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

肝系病变
总结词
肝阴虚、肝阳上亢、肝火旺盛、肝郁气滞、肝脾不和。
详细描述
肝阴虚会有目涩、头痛、面色暗淡的表现;肝阳上亢则有头痛、眩晕、耳鸣的症状;肝火旺盛常常表 现为面红目赤、口干苦、胁肋疼痛;肝郁气滞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的症状;肝脾不和会有胁痛、 腹胀、便溏的症状。
脾系病变
总结词
脾胃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气下陷。
血分证:里证、虚证、寒证 瘀斑,出血等 多由热邪深入血分,或阴血耗伤所致
三焦辨证
上焦病:心肺病变、温病初期 发热,咳嗽,心悸胸闷等
多由上焦气机不畅,或温热之邪侵袭上焦所致
三焦辨证
中焦病:脾胃病变、温病中期
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 泄等
多由中焦气机不畅,或温热之 邪侵袭中焦所致
三焦辨证
下焦病:肝肾病变、温病后期 腰膝酸软,遗精阳痿等 多由下焦气机不畅,或温热之邪侵袭下焦所致
根据脏腑辨证理论,对患者 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疾病的 轻重、发展趋势、疗效等。
通过评估病情,可以及时发 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病 情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6
中医脏腑辨证的发展趋势 与展望
中医现代化与脏腑辨证
现代科技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脏腑辨证可以借助生物医 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技手段,更深入地揭示人体 生理和病理机制,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现代中医诊断学在传统脏腑辨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技术 ,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方法。
02
脏腑辨证的核心理论
脏腑生理功能
脏腑定义与功能
脏腑是中医对内脏的总称,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各有其 特定的生理功能。

第六章 3脏腑辨证

第六章  3脏腑辨证

4、心阳虚
概念:是心阳虚,温运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 的证候
成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 临床表现:阳虚+心失温养 心——心悸怔忡,心胸憋闷 阳虚——形寒肢冷,面色恍白或面唇青紫 舌脉——舌质淡胖,脉弱
5、心阳虚脱
概念:是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以温运无力, 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辨证最终目的——将证侯定位在某个脏腑之 上。
例如,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但八纲辨证 只是分析、归纳各种证候的类别、部位、性 质、正邪盛衰等关系的纲领。如果要进一步 分析疾病的具体病理变化,必须落实到脏 腑上来,用脏腑辨证的方法才能解决。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
① 主血脉 ② 主神志 ③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④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分清
泌浊
病变主要表现:
心区:心痛、胸闷、心悸、怔忡 主神志:心烦、失眠、多梦狂乱、神昏谵语 开窍于舌:口舌生疮 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1、心血虚
概念:是心血不足,心失濡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久病耗伤阴血;劳神过度,心血暗耗 临床表现:血虚证+心失濡养 血虚——面白无华或萎黄,唇淡白,头晕目眩
音嘶哑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3、风寒束肺
概念:是风寒外袭,肺卫失宣表现的证候 成因:外感风寒 临床表现:风寒表证+肺气失宣 风寒表证——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身痛无
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肺——咳嗽,咯痰色白清稀,喉痒不适
4、燥邪犯肺
概念:燥邪外袭,肺失清润表现的证候 成因:秋季外感燥邪 临床表现:外燥证+肺失清润 外燥——唇、舌、鼻、咽干燥,尿少便干,轻
,脉细无力
心——心悸,失眠,多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脏腑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人的各项生理活动均是脏腑功能协调的结果,而各种病理变化则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所以,疾病的发生、发展,多数是脏腑功能发生异常所导致的。

脏的含义:又称藏,藏于内的意思,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内脏,属于阴、属于里。

人体有五脏,即肝、心、脾、肺、肾。

其总体功能特点是“藏而不泻”。

腑的含义:又称府,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内脏,属于阳,属于表。

人体有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其总体功能特点是“泻而不藏”。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里,胆为表),脾与胃相表里(脾为里,胃为表),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为里,小肠为表),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里,大肠为表),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为里,膀胱为表)。

奇恒之腑:即异于正常之腑,故名。

奇恒之腑有五,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根据脏腑功能发生变化时的症状表现,进行归纳、分析,从而确定病位、了解病性、寻求病因、推究病机及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它在众多的辨证方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唐容川说:“业医不知脏腑,则病原莫辨,用药无方”,王清任说:“著书不明脏腑,无异于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脏腑辨证,首先要明确脏腑的生理功能,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的变化,为辨证提供依据。

第一节心与小肠的辨证1.心脏的解剖位置:心居于胸中,两肺之间,心的经脉起于心,下络小肠,出腋下,循臂内,入手掌。

2.心脏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心能推动血液的运行,如果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可发生血脉运行迟滞等病变,如胸痛、手臂酸痛等。

(2)心藏神。

心主宰人体一切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所谓主宰生理活动,是说全身各种功能活动,如肺之呼吸,肾之气化,脾之运化等,无一不是在心脏功能的主持下而完成的,所以《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如果心的功能失调,则五脏六腑的病变随之出现。

所谓心主心理活动,是指心脏有主宰人体神志活动的作用。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脏腑辨证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它主要包括五脏和六
腑的辨证。

五脏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心、肝、脾、肺和肾。

每个脏器都有其特定
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气机,肾主水液。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它们是五脏之外的器官,承担着
运化、排泄等功能。

胆主疏泄,胃主受纳和消化,小肠主分清浊,大肠主传导粪便,膀胱主储存尿液,三焦主气化水液。

脏腑辨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判断和诊断的方法。

根据
辨证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舌苔颜色来判断肺脏功能的健康状态。

如果患者
有咳嗽、气促、咳痰等症状,并且舌苔厚重,可能表明肺脏功能受损。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判断脏腑的阴阳盛衰、寒热虚实等。

例如,肝脏主
疏泄功能,如果肝阳上亢,可能导致头晕、目眩,口苦等症状。

肾脏主水液代谢,如果肾阳不足,可能引起腰膝酸软、畏寒等症状。

总而言之,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辨别患者的症
状和体征来判断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这一理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维护人体健康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和手段。

中医学PPT第六章第2节 脏腑辨证课件

中医学PPT第六章第2节 脏腑辨证课件
证名:脾肺气虚证。
姜某,女,36岁,家政服务员。就诊时间:×X××年7月5日。 主诉: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近一年。 述因家庭、工作诸多因素,近年来情志抑郁。刻诊:善太 息,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觉咽中如有物阻.吞 之不下吐之不出,伴经前乳房作胀疼痛,经色暗红有块,小 腹疼痛。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的关系较为密切。舌苔薄白, 脉弦。
近三年月经常有淋漓量多,曾大出血两次。近两月来因劳 累过度又见月经淋漓不止,量多色淡质稀。刻诊:面色淡白, 气短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证名:脾不统血证。
12:14:02
39
胡某,男,58岁,干部。就诊时间:X×××年5月6日。 主诉:胸胁胀痛,腹痛便溏三年。
近三年来常情志抑郁,每逢不随愿之事则急躁易怒。 到诊:胸胁胀满不适,太息之后则舒畅.腹痛溏泄反复 发作便溏,且腹痛腹泻加剧,泻后痛减,纳差,舌淡红, 苦白润,脉弦。
诊断为: ( ) 2.白带清稀量多,食少腹胀,形寒肢冷,舌淡胖。最宜诊断为:
() 3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肢体肿胀,舌苔白滑。最宜诊
断为: ( ) 4 腹胀,食少,便溏,伴头身困重,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证属: ( )
(9—11) A.瘀阻心脉 B痰阻心脉 C气滞心脉 D.寒凝心脉 E 心火亢盛 9.心悸怔仲,胸闷心痛,遇寒痛剧,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
第六章 辨证
第二节 二节 脏 腑 辨 证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viscera
★脏腑辨证的含义: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 ,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 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 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 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2013.10护理部讲课——脏腑辨证

2013.10护理部讲课——脏腑辨证

心与小肠辨证 生理病理特点 主血脉
病变

藏神明
病变
阳气不足,阴血亏虚 ——心悸怔忡, 脉结代或促 心脉瘀阻 ——心痛 心神不宁 ——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心神狂乱 ——神昏,神识错乱
开窍于舌
病变
舌痈,舌疮
心与小肠相表里 病变
小肠主泌别清浊
主要表现大小便失常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及心阳暴脱 是指心阳气虚弱,功能减退、甚至阳气暴脱所致的病证。 素体虚弱
脾与胃辨证
主运化 病 变
水谷不运——纳少腹胀或痛,便溏 水湿不运——浮肿尿少,肢体困重

病变 升清阳——清阳不升 ——内脏下垂
统血液——脾不统血 ——出血,月经量多,崩漏 胃
受纳、腐熟水谷异常 胃失和降 脘痛,食少、呕吐 喛气,呃逆等
病变
脾气虚证 ——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饮食劳倦 忧思日久 禀赋不足 年老体衰
大肠湿热
热迫肠道 ——暴注下泻,便色黄而秽 臭,肛门灼热 湿热内盛 ——身热口渴,尿短赤, 红苔黄腻,脉滑数
以下痢或泄泻及湿热征象为审证要点。
肺与大肠病护理
• • • • • • • •
1.病情观察 1.1咳嗽、气喘等症状 1.2痰的色、质、量、气味 1.3咯血的先兆 2.生活起居护理 2.1慎起居,避风寒 2. 2保持空气新鲜 2.3平时加强身体锻炼
肺与大肠辨证 司呼吸 ——呼吸不利 ——咳嗽,喘促。 肺 调水道 ——水道不通 ——水肿尿少或痰饮。 病变 主发音 ——音系不利 ——喉痛,声音变异。
病变 窍于鼻 ——肺窍不利 ——鼻塞流涕或鼻翼煽劲。 病变 病变
大肠 ——主传导,排泄糟粕 ——便秘或腹泻
病变
肺气虚证 ——由于肺机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 虚弱证候。 久病咳喘 脾胃失调 禀赋不足

中级班专业知识第一章-第二节-中医脏腑辨证分型方法

中级班专业知识第一章-第二节-中医脏腑辨证分型方法
怒,不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吐血衄血。 舌象:舌红苔黄。 脉象:弦数。
小结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四证的 ③ 肝阴不足: 性质:虚证。 症状:眩晕耳鸣,胁痛目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
汗,口咽干燥,手足蠕动。 舌象:舌红少津。 脉象:弦细数。 ④肝阳上亢: 性质:本虚表实。 症状: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
2:病情反复、缠绵难遇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暑邪 炎热、升散兼湿
(1)暑为阳邪,其性炎上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3)暑多夹湿
燥邪 干燥、收敛
(1)燥性干燥,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内伤致病:
七情内伤:
怒者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乱、忧则其郁
饮食施宜
劳逸适度
八纲辨证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其中阴阳两纲又可以统领其他六纲
二、实证
概念: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 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
成因:外邪入侵人体,或内脏功能失调,病理产物堆积 (痰饮、水湿、瘀血等)导致的邪盛而正气未衰少的病 变。
临床表现: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 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 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 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 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 证。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由于 临床上单纯的腑病较为少见,多与一定的脏病有 关,故将腑病编人相关病中进行讨论。脏腑的病 变复杂,证候多种多样,本节仅介绍临床常见的 一些证候。
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 【临床表现】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

中医学-脏腑辨证ppt课件

中医学-脏腑辨证ppt课件

肺阴虚证
• 阴津不足,肺失濡润所表现的证候。多 由肺病日久,耗伤肺阴所致。
•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 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喑哑,潮热 颧红,或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 病机:肺阴亏耗,阴虚火旺。 • 治法:养阴清肺 • 方剂:百合固金汤
大肠津亏证
• 年老体虚,津液亏损,或久病伤阴,不能濡 润大肠所出现的以便秘为主的证候。
•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如栗,腹胀,拒按,口 干欲饮,内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 苔黄而干,脉细数。
• 病机:肠道津亏,传导失司。 • 治法:润肠通便 • 方剂:麻子仁丸
大肠实热证
• 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肥甘,热邪蕴结 肠道,导致腑气不通所致的实热证。
•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 痞满,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而干,脉沉 实有力。
中医学-脏腑辨证
概述
❖ 脏腑辨证,是运用脏 腑的生理病理理论, 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判断疾病的部位、病 因病机、性质和邪正 盛衰的辨证方法。
心与小肠辨证
功能:主血脉—血液运行障碍 主神明—神志异常
心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 症状:心悸、心前区疼痛、心神不安、失眠多
梦、谵语。 虚:心气、心血、心阴、心阳虚衰;
寒凝胃脘证
❖ 寒邪损伤胃气,胃失和降所出现的临床证候。 ❖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痛势急剧,呕吐清水,
形寒肢冷,喜温,喜热饮,苔白,脉弦紧。 ❖ 病机:寒凝胃脘,中阳不运。 ❖ 治法:温胃散寒 ❖ 方剂:良附丸
胃热炽盛证
❖ 由胃经蕴热、胃火偏盛所表现的胃实热证。 ❖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发
• 病机:实热内结,腑气不通。 • 治法:泻下热结 • 方剂:大承气汤

脏腑辨证与护理

脏腑辨证与护理
湿热证。
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情况,采取了以下护理 措施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 饮食习惯。
脾与胃辨证护理案例
饮食护理
建议患者多食用健脾和胃的食 物,如山药、扁豆等。
用药护理
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汤 剂,观察病情变化。
运动护理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 散步、太极拳等。
护理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胃 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得
饮食护理
建议患者多食用疏肝理气的食 物,如山楂、柑橘等。
用药护理
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汤 剂,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胁 痛、口苦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情绪逐渐稳定。
脾与胃辨证护理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刘某,女,28岁,因长期饮 食不规律,出现胃痛、腹胀、食 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诊断为脾胃
肾阳虚
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护理要点: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可食用羊肉、韭菜等温补肾阳 的食物。
PART 04
脏腑辨证在护理中的应用 案例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心与小肠辨证护理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女,58岁,因长期高血压、 心悸、失眠等症状就诊,中医诊断为 心气虚证。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运动护理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 等。
用药护理
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汤剂,观察病情 变化。
护理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咳嗽、气喘、便 秘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肾与膀胱辨证护理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王某,女,42岁,因长期腰膝酸软、夜尿频 繁等症状就诊,中医诊断为肾阳虚证。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10 大肠液亏证
概念 大肠液亏证是大肠津液不足,传导迟滞之证
机制
温病后期 产后失血
素体阴亏
表现·分析
大便干燥,难以排出,数日一行 --- 肠道液亏,
传导不利
口燥咽干 --- 津亏口腔失润
或口臭,头晕 --- 腑气不通,浊气上犯
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 燥热津亏 辨证要点 大便干燥 + 津亏见症
辨证要点
纳少腹胀便溏 + 阳虚见症
3 中气下陷证 概念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气虚证” 脾气不足,升清失职之证
表现·分析
头晕目眩 --- 脾虚清阳不升 久泄久痢,便意频数 --- 脾虚清阳下陷 脘腹坠胀,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 --- 脾虚举托无力
脾气虚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
-- 风热犯肺,清肃失职
表热证: 症、舌、脉
辨证要点 咳嗽 + 表热见症
7.热邪壅肺证
概念 热邪壅肺证是邪热内壅于肺,肺失清肃之证
外感热邪 风寒入里化热
机制
表现·分析
咳嗽息粗,痰黄稠 --- 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甚则鼻煽 --- 热壅于肺,宣降不利 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 --- 肺热壅盛,灼伤
表现·分析
干咳,或痰少而粘,难咯出 --- 肺阴亏,清肃不利
或痰中带血 --- 虚火灼伤肺络
音哑 --- 肺阴虚咽喉失养 阴虚证: 症、舌、脉 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 阴虚见症
3 风寒束肺证
概念 风寒束肺证风寒犯肺,宣降不利之证
机制
外感风寒
肺 失宣
表现·分析
本症: 咳嗽,痰清稀,鼻塞流清涕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对疾病与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病机,判断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它与六经辨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脏腑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核心,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部之间,通过经络气血等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以说,任何疾病都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病证自然也不例外。

一、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以脏腑的病理反映而论,各经病均会累及所系的脏腑。

如太阳统膀胱及其经脉,太阳病虽属表证,但邪气循经入里之时,邪入膀胱,影响气化功能,以致水蓄不行者,是谓蓄水证,它既是六经证候,也是膀胱证候。

阳明乃胃与大肠之通称,如白虎汤证既是六经之阳明热证,但同时也是胃热证候;三承气汤证既是阳明腑实证,也是胃肠燥实证。

胆与三焦皆属少阳之腑,病入少阳则胆火上炎,因而口苦、咽干、目眩,可知少阳病与胆腑关系密切。

脾属太阴,太阴病多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阻,故有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下利等,此证在六经辨证中称太阴病,在脏腑辨证中则属脾阳虚证。

少阴统心肾两脏,少阴寒化证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少阴热化证为肾阴不足,心火上炎,水火失济。

肝为阴之脏,其为病虽然复杂,但无不与肝之生理与病理特点相关。

如阴提纲证,属寒热错杂,肝邪犯及脾胃;吴茱萸汤证则属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二、六经辨证与经络辨证的关系从经络的病理反映而论,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至足,故太阳经受邪则见头项痛、身痛、腰疼等症。

阳明经起于鼻两侧凹陷处,络于目而行于面,故阳明病可见面赤、目痛、鼻干等症;少阳经起于目外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入耳中,并从缺盆下行胸胁,故少阳经受邪,可见耳聋、目赤、胸胁苦满等症。

三阴病属里证,其经络所反映的证候虽不像三阳经那样显著,但其表现的某些证候,如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厥阴病的头痛,都与经络的循行部位不无关系概括而言,六经辨证是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
心阳虚证 + 亡阳证
4 心血虚证
概 念 心血不足,濡养失职之证
脾胃

化源
心血 耗血
机 制
失血
久病 忧思
表现·分析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 --- 心神失养
血虚证:头晕,面色淡白无华,
或萎黄,口唇色淡,
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 + 血虚见症
5 心阴虚证
概 念 心阴不足,虚热内生之证
适用范围 内伤杂病
分 类
① 脏病辨证 ② 腑病辨证 ③ 脏腑兼证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目的要求 1 掌握心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 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要点 3 掌握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三者鉴 别要点 授课方式 课 时 CAI、理论讲授、病例讨论 3 学时
4 脾不统血证
概念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气虚证”
脾气不足,血失统摄之证
表现·分析
出血症: 便血、尿血,衄血,
崩漏,或月经量多
-- 脾虚血失统摄
脾气虚证:症、舌
脉象:细弱
辨证要点 出血症 + 脾气虚见症
5 寒湿困脾证
概念 寒湿内盛,困阻脾阳之证
机制
外感寒湿 饮食不节
表现·分析
脘腹胀痛,纳少便溏 -- 脾运不利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目的要求 1 掌握肺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 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 分析、辨证要点
3 掌握鉴别要点
授课方式 CAI、理论讲授、病例讨论


3 学时
生 理
肺 -- 宣发、肃降,调水道;鼻;主音
大肠 -- 吸收水分,传导糟粕
病 理
肺 --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大肠
2 肺阴虚证
概念 机理
久 咳
温病后期 情志化火 伤 肺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
表现·分析
干咳,或痰少而粘,难咯出 --- 肺阴亏,清肃不利
或痰中带血 --- 虚火灼伤肺络
音哑 --- 肺阴虚咽喉失养 阴虚证: 症、舌、脉 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 阴虚见症
3 风寒束肺证
概念 风寒束肺证风寒犯肺,宣降不利之证 机制 外感风寒
第三节 脏 腑 辨 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修宗昌
目的要求
1 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 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 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分析典型病例的方法
授课方式
CAI、理论讲授、病例讨论


18学时
概 念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 进行辨别、分析,从而确定疾病所在脏腑,病因、 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的一种辨证方法。
三、脾与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目的要求 1 掌握脾与胃病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 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要点 3 掌握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气下陷证及脾不 统血证四者鉴别要点 授课方式 课 时 CAI、理论讲授、病例讨论 3 学时
生 理
脾 — 运化、升清、统血;主升;喜燥恶湿 胃 — 受纳、腐熟;主降;喜润恶燥
表现·分析
心烦失眠 --- 热扰心神 面赤口渴,便秘尿赤 --- 热津伤盛 或口舌生疮,舌尖碎痛 --- 热灼舌体 或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 心火下移伤络 或狂躁谵妄 --- 热盛扰心,神不守舍 舌尖红苔黄脉数 --- 心 火
辨证要点
神志症状 + 舌、脉象
7 心脉痹阻证
概 念
机 制
情志不遂 久病体弱
10 大肠液亏证
概念 大肠液亏证是大肠津液不足,传导迟滞之证
机制
温病后期 产后失血
素体阴亏
表现·分析
大便干燥,难以排出,数日一行 --- 肠道液亏,
传导不利
口燥咽干 --- 津亏口腔失润
或口臭,头晕 --- 腑气不通,浊气上犯
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 燥热津亏 辨证要点 大便干燥 + 津亏见症
--- 脾胃气虚
辨证要点
纳少腹胀便溏 + 气虚见症
2 脾阳虚证
概念
脾阳不足,温运无力之证
机制
脾胃气虚 饮食生冷 攻下太过
表现·分析
腹痛喜暖喜按 --- 阳虚腹部失煦
纳少腹胀,便溏 --- 脾失健运 肢冷 --- 阳虚失煦 或浮肿,小便不利 --- 脾虚水湿泛溢 或带下清稀量多 --- 寒湿下注,带脉失约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阳虚,寒水内盛
胸络,血败肉腐
实热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咳痰喘 + 实热见症
8 燥邪犯肺证
概念 燥邪犯肺证是燥邪犯肺,失于清润之证
机制 外感燥邪 肺 津伤失润
表现·分析
干咳,或痰少而粘,难咯出 -燥伤肺津, 清肃失职
或痰中带血 -- 燥伤肺络
燥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口鼻咽干 + 表证见症
9 大肠湿热证
肺 失宣
表现·分析
本症: 咳嗽,痰清稀,鼻塞流清涕
-- 风寒袭肺,肺失宣降
表寒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咳嗽 + 表寒见症
4 寒邪客肺证
概念 机制 外感寒邪
肺 失宣
寒邪内侵客于肺脏之证
表·分析
咳喘,痰白质稀 形寒肢冷 --- 寒客于肺,宣降失职
寒盛抑阳而失煦 -- 寒盛之象
舌淡苔白,脉迟缓
辨证要点 咳喘 + 寒证表现
心脏脉络阻痹不通之证
饮食不节 感受外邪
表现·分析
心悸怔忡 --- 心阳不振,鼓动无力 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时发时止 --- 气滞血瘀 若: 刺痛,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 瘀 闷痛,体倦肢重,舌苔白腻,脉沉滑 --- 痰 剧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紧 --- 寒
胀痛,与精神因素有关,脉弦 --- 气(郁)
辨证要点
纳少腹胀便溏 + 阳虚见症
3 中气下陷证 概念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气虚证” 脾气不足,升清失职之证
表现·分析
头晕目眩 --- 脾虚清阳不升 久泄久痢,便意频数 --- 脾虚清阳下陷 脘腹坠胀,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 --- 脾虚举托无力
脾气虚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
心血亏 机 制 心阴虚证
忧 思
外感热病后期
表现·分析
心悸怔忡 --- 心神失养 心烦,失眠多梦 --- 虚热内扰
阴虚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 阴虚见症
6 心火亢盛证
概 念 心火内炽,扰心、炎上之证
机制
情志失调 心火亢盛证 外感热邪 饮食不节
病 理
脾 — 纳少、腹胀(痛)、便溏,内脏下垂,出血
胃 — 脘胀(痛),呕恶,呃逆嗳气
1 脾气虚证
概念
机制
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之证
禀赋不足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思虑太过
表现·分析
纳少腹胀,便溏 或浮肿
--- 脾虚失运
面色萎黄,消瘦 --- 脾虚气血不足,机体失养
--- 脾虚水湿泛溢
气虚证
舌淡苔白,脉缓弱
饮食停滞胃脘不能腐熟之证
表现·分析
脘腹胀痛,拒按 --- 食滞内停,气机不畅
嗳腐吞酸 --- 食滞内停,胃失和降,浊气上犯
厌 食 --- 食积于内,纳腐不利 或吐物酸腐 --- 胃气上逆,浊气上犯 吐后胀痛得减 --- 吐后胃气得舒 或矢气,泻下臭秽如败卵 --- 食滞肠道,阻滞气机 舌苔厚腻,脉滑 --- 食积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
概念
机制
胃火亢盛,胃失和降之证
嗜食辛辣 情志不遂 (火)热 胃 和降失职
外 感
表现·分析
胃脘灼痛,拒按 --- 胃火亢盛,气血壅滞
口 臭 --- 胃火熏蒸浊气上犯
或消谷善饥 --- 胃纳腐能力过亢
或齿衄,牙龈肿痛 --- 胃火灼伤龈络
实热证 : 渴喜冷饮,便秘尿赤,
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 胃脘灼痛拒按、口臭 + 实热见症
气 虚 证:神疲乏力,面色淡白,
自汗,动则尤甚
舌淡苔白,脉弱 --- 气虚 辨证要点 心悸 + 气虚症状
2 心阳虚证 概 念 心阳不足,鼓动、温煦无力之证
心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参“心气虚证”
机 制
表现
心气虚证 + 虚寒证
3 心阳暴脱证
概 念
机 制
心脏阳气骤然亡失之证 心阳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参“心阳虚证”
饮食不节
表现·分析
脘腹痞闷,纳呆便溏 -- 运化失职
呕恶口苦 -- 湿热中阻,胆气上犯
头身困重,身热不扬 -- 湿性重浊,湿遏热伏
或面目身黄,鲜明如橘皮 -- 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尿短黄 -- 湿热下注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 湿热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纳呆口苦 + 湿热见症
7 胃阴虚证
概念 机制 胃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
生理病理
心 --- 血脉 神明 汗液 面 心痛,脉结代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健忘,心烦,狂躁,昏谵 汗出异常 面色异常

口舌生疮
尿短赤涩痛,尿血
小肠 --- 泌别清浊
1 心气虚证
概 念
机 制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之证
先天禀赋 年高体弱 久病或暴病
表现·分析
心悸怔忡 --- 心气虚鼓动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