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升级版

合集下载

政策解读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政策解读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政策解读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治理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政府必须加强社会治理,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加强社会治理的政策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作用。

一、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会治理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一种管理方式,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促进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维护。

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稳定、和谐、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二、政策解读:加强社会治理的措施和举措为了加强社会治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举措。

首先,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是关键一环。

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组织自治,推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对社区内问题的解决和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管理能力和自我自治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信息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政府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社会治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和分析社会治理相关的数据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社会治理提供精准化的服务和指导。

此外,政府加大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力度。

通过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优化社会治理的流程和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公信力。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共治共建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社会治理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作用加强社会治理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治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和矛盾。

通过加强社会调查研究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避免矛盾激化和升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加强社会治理能够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合力,加强社会科学治理知识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创新体制机制,共筑中国梦——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孟子曰:”民贵君轻“。

可见人民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不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核心都是一个”人“字。

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上升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主才能繁荣富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政府为主的传统社会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此种管理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阻碍中国的发展。

所以,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行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强调政府、市场与社会平等协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报告中都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做了详细的阐述。

不仅是因为它能体现政府自我变革的决心,更在于它能使中国更好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与人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社会管理犹如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每一个时代都应有属于自身的发展模式。

不可否认,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中国的发展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那只局限于改革开放之前的时代,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满足人民温饱水平的时代。

当今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大踏步走在时代的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达到69.6万亿元,人民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着。

所以,以体现政府对社会全方位管理,强调政府权威性、管理责任唯一性的传统社会管理已不得人心,必须改革创新。

社会治理仿佛中国制造的高速动车,正大踏步走出国门,引领世界。

现代社会治理强调行动主体的多元化与平等性,各主体在协调基础上形成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实行共生共赢。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出现了很多好的创新模式,并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北京市海淀区的相关部门与慈爱嘉公司成立的”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体制创新试点“合作项目,建立了一套更为完善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体制,使广大老年人受益匪浅,还有信阳市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佛上市罗村的”社区参理事会“,都是很好地探索。

新时代下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新时代下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新时代下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也发生了变化。

新时代要求我们采用更加开放、创新且高效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时代下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一、从纵向管理到横向治理在过去的社会管理中,政府通常采用纵向管理的方式,即由上至下的指令式管理。

政府部门向社会下达命令,而社会应当服从。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社会的秩序,但是也使得一些低效率的管理模式延续下来,政府的行政效率也不高。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纵向管理的模式被逐渐取代,横向治理的方式越来越被重视。

横向治理即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参与的共治方式,政府与社会组织可以更加紧密合作,缓解政府压力的同时,也能够让民间更方便参与社会管理和治理。

二、从行政化到规范化过去的社会管理中,政府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占主导。

政府并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规范,而是利用对公共资源的掌控来实现对社会的管理。

这种方式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部分公共资源的滥用、官员的腐败等等。

新时代下,社会治理应该更加规范化。

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完备的规范来约束社会,通过规范化的手段来增强社会的治理效能。

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任度,也能让市场信心大幅提升。

三、从单一服务到全面服务在新时代中,社会管理和治理也需要从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

政府应当全方位地考虑公共利益,不仅仅是对特定问题进行服务处理。

例如医疗服务,除了对某一领域的医疗问题进行解决之外,还应当从全面的角度设计医疗方案,从而提高全民医疗服务的效率。

四、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优先在过去,政府通常优先考虑效率问题,往往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开展社会管理和治理活动。

这样的导向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例如公共资源的不公、社会的不平等问题等。

新时代中,社会管理和治理应当转向公平原则。

政府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保障人民权益,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全民的利益,对弱势群体给与更加多的关注和支持。

总结:在新时代下,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方式与之前有很大不同。

浅谈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浅谈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浅谈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摘要:随着社会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更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社会管理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向社会治理转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

为此,应从管理到治理重塑政府理念,从一元到多元构建治理网络,从纵向到多向再造权力流程,从失范到规范完善治理法律,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

本文浅谈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引言我国由于受传统政府行为模式影响,将治理理解为管理,与统治的意思更为接近,与当前主流的社会治理理论有些偏离。

在公民社会兴起、公民社会组织日益壮大的今天,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变革符合世界政府治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和创新,建立起多元参与的、协作互动的、依法治理的合作网络,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

1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含义何为社会管理?它是为了实现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由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企业、公众共同介入,基于一定的价值基础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对于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控制过程。

何为社会治理?它与社会管理类似,都是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而进行的。

但与社会管理不同的是,社会治理更加强调公众参与,倡导公众在有序合法的情况下与政府通力合作,一道对部分社会问题进行管理。

也就是说,社会治理是一个自下而上参与的过程。

二者看似大相径庭,实则对中国社会发展推动力大有不同。

让我们着眼于中国社会在现有社会管理机制下产生的发展问题。

社会结构本身作为一个社会中各类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相对稳固的关系,在面临转型时,必然以整体系统形式进行过渡,具体表现为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

而我们当今所面临的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包含着两个不同层面:一是从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社会向相对较为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转变;二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机构随社会集体利益转变而激发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演变。

为什么要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

为什么要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

为什么要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一、为什么要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社会治理是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方式,与传统的社会管理相比,社会治理更加强调社会主体的参与和合作。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单一行政治理方式显得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要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的问题,并分析社会治理的优势与不足。

社会治理强调的是参与、协商、协作,与政府单独运营不同,社会治理强调的是政府、市场、公众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多方面合作。

它是建立在社会自治的基础之上,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是以政府为中心,行政力量为主导,难以贯彻执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法依规、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的管理理念和思路。

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不同的,社会治理强调传统社会管理的自下而上转变,将社会治理的中心转移到公众参与与合作共治,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

因此,社会治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效率,使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管理者,而是与市场、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进行多方合作来达到共治的目的。

这样的方式,更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

社会治理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缺乏权威性、统筹性和资源保障能力差。

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社会治理存在的优势和创新点更为明显,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通过对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治理更符合现代化、科学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因此,在未来的管理中,社会治理将是一种更加有效、更为科学的管理方式。

二、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探讨灾害应急管理在自然灾害应急当中,发展灾前预防、灾中救援、灾后恢复从未停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面对灾害突发态势变化的情况,尤其需要社会治理的角度来探讨。

社会治理强调社区自治,防止和化解社区内部冲突、消除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控制力,尤其是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治理的现状与发展

社会治理的现状与发展

社会治理的现状与发展社会治理是指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协同合作,调节公民与非公民行为,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稳定有序前进的一项工作。

社会治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治理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发展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当今各国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社会治理现状目前,中国社会治理的效果已显著,从依法治理、社会管理、社区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但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迁移、流动、聚集使社会矛盾、问题更加复杂的情况下,社会治理依然严峻。

一是治理难度加大。

社会治理难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国内由于人口大量迁移,城镇化的加快,许多矛盾和问题都难以有效控制。

国外的不稳定因素对国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加大、恐怖主义的威胁、新兴经济体崛起等。

二是管理体制不适应。

在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管理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但在新情况下,政府垄断式管理模式逐渐冉冉升起问题,根据新情况的需要,整个社会应该共同参与管理治理。

政府与市场、社会也应协同共治,彼此之间形成有机结构。

三是民众期望提升。

随着社会进步、平等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人民对社会管理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现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人们可借鉴的方式手段也越来越多,且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随时进行交流。

因此,社会治理要想促进合法化、人民化、社会化,需要在生态系统内部建立自然、开放、自由的发展关系,形成持续自我启迪进化的动态因素。

二、推进社会治理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我认为必须推进多元化、多层次和群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推进以群众自治为基础的社会治理。

其实,中国古代的社区自治制度,就是民主决策的先行者。

如今,将社区划分成小区等单位,进一步落实基层治理的主体责任,让自治成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主张由民主、公正、公开的群众自治,可以先通过“选、择、调、退”方式,从人的方面切入,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去,有时甚至可以通过力量的调动,让人民涌现出来更多的凝聚力和感谢之情。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是指社会组织和社会公共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治理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一、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协调机制等,它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面。

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首先应当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

其次,要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此外,还应当建立健全多元协商机制,加强政府与市场、公众、专业机构等的沟通和协调,形成社会治理的共治格局。

二、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首先,要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和信息协同。

其次,要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更加便捷的社会服务,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同时,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加强信息保护和风险防范,保障社会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建设社会治理创新能力是指社会治理主体适应和响应社会变革所展现出的能力,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要素。

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治理创新需求的高素质干部。

其次,要注重培养社会治理研究人员和专业人才,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掌握社会治理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同时,要鼓励创新思维,激发社会治理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四、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谐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注重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社会治理的和谐发展。

首先,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新时代的治理之道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新时代的治理之道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新时代的治理之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新时代的治理之道2023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国际影响力均位列世界前列。

但与此同时,社会矛盾、问题也不断涌现,如碎片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社会治理等都亟待得到有效解决。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的引入,成为新时代治理之道。

这种制度的建立旨在实现全方位、全时空、全要素的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智慧和效能。

本文将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的定义、作用、实施路径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的定义与作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战略、社会现实,针对各类社会问题制定的行动计划和制度体系。

这种制度旨在提高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治理绩效,加快社会治理模式的升级和推广,推进社会管理服务的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管理。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方面:1.社会治理协调度增强。

将社会治理因素纳入综合考虑,实现各项工作的有机统一,增强政策措施的协调性,提高社会治理的综合效应。

2.社会管理效率提高。

将社会各层面的治理工作关联起来,通过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加快问题解决和动态调整的效率。

3.社会管理创新加快。

在治理网络生态系统中,通过前期分析、后期总结,逐渐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可共享的治理模式,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促进治理手段的不断更新和优化。

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制度的实施路径1.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

在智慧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建设治理大数据平台,整合全社会的治理信息,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治理服务的良性格局。

2.完善社会治理基础设施。

建立完善的社会治理信息化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的力度和精度,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体系建设,落实全社会治理的责任制,提高社会治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3.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全面化、全过程化、个性化发展,强化治理体系的创新能力和建设效能,破除传统体制壁垒,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提高社会治理多元化和多样性。

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的几点认识

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的几点认识

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的几点认识一、引言社会管理是指国家、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组织、调节、协调和控制的行为。

但是,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中国开始转向更加科学、民主和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

二、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概念1. 社会管理传统意义上,社会管理是指国家或政府对人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组织、调节、协调和控制的行为。

这种管理方式强调行政部门对公共事务的掌控和处理能力。

2. 社会治理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相比,“治”更强调参与性和协作性。

它是指国家或政府与市民团体、企业等各种力量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在共同参与中实现公共事务管理目标。

三、从“管”到“治”的转变1. 理念上的转变传统意义上,政府主导下的单向管制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多元化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参与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同目标。

2. 体制上的转变在体制上,社会治理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应该是多元化、协调性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 方法上的转变传统意义上,政府主导下的单向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应该是以人为本、多元化参与、公开透明和科学决策为基础。

四、社会治理的优势1. 多元化参与社会治理强调多元化参与,可以提高公共事务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再单方面掌握权力,而是通过各种渠道与市民团体、企业等进行合作。

2. 公开透明在社会治理中,信息公开透明度大大增加。

这有助于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并提高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度。

3. 科学决策社会治理强调科学决策,这意味着政府必须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决策,而不是凭空臆想。

五、社会治理的挑战1. 体制机制不完善在社会治理中,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

浅析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理念变迁

浅析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理念变迁

社科研究15作者简介:宋祥秀(1978— ),女,汉族,天津人,高级讲师,法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建设。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这一目标下,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在此之前的中央文献,都使用社会管理一词,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体现了党执政理念的转变、社会建设理念的发展和执政能力的提升。

而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实践与发展的历程。

一、作为政府职能的社会管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这里的社会管理,作为政府四大基本职能之一,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并列。

这也是社会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最高规格文件中。

此后,在党的会议和文献中,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

作为政府职能的社会管理,是由政府这一主体,对社会各项事务进行管理。

二、作为社会建设重要内容的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个热词,是从2004年开始。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提出,要“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这里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并在“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标题下,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同时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需求,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概念虽然紧密相关,但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实施方式。

本文将从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等方面,探讨其意义与关系。

首先,社会管理指的是通过制度、法治等手段来协调社会中各种资源,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运行的有序进行。

社会管理的特点在于它以制度性的手段来维持社会稳定,通过落实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实施管理,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例如,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环境进行整治,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制度,就是社会管理的一种体现。

与社会管理相比,社会治理更加强调社会成员的参与和共治。

社会治理是指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实现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社会治理的特点在于它注重多元主体的参与,强调社会的自治和自律,倡导社会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和管理社会的方式。

比如,在一个小区里,居民可以通过业委会的组织,共同管理小区事务,制定规章制度,解决居民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社会治理的体现。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

社会管理强调制度与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而社会治理则通过各种方式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共同管理的合力,增强社会管理的效果。

可以说,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共同构建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贯穿于方方面面。

它们通过各个领域的实施,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举个例子,交通管理部门规定了红绿灯的使用规则,以维护道路交通的畅通与有序。

同时,社会治理也参与其中,比如各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加强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社会交通秩序。

总之,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管理通过制度与法治,建立规范和秩序,确保社会正常运行。

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区别

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区别

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区别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相比之下,社会管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而社会治理这个概念,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我今天就来谈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一、目标不同社会管理主要是为了使城市更美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要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原则不同社会管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在社会管理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管理城市,协调城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创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

社会治理是国家基于共同意愿而创设的治理模式,它将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之中,促进城市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社会治理从内容上看包括了五大领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

三、对象不同社会管理,对象主要是指城市居民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人员。

它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对城市的各种社会关系及其运行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它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一种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般来说,它是对具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特定职能的政府及其各级职能部门,以及街道、居委会等组织体系和运行过程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如,由政府负责管理的新兴产业园区,由于园区有着较强的公共性,而且涉及公共利益,必须由政府或者类似机构统一管理。

但政府并不一定直接进行管理,而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机构进行协调管理,协调相关利益主体,建立统一的合作机制。

社会治理则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它通过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与建设中来。

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通过宣传引导和教育,转变广大市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增强主人翁意识,促进城市的发展。

其次,通过培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市民理解和支持城市管理者的工作,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社会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2900字

《社会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2900字

社会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目录社会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1)一、关于社会治理的概念 (1)二、关于社会治理的问题方面 (1)三、关于社会治理的对策方面 (2)四、研究评述 (3)五、参考文献 (3)一、关于社会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le Governance)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在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学者开始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展开对治理的讨论,如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区域治理、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等。

学者对社区治理研究的侧重不同导致其对社区治理内涵的概括略有差别,但总体上都包含了社区多元主体,主体间互动与协同,社区持续稳定发展和社区公共利益实现等方面。

如乔恩·皮埃尔(2013)认为社区治理是社区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相互合作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1]。

踪家峰(2013)认为,社区治理是指实现多元主体决策的制度机制[2]。

王佃利(2004)认为,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在相互依赖中,通过沟通、协商、合作的机制,解决社区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增进公共利益[3]。

总的来说,社区治理是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而发展起来的社区管理方式,社区治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传统社区管理方式的扬弃,希望通过纳入更多的利益主体,并促进其相互协调互动,最终达到联合行动,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目的。

二、关于社会治理的问题方面中国社区数量多,社区之间发展差距大,不同规模的社区面临不同的治理问题。

学者对治理问题的讨论往往从一个具体的领域或者特定视角出发进行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道路交通和社区环境治理方面,赵蕾(2013)在研究中指出新建道路无法完全满足我国机动车增长带来的道路需求,缓解交通拥堵需要借鉴西方交通需求管理理念,即通过综合运用和完善行政限制、拥挤收费和外延支撑等方面的政策来缓解交通拥堵,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与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社会治理体系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以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稳定,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因此,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需要有法可依,因此,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法律法规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

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社会治理的行为和活动。

2. 建立高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建立高效的社会治理体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以确保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二是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便于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三是需要建立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以便于及时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

3. 加强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治理人才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强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必要手段。

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治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社会治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社会治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采集、处理和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2.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社会治理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领域,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

3. 建立社会治理全民参与机制社会治理全民参与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政府需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建立社会治理全民参与的机制和平台,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效果。

(完整word版)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内涵之变

(完整word版)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内涵之变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内涵之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这昭示着中国的治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治理意味着在一个日益复杂的世界如何决策?如何引导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曲折,避免危机?这,需要新的治理模式。

治理是关于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以及他们如何连接居民的活动。

治理是指一系列的价值、政策和制度,通过这些,一个社会可以来管理它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进程。

它是一个国家开发经济和社会资源过程中实施管理的方式。

它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

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的框架。

所以,治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

治理理念的高度升华就世界范围而言,治理一词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仅包括组织治理,也拓展到问题治理,不仅拓展到地方和国内问题的治理,还拓展到全球问题治理。

治理是一门驾驭和引导社会和组织的艺术。

治理是决定权利如何应用,决策如何做出,居民或利益相关者如何参与的结构之间、过程之间以及传统之间的互动。

治理不仅决定走向哪里,而且也决定谁应当参与决策和以什么样的资格参与.对于加拿大的经验研究表明,公共对话与政府的信任度之间有明显关系,公共参与可以提高政府的信任度.对于意大利的研究发现,公共对话能够提高经济运作。

社会治理是指一种导致公共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果的治理模式。

人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结构或关系不只是政府内部的制度结构和关系,还包括社会部门的结构和关系,对决策产出发生重要影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府对于公共事务的影响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事情越复杂,政府的局限性越明显.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相信,公共关心的重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信息和通讯技术发展问题非常复杂以至于不能由政府单独决定。

中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中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中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是指社会中各种治理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进步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与治理行为。

中国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体系经历了长期实践和不断完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一、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国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始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完善。

社会管理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形成了多级负责、协同合作的管理体系。

1.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管理中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对社会进行规范和引导。

政府负责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等职责。

2.社会组织的参与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等通过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和社会监督,弥补了政府管理的不足,起到了补充和支持的作用。

3.基层群众自治的推进中国注重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力量,通过设立和发展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加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的参与和共建。

二、社会治理模式的完善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完善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建设和完善制度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效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1.依法治理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积极构建法治社会。

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推进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法治化进程。

2.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的特色之一。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治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教育、文化等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3.网络治理网络治理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中国加强网络空间规则建设,推动网络科技与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中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社会治理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治理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治理包括哪些内容社会治理是指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社会的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和调节的活动,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上,通过制度、法律、政策等手段,对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引导,以实现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一种社会管理活动。

社会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

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理、全面治理、合作共治、源头治理。

依法治理是指社会治理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全面治理是指社会治理要全面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

合作共治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

源头治理是指要从社会问题的源头入手,采取预防和化解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安全、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社会文明等方面。

社会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包括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等内容。

社会公平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目标,包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基本民生、减少社会贫富差距等内容。

社会和谐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包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加强社会信用建设等内容。

社会文明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内容。

三、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

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包括政府治理、市场调节、社会自治等。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和调节。

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社会关系。

社会自治是指社会成员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参与社会治理活动。

四、社会治理的主体。

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等。

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承担着社会管理的主要责任。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包括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等。

企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持者,承担着社会责任和义务。

公民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和主体,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活动。

社会治理的名词解释

社会治理的名词解释

社会治理的名词解释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参与等多方合力,通过制度、法律、政策和行动等手段来促进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增进社会福祉的过程。

它是对社会运行和社会问题进行调节和优化的一种方式,旨在实现社会良性循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社会治理的理念与特点社会治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社会治理不仅仅由政府行为来实现,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的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

2. 全面性:社会治理需要覆盖社会的各个层面,涉及经济、文化、环境、教育、医疗、住房等诸多领域。

3. 综合性:社会治理需要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以达到整体效果的最优化。

4. 长期性:社会治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优化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体系。

二、社会治理的主体和途径社会治理的实践主体涵盖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参与三个方面。

1. 政府的作用: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它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监督和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协调、调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角色。

2. 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商会、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等,它们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它们可以代表特定行业和群体的利益,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资源,承担社会公益责任,参与社会决策和社会管理。

3. 民众参与的作用:民众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他们需要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决策和实施过程。

民众的参与可以通过选举投票、舆论表达、社会监督、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

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保障民众的权利,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注重实践和创新,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路径。

1. 创新机制:社会治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体系,包括政策法规、工作流程、责任体系、激励机制等。

创新机制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激发各方积极性,提高治理效能。

谈谈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谈谈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谈谈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谈谈“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Fw1169一、什么是社会管理、社会治理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通常包括各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即谓社会管理。

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加强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于丰富人类社会现代文明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各种矛盾和挑战。

例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要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

三、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有哪些异同第一,虽然社会管理包括政府作为主体的管理行为和公民社会组织作为主体的管理行为两个主要方面内容,但社会管理仍然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是社会管理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而社会治理则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也同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

社会治理相关的知识点

社会治理相关的知识点

社会治理相关的知识点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方参与,对社会生活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导向的管理和调控,以达到社会稳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社会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和复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与社会治理相关的知识点。

一、社会治理的概念和目标社会治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旨在通过组织和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

社会治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决策制定、资源配置、执行监督等环节。

二、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参与方式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

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者和协调者,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包括非营利组织、企业和行业协会等。

公民是社会治理的基础,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组织,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公正、法治等。

全面性要求治理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协调性要求各方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可持续性要求治理措施长期有效,公正性要求治理过程公平公正,法治性要求治理依法进行。

四、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和手段社会治理涉及多个重要领域,如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

在这些领域,社会治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如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经济手段、信息化技术等。

五、社会治理的挑战和对策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社会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公民的参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

六、社会治理的国际比较和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治理模式存在差异,可以通过比较和借鉴来推动自身社会治理的改进和创新。

例如,中国可以借鉴北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区治理模式,加强社会保障和社区自治。

七、社会治理的评估和监督社会治理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估和监督来检验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问题 。
( 作 者为最高人 民法院行政 审判庭庭 长)
第五 ,司法体制改革应该 突出重点分步进行 。法 院有 三大诉讼 ,即刑事 诉讼 、民事 诉讼 、行 政诉讼 。
责任 编辑


社 会 治 理 是 社 会 管 理 的 升 级 版
■ 龚维斌
【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 会管理 【 中图分类号 】C 9 1 创新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 1 7 4 7 ( 2 0 1 4 ) 0 1 — 0 0 3 1 — 0 3
十八届三 中全会在推进 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 化 方面 ,讲 了三个治 理 的问题 ,一 个是 国家 治 理 ,一个是政府治 理 ,还有社会 治理 。我在学习文件 的时候想两个事情 ,什 么是社会 治理?怎么推进社会
新社会治理体制有三个方 面的重点 ;第 四,创新社会
治理体制还应该有更宽 的思路 。第一个方面 的思考 回
施 监督 ,是必不可少和非常重要 的。但是从 目前情况 看 ,行政审判还没有正常地发挥作用 。据了解 ,在司 法体制 改革 问题 上阻力是 比较大 的 ,反对声 音不小 。 大家知道 ,行政审判 的重要职能是监督 行政权 的正确
有关 部 门的管 理监督 下 ,法 院还不 断 出事 ;在 司法
督的效果是 大不一样 的。
行使 。而任何一个政府和行政机关都不会愿 意 自己被
监督 。所 以司法改革 的难度可想 而知 。我们 注意 到 ,
三 中全会决定 只提 到可以设立知识产权 法院。事实上
关于行政法 院的建议早就有 了 ,而且这 项改革对于完 善 国家治理体 系、提高治 理能力 的意义和作用更加重 大 ,但 目前还没有提及 ,足见改革 的难 度。但 是我们 有理 由相信这是不可逆转 的趋势 ,只是一个时间早晚
序来处理和解决 。特别是 司法对政府机关依法 行政实
章 ,后通过 《 思想 理论 内参》上报中央 ,有幸得 到了
总书记的重要批示 。我在这篇文章 中谈 的就是如何 推 进行 政审判 的司法改革 ,我的一个重要 建议就是要建 立专 门行政法院 。 最后 ,我要强调 的是 ,司法要独立 ,就必须要管 好 法官 。这也是我们党委 、政府和社会 各界担忧的一 个问题 。许 多 人担 心 ,过去 在 当地 党委 、政 府和 各
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 0 0 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 2 0 1 3 ” 专栏
出,加 强社会建设 和管理 ,推进社会 管理体制创新 ,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 同、公众参与 的社会管理格局 。2 0 0 6 年党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专 门讲 创新管理体制 ,激发社会活力 。2 0 0 7 年党 的十七大提 出,完善社会管理 、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 0 1 2 年
政地位 ,事关 国家长 治久安 ,事关人 民安居乐业 。当 前 ,我们正处 于社会矛盾 高发期 ,比过去任何时候都 更加紧迫 、更有必要加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既然理论 界没有 统一 的认识 ,我认 为中央采取 了一个务实 的办 法 ,提 出了社会 管理 的七项 基本 任务 :协 调社 会关


“ 中国 马克 思主义论坛 2 0 1 3 ” 专栏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 量
强 。值得欣慰 的是 ,近年来从 中央到地方法治政府建 设 已经并正 在深入 进行 ,而且继续 向前推进 ,初步取 得 了一些 可喜成果。
相对 独立 后 ,法 院能不 能管好 自己 的法官 。我 的想 法是 ,法 官是 需要 管理 和约束 的 ,法官 的管 理应 当 以法 院 和法官 自治 为 主要形 式 ,法 院应 当建 立一 套 能够 管住 和管 好法 官 的切实 可行 的制度 。国外通 常 用 一 种 法 官 的 自治 组 织 来 加 强 对 同业 的监 督 和 管 理 。我觉 得 ,要授 予这 个组 织必 要 的权利 ,同行 监
在这 三大诉讼 中 ,最应该 改革的是行政诉讼 ,应当先 行并作 为重 点解决 。我利 用在中央党校 学习的机会就 行政诉讼 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些设 想和建议写了一篇文
接下来要 做的工作就是 围绕违法必究展开 。贯彻
违法 必究离不开司法机关 的作用 ,司法机关是 实现违 法必 究和国家治理 的重要主体 ,无论是违法犯罪还是 民事纠纷 、行政争议 ,相 当一部分都必须通过 司法程
我们在研究社会管理 的时候 ,发现人们对社会 管 理有各种不 同的理解 。我初步梳理 了一下 ,至少有五
系 ,规范社会 行为 ,解 决社会 问题 ,化解社会 矛盾 ,
管理 的理论 ,提 出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快形 成
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 同、公众参与 、法治保
障 的社会管理体制” 。十八届三 中全会沿用了社会管理
的概念 ,但更多 的是讲 了社会治理这样一个新的思想 。
党 的十八大在过去 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了社 会
本 、服务为先 的理念 。当然 这是一 家之 言 ,还可 以也
前 ,中央也不 可能 等我 们理论界有 了共识才 开展社 会管理 。党 中央 、国务 院
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 ,是 因为它事关巩 固党 的执
答是什么的问题 ,后面三个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
先谈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的概 念进入学术界并得 到重视是 1 0 年前 的事 。2 0 0 3 年党 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提出完善政府社会
治理体制创新 ?为了 回答 这两个 问题 ,我讲 四个方面 的思 考 。第一 ,社会 治理是社会 管理 的发展 ;第 二 , 创新社会治 理体制 的关键 是理顺 政社关系 ;第三 ,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