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学论文: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及途径
视点FAZHAN·SHIDIAN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以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把我国今后的发展阶段确定为生态文明,而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重大意义(一)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水与废弃物的排放量日益增长,农田被迫作为消纳污染物的场所,受到严重污染;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不仅自然资源生态性能得不到恢复和提高,农业生产本身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剧增,也给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立体污染并存,使环境污染不仅将“小污”变成“大污”,而且“小污”已经酿成“大害”,给生态农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因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的有毒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况且,食品供给的链条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增加了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
特别是转基因食物出现使人们对食品安全更为担心。
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生态、环保食品,从而推动了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三)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目前,世界上普通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的监控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更加严格。
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环境、技术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
经济发展趋势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经济发展趋势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随着时代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那么,在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农村经济该如何发展?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农业经济主要依靠土地耕作和农业生产,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农村经济应逐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以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优势为基础,发展生态农业、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附加值和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2.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农民的融资成本,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适度引进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方式,方便农民获取金融服务,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科技的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培育一批农村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同时,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农村土地管理改革土地是农村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农村土地管理改革尤为重要。
在经济发展趋势下,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集体土地确权,明确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经济活力和积极性。
同时,合理规划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农村人才培养与流动农村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发展趋势下,应重视农村人才培养与流动。
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管理者。
同时,鼓励农村人才流动,促进城乡人才的互动交流,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经济发展趋势下,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状况,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进入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言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推动因素、发展挑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章: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特点生态农业是一种综合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农业技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的农业模式。
相对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和复杂交互作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
其特点包括生态系统健康、资源高效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降低环境风险等。
第二章:生态农业的意义生态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和土地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
再者,生态农业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最后,生态农业有助于推动农村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一体化。
第三章:推动因素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推动因素。
首先,政府的政策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在土地利用、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其次,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现代农业技术、作物品种改良和农业装备的提升。
另外,社会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章:发展挑战生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观念难以改变,农民转变经营方式的意愿不足。
其次,部分地区存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再者,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也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此外,生态农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农民普遍面临着经济压力。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了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投入,制定更加明确的生态农业发展计划和标准。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农业,并呼吁农业朝着更为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农业的未来需要深入探讨,寻找更加可行的发展方向。
一、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是生态农业的基础,它肯定了土地、生态和农业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农业生产更加环保、可持续,产出的农产品也更加健康、安全。
在实际实践中,推广有机农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投入力度,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
比如,建立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体系,减少认证的时间和费用,鼓励农民种植有机农产品。
其次,提高农民的意识。
农民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政策,把握有机农业的优势,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逐步改变以化肥农药依赖性为主的现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提高有机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二、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也不断进步。
未来的生态农业需要发展农业科技,以期在实践中获得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农业生产方式。
具体来说,农业科技创新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研讨会以及技术交流会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让农民了解到更加现代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发展趋势。
其次,加强农业科学研究。
政府和企业应该增加对农业科学研究的投入,引进国际领先的科学技术,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三、开发生态经济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生态农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能,它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还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具体来说,开发生态经济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启示我们必须坚决防止农村土地向非农业领域转移。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农业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环境保护与资源回收利用农业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活动,必然与环境密切相关。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壤、水源、空气等自然资源。
首先,农民应采取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其次,推广科学的农田水利工程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农民还应倡导农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生物能源转化等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变为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二、生态农业的推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目标,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广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技术。
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农田生态的恢复与保护,并通过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观念,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三、农业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技术的创新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装备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精准施肥和植保等工作,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推广先进的温室和养殖技术,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依赖,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素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问题,还需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同时,通过农民培训和教育,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关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大 的促 进 作用 。打 破 了分 配 上 的平 均 主 义 ,使 生 产 关 系与 生 产力 实 现 了适 应 ,充 分 的 调动 起 了农 民生产 的积极 性 ,提高 了农业 生 产效 率 和 生 产水 平 ,使农 业 产值 及 农 民收 入 得 到大 幅度 的提 升 , 使农 村 的温饱 问题 得 以解 决 。 目前 在社 会 发 展 的新 时期 ,经 济 的 快 速发 展 环境 下 , 由于农 业 机械 化 配置 程 度 较低 ,农业 投 资 比重 较 小 ,缺 乏 健 全 的 基 础 设 施 等 ,从 而 导 致 当前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缓 慢 ,家庭 式 的 生产 模 式 ,导 致农 业 生产 过 程 中缺 乏 协作 性 ,而且 生 产效 率 低 ,技 术 落 后 ,小 农 经济 特 点较 为 突 出 。 目前 在 农 业生 产 过程 中 ,农 民为 了降低 生 产 成本 ,从 而 使 用 大量 高 毒及 高 残 留 的农 药 和 化肥 ,这 不仅 导 致农 产 品 的安 全 性无 法 得 到保 障 ,而且 造成 土 壤 板结 、酸 化 ,土 壤结 构 受 到不 同程度 的破 坏 ,农 业受 到
浪 费 ,在 这 种情 况 下 ,农 业 经 济 的可持 续 发 展受 到 更 多 的关 注 , 已成 为 当前 农业 发展 过程 中最 重要 的课 题之 一 。
1 我 国农业 发 展 的现状
有 效 的结 合起 来 ,加强 对耕 地 的 保护 。在加 快农 业 生 产效 率 不断 提 高 的基 础 ,要 不 断 的强 化对 农 业生 产 的再 教 育 ,通 过政 策 引导 和 鼓励 等 多种 形 式 ,从 而 充 实农 业专 业 队伍 ,使 农 业 专业 人 才能 够 到基 层 农业 部 门中对 农 业 生产 进行 指 导 ,加 大对 农 业建 设 资金 的 投入 力 度 ,加 快 农业 机 械化 建 设 的步 伐 。 国家应 采 取相 应 的扶 持 政策 ,加 大对 水 利设 施 建设 ,更好 的提 高农 业 的生 产能 力 ,在 农 业 生 产 过程 中加 强对 生 态环 境 的保 护 ,确 保农 产 品 的安 全 性 ,
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2006.11湖南农机HUNAN A GRICUL TU RAL MAC HINER Y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李南文( ),女,湖南娄底人,吉首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湘西自治州为例李南文(吉首大学商学院 湖南吉首416000)摘 要:生态农业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
在农业经济比较落后的湘西自治州,只有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大力开发生态农业,才能有效地实现湘西自治州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06)11-0046-04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
全州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处于云贵高原东北边缘与鄂西山地交汇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800米以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
2002年末,全州总人口为264.5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3.07万人,占总人口的72.9%,农业人口220.06万人,占总人口的84%,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州。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因素的制约等,农村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农业基础十分薄弱,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全州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水库,修山塘,增加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引进了农业机械,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发展情况仍不十分理想。
为加快湘西自治州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才是湘西自治州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现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1 湘西自治州农业经济发展现状1.1 从农业在G D P 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2001年以来,湘西自治州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基本上呈直线下降的趋势,从2001年占G O P 的31.8%下降到2005年的21.3%,而同期第二产业的比重从34.9%提高到37.5%,第三产业的比重从33.3%提高到43.0%,一二三产业结构虽有量的变化,但没有形成质的突破,第二产业相当薄弱,第三产业还比较落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处于较重要地位,是湘西自治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报告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报告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第二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概述 (4)2.1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概念 (4)2.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特征与原则 (4)2.2.1 特征 (4)2.2.2 原则 (4)2.3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4)第三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类型 (5)3.1 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5)3.2 能量梯级利用模式 (5)3.3 生态补偿模式 (5)第四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 (6)4.1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6)4.2 能量梯级利用技术 (6)4.3 生态补偿技术 (6)第五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评价体系 (6)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5.2 评价方法与模型 (7)5.3 评价案例分析 (7)第六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实证研究 (8)6.1 研究区域概况 (8)6.2 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8)6.3 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8)6.3.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果分析 (9)6.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分析 (9)6.3.3 生态农业技术集成效果分析 (9)6.3.4 农业产业链延伸效果分析 (9)6.3.5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果分析 (9)第七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政策体系 (9)7.1 政策体系构建原则 (9)7.2 政策措施与实践 (10)7.3 政策效果评价 (10)第八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推广策略 (11)8.1 推广模式与途径 (11)8.1.1 推广模式 (11)8.1.2 推广途径 (11)8.2 推广机制与政策 (11)8.2.1 推广机制 (11)8.2.2 政策措施 (11)8.3 推广效果评价 (12)8.3.1 评价指标 (12)8.3.2 评价方法 (12)第九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与管理体制 (12)9.1 管理体制构建 (12)9.1.1 主导 (12)9.1.2 企业主体 (13)9.1.3 农民参与 (13)9.2 管理机制与政策 (13)9.2.1 政策引导机制 (13)9.2.2 技术创新机制 (13)9.2.3 市场激励机制 (13)9.3 管理效果评价 (13)9.3.1 评价指标体系 (13)9.3.2 评价方法 (14)9.3.3 评价周期与反馈 (14)第十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与产业发展 (14)10.1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4)10.2 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 (14)10.3 产业发展评价 (15)第十一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与农民增收 (15)11.1 农民增收机制 (15)11.1.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6)11.1.2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16)11.1.3 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 (16)11.2 农民增收政策 (16)11.2.1 财政支持政策 (16)11.2.2 金融支持政策 (16)11.2.3 产业扶贫政策 (16)11.3 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16)11.3.1 农民收入水平 (16)11.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7)11.3.3 农民就业与创业 (17)11.3.4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17)第十二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战略与前景 (17)12.1 发展战略制定 (17)12.2 发展前景分析 (17)12.3 政策建议与实践摸索 (18)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研究领域,例如: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浅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浅 析 生 态 农 业在 农 业 经 济 可 持 续 发展 的作 用
陈Hale Waihona Puke 卓 ( 黑龙 江省农业 广播 电视 学校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9 0) 摘 要 :当前 ,我 国农业发展 已迈入 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 。随着人 口不断增长与生态环境 不断的恶化 问题 日益严 重,我 国的农产品面临
着严峻 的挑 战。 关键词 :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 续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2 3 . 2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 我国生态农业可持 续发展现状 农业 与农村 的可持续 发展 ,是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要求和首要任务 。只有农业做 到可 持续 发展 ,工业和整个国民 经济才可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而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恰恰 是 丰富的资源条件 和 良好 的生态 环境 。现 阶段我 国农业 和农 村经 济发展 的核心任务 ,除了实现农业 和农村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 整 和增加农 民收入 以外 ,还要把生态环境 的合理建设 和依法保 护 纳入到农业发展任务之 中,实现我 国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 农业 可持续 发展 的研究 已有 3 0多年 历史 ,特 别是 2 0世纪 7 0 年代后期到 8 O年代初 , 在许涤新 、叶谦 吉两位同志的倡导下 , 通过召开 “ 生态农业 ”研讨会 ,农业科技人员 以户 、村 为单位 进 行实践试点 ,探索出生态农 业的理论。 我 国生态农业 经过 3 0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 比较完整 的 发展纲领 ,建有完善 的试点 网络 ,有大批专家和专业 技术人员 参 与到其 中。但随着农业发展形势 的变化 ,人 口增长 与生 态环 境 恶化的现实问题 日益突 出,突发性生态环境 问题层 出不穷 。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农业经济面临着 国际范 围的严峻 挑 战。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 、生态工程技术及深入利用现代 农业 的科学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条件 。过去那种只靠调 整农村产业 发展 结构和种植业结构 ,单纯增加食物链 的某项环 节 ,无法解决农 业生态系统的各项问题 ,更不能促进我 国农业 经济 的持续 发展 、稳定发展 ,只有在生态农业发展 的各个环节 都采用先进 的适合 的农业科学技术 , 才能提高系统的基 本动力 , 才 能使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农业现代化进程前进 。 2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 1 端正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农村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 出,要调动并保护好农 民的积极 性 ,农 民积极性 的源泉在 于农 民的经济利益 。利益是 “ 刚性” 的 ,它 主宰着人们 的经济 和政 治行 为利 益推动是一般规律 ,对 于农 民群体而言尤其 如此 。现 阶段要深 化农 村经济体制改革 , 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 态农 业的建设工作 ,必须把 保护和照顾农 民的利益作 为第 一要 务 ,把它当做解决农村 、农 民问题的 出发点和归宿。 当前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的原 因有很多方面 ,但 最重要的 方 面就是农 民的各种行为是为 了满足 自身 的基本 需要 ,并 不是 以集体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前提 ,以获得更多社会价值为 目的 的商品生产 ,在广大 的农村地 区,仍处 于人 与 自然界之 间的各 取所需 的简单交换之 中。只有把农 民个体生产行为归人 到社会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农业发展路径研究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2.1 国外研究现状 (4)1.2.2 国内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3.1 研究内容 (4)1.3.2 研究方法 (4)第二章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基础 (5)2.1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与内涵 (5)2.2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框架 (5)2.3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5)第三章农业资源现状分析 (6)3.1 我国农业资源总量与分布 (6)3.1.1 农业资源总量概述 (6)3.1.2 农业资源分布特点 (6)3.2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6)3.2.1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概述 (6)3.2.2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7)3.3 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7)3.3.1 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 (7)3.3.2 农业资源质量下降 (7)3.3.3 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突出 (7)3.3.4 农业资源利用政策支持不足 (7)第四章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7)4.1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途径 (7)4.1.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8)4.1.2 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 (8)4.1.3 农业水资源保护 (8)4.2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8)4.2.1 节水灌溉技术 (8)4.2.2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8)4.2.3 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 (8)4.3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案例分析 (8)4.3.1 案例一:新疆滴灌技术 (8)4.3.2 案例二:浙江省雨水收集与利用 (9)4.3.3 案例三:安徽省水资源优化配置 (9)第五章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9)5.1 土地资源高效利用途径 (9)5.1.2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9)5.1.3 强化土地资源保护 (9)5.2 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9)5.2.1 精准农业技术 (9)5.2.2 节地技术 (10)5.2.3 生态农业技术 (10)5.3 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案例分析 (10)5.3.1 案例一: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 (10)5.3.2 案例二:某地区生态农业建设 (10)5.3.3 案例三:某地区土地制度改革 (10)第六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6.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10)6.1.1 概述 (10)6.1.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分类 (10)6.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6.2.1 概述 (11)6.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分类 (11)6.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1)6.3.1 案例一:某地区农作物秸秆生物质能源转化项目 (12)6.3.2 案例二:某地区畜禽粪便有机肥料制备项目 (12)6.3.3 案例三:某地区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开发项目 (12)6.3.4 案例四:某地区稻壳工业原料利用项目 (12)6.3.5 案例五:某地区农作物秸秆环保材料制备项目 (12)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2)7.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12)7.1.1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2)7.1.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策略 (12)7.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2)7.2.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概述 (13)7.2.2 具体技术介绍 (13)7.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13)7.3.1 案例一:某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实践 (13)7.3.2 案例二:某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示范 (13)第八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3)8.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13)8.1.1 保障粮食安全原则 (13)8.1.2 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14)8.1.3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 (14)8.1.4 农民增收原则 (14)8.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途径 (14)8.2.1 发展特色农业 (14)8.2.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4)8.2.3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14)8.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案例分析 (14)8.3.1 案例一:某地区粮食产业结构调整 (14)8.3.2 案例二:某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5)8.3.3 案例三:某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5)第九章农业政策与制度创新 (15)9.1 农业政策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15)9.1.1 引言 (15)9.1.2 农业政策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正面影响 (15)9.1.3 农业政策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负面影响 (15)9.2 农业制度创新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15)9.2.1 引言 (16)9.2.2 农业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16)9.2.3 农业制度创新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促进作用 (16)9.3 农业政策与制度创新案例分析 (16)9.3.1 引言 (16)9.3.2 案例一: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6)9.3.3 案例二:浙江省农业“两区”建设 (16)9.3.4 案例三:福建省农业制度创新 (17)第十章可持续农业发展路径摸索 (17)10.1 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17)10.2 可持续农业发展策略 (17)10.3 可持续农业发展路径实施与保障措施 (17)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日益凸显。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N o n g y e j i n g j i我国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农业属于我国的支柱产业。
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业发展模式尚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和农民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故研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尤为关键。
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农业经济结构合理性差。
由于经济农作物的经济收益较高,其种植面积因此而扩大,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却不断被压缩,致使我国无法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每年都会斥巨资,从国外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
并且一部分农户在种植经济作物时,不会考虑当地的条件,导致种植收益与预期不符。
2、农业资源被大量浪费,农业种植面积逐渐萎缩。
在城市和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大量耕地被占用,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从事农业的人员,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故在素质上无法与城市居民相媲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经济优化措施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发展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农业经济的措施。
1、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故在农业发展阶段,应该对现有资源加以利用,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业收入。
在注重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对生态效益进行考虑,否则,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境外国家十分重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并推出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
以菲律宾玛雅农场为例,该农场位于马尼拉附近,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农场就着手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农场内部构建集农林牧副渔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N o n g y e j i n g j i为了保障我国生态农业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将现阶段的资源节约型管理机制,与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可以有效的让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基于经济以及社会这两个层面的动力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下,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进而可以让我国生态经济运行模式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指生态农业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可以不断地开展和进行,同时能够符合现代化环保理念、市场发展理念、国家宏观策略驱动等一系列要求,融合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自然规律等相关内容,持续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的基本形态,助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要脱离传统农业的束缚,同时以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策略,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价值。
例如,针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土地等一系列举措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替代传统农业“粗犷式”发展模式,提升土地资源、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维护生态环境与农业产业的均衡发展,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1、整合能源高效型经济管理机制为了保障在现阶段生态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建立起经济运维管理的科学模式。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当中,需要充分的保障科学性以及完善性。
首先从时间延伸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有效的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结构的时效性价值。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能够基于协调发展体系的时候,可以针对农业经济,以及能源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完善合理的评估,以此充分的保障形成的能源体系,可以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需求,需要充分的保障经济体系可以平稳的运行下去,不会由于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生态农业经济体系当中,主要的是需要将新型能源进行稳定的发展下去。
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就需要顺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以及现代化农业的管理需求,需要保障在出现问题之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及处理,以此做好对管理系统的优化以及调整,进一步的提升能源的利用率。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资源的日益紧张,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它不再仅仅追求高产量,而是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和稳定性。
通过采用一系列生态友好的技术和方法,如轮作、间作、生物防治病虫害、有机肥料的使用等,生态农业致力于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降低对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一理念在农业领域的体现,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以及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公平。
生态农业恰恰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首先,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
传统农业中过度使用化肥往往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而生态农业中的有机肥料和轮作制度,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这样不仅有利于当前农作物的生长,也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生态农业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流失会污染水体,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恶化。
生态农业通过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压力,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再者,生态农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单一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和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会对农田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生态农业的多样化种植模式和生物防治方法,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能够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功能。
此外,生态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但生态农业通过增加土壤中的碳储存、减少能源消耗和优化土地利用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农业生态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迫切需要推动农业的生态化转型。
一、农业生态化的定义农业生态化,是指通过建立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位的动态平衡,实现农田和农作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
具体来说,农业生态化可以通过调整农作物结构、合理利用农田资源、采用绿色农业技术等来实现。
二、农业生态化的必要性1. 资源保护:农业生态化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问题,保护农田资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生态平衡:农业生态化可以促进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维护农作物和农田生态系统的良好状况。
3. 环境友好:农业生态化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农业生态化的关键技术1. 种植多样性:通过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轮作制度,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率,避免连作障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秸秆还田: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
3. 绿色农业技术:采用绿肥、有机肥料、生物制剂等无公害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4. 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田的水资源,包括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四、农业生态化的意义和价值1. 维护生态平衡:农业生态化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持农田的生产力和持久发展。
2. 提高农产品品质:农业生态化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3. 促进乡村振兴:农业生态化可以提升农村的环境品质,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业生态化的挑战和对策1. 农业技术培训:需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态化改革。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现状与路径研究
农林科研· 217 ·源自谈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李 欣1 段 颖2 (1、 黑龙江省环境信息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 黑龙江省危险废物管理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 摘 要: 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但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 科技界的积极探索、 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企业资本等市场要素 基本形成了 的大量进入, 再加上生态农业本身强大的生命力, 使我国的生态农业在短短的几年里, 就取得了明显成就。我国的生态农业, 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体系。 我国生态农业在其技术体系方面也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 它以复合型的技术组合为特 智力、 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型技术过渡的变革趋势。 征, 高度体现了智能及技术密集的特点, 符合了农业技术由单纯物质型投入向以知识、 关键词: 我国生态农业; 发展; 创新 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 但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 科技界的积极探索、 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企业资本等市场要素的大 量进入,再加上生态农业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使我国的生态农业在短 短的几年里,就取得了明显成就。我国的生态农业,基本形成了具有 我国生态农业在其技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体系。 术体系方面也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它以复合型的技术组合为特征, 高度体现了智能及技术密集的特点,符合了农业技术由单纯物质型 投入向以知识、 智力、 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型技术过渡的变革趋势。 1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生态农业建设要遵循自然规 律和经济规律, 从我国国情出发, 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于农业增 效、 农民增收之中,有效遏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实现资源培育 和高效利用,逐步达到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推进农村和谐 社会的建设。 因此,从我国 “十一五” 规划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我国 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是要立足于保护和改善农 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采取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 , 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 、 为新农 村建设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二是着眼于质量和效益,解决农产品地区 性和结构性过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 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解决农产品污染问题 , 保障国民消费安全 , 增强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 我国生态农业的区域布局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按照 “重点突破、 稳步推进” 的原则,在 “十 一五 ” 期间 , 巩固和提高全国生态农业试点 、 示范县的基础上 , 有重 点、 分区域地全面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一是高集约化程度地区生态农业建设。 重点在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和太湖、 三峡库区、 滇池等重点区域。 二是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农 业建设。 重点在农牧交错带、 黄河中上游与黄土高原区、 长江中上游 地区、 “三北” 风沙综合防治区、 南方诸河流域综合治理区、 淮河和海 河流域土石山区。三是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建设。该区域主要包括 黄淮平原区、 东北平原区、 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和生态脆弱区以外的 其他农业主产区。 3 主导产业 无公害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 从全 蔬菜和水果、 水 面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 ,畜牧业、 产等产业要保持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确保将其发展纳入生态 农业的轨道,建立起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态型技 术保障体系。 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针对已经产生的生态环 境问题加以重点整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常规的以资源环境为 代价的主导产业加以生态改造,同时建立不同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转化利用体系 , 农牧结合 、 农林结合 , 逐步实现生态农业 “整 体、 协调、 循环、 再生” 的理想模式。 4 关键措施 4.1 建立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农业发展创新机制 生态农业是以技术为前提,本着长期发展的目的,立足于新农村 建设的根本思路下,投入更多的资金,让农业技术可以更好的为新农 村建设服务,这是一项长期发展的创新机制,只有在法律制度得以充 分的完善之后,生态农业才能发挥出本身应有的作用。基于此,就应 当对每一个步骤都进行详细的具体安排 :要根据生态农业的特点制 度出相适合的管理体制及相关的监督制度 ;全面完善各项运营程序 以及规章;在投入上要进行多元化、 全方位的覆盖,力争让生态农业 可以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为了长远的发展,应规划和制定 出相应的配套政策,让政策的督导真正融入到生态农业的每一项具 法规,这是生态农业体系最 体工作之中;必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 为关键的环节,它不但为生态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托,更为新 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2 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生态农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关键技术的研究 ,只有在技术上攻 克难点,才是真正符合新农村建设以科技为长远发展的目标,也才能 逐渐完善生态农业在技术上的更高要求。 这其中就包涵了对管理方 法的创新;对农业生态指标的提高;对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改良 。 这其中的每一项技术与标准,都是对生态农业整个体系的加强与保 障,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与新农村建设最全面的完美融合。 4.3 全面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制定政策吸引企业和农民投身于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开发。鼓励 采取 “公司十农户” “龙头企业基地建设” 、 和 “订单农业” 等多种经营 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 销售企业、 科研单位等进 入生态农业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领域 ,与生态农业建设基地 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关系。采取财政、 税收、 信贷等方 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 品生产,使生态农业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4.4 发展框架 按照有关专家的观点, 要在存在着上述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发展 我国的生态农业,可以通过建立如下三个层次的结构体系,来逐步解 决:生态农业产出无公害食品 , 进一步提高后产出绿色食品 , 再提高 后产出有机食品。但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均可直接开发。 对生态农业的产出达到无公害食品的要求, 不仅有利于提高生 态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分析与发展路径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分析与发展路径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的发展路径及其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和经济发展滞后问题已经愈发突出。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的振兴,还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的幸福感。
这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低,农业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农业资源利用不均衡,农产品供给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农村人口素质低,农田面积减少等问题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明确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路径。
三、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虑,如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化、农村区域一体化等。
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改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等;农村产业化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来实现;农村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资源的互补性和协同发展,打破单一农业发展模式。
四、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在分析农业发展方向之后,我们需要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路径。
这个选择应该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既要考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要顾及到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农村产业的重要性农村产业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经济模式下的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三农经济模式下的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三农经济是指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总称,是中国基本的国民经济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农业在三农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三农经济中绿色农业的发展路径。
一、绿色农业在三农经济中的地位绿色农业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为基础,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三农经济中,绿色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目前,绿色农业在中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各地农民纷纷采用有机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等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这些做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也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三、政府对绿色农业的支持政策为了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技术培训等。
这些政策为农民提供了发展绿色农业的动力和支持,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四、绿色农业面临的挑战尽管绿色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农产品品质不稳定、市场需求不足、外部环境污染等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挑战,进一步发展绿色农业,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途径为了提高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比如选用高质量的种子、施用有机肥料、科学管理田间作物等。
只有提高农产品品质,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来提高销售额。
比如开发电商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展农产品专题营销活动等,都可以促进绿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农业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加强农田水利和土壤保护,推广生态农业,建设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等,为绿色农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八、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
论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发 展 生 态 农业 , f _ 以避 免对 E 然 资 源 掠 夸 式 经 营 和 滥 . 口 】
第二 , 分析 整 理 收集 基 础 资 料 . 出影 响农 业 生产 和社 会 找 发 鼹的 乖 要 限 制 卜 及 发 展 生 产 的 有 利 条件 和 优 势 ,总 结 社 会 发 展 和生 产实 践 的 经 验 和 数 圳 : 第 确 定 生 态 农 业 发展 的 主要 类 型 . 式 和 生态 农 业 建 :, 模 没的 主 要 目标 、 务 和雨 , 解 决 的 题 ; 任 r _ 第 四 , 定 生 态 农 业 发 展 规 划 和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规 划 . 行 制 进
、 K远 规划 标 , 力 发 腱 生 怠农 业 是 明智 之 举 的 大
一
农 外 部 的 纵 向联 系 。 实行 集约 经 营 . 长 避 短 , 挥 优 势 。 扬 发
( ) 质循环、 四 物 多级 利 用 原 则 所 有 农 业 有 机 物 质 . 括 “ 物 ”指 死 体 、 体 、 泄 物1 包 废 f 残 排 都 实 行 多 次利 用 、 级 利 用 、 环 利 川 和 深度 加 工 等 。 多 循 ( ) 护 环 境 、 善 生 态 环境 原则 五 保 改 发展生态农业 必须与汹养水 土 、 防止 污染 、f 资 源 、 {护 ; } 改
效 益预 测 和规 划 可 行 性 分 析 :
对 农 业 的 r更 新 资源 注 意增 殖 , 对 不 资 源 能 得 到持 续 的 利 _ . 进 生 念 良性 循 环 , 使 L 促 } j 为农 业 经 济 发展 刨 造 良好 的 生 怂环 境 f ) 利 于 提 高 农 业 生 产 的 综 合效 益 , 进 农 业 长 期 稳 三 有 促
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分析
得 到飞 速增 长 , 对解 决 人类食 物供 应功 不可没 , 但在
的有机组成部分 , 生态农业在传承传统文 明、 增进社
会福利 、 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等方面发挥着
重 要 功 能 。“ 农家乐” 、 “ 农业旅游” 等 经 营方 式 提 供
2 . 2加大 生态农 业科技 创新 和推广 力度 科 学技 术是第 一生产 力 。 要 加快 生态农业 发展 , 就必须 加大 生态农 业科技 创新 和推广 力度 。加快农
农 户和龙 头企业 给予 贷款支 持 。建 立和完 善无公 害
列先进的农业措施来维护生态平衡 , 生产 出清洁产 品, 使现代农业得 以可持续发展 , 因而发展生态农业
是实 现农业 可持 续发展 的有效 途径 。
2 促 进 区域 生态 农 业发展 的对策
农产品和绿色产品标识制度 ,鼓励公众购买生态农 业生产的农产品。保障体系是生态农业发维 护 生态平衡 、 保 护生 物多 样性 等生态 功 能 。 生 态功 能具体 表现 为净 化空气 , 调 节 小气 候 ; 涵 养水 源 , 净 化水 体 和土 壤 ; 维 持 和保 护
生 物多样 性 。
1 . 2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在 工业化 与城 市化 背景下 ,农 业可 持续 发展 面
资源、 环境、 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负效应也 明显地暴露
出来 , 如 能源 过 渡消 耗 、 水 资源 无 节 制使 用 、 生 产成
本增 加 、 污染 加剧 等问题 。 无论 是在 工业 发展还 是在 的休 闲和旅 游新 场所 , 既满足 了人们 的需 求 , 又挖 掘 基 于可持续发 展目 标的 生态农 业发展 对策分 析 农业发展 中,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发展与资源 、 发展 了农 业 的潜 能 。农 业 中特 有 的风俗 、 文 明也 将 随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2018年第7期农业经济生态这个词汇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全新标准,生态农业在当下的农业经济建设中是全新的标杆,农业的生态化已经被提到全新的高度上。
生态农业其实就是在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坚持高效和安全,加强能源节约,注重低碳环保的原则,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这样做可以让农产品营养更加丰富,同时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1.生态农业的特征1.1开放性与隐性共存生态农业是开放性比较高的一种农业模式,但是其中的隐性特征也是不容忽视的。
开发性指的就是各类生产技术,而隐性则是涉及到生态环境及生态社会承受力。
从生态农业的不断进步上来看,实际上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农业发展的诸多理念以及方式,还是要加强对发展观念的革新,要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加强对先进科技的运用,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技术取代以往的运行方式。
在生态农业的不断建设中,需要对国土资源进行充分的规划以及运用。
这样的运用一定是具备稳定性以及发展性的,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这样可以提升社会整体承受力,将二者结合起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有着诸多的好处。
1.2规律性体现的就是对自然规律的严格遵循。
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还是对生态系统和现阶段的生产系统实施优化。
农业生产是以土地资源为最基本载体,依托于自然的规律,借助诸多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实现土地效益的不断优化及提升。
这样土地的效益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带动,是全面性的发展。
1.3系统性生态农业本身是个有机系统,需要强调的就是在系统中,整个产业的发展以及进步要体现出系统性性以及整体性。
所以在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中,还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科学、有效地利用,要对人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保持各方面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系统地分析,整理其价值创造,这样可以建立起新的农业生产结构,将其中各方面的生产要素以及技术资源进行最大化地运用,不断提升整个农业总体上的生产效益以及产品的质量安全。
2.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2.1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的结构比较复杂,产业链比较长,与其他产业的生产模式截然不同。
在实际发展中不仅要考虑农业生产的问题,还需要对农林渔牧等各个环节进行资源的整合以及协调,这样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协调发展。
此外还应该要关注自然规律的问题,要注重因地制宜,结合作业具体的生长特性以及渔期等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做出科学规划,制定出合理的生产管理方案,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生态农业要充分依托于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工程,并且由于各地区的农业环境各有不同,自然资源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对生产条件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加强对各环节的协调和整合。
2.2严格循序自然规律生态农业的实际发展还是有着生态方面的制约性,这需要对各方面的条件统筹整合。
在生产管理中,我们应该考虑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但是生态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要遵循当地的自然规律,还要坚持可持续的原则。
规模化生产是生态农业非常关键的一种形式,这一生产形式整体上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让作物的产量充分提升,同时结合当地的一些发展特色,可以对农业经济进行更加充分地利用。
此外还要对农业系统进行全面地升级,例如退耕还田,是当前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
2.3加强新能源的发展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意识到资源的关键性,经济模式要体现环境优化的特点。
在生产原料方面,一些生产原料有着危害环境的特点,要尽可能减少或者避免使用。
另外,生产方式上也要考虑到环保效应,合理和减少使用农药。
当然,也要要尽可能对新能源进行利用,化石燃料要减少使用,例如可以加强对生物能的使用,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各类污染的污染物排放,促进农业及经济的不断进步。
2.4加强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是生产农业的不断发展中要重视的问题,要保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闫梦歌(山西农业大学,陕西 晋中 030800)摘 要:农业向来都是中国国内的第一产业,其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人民生活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家进步是至关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生态农业也是在此局面下被提出并在各地区落实。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值得思考的关键性问题。
文章对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对农业经济的进步提供参照。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背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8-07-0038(下转第47页)·38··47·2018年第7期47农林园艺1.6做好检疫工作为了更好的进行珍贵树种栽培处理,还需开展检疫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遵循国家法律原则开展检疫站的管控活动。
需保证珍贵树种符合报检工作要求,在检疫合格之后将其应用在造林中,保证树木的生长效果。
2.国有林场珍贵树种管理措施在珍贵树种栽培工作完成之后,应科学开展造林管理工作。
首先,在珍贵树种移栽之后与发芽之前,应制定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方案,形成苗木根系的管理机制,促进苗木根系营养的合理吸收。
在此期间,需全面分析枝条的蒸腾特点,创建科学化与合理化的预防机制,以免影响树木的良好生长。
其次,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实际管理期间,应创建合理的病虫害预防与治理工作模式,以免受到病虫害因素的影响出现珍贵树种的生长问题。
同时,应针对气候变化与土壤变化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保证在苗木移栽之后,获取充足水分,并促进树木根系的良好生长,提升移栽工作成功率,优化整体管控工作模式与系统。
在每年秋末初冬的时候都需要对树木进行涂白处理预防病害与冻害问题,并开展珍贵树种的合理修剪工作,以免出现能量过分消耗的现象,在平衡树根与树干之间关系的情况下,促进珍贵树种的良好生长。
如果树木存在剪口,应涂抹愈合剂,以免水分过度损耗出现病虫害的侵染现象。
最后,在珍贵树种造林管理工作中,应开展水肥管控活动,结合树木的生长需求,合理进行追肥,并开展灌溉与排水等工作,建立科学化与合理化的管理工作系统与模式,在提升珍贵树种混交造林工作效率与水平的情况下,更好的完成当前工作任务,确保每项工作都能符合具体的发展需求,提升工作效率与水平,达到预期的管控目的。
结语在国有林场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珍贵树种造林技术的合理应用,遵循具体的技术原则开展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都能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全面提升珍贵树种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满足当前树木生长需求,增强整体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升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1]庞贵刚,杨汉春.国有林场应加强对珍贵树种造林及管理[J].绿色科技,2017[2]李学峰.绿化特色树种紫叶稠李繁育及色彩配置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郭文福,蔡道雄,贾宏炎,等.红椎西南桦等珍贵优良树种大径材培育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Z].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0162.2树形管理树形管理也是杉木种子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对树形及偏冠进行修剪。
为解决嫁接无法成活或无法扶正问题,可保留一根萌条,用来取代偏斜主干;也可以在初春时期,采取割伤促萌方法,在嫁接条上刻出深至本质部的伤口,使其可以在此处出现萌条,然后重点抚育生长态势良好的萌条,使其能够发育成为树冠。
当发现嫁接条生长缓慢、穗条偏斜,或者出现病虫害现象时,应及时更换树冠或进行补接。
2.3花粉管理为保证杉木种子质量和产量,还需加强花粉期管理,尤其是连阴雨天气,可采用人工辅助方式进行授粉。
对于早花型、中花型和晚花型,为便于花粉分散传播,可使用风力灭火机将其吹散,提高传粉受精率,减少自交率,降低涩粒率,进而可达到保质高产的建园效果。
2.4病虫害防治嫁接完全愈合后,为保证嫁接条的正常存活,可在伤口愈合处涂抹猪油和甲醛混合液,保护愈合口免受病虫害影响。
同时,每年应进行定期检疫和不定期检查,尤其是往年病虫害频发时期,发现病枝、死枝、虫枝时,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
对于不同病虫害,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如白蚁可沿树基施放灭蚁灵粉剂,杉梢小卷蛾喷洒1500倍敌敌畏或2000倍敌杀死,或采用灯诱、糖醋液进行诱杀,杉木叶枯病喷洒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总结对于杉木林建设来讲,种子园的营建及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必须保证建园的科学性,并加强种子园管理力度,进而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效果。
实际工作中,需严格规范杉木种子园的营建,按照步骤逐步开展作业,并从园区抚育、树形修剪、传粉受精、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杉木种子园建园及管理技术水平,满足市场对良种的需求,促进杉木林产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1]欧 斌,江 军,楼浙辉,等.杉木嫁接种子园快速成园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16[2]李林源,连华萍,许鲁平.杉木种子园良种与优良无性系造林试验[J].林业工程学报,2015[3]张建金.杉木3代种子园良种与1.5代种子园良种营建林对比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作者简介:梁安宁(1970-)男,壮族,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大专,工作方向:林业技术.种子园建设(上接第45页)(上接第38页)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这就要求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引导农业生产有效开展,促进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流通。
另外需要对农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对相关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民、农业、农村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农业整体不断进步,获得更强的发展动力。
总之,生态农业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加强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并加强对新技术以及新能源的高效利用。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要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管理方案,保持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
同时关注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创造,并加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促进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这也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1]宋彩平,魏言妮,等.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生态经济,2017[2]陈旭雯,余婉霞,蒋伟林,等.农业经济创新优化发展的对策——结合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发展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