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黄土高原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鱼鳞坑
赞同。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可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增大
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情景材料: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 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近年来,黄土 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 生态整地方式,具有一定蓄水能 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 肥,但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 否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图2为鱼鳞 坑示意图,右图为黄土高原气温 和降水资料图。 (5)据材料三说明修建鱼鳞坑需 避开7—9月的原因。
黄土高原每年7-9月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利于施工(或 延长施工时间);若施工会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层, 地表有大量松散易冲刷的物质;刚在坑内种植的树种尚 未长大,保持水土能力较弱。所以,7-9月雨季时,修建 鱼鳞坑会加剧水土流失。
材料二 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 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是鱼鳞 坑剖面示意图和平面排列示意图。
(3)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 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 赞同?请说明理由。
不赞同。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建设鱼鳞坑
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更容易造成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是鱼鳞 坑剖面示意图和平面排列示意图。
(1)分析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产生的 主要自然原因。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地表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
位于季风区,降水变率大、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
情景材料: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 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近年来, 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 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二)
阶段检测卷(二)(第三、四章)一、选择题(2022·山东泰安三模)在陕北黄土高原,在一道黄土墚靠近冲沟的边缘地区,平坦的墚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塌陷,颇似一个“大脚印天坑”,这个大坑并非天坑,而是一个黄土落水洞。
一般分布在沟谷两岸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较快的部位。
下图示意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1~3题。
1.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2.黄土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断裂塌陷B.断层发育C.流水侵蚀D.溯源侵蚀3.黄土落水洞大都发育在黄土墚延伸向黄土沟的斜面上,主要是由于该处()A.汇水面积充足B.地势平坦开阔C.黄土质地疏松D.裂隙发育较好1.B2.C3.A解析:第1题,观察落水洞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黄土的湿陷作用是落水洞发育的首要因素,本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由于黄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孔隙比较大等特征,流水作用造成局部湿陷下蚀,形成洼地,即①状态;地表低洼,易造成流水汇集,水流沿垂直的裂缝下渗,流水带走细小的颗粒,裂缝增大,造成湿陷进一步加重,落水洞初步形成,即②状态;由于下面的砂岩层不透水,水流到达黄土底部时向水平方向流动,使底部黄土受到浸泡变软,上部的黄土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崩塌,落水洞进一步扩大,即④状态;随着相对高差进一步加大,流水冲蚀作用不断加强,落水洞再度扩大,即③状态;故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④③。
第2题,根据落水洞形成过程示意图分析可知,黄土具有强烈的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孔隙比较大等鲜明特征,同时由上题分析可知,黄土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C正确;在落水洞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断层,B错误;由于黄土具有孔隙比较大、湿陷性等特点,流水汇集时下部土体遇水软化,可能会发生土体的断裂塌陷,但落水洞形成的地质作用还是以流水侵蚀为主,A错误;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落水洞的形成并不属于溯源侵蚀,D错误。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旅游地理(选修3)-人教版高三选修3地理试题
选修3 旅游地理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
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
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中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风大;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且氧气含量低,所以要携带能够保暖、防辐射等的物品。
答案:海拔较高(3 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2.(2014.某某高考)下图是中国部分重点旅游城市欧美入境旅游联系图,箭头指向表示境外游客在某城市旅游后的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某某外,旅游联系最强的城市是________,该城市吸引境外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是________。
(2)某某与某某、某某、某某等城市旅游联系的特点是________,某某与其他城市旅游联系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一位美国旧金山游客计划来华旅游后前往新加坡,在华期间将游览某某兵马俑、长城、某某山水和某某等。
下列旅游线路设计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理由是________。
①-某某-某某-某某②某某-某某-某某-(4)形成某某山水景观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
为保护某某山水旅游环境,请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箭头含义可知,箭头线越多,旅游联系越强。
某某是古都,有众多人文旅游景观,是除、某某外,旅游联系最强的城市。
第(2)题,由图可知,某某与某某、某某、某某等城市旅游联系的特点为单向流动,主要原因是某某的位置相对偏远,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考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 • 【典题导入】 • 2.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 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 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 (1)~(2)题。
• (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 确的是 ( )。 • 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 (2)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 有可能变为 • ( )。 • A.a B.b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固沟:在沟谷修建○ 淤地坝 、小水库和营造 25 26 防护林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 护坡:缓坡地段,实施○ 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 27 梯田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 28 保塬:在塬面上○ 平整土地 ,大力营造防护林网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 提醒 • 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时,应注意人为因素是 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 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是诱发 水土流失的根源。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调整⑰ 实行⑱
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农林牧 综合发展
• 解析 第(1)题,乙地的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 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2)题,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 是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 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 答案 (1)B (2)C
• 借题发挥——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 要原因,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又是导致人地关 系紧张的关键。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经济发展 压力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 中心。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专题 植被与土壤(讲解版)
专题05 植被与土壤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四类植被分布的海拔上限由高到低依次是()A.④④④④B.④④④④C.④④④④D.④④④④2.④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1.A 2.D【分析】1.枫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冷杉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④④④,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
三江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气候,AC错误。
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错误。
故选D。
2021年东北某地9万多平方米黑土被盗挖。
要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时间。
抚州的王先生热爱阳台种植花草,看到盗采黑土新闻后,不再网购黑土。
他根据网上的配方(鸡粪:牛粪:草炭:蛭石:河沙=3:3:1:1:2)自行配置营养土。
下图为黑土盗挖现场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黑土多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等,除了黑土富含有机质,还因为()④获取容易④管理成本低④土质疏松④来自寒地害虫少A.④④B.④④C.④④D.④④4.配置营养土配方中有蛭石和河沙,其主要作用是()A.提供矿物质B.增大温差C.固定并通气D.提供无机盐【答案】3.D 4.C【分析】3.黑土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透气,④正确;东北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害虫无法越冬,土壤中害虫少,④正确;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其他地区需要时还需要网购,且东北地区禁止盗采黑土,获取不容易,④错误;管理成本主要与种植对象有关,④错误。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 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分 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34
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 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 水强度大,②③对。 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只有2天,相对于第2次和第3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 ①错。 由于当月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流差异不明显,④错。
比较肥沃
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3.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区 东北平原
问题 黑土流失
产生原因 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
治理措施 退耕还林、还牧、还湿
夏季降水集中、黄土质地疏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松,植被稀疏、长期的滥垦
滥伐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发展生态农业
3.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2)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 农业
工业 交通
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东北相对稀疏,华北最为密集
耕作类型
旱地农业
耕作制度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治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与治理一、知识讲解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
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
答案(1)C(2)A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1)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资源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点。
一、形成原因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缺乏,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使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黄河中游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9°,东经103°~114°之间。
2. 土地类型:黄土高原主要由黄土构成,分为林黄土、耕地黄土、草地黄土和沙化黄土等几种类型。
3. 地势起伏: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可达3400米。
三、土地利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比较困难。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旅游业等。
1. 农业:黄土高原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为主。
2. 林业:在部分较为湿润的区域,适宜发展林业,主要种植柏树、杉树等。
3. 牧业: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适宜养殖牛、羊等牲畜。
4. 旅游业:黄土高原的奇特地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发展起了旅游业。
四、环境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和环境破坏,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1. 水源短缺: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源短缺问题。
2. 土地退化:长期的过度人类开发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包括水土流失、沙化等问题。
3.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4. 灾害频发: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形陡峭,地质条件脆弱,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总结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地貌,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24 认识区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风成说”认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地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的意义不包括( )
A.优化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B.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C.增加新疆的财政收入
D.减少新疆的就业机会
8.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 )
B.②山脉
C.③山脉
D.以上都是
7.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A地区适宜发展( )
A.畜牧业 B.渔业
C.种植业 D.林业
8.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位于B地的工业基地应该( )
A.利用丰富的煤炭,大力发展火电工业
B.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利用丰富的铁矿,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D.利202用3/4丰/3 富的石油,大力发展化学工业
11
考点二 黄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考点二 黄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风情
富有特色的 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等
文明的 摇篮 (识记)
东起 太行山脉 、西至 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位置、范围
南抵 秦岭,跨 陕、 晋 、甘、宁等主要省区
我国地形的“骨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5.关于图中阴影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依托丰富的煤、铁等资源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B.20世纪90年代,因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等,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C.该地区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如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例如: 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南亚的孟加拉国自然条件较差区域发展得很好日本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例如,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3)分布和组合:极不平衡。
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很好地支撑经济发展→例如澳大利亚。
(4)自然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区域发展的关键。
①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制约经济发展。
②矿产资源贫乏,利用其他优势→并未阻碍经济发展。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概念 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 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我国状况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例如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1)北方农牧交错带①过渡地带⎩⎪⎨⎪⎧农区与牧区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②气候冷暖、干湿变化→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
(2)土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①首先:树立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②其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
(2)具体措施措施具体做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体系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020·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上海市地理等级考一轮复习考点精练 考点巩固卷7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详解
考点巩固卷07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0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建议用时:15分钟)考点02 内力作用与地貌(建议用时:20分钟)考点03 外力作用与地貌(建议用时:30分钟)考点04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建议用时:25分钟)考点0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2024江苏)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于杭州举行了第19届亚运会,亚运会吉祥物由三个可爱的机器人“琮琮”“莲莲”和“宸宸”组成,他们成团出道的组合名字叫“江南忆”,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下图为亚运会三个吉祥物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C位咖”琮琮,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大玉琮。
据研究测定,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多为和田玉(变质岩的一种),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沉积物,数字序号代表各种地质作用,则形成“琮琮”的地质作用是()A.①B.⑤C.⑥D.②2.良渚古城遗址还发掘出大量的猪、鹿、水牛等动物骨骼,地质历史上可能含有以上动物化石的地理事物是()A.乙B.丙C.丁D.戊(二)(2024全国)菱锰矿是玫瑰色结晶体,又名红纹石,具有像木头纹理般的条纹外观。
广西苍梧县位于湘桂褶皱带内,桂林隆起的南西,该地多岩浆侵入形成的热液式菱锰矿。
在2023南京矿博会上,广西苍梧县展出了当地的“中国皇后”(下图),该矿石发掘之初外覆方解石。
据此完成3-4题。
3.从岩石成因来看,“中国皇后”属于()A.变质岩B.沉积岩C.玄武岩D.花岗岩4.推测“中国皇后”的形成过程为()A.沉积作用—地壳隆升—变质作用—岩浆侵入B.地壳隆升—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隆升—岩浆侵入—变质作用D.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隆升—沉积作用(三)(2024·辽宁·模拟预测)我国横断山区地壳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规模大。
图为横断山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面5-7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
123456
注意设问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 “高含沙水流”的成因。由图文材料 可知,主要的外力是风和流水,中游 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形成风 沙区;在冬春季节,风会将大量沙尘 吹到河里,提供丰富沙源;结合题干 和图2可知,该河主汛期水量大,说明当地降水集中,侵蚀、搬运作用强,致使 河流泥沙量增大,形成高含沙水流。
123456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 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 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4分)
答案 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 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 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 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123456
√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资源枯竭、产业萎缩导致该城市收缩,由“收缩型中小城 市要瘦身强体”可知,该市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 中,故选A、D。
123456
5.(2021·北京地理)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任务三 分析梯田减沙效益 下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
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 0
的比例(%)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沙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123456
注意题干要求“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 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 理措施”,若选择上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则 要针对材料中提到的上游“沟壑纵横,植被 稀疏”提出具体措施;中游地区为风沙区, 主要从治理风沙的角度回答;下游为地势低 平的冲积平原区,且材料中提到下游地区 “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应主要从 疏浚河道和引洪淤地角度来回答。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7课时 外力作用(搬运、沉积)与地貌教学案(含解析)
第27课时外力作用(搬运、沉积)与地貌(1)①地貌的名称是□01冲积扇,③地貌的名称是□02三角洲,④地貌的名称是□03冲积平原(冲积岛)。
形成的共同原因是□04流水堆积作用。
(2)②地貌的名称是□05沙丘,形成的原因是□06风力堆积作用。
我国□07黄土高原的形成与该地貌最为相似。
(3)若①③④为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沿岸地貌,那么其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依次为□08①④③。
(4)②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09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考点三十四堆积地貌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
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中间粗两端细 B.上端粗下端细C.下端粗上端细 D.两端粗中间细(2)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A.流速增大 B.含沙量减小C.河床增高 D.河道多分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根据沉积界面分布可知,越往下沉积越□01早,越往□02上沉积越晚。
(2)该湖泊位于我国的□03内陆地区。
(3)沉积界线由⑤到①逐渐向□04湖泊中心方向推进,说明泥沙沉积□05增多。
(1)河流沉积总是颗粒□06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07后沉积。
(2)我国内陆地区河流湖泊补给来源主要是□08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径流量□09大,搬运泥沙□10多。
(3)河流的水量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11加大,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12增大,在河口三角洲地区,河道分汊□13较多。
答案(1)C (2)B (3)D1.沉积作用与地貌【特别提醒】同一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在不同的区域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考纲要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一、结合教材第50页,读图3—1-2“黄土高原地形图”,自学完成:1、黄土高原的范围:以西、以东、以南、以北包括省份:七个省区。
(简称)面积: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万,2、其区域地理特征:气候:温带气候,地形地势:地势:西北向东南,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特征:。
植被: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危害:表现:(1)耕地,土壤单产(2)生态环境(3)河流剧增,成为。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1)地形:处于从向的过渡地带。
(2)海陆位置:处于从向的过渡地带。
(3)干湿地区:处于从向的过渡地带。
(4)植被:处于从向的过渡地带。
(5)农业活动:处于从向的过渡地带。
2、土壤:粉砂粒组成,土质,垂直节理发育,易受流水侵蚀。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且多,易造成水土流失。
4、植被:植被覆盖率,对地面保护性差5、地质灾害频发:如(二)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耕作制度;开挖矿;无计划地等加剧水土流失。
2、植被破坏:如: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毁林开荒等。
三、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措施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①压缩用地②扩大、种植面积,对>25°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还、并建设优质人工草场。
③大力开展矿区工作。
2、小流域综合治理:(一)工程措施:①沟谷地段:②缓坡地段:③部分塬面:(二)农业技术措施:(8个)(三)生物措施:①不适宜耕种区:②有条件地区: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4.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①B.②C.③D.④(2009·全国文综卷Ⅰ)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 700 km2,下表为该区域部~6 题。
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0.015.在该水源地内()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6.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保护高山灌丛B.防治水土流失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右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
读图,回答7~8 题。
7.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A.极密B.密C.中密D.稀疏8.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2013·淄博模拟)读下图,回答9~10题。
9.图示水利工程是()A.水利枢纽B.水电站C.进行全流域治理D.进行小流域治理10.该水利工程的地理影响在于()A.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B.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C.对植被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D.加剧水土流失读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和植树种草面积(虚线)的关系图,回答11~12题。
11.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平衡的临界值约为()A.年降水量约为320~34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1 300~1 350平方千米B.年降水量约为430~45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550~580平方千米C.年降水量约为550~580毫米,植树种草面积约为430~450平方千米D.无法估量12.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主要与下列哪一地区的植树种草的面积有关() A.山东境内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太行山区右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防淤地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水、入渗强度、坡面质地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坡段侵蚀量也不相同,下图表示侵蚀量在坡面上的变化(实线为坡面线,虚线为原始坡面线,灰色区域表示侵蚀量)。
读图回答14~15题。
14.由图可知,坡面侵蚀最严重的坡段是( )A.坡顶 B.坡面中段 C.坡麓 D.沟底15.由图可知,治理黄土高原小流域最重要的措施是( )A.保塬,平整土地 B.固沟,沟底轮作套种C.护坡,封坡育林种草 D.宣传,建立预警机制16.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________;种草护坡________;平整土地________;修筑梯田________。
(8分)(2)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
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2分)()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3)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2分)()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4)图中甲、乙、丙三处,最适宜建窑洞的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5)图中④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7.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脆弱区。
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
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
(20分)材料一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
(2分)(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
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
(6分)(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6分)(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6分)18、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分析相关问题。
(20分)(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6分)(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8分)(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6分)19、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0、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
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
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
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
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2)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3)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22、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104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1)西辽河属于________(内、外)流河。
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
(8分)(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______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4分)(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8分)(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8分)(5)南方某区域,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8分)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B2、D 3:D 4:选A一般来说,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故①曲线符合。
5.A 6.B第5题,可用排除法,材料中没有给出海拔信息,无法判断B项,排除;C选项中石砾地多分布于河谷;D选项中的阔叶林在阴坡面积最小。
只有A项正确。
第6题,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应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措施。
7.C8.A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
第8题,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