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六篇课内文言知识梳理九下《孟子》两章讲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孟子》二章课文解析 苏教版
《孟子》《<孟子>二章》课文解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欲:想要,喜爱。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得兼:兼得,同时得到。
舍:舍弃。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帮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有胜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不躲避。
)[甚:超过,胜过。
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恶(wù):憎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同“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心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不可以干呢?)[如使:如果,假使。
则:那么。
凡:凡是。
者:第一个“者”指代办法。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采取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不采用,采取某种手段就能够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不做,因为所喜欢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厌恶有胜过死亡的事情。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是故:因为。
非独:不单,不仅。
心:心意。
耳:语气助词,罢了。
] 【句段分析】“鱼”用来比喻“生”。
“熊掌”用来比喻“义”。
形象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题旨,通篇议论,由此展开。
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
九年级下语文 18《孟子》两章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思虑堵塞。衡,奋起,指有所作为。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同“横”,梗 塞,不顺
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 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而后喻。
(看到他的神色,听到他的声音),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了解,知晓。 这里指被别人知晓。
疏通文意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
指在国内。法 拂家 士, ,有足法以度辅的佐大君臣主。 指在国外。 的贤士。“拂”,同 “弼”,辅佐。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quăn
fù yu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gé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xī 百里奚/举于/市。
预习与交流
舜: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 尧的君主位。
傅说: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 王武丁访寻到他,用他为相。
胶鬲: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 举荐给纣。
文本探究
• 2.第一段哪些句子讲述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 程?讲述的是一个什么道理?现在人们常 说的哪些话与这个道理相同?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讲的是一般人成长历程,讲述了一个“逆 境出人才”的道理。
•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宝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 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与之相同。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 活用现象。
•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 政治主张。
• 3.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 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知识讲解人教版新课标
《〈孟子〉两章》知识讲解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学习他的两篇文章。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生平及其思想。
2、积累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4、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知识汇总1、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今某某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X,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2、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
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基础知识1、通假字亲戚畔之畔:pàn 叛,背叛2、解词人和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限制。
固国固:使……巩固。
失道道:天道,违背道义。
课文分析本文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人和”,具体表现为下文所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
”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
九下语文孟子2章文言文注解
九下语文孟子2章文言文注解1. 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孟子两章》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六篇课内文言知识梳理九下孟子两章讲解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重点词语解释(1)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利不如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里之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里之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城非..不高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多助之至,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故君子..有不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城⎩⎪⎨⎪⎧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2)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天时不如地利 4.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环.而攻之而不胜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今异义(1)委.而去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委任、委托(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疆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其成员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九下《孟子两章》复习要点
《< 孟子 > 两章》复习要点一、 文学常识 1、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 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
地位 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 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 “四书”之一。
《孟 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 背诵课文(略) 1、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失道者寡助”之势 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得道者多助”之势。
三、 句读停顿(略)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环而攻之/而不胜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必先苦/其心志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中 1、 2、 3、4、 5、 6、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① ② ③④ 2 、 四、 字词解释 通假字“畔” “曾” “衡” “拂” 通 通 通 通 ,背叛(亲戚畔之) ,增加(曾益其所不能)①之: 筑之间/ “叛” “增” “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一词多义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畎亩之中/版 夫环而攻之(表承接,一说修饰) 攻之而不胜/然而不胜者(表转折)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③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胶鬲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一说在) 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在)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于,因为)④ 有:必有得天时者矣(是,一说不译)故君子有不战(要么)⑤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3、古今异义1、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古);水池,池塘(今)。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六篇课内文言知识梳理九下鱼我所欲也讲解
鱼我所欲也1.重点词语解释(1)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一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豆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2)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得⎩⎪⎨⎪⎧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得之则生 (3)为⎩⎪⎨⎪⎧为宫室之美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5)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作判断动词,或与“非”相对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孟子》,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书,由孟轲及其门人共同编写而成。
语文:文言文落实讲义《孟子》两章(人教版九年级下)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落实讲义:《孟子》两章■文学常识:1.《孟子》是及所作,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邹人。
《得》选自,《生》选自,《鱼》选自。
■词句落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米粟( )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 )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 ) 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 )发于畎( )亩之中,傅说( ) 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作者简介】: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这些都反映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政治家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一定的作用。
人教语文九下第18课《孟子》两章
3“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原文)______________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添加标题
根据译文背诵课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能准确的翻译课文。
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
添加标题
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百里奚( ) 行拂( ) 曾( )益 拂( )士
归纳;运用双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 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理条件的优越。
拓展延伸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从古至今有哪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例子?举例反思。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结合《政治》,《历史》说说 如何保证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数英雄论成败
古今谁能说明白
千秋功罪任评说
海雨天风独往来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
进攻
——
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
地利不如人和
→
↓
类推
{
}
战争需要“人和”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
治国需要“人和”
↓
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品味孟子语言特色
文章的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 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 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孟子》两章
PART 1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王道)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亩胶鬲拂士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寡助之至至:极点。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任用,选拔。
苦其心志苦:使……苦恼。
人恒过恒:常常。
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亲戚畔之畔通叛,解释为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解释为增加。
衡于虑衡通横,解释为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解释为辅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用原文填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重点段落背记知识清单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课件:人教版9年级下册及中考复习课件:18《孟子》二章.ppt
死 于
个人
饿
人恒过——改 困、衡——作
(正)
(生于忧患)
安 乐 国家
(论点)
征、发——喻
入:无法家拂士
出:无敌国外患
→亡(反)
(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 艰苦生活的磨练。请从历史 或现实中补充一些例子,说 说你的看法。
卧薪尝胆
仲尼厄而作《春秋》
韩非囚秦,《说 难》、《弧愤》.
《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 道 多 助 , 失 道 孟寡 子助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 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 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
“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
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 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也 ) 今义:判断动词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父母、兄弟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 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古义: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
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一、通假字: 曾: 通“增”,增加 衡: 通“横”,梗塞,指不顺 拂: 通“弼”,辅弼
二、使动用法:使……
苦、劳、饿、空乏、拂乱
舜
生 于 忧
历史上六个 著名历史人物
傅说 同:出身低微
胶鬲
饱经磨难
管夷吾 有所成就
孙叔敖 (生于忧患)
(浙江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32篇《孟子》两章复习素材
第32篇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②三里之城(内城)③七里之郭(外城)④环而攻之(围)⑤池非不深也(护城河)⑥兵革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⑦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靠)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⑪多助之至(极点)⑫天下顺之(归顺,服从)⑬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任用、选拔)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降,下达)⑯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❷通假字①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②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④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❸一词多义①之{亲戚畔之(代词,代他)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动词,到))②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在)生于忧患(由于))③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顺承,可不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可不译)环而攻之而不胜(表转折,却))④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⑤以 {以天下之所顺(凭借)所以动心忍性(用来))⑥发{发于畎亩(起,被任用)发于声(发出))⑦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⑧士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⑨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国恒亡(国家)国破山河在(国都))⑩所以 {所以动心忍性(然后用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❹古今异义①委而去之委 去 {古义:放弃今义:委托){古义:离开今义:往,到)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古义:限制今义:疆域)③亲戚畔之亲戚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有婚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 喻 {古义:表现今义:出征){古义:通晓今义:比喻)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⑥池非不深也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⑦管夷吾举于士 举 {古义:任用、选拔今义:举起)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❺词类活用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③所以动心忍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强)④人恒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作名词,国内;国外)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重点词语解释(1)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利不如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里之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七里之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城非..不高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多助之至,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故君子..有不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城⎩⎪⎨⎪⎧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2)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天时不如地利4.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而攻之而不胜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1)委.而去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委任、委托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疆域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其成员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邹(现在山东邹城)人。
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也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2.文章中心概括文中孟子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进行比较,强调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词语解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里奚举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举⎩⎪⎨⎪⎧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4.词类活用(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乏..其身 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恒过.然后能改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1)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士兵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建筑、修路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作判断动词,或与“非”相对文章中心概括本文列举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终于担当起重任的人的事例,说明了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