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感染与艾滋病
国家规定的三十六种重大疾病
国家规定的三十六种重大疾病在现代社会中,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防治各种疾病的蔓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公众的健康。
其中,国家规定的三十六种重大疾病是我国公认的最为严重和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这些重大疾病及其特点,以及相关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一、感染性疾病类1.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严重威胁公众的健康。
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方式是使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加强呼吸道卫生和预防措施,以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2.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
它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和艾滋病预防措施,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3.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由蚊子传播。
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
治疗疟疾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疟药物和蚊虫控制措施,如使用蚊帐和杀虫剂等。
4. 乙肝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乙肝疫苗的接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乙肝的发展。
5. 脊灰病脊灰病是由脊灰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脊灰病疫苗是预防脊灰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加强脊灰病的预防接种和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二、寄生虫感染类1. 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内引起的疾病。
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食入被感染蛔虫卵的食物和水源。
预防蛔虫病的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避免食用未经煮沸或煮熟的食物。
2.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血管内引起的疾病。
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通过接触寄生虫感染的水源,如江河湖泊等。
预防血吸虫病的主要方法是加强个人卫生和饮水卫生,避免接触寄生虫污染的水源。
3. 疟原虫病疟原虫病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
人体寄生虫学 寄生虫感染与性传播疾患
致
1、阿米巴的毒力
病
致病机制(与4个因素有关)
2、阿米巴的侵袭力
3、宿主肠道内微环境的理化、生物因素
4、宿主的免疫状态
侵入肠壁组织的滋养体,可随
血流进入肝脏形成肝脓肿,肝脓肿
蔓延,可侵犯肺而至肺脓肿。阿米 巴还可侵入脑、脾、心包等部位引 起脓肿,但较少见。
会阴附近的皮肤也可被侵袭而发生
阿米巴皮肤溃疡,如累及生殖器官则可
• 概述 • 阴道毛滴虫病 • 疥疮 • 阴虱病诊断 • 阿米巴病 •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内
容
一、概
述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 是指以性行为或性接触 作为传播方式的多种疾病的总称。STD 除包含传统的梅毒、淋病、软性下疳、 腹股沟肉芽肿及花柳性淋巴肉芽肿这5种 性病外,还包括由各种病毒、衣原体、 真菌和寄生虫所致的20多种疾病。
防
治
治疗病人、带虫者
常用药物有甲硝唑和呋喃唑酮。 甲硝唑,成人剂量为200mg,每日 3次,连服5~7天,小儿按5mg/kg, 每日3次,连服5天,孕妇患者可用 巴龙霉素。
七、艾滋病与条件性
寄生虫感染
八、结语
寄生虫感染与性传播疾病有着 密切的关系,至少有9种寄生虫已 成为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条件性感 染的病原体。然而,传播方式决定 了这类疾病,具有一般寄生虫感染 和性传播寄生虫病的两重性。
流
行
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 传播。也可通过患者的衣物、用具等 间接传播。 性行为和密切接触是导致疥疮传 染的主要方式,故本病被列入性传播 疾病。
诊
断
检出疥螨即可确疹
可用消毒的针头挑破隧道的 尽端,取出疥螨或滴消毒的矿物 油于皮肤的患处,然后刮下油滴 作涂片镜检。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大标题: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为了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各国都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的上报要求。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和上报要求。
一、传染病的分类病种1.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有结核病、肺炎、脑膜炎、破伤风等。
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是易于发生暴发流行,传播途径一般是呼吸道、消化道或经血液传播。
2.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有流感、肝炎、艾滋病等。
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播迅速,易于变异,传播途径包括经飞沫、食物、水源和媒介昆虫传播。
3.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有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
真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经皮肤破损引起。
4. 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指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有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食物和媒介传播。
二、传染病的上报要求为了及时掌握传染病的疫情,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传染病上报要求。
下面是常见的传染病上报要求:1. 病例报告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医疗机构需要立即将相关信息上报给卫生主管部门。
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检验结果等。
不同传染病的上报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核心要求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流行病学调查针对传染病暴发或集体感染事件,卫生主管部门会对疫情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追踪、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填写、实验室检测等。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风险因素等,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区域协调在较大范围内的传染病暴发或跨区域流行时,需要进行协调,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控策略。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需加强沟通,及时分享信息,确保疫情的全面掌握和有效应对。
寄生虫病防治相对简单但困难度十四大分尽展望
寄生虫病防治相对简单但困难度十四大分尽展望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感染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世界各地都存在寄生虫病的问题。
尽管寄生虫病的防治相对来说比其他传染病较为简单,但其困难度十四大分尽的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
在过去几十年中,针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显著的例子是艾滋病疟疾防治计划(Global Fund)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虫媒传染病控制项目(WHO)等。
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疫苗接种、药物治疗、卫生改善和宣传教育等。
疫苗接种对于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和丝虫病等,已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药物治疗是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进行的,通过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情和减少传播。
卫生改善是指改善道路、饮水和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以打破寄生虫感染的传播链。
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认识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广告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
然而,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还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寄生虫病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进行大规模的防治工作。
同时,这些地区也面临着基础设施的不足,缺乏清洁饮水、卫生设施和医疗资源等。
其次,由于寄生虫病具有复杂的传播途径和寄生周期,防治工作需要耐心和长期的坚持。
例如,以脊髓灰质炎为例,要实现疾病根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并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接种到疫苗。
这需要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另外,一些寄生虫已经出现了抗药性,传统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奏效。
这就需要研发新的药物和疫苗来应对寄生虫的变异。
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平和减少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需要加大对寄生虫病的研究力度,深入了解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为开发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应共同制定寄生虫病防治的策略和行动计划,并共享经验和技术。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一、性传染病性传染病是由各种引起的传染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流感:由流感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
2、感冒:由多种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打喷嚏、咳嗽、喉咙痛等。
3、乙肝: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炎,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4、登革热:由登革热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可引起头痛、发热、皮疹等症状。
5、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HIV)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可导致严重的免疫系统衰竭。
二、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累及肺部,可引起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2、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引起生殖道感染,可引起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道疼痛等。
3、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皮肤和粘膜病变、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4、破伤风: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可引起肌肉强直、呼吸困难等症状。
5、鼠疫: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传播,可引起高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三、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念珠菌感染: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累及口腔、阴道等部位,可引起口腔溃疡、阴道炎症等。
2、白色念珠菌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等部位,可引起皮疹、瘙痒等。
3、曲霉病:由曲霉菌引起的感染疾病,常见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可引起肺部感染、侵袭性真菌病等。
四、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疟疾: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可引起发热、寒战、关节痛等症状。
2、肠道寄生虫感染:包括钩虫病、蛔虫病、血吸虫病等,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感染,可引起腹痛、腹泻、贫血等症状。
3、疥疮:由疥螨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可引起皮疹、瘙痒等症状。
12种传染病
12种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各类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并引起相应疾病的一类疾病。
这些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多种途径传播。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特点。
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其特点是发热、咳嗽、咽痛、鼻塞、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流感病毒变异较快,每年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
2. 感冒感冒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感冒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喉咙痛等。
通常需要休息、补充水分和症状缓解药物治疗。
3. 结核病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通过飞沫传播。
其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胸闷、咳痰、乏力、食欲不振等。
结核病需长期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以避免传播给他人。
4. 肺炎肺炎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其特点为高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炎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5. 腮腺炎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典型症状包括腺体肿胀、发热、咀嚼困难、腮腺疼痛等。
腮腺炎疫苗是有效预防该病的方法。
6.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初期症状为高热、咳嗽、流涕,之后出现皮疹,体征明显。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7.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多种类型,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典型症状为乏力、黄疸、食欲不振、恶心等。
疫苗接种和卫生习惯的培养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方法。
8.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
该病多年无症状,晚期可出现免疫系统衰竭。
避免高危行为和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
9.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为皮疹、发热、咳嗽等。
传染病的种类(二)
传染病的种类(二)引言概述:传染病的种类是一个非常广泛且重要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传染病的种类,提供更多关于不同传染病的信息。
我们将对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疫苗预防与控制。
通过本文,读者将加深对不同种类传染病的理解,并了解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正文:一、病毒性传染病1. 流感:病毒型别、传播方式、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2. 麻疹:病毒特征、疾病传播方式、典型症状和预防接种。
3. 乙肝:病毒的性质、传播途径、慢性感染的危险性及预防控制方法。
4. 艾滋病:HIV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症状及相关预防知识。
5. 登革热:病毒的媒介、地理分布、症状和预防控制策略。
二、细菌性传染病1. 结核病:细菌的特征、传染途径、症状及相关治疗方法。
2. 梅毒:感染途径、不同阶段的症状、治疗以及预防。
3. 肺炎:不同病菌引起的肺炎、传播途径、症状和临床治疗。
4. 淋球菌感染:感染方式、常见症状、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5. 破伤风:病菌的传播、感染后症状、疫苗预防和治疗方法。
三、真菌性传染病1. 白色念珠菌感染:真菌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症状和治疗方法。
2. 念珠菌性阴道炎:病菌的感染途径、症状、预防和常见治疗措施。
3. 真菌性皮肤感染:常见的真菌感染类型、接触传播、预防及治疗方法。
4. 脑膜炎球菌感染:真菌传播途径、潜在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策略。
5. 念珠菌性口腔炎:感染的症状、易感人群、治疗和预防方法。
四、寄生虫性传染病1. 疟疾:传播途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2. 蛔虫感染:虫卵的传播途径、感染表现、常见治疗方式和预防方法。
3. 阴道滴虫感染:感染的传播方式、症状、治疗措施和预防方法。
4. 血吸虫病:病原虫的传播方式、症状、预防和控制措施。
5. 肠道寄生虫感染: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传播途径、治疗和预防措施。
五、疫苗预防与控制1. 疫苗的定义和作用原理。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能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原虫病、蠕虫病和多毛虫病等。
本文将分别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传染病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一大难题,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威胁。
20世纪,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天花、麻疹、百日咳等疾病曾经是常见的传染病。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例如天花被成功消灭,麻疹、百日咳的发病率也有了明显下降。
不过,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传染病的防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新兴传染病不断涌现,如SARS、禽流感、艾滋病等,给社会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血源传播等。
其中,空气传播是最为常见和具有广泛传播性的途径,例如结核病就属于这种传播方式。
空气中的感染源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飞沫传播则是指通过咳嗽、打喷嚏等过程中的飞沫,将病原体传播到距离较远的人体。
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者间接接触感染源污染的物品引起感染,例如肠道传染病就多通过食物、水源等途径感染。
血源传播则是指通过血液传播病原体,例如艾滋病就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卫生意识,学会正确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其次,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实时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病疫情,阻断传播链。
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佩戴口罩等,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此外,进行个人防护,如避免接触感染源,勤洗手等,减少感染风险。
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一类疾病。
寄生虫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
直接途径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寄生虫感染源导致感染,如蛔虫病、血吸虫病等。
蛔虫病是人体感染蛔虫导致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食用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或者经皮肤进入人体。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它们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其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和社会健康至关重要。
一、呼吸道传染病1.1 流感: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引起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
1.2 结核病:结核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导致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与患者长期密切接触等。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发热、咳嗽、呼吸难点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等。
二、肠道传染病2.1 腹泻病:常见的腹泻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预防措施包括饮用安全水源、食用煮熟食物、勤洗手等。
2.2 肝炎:肝炎病毒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引起肝脏炎症。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共用注射器、安全性行为等。
2.3 肠道寄生虫感染:包括蛔虫、钩虫等寄生虫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驱虫、避免生食、保持个人卫生等。
三、血液传染病3.1 艾滋病: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预防措施包括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等。
3.2 疟疾:疟原虫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引起周期性发热、寒颤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蚊帐、防蚊虫叮咬、接种疟疾疫苗等。
3.3 乙型和丙型肝炎:这两种病毒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引起肝脏炎症。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共用注射器、安全性行为等。
四、皮肤传染病4.1 水痘:水痘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导致皮肤上浮现水疱。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水痘疫苗、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4.2 麻疹:麻疹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引起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麻疹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
4.3 百日咳:百日咳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引起咳嗽、呼吸难点等症状。
传染病可以分为哪几类(二)2024
传染病可以分为哪几类(二)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
了解传染病的分类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可以分为哪几类,并详细解释每个类别的特点和例子。
正文内容:1. 按传播途径分类-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如流感、肺结核等。
- 食物和水传播:通过食物或饮水中的病原体传播,如肠道传染病、霍乱等。
- 虫媒传播:通过昆虫等生物媒介传播,如蚊子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
-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源物体或患者皮肤传播,如传染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等。
2. 按病原体分类- 细菌感染: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鼠疫等。
- 病毒感染: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感冒、艾滋病等。
- 真菌感染: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如念珠菌感染、皮肤念珠菌病等。
- 寄生虫感染: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 按患病部位分类- 呼吸系统感染:感染病原体主要定位在呼吸道,如肺炎、咳嗽等。
- 消化系统感染:感染病原体主要定位在消化道,如肠胃炎、肝炎等。
- 皮肤感染:感染病原体主要定位在皮肤,如疱疹、疥疮等。
- 血液感染:感染病原体主要定位在血液中,如乙肝、艾滋病等。
4. 按发病特点分类- 急性传染病:病程较短,发病急剧,如流感等。
- 慢性传染病:病程较长,发病渐进,如艾滋病等。
- 亚急性传染病:病程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如病毒性脑炎等。
- 潜伏性传染病:潜伏期较长,患者无症状,如乙肝等。
5. 按疫情规模分类- 流行病: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中暴发性传播,如禽流感等。
- 震荡病:在较广泛地区或多个人群间传播,如肺结核等。
- 流行地区性病:在特定地区流行,如疟疾等。
- 国际传染病:跨越国界进行传播,具有全球性影响,如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
总结:传染病可以根据传播途径、病原体类型、患病部位、发病特点以及疫情规模进行分类。
了解传染病的分类对于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采取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其他有害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导致他人患病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一、按病原体分类1.细菌性传染病:由细菌引起,如肺结核、霍乱、疟疾等。
2.病毒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如流感、感冒、登革热等。
3.真菌性传染病:由真菌引起,如白线病、念珠菌病等。
4.寄生虫传染病:由寄生虫引起,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土或气溶胶传播,如风疹、麻疹、肺结核等。
2.食物与水源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源引起传播,如霍乱、副伤寒、食物中毒等。
3.虫媒传播:病原体通过蚊虫、苍蝇等昆虫媒介传播,如疟疾、登革热、鼠疫等。
4.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接触传播物体引起传播,如流感、艾滋病、手足口病等。
1.肺结核:属于细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需立即上报至省级疾控中心。
2.流感: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一旦发现流感疫情,需要立即上报至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并做好流感疫苗供应和应急处置工作。
3.登革热: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媒介传播。
应加强对感染患者及病例周边环境的防控,及时上报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感染者需及时上报至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加强对感染者的治疗和管理。
5.白线病:属于真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或呼吸器官吸入传播。
应加强对患者及疫区周边环境的消杀,确诊病例需立即上报。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各级疾控中心需要建立和改进传染病的报告系统和监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上报要求。
本文仅概述了常见的传染病分类及上报要求,实际上报要求可能因地区和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上报疾病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疫情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并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艾滋病毒简介
艾滋病毒简介艾滋病毒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被称为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它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母乳传播,进入人体后会攻击免疫系统,破坏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最终导致免疫系统崩溃,感染者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进而发展为艾滋病。
一、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1. 性传播:艾滋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包括肛交、阴茎-阴道性交和口交等。
在性行为中如果未使用安全套或防护措施,感染者的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会进入对方的体内,从而传播艾滋病毒。
2. 血液传播:艾滋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在注射毒品时共用针头、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输血或器官移植等过程中,如果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艾滋病毒就会传播给健康人。
3.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艾滋病毒时,可经由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分娩时的血液接触传播。
同时,母乳中也存在艾滋病毒,通过哺乳也可能传播给婴儿。
4. 其他传播途径:除了以上三种主要传播途径外,艾滋病毒还可以通过注射针头、划痕针具、剃须刀等非消毒物品的共用以及使用艾滋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进行传播。
二、艾滋病毒的症状和影响1. 潜伏期:感染后,艾滋病毒可以在人体内潜伏多年,此期间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2. 急性感染期:在感染后的几周到几个月内,一部分感染者会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这些症状会消退,此时感染者的免疫系统也在与病毒进行搏斗。
3. 慢性期:慢性期是艾滋病毒感染的相对稳定期,在此期间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不断破坏免疫系统。
4. 艾滋病期:如果未接受有效治疗,慢性期转化为艾滋病期,此时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已经严重损害,体内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和肿瘤,症状包括持续发热、体重下降、腹泻、皮肤疹等。
三、艾滋病毒的预防和治疗1. 避免性行为中的风险: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性行为中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避免与未知感染者或高危群体进行性接触。
传染病的分类有哪些(二)
传染病的分类有哪些(二)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通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其传播方式广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了解传染病的分类对于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感染病原体类型、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继续阐述传染病的分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传染病。
正文:一、传染病的传播途径(5-9个小点)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悬浮颗粒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
2. 食物和水源传播:由于食物和水源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污染引起的传染病,如霍乱、肠炎等。
3. 虫媒传播:通过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4.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源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引起的传染病,如结核病、艾滋病等。
5. 垂直传播:母体通过胎盘、胎儿出生时或哺乳传播给婴儿的传染病,如艾滋病、梅毒等。
6.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血液制品的接触或共用注射器引起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等。
7. 其他传播途径:如性传播、土壤传播等。
二、传染病的感染病原体类型(5-9个小点)1. 细菌感染: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脑膜炎等。
2. 病毒感染: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流感、乙肝等。
3. 真菌感染: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等。
4. 寄生虫感染: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5. 原虫感染:由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阿米巴痢疾、土地原虫病等。
6. 线虫感染:由线虫引起的传染病,如丝虫病、钩虫病等。
7. 原生动物感染:由原生动物引起的传染病,如毛滴虫病、脑膜泡虫病等。
三、传染病的临床表现(5-9个小点)1. 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气促、咳痰等,常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2. 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常见于食物和水源传播的传染病。
3. 皮肤症状:如皮疹、瘙痒等,常见于皮肤感染类传染病。
4.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昏迷、抽搐等,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传染病。
寄生虫学人类历史中的寄生虫疾病与灾难
寄生虫学人类历史中的寄生虫疾病与灾难寄生虫学:人类历史中的寄生虫疾病与灾难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上的生物,通过寄生于宿主体内获取营养和生存。
寄生虫疾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这些疾病在人类历史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灾难。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人类历史中寄生虫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与相关灾难。
一、史前时代:原始社会的寄生虫疾病追溯至史前时代,原始人类社会就受到了多种寄生虫疾病的侵袭。
例如,尼安德特人的骨骸化石中曾发现病虫的存在,证明寄生虫疾病与人类历史存在着长久的关联。
在洞穴绘画中,人们还可以找到其他关于寄生虫疾病的证据。
原始人类曾在壁画中画出感染疟疾的蚊子,这表明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经意识到某些疾病与寄生虫有关。
二、古代社会:驱除寄生虫的努力在古代社会,人们开始尝试驱除寄生虫,以减轻疾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
例如,古埃及人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蠕虫感染,如服用驱虫剂、使用避孕措施等。
古代中东文明中,巫医也开始使用植物提取物来治疗与寄生虫有关的疾病。
三、中世纪:瘟疫席卷欧洲中世纪,欧洲受到鼠疫的严重侵袭,成千上万的人丧生,造成了惨重的人口损失。
研究表明,鼠疫是由跳蚤传播的,鼠疫疫情在当时的城市环境中迅速蔓延。
鼠疫的爆发导致了社会的混乱,人们陷入恐慌和绝望之中。
此时,人们对于寄生虫及其传播方式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应对疫情。
直到后来,在黑死病爆发之后,人们才开始将鼠疫与跳蚤联系起来,进而采取控制措施。
四、近现代:寄生虫疾病的控制与防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寄生虫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控制与防治措施。
例如,传染病学家罗斯·罗斯曼通过对蚊子的研究,成功提出了登革热与蚊子传播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登革热的控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在近现代,人类还通过普及健康教育、改善卫生条件、发展疫苗和药物等手段,逐渐降低了寄生虫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然而,由于寄生虫的繁殖能力强大和适应能力高,这些疾病仍然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威胁,需要持续加强防控工作。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病原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它们对人类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有些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不同病原微生物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它们可以引起许多传染病,如肺炎、结核病和破伤风等。
应对细菌引起的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最常见的策略之一。
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生素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对于控制细菌感染,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
如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充足的营养以及使用消毒剂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除细菌外,病毒也是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原微生物。
病毒感染可导致多种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和疟疾等。
与细菌感染相比,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使用相对较少。
因此,预防病毒感染更为重要。
有效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以及避免食用未处理的或不洁的食品等。
此外,在病毒暴发期间,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也是阻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
真菌是另一类病原微生物,常引起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中,如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接受者。
因此,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对于预防真菌感染尤为重要。
此外,个人卫生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感染者分享个人护理用品以及避免长时间穿着潮湿的衣物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寄生虫也是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
寄生虫感染包括蠕虫感染和原虫感染等。
对待寄生虫感染的措施包括使用药物进行驱虫或杀虫,清洁水源以及合理的生活环境控制。
预防寄生虫感染的关键在于提高卫生条件,包括饮水卫生、食品的健康烹饪和保存,以及有效的垃圾处理等。
总而言之,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降低患病的风险。
这些措施包括: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适当消毒;接种疫苗以增加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注意食品安全和水源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控制以防止寄生虫感染。
阴虱与艾滋病有何区别
阴虱与艾滋病有何区别文章目录*一、阴虱与艾滋病有何区别*二、艾滋病的治疗方法*三、艾滋病的检测方法阴虱与艾滋病有何区别1、阴虱与艾滋病有何区别阴虱病是因为饮食所引起的,外阴和生殖器官相邻的附近都会直接地造成伤害,这个时候会剧烈地出现搔痒,它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有时也可同时出现,但是不会相互的传染。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系统地疾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般可分为先天遗传,和后天传染两种,先天遗传是指父子,母子之间,家长有艾滋病然后传播给孩子的一种疾病,所以对于艾滋病患者最好不要有宝宝。
2、阴虱的症状表现2.1、瘙痒是主要的症状,但是瘙痒的程度则因人而异。
瘙痒是由于阴虱用爪勾刺向皮肤打洞或穿洞,虱觜叮咬和注入唾液时才发生瘙痒。
阴虱在吸血时注入唾液是因为唾液能防止血液凝固,有利于吸血。
2.2、出现青灰色斑,在患处附近可见到0.2~2cm大的青灰色斑,不痛痒,压之不褪色,可持续数月,这种青灰色斑也可见于胸腹部、股内侧等处。
这种青灰色斑发生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阴虱叮咬时的唾液进入血液所引起有关。
2.3、在阴虱叮咬处常有微孔,局部发红,有高出皮面小红斑点,其上有血痂。
微孔处约经5天,局部产生过敏反应,常隆起出现丘疹。
因搔抓常出现感染,见脓疱、渗液、结痂,继发湿疹或毛囊炎。
3、为什么会患阴虱3.1、自身滋生阴虱病自身滋生阴虱病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在都市男女身上。
身体素质较差、居于卫生条件差的偏远山区的人群,往往容易感染阴虱病。
久病在床,清洁工作做得不佳的患者,也会容易滋生头虱、阴虱病。
3.2、接触传染阴虱病阴虱病是一种很强的传染性寄生虫,正常人只要跟阴虱病患者有近距离的接触,便可能被传染上阴虱病。
如近距离地并肩行走,两人握手或拥抱等情况,都可传染阴虱病。
如果与有阴虱病的人同住一起,被传染的几率更大。
3.3、性接触传染阴虱病通过性接触传染阴虱病,实则为阴虱病传染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非常重要的原因。
传染病分类 (2)
传染病分类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接触、飞沫传播或其他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传播途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传染病可以被分类为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以及各类传染病的特点。
1. 病原体分类根据病原体的性质,传染病可以被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真菌性传染病四类。
1.1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炭疽病、结核病等。
这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感染、食物污染或者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
1.2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感、登革热、艾滋病、乙肝等。
这些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或者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1.3 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弓形虫病等。
这些传染病可以通过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如蚊子、蜱虫或者某些动物传播给人类。
1.4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包括: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疥癣等。
这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或者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
2. 传播途径分类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被分为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食物传播和昆虫传播等几类。
2.1 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指的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者患者的体液、皮肤、分泌物等方式传播。
例如,皮肤接触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的患者,或者与呼吸道疾病患者亲密接触时,容易被感染。
2.2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活动时,由患者体内的液体微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例如,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2.3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飘浮粒子传播病原体。
这些粒子可以是病原体直接排出的悬浮微粒,也可以是粪便、尿液等排泄物干燥后的细粒悬浮物。
常见传染病(2024)
引言:常见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继续探讨一些常见传染病,包括流感、结核病、艾滋病、肠胃疾病和寄生虫感染。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病因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和控制这些传染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概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常见传染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它们往往通过空气、食物、水、血液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了解这些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对于制定有效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正文:一、流感1.流感病毒的类型和传播途径2.流感的症状和并发症3.流感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和手卫生4.流感的传播控制策略,如隔离和早期诊断5.流感病毒的变异和抗药性的威胁,以及当前的研究和发展二、结核病1.结核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2.结核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3.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4.结核病的传播控制策略,如早期诊断和隔离5.结核病的全球流行趋势和应对措施三、艾滋病1.艾滋病毒的类型和传播途径2.艾滋病的症状和并发症3.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如避免高风险行为和安全性行为5.艾滋病的社会影响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挑战四、肠胃疾病1.肠胃疾病的主要病因和传播途径2.常见肠胃疾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3.肠胃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4.肠胃疾病的预防措施,如卫生习惯和食品安全措施5.肠胃疾病的预防和防控策略,如环境卫生改善和健康教育五、寄生虫感染1.常见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途径2.寄生虫感染的症状和临床表现3.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寄生虫感染的预防措施,如个人卫生和环境改善5.寄生虫感染的防控策略,如卫生教育和社区管理总结:常见传染病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通过深入了解流感、结核病、艾滋病、肠胃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的传播途径、病因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些传染病的传播,并保护人类的健康。
同时,全球合作、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加强也是有效应对这些传染病的关键。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传染病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传播导致人与人之间发生感染的疾病。
传染病的发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掌握有关传染病的知识,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传染病相关的知识。
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观生物和一些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病原体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具有传染性的物质中。
人们通过呼吸、接触、消化等途径感染这些病原体。
二、常见的传染病1. 流感流感是由一种称为流感病毒的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头痛、鼻塞等,并会导致胸部痛、肌肉疼痛等。
流感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染给别人。
2.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常累及肺部和其他各个器官系统。
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破溃皮肤、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咳痰等症状。
3.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分泌物传播。
艾滋病病毒通过注射毒品、血液传染、不安全性行为等途径感染,会导致体重下降、发热、盗汗、皮疹、口疮等不良症状。
4. 疟疾疟疾是由被噬菌体感染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该病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疟疾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体。
三、预防传染病的方法1. 保持清洁卫生保持清洁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洗手、清洁家居环境等可以有效预防病原体传播。
2. 增强自身免疫力充足睡眠、适当运动、科学膳食等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某些传染病。
3. 接种疫苗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如何应对传染病当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传染病症状时,需要采取以下应对方法:1. 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同时减少接触次数,降低感染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感染与艾滋病人类自1979年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截至1991年10月资料显示全世界已有418404例AIDS病人(胡善联,1992),其流行范围越来越广,危害也越来越大。
我国1985年首次从国外来华人员中发现AIDS患者,1988年首次从AIDS者体内分离出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990年发现首例国内AIDS病例(郑锡文,1989)。
截至1995年6月底,我国已发现HIV感染者2428例,AIDS者77例(王宝林,1996)。
早期我国HIV 感染者主要分布于云南地区,感染方式主要通过注射毒品传播。
近年,广东等南方地区HIV 感染者逐年上升,是国内仅次于云南的第二大AIDS高发区,传播方式主要为性接触,传播速度快,呈辐射状向内地和其他地区播散,危害甚大。
HIV病毒主要侵袭人体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当感染HIV病毒后,病人体内CD4+T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antaleo,1993),此时一些机会性寄生虫可引起严重甚至致命感染。
大量调查显示,机会性寄生虫感染已成为引起AIDS病人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因此,对AIDS病人的机会性寄生虫感染应给予高度重视(Berkowitz,1985;Catar,1995)。
引起AIDS病人肠道感染的机会性寄生虫主要有隐孢子虫、等孢球虫、粪类圆线虫和微孢子虫的Enterocy- tozoon bieneusi、Septataintestinalis;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为肺孢子虫,微孢子虫的Emcephalitozoon和Septata属亦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另外也有少量隐孢子虫、球虫及弓形虫引起肺部感染的报道;引起眼部感染的主要为弓形虫、棘阿米巴、微孢子虫的Encephalitozoon;引起脑部感染主要为弓形虫、棘阿米巴;弓形虫、粪类圆线虫和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还可以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此外,血鞭毛虫利什曼、锥虫等亦与AIDS 具有相关性,但我国无此病流行,不再详述。
1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l pneumonia,PCP)1.1 一般情况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生活史有两期:滋养体和包囊。
一般认为通过吸入空气中包囊而感染,滋养体寄生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间隙内。
其分类学地位尚未最后确定,由于肺孢子虫在组织培养中不能长期存活,确切的生活史有待进一步明确。
1909年Chagas首先对其进行描述,1942年首次报道人体病例,早期报道的PCP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和营养不良婴幼儿、身体虚弱和免疫抑制者中。
自AIDS发现以来,PCP病例大为增加,其地理分布基本与AIDS发病区域一致。
调查显示,PCP是AIDS患者最主要的机会性感染,在美国AIDS病人PCP发生率高达60%,位居其他机会性寄生虫感染之首(WHO,1995)。
60年代全美平均每年新发病例65例,而80年代上升到每年2万一6万例,而且PCP是AIDS最主要的先兆症状(Masur,1992)。
1.2 致病AIDS患者PCP的临床症状与非AIDS者迥异,AIDS病人患PCP的前驱期较长,平均40天,长的可达一年。
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干咳、体重减轻、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热,热度不高一般平均38℃。
眼底视网膜可见具有特征性的“絮状”斑点,尸检时在视网膜神经节处可查见肺孢子虫。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通气减弱以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呈现间质性肺炎特点,肺活动量减少,一氧化碳扩散能力降低和气流率增加,最后可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死于呼吸衰竭(Berkowitz,1985;Lockwood,1989)。
1.3 诊治AIDS病人出现呼吸异常及低血氧症时应考虑患PCP的可能。
早期X线显示对称性肺门周围肺炎,然后发展成弥漫性实质性病变,如伴有结节性或条索状密度增高者,不论是否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均应考虑PCP合并卡波氏瘤(Kaposi’s sarcoma)。
病原学检查方面,一般认为痰液查包囊检出率较低(平均50%),经皮肺穿刺易引起并发症。
较好的方法为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取肺泡灌洗液沉渣,以苏木素—伊红染色或瑞氏染色,包囊呈圆形或略椭圆形,直径4—6um,囊壁较厚,内含8个香蕉形子孢子,各有核一个。
此外,还有以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痰液或灌洗等物中肺孢虫DNA的报道(伊志领朝彦,1994),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待测标本中的包囊(De stetano,1992)。
既往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者,可用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Trimephoprim-sultamethoxazole,TMP—SMZ),按三甲氧苄氨嘧啶(TMP)20mB/(kd·d)计算用量,每日3—4次,疗程21天,副作用有发热、皮疹、胃肠道反应、血细胞减少、胃炎和高血钾等,一般不危及生命,轻微副作用者不必停药,副反应严重者或治疗无效时可改用戊烷脒(pentamidine)。
但TMP—SMZ无效而改用戊烷脒者仅lO%有效,而由于副反应严重而改用戊烷脒者90%以上有效。
治疗有效的标志为主观感觉好转和气促减轻,治疗结束后仍要预防用药(Berkowits,1985;Masur,1992)。
AIDS病人以前曾患PCP及CD4+T细胞计数<200/ul时易患PCP,且死亡率高。
因此,对HIV感染者,应定期计数血液中CD4+T细胞数,当CD4+T细胞<200/ul时应给予预防用药。
对伴有全身症状者,如鹅口疮或不明原因发热高于37.8℃持续2周以上者,不论CD4+T细胞数目多少均应预防用药。
可每天用TMP l60mg、SMZ800mg,每日2次,每周服药3天,用药15一18个月(Lidmen,1993)。
另外,也可用戊烷脒气雾剂,虽效果不及TMP—SMZ,但副作用较小,常见副作用有胸痛、咳嗽、喘鸣,发作时可停药给予p受体激活剂,如舒喘宁100ug,给药2次,也可在使用戊烷脒前10分钟使用舒喘宁预防副反应发生(Slavin,1992)。
2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2.1 一般情况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属球虫目,1907年由Tyzer首先发现并描述。
1976年首次报道人体感染病例。
我国始自1987年由韩范和祖述宪分别在南京和安徽发现病例并报道。
其后在福州、重庆、山东、天津、西安、呼和浩特等地陆续有病例报道(祖述宪,见耿贯一,1996)。
感染人体的主要为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经口食入卵囊后,在小肠内子孢子自囊内逸出,子孢子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发育为滋养体后行无性繁殖,形成成熟的含8个裂殖子的Ⅰ型殖体,裂殖子释出后再侵入其他肠上皮细胞,经滋养体再发育为成熟的含4个裂殖子的Ⅱ型裂殖体,裂殖子释出分化成雌、雄配子体,经有性生殖形成卵囊。
卵囊有2种,一种为薄壁卵囊,其子孢子可在肠道内直接孵出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导致宿主体内重复感染;另一种为厚壁卵囊,经粪便排出后再感染人或其他哺乳动物。
2.2 致病正常人感染隐孢子虫多表现为自限性腹泻,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者,也可表现为慢性间隙性腹泻。
AIDS病人患隐孢子虫肠炎多表现为慢性非自限性腹泻,病程多在4个月以上,呈水样泻,严重者可呈喷射状水样腹泻,体液丢失严重,平均每天3L,严重者每天可达十几升,病死率可达50%,死亡原因多为脱水及营养不良(Berkowitz,1985)。
调查显示,隐孢子虫所致腹泻占AIDS病人腹泻原因的15%以上(Floch,1989)。
Brady还发现隐孢子虫可引起AIDS病人肺部感染,表现为肺间质性病变,病人肺泡炎性渗出物和胃肠道中检出大量隐孢子虫滋养体,虽经多种治疗无效(Brady,1984)。
2.3 诊治粪检卵囊,可用改良Kinyoun抗酸染色,国内韩范报道用改良金胺—酚染色效果较好,卵囊染成玫瑰红色,直径4—6um,成熟卵囊内含4个月牙形子孢子。
由于卵囊排出不规则,所以应多次粪检。
目前尚无治疗隐孢子虫病的特效药物,螺旋霉素类药物有一定疗效,但有半数病人应用后症状无改善。
国内试用大蒜素有一定疗效。
因此,对隐孢子虫肠炎的治疗主要为支持疗法,包括止泻、补液、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
3 等孢球虫病(Isosporiasis]3.1 一般情况引起人体等孢球虫肠炎的主要是贝氏等孢球虫(Isospora belii)。
宿主通过水或食物食入成熟卵囊后,子孢子在消化道逸出后侵入肠上皮细胞,发育成滋养体后进行裂体增殖,裂殖子释出后再侵入附近肠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另外一部分则形成雌雄配子体,结合成合子后发育为卵囊,卵囊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Beav- er,1984)。
球虫感染为世界性分布,在非洲流行非常广泛,但发病具有一定地方性,在正常人多引起暂时性自限性腹泻。
3.2 致病AIDS病人由于T细胞参与的免疫功能受损,无力清除原虫,感染球虫后可致重度腹泻、胃肠炎、恶心、厌食,甚至弥漫性腹绞痛,亦可致长期慢性腹泻和体重下降等。
调查表明,其所引起的腹泻占AIDS病人寄生虫性腹泻的首位(Gomez,1995;de Hovitz,1986)。
此外,少数AIDS病人肠道感染贝氏球虫后可伴发球虫性肺部感染。
3.3 诊治粪中查出卵囊为确诊依据。
由于卵囊排出量少,即使小肠活检确诊的病人粪检卵囊亦很困难。
可以硫酸锌低速离心浮聚法或醛醚沉淀法浓缩卵囊。
卵囊为长椭圆形,大小20—32um×10—19um,内含2个椭圆形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食4个半月形子孢子。
其卵囊虽然较大,但由于很透明,直接涂片不染色漏检率高,可以弱光观察或碘液染色。
治疗可以复方新诺明(TMP 80mg,SMZ 400mg),每6h服2片连服10天,然后每天2片服三周。
每天乙胺嘧啶75mg加磺胺嘧啶4g服3周,然后减半服4周效果亦很显著。
噻唑青胺、四环素、阿的平、灭滴灵等治疗效果不佳。
Mohri报道以巴龙霉素吸入成功地治愈了肺部球虫感染者(Mohri,1995)。
4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4.1 一般情况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1908年由Nicolle和Manceaux描述,为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
生活史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阶段,在猫科动物体内完成有性生殖,同时也进行无性繁殖,在其他动物和人体内只完成无性生殖。
无性繁殖期可寄生宿主非常广泛,可为鱼、鸟类和哺乳动物,可寄生组织也非常广泛,除红细胞外的有核细胞均可寄生。
4.2 致病临床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弓形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