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同课异构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百合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和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百合花作为主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分析与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课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审美感受。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百合花》,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准确性等。
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百合花》的第五至第八段。
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了百合花的生长过程以及作者对百合花的关注和照顾。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课文《百合花》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1.1.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百合花》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1.2.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4 结合个人经历进行写作练习。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2.1.1 导入: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和背景。
2.1.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2.1.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1.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个人经历,写一篇关于“成长中的挫折与坚持”的短文。
2.2 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和作者介绍。
2.2.2 提问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2.3 写作练习法: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1.2 学生分析与讨论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来评估其分析与讨论能力。
3.1.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来评估其写作能力。
3.2 教学反馈3.2.1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3.2.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的反馈。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4.1.1 课文《百合花》的文本。
4.1.2 作者介绍和相关背景资料。
4.1.3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
4.2 教学材料4.2.1 课文《百合花》的打印文本。
4.2.2 学生写作练习纸张。
第五章:教学时间与安排5.1 教学时间5.1.1 课时安排:本章内容计划用2课时完成。
5.2 教学安排5.2.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背景等。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 分析与讨论: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写作与实践:通过写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百合花》,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人物、背景等,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结构。
3. 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5. 写作与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在写作任务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百合花》的文本材料。
1《百合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百合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百合花学科语文授课班级高一授课时数3执教者张爽授课日期教材分析《百合花》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单元学习任务提出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内涵,并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作品主旨。
《百合花》展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小说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多方面来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进而感悟小说主旨。
学情分析在阅读中要学会分析小说,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借助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体会作品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感受和评价。
从这点出发,本课教学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教学目标1.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了解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的作用。
3.品析以“百合花"为题的寓意,学会分析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4.深刻理解小说主题,体会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5.学习小通讯员忠于人民、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思想品质,受到崇高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层层深入地展开了对英雄人物小通讯员的刻划。
难点:细节描写中使用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课前准备教具、资料等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布置预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虽然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通过触摸有温度的文字,感受文字间鲜活的生命,我门仍然能够穿越时空,找到那些打动心扉青春形象。
今天,让我们走近作家茹志鹃《百合花》中描绘的“战争中的青春”的画卷。
二、作者介绍茹志鹃(阿如、初旭,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2.体悟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
一、导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然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老师:《沁园春长沙》和《百合花》这两篇文章都和青春有关。
有人说,时代虽然不同,青春的情怀总是动人。
如果说《沁园春长沙》中的青春是伟人的豪迈,那么《百合花》中的青春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以小说主人公通讯员为支点,来进行探究。
二、感受与体验1.假如你是“通讯员”的战友——“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建国七十周年人物》栏目邀请你给大家说一说他。
生1:我的那位战友是团部的一名通讯员。
他很年轻,牺牲那年才十九岁。
我最遗憾的是他叫什么名字,我都不记得了。
只知道他原来在家帮人拖毛竹,打零工,后来知道XXX是老百姓的部队,为穷人打天下,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解放军。
那次战役,为了救一群担架队队员,他扑到了一颗手榴弹上,牺牲了。
1.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张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2.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筹办往前运动,这位同道走在我们背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道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3.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4.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3、品味与评价1.通讯员这样的形象有怎样的时代意义呢?生1:是一个普通青年的代表,还是一个人民英雄的代表。
通讯员是富有传统中国气质的青年群像。
老师:《百合花》是中国革命文化作品,既是文学,也是历史。
通过“通讯员”我们可以了解先辈们的艰苦卓绝斗争以及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革命责任和人性光辉。
《百合花》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百合花》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小说《百合花》的情节梳理。
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解析。
3. 小说语言特色分析。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的识别和解读。
3. 小说语言特色的鉴赏。
2.2 教学难点1. 象征手法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小说语言特色的细致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2. 互动法:学生讨论和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语言表达。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说情节示意图、象征符号等。
2. 纸质教材:提供小说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小说评论和分析文章。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小说《百合花》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小说,理解情节内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
4.2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情节和象征意义。
2. 分享交流: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3.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手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中的表现。
2. 学生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小说主题和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师自我反思,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作家类似题材的小说,比较其与《百合花》的异同。
《百合花》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1.1.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1.1.3 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百合花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1.3.2 领悟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1.3.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1.1 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年代。
2.1.2 概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课文分析2.2.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2.2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技巧,如描绘、对话、叙述等。
2.3 鉴赏方法与技巧2.3.1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如人物、情节、背景等。
2.3.2 教授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对比、分析、归纳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引入课文《百合花》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1.2 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预测课文内容。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2.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和思考题。
3.3 课堂讨论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3.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4 鉴赏实践3.4.1 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学到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3.4.2 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通过写作实践,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百合花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提高自己的人生感悟。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百合花》的基本内容及其主旨。
2.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2.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3. 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百合花》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写作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花有关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讲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帮助学生提高人生感悟。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百合花》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2.2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3.1 导入:引入课文《百合花》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魅力。
3.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百合花》。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讨论,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3 分析与鉴赏: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学生通过例子来说明和解释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的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4.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的理解程度。
4.3 文学鉴赏: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的鉴赏能力。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1 课文文本:《百合花》提供课文《百合花》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文学作品和评论,供学生参考和扩展阅读。
提供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指导资料,供学生参考。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课程简介:本文所述公开课是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文学与生活”单元中的一节,主题为“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展现人性的多维度”。
课程目标:1. 通过分析和讨论《百合花》这个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文学阅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在审美鉴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引导其通过文学作品感悟生活、表达情感。
3. 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关系,认识文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一、热身环节: 介绍教师,铺设思维导图,学生介绍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和喜爱之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导入环节: 准备好PPT,选取五张图片,让学生利用之前的知识,推测图片和《百合花》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兴趣。
三、阅读环节: 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跟随课件朗读《百合花》的篇章并进行篇章解析,分析篇章中情节线索、语言、人物形象、文化价值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四、思考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与思考,分组讨论《百合花》中呈现的人性有哪些多维度,展开多角度探究,引导学生发表意见。
五、表达环节: 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以个人、小组或班级的方式,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表达对《百合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六、展现环节: 将学生表达的形式进行展示,包括展示各组小报、个人视频、课堂图文展板,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七、说课环节: 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概括,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百合花》中寻找真善美的本质,充分展示了文学教育的新时代特点。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3)能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2)培养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3)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百合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3)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3)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
1. 导入:(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简要介绍课文《百合花》的作者和背景;(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3)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2)学生通过例证和分析,理解象征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模仿和创作的写作作品来评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百合花》的文本;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1. 比较阅读:(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课文《百合花》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2)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特点。
《百合花》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min
1.阅读第33段、第44段、第58段,回答以下问题。
(1)从“我”的视角出发,“我”看到了一条怎样的百合花被?
答案预设:“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2)第44段中写“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
明确:经历过政治运动的茹志鹃对当时人性的丑恶感到失望,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触发了茹志鹃对于美好人性的向往,引发了对战争年代人与人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感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茹志鹃创作《百合花》的经过,深入理解小说主旨,引导学生感受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明确:注意与朦胧的爱情区分开来。同志间的友谊、同乡之间的亲切、姐弟之间的关怀都蕴含人情美。
2.梳理并计算“我”、小通讯员、新媳妇从认识到离别再到永别中间相处的大致时间长度。并思考为什么“我”、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三人之间没有长时间相处的机会?(同桌合作)
段落
含有时间词的语句
第1段
1946年的中秋。
第2段
《百合花》
教材分析
《百合花》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提出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内涵,并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作品主旨。《百合花》展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小说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多方面来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进而感悟小说主旨。
3.阅读第54段,思考使用“留白”艺术的作用。
提问:作者写小通讯员舍己求人的场景,为何要借担架员之口来描述?(同桌交流讨论,提示同学们围绕“我”这一叙事视角进行思考)
《百合花》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茹志鹃其人和小说的创作背景,梳理文章脉络。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中“我”的作用和新媳妇、小通讯页的形象特点,抓住并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3、品析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及战火中的青春美、人性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我”的作用;把握新媳妇、小通讯员的形象;抓住并分析文中细节描写。
2、教学难点:品析文中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火的青春美、人性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我设置的导入语是:《沁园春长沙》和《百合花》这两篇作品都和青春有关。
有人说,时代不同,但青春的情怀总是动人的。
如果说《沁园春长沙》中的青春是豪迈的,那《百合花》中的青春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百合花)(二)课文初探1.作者简介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作家。
幼年丧母失父,家庭贫困。
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文工团工作。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
代表作《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等。
2.背景介绍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思念起战争年代美好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百合花》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3.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决生字词4.梳理故事情节明确:开端(1-23)带路——通讯员带路护送我去包扎所发展(24-43)借被——通讯员随“我”借被子高潮(44-57)牺牲——通讯员为救人牺牲结局(58-59)献被——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被子小说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线索展开情节。
【高中语文】《百合花》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言浅情深,百合盛开——《百合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积累对小说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人生经验和阅读经验的不足,他们在阅读小说时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体验,且大多数学生对革命小说缺乏阅读兴趣,不能体会革命年代特有的高尚情操。
教材解析《百合花》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要求把握小说的抒情特点,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欣赏作品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自己有所发现,能够体会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设计思想王安忆说:“小说是一部心灵史”,小说重在激发学生同理心,体会文本中人物心理、情感,从而丰富生命体验,涵养人生品格。
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1.在情境活动中,品味细节,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2.在情境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品味细节,体会人情美与青春美。
2.探究小说的主题,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电影《百合花》将于国庆档期上映,同时,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活动也即将拉开帷幕。
电影制片公司开展宣传活动,全力争取电影票房和最佳影片奖“双冠军”。
【设计理念:电影宣传的情境任务设计符合小说文体特征,同时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以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学习活动。
】二、活动任务一你是该片导演,在影片正式上映前,请你简要介绍剧情,以满足观众的急切期待。
教师预设:电影《百合花》讲述了文工兵所在部队向敌占县城发起攻击,发现他们借来的是一床精心刺绣着百合花图案的棉被,是新婚嫁妆。
《百合花》设计及课后反思
《百合花》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通过品味生动的细节来感知人物身上洋溢的人性美、青春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立体思辨看待人物,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百合花”这一主题的独特意蕴。
3.通过把握小说人性美、青春美的主题,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生动的细节来感知人物身上洋溢的人性美、青春美。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百合花”的独特意蕴。
【教学难点】把握小说人性美、青春美的主题,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共情导入从学生对一般革命战争文学的印象入手,引出“另类”战争文学的特点,导入茹志鹃的《百合花》。
二、印象百合花1.请同学们介绍百合花。
2.本文结尾处也有一句话点明了百合花的寓意及文章的主旨。
请同学们快速找出并回答。
三、解语百合花1.这种“纯洁和感情”主要是生发在哪些人物身上呢?2.这种“纯洁和感情”在年轻媳妇和通讯员的身上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小说中的细节进行品析。
四、礼赞百合花同学们,你们现在和小通讯员一样年轻,如果换作是你,当你看到手榴弹在一群素不相识的担架员中间冒着烟乱转,作为一位通讯员,在这样的生死攸关时刻,你会扑上去吗?五、总结六、教学反思相遇碰撞成长——《百合花》教学反思2022年11月29日是我校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开放日。
此次开放日的主题是“互联深度”,我有幸和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刘海涛老师同课异构。
本次同课异构的教学篇目为2022年8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百合花》。
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一次磨炼,更是一次提升。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要上好一节课,认真准备自不必说,我以为关键还是想明白“学什么”和“怎么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教材的核心价值和学生的学情决定的。
《百合花》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_1
《百合花》优质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教学目标总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小说构思和语言上的特点,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具体目标: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品析重难点语句。
4.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1.由于课文内容集中,文字晓畅,情节较简单,所以.课上让学生在规定的10分钟内速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初步把握小说题目的含义二、活动流程1.速读读全文。
(10分钟)2.划出字词。
给加点的字正音撂(liào)讷讷(nènè)忸怩(ni365;ní)憨憨(hānhān)执拗(niù)髻(ji)尴尬(gāngà)讪讪(shànshàn)瞅(ch244;u)挟(xié)嬷嬷(mómó)砦(zhài)虔诚(qián)磕磕绊绊(kē)解释下列词语张皇忸怩憨憨执拗尴尬讪讪虔诚3.讨论交流一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4.讨论交流二:鉴赏本小说的构思。
具体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得出白色“百合花”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提示:这是个开发的话题,尽管让学生谈,意思在,就要肯定。
)(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
请学生朗读描写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刚出门~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同乡)的内容。
再请学生复述被子的最后结局。
总结:A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被子与人物性格关系。
三、活动延伸1.思考:分析新媳妇和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2.抄写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整体把握:题目含义、内容主题、情节结构。
1.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理出情节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带路)开端通讯员随“我”借被子(借被)发展新媳妇和“我”一起在包扎所救护(救护)再发展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婚被子(牺牲、献被)高潮、结局2.作者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理解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花》同课异构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
思(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顺德一中张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通过品味生动的细节来感知人物身上洋溢的人性美、青春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立体思辨看待人物,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百合花”这一主题的独特意蕴。
3.通过把握小说人性美、青春美的主题,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生动的细节来感知人物身上洋溢的人性美、青春美。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百合花”的独特意蕴。
【教学难点】把握小说人性美、青春美的主题,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共情导入
从学生对一般革命战争文学的印象入手,引出“另类”战争文学的特点,导入茹志鹃的《百合花》。
二、印象百合花
1. 请同学们介绍百合花。
2.本文结尾处也有一句话点明了百合花的寓意及文章的主旨。
请同学们快速找出并回答。
三、解语百合花1.这种“纯洁和感情”主要是生发在哪些人物身上呢? 2.这种“纯洁和感情”在年轻媳妇和通讯员的身上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小说中的细节进行品析。
四、礼赞百合花同学们,你们现在和小通讯员一样年轻,如果换作是你,当你看到手榴弹在一群素不相识的担架员中间冒着烟乱转,作为一位通讯员,在这样的生死攸关时刻,你会扑上去吗?
五、总结
六、教学反思
相遇碰撞成长——《百合花》教学反思
2019年11月29日是我校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开放日。
此次开放日的主题是“互联深度”,我有幸和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刘海涛老师同课异构。
本次同课异构的教学篇目为2019年8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百合花》。
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
学习,一次磨炼,更是一次提升。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要上好一节课,认真准备自不必说,我以为关键还是想明白“学什么”和“怎么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教材的核心价值和学生的学情决定的。
为此,执教此课之前本人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这是《百合花》被删多年以后的重新被选入部编教材,促使它回归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根据部编版教材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那么本课和“青春的价值”如何勾连起来?《百合花》作为一篇小说,虽然只有六千多字,可是文中处处都是令人感动的细节,教学如何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不至于把文本肢解?对于这样的小说,学生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品主题上的理解几乎没有难度,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智慧课堂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和特色,如何利用平板与学生互动以更好地辅助教学?
本文篇幅较长,但要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我决定采用“长文短教”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式来执教本文。
首先,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文本,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
为此,我在课前利用平板将前置作业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有
关“百合花”的知识资料,自主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自主归纳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同时结合茹志鹃的《<百合花>的写作经过》和茅盾先生的《谈我最近读过的小说》两篇文学评论对《百合花》的主题进行深入解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找准切入点是长文短教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从标题入手,按照“印象百合花”——“解语百合花”——“礼赞百合花”的思路层层推进,首先让学生利用平板抢答“印象中的百合花是一种怎样的花”这一问题,接着让学生迅速回归到文本,找到百合花的“形”(婚被上的图案)和“神”(象征纯洁和感情);然后请学生着重从细节的角度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这种‘纯洁和感情’又是如何在小说人物身上体现的呢?”这一问题,这一环节采用个人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组长汇集答案并拍照上传到平板的方式,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通讯员和新媳妇身上洋溢的人性美、人情美和青春美,而这正是小说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核;最后顺势让学生拓展探究“假如你作为一位小通讯员,在这样的生死攸关时刻,你会扑上去吗”,这一环节首先通过平板投票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会”或“不会”,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纯洁与感情”,时代不同,青春理想不同,责任使命不同,纯洁与感情
亦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可是贯穿其中的纯碎的人性美、人情美、青春美却是永恒的。
《百合花》这样的长文固然需要短教,但它还具有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和隐秘性,具备多重性的教学价值,因而我们又要学会充分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学会“小题大做”。
在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这种‘纯洁和感情’又是如何在小说人物身上体现的呢?”这一问题时,我重点讲解了两个情节——“新媳妇献被”和“小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献被”中重点品析了“唯一的嫁妆”彰显被子的价值意义以及由“忸怩羞涩”到“庄严虔诚”的态度变化中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小通讯员牺牲”重点品析“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所彰显热爱生命和“为保护素不相识的担架员毫不犹豫扑上手榴弹”的无私崇高,以此引导学生“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本课教学问题的设置既紧贴单元导语“青春的价值”,又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授课过程中我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抢答、小组合作讨论拍照上传平板以及投票等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生机盎然;而且扩大了教学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令在场的老师感到耳目一新。
当然,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
这一堂在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尽人意的地方:本节课我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但是在点评总结时我又把学生拉回到我的预设答案上来,不敢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导致课堂自然生成的东西不多,课堂少了些灵动;当八个小组的组长把思维的成果拍照上传平板之后,我预设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口头汇报然后老师点评,我在四个小组汇报点评完毕,但由于时间关系,我最后只能在后四个小组中挑一个小组展示,显得非常仓促,这一个环节暴露了的我教学机智欠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这次同课异构,海涛老师灵活的师生互动,四两拨千斤的点评语言,收放自如的授课方式令我大开眼界。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期在文本解读多一点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多一点匠心,在学生引导上多一些机智,在课程设计上多一点创新,我想我的课堂一定是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侯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