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学感悟—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上课是教师工作的常态,教师上课前要查找资料、了解学情、备写教案,上课后要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和家长联系沟通、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回到家里要处理家务,教育自己的孩子,进行亲戚朋友间的交流应酬……那么,教师的空闲时间从哪里来呢?提高教育技巧可以让教师有空闲时间。
1、读学术著作,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思路、精力,不会完全放在讲解教材上,他会放在学生身上,他会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了哪些障碍。
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师的工作事半功倍。
2、教会儿童学习,克服学生跟不上的状况。
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
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所以教师要教会儿童学习。
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
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是阅读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
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
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
应当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于他的注意的中心。
学生学会了自己去获取知识,这就节约了教师的时间。
3、借助“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心得体会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我们都知道,要教给学生一滴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是什么促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读书阅读呢正是这样的情感,让他们在24小时中做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事情,让24小时孕育了无数新的想法,也出现了许多奇迹。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读完后我如闭塞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又如黑暗中点燃了几盏明灯,我又进一步理解了“教育艺术”“教育智慧”的深刻含义了。
(三年级语文教师赵海波)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心得体会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
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么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
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后感 王飞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
大峪一中王飞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是很繁琐的。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纠错,配有补差,几乎每天都会加班加点,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那么教师为什么这么忙呢?
我们甚至忙到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每天如牛般负重工作,这个行业俨然成了一个体力活。
在《给教师的百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都要不停地阅读,来充实自己,才会由“忙”到“不忙”。
细想想,确实如此。
我们每天如牛般负重工作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干到点子上了么。
我的知识储备能让我轻松的应对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件事么?有时候看似忙碌的我们其实一直在“敲边鼓”:备课不够充分导致上课效果不好,上课效果不好导致我们要课下补课、个别纠错,这就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储备的知识量不够,备课不精导致的。
苏霍姆林司机说: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
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
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我想阅读增加的不仅是我们的知识面,更是我们的教育阅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从容应对。
大峪一中王飞。
读书心得“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新感悟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读书心得“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新感悟-幼儿园教师读后感最近一直在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越学习越感觉这本书非常的亲切,每读一遍,我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想。
读完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感悟非常的深刻。
在书中作者运用教育生活的实际,生动有趣地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推荐,他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向我们讲述着教育的真谛。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今天在重新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平时我们都感觉时间非常的不够用,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等,还没做多少事情,一天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过去了。
然而,收获却并不多。
那么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呢?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是节约老师时刻有效的方法之一。
只有自己的知识海洋越来越广阔,那我们教育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自信从容。
在书中有一个事例深深的感动了我: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刻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刻来准备的!"看到这个故事的瞬间,我如同醍醐灌顶,在豁然间开朗。
是啊,每一堂课我们都应该用一生的时刻去准备,我们不应该抱怨平时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却太少,我们要利用每一点可以争取到的时刻,去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加自己的文化功底,让平时讲课,也能够变得信手捏来。
听过这样一句话,"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博览群书,满腹才华,现阶段我还有许多不足,我会努力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2)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2)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当代教师在超负荷工作下应对时间管理的现实情况,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去管理它,并在高效的教育体系中找到它的均衡点。
书中通过广泛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整套时间管理的理论,深刻阐述了教师时间管理的核心价值。
它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把教师肩上担负的各种职责、义务和责任提出来,被看作是当今教师最大的紧迫压力。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他们怎么去高效地解决问题,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佳的安排。
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情况,通过长期的实践,作者也从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建议,使教师对自身工作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估。
作者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来管理不同的工作,避免绝大多数学校老师往往会遇到的超时和过度劳累的问题,保留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和研究。
我认为,《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是一本很及时有效的时间管理书籍,其论述的思想可以有效地作用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从而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改善教师的耗时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成为更有效的学习者。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心得体会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是一本有关教师工作和生活的书,记录了作者在校园里作为一名教师的经历。
他细致地分析了教师职业的劳动成果,揭示了教师职业的真实面貌。
不同于以往大多数从学科角度出发的教学指南,这本书更多地考虑了教师的心理状态,师徒关系,教学环境以及如何有效的抓住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全书以一位任教于一所平凡的高中的教师李太太为例,描述了她在课堂上投入的努力和成果,也展示了她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作者用“教授本该有的东西” 来定义教师所应该做的事情,包
括从精神上、职业上、学术上,以及学生培养方面等都会受到深刻的影响。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教师的工作环境,从学校的管理情况、周边环境、教师学生关系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教师的时间。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教师要想作出成绩,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行政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投入。
无论是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学内容的熟悉,还是对生活中细微的细节中的精雕细琢,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
同时,作者还指出,教师要想获得成效,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比如,学校的管理支持、家庭的支持以及社会的尊重。
总的来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值得每一位教师去看和思考。
它提醒着我们,教师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而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环境和资源,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和积累,引导他们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读《教师发展自己的时间从哪里来》有感资料
读《教师发展自己的时间从哪里来》有感——教师要多读书当下,人们读书往往受到影视文化的冲击,荧光屏前的吸引力实在太大。
但荧光屏前的欣赏,只能是便捷的快餐、可口的零食。
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式,更是提高文学素养的最佳途径。
我觉得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自己“雅”起来。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读书是最好的途径。
在师专时,老师就曾说过,如果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
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来看,是这个道理。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让自己的“水源”充沛,储量日益深厚,蓄厚积而待发,才能润泽更多的心灵,达到“风调雨顺、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水”从何而来,不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也难以“不尽长江滚滚来”,只能是涓涓细流,千淘万滤,是学来、读来、积来的。
读书,是最为便捷的路径,正如朱熹所言,为有源头活水来。
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只有博览群书,才不至于课堂上捉襟见肘、江郎才尽。
那么我们教师该读些什么书?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写过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感叹书真的如海。
书籍如此众多,常让我们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惶惑,一种茫然,既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提醒自己不能只能浮于海上,要沉于海中。
古人可读之书有限,故勤苦读书者多,有勤读如囊萤的匡胤、如映雪的孙康,悬梁刺股者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我们读书无须如此辛苦,不过没有一定的意志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图个花红热闹算不得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我们一定要有所选择,经史子集博涉为佳,天文地理通晓为妙。
总之,在深钻本专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教师怎么读?我想一定要做笔记。
很多读书大有收获的人,一个共同看法就是不忘读书积累,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先生说过:“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文学巨匠所论及的积累同样适用于读书,教师读书当然也不例外。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站在这神圣的三尺讲台上已有八年有余,工作中遇到种种问题有些可以很快解决,但有些却因着心的浮躁被遗弃在尘埃里了。
生活的挤压、人心的躁动、社会的评价,读书似春雨般珍贵。
而立之年的我慢慢的学会自我调整,安静的看书是最好的心灵慰藉。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早在秦校长列出的书目中的一个,曾经的初读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次拜读,醍醐灌顶。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现将自己感受最深的整理如下:1、“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是啊,没人可以否认教师工作时间安排的紧张,早7晚7点,老师也是人,需要自己的家庭生活,一直以来,我也曾为此困惑烦恼,可文中那位历史老师的话会让我受益终生,“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对,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只有用书籍填满人生的长河,累积的人生厚度和深度才不致被时代淹没。
过眼的永远是云烟,沉淀的才是经典和真理。
2、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费尽心机地考虑,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提高,怎样帮助学生“攀上高峰”,使他们成为“思想家”和“发现者”。
教师竭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食物。
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下要质量。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范文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呢?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
的.确,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
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像泥潭一般缠绕着我们,我们看似很忙碌,实际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这是吞噬生命的“黑洞”,即使拥有再多的时间也只会如泥牛入海。
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终身阅读、终身学习,以自己丰富的学识扩展自己的教育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求知热情,让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成长路程中的指路明灯,将我们的心灵引向崇高的精神殿堂!
- 1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
给教师的建议(15篇)给教师的建议(15篇)给教师的建议1 最近看了《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如今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
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展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连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假设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根底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根底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段,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亲密相关的。
教师进展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读了此书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根底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
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根底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
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进步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亲密相关的。
教师进展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古人云:“开卷有益”。
常读书和常考虑,会使我们勇于和蔼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历,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打破夯实根基。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地理组李锦)(最终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地理组李锦)《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地理组李锦“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是啊!一昼夜只有24小时,时间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还要准备上课用的课件、做班主任还要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配合学校搞好各种活动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了,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新大纲、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撰写教育论文;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
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篇文章。
作者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故事的开篇由一个女教师在给他的来信中抱怨“没有时间”而引起。
“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
”文中给我们描述了“教师生活紧张,工作辛苦,连一分钟的空闲也没有。
因而不少人不愿报考师范院校”这一现状。
作者在著述中讲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
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
课堂十分出色,有的竟然忘记了记笔记。
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禁不住问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一节课?”这位历史老师毫不诧异地回答:“为了这一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对平时的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像这样的老师,在他们区里有30多位,而这些老师都是从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的,而对每一节课,他们都是说:“用终身来准备。
”所谓“终身来准备”那就是读书。
是书使他们拥有教育智慧和课堂技巧,是书使他们不至于今天为明天的课而“奔波劳碌”,是书使他们可以用极少的时间设计出精致的教学方案。
是读书把他们从时间中解放出来了: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交朋友,与书结下终身的友情。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河流。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程,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自身素质的追求。
二、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
二、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工作太忙,事情太多,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家长沟通,教研培训,整治学习,继续教育,各种检查,各种APP,的确,现在很多教学以外的事挤占了教师许多时间,让一些教师感觉很累,时间不够用。
但在同等条件下,有的老师疲于应对,忙碌不堪,而有的教师却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是什么造成如此大差别呢?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能够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创造力,靠的就是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上课时他是带着全部的阅读史来授课。
我们的知识背景越深厚,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把更多的注意放到学生身上,才能不把学生看成一个抽象的整体,观察每一个学生怎么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做到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法。
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需要有一桶水,甚至潺潺不断的小溪,要使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那就要不断的读书、学习,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2015教师读书笔记之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
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
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有感作者:李秀艳单位:兰西县第五小学很荣幸加入“中国好老师龙江读书会”,让我再一次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著《给教师的建议》,读了第六页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尤其是读到那位历史老师的话“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时,我的内心就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升腾,在促使我:一定要在努力工作之余,做到广读书博采众长,读经典收获成长。
书中对于“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的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阐述,如: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认为:“一昼夜只有24小时,没有时间啊!”而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在区里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课后,有人向他请教:“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我读到这里时内心激起波澜,引起了我的思考,同样是教师,同样的工作强度,同样的每天24小时,对于时间却有着不同的诠释。
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终生备课,就是终生读书,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相信大家读到这里都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都曾抱怨过时间都被琐碎繁重的工作占据了,被学校的全部活动安排得满满的,管理班级,带学生参加活动,完成备课任务,提交上级部门要求的材料等等,成为了我们没时间读书充分理由,以至于我们的知识储备在负增长。
我们在抱怨的同时,是不是有所反思,是不是可以把刷朋友圈的半小时拿来读书,是不是可以把睡前的半小时拿来读书,只要我们发自内心想成长,让浮躁的心静下来,读书的时间是随时可以有的,没有大片的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好零散的时间,随时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每天半小时的阅读坚持下去,我们就会有收获。
每当我聆听名师讲课如清泉之水娓娓道来从中无不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赞叹他们这一切多归功于读书,同时自己也深深地自愧不如读书太少,所以要向名师学习每日坚持阅读,做到日积月累的勤奋阅读与思考,以厚积薄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自我校启动“书香校园”活动,建立具有特色的“课外阅读”校园文化品牌。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
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
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
金玉兰小学:张雅莉
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
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变得枯燥乏味。
因此,书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教师的成绩一部分来自于自身的付出,另一部分还来源于对于时间的管理。
管理出成绩,管理出人才。
会管理时间的人,一分钟可以当做两分钟来用。
我不会把一分钟真当一分钟来用,手里做着一件事,另一件事也在同时进行。
我批改着学生的作业,他们在下面默写;我辅导着个别学生,其他学生都在班干的带领下进行课外阅读。
我喜欢做时间的主人,走在时间的前面,在起航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的课常常是利用假日去备,有计划地把备课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就会做到忙而不乱。
因为假日里做好了这份工作,所以现在每晚回家,我才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写博。
享乐在前必然会吃苦在后。
一天时间的安排也很有讲究,我会抓紧早晨的时间引导孩子走进学习状态,因为这是他们一天里最精神最清醒的时刻,重要的学习任务大都安排在这一时间段,科学用好孩子的时间也是我们工作里不可忽视的小节。
在学校里,做掉该做的事,回家就可以安静地读点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一辈子备好一节课的方法就是读书,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思想的大河才会宽阔而深刻。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量,离开了书,我们的心灵就会因为没有知识的滋润而干涸而荒芜。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
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69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