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金散文对中国散文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docx
巴金文学的作用
巴金,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才华上,更在于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精神内涵。
巴金的文学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巴金的作品蕴含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正义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对封建社会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主张新文化,弘扬了爱国精神。
他的作品《家》、《春》、《秋》等,以家庭为背景,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呼唤着新的文化和思想的诞生。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邪恶势力的反抗。
其次,巴金的文学贡献表现在他通过作品传达出的真挚情感和爱。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生活的热烈情感。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复杂性。
他的作品不仅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也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
此外,巴金的文学贡献还体现在他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推动上。
他的作品对于塑造人的灵魂、启迪思想、传播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巴金的文学作用是深远的。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和文化价值。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巴金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论巴金散文对中国散文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docx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世界声誉的重要小说家和散文家。
其小说创作受到西方文学更多的影响;其散文创作则主要是受到中国古典散文、现代作家中的鲁迅、朱自清、叶圣陶、夏丐尊等散文的影响,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巴金出版了近40种散文集。
这个数量,在现代大作家中是相当突出的。
特别是其晚年写作的《随想录》《再思录》,以巨大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理性批判精神,在国内外激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是继鲁迅杂文之后,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又一座高峰。
文学的民族传统,是一个民族文学的血脉,是一个生生不息、可以转换的张力结构。
研究巴金散文创作与中国散文优秀传统的承传和创新关系,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和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能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的。
1958年4月,巴金在《谈我的散文》里有这样的自述:我不仅学过怎样写“散文”,而且我从小就读过不少的“散文”。
……老师(指私塾老师———引者)平日讲得少,而且讲得简单。
他唯一的办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
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
这是两百多篇的选集:从周代到明代,有“传”,有“记”,有“序”,有“书”,有“表”,有“铭”,有“赋”,有“论”,还有“祭文”。
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欢,象《桃花源记》《祭十二郎文》《赤壁赋》、《报刘一丈书》等等。
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能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
但是我仍然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
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
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
……我们有很好的“散文”传统,好的散文岂止两百篇,十倍百倍也不止。
“五四”以后,从鲁迅先生起又出现了写新的散文的能手,像朱自清先生、叶圣陶先生,夏丐尊先生,我都受过他们的影响。
巴金说“外国的散文”,他“读得很少”,对他“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巴金突出强调散文创作要师承和弘扬“春秋笔法”和“鲁迅笔法”。
散文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散文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并且在不断创新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分析散文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一、散文的传承散文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文学形式,承载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文化中,散文几乎与古代的经典文献齐名。
《文选》中收录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其中既有骈文代表作如《七发》、《七愬》等,也有骚体代表作如《吊胡缜君序》、《明月上高楼》等。
这些经典散文作品以其精炼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向后世传承了当时的文化风貌。
除了在古代,散文在现代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鲁迅、茅盾等先贤以及近现代的陈寅恪、杨绛等作家都通过散文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他们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人性的思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二、散文的创新散文的传承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相反,散文在传承过程中也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文化的演进。
在现代社会中,散文形式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古代的文言文,《散文选刊》、《散文精华》等刊物的出现,推动了散文的发展,不断挖掘新的文学才华。
现代散文作品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展示出当代年轻人追求梦想和面临困惑的内心世界。
这种创新使得散文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并与读者产生更深入的共鸣。
三、散文的传承与创新的互动散文的传承与创新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过程。
传承使创新有了基础,而创新则使得传承更加丰富和活跃。
在现代社会中,散文作品既可以继承古代经典之作,也可以通过创造全新的艺术形式来呈现。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互动使得散文不断走向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在散文的传承与创新中,传承是基础,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延续;而创新则是时代的要求和文化的推动力。
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相得益彰的双重作用下,散文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对于文化传统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巴金名言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从巴金名言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瞩目。
巴金的名言既有他对文学创作和写作的理念,也涉及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巴金名言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现代文学的变革与发展。
巴金曾说:“文学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与社会关系的产物。
”这句名言表明了巴金对文学的理解和对作家的定位。
他认为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文学作品应当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命运和生活。
这种社会责任感使巴金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思考。
巴金的另一句名言是:“文学是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和创造的个人力量的结合。
”这句名言揭示了巴金对文学创作的态度。
他认为文学不仅仅是个人的创造力表现,更是民族传统的延续。
巴金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将这些传统元素与个人的创造力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巴金还说过:“作家的历史性责任,在于把人民英雄主义风貌描绘和表现得充分而正确。
”这句名言体现了巴金对作家的历史使命的思考。
在巴金看来,作家不仅要关注社会现实,还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描绘和表现人民的英雄主义风貌。
作家应当用笔墨记录和赞美那些为民族进步和社会正义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们,激励更多的人追求真理和正义。
通过对这几句巴金名言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学在巴金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巴金将文学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使作家的创作目标更加高尚,更加关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命运。
他强调作家应当保持历史的责任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描绘和表现英雄主义风貌。
这些观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践。
巴金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他个人的创作,他的名言和思想也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借鉴了巴金的观点,将文学与社会关系紧密结合起来。
他们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并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现代散文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现代散文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散文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媒介,更是传承和创新的载体。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
首先,中国现代散文在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传统文化对现代散文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散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庄子》、《论语》到《红楼梦》,这些经典作品都运用了丰富的散文技巧,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创新。
他们通过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和理解,将古典元素融入到现代散文中,使其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性。
例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写作手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中国现代散文在创新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为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作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等的观察和思考,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度的散文作品。
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思考,以及对人类情感和心理的剖析,使散文作品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度。
例如,余华的《活着》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挖掘,使现代散文具有了更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此外,中国现代散文还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散文形式往往以叙述为主,而现代散文作家则更加注重对语言和形式的探索。
他们通过运用多样化的叙述手法,如夹叙夹议、倒叙、借景抒情等,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同时,他们也注重对语言的精炼和节奏的掌握,使作品更加流畅和生动。
例如,莫言的《蛙》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生动的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对形式的创新,使现代散文更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散文在传承与创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传统文化对现代散文的影响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则为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华散文:巴金散文
中华散文:巴金散文中国现代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新的散文时代在中国流行,它就是巴金文学。
巴金散文是20世纪初产生的新派散文,它没有传统散文那样的艰深曲折,而是以清新浅显的语言将社会现实描述出来,用平实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心境,让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个人感受。
巴金是中国近代文坛第一个大新闻家,他的散文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文学家。
他袒露心扉,表现出他的憧憬、悲哀、思想与感情,从而掀起了一场新的散文浪潮。
“把握灵魂,抛弃形体”,巴金的散文就是如此,他只讲真实的人生,越是普通的人,越是脆弱、感伤,越是能想象出他们的生活,越可以感受到巴金对他们的善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月亮与六便士”,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离家出走,碰到一位老人,老人答应给她买月饼,但老人只有六便士,而月饼一块需要七便士,老人忍痛割爱,将最后一便士也给了小女孩,这让小女孩感动不已。
文章把小女孩和老人的情景娓娓道来,让人有一种感动。
“数着剩下的六便士,他默默地放回口袋里,一边走,一边心里咯咯直笑”,这段描写了老人内心深处的喜悦,令人更加感动。
巴金的散文以平实的笔调和平淡的叙述,勾勒出生活的真实,深入人心。
他的散文,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生活史。
他以浅显通俗的文字描绘出中国当时的社会图景,同时还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使他的作品具有实用的价值,他的作品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珍宝,他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文坛的第一大新闻家。
巴金散文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抒情传神的文字,表达了一种新生代文学家对社会现实的解析和情感的精细体现。
他的作品不仅强调情感和审美价值,他把社会细腻地展现出来。
他把实际生活里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西方散文所不能达到的,他的文学成就令人值得称道。
以上,就是中华散文的巴金散文,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正视生活,更加深入人心,用巴金散文拨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让我们可以以一种更为深刻、朴实的感觉去看待社会现实,同时也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
巴金的文学影响:后继作家与作品
巴金的文学影响:后继作家与作品巴金,20世纪中国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深入揭示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的作品而广为人知。
他的文学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而且延续至后继作家的创作和作品中。
本文将从巴金的文学观、描写手法、思想主题三个方面来探讨巴金的文学影响对后继作家与作品的启示。
首先,巴金的文学观对后继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金提出的“文学要有事实,有思想,有艺术性”这一观点,对于后继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指导方向。
这一观点告诉作家们要坚持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现实,同时要有思想深度,通过细腻的艺术再现将问题和思考呈现给读者。
因此,在巴金的文学观的引导下,一批后继作家如余华、莫言等,也将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与实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其次,巴金的描写手法对后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巴金的作品以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细腻的环境描绘为特色,后继作家从中汲取了灵感和经验。
例如,余华在他的长篇小说《活着》中,通过对主人公福贵心理发展和家庭环境的描写,使读者对社会阶层、人与自然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种描写手法的传承使得后继作家们的作品更加细腻、真实,并且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最后,巴金的思想主题对后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巴金的作品关注社会矛盾、人的尊严和自由等问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强烈的反思意义。
这种强烈的思想主题也深深地影响了后继作家们的创作。
比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就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丑恶和善良。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批判,是巴金的思想主题对后继作家的深远影响。
总之,巴金作为中国现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影响深远而广泛。
从他对文学观的提出、描写手法的运用到思想主题的关注,都为后继作家们提供了启示和指导。
正是这种影响,使得后继作家们能够在创作中呈现出更多样化而有深度的作品,从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巴金的作品和思想在后继作家的创作中承前启后,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融合中外散文精华艺术创造——巴金散文创作论之一
福建师范大学俩加薯博士学位论文
““●自t====目aj=t={===!==E=#E==}==自=_!==##===!{=!=====E!=!l|=自d==EE====j!=====jE■■自=g}=j■自=!!I
Abstract
Biographies and articles on Ba Jin appear frequently O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but they are not comprehensive,systematic and detailed enough.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s ofhis works on
influence offoreign philosophers and writers on Ba Jin's articles。In most eases it Was
the combination of outstanding foreign and Chinese philosophers and writers,
福建师范大学俩加冒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有关巴金的传记和巴金创作论之类的著作.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 现当代文学论及中国现当代散文时,都有谈到巴金散文创作。但这些谈论都未 够全面.未够系统.未够深入。基本上只见局部.而未见事实的整体。本研究 捋集中探讨巴金散文刨作对中外散文精华的继承和发展。导论部分谈谈巴金散 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本文将集中谈论巴金散文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从巴金晚年写作《随想录》和《再思录》是基于“历史感”署Ⅱ深刻的理性批判 精神人手:体现“春秋笔法”、“鲁迅笔法”、“尊情尚理”和“微雷大义”等的优良传 统的承传和发展。另外蒋谈论巴金散文对外国散文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探究外 国散文对巴金的全局性,根本性和持久性的深远影响。本文尝试选出几篇与外 国文学(散文)有关的作品,并联系于《随想录》.《再思录》的创作加以分析,谈 谈巴金如何对外国散文的继承和发展的情况。
巴金的散文:随笔 回忆与文化评论
巴金的散文:随笔回忆与文化评论巴金(1904-2005),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独具风格,其中的随笔、回忆和文化评论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金的散文作品大多以自传体和叙事体为主,通过叙述自身的经历和观察,展现了他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深度。
其中的随笔作品,更是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和思考。
巴金的随笔作品中,往往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忧思和感慨,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问。
他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小事物的观察,发现其中的人性与社会问题,从而引发了对更广泛话题的深入思考。
比如,他在《逃跑的狮子》中以一只逃跑的流浪狮子为主线,展示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困境。
他通过对狮子个体的观察,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对自然的侵入。
巴金的回忆作品则给读者带来了他个人经历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他回忆自己年少时代的农村生活、在日本留学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于社会动荡时期的思考,将个体的经历融入时代的大背景中,让人对历史与社会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回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也是巴金的特色之一,他用朴素而真挚的笔触,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读者,与其分享喜怒哀乐。
除了随笔和回忆,巴金的散文作品还经常涉及文化评论。
他对于文学艺术的批评和分析充满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的弊端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同时也对于众多的文化现象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他倡导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凝聚力呐喊呢喊。
巴金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写作风格上与传统文人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在思想内涵上追求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
他的随笔、回忆和文化评论都以个体情感和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使得读者在欣赏其中的美感之余,也会对生活有所启示和思考。
总的来说,巴金的散文作品充满着对生活的真实观察和深刻理解,不仅展示了个人经历的感悟,也体现了对社会和文化的独到见解。
他的散文作品成为了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历史和近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生活的方式。
浅谈巴金 论文
浅谈巴金摘要:“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
”关键词:奉献勇气责任心热爱生活追求梦想儿时学习过巴金先生的一些文章,不曾有过很深的感触,不曾走近巴金先生细细地体会先生的文章,不曾认真地体察先生奋斗一生的信念。
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能与巴金老先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总觉得巴老是一个乐观的战士,他渴望将自己的一切都能够奉献给祖国,给人民。
奉献的目的不在于得到什么回报,只是最纯粹的奉献。
他说过,人活着不是为了“捞一把进去”,而是为了“掏一把出来”。
正是这种单纯的奉献“动机”,激励着他不断前进。
确实,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担负着一些使命。
做一盏明灯,照亮黑暗。
巴金先生曾谦虚地认为自己不配做这盏明灯,他愿做一块木柴,把他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增添一点点温暖。
在他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奉献,而并非接受。
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把勤奋写作作为自己的职责的普通作家,只是一个争取说真话,争取做好人的普通人。
他这种平和的心态感染了我,震撼了我的心灵。
作为一个年轻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90后的我们不是更应该把自己的光和热在自己人生的春天释放,把握住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在春天绽放青春的风采。
巴金先生曾经告诉我们,往前进,就不会灭亡,一直往前进,就会找到出路;青春是美丽的,春天是属于年轻人的。
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鼓励我们年轻人勇敢前进,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巴老多次在作品中歌颂春天,如“在生活里是充满着春天的。
秋天里的春天,冬天里的春天,而且有很多很多的春天。
”“春风,我感谢你,你煽起了我的生命之烈焰,你吹散了我的苦痛之回忆;春天,我感谢你,在你的怀抱中我觉得生命是无处不在……”“然而春天在敲门了。
只有那些聋子才听不见春天的声音。
谁不愿意打开门跑出去迎接春天,谁不愿意让春天的风洗一洗自己的心肺?”.巴老何尝不羡慕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然而他用自己手中的笔激励我们去延续他的梦想,让我们像新生的太阳一样去追寻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中华散文:巴金散文
中华散文:巴金散文巴金,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之父”,他的散文意蕴深厚,抒情优丽,文句清新,文笔动人,更揉合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非常受读者的欢迎。
巴金的散文多以生活中的琐事为素材,以娓娓故事的传统来叙述,并注入自己的思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非常生动而自然。
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而温暖的家庭,描绘出一座繁荣而充满活力的都市;他也把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以淳朴的语言展示出来,向我们传递一种深厚的文学精神,令我们的灵魂受到了深沉的震撼。
其中有《归去来兮辞》,这是巴金著名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是一首充满唏嘘之情的诗歌,它犹如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抒发着作者对生活的期盼与憧憬,却又无奈地离别,令人不由对他的坚强向往。
此外,还有一首《春晓》,一篇细腻抒情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春暖花开的情怀,此文描述了春晓时放牧的场景,让我们也能开阔眼界,体味一种久违的自然美丽。
巴金的散文不仅表达着作者心中的唏嘘与憧憬,还传达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他的文字既有古典文学的雅韵,又有淡漠散文的洒脱,抒写出一种淡雅的情感,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文学史上,巴金的散文已然成为一首可以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饱满的情感、深沉的思想、豪放的文字,以及简洁而精巧的结构,使他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群众对于往事的思念所不可或缺的桥梁。
巴金散文中所传递出来的思想所带来的共鸣,将起到千百年后依然能够延续的作用,每一个有心而细心阅读其文章的人,都将会被他的文字中所注入的思想感动,而他的文章将会成为一个不变的瑰宝,今世代及子孙后代,均能经久不衰地流传。
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膜拜巴金,学习他深厚的文学思想,研读他清新的文字,并借鉴他精巧的文笔技艺,向他致敬,用自己的作品来宣扬他优秀的文学成就,以示对他的崇敬与敬意。
巴金 毕业论文
巴金毕业论文巴金毕业论文巴金,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戏剧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巴金的创作风格、思想内涵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巴金的创作风格独特而深入人心。
他的作品以写实主义为基础,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深入剖析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小说《家》以家庭为背景,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描写,展现了封建家庭的压迫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而《激流三部曲》则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揭示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冲击。
巴金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更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巴金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剥削,呼吁人们要勇敢追求自由和平等。
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人性的思考,他认为人性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善良和正义的一面,也有自私和邪恶的一面。
他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巴金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他的作品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他的写实主义创作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也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精神,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巴金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巴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他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和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他在论文中探讨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作家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和责任。
他的论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总之,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继承巴金和超越巴金
继承巴金和超越巴金
徐友渔
【期刊名称】《西部观察》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 巴金逝世后,有评论说,这意味着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已彻底成为历史.rn有人说巴金是五四时代最后一位大师,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精神自由是一种"现代性的宏大叙事",而我们当前面临的是全球化和消费文化新时代,我们不能躺在他的思想和价值上,而应超越他.
【总页数】1页(P32)
【作者】徐友渔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巴金散文对中国散文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J], 姚春树
2.贾宝玉三重性格在《家》中的体现——兼论巴金对《红楼梦》继承发展的时代性[J], 熊泽文;张萍
3.论巴金对鲁迅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J], 徐清;
4.论巴金对鲁迅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J], 徐清
5.巴金"激流三部曲"对《红楼梦》创作的继承与突破 [J], 王莹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巴金的创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_文学的渊源关系》.docx
《论巴金的创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_文学的渊源关系》.docx巴金说:“在所有的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他文学的根,不可能离开中国文化、文学的土壤,不管巴金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在他的创作里,在他的神经系统内,在他的灵魂中,在他的精神气质里,我们可以随时随处找到他与传统文化、文学的内在精神联系。
莫达尔在他的《爱与文学》一书中这样说:“我们祖先的情感方式和思考方法在某些方面仍然被我们运用着。
我们承袭着他们的灵魂,不是个别的,而是集合的整体;我们是他们罪恶及德性的产物;我们具有他们的特异体质、心灵构造,以及情绪倾向;我们身上印着种族、国家、宗教的特征。
”由此可见,作为炎黄子孙的巴金,从他的社会观、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等方面,均可窥见传统文学、文化的精魂。
就拿巴金的创作思想、文化观来说,这种影响就十分鲜明,可以说,己金是一位最具中国人文精神的作家。
诚然,巴金没有专门谈论他的文艺思想和创作见解的大块文章,但从他所写的序、跋、后记、创作回忆录、书信、作品中,可窥见他对文艺的独特见解,而这些见解,和中国文学、文化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坚持文艺战斗的功利目的,创作与“为艺术而艺术”绝缘文学创作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回答是不同的,有的是“为艺术而艺术”;有的则是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但以上的认识在中国文坛上往往站不住脚。
`大多数作家则认为文学创作应具有它战斗的功利目的,主张“为人生的艺术”,自古至今,许多作家都抱着这样的创作宗旨。
唐代的陈子昂、元结,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准则就十分著名。
这里的“时”即指“时代”、“社会”;“事”则指与国家人民有关的社会事件。
白居易主张写文章、写诗歌都应反映民生的疾苦和指责时政的弊病,写诗要于“时”于“事”起讽喻作用,用讽刺诗作武器。
他还提出诗歌应具有“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用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改变现实。
论巴金的传记文学创作
论巴金的传记文学创作巴金先生在小说和散文方面有着惊人的成就,并且也留下来了一系列的传世之作,曾经出任过中国作协名誉主席以及中国文联副主席,并且在这期间巴金先生进行了大量的传记文学创作、翻译。
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巴金的传记文学创作还没有很高的关注度,巴金的革命家传记是将人格作为基础的英雄叙事,巴金先生的自传也被叫做《巴金传》,是其人格生成以及个人发展的叙事。
在现代中国文学传记兴起的过程当中,巴金先生的创造与翻译必将在中国文学传记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本文就巴金先生传记文学创作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标签:巴金文学创作传记个人叙事一、前言巴金先生在小说和散文方面有着巨大的文学成就,对此,很多人仅仅是将目光投向巴金小说和散文这一部分,但是对于巴金先生的文学翻译、诗歌以及童话等等方面的作品却关注的很少,并且其传记文学的创作和翻译也没有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但是事实上,在巴金先生步入文坛的几十年当中,有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其主要工作就是传记写作与翻译。
对此,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学大家,其写作的传记文学有什么价值,对于我国当代传记文学发展又有什么意义,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二、巴金文学传记的概述巴金先生于1904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典型封建家庭,在五四运动期间,巴金先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对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革命家的思想历程以及英雄行为尤为感兴趣。
在1923年巴金先生从成都来到上海,开始了人生的探索之路,同时也开启了文学创作的大门,在到了上海的两三年里,巴金先生已经先后发表了《怎样建设自由平等的社会》、《梦》、《寂寞》等等一些文学作用,当时这对于当时的巴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巴金先生的思想腾飞还是基于实际的社会运动,在1927年初,巴金先生开始了他的法国之行,在法国的这两年时间当中,巴金专心的研究了欧美革命运动史,并且对其进行了撰写、翻译,在这期间创造出了其成名作《灭亡》,在第二年底,巴金重新回到上海,在1929年春,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小说月刊》发表了巴金先生的成名作《灭亡》,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巴金:中国文学的伟大先驱
巴金:中国文学的伟大先驱巴金,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伟大先驱。
他以自己丰富多样的作品、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才华,为中国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他的文学影响不仅局限于他所创作的作品,还深远地影响了几代作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启示。
巴金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反思。
他深入剖析了中国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更加丰富。
例如,他的《家》系列作品将家庭纷争、道德艰难选择等现实问题与人物命运紧密结合,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人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的复杂心理。
巴金的作品也广泛涉及社会现实的多个层面。
他对于社会的关注和观察使得他的作品在内容上更具深度和广度。
他的小说《秧歌》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动态变迁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他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则以描写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社会为背景,展现了社会上各种矛盾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人民的关注和呼唤,表达了对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美好憧憬。
巴金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
他关注弱者,同情受苦受难的人民,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他的小说《春》将目光聚焦在城市的贫民窟,通过对那些边缘人物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艰辛和无助,并带给读者对人类伦理和社会正义的思考。
他的作品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并以此引发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巴金还是一个敏锐的文化批评家。
他对文化的关注和解读使得他的作品在审美和理论上都具有独特的高度。
他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追求和对写作技巧的探求,不断推动着他的文学创作走向新境界。
他的《围城》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对知识分子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境界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特定社会背景下精英人群的困境和思想迷茫。
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巴金未留分文遗产给后代素材201
未留分文遗产给后代
《巴金全传》的作者陈丹晨表示,10年前参加巴金先生的葬礼感触良多,巴金先生的讣告,全文很简单,“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莎士比亚去世的时候没有头衔,鲁迅在逝世的时候也没有头衔。
今天我们缅怀巴金,应该是以一个文豪的身份进行,因为巴金生前把名利看得很淡。
”
巴金办过出版社,当了约14年的总编辑,那时候只有几个人,他又要当总编辑、又要编书、又要校对,书发出去前,他跟出版社的伙计一起打包,他打包的技术很好。
“他这个总编辑是什么都干的,但是他一分钱也不拿,14年的总编辑就是义工,不领工资。
而且他自己写的书不在自己的出版社出,在外面别的出版社出。
”陈丹晨说,“1993年在杭州,他告诉我,最近在考虑后事,怎么写遗嘱。
他说家里的钱,他准备都捐出去。
我说,你得给小林他们留一点吧?他说不留。
他说话的神态我还记得,很坚决。
他的孩子对父亲的这种做法很理解。
”
巴金主张文学创作要无为而治,他告诉陈丹晨等人,不要迷信权力、崇拜权力,更不要去钻营。
“如果你当了官,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是好事。
你在出版社当编辑,应该做一个好编辑;教书,就应该做一个好老师;当官,就应该做一个好官,这些都是应该的。
”
1。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石室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试题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石室中学2024学年高三语文试题第一次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第八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的第四点讲到:“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这里讲的是“基础行业”和“教育事业”,并没有讲“教育产业”,可能是研究者为了突出教育的产业性,就约定俗成地创造了“教育产业”这个词。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内涵,目前尚无公认的界定。
我们认为,对“教育产业化”内涵的界定不能忽略其特定的教育群体,“教育产业化”不是指对所有学校教育而言,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群体。
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产业化”是指部分高等院校或民办学校,采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来合理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几大功能,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目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新型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关系的教育运作机制。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教育产业化”问题上有内容和程度上的本质差异,义务教育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或采取产业经营机制,非义务教育可以作为有条件的产业来经营或采取产业经营机制。
如果笼统地提“教育产业化”,则可能使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在教育方面扩大,社会弱势群体将处于更为不利的环境。
摘编自曾宪军《“教育产业化”的内涵及群体建构探讨》材料二:我们切不可忘记,教育是一种与其他产业不同的、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特殊产业。
教育的广义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狭义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
浅析巴金文学作品论文
浅析巴金文学作品论文浅析巴金文学作品论文本文关键词:浅析,文学作品,巴金,论文浅析巴金文学作品论文本文简介:巴金先生于1904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典型封建家庭,在五四运动期间,巴金先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对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革命家的思想历程以及英雄行为尤为感兴趣。
巴金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在他60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4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长篇、中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70余篇,散文集17本。
巴金的浅析巴金文学作品论文本文内容:巴金先生于 1904 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典型封建家庭,在五四运动期间,巴金先生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对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革命家的思想历程以及英雄行为尤为感兴趣。
巴金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在他 60 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 400 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长篇、中篇小说 20 部,短篇小说 70 余篇,散文集 17 本。
巴金的文学创作以建国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主要以小说为主,后期偏重散文创作。
一、中西文化对巴金创作的影响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借着五四运动的大势,一批先驱人物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在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的同时,将眼光投向西方,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大量的西方小说被翻译介绍,而且相应地各种西方文学思潮也在中国的文坛上流传开来,浪漫主义,写实主义,新浪漫主义等等理论,流派都寻找自己的信从者,在年轻的中国现代文坛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很多作家都吸取了西方文化营养,进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巴金也不例外,他曾说:“在所有的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
”巴金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然而像鲁迅等一批现代作家一样,虽然他们有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排斥否定,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从社会人生出发,并且即使理论上可能走向彻底干净的否定,但在创作上绝对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否定过去状态的同时,过去状态中的某些东西会不自觉的沉淀下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初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初探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国家五千年历史的见证,是国家文化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做到不忘本的原则,将优秀传荣文化与现代文学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二是坚持吸收外来文化,可以将国家文化与世界文化结合在一起,达到宣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目的;三是可以面向未来,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
在现代较多的文学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现代文学作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继承入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发展进行全面阐述,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学;继承与发展引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意识的集中体现,可以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与风采,可以通过风俗、运动、历史等形式,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有较大的差别,但现代文字作品中还是保留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风格与较大的魅力,现代文学作品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发展,在作品结构与表达手法上与传统文学作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现代文学作品还是在传统文学作品基础上进行不断发展,即使表面还是与传统文学作品存在不同,但究其根源还是一致的。
1.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第一,文化思想传承。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主要是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为主。
这些思想文化历史优秀,随着时光的流失逐步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在当今长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对现代文化的反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道家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治。
受到此种思想的影响,部分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会融入享受自然的意境,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
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饮酒》,其中经典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世界声誉的重要小说家和散文家。
其小说创作受到西方文学更多的影响;其散文创作则主要是受到中国古典散文、现代作家中的鲁迅、朱自清、叶圣陶、夏丐尊等散文的影响,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巴金出版了近40种散文集。
这个数量,在现代大作家中是相当突出的。
特别是其晚年写作的《随想录》《再思录》,以巨大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理性批判精神,在国内外激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是继鲁迅杂文之后,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又一座高峰。
文学的民族传统,是一个民族文学的血脉,是一个生生不息、可以转换的张力结构。
研究巴金散文创作与中国散文优秀传统的承传和创新关系,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和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能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的。
1958年4月,巴金在《谈我的散文》里有这样的自述:我不仅学过怎样写“散文”,而且我从小就读过不少的“散文”。
……老师(指私塾老师———引者)平日讲得少,而且讲得简单。
他唯一的办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
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
这是两百多篇的选集:从周代到明代,有“传”,有“记”,有“序”,有“书”,有“表”,有“铭”,有“赋”,有“论”,还有“祭文”。
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欢,象《桃花源记》《祭十二郎文》《赤壁赋》、《报刘一丈书》等等。
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能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
但是我仍然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
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
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
……我们有很好的“散文”传统,好的散文岂止两百篇,十倍百倍也不止。
“五四”以后,从鲁迅先生起又出现了写新的散文的能手,像朱自清先生、叶圣陶先生,夏丐尊先生,我都受过他们的影响。
巴金说“外国的散文”,他“读得很少”,对他“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巴金突出强调散文创作要师承和弘扬“春秋笔法”和“鲁迅笔法”。
他师承和发扬“鲁迅精神”和“鲁迅笔法”,这很好理解,无须多说。
巴金在《作家靠读者养活———关于传记及某些文艺现象与徐开垒谈话》《再思录·怀念二叔》《巴金全集第十七卷代跋(一)》里,反复突出强调散文创作应师承和弘扬“春秋笔法”。
巴金这样评说他心仪的“春秋笔法”:我年轻时候就受唠叨,一开头便反来复去讲个不停,唯恐别人不理解我的用意。
……我写了几十年,想了几十年,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一句顶一万句?为什么沉默胜过哀号?我知道力量并不来自言多,文章写得长绝非胜利。
我还有一位作文老师,那就是我的二叔,二十年代初期每天晚上我和三哥到他的书斋听他讲解《春秋左传》,他得意地宣传所谓“春秋笔法”,当时我似乎一窍不通,今天我却也懂得只要瞄准箭垛,一字更能诛心,用不着旁敲侧击的吱吱喳喳。
…………中国人爱说“中国特色”,那么“春秋笔法”也应当是“中国特色”吧。
这里,我们主要从巴金散文创作中的尊情尚理、情理交融;巴金创作的浪漫寓言象征型散文;巴金散文创作中的同类近似意象和意念的自觉反复,以及巴金晚年的散文创作对“春秋笔法”和“鲁迅笔法”的师承发展诸侧面,来考察巴金散文对中国散文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一尊情尚理,情理交融,是中国古典诗文创作,甚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既强调“为情而造文”,也注重“情理并至”,要求情和理的交融与统一。
情理说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情和理各有偏重,有尊情说和重理说之别,但更重视的是情理的交融和统一。
六朝时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十分明确地指出情理的交融统一是文章的根本:“夫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采》),“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熔裁》),诗文创作“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附会》)。
清末叶燮在《原诗》里主张诗文创作“情必依乎理,情得然后理真,情理交至”,描写“理、事、情”;并且认为作诗“情胜于理”,作文“理胜于情”,同时“情理并至”。
刘勰和叶燮的有关论述,都是中国古代诗文创作实践的很好理论总结。
巴金视为自己思想和创作的“老师”之一的鲁迅的散文创作的实践和理论,也是尊情尚理、情理交融的。
鲁迅多次说他的杂文(自然也包括他的散文)是为了“释愤抒怀”(《华盖集·题记》)的。
鲁迅作为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他散文创作的“释愤抒怀”,总是同他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同他的改造中国社会和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和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的。
从而鲁迅的散文也是尊情尚理、情理交融的,也是中国古典散文的这一优秀传统的新发展。
人们公认巴金有一颗崇高、博大、真诚、热烈的“燃烧的心”。
l931年巴金翻译了高尔基的短篇小说集《草原的故事》,他非常敬佩其中的人民英雄丹柯。
“高举着自己`燃烧的心'领导人们前进。
”巴金自己也是这样。
他用“把心交给读者”来概括他的全部文学活动。
认识巴金这颗“燃烧的心”,是理解包括散文在内的巴金一切创作的关键。
先哲孟子说过,“心之官则思”。
这是千古不易的名言。
因此,巴金那颗“燃烧的心”,不仅像“雪下的火山”那样,沸腾着激情的岩浆,也迸射着他关于中国革命道路、文学创作,以及生命价值的探索的“哲学思考”①火花。
1940年巴金在为他所译的克鲁泡特金的《面包与自由》而写的《前记》里指出,克氏该书“的确是一本热情的书。
但是单用`热情'的这个形容词是不够的。
同样重要的这是一本理性的书。
”因此,他称《面包与自由》是一首“真理的诗”。
我们并不认为巴金散文就是“真理的诗”,但是说巴金的散文包含着“热情”和“理性”这既矛盾又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那是符合作家创作本体的。
1934年元旦,巴金在《新年试笔》里反复谈到他的探索:“我从不曾让雾迷了我的眼睛,我从不曾让激情昏了我的头脑。
在生活里我的探索是无休息,无终结的。
”“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我忠实地生活在这黑暗混乱的时代里。
因为忠实,忠实地探索,忠实地体验,就产生了种种矛盾,而我又不能够消灭它们。
”由于这种种探索,巴金的心灵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感情和理智的冲突,思想与行为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爱与憎的冲突”,这种种矛盾和冲突像网一样把巴金罩住了。
巴金把他这种由于探索而陷入矛盾和痛苦的带有悲剧性质的命运称之为“一个过渡时代的牺牲”。
巴金从未掩饰过他信仰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和卢梭、马拉等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
他以它们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南。
它们给了巴金同这些封建旧势力,以及与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新军阀进行斗争的信念、力量和勇气。
关于巴金同安那其主义的关系,人们谈论的够多了,至于巴金散文创作同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卢梭、罗伯斯庇尔和马拉等人们的关系则相对注意不够。
巴金在1926年编过《法国大革命的故事》,1934年写过历史小说《马拉的最后》《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庇尔的秘密》,l939年创作了散文《卢骚与罗伯斯庇尔》《马拉、歌德与亚当·鲁克斯》,1947年写了《静夜的悲剧》的散文。
足见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素材和“历史的教训”一直牵动巴金的心。
巴金的这些创作显然同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有关。
无须多说,巴金的这种探索,既洋溢着激情,又有着深刻的理性,表现为两者的辩证统一。
巴金在散文里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来写法国大革命前后几个代表人物的悲剧命运,其中凝聚着他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历史的教训”的总结。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巴金是信仰安那其主义的。
安那其主义注重实际行动,轻视文学创作。
这种偏见对巴金有深刻的影响。
巴金原来想步克鲁泡特金的后尘,成为一个改造中国的改革家,但在实际生活中,他却成为一个有影响的作家。
越是这样,巴金就越是陷入他想从事社会改革运动的初衷,和他的文学创作实践之间的“思想和行为”的深刻矛盾。
在文学创作中,巴金也遇到了一系列的矛盾。
巴金以文学为武器进行战斗,他的创作在广大青年之中引起巨大反响,但有时也遭到国民党检查老爷的严令查禁,遭到他的朋友和某些左翼文艺批评家的误解和批评,有时甚而陷入某种不怀好意的“围攻”;在文学创作中,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他对光明未来的呼唤,他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当时的黑暗现实构成尖锐的矛盾,这就是巴金自己常常诉说的“感情和理智的矛盾,爱和憎的矛盾”,光明和黑暗的矛盾。
巴金的散文就是对这一系列多重复合的复杂矛盾的情理兼容的倾吐、探索和解剖。
清醒意识到自己心灵深处存在的种种矛盾,并对之作无情的解剖和坚定的探索,在这点上巴金近似于鲁迅。
正因为巴金在许多散文中对心灵深处的众多矛盾作大密度的解剖和探索,这就保证了他散文的感情和思想有一定的深度,借用周作人在《(杂拌儿之二)序》里评价俞平伯的散文《中年》的话来说,巴金的散文里边也“兼有思想之美”。
与此同时,由于巴金如此坦诚地毫无保留地展示他心灵深处的众多矛盾,他把读者视为最可信赖的朋友,把自己的心整个儿地交给读者,也由于巴金探索思考的出发点是让他的生命如何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发挥更大的价值,完全出于一片赤诚,巴金的这类散文也就有着一种至真至诚的感情力量和人格力量,有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庄子散文,屈原的《卜居》、宋玉的《对楚王问》、陶潜的《桃花源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鲁迅的《野草》,都是浪漫寓言象征型的散文。
这其中,庄子在《齐物论》里关于长梧子“梦中梦”和庄生梦蝶的描写,以及关于“景”(影子)与“罔两”(影子的影子)的对话,《至乐》里关于庄子在梦中和骷髅对话的寓言,苏轼《后赤壁赋》里,关于苏子畅游赤壁时道士化鹤“横江东来”,以及他在梦中同道士的对话,鲁迅《野草》中《影的告别》和7篇抒写梦境和梦思的散文诗,均属于非写实的浪漫寓言象征型的散文和散文诗,对巴金同类散文和散文诗的创作有深刻影响。
此外,如魏晋志怪小说,唐宋传奇小说,元明戏曲、《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等小说戏曲,也有大量的神奇瑰丽的梦境和梦思描写,也对巴金同类的散文和散文诗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发。
一般说巴金建国前的散文,都有质朴、清新、流畅、抒情的特点。
在巴金散文中,除了自然本色、质朴清新、直抒胸臆的散文外,还有一批专写梦景、梦思、变形幻觉的带着鲜明的浪漫寓言象征色彩的散文。
这类散文不是外在客观世界的如实再现,而主要是作家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也不是作家思想感情的直接宣泄和倾吐,而是其巧妙的升华和象征。
巴金的这类散文精品常为一般人所忽视,然而它们却有着神奇、玄妙、幽深的特点,有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这可以说是我国散文中自庄周的《庄子》到鲁迅的《野草》的一个重要传统。
同庄子、鲁迅一样,巴金爱做梦,爱说梦,爱写梦。
在《龙·虎·狗》集的《梦》中,巴金说:“据说至人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