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与地理环境精品课(精)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精品课件 鲁教版选修2
第 二 节 城 市 区 位 与 城 市 体 系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 . (1)河流:对城市区位的选择十分重要,河流的 河流: 河流 对城市区位的选择十分重要, 供水 _________和_________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 和 运输 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 区位;另外, 区位;另外,河流的军事防卫功能对古代城市的 选址也有很大影响。 选址也有很大影响。 (2)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大多 气候: 气候 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 分布在_______适宜 适宜、 降水 适度的地方。 分布在 气温 适宜、__________适度的地方。 适度的地方 (3)地形:城市的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______地 地形: 地形 城市的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 平原 地 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4)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 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 矿产资源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_______丰富的地区,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 资源 丰富的地区 丰富的地区,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 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思考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黄河远上白云间 城万仞山”体现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体现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城万仞山 体现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提示】 自然条件恶劣(地形 气候等), 地形、 【提示】 自然条件恶劣 地形、气候等 ,导致 人口稀少,进而影响城市的区位、 人口稀少,进而影响城市的区位、数量和规模 的大小。 的大小。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1.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 . 一级中心:________。 一级中心: 上海 。 二级中心:南京和杭州。 二级中心:南京和杭州。 三级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 三级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
优化方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章末整合提升湘教版必修2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学生用书P 47]专题一 城市的区位选择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人文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称为静态因素,人文因素可称为动态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人文因素主要有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环保等。
城市区位分析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结合更具体的区位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在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一定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抑制了这个城市的发展,从而找到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1.读台湾岛略图,完成(1)~(3)题。
(1)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资源 D .军事 (2)图中城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 .平原地形B.亚热带季风气候C.铁路沿线D.濒临大海(3)图中众多河流的河口不能发育成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径流量小B.地形陡峭、险峻C.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D.沿海台风频率高,对城市发展不利解析:台湾沿海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东侧沿海平原狭小,地形陡峭;从图中看出,图中城市都有铁路经过,分布于铁路沿线,因此铁路线成为其共同的区位因素。
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短促湍急,河口地形陡峭,不利于城市的建设。
答案:(1)B (2)C (3)B专题二地租曲线图的判读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常见地租曲线图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如下所示:三类图像都可以反映出: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
城市内不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要领(1)抓住影响地租的核心要素影响城市地租变化的要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大要素,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
【优化方案】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的气压,即“高低”,其附近地区为低压槽;等
压线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凸出,其气压“高” 于两侧的气压,即“低高”,其附近地区形成高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压脊。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大气
体 系 构 建
4.“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运用 从理论上说,任何等值线都应当是闭合的曲线, 但有时在等值线图中又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 如果局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相邻两条等值线中 数值较大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值线内部的 数值一定比周围等值线数值大,我们简称为“大 于大的”;如果局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相邻两 条等值线中数值较小的一条相同,则局部闭合等 值线内部的数值一定比周围等值线数值小,我们 简称为“小于小的”。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大气
体 系 构 建
3.等压线图上的“高低、低高”规律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大气
体 系 构 建
等压线图上的“高低、低高”规律是指等压线向 气压较“高”的方向凸出,其气压“低”于两侧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大气
体 系 构 建
典例特征 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 温之差。读“亚欧大陆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 ,A、B分别在不同等距平线上,回答(1)~(3)题 。
专 题 讲 座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本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口迁移及人口的空间分布都有直接关系,不论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而且城市往往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依托。
因此本单元内容既是“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延续,又是“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知识基础。
2.主要内容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主要以时间为线索讲述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重点探讨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从空间上宏观上介绍城市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体系的有关知识。
鉴于新课程标准没有涉及,本节课没有列入复习内容。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从城市个体角度微观地阐述城市的空间地域结构,主要讲述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并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情分析】在学完《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后,通过调查座谈发现:(1)不少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缺乏横向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知识点比较零碎,难以梳理成一条知识网络。
(2)对一些知识理解不深不透,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还有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3)对图表资料中的信息挖掘不到位,如忽视图例和坐标的分析,对图中柱状、折线的变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答案总结的不全面等。
通过部分学生的困惑、疑虑和现状,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确本单元从宏观上讲述城市化,从微观上讲述城市的空间结构,充分利用图表资料加深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理解;通过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如城市化曲线的变化、城市主要功能区面积的变化趋势、等地租线的判读等。
总之,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要,同时促成学生的地理品德和地理学科素质。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二单元第讲
考向二 臭氧层破坏(pòhuài) 例3 (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
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 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下图,回答(1) ~(2)题。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危及人体健康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 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
新型的制冷系统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等
“南极臭氧层空洞”,南半球 春季(9月~11月)出现;青藏
高原、北极上空
中国:长江以南酸雨区;世界:欧洲、 北美
第二十页,共39页。
综合开发与利用。
第十页,共39页。
考能联动提升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呈加剧趋势,其影响日渐 明显,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对其 可采用如下方式(fāngshì)进行分析。
第十(shèhuì)经济的影 响 (1)对海岸带的影响
第十二页,共39页。
(2)对农业(nóngyè)的影响
第十三页,共39页。
(3)对工业(gōngyè)的影响
第十四页,共39页。
(4)对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的影响
第十五页,共39页。
2.图解(túji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第十六页,共39页。
学以致用 1.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sùlǜ)的分 布图。据此回答(1)~(2)题。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递增(dìzēng)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2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1.运用资料说明城市起源的条件,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3.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创设情境】展示两种聚落图片:【讨论】1.城市与乡村人们从事的职业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2.你认为二者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吗?试阐述理由。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31~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②看教材P32~3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城市化及其特点”;并完成[思考交流]1;③看教材P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35图2-1-7的解读,讲解知识“城市化及其特点”。
步骤8: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5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步骤6:教师通过[例2]的解读,讲解知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3。
←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4、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1.城市的起源(1)基本前提: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2)演化过程: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
(3)集市的出现。
2.城市的发展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主要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大纲版课件第二单元单元知识整合
典例特征 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 温之差。读“亚欧大陆(yà ōu dà lù)某季节气温等距 平线图”,A、B分别在不同等距平线上,回答(1) ~(3)题。
第十八页,共25页。
(1)若A地1月均温是5℃,则B地1月均温最有可能
(kěnéng)是( )
答题技巧 解答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 判读方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 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如等温 线图→读出气温值→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 →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线图→读 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 (gānhàn))中心→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等。总之,等 值线的判断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 密度、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第十二页,共25页。
(3)假设该图示为大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则海轮航行至 A、B、C、D四处(sìchù)时,吃水最浅的是________ 处。 (4)假设该图示为等震线图,通常情况下: ①A、B、C、D四地中,破坏最严重的是________。 ②A、B、C、D四地测得的地震级大小的特点是 ________。 ③图中等值线弯曲处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________。
第十三页,共25页。
【解析】 在充分理解等值线的“高低(gāodī)、低 高”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正确解答第(1)、(2)题。第(3) 题,海水盐度高,轮船吃水浅。第(4)题,同一次地 震震级相同,不同地区烈度不同;等震线指的是烈 度相同的点的连线;断层处烈度更大。 【答案】 (1)墨西哥湾暖流 山谷 (2)西南 晴好 (3)B (4)B 相等 断层
No 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2)等值线图将大量的文字内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fēnbù)特征、形成原因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单元优化总结精品课件 鲁教版选修2
(1)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 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 (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 B.老龄人口增多 .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 D.人口密度变小 . (2)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 A.商业用地减少 . C.交通用地减少 . B.居住用地扩大 . D.工业用地扩大 . )
命题视角3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命题视角 3.(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 年高考福建文综卷)近年来 . 年高考福建文综卷 近年来, 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 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 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 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 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正确表述图中城市 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单元优化总结
知识网络构建 单 元 优 化 总 结
高考对点赏析
单元综合检测
知识网络构建
高考对点赏析
命题视角1 城市化过程 、 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 城市化过程、 命题视角 响 1.(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 年高考天津文综卷)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 . 年高考天津文综卷 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 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 年中出现 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 题 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2)题。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苏州市有 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常熟、张家港、 D. 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 , 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 . 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 大 解析】 【解析】 选D。由图例可知苏州市有地级市、 。由图例可知苏州市有地级市、 个城镇等级; 县(市、区)、乡(镇)3个城镇等级;城镇等级越高, 市 、 镇 个城镇等级 城镇等级越高, 服务范围越大。昆山等级不高, 服务范围越大。昆山等级不高,因而服务范围不 是最大的。常熟、张家港等级相同, 是最大的。常熟、张家港等级相同,服务范围并 不重叠。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 不重叠。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可使苏州的服务 范围延伸到对岸的南通,其服务范围会变大。 范围延伸到对岸的南通,其服务范围会变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特点及影响。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探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分享观点、互相启发,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2.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及成因。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分享中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通过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4.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耐心引导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达到上述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认识,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本案例以学生所在城市为切入点,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及成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启发式教学:本案例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本质,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他们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鲁科版】地理《优化方案》必修2课件第2单元第1节
早
缓
高
大
相适 应
农业现 代化的 发展, 大批农 业劳动 力向城 市移动
国家 类型
所处 阶段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城市 化人 口比 重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后果
发展 中国 家
中期 (发展 期)
晚
快
低相 人口增 社 适应 长过快, 会问 农村劳 题 动力过 剩
与未来趋势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代码填入对应的地区。西亚________,
非洲________,北美地区________,拉丁美洲
________。
(2)北美洲城市化进程变缓的原因是________。非
洲城市化进程特别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大城
城市群和 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并形成___________ 大城市 带。 _____________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 早 缓 高
发展中国家 晚 快 低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郊区 出现_______ 规模 导致大城市________ 逆 城市化表现 城市化和____ 数量 膨胀、城市_________ 城市化 剧增
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持续 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城市化标志 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
①农村的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 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城市化的 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②城市的拉 动力机制 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 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配套K12高中地理第2单元城市与环境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鲁教版必修2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了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掌握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差异。
(重点) 3.会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阅读教材P 31至P 3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起源的条件2.世界城市发展阶段正误判断:(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分工是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
( ) (2)城市出现后就成为了区域经济的中心。
( ) (3)目前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带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 )【提示】 (1)×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2)× 城市出现较早,到工业革命后,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中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3)√ 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人口的迁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形成了大城市带。
教材整理2 城市化及其特点阅读教材P 32至P 3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化(1)含义: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三大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正误判断:(1)促使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主力是发展中国家。
( )(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
( ) (3)城市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 )【提示】 (1)√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相对较低,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当今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地理鲁教版必修二优化课件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可修改版ppt]
解析:第(1)题,图甲显示8时左右和18时左右车辆拥堵次数最多, 即上下班时间为车辆通行高峰期。为防拥堵,应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 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②无益于解决交通拥 堵问题,④说法太绝对,难以实行。第(2)题,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 时段应当是污染气体最多(汽车拥堵高峰)又不容易扩散(气温较低,对 流微弱)的时段。对比题目中的四个时段,6~9时气温较低,上升气流 微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且该时段车辆拥堵次数高,排放尾气多, 因此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
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表示发展中国家 B.图中乙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2)近年来,甲类国家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 城镇流动的现象,其原因不是( )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解析] 第(1)题,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的城 市,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 展中国家的城市,目前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第(2)题,人们对环境 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乡村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 完善及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
[答案] (1)D (2)C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 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 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 发达国家。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优化方案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件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第2课时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xíngtài) 变化
第一页,共47页。
第二(dìèr)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二页,共47页。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 4 个箭头,表示岩层
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
是(多选)( )
A.渭河平原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大峡谷
(4)图中 c 地层为含水层,a、b、d 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________(填数码)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
流水 高山峡谷(“V” “泥沙俱
颗粒大 湿润
作用
形)、瀑布、千
冲积平原、 下”、河道
的先沉
地区
沟万壑、地表崎
河口三角洲 积,颗
提示:(1)断层线两侧的岩层运动方向相反,一侧上升,一侧下 降。 (2)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层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块 状山地或高地,下降部分会形成盆地或谷地。 (3)断层线上岩层经构造运动后,岩层破碎,易被侵蚀,侵蚀后 会形成河谷。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如下:
第十七页,共47页。
1.读教材图 2-1-10 褶皱形成示意、图 2-1-11 背斜、向斜 示意和图 2-1-12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据图探究: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水平方向什么力的作用?岩层受力后, 岩层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3)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在背斜顶部, 为什么?
精品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第2课时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5第2课时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知识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学生用书P 32]一、城市土地利用 1.含义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
2.作用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
3.主要类型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思考】 1.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曾是封建王朝时期的皇家住所,如今已变身成为故宫博物院,成为世人游览的场所。
故宫土地利用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1)类型: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2.中心商务区(CBD)——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1)特点⎩⎪⎨⎪⎧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2)变动影响: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具有显著影响。
[图表导读]读教材P 31图2-5 中心商务区主要功能示意,思考下列问题。
(1)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提示: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
(2)中心商务区的人口流动变化有何特点?提示:白天人口大量流入,夜晚人口大量流出,人口流动昼夜差异大。
【思考】2.商业区和中心商务区有何区别?提示:商业区和中心商务区都是城市功能区。
商业区是城市中商业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的城市地域,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处。
在市中心区域则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是指中心商业区内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地价最高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拓展 人类的居住地 人类的居住地分为农村和城市,其主要区别如 下表所示: 聚落类 型 农村 经济活 形成时 人口主体 规模 动 间 以农业人口为 农业活 较小 较早 主 动 以非农业人口 非农产 较大 较晚 为主 业
城市
农村和城市的差别,除了规模、形态之外,还有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市;工业化促进了农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 人口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
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业化
是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化通常 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市化。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人类对 环境 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_______
变化最大的地区。 2.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资源、生态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 耕地 _________ 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有些城市过量 地面 开采地下水,出现__________ 下沉或海水入浸 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问题。
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持续 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城市化标志 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
①农村的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 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城市化的 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②城市的拉 动力机制 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 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城市化 的意义 ①引起聚落形态的变化,导致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变化; ②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大城
城市 市的数量急剧增加,并形成___________ 群和 大城市 _____________ 带。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达国家 早 缓
发展中国家 晚 快
城市化水平
高
低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郊区 出现_______ 规模 导致大城市________ 逆 城市化表现 城市化和____ 数量 膨胀、城市 城市化 _________剧增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城市 国家 所处 起步 目前 发展 化人 类型 阶段 时间 速度 水平 口比 重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后果 郊区 城 市化 和 逆城 市 化现 象
后期 发达 (饱 早 国家 和期)
缓
高
大
相适 应
农业现 代化的 发展, 大批农 业劳动 力向城 市移动
2.城市的发展 时间 特点 原因
城市数量少,规模小, 生产力水平低, 工业革 农业 _________ 是社会 功能单一,多以 命前 政治 ________ 职能为主 经济的基础 增加 城市数量_______ , 大机器工业取代手 工业革 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工业, 生产力 区域 经济 __________水平 命后 成为_________ 的中心 空前提高
思考 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有何促进作用? 【提示】 (1)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的主
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
的影响,见下表。
产业 影响 第一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 产业 明显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 第二 加快为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 产业 服务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 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 第三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 产业 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 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 一 节 城 市 发 展 与 城 市 化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剩余 (1)农业生产的发展,________ 农产品的出现,使 非 农业劳动,是城市产生的 一部分人能够从事_____ 基本前提。 手工业 社会 (2)_________ 分工,特别是_____________ 同农 业的分工以及商业 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集市的形 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城市起源的条件、城市化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3.能够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过 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许多方面,其本质差别在于:农村是以农业活动
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
主的聚落。先有农村,后有城市,城市一般由农 村发展而来,但城市对地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 因为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心。
2.表现 (1)城市_________ 增加。 人口 比重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____________ 上升 (主要标志)。 用地 (3)城市___________ 规模扩大。 3.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_____________ 大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速度 城市人口总数_________ 发达国家。 超过
时间
特点
原因
__________ 现了特大城市和大 命促进了科技的发 城市带,还出现了 展和居民生活水平 许多专业化城市 的提高
方法规律
图示城市形成的条件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城市化一般指_______ 农业 人口转化为非
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_________ 地区, 城市
(2)环境问题: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社会问题:交通拥挤、________ 紧张、就业 住房 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方法规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要点突破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 城市化定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 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