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过程参数检测中的常用传感技术

合集下载

传感器基础知识点整理

传感器基础知识点整理

传感器基础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类型。

1. 传感器简介
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测量物理量的器件,可以将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力、光等)转换为可读取的电信号。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工作原理根据不同的物理量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接收:传感器接收待测物理量的信号。

- 转换: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可读取的电信号。

- 输出:传感器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输出给其他设备或系统。

3. 传感器的常见类型
3.1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
- 热电偶:基于热电效应,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产生电势
差来测量温度。

- 热敏电阻:利用材料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来测量温度。

3.2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

常见的压力传感器有:
- 压阻式传感器:利用应变片的变形来测量压力。

- 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容的变化来测量压力。

- 压力膜片传感器:利用薄膜片的弯曲来测量压力。

3.3 光传感器
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的存在、光的强度或光的颜色。

常见的光传感器有:
- 光敏电阻:利用光照射产生的光电效应来测量光的强度。

- 光电二极管:基于光电效应来测量光的强度。

- 光电三极管:在光电二极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控制端口,用于增强灵敏度。

4. 总结
本文档简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点,包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类型。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和原理。

传感器检测原理

传感器检测原理

传感器检测原理
传感器检测原理是通过对特定物理量或环境参数进行感知和测量,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或其他类型信号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根据其测量的物理量可以分为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以温度传感器为例,其检测原理一般是基于温度对物质的影响,利用温度与物质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测量。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和红外温度传感器等。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利用热电效应,当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导线焊接在一起时,在两个焊点处将产生一个电动势,该电动势的大小与焊点温度之差成正比。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将热敏电阻材料与电路相连接。

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相应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得知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

红外温度传感器则利用物体在红外辐射范围内自身的辐射能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可以推断出物体的温度。

以上只是温度传感器的几种常见检测原理,其他类型的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也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相应的物理原理进行检测
和测量。

这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设备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公共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概述

《传感器技术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犹如人类的感官,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易于处理和传输的信号,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控制世界的重要手段。

从智能手机中的各种传感器到工业自动化中的精密传感器,从医疗诊断中的生物传感器到环境监测中的智能传感器,传感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本文将对传感器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一)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它能将被测量转化为另一种物理量;转换元件则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易于处理和传输的信号。

(二)分类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

物理量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化学量传感器包括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生物量传感器包括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

2. 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3. 按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

模拟式传感器输出的是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数字式传感器输出的是离散的数字信号。

(三)主要性能指标1. 灵敏度: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它反映了传感器对被测量的敏感程度。

2. 线性度: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通常用非线性误差来表示。

3. 精度:指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它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两个方面。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第一章概述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技术知识点总结1. 传感技术概述传感技术是指通过感应器和信号处理器来对环境中的物理量进行检测和测量的技术。

传感技术的发展对各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等领域。

2. 传感器基本原理传感器是传感技术的核心设备,它通过感受外部环境中的物理量(如温度、光照、压力、湿度、位移、速度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其测量的物理量,利用材料的电学、磁学、光学等特性,将这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再由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应用。

3. 传感器分类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传感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此外,根据传感器的原理和材料的不同,还可将传感器分为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

4. 传感器选型和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的选型很关键,需要根据测量环境的特点、精度要求、工作温度、可靠性要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传感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在工业自动化中,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在智能家居中,用于实现家居设备的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在医疗健康中,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等。

5. 传感器信号处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一般是模拟信号,需要经过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存储、传输和分析。

信号处理器主要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两个部分。

模拟信号处理主要包括放大、滤波、调理等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包括AD转换、滤波、数字滤波、采样等处理。

6. 传感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多功能化、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多功能化是指传感器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具有温度和湿度测量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是指将多种传感器融合在一起,实现多参数的测量;微型化是指传感器尺寸不断减小,功耗不断降低;智能化是指传感器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主调节;网络化是指传感器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传感器的百科知识

传感器的百科知识

传感器的百科知识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接收并转换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信息的器件或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成为现代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传感器的百科知识。

一、定义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测量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器件。

它能够将检测到的信息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输出信号,以便进行处理、分析和控制。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电气、热力学等物理原理,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信息的感知和转换。

二、分类根据检测的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传感器分类:1.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变化的传感器,适用于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2.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变化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气象等领域。

3. 光学传感器:利用光学原理测量光照强度、光谱等信息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光通讯、光电子设备等领域。

4. 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浓度、组成等信息的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工业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量、生物化学反应等信息的传感器,在医疗诊断、生物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其类型有关。

以常见的温度传感器为例,它通常采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作为感测元件。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感测元件的电阻或电势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从而可以通过测量电阻或电势的变化来获得温度信息。

四、应用领域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工业控制: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广泛应用,用于检测和控制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2. 环境监测: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检测空气质量、水质污染、噪音等参数,为环境保护和预防灾害提供数据支持。

3. 医疗诊断:传感器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比如心电图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生理参数,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传感检测技术》PPT课件

《传感检测技术》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传感技术介绍

传感技术介绍

传感技术介绍一、传感技术的定义传感技术是指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技术。

这里的被测量可以是物理量(如温度、压力、位移等)、化学量(如酸碱度、浓度等)或者生物量(如血糖含量、酶活性等)。

例如,在汽车中,传感器可以测量车速、发动机油温、轮胎气压等各种参数,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汽车的控制系统,以便进行相应的操作,像根据车速自动调整挡位等。

二、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 敏感元件•敏感元件是传感技术的核心部分,它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

例如,金属热电阻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敏感元件,其原理是基于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运动加剧,导致电阻增大。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温度的变化转化为电阻的变化,进而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来确定温度的高低。

2. 转换元件•转换元件的作用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如电阻的变化、电容的变化等)转换为电量(如电压、电流等)。

以电容式传感器为例,当被测量引起电容极板间的距离、极板面积或者介电常数发生变化时,电容值就会改变。

然后通过转换电路将电容的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

三、传感技术的分类1. 按被测量分类•物理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物理量。

如光电传感器,它可以测量光强、颜色等物理量。

在自动门控制系统中,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门前是否有人或物体遮挡光线,从而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

•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浓度等。

例如,气体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如一氧化碳传感器在家庭燃气泄漏检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措施。

•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物质。

如血糖传感器,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血糖传感器来实时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特定酶的反应所产生的电信号来确定血糖浓度。

2. 按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传感器•如前面提到的金属热电阻传感器,还有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

过程参数检测中的常用传感技术

过程参数检测中的常用传感技术

7 过程参数检测中的常用传感技术7.1 概述7.1.1 过程参数检测的意义检测是意义更为广泛的测量,包括对被测参数的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

定性检查指的是分辨出被测参数所属的范围,以此判别参数合格与否或现象有无等;而定性测量指的是通过与作为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而获得被测参数的量值。

现代化生产过程是高效连续的生产过程,为确保生产安全、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等等,必须对反映生产过程状态、进行情况等的诸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等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

因此过程检测就是对生产过程和运动对象实施自动的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的技术,它是实现自动控制的前提和依据。

一个完整的检测过程一般应包括信息提取、信号的放大、转换与传输、信号的显示与记录、信号的分析与处理。

本章的重点是从被测参数的角度讨论传感技术与检测方法。

7.1.2 参数检测应考虑的问题1、正确选定被测参数和检测点在工业过程检测中,被测参数有时并不是所要求的直接参数,而是需要用间接方法确定一个或几个中间参数。

对于一些复杂或特殊的检测过程,还需要选择多个检测参数并进行多次检测。

因此在选择被测参数和检测点时,应考虑被测对象的状态和特征,所选参数和检测点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恰当选取检测方法与传感方式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参数的检测,除传统方法外,还有许多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使用。

但是先进的不一定总是可行的,需要根据检测的条件、特点和要求,恰当选取检测方法、选择或设计合适的传感器。

这是正确实现过程参数检测的关键所在。

3、检测系统的引入,不能对被测对象的状态产生干扰。

4、检测系统要具备一定抗机械振动、电磁场、环境温度、腐蚀等各种干扰的能力。

5、检测系统要具有良好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保证检测信号的信噪比满足要求,做到无延迟、不失真。

6、检测系统的安装维护要方便。

7.1.3 过程检测技术的分类过程检测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2)有原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传感器的共性关键技术

传感器的共性关键技术

x2 为干扰变量,相对于其基准值的变化量为 x2
则被测量和干扰变量共同作用的函数为
f ( x1 x1, x2 x2 )
只有干扰变量作用的函数为
f ( x1, x2 x2 )
将它们分别在 、 2 x1 x附近展开,忽略高阶项
23
f f f x1 x1 , x2 x2 f x1 , x2 x1 x2 x1 x2
1 2 f 2 f 2 f 2 2 2 x1 2 x1 x2 2 x2 2 x1 x1x2 x2
f 1 2 f 2 f x1 , x2 x2 f x1 , x2 x2 x2 2 x2 2 x2
R cos(t ) ,把它们同时输至同步检波器。
同步检波器是一种乘法器,其输出为
RS(t )[cos cos(2t )]/ 2
2
,再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
交流分量后,就可得到 RS(t ) cos 信号。 0
时,输出为最大。
由于干扰信号是不规则的,其频率也往往不同于 被测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可基本消除干扰对输出的 影响。
2
1
能量变换基本型
特点:传感器从被测对象本身获得能量,不需 外加电源,敏感元件就是能量变换元件,属能 量变换型的传感器,也称有源型传感器。对被 测对象有负荷效应。输出信号一般比较微弱。
3

2 辅助能源型 对某些敏感元件与传感元件合二为一构成的传感 器,为了增加其抗干扰能力、提高稳定性或取出 电信号而对其施加了电源,或因工作原理需要而 使用固定磁场。 它们输出的能量是从被测对象上获得的,仍是能 量变换型传感器。所采用的电源或磁场称为辅助 能源或偏压源。 例子:光电管、光敏二极管、磁电感应式传感器、 霍尔式传感器等。

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汇总

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汇总

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汇总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

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

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压阻式传感器测量液位的工作原理▼MQN型气敏电阻结构及测量电路▼气泡式水平仪的工作原理▼扩散硅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加速度感应器▼称重式料位计▼电子皮带秤重示意图▼电子吊车秤▼荷重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衡的原理▼荷重传感器的应用▼TiO2氧浓度传感器结构及测量电路▼布料张力测量及控制原理▼直滑式电位器控制气缸活塞行程▼电位器式传感器▼陶瓷湿度传感器▼多孔性氧化铝湿敏电容原理▼基本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和差动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利用接近开关进行物体位检测的原理▼光柱显示编码式液位计原理▼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差压式液位计a▼差压式液位计b▼差压式液位计c电容液位计原理图▼电容测厚仪▼电容加速度传感器▼电容式油量表原理▼频率差法测量流量的原理▼空气传导型超声波发生、接收器的结构▼超声波应用的两种类型▼超声波探头的结构▼超声波流量计的原理▼超声波测厚的原理▼超声波测量密度原理▼超声波测量液位原理▼超声防盗报警器▼纵波探伤▼横波探伤表面波探伤▼。

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与应用1. 传感器的概述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根据不同的传感器类型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传感器通过对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定参数的检测,将所得到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用以实现对这些参数的监测和测量。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传感器的构成。

传感器一般由传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两部分组成。

传感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部分,负责将被测参数转化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则将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以便能够被接收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1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是检测环境温度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它基于材料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电阻值也会随之变化。

这种传感器通常采用陶瓷材料或金属材料作为敏感元件。

#### 应用: - 家用电器:温度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和热水器等家电设备中,用于监测环境温度并控制设备的运行。

-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的工作温度,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2.2 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的特性进行测量的传感器。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光电开关传感器,它由发光体和接收体组成。

发光体向目标物发射光线,接收体接收到由目标物反射或透过的光线,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光线信号的强度来判断目标物体的存在与否。

#### 应用: - 自动控制:光电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检测物体的位置、颜色或形状等信息,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 环境监测:光电传感器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如光照强度的测量和光污染的监测等。

2.3 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气体传感器是用于检测气体浓度的传感器。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气敏传感器,它基于气敏材料的电阻与目标气体浓度之间的关系,当目标气体浓度发生变化时,电阻值也会随之变化。

传感器技术详细讲解

传感器技术详细讲解

传感器技术模块一传感器(Sensor)知识要求:1、传感器组成及工作原理;2、分类、输出特性、和负载的连接。

技能要求:1、掌握光电、电感、电容和磁场式传感器的正确使用;2、掌握传感器的串联、并联回路控制负载。

1.1 传感器基本知识1.1.1 定义传感器是自动检测装置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将它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

①自动检测在自动化装置构成的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

②直接感受被测量,表明传感器和被测量之间没有其它感受器件。

③实际的被测量中多数是非电量,当然也可能是电量。

④输出的可用信号,是与被测量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电量,通常为电压、电流。

1.1.2 组成图1.1传感器组成①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的元件。

其作用是检测感应被测物体信息。

②转换元件是只感受由敏感元件输出的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它量并将其转换成电量输出的元件。

其作用是把被测物体信息转换为可用输出信号(电量)。

③辅助元件:辅助电源,固定、支撑件等。

1.1.3 应用代替人的五种感觉(视、听、嗅、味、触)器官。

1.1.4 分类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数字量传感器、模拟量传感器。

1.1.5 数字量传感器输出特性(1)NPN型:传感器的转换元件的输出管为NPN型。

①传感器的负载(灯)接在传感器电源正极(+DC24V)和传感器输出信号端之间;②未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截止,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1”(+DC24V),负载不工作;③有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导通,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0”(0V),负载得电工作。

(2)PNP型:传感器的转换元件的输出管为PNP型。

①传感器的负载(灯)接在传感器输出信号端和传感器电源负极(0V)之间;②未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截止,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0”(0V),负载不工作;③有感应时传感器输出管导通,输出端输出逻辑电平“1”(+DC24V),负载得电工作。

蓝黑红蓝黑红负载接近开关电路接近开关电路负载()输出特性为型()输出特性为型图1.2 以电感式接近开关为例的传感器输出特性1.2 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发射出来自其发光元件的光线(可见光或红外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7-2 标准化热电偶的主要性能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13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14
表7-3 标准化热电偶的主要性能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15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16


在实际测温时,一般应在了解热电偶基本特性的前提下,根据被 测对象、 测量气氛、测温范围等正确选择热电偶。 按使用温度考虑:1000C之内一般选用贱金属热电偶,如-200300C可选用 T型或E型。1300C之内可选用N型或K型,10001400C可选用R、S型, 14001800C可选用B型,高于1800C就要采用非标准的无赖钨铼系列热电 偶。 按环境气氛考虑:当环境气氛有氧化性,温度低于1300C可选用K型或N型, 高于1300C应选用铂铑系列。若环境气氛为真空或有还原性,温度低于 950C可选用J型,高于1600C应选用钨铼系列。 参考端温度影响除用冷端补偿措施外,也可通过适当选型解决。当温度低于 1000C时,可选用K型热电偶,冷端温度在030C对测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温度高于1000C选用B型热电偶,可忽略冷端温度影响。 热电偶偶丝直径选择与温度有关,也影响动态特性和精度。直径大响应时间 长,直径小则使电阻增大,影响与测量电路的阻抗匹配,使精度下降。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11
(2)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特点
热敏电阻灵敏度高,一般是金属热电阻的10多倍,电阻值高,通常在千欧 以上,引线电阻对测温几乎没有影响,不必使用三线制,响应时间快,可用 于动态测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化学稳定性好,可用于恶劣环境。但其 缺点是电阻温度系数的非线性严重,而且一般仅适用于350C以下的温度检 测。图7-2为常见热敏电阻结构形式。 使用半导体热敏电阻应注意:防止过电流使用以防电阻烧坏;开始测量读数 的时间常数应大于时间常数57倍,以保证读书稳定准确;避免在温度急骤变 化的场合使用;注意防水耐寒等。 图7-2 热敏电阻结构形式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7.1.2 参数检测应考虑的问题
1、正确选定被测参数和检测点 在工业过程检测中,被测参数有时并不是所要求的直接参数,而是需要用间 接方法确定一个或几个中间参数。对于一些复杂或特殊的检测过程,还需要 选择多个检测参数并进行多次检测。因此在选择被测参数和检测点时,应考 虑被测对象的状态和特征,所选参数和检测点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RT dT
T
由式(7-4)可以看出,电阻温度系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即灵敏度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限制了热敏电阻只能在低温下使用。根据电阻温度系 数可以将热敏电阻分为NTC热敏电阻、PTC热敏电阻、CTR热敏电阻三类。 NTC热敏电阻适用范围宽,从1mK100K的超低温到1300 2000C的高温, 之间的各温度段都可测量;NTC测量范围为-50 150C;CTR测温范围为0 150C。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6
7.2.2 测温方法分类
温度表征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难以直接测量,因此均是根据物体 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特征进行间接测量。归结起来温度测量方法分为接触 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两类。 1、接触式测量 接触式测量依据的是物体的热平衡原理,优点是直观、可靠、体统结构简单。 缺点是时间滞后,对于较小的物体,可能因测温元件引入影响温度场分布而 造成测量误差,难以测量运动物体温度,另外受温度计材质限制一般只适合 于中低温测量。 常用的接触式测温仪表有:基于热膨胀原理的膨胀式温度仪表、基于密闭容 积内介质随温度升高而压力升高的压力式测温仪表、基于金属导体电阻温度 效应的热电阻测温仪表、基于PN结电压随温度变化的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和 集成电路式测温仪表、以及基于热电效应的热电偶测温仪表等。 2、非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是基于物体辐射特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设计的。优点是测温范 围广、理论上无温度上限限制、测温响应快、测温过程不影响温度场分布、 能够检测运动物体温度等。缺点是所测温度与被测物体发射率等本身性质的 影响,一般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常用非接触式测温仪表有:辐射温度计、光学高温计、光电高温计、比色温 度计等。 随着测量要求的提高和传感技术的发展,在一些特殊领域中,除了传统测温 方法,还逐渐开发出一些特殊的或专用的测温技术,如石英温度计、、声学 温度计、集成温度传感器、光纤测温技术等。
7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7.2.3 典型测温方法和传感器
1、金属热电阻测温 (1)测温原理及特点 热电阻温度计是利用导体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性质测量温度的。虽然电阻温 度特性是导体半导体所具有的普遍特性,但要用作测温热电阻需要具备以下 条件:1)尽可能大而且稳定的的电阻温度系数;2)电阻随温度变化呈单值 函数关系,且线性良好;3)电阻率大,以便同样灵敏度情况下元件尺寸小; 4)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热电阻的测温范围可以达到-260C900C,对大量的工业用测温来说,热电 阻性价比高,中低温区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灵敏度大,信号易于测量、便 于远传。但热电阻体积较大、热惯性大,不适于测量高温物体、体积狭小物 体和温度快速变化的物体,另外抗振动冲击能力差。 (2)热电阻分类 热电阻按材料分,有铂、铜、镍、铁、铑铁、铂钴合金等;按精度等级分为 标准电阻温度计和工业热电阻;按结构分为线绕型、薄膜型和厚膜型。 金属热电阻主要参数有分度号、标称电阻值、测温范围、允许偏差、电阻比 W(温度为100C和0C时的电阻值之比)、热响应时间和额定电流等。应用 热电阻测温,要根据测量要求、热电阻基本参数进行恰当选择。表7-1为几种 常用金属热电阻的分度号、测量范围。
(a)
(b)
(c)
(d)
(e)
(f)
(g)
(h)
(i)
图7-2 热敏电阻结构形式 (a)圆片形 (b)薄膜形 (c)杆形 (d)管形 (e)平板形 (f) 珠形 (g)扁圆形 (h)垫圈形 (i)金属帽引出的杆形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12
3、热电偶测温
(1)热电偶选型 热电偶是利用金属的热电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偶种类有几百种,应用 较广的几十种,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两大类。标准化热电偶八种,分度号 分别为S、R、B、K、N、T、E、J,前三种由铂和铂铑合金制成,属于贵金 属热电偶,其余五种由镍、铬、硅、铜、铝、锰、镁、钴等金属合金制成, 属于贱金属热电偶。标准化工业热电偶在使用时按照允差分为三个等级。表7 -2、7-3分别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热电偶的主要性能。
6、检测系统的安装维护要方便。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4
7.1.3 过程检测技术的分类
过程检测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传感原理可分为电 磁法、光学法、热学法、超声法、微波法等等。按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 接触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按获得检测结果的方法可分为直接 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按被测参数类型可分为电量:电压、电流、功 率、磁场强度等;机械量:尺寸、形状、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质量、 重量、振动等;热工量:温度、压力(压差、真空度)、流量(流速、风速)、物 位(液位、料位、界面)等;物性和成分量:酸碱度、盐度、浓度、粘度、 密度、比重、粒度、纯度、离子浓度、湿度、水份等。状态量:颜色、透明 度、磨损量、裂纹,缺陷、泄漏、表面质量(光洁度、白度灰度等)等。 本章将选择部分典型的热工参数检测进行介绍。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8
表7-1 金属热电阻分度及主要参数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9
(3)热电阻引线方式
工业用热电阻由感温元件、引线和保护管组成。其中引线是感温元件测量 线路连接的引线,通常置于保护管内。热电阻引线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 常用引线方式有两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三种。两线制在感温元件两端各引 出一根引线,这种引线简单、便宜,但引线电阻及引线电阻变化会引入附加 误差,因此适用于引线不长、测温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三线制在感温元件 一端引出一条引线,另一端引出两条引线。这种引线可以较好地消除引线电 阻影响,测量精度有所提高,因此是工业用热电阻通常使用的引线方式,在 导线长、测温范围窄、导线所处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场合,必须使用三线制。 四线制是在感温元件两端各引出两根引线,通过其中两根引线构成校正线路, 能够完全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图7-1为三种引线方式及其测量电路的示意图
2、恰当选取检测方法与传感方式 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参数的检测,除传统方法外, 还有许多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使用。但是先进的不一定总是可行的,需要根 据检测的条件、特点和要求,恰当选取检测方法、选择或设计合适的传感器。 这是正确实现过程参数检测的关键所在。 3、检测系统的引入,不能对被测对象的状态产生干扰。 4、检测系统要具备一定抗机械振动、电磁场、环境温度、腐蚀等各种干扰 的能力。 5、检测系统要具有良好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保证检测信号的信噪比满 足要求,做到无延迟、不失真。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10时18分 31秒
5
7.2 温度检测
7.2.1 温度和温标 1、温度 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温度用来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 从微观角度,它表征组成该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即该物 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从宏观角度,温度概念建立在热平衡基础上,两个 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温度必然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经过足够长时间, 最终达到温度相同,即热平衡状态。热平衡理论,以及物体的许多物理化学 性质都与温度有关这一特性,确定了温度的各种检测方法。 2、温标 温标是为温度测量的准确统一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标准尺度,它给出了温度量 值化的一套规则和方法。温度计在使用前必须先经过分度,或称标定。基准 点温度值是以一些物质的相平衡点作为固定点,固定点之间的温度值则是利 用一定的函数关系来描述,称为内插函数或内插方程。通常把温度计、固定 点和内插方程称为温标三要素。 由于温度概念较为抽象,因此温标建立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常用温 标包括:经验温标、热力学温标、理想气体温标、国际实用温标等。 国际统一的温度标准要传递到各国,各国要按照规定进行国际比对,建立本 国的国家温度基准,以此类推,全国各个地区再建立次级标准,并定期由国 家基准检定。 测温仪表按准确度可分为基准、工作基准、一定基准、二等基准以及工业用 仪表。任何等级的仪表都要定期到上一级计量部门进行鉴定,确保准确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