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小学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而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学好数学,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教材中有德育,教学过程、教师人格也都在进行德育。

在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内,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他们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

数学用具体准确的数据反映客观世界,教师应善于运用和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和统计教材,有说服力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辨别是非,评价善恶,加深对道德的认识,为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另外,结合教材可适当介绍我国古今数学研究的重大成就和数学名人的突出事迹,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振兴中华、献身祖国的志向。

例题和习题所包含的思想教育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的,但借助某例题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则要注意自然地渗透。

有这样一个例题:“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

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学生通过调查、沟通,得出可以做到每月节水一吨的结论的同时,又能受到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

数学课上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要这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切忌空洞说教,牵强附会。

有时读题时一个重音的悄悄运用,解题后对某个答案的一声自然的赞叹,都能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互动教学

思想品德课互动教学

浅谈思想品德课互动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文化课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而思想品德课则是借助于一定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思想政治》更名为《思想品德》,这也表明:初中思想教育淡化教材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活动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新教材、新课标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变革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这一主要形象中解放出来,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

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组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之间的多边互动。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不足,教师教育观点,教学方法陈旧,有不少教师没在教学上下真功夫。

如果不尽快扭转此局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就无从谈起。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吸引力,这可需要认真研究,这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依据纲要和现代教学论,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尝试应用互动式教学,并逐渐体会到这是适合本学科特点、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小学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浅谈中小学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综合平台 ZHONGXUE JIAOXUE CANKAO
浅谈中小学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广西钦州市黄屋屯中学(535000) 黄华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德育与智育如何更 好地融合、渗透十分关注,诸多学科课程中也尝试着添 加了德育学科的内容,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也进行了探 索和创新,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正是在这种背 景下,结合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对分析当前中小学教 育中的一些弊端提出一些建议,供广大同仁探讨,希望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搞活动,胆子要放大一些。加强德育工作可能会占用了 材改革,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还需有德育运行
智育教学的时间,但这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真正的 评价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的相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
成绩,还得依靠良好的学风,而良好的学风主要来自正 材改革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以分数论英雄
确的、系统的德育教育。因此课堂上不能只有讲课、做 的教育评价模式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教育体制改革将
质上体现的是图书管理人员的自觉意志和社会责任感。 所以,它具有道德的、舆论的、社会的约束力。道德主体 的道德意识、道德良知、道德自制力在外部力量的作用 下,经过主体的内化过程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图书管理 人员职业道德的形成必须以全体馆员基于共同的职业 观念而形成自觉行为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图书馆领导 在准确把握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馆员职责行为 进行正确引导和适当激励,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支持、 理解和监督。在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提高图书
103
E-mail:zxwkjy@
中学教学参考
综合平台
提高学校图书馆人员素养的建议
江苏吴江市南麻中学(215226) 庄云泉
学校图书馆人员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

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规律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规律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规律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规律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实践亲自获得的,间接经验主要指书本知识,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知识,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二者的关系是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又必须注重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二者的关系就是掌控科学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反过来能力发展就是掌控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者的关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一定必须著重对学生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融合出来,并使学生在科学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理想的发展与进步。

二者的关系就是科学知识就是思想品德构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又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自学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传授科学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融合。

该规律和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重新认识就是一致的。

一般单选题会针对每个规律都可能单独出题,例如给你一个描述,问你体现了哪个规律?简答题主要是考你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材料分析题,17年下半年和18年上半年各出了一次,主要问法是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某老师的教学行为。

这就可以从是否符合教学规律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作答。

遵循了哪条规律或违背了哪条规律,是个重要的理论采分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第三节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第三节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结合教学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现代教育理论倡导,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基础,以实际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2)在教学活动中,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基础,是因为借助理论知识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教师把人类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组织,加以选择,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现代化的水平。

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基础。

(3)在教学活动中,以实际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是因为通过实际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引导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的倾向;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

应该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5)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辩证关系。

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统领我们的教学。

具体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⑤补充必要的综合实践教材。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1、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现代教学理念倡导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你怎么理解这样的教学理念你怎么看待这样的教学思想(1)现代教学理念倡导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论述知行统一原则

论述知行统一原则

论述知行统一原则。

★★★★☆答: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伦理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这一原则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来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言行一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通过品德实践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试述德育过程的这一规律。

★★★★☆答: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这是有人类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其次,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最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观念的斗争长期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必然会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也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青少年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不很稳定,因此,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是螺旋式的不断深化、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试述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答: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只有有目的的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设计、实施的活动,才能加速个体品德发展;德育过程是有目的的组织学生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主动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教育者要组织好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活动或交往,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促进他们品德的发展试述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利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

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德育的渗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是照亮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

任何一种良好品德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德育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其自身的规律,那就是必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予正确的影响,既不可超越,更不能错过。

超越了,就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那就失去了德育的基础。

因为,在这一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对道德的初步认识,对道德情感的理解和对道德习惯的养成能力。

错过了,就会在教育过程中产生脱节,那将是无法弥补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要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道德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坚持各种知识目标与道德目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直接的道德教学,在当今社会虽然较为普遍,但其效果却褒贬不一,甚至遭到了批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的批评和辩解,找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间接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在学习中都能按社会的需要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不仅进行知识的传递,而且也在进行良好的道德素质的交流。

教师教学中,用自己的良好道德素质去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搞好德育工作。

根据现行的课程计划,我们首先必须做好直接的道德教学。

即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和中学的思想政治课。

因为这两门课程不但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而且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的主要形式。

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具有导向作用。

因此,这就要求上这两门课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构特点、课程标准等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确定好教学目标,并用教学目标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增强计划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导论《第七章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导论《第七章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知识点汇总一、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名解):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人事教学内容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过程。

2教学过程本质上是:特殊的认识过程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属于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矛盾主要地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即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容、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

其中第三方面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活动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2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

简述教育过程的特殊性?或教学认识的特殊性是如何体现的?●教学认识有特殊的主体(学生)●教学认识有特殊的客体(教材)●教学认识有特殊的目的(学生发展)●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活动方式(教学实践)●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检验方式(考试)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

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之争。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应当是教给学生对生产活动实际有用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自然科学、机械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具体表现为: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二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首先,知识是发展智能的内容和手段。

其次,智能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因此,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畸形发展,并最终影响教学质量,损害个体的整体发展。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并未同步进行、一一对应。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之间虽然联系密切,不可分割,但知识并不等于智能,知识掌握的量与智能发展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水平之间不是一种绝对的正比关系,两者之间不同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剪刀差”。

首先,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同的;其次,不同的认知活动方式在发展智能方面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期。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思想品德教育是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命、拥抱人生的重要途径。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父爱的珍贵,在师生互动中形成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补足爱的缺失,也能够通过感恩心态,深化与家长、师长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进一步建立起美好的人际关系。

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个性化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是具有丰富多样性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尊重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观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考模式和知识的认知模式,促进学生形成开放、包容、尊重人性的心态和健康成长的思想基础。

思想品德教育在塑造学生良好习惯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养成良好习惯十分关键。

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发挥主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榜样示范等形式,启发学生理性认知和形成自觉意识,帮助学生成为道德意识较强、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人。

思想品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多样、个性化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而思想品德教育正是一种多样、个性化的教育形式。

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形成习惯、引导情感、激发兴趣等多种方式,以全面、多样、个性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命、拥抱人生、个性化发展、养成良好习惯和实现素质教育等方面。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增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方法,扎实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培养健康、快乐、高素质的未来建设者。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深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要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感受人物的思想品德修养,在历史课上,我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解决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再次,思想品德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好服务。

我们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制定家庭作业计划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

同时,也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解决学生在校外的一些思想品德问题,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呵护下健康成长。

最后,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智慧。

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

例如,当学生出现情感问题时,我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关爱与被关爱中成长。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以便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包括: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指出,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因此,教学过程需要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指出,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学过程需要坚持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指出,传授知识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思想品德教育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学过程需要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指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因此,教学过程需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这些教学过程基本规律是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有效地实施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学过程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

如磁带、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

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

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是以抽象的文字符号表示的.是前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概括,而不是来自学生的实践与经验。

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认识。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

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

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

心智活动。

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发表时间:2013-08-29T09:59:12.560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2年3月供稿作者:刘军锋[导读] 思想政治课具有德育的社会功能。

这门课程什么时候坚持联系实际,联系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好。

刘军锋(大名县旧治中学河北大名 056900)1.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觉悟背景1.1 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首要的要求是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起点。

当教师具备了授业解惑的知识,才可能有条件与被教育对象的学生形成教学活动的统一律,而且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应该准确、科学、精深。

例如在讲“劳动在从古猿变到人的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时,有位教师错误地将古猿同猴子看成是一类。

他为了将问题讲得生动些,让学生回忆动物园中的猴子,并说,我们的“祖先”在哪里。

这种错误的联系引起了学生思维上的混乱,导致错误的结论。

所以教师准确地把握理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前提。

有句教育名言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自己就要具备一桶水的知识。

这说明,教师拥有大量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1.2 在备课环节,授课环节,学习环节和自学环节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都离不开学生这个实际,学生的知识情况,能力水平和觉悟的高低,制约着教师的讲授。

所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必须多方面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过程。

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去了解学生:①对本学科知识、能力、觉悟背景情况的了解;②对其他学科方面知识的了解;③对生活阅历中经验多寡的了解。

如果教师了解学生学过哪些理论知识,知识掌握得怎样,解决问题的水平如何,思想中有哪类问题,讲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如果教师了解到学生已学的其他学科知识,如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有关,列举这些例子,或者用理论的观点去剖析它们,学生的学习肯定受益匪浅。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3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3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3第三章中学教学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教学的基本知识,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高频考点提要1.教学的含义与特点;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任务。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学的内涵(一)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二)教学的特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其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第二,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第三,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一)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增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三、教学的任务(一)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诲组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首要有英国教诲家XXX和瑞士教诲家XXX。

形式教诲论者认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XXX和英国教育家XXX是其主要代表。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是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他们不仅传授我们知识,还关心培养我们的能力和品德。

他们的辛勤工作和爱心让我们受益匪浅。

当我们走进教室,首先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

他们总是满脸笑容地迎接我们,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温暖。

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在我们的心田播下了一颗颗抒情的种子。

知识是教师传授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他们教我们数学,语文和科学,让我们能够认识到世界的奥秘。

他们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到愉快。

他们鼓励我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勇敢地面对挑战。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问题。

然而,教师的职责远不止于此。

他们还致力于培养我们的能力和品德。

他们教导我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和诚实守信。

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他们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潜力,培养我们的领导力和合作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榜样。

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他们对待学生公平而坦诚,用正面的激励和鼓励来激发我们的潜力。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导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和倾诉对象。

他们愿意倾听我们的困扰和忧虑,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

总而言之,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我们引导到知识的海洋中,在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感恩并珍惜他们的付出,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优秀的人,回报教师的爱与教诲。

知识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知识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知识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和道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知识是指人们通过学习、观察和经验积累而得到的关于世界的认知,而道德则是人们在行为准则、价值观和道义观念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知识和道德在许多方面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品格和形象。

首先,知识对于塑造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种学科知识,人们可以了解到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思想。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学习到的人类遭受的苦难和战争的残酷,能够引导人们思考和思索人类的道德取向。

而通过学习科学知识,人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这样,知识作为道德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思考和行为准则。

然而,仅有知识还不足以完全决定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道德在许多方面超越了纯粹的知识层面,它需要人们的自觉和自发的实践。

例如,一个人通过学习伦理课程了解到虚伪行为的害处,但他是否真正能够坚守道德、诚实守信,还取决于他内心的道德选择和对道德信念的坚守。

知识提供了道德的框架,但道德需要人们用心去创造和实践。

此外,知识和道德也通过相互影响改变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传播,提高了人们的道德素养和让他们更加理解伦理原则的重要性。

这使得社会更加关注道德价值,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反过来,道德也反映了知识的发展,因为道德规范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提高,人们对于生命伦理和科技伦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因此,知识和道德的相互推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和道德之间的联系与互动非常紧密。

一个有才华但缺乏道德的人,很难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而一个具备高尚道德观念的人,即使缺少知识,在很多情况下也能取得成功和进步。

因此,知识和道德都是人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和社会上有价值的人的必备元素。

总而言之,知识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共同塑造了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形象。

只重知识传授,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整改措施

只重知识传授,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整改措施

只重知识传授,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课堂知识的教学,要求学生过于严厉。

偶尔对学生小施惩戒,还认为是对学生的关爱。

2、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

3、业务有待提高,教材变动过几次,似乎是对教材很熟悉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不能与时俱进。

4、由于个性使然,往往不拘小节。

说话随口无心,想说就说,不分场合、对象,谈话不注意方式方法,有时较情绪化,课堂教学往往受情绪支配。

5、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突出。

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事实证明,我离其他老师的差距还很大,需要加强学习。

6、有时学生中出现问题,因为觉得自己不是班主任,也觉得自己能将问题解决好因而与家长联系少。

课堂教学语言欠精炼,普通话不标准,随意性较强。

7、对学生严肃有余,亲和不足。

往往导致学生对我敬而远之。

二、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够。

一直以来,总认为我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工资不会被扣就万事大吉了。

国家大事与我无关,作风问题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与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无关,天塌下来有领导顶着,事情布置下来了,有同事一起扛着,国家大事是领导们关心的事,少我一个人关心,地球照样转,由于有这种思想作崇,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学习。

二是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总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的不多。

总认为那些业务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而且多年的教学已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了定势,一时是很难改过来的,或者,实在要改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要改,跟着大家一起来。

若真到不适应教学要被淘汰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被淘汰。

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里。

备课欠深钻教材,懒于思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在近几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相关内容都是。

授业有先后,传道始为先

授业有先后,传道始为先

授业有先后,传道始为先【摘要】在教育工作中,授业有先后,传道始为先是非常重要的。

授业有先后意味着先传授道德和价值观,再传授知识技能。

传道始为先的原因在于,道德和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只有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传授知识的重要性在于给予学生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基础,而传道则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传授知识与传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教育工作中的这两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塑造良好的教育模式。

授业有先后,传道始为先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成长和发展机会,在教育工作中也应该时刻牢记这一原则。

【关键词】关键词:授业有先后、传道、知识传授、教育工作、启示、教育模式、重要性、影响、关系、塑造1. 引言1.1 授业有先后,传道始为先授业有先后,传道始为先,这是一句古训,深含着教育的重要道理。

授业即传授知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传道则是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两者相辅相成,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却有所区别。

授业有先后,表明了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繁荣发展的动力。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授业的使命。

传道始为先,则强调了教育的更高境界。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传道意味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指导下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授业有先后,传道始为先,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

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智慧、有同情心的人才。

2. 正文2.1 何为授业有先后授业有先后,传道始为先,这句话千百年来一直被传颂。

那么,何谓授业有先后呢?授业,即教育教学工作。

有先后,即有次序之分。

授业有先后,即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定的次序和优先级别,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去进行。

2020教师资格证初高中辨析题

2020教师资格证初高中辨析题

2020教师资格证初高中辨析题辨析题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狭义混淆、教育的本质(人独有)p3-p4(一)例: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答:1、错误2、理由:(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综上所述,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但并不单指学校教育。

3、故题目说法错误。

(二)教育的本质p4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这是教育区别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也是本质属性。

3、教育是非本能的、非偶然的、非动物的,是人独有的。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p5(p5有题)例:政治经济制度决意教诲的性质,因此教诲没有自己的相对自力性答:1、错误2、理由:(1)政治经济制度决意教诲的性质,但教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诲具有相对自力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3)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4)教诲和政治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诲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5)综上所述,固然政治经济制度决意着教诲的性质,但是教诲具有自己的相对自力性。

3、故题目说法错误。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地位混淆p34-p36(一)例: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1答:1、正确2、理由:(1)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感官和神经系统等,这些生理特点就是遗传素质。

(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但遗传素质还会受其他如环境、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4)因此,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故题目说法正确。

(二)影响个人身心发展因素的概念及地位(p37有题)1、遗传:(1)概念: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感官神经系统等,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导读:本文浅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知识的掌握运用与良好的思想品德共同构成个体的心理面貌,又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实践者很难把握的一个课题。

下面就此试谈几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第一,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统一性。

首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共存在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基础,以及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

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思想品德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形成的心理个性,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其次,传授知识过程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相互渗透的。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问题,而态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学生正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态度;传授知识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育的保证。

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任课教师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
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浸透知识传授。

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不能离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第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差异性。

首先,从二者形式而言,传授知识是依据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程度、接受能力,使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掌握知识的过程。

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来判断智育高低,具有相对稳步发展属性。

思想品德教育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过程。

四种基本因素的协调与平衡的过程意味着反复,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反复是在新的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反复属性。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共同存在于同一教学过程,但是,同一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往往出现“智高德劣”或“智低德优”的现象。

其次,知识内容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受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立场观点,因此带有一定的阶级性。

第三,正确认识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有人认为“学生的知识学多了,自然明事理”。

这种教学态度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性,但是,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差异性。

知、情、意三种因素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行为则要求进行行为训练,一般内容包括:道德动机的激发,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意志的培养。

“学生的知识学多了,自然明事理”的错误认识片面夸大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道德认识,抹煞了道德为行训练的作用,教育结果往往出现言行脱节,道理会讲,但实际道德行为没有。

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人认为:学科教师只讲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师及班主任的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这种教学态度片面强调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忽视了二者的统一性。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分工明确”的错误态度不仅没有看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性,而且把教育简单化了。

只有正确认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统一性、差异性,我们教育工作者才会做到知识教学时,不断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带有明确的思想品德教育意识;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也不缺乏知识运用,而做到论据确凿,以理服人,避免空洞说教,努力做到教书育人,实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