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实施中师生的交流互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实施中师生交流互动的探讨

-------云龙实验中学吴轶红

摘要: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应该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不仅仅是生物性的“刺激——反应”过程,即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机械动作,更是包含着人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对象的知觉、感受、注意、意图和行动的一整套反应过程。

关键词:师生互动互动式探究学习

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应当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不仅仅是生物性的“刺激——反应”过程,即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机械动作,更是包含着人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对象的知觉、感受、注意、意图和行动的一整套反应过程。例如,一个参与玩棒球游戏的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他对其他参与者行动决定的,他的特定反应行为受控于其他每一个队员的态度。面对一个正在投球的人,他可以做出接球的反应,也可不接球。,它们以一种有机的、统一的方式互相联系起来,这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由参与同一游戏过程的所有人的态度、行为交织而成的,其实质是一种关系结构,而这种结构就是互动。

而“互动式”教学模式诞生于1918年的哈佛大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被广泛运用。在西方教育学中,“互动式”教学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上世纪80年代初,“互动式”教学模式引进我国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1995年以后,研究成果日趋增多,自2000年以后,“互动式”教学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的成果也逐年增加。在互联网上能查到大量的互动研究资料。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其中主要内容有:“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新课程提

供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师生之间的活动是双向交流和相互驱动的过程。

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最主要的场所是课堂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中,师生的交流互动已显得尤为重要。课堂的有效交流互动、沟通,不仅仅是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单向传输,而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

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时间较少,状态较拘束紧张。在学习中、有思想上的波动,专业上的问题都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相互之间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师生之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方式。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可借鉴性。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2.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 & R.K.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由于互动行为的依赖性特征,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

适应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提出的类型

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1)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A、师个互动B、师班互动C、师组互动(2)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A、控制—服从型B、控制—反控制性C、相互磋商型

2、王家瑾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建出教学活动的一个三维坐标体系,形成了师生课堂互动模型。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可以实现这种和谐,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手段,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师生的双向互动是师生的言语互动、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当通过互动交流,使自己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应该促成其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已有的师生互动文献,对师生互动理论的由来、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作个简单的梳理,在明确了师生互动、初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等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初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提高我校初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水平的策略:

1、以科学教育出版社教材为载体,以初中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的生活为依托,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的研究、致力于发掘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基本物理素养;

2、运用先进的教育科学和初中物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的研究,探索和认识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主动发展与成长。

具体要实现的内容为:

1、建立民主、友好、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教师要自觉地转变观念,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2、创设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是决定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有了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最终迸撞出思维的火花。

3、对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课题研究能力。

4、构建本校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参考模式。

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纠正偏差,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另外,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把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