)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海南省距新疆遥远不会成为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来源地四川省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四川省距离新疆省更近因此四川省最有可能为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来源地故选B【答案】B【解析】(3)新疆地处内陆沙漠广布水资源贫乏因此影响新疆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淡水资源故选B8.(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8.(2)图中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8.(3)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 北半球中低纬B. 北半球中高纬C. 南半球中低纬D. 南半球中高纬【解析】(1)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故选A【答案】B【解析】(2)①位于美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拔较低人口较多故A错②位于亚马孙平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人口稀少故B对③位于印度半岛北部经济落后故C错④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人口稀少故D错故选B【答案】C【解析】(3)由图可知南纬40°~50°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因此在南纬40°~50°之间人口分布稀少故选C9.(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9.(2)下列可以提高新疆人口容量的措施为()A. 地形B. 气候C. 水源D. 矿产【答案】C【解析】(1)图中显示新疆人口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山麓地带且大都集中于河流附近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山麓地带有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人口较为密集所以影响图中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故选C【答案】B【解析】(2)新疆地处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远降水量小环境承载力小可承载的人口容量小 ACD都会加重环境负担只有节约利用水资源才能提高环境承载力才能提高新疆人口容量故选B10.(1)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10.(2)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10.(3)乙、丙两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矿产资源②科技发展水平③消费水平④经济发展水平A. 植被B. 水源C. 地形D. 矿产【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不适宜人类居住故C项正确故选C【答案】A【解析】(2)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以东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故选A【答案】B【解析】(3)读图可知乙为山西省丙为广东省根据人口密度可知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山西省广东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山西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故选B11.下表为2015年某岛国供养人口数信息表其中表示该国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分别是()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②和①D. ①和③【答案】D【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简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特点12.(2)分析澳大利亚中部内陆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12.(3)有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理由【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疏【解析】(1)读左图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人口分布稀疏【答案】(2)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解析】(2)读右图可知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答案】(3)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水平高【解析】(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领土面积达769.2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澳大利亚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水平都较高但澳大利亚人口较少因此其人口数量远小于人口合理容量13.(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但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写序号)13.(2)2003年以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写序号)13.(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写13.(4)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 (填写序号)13.(5)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量城市知识青年迁往农村主要因素是________ (填写序号)【答案】③, ④【解析】【答案】⑤【解析】【答案】①【解析】【答案】③【解析】【答案】④【解析】14.(1)读图说出人口抚养比与就业比的相关关系14.(2)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14.(3)根据我国的国情试简析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呈负相关即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抚养比越低就业比越高【解析】(1)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三种正相关、负相关、无相关性人口抚养比与就业比的相关关系获取图中信息进行简要表述即可【答案】(2)特点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可能带来就业压力【解析】(2)据材料即可得出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劳动人口的比重大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当劳动力供应量大于劳动力需求量时会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抚养比较低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有利于财富积累【答案】(3)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增长状况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理性消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解析】(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此可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倡导理性消费、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来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15.(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15.(2)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该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15.(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说明原因15.(4)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这种想法合理吗?试说明理由【答案】(1)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物产丰富【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而这些地带又主要是绿洲地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答案】(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解析】(2)水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该地区的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将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答案】(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解析】(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国家在沿边地区实行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在边境地区从事对外贸易等【答案】(4)不合理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如果大量迁入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土地荒漠化【解析】(4)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不适合大量迁入人口假如大量迁入人口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退化诱发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试卷打印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试卷打印

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2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回答3-4题:3.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4.图②最有可能的国家是()A.澳大利亚 B.巴西C.德国D.美国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5-6题:年龄段(岁)0-14 15-29 30-44 45-59 ≥60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1.78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改善城市环境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2001年3月28日,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公布的结果表明:我国总人口12.95亿,十万人中,文化程度与90年代相比,如下表:阅读表中数据,回答7-8题:7.A~D栏反映我国基本国策的哪个方面()A.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B.人口素质逐步提高C.小学失业率上升 D.文盲增多8.对E栏的说明,错误的( )A.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B.老年人口增加很快C.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实施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D.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9.读下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10~11题:10.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B.印度C.新西兰D.俄罗斯11.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A 大学程度+154%B 高中+39%C 初中+45%D 小学-4%E 大于65岁人口+1.3%读右图(a、b、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回答11~12题:1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1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14.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A.水资源 B.耕地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1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16.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17.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B.非洲与欧洲C. 欧洲与拉丁美洲D.亚洲与大洋洲18.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图是印度、尼日利亚、中国、英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9、20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第1单元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二册第1单元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不包括()1.(2)亚洲人口稠密地区集中在()A. 苏伊士运河B. 土耳其海峡C. 马六甲海峡D. 白令海峡【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2.(1)河南省面积并不大但却成为我国人口大省其主要的原因是()2.(2)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2.(3).新加坡2020年的总人口数为579万左右属于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其人口容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矿产资源丰富②开放程度较高③较高的人口增长率④科学技术水平高A. 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B. 工业、商业贸易繁荣C. 地处经济发达地区D.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3.(1)江苏省面积并不大但却成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其主要的原因不是()3.(2)影响西藏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 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B. 工业、商业贸易繁荣C. 地处经济发达地区D.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4.我国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2人/km^2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约为500人/km^2 造成西藏与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差异巨大的主要自然因素有()A. 地形、气候B. 地形、矿产C. 植被、水源D. 植被、土壤【答案】A【解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地形、海拔、地势起伏和坡向气候、光热和水分条件水体、土壤和矿产资源等西藏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条件差自然条件较差人口密度小长江三角洲为平原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适于人类居住与生产人口密度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出务工者的主要流向是()5.(2)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5.(3)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将()A. 从东部流向中西部B. 从城市流向农村C. 从欠发达地区流向较发达地区D.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人口稀疏地区【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①旧城的危房改造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6.(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 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6.(3)“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A. ②③B. ①②C. ②④D. ①③【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7.(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7.(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1)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可为该阶段的人口政策、人口战略等提供参考①错误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②正确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也不尽相同③错误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④正确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A错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资源等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人口容量有所扩大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B正确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大的人口规模 C错误环境人口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错误故选B8.(1)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大量人口流动对该区的主要影响是()8.(2)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8.(3)形成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 区域经济发展缓慢B. 使城市出现空心化现象C. 生态环境得以改善D. 增加区际之间交通压力【答案】C【解析】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设立旨在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该区域地形复杂生态脆弱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地矛盾较突出大量人口迁出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 2015年后全国流动人口开始下降过去重庆是全国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但2016年重庆的流入人口大幅增加流入人口远大于流出人口说明重庆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回流现象流动人口以低收入为主生活条件差【答案】D【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地位的提升吸引大量人口回流或迁入9.(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9.(2)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距河2km内人口最多B. 人口数量众多C. 人口稠密D.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答案】A【解析】【答案】D【解析】10.(1)2005—2010年()10.(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A. 总人口增长数四川小于江西B. 贵州人口净减少C. 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D. 天津人口增长率小于四川【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1.(1)由图判断 2017年()11.(2)随着人们“就近就业、就近居住”需求的增长未来省会城市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省份是()11.(3)导致目前辽宁省人口增长特点的直接原因是()A. 城镇人冂总量山东多于江苏B. 迁入人口数量北京多于广东C. 环境人口容量上海高于重庆D. 常住人口总量四川少于河北【答案】A【解析】(1)城镇人口总量等于城镇化率乘常住人口数由图中数据可估算2017年江苏城镇人口约为5600万人山东城镇人口约为6000万人由图中数据可知迁入人口数量广东多于北京四川常住人口总量多于河北环境人口容量不能根据图中信息来判断故选A【答案】D【解析】(2)河南省人口规模较大在全国居前列但城镇化率并不高随着人们“就近就业、就近居住”的需求日渐强烈未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空间较大而能够为他们提供好的就业机会主要是省会城市因此四省区中河南省郑州市人口增长潜力最大故选D【答案】B【解析】(3)目前辽宁省人口出现负增长其原因一方面是生育率低即人口自然增长少另一方面是有大量人口迁出注意题干问的是“直接原因”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说明1860年以后黑龙江省吸引山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12.(2)描述第五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迁移特点12.(3)分析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的原因【答案】(1)政策支持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口稀少或地广人稀【解析】(1)据材料信息 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表明当时的人口迁移有政策支持根据所学可知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长期禁止开垦当地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对山东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答案】(2)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规模大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解析】(2)“2000年山东省的迁移人口总量达891.18万人其中省内的县、市区内的迁移人口有869.33万人” 体现了山东省人口迁移规模大且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据表可知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较大其次是高中、中专学历表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据表可知山东省内、外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均比全国同类占比低高中、中专及大专以上占比比全国同类高表明山东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答案】(3)山东省沿海或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迁移距离短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大【解析】(3)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省内就业机会多“大多从落后地区迁向发达地区” 表明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人口迁移数量大省内迁移迁移距离短交通等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表明山东的人口迁移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人们不愿意离开家乡太远13.(1)图1、图2和表格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3.(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将逐渐________13.(3)分析图1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答案】(1)地形水源气候【解析】(1)图1显示海拔越低人口分布越多影响因素是地形图2中表示某干旱地区的人口分布城镇主要沿河流分布影响因素是水源表格信息显示高温和低温均对人体不利影响因素是气候【答案】(2)减弱【解析】(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能力增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答案】(3)属于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建设城市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解析】(3)海拔0~200米属于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其次低海拔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工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且地势平坦开阔城市建设成本低所以人口集中度较大14.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⑮________ 以及自然环境的⑯__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⑰________、土壤、⑱_____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⑲_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14.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⑳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14.社会因素政治、㉑___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㉒________、社会变革、㉓__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答案】⑮差异, ⑯变化, ⑰气候, ⑱水, ⑲自然灾害【解析】略【答案】⑳经济发展【解析】略【答案】㉑文化, ㉒政策, ㉓战争【解析】略15.(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15.(2)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15.(3)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匀沿高山山麓冲积扇分布沿河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沙漠地区人口稀少【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社会经济条件根据材料可知图示亚洲中部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区域环境差异大沙漠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分布不均匀该地区干旱缺水所以人口城市主要是沿河流和山脚下的绿洲分布因为这些地区有较丰富的生产生活水源且山脚下的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好此外据图还可知人口、城市还沿着交通干线线分布因为交通便利【答案】(2)高(或大) 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发程度较高【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文化教育和生活消费水平等 B地区位于沙漠地区风沙大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类生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A地区位于高山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高山顶雪融水多河流流经水源较充足水质干净离城市比较近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科技水平较高文化教育条件好多条铁路线交汇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此与B区域相比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答案】(3)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政治变革、战争、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该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的水资源需求该地区沙漠广布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消耗加剧污染物排放变多生态破坏加剧使得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因此亚洲中部地区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2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C .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D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回答3-4题: 3.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图②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A .澳大利亚B .巴西C .德国D .美国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5-6题:年龄段(岁)0-14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37.1011.634.011.78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 .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 .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C .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 .改善城市环境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2001年3月28日,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公布的结果表明:我国总人口12.95亿,十万人中,文化程度与90年代相比,如下表:阅读表中数据,回答7-8题: 7.A ~D 栏反映我国基本国策的哪个方面( ) A .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B .人口素质逐步提高C .小学失业率上升D .文盲增多 8.对E 栏的说明,错误的( )A .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B .老年人口增加很快C .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我国的人口政策的实施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D .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A 大学程度 +154%B 高中 +39%C 初中 +45% D小学 -4% E 大于65岁人口 +1.3%9.读下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10~11题:10.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B.印度C.新西兰D.俄罗斯11.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读右图(a、b、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回答11~12题:1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1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14.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A.水资源B.耕地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1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16.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17.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B.非洲与欧洲C. 欧洲与拉丁美洲D.亚洲与大洋洲18.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图是印度、尼日利亚、中国、英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 表示我国的是()A. aB. bC. cD. d20. 急需引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国家是()A. aB. bC. cD. d读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据此回答21—23题。

21. 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A. 33‰B. 43‰C. 27‰D. 15‰2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A. 1960—1961年间B. 1959—1960年间C. 1957—1958年间D. 1949—1950年间23. 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A. 人口总量稳定B. 人口老龄化加速C.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在17‰左右D. 人口总量逐渐减少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24—26题。

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0 6500 l 500 10000死亡率(%)0. 6 0. 6 2. 5乙人口数3500 6000 500 10000死亡率(%)0. 8 0. 7 2. 2 0. 8124. 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 0. 775%B. 3. 7%C. 0. 885%D. 0. 95%25.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 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 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 发展中国家总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之比例高26.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 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27. 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城市曾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 交通条件的改善B. 政府政策的影响C. 大量耕地的开垦D. 矿产资源的开发28. 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D. 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29. 在我国“民工流”的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改革开放政策B. 交通运输不能满足需要C.经济增长的地区不平衡D. 人口增长快30. 将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目标(即人口承载量的最大数)定为16亿左右,其主要是以什么资源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是()A. 水资源B. 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D. 耕地资源读英国首都伦敦的人口增长图,回答31-32题:31.伦敦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现在()A.1800年~1851年B.1800年~1900年C.1950年~1960年D.1970年~1983年32.20世纪70年代伦敦城市人口有所下降,其原因为A、其他区域的大规模开发B、经济水平下降C、严重的自然灾害D、环境质量下降33. 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小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大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34. 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C、环境承载力D、每平方千米200人35. 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C.造成人才流失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二、综合题(30分)36. (10分)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1)读图12-10,并分析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乡村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人口的流动对城市的影响。

37.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10分)年龄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 550 250 1000死亡率(%) 0.5 0.6 2乙人口数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0.8 0.7 2.2(1)表中空白处分别填出甲乙两地区总人口死亡率,甲为________ 乙为__________(2)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_(“高”或“低”)。

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型,乙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型(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有(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低的直辖市是(写简称)______________。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6.3%,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地理试卷答案1—5 BDCCC 6—10 DBDBB 11—15 CDDBC 16—20 CBDABA21-25 ABBCD 26-30 BDCCC 31-35 BDCAC二、36、(1)C(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影响:利,给城市带来丰富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城市增加社会活力.弊,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管理,就业,交通等的压力.37、 (1)低(2)高(3)甲组人口中老年人比较多,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4)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38.(1)鲁豫苏台(2分)渝(2分)(2)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2分);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2分)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