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卫星图像的判读标志

合集下载

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

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
5. 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 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农田 草坪 针叶林
4
遥感原理
4.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 积的度量。
5. 位置: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6. 图形: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7. 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 色调:地面温度的构像. ✓ 热辐射能量大,色调浅;能量小,色调深。 油膜比水辐射度低,热红外图像呈现冷异常
色调深。 厂矿、热电厂排除的循环水为工业热流,热异
常, 色调浅。 烟雾形成的冷异常,异常形态可以看出,烟雾
扩散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
44
遥感原理
✓ 形状:被探测地物与背景温度差异形成”热分布” 形状.
38
遥感原理
彩红外像片
彩红外像片 由地物反射的光线进入摄影机镜头,使彩
色红外感光底片产生光化学反应,由该 底片印出的像片称为彩红外像片。 彩色红外感光片没有感蓝层,有感绿、 感红和感红外层。因此不受大气散射蓝 光的影响,像片清晰度很高,适合城市 航空摄影。
彩红外比彩色像片信息更加丰富.
39
3. 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 间位置,包括目标地物分布的空间 位置、相关布局等。
2
遥感原理
二、目标地物识别特征
1. 色调:
色调是地物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电磁波 强弱程度在遥感图像上的记录和反映。 显示影像的亮暗程度,通常用“灰阶” 表示。是识别地物的主要标志。
影响影像色调的主要因素有:
地物的亮度系数,物体本身颜色,地物
10
直接判读标志
(一)形状和大小:
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 自然地物具有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卫星图像识别与分析课件整理1

卫星图像识别与分析课件整理1

卫星图像识别与分析课件整理14.1.1 ⽓象卫星的全球观测系统图1⽓象卫星在宇宙空间俯视地球,利⽤⼀种遥感探测仪器,简称感应器,接收来⾃地球表⾯和⼤⽓发射和反射的各种电磁波能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经过处理与反演,才能得到表征地表和⼤⽓的物理状态及其参数。

⽓象卫星连续不断地沿近极地轨道运⾏,再加上地球⾃转,可以实现全球范围观测,由于卫星的轨道⾯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所以称它为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简称极轨卫星(见下图)。

其缺点是时间分辨率低,⼀颗卫星对某⼀地⽅⼀天只能观测⼆次。

它仅适合于观测⼤尺度天⽓系统。

⽽对⽣命史短促⼜能造成突发性灾害性的中⼩尺度天⽓系统,需要⽤另外⼀种绕地球⾚道(轨道平⾯与⾚道平⾯平⾏)以与地球⾃转⽅向⼀致和相同⾓速度运⾏的卫星,这种卫星相对静⽌于地球上空的某⼀点处,故称为静⽌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见下图),只要采⽤适当的卫星姿态控制,就能实现对某个范围内进⾏连续不断地观测。

地球同步卫星在⾚道上空3万6千公⾥上空。

由六颗静⽌卫星和⼆颗(或更多)极轨卫星(见图1)组成了全新的全球卫星探测系统。

全球观测系统具有获取全球探测资料、时空分辨率⾼、统⼀性好等优点。

4.2.1 ⽓象卫星遥感基础知识图1在⽓象卫星的被动遥感(见图1)系统中,电磁辐射源是太阳和地球——⼤⽓系统。

辐射源发出的能量都必须经过⼤⽓再传播到⽓象卫星的扫描辐射仪(感应器),⼤⽓中各种成分由于它们分⼦结构不同,使各种⼤⽓成分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和透射区。

辐射能能够较好地穿透⼤⽓的⼀些波段称为⼤⽓窗(也称⼤⽓窗区,见图1)。

显然⼤⽓中各种成分在⼤⽓窗区都没有明显的辐射能吸收。

在光谱范围内最重要的两个窗区是可见光窗区(0.35-0.76µm)和红外窗区(10-12µm)。

对太阳辐射的主要吸收⽓体为臭氧,⽔汽和⼆氧化碳,它们的主要吸收谱区也称为吸收带(见图1)分别为:臭氧的主要吸收带在太阳紫外辐射区和9.6µm;⽔汽主要吸收带是6.5-8.3µm和13µm;⼆氧化碳主要吸收带在4.3和15µm。

遥感图像的判读

遥感图像的判读

获取遥感图像的目的在于提取和分析人类感兴趣的地物信息。

目视判读是遥感信息提取的基础方法,也是目前最为准确和最常用的方法。

即使作为发展趋势的计算机自动提取,仍需要以目视判读为基础和以目视判读为标准。

进行遥感图象目视判读时必须充分运用地物目标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如气候、植被、土壤等景观要素的纬度地带性、经度相关性、高度垂直带性、物候季节性等。

要密切注意各类地物目标之间的相关规律,有些规律现象表现得比较稳定明确,如水平地带性、垂直带性等,有些现象则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或过渡)性,例如地震(带)的分布,土壤分布等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应充分利用各种解译标志,包括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相互补充,彼此验证。

只要坚持以遥感成像机理与专业知识、规律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就能归纳出具有相对普遍性与稳定性的解译标志,并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这些解译标志进行正确的判读,目视判读可分为航空图像判读和卫星图像判读。

一、航空像片目视判读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是凭借人眼观察或借助简单仪器对航片进行分析和量测,以获取所需要的地面各种信息的过程。

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特征是判断地物的依据,我们称作判读标志。

判读标志是地物自身性质、形态等特征在像片上的反映。

因而根据判读标志可以直接从像片上辨认出地物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

一般地,把影像形状、大小、色调与阴影作为常用的航片判读标志。

1、形状任何地物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由于地物各部分反射光线的强弱不同,所以在像片上反映出相应的形状,依据影像的形状特征,就可以辨认出其相应的地物。

例如:居民地的房屋影像一般均表现为规则的方块形状,河流常呈弯曲的条带状,公路常呈笔直的线状且灰度浅亮,湖泊常呈不规则的封闭区间,等等。

2、大小地物影像的(尺寸)大小,不仅能反映地物的一些数量特征,而且还能据此判断地物的性质。

例如单轨铁路和双轨铁路从形状上往往不易区分,但量算它们的宽度,则容易区分。

卫星影像解译标志

卫星影像解译标志
地类
代码


影 像
解译标志
111水田ຫໍສະໝຸດ 水田大部分分布于平原及沟谷地区,由于影像摄于冬季,旱作为主,故色调各种各样,纹理平滑。按坡度级不同,分为梯田和平田两种
114
旱地
位于丘陵或平原较高处(一般比水田高0.5—1米)以及居民点旁,无水源灌溉, 地块较小,分割破碎,田埂不清晰,绘图时一般以原调查旱地图斑为参照。
154
坑塘水面
呈各种块状,中间呈暗色水体色彩,有明显的边埂,常单个分布。
155
养殖水面
呈各种块状,常连片分布,中间呈暗色水体色彩,有明显的边埂,但边埂上常有亮色块状或点状房屋(看守棚)。
156
农田水利用地
农田排灌渠系及附属设施。呈线状或带状,部分两侧有护堤林,一般影像呈暗黑色。
202
建制镇
亮色房屋和条、带状街道排列整齐,街道两旁常有暗色点状行道树,图斑所占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各集镇。
121
果园
影像特征:有整齐排列的小颗粒,色调较暗。
125
其他园地
影像特征:有排列不均匀的小颗粒,,色彩不均匀, 色调较暗。有个别地块较为平滑,易与平旱地混淆。
125k
可调整园地
一般由耕地临时改为的苗圃, 影像特征: 有排列整齐的暗色点状颗粒或暗色条带,颗粒密集细小,可见耕地形状的埂,主要种植苗木,可恢复为耕地。
203
农村居民点
亮色规则块状图斑规则排布,呈明显的亮暗分明的色调。
261
铁路用地
较暗的带状图型,绘图时应以原详查图斑为基础进行勾画。
262
公路用地
亮色条带,两侧有时有排列整齐的暗色颗粒状行道树。
271
水库水面
呈水体的暗色调块状,面积较大,类似湖面,但在其一端总能找到亮白色规则图斑(大坝),可参考原土地利用图确定。

测绘技术中的卫星影像判读方法简介

测绘技术中的卫星影像判读方法简介

测绘技术中的卫星影像判读方法简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卫星影像在测绘技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利用卫星影像进行测绘可以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地理信息,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然而,要正确有效地利用卫星影像进行测绘,就需要运用一些专业的判读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卫星影像判读方法。

一、光谱信息判读方法光谱信息判读方法是利用卫星影像所包含的光谱信息进行地物分类和识别。

在卫星影像中,不同地物会呈现出特定的光谱反射特征,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可以对地物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识别。

在光谱信息判读方法中,常用的技术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线性混合模型(LMM)、支持向量机(SVM)等。

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降维的方法提取出卫星影像中的主要光谱信息,从而实现地物的分类。

线性混合模型则可以通过对卫星影像进行波段混合,进而还原出地物的光谱信息,实现地物的识别和定量测量。

而支持向量机则可以通过训练样本的分类边界,对卫星影像进行分类。

二、纹理信息判读方法纹理信息判读方法是通过对卫星影像中地物的纹理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实现地物的分类和识别。

地物的纹理特征通常包括斑块的形状、大小、分布等方面的特征。

利用纹理信息判读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相似纹理特征的地物。

常用的纹理信息判读方法包括共生矩阵法、灰度共生矩阵法等。

共生矩阵法利用卫星影像中相邻像素之间的灰度值差异,计算共生矩阵中像素灰度值对的频数或概率,从而提取出图像的纹理特征。

灰度共生矩阵法则是通过计算卫星影像中不同方向的共生矩阵,进一步提取和分析图像的纹理特征。

三、形状信息判读方法形状信息判读方法是利用卫星影像中地物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地物的形状特征可以通过测量地物的长度、宽度、面积等参数来进行描述。

利用形状信息判读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出不同形状的地物,如河流、湖泊、建筑物等。

常用的形状信息判读方法包括基于边缘检测的方法、基于区域生长的方法等。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如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等。

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一、形状(Shape)形状是指地物外部轮廓的形状在影像上的反映。

不同类型的地面目标有其特定的形状,因此地物影像的形状是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

二、大小(Size)大小是指地物在像片上的尺寸,如长、宽、面积、体积等。

地物的大小特征主要取决于影像比例尺。

有了影像的比例尺,就能够建立物体和影像的大小联系。

三、色调(Tone)和色彩(Color)色调是物体的电磁波特性在图像上的反映,在黑白像片上指黑白深浅程度。

地物的形状、大小都要通过色调显示出来,所以色调特征是最基本的解译标志。

如排水性良好、干燥的、有机质成分低的土壤;中酸性岩浆岩、松散堆积物、大理岩、石英岩等一般具有浅色调。

如潮湿的、有机质成分高的土壤、煤层、基性、超基性岩浆均具有较深色调。

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以及中基性岩浆岩等,变质岩中的变粒岩具有灰色色调。

在利用色彩判断地物时,要注意:①多波段的彩色合成图像,不仅要了解地物的波谱特性,而且要知道彩色合成时波段影像与红、绿、蓝三色的对应关系②彩红外图像:植被-红、水-蓝青、道路-灰白、建筑物-灰或浅蓝。

四、阴影(Shadow)阴影分本影和落影两种。

本影-指物体本身没有被光线直接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呈暗色调。

它有助于建立像片的立体感。

落影-地物经光线照射投影于地面的物体阴影,在像片上呈暗色调,它有助于观察地物的侧面形态及一些细微特征。

五、水系(River System)水系标志在地质解译中应用最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

这里所讲的水系是水流作用所形成的水流形迹,即地面流水的渠道。

它可以是大的江河,也可以是小的沟谷,包括冲沟、主流、支流、湖泊以至海洋等。

在图像上可以呈现有水,也可以呈现无水。

航摄像片目视判读

航摄像片目视判读
➢ 如果是线状地物而且背景反差较大,就 比较容易反映在像片上,由于反射光照 较强,使边缘银粒感光,其影像往往超 过按比例应有的尺寸(光晕现象)。
公园小亭和故宫太和殿
公园小路和机场跑道
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tm,mss)
(3)阴影
➢ 像片阴影是高出地面的物体受阳光的斜 射产生的。
➢ 航空摄影一般都是在晴朗天气条件下进 行的,所以突出地面的物体必然产生阴 影,它在像片上为黑色,而且所有物体 阴影的方向是一致的。
➢ 落影:地物投射在地面上或其他地物上 的影子的构像。
➢ 落影可以帮助判明和度量物体的高度, 体现物体的真实形状。
➢ 如圆形水塔、树冠、烟囱等都在像片上 呈圆点状影像,但落影可以加以区分。
利用阴影标志进行判读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方 面的因素:
①物体阴影的大小与物体的高低有关,物体愈高, 阴影愈大,即阴影与物体高低成正比。
(4)纹理
➢ 当地物较小或像片比例尺较小时,在像 片上往往不能看出单个地物的影像,但 这些细小的地物影像可以构成一种组合 的纹理。
➢ 细小地物影像的性质、结构不同,其纹 理也就不一样,这样,我们就能根据纹 理的不同来判读不同的群体。
长沙橘子洲苗圃
深圳郊区梯田
北京西山黄栌树林
(5)相关位置
航摄像片判读标志
一、航摄像片判读的依据 ➢ 航摄像片的判读主要是依据航摄像片
的成像规律。 ➢ 航摄像片是所摄地面的中心投影,地
物和其影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透视关系, 随着地面的高低起伏以及相对于摄影机镜 头的关系位置不同,同一地物在像片上影 像的形状和大小也会不相同。
二、直接判读标志
➢ 直接判读标志:地物本身属性直接反映 在航摄像片上形成的影像特征。分为两 类:色调和图形结构。

Spot5卫星影像目视判读的探讨

Spot5卫星影像目视判读的探讨

Spot5卫星影像目视判读的探讨【摘要】了解地物在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上的表现,掌握不同假彩色合成影像的特征,熟练运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与解译方法。

【关键词】遥感图像;判读要素;判读标志;判读方法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是以地形图为工作图,对坡勾绘小班,并深入小班现地进行各项因子调查。

效率低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下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因此,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方法开始得到广泛应用,而由于Spot5卫星影像分辨率高,多光谱影像能反映植被信息等特点,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得到林业工作者的青睐。

遥感图像真实、直观地记录了地面资源、环境等特征。

随着遥感技术在林业调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判读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这就需要判读人员了解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掌握正确的判读方法,以提高判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下面介绍一下遥感图像判读的原理和方法。

1.判读要素由于遥感图像反映了广大地区多波段和多时相的同步环境信息,是地表自然综合体的高度综合性图像,判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项要素:1.1图型遥感图像的图型标志是地物形态特征和波谱特征的综合反映。

地物在影像上的图型结构,主要取决于地物的平面形态和高低起伏特征,当然也与地物的波谱特征所造成的基本色调有关。

图型特征包括形状、大小等要素,图像的图型结构通常表现为由不同形状、色调及纹理特征组合而成的图案。

并与其色调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描述。

1.2色调卫星图像上的色调是地物电磁辐射特性的反映。

不同物体反射、发射、透射不同数量和不同波长的能量。

这种差异以色调、颜色和密度变化的形式被记录和反映在图像中。

在全色片中主要是以灰度表示;在彩色图像上用色度表示。

其中全色影像的色调是地物波谱特征的直接记录,彩色合成图像上的色彩是地物在几个波段上的波谱特性的综合反映。

利用遥感影像上的色调和色彩进行地物识别,是遥感影像判读的重要依据。

1.3阴影和纹理图像上的纹理是有一组物体的色调重复出现而构成的,是不同色调的解像力在空间和几何位置分布上的表现。

遥感影像判读基础知识

遥感影像判读基础知识

遥感影像判读基础知识遥感影像判读听起来像是个高大上的专业名词,但其实它就是通过卫星或飞机拍下的照片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

哎呀,咱们平时不都在朋友圈里刷各种风景照吗?这遥感影像就像那种高分辨率的自然大片,只不过它们可不止好看哦,还能给咱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想象一下,遥感影像就像一双透视眼,可以让咱们看到地球表面那一层又一层的秘密。

比如说,农田长得怎么样、森林有没有减少、城市是越来越热还是越来越冷。

这可不是简单的拍照,里面的学问多着呢。

你说说,农民伯伯可以通过这些影像知道哪块地需要浇水,哪块地的作物长得好,这真是一种高科技的智慧农业啊,听起来是不是很酷?那遥感影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架飞机或者卫星飞在天上,带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像是在给大地拍照。

这些传感器可不简单,它们能捕捉到不同波段的光,这样就可以看清楚地表的各种特征。

有些波段对植物特别敏感,有些则对水体特别有效,真的是“各有千秋”呀。

不过,看这些影像可不是随便瞧一眼就能搞定的。

要判读遥感影像,得具备一些基本知识。

比如说,首先要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

绿色的区域基本上是植物生长得不错的地方,红色的区域可能是城市或者荒地。

再加上,像水体这种东西在影像上一般是深蓝色的,真是个好记的标志。

这些颜色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密码,解开它们才能读懂这幅“画”。

有时候影像也会“搞错”。

比如说,云层遮住了太阳,影像上就可能看不清楚地表的真实情况。

这时候,咱们就得用点智慧了,看看其他时间拍摄的影像,进行对比,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搞错事情,得反复核对,才能确认真相嘛。

再说说技术方面,现在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可是越来越强大了。

咱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把复杂的数据转化成好理解的图表。

比如说,通过分析植被指数,咱们就能判断一片区域的生态健康状况。

哎哟,这种感觉就像是用魔法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真是爽!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遥感影像到底有什么用呢?哦,那可是大大的用处。

初中地理课本(人教版)卫片目视判读

初中地理课本(人教版)卫片目视判读

初中地理课本(人教版)卫片目视判读(丁尧清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课本第一册封面卫片: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区这是一幅真彩色合成图像。

由自然色合成,即由一种以上的多波段光谱合成的信息,这样使得图像的色彩与区域的实际颜色相近。

色彩的变化是不同的地质、植被、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等的结果。

在这种图像上,植物为绿色和黄色,水体为黑色和蓝色,云和雪为白色,城市和居民地为红色、褐色或暗灰色。

山地地面起伏不平,形成山岭脊为界的阴阳坡,在影像上,阳坡为浅色调,阴坡为深色调。

山体愈高,切割愈深,其色调差异越大。

卫片的方位与地图一样,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那么。

因为太阳从南方上空照来,所以判读时,请将卫片倒置(注,本图判读内容均以南方为图像上部),这样,就将阴影对着自己,可比拟容易地分辨出山脉的岭和谷。

相对于山岭而言,其左(上侧,即阳面)侧山体呈嫩绿色,右(下)侧为阴影局部,为黑色。

在图像中部偏上的位置,可分辨出数条南北方向的纵向延伸的山岭和山谷。

岭谷配置关系也可以从河流位置辅助读出,河流一般在山谷间流淌。

图像上部发育有东南-西北向河流,呈淡蓝色。

图像中部偏下区域可见数条现代山岳冰川,因反射强烈,呈白色,色调较深,其阴影局部呈浅蓝色。

这样,根据冰川不同分布部位的色调差异,可以判读出下覆的山岭位置及其走向。

冰川一般位于高山地区,根据相关位置特征,冰川沿地势较高的山脊分布,可以得出,图像中部偏下区域的山脉海拔较高。

图像下部的山地区域植被覆盖较少,地表裸露,呈浅灰色。

左下侧可见较为宽阔的冰川流动通道,呈均匀的浅色调。

图像上部的山脉顶局部布有零星的积雪,左上部较为集中,呈灰白色。

课本第一册封底图像:地球卫星照片这是一幅高空卫星照片。

首先,它提醒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其次,从卫片的影像特征上,可明显地分辨出地球的海陆分布轮廓。

图像上的棕红色主体区域是欧亚陆地,浅蓝色区域为环绕陆地的海洋,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水体根本上是贯穿的。

卫星影像图判读参考对照表

卫星影像图判读参考对照表
卫星影像图判读参考对照表
名称
形状
颜色
亮度
分布
其它
铁路
条状、平直且弯度较缓
兰灰
较暗
田间、路旁、多有居民地伴随、两侧多有沟堑、林带
公路
线状平直陡弯
兰白
较暗
田间沟旁两侧多沟堑林带
简易公路
较平直、线状边缘不整齐
白色
较亮
田间、沟旁、村与村之间
大车路
线状、弯曲较多较窄、边缘不整齐
白色
较亮
田间、村与村间
常年河
较宽、弯曲不断变化、边缘平滑
多显示白色或兰色
较亮
规则多为临时占用耕地、不规则多占用的为未利用地
裸岩石砾地
形状面积不一
白色
很亮
山顶开山采石及季节河
深兰
较暗
两侧多有滩涂、耕地、林地
水库水面
随周围山势
深兰
很暗
山谷间
坑塘水面
开状较规则有圆有方
深兰
天然较暗人工周边较亮
自然形成、随地势而成、人工修建多在居民地或道路边
渠道
线状较直较深
浅兰
较暗
田间、路旁
渡槽、石堤颜色灰白
冲沟干沟
带状、边缘不齐
白参兰

山腰、坡底
滩涂
形状受河道影响
淤泥质绿参白沙砾质白参兰
较暗或较亮
1房顶白色2主体发白裸地或红或兰3暗兰色
1房顶较亮院落有明有暗2有明有暗3较暗
1居民地四周公路边、砖厂、开采业多2分布于山坡3分布于耕地
易与坑塘混淆
旱地
面积较大、有垄状暗影、山坡地为扇状竹节状
绿、黄绿
有明有暗
公路、河流两侧山坡
早熟轮歇地多显示红褐色裸露地

20-21版:微专题7 地理信息技术图像的判读(步步高)

20-21版:微专题7 地理信息技术图像的判读(步步高)

微专题7地理信息技术图像的判读1.遥感影像的判读类型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河流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

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也较深湖泊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

常为均匀的深色调城市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很不规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城市的夜景在周围深色调的背景下,呈现点状或面状亮区道路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间有交叉点,色调从浅灰到深灰。

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农业用地在形态特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块长方形林地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图像判读(1)手持机界面图:主要是根据界面上的地理坐标和海拔。

(2)综合图:常见的如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应借助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制作。

3.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像判读较多的是通过叠加分析图的方式进行考查叠加图层新生(应用)主体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新建商业中心选址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泥石流易发区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耕地的分类和评价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深埋垃圾场选址坡向分布、岩石倾斜滑坡易发区下图为“2017年第27号台风‘天秤’12月24日未来60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

据此完成1~2题。

1.绘制该预报图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④虚拟现实技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2.救灾部门对台风“天秤”带来的洪灾进行评估,除需使用此次降水量及其分布图外,还需()①人口分布图②土壤类型图③地质构造图④水系图⑤地形图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获取台风移动路径信息需要借助遥感技术,而将上述信息绘制成预报图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卫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卫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方法一、引言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卫星图像获取能力的提高,卫星图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何对卫星图像进行分类和识别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卫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二、卫星图像的基本分类方法卫星图像的分类方法可以从其基本特征进行划分,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分辨率分类:根据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大小,将卫星图像分为低分辨率、中分辨率和高分辨率三类。

其中,低分辨率一般指分辨率小于1米的卫星图像,主要应用于土地覆盖分类和地形测量;中分辨率为1米至10米之间的卫星图像,常用于城市规划和水文测量;高分辨率则指分辨率大于10米的卫星图像,主要应用于海洋渔业和气象研究等领域。

(2)光谱分类:根据卫星图像的光谱信息将其分为多光谱和高光谱两类。

多光谱一般包含3至15个波段,大多应用于土地覆盖分类和水文测量等领域;高光谱则包含数十个波段,常用于精细农业和生态环境研究等领域。

(3)模式分类:根据卫星图像的形状和纹理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应用于车辆和建筑物的识别等领域。

三、卫星图像的识别方法卫星图像的识别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基于特征的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卫星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再将其特征与已知的特征模板进行比较,从而识别卫星图像。

该方法可以基于卫星图像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进行识别,常用于土地利用分类和水文测量等领域。

(2)基于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卫星图像进行训练,从而得到识别模型。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分类和识别领域,例如军事情报和环境监测等。

(3)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卫星图像进行训练,从而得到更加复杂的特征表达。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高精度地物分类和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

四、卫星图像分类与识别的应用范围卫星图像的分类与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土地利用与地形测量:卫星图像分类技术可以应用于土地利用分类和地形测量,如农业资源调查、城乡规划和荒漠化防治等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二-0009

中国地质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二-0009

《遥感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二-0009下列属于微波独有特性的是()A:可用于油污染的监测B:是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C:能克服夜障D:可穿透云、雾、烟、雨等正确选项:D()是应用卫星图像识别大宗作物最基本的方法。

A:图像处理技术B:目测判读C:电子计算自动判读D:综合判读正确选项:B关于卫星的运行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形轨道,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许多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都采用极轨轨道,如中国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系列C:在赤道上空35786km,有一轨道倾角为零,地面上的人看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是静止不动的D:卫星的轨道面倾角确定了卫星对地球的观测范围,轨道面倾角越大,卫星对地面观测的覆盖面越大正确选项:B下列关于SPOT卫星参数错误的是()A:采用高度为830km,轨道倾角为98.7度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B:其一竟数据对应地面80×80km2的范围,在倾斜观测时横向最大可达81kmC: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HRV采用CCD作为探测元件来获取地面目标物体的图像D:卫星数据被14个地点的地面站所接收,数据应用目的以陆地上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为主正确选项:B()作为公众基础信息系统,适合与全国性组织及任何希望向社会公众提供图形数据服务的单位。

A:项目地理信息系统B:社会地理信息系统C:部门地理信息系统D:行业地理信息系统正确选项:B陆地卫星TM影像判读中,“呈灰鹤色调、枝叉状条块、轮廓不清、有极细微麻点描述是用来描述未利用土地中的()A:沼泽地B:沙滩地C:裸土地D:荒草地正确选项:D以下哪种遥感平台属于航天平台A:飞机B:气球C:汽艇D:人造卫星正确选项:D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壤遥感调查的特点的是()A:可以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真实反映自然界土壤光谱反射特性B:遥感影像能直接反映地面特征C:制图精度高D:动态监测效果好正确选项:A大气中哪种介质对太阳辐射能量吸收最强?A:氧B:臭氧C:水D:二氧化碳正确选项:C下列选项不属于航片判读直接判读标志的是()A:阴影B:形状C:大小D:色调正确选项:A遥感技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达到探测目标物电磁辐射信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拓展:卫星图像的判读标志
卫星图像的判读标志是指卫星图像上反映出的地物和现象的图像特征。

卫星图像同航空像片一样,都是以深浅不同的黑白色调(灰阶)或不同的色彩构成的各种各样图形表现出来的。

因此,卫星图像的判读标志也可概括为:色调、形状、大小、阴影和组合图案特征。

由于卫星图像所具有的特点,这些标志在表现形式上以及在判读运用中又有别于航空像片,具有卫星图像判读的特点。

(1)色调标志。

色调(或色彩)是地物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电磁波强弱程度在遥感图像上的记录和反映,是判读卫星图像的主要标志和依据之一。

卫星图像是分波段成像的。

因此,分析卫星图像色调特征时,首先必须分清图像属于哪一波段及其波长的范围。

不同波段的图像,色调变化是不一样的。

例如:陆地卫星TMl图像上的色调变化,只反映地物或现象对TMl (0.45~0.52μm)蓝光波段反射的强弱;若地物反射蓝光的强度强,在。

TMl图像上相应的色调浅,反之则色调深。

而TM2图像上的色调,只反映地物反射(0.52~0.60μm)黄绿光的强弱程度。

所以,在分析卫星图像色调变化时,必须了解和掌握地物的光谱特性,依照地物光谱特性分析各种地物在卫星图像上色调变化的特征,从而识别出不同地物和进行信息的提取。

卫星图像的色调深浅依然以灰阶来度量,陆地卫星TM图像或MSS图像,均在图像的下边框处标示出灰阶表。

判读时,可依灰阶表来确定该幅图像中的色调。

卫星图像的色调与地物本身的颜色、表面结构(平滑或粗糙)、湿度大小、植被覆盖程度、光照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并随时间而变化。

因此,色调的变化,要依具体地区,不同环境背景及其影响因素等作具体的分析。

所以,在运用色调标志判读时,一定要注意色调标志的地区局限性和时间局限性,注意总结本地区各种地物色调变化的规律,以提高判读的效果和质量。

彩色卫星图像是以色彩色调的不同,表现不同地物的图像。

在分析图像色彩变化时,首先要了解彩色图像的种类,如天然(真)彩色或是假彩色,或者是彩色等密度分割图像,或是其他形式的彩色合成图像等;然后结合彩色合成原理和地物光谱特征,正确分析地物呈现的色彩及其变化。

(2)图型标志和其他标志。

由于卫星轨道高度高、比例尺小,因此,卫星图像上单一个体的形状、大小、阴影特征,除大型地物外,很难反映出来,而往往反映出众多个体在形状、大小和阴影等方面的群体综合特征。

所以,属性相同或性质相近的个体组成的群体,一般在色调及其所形成的图案纹形上,往往呈现出一种特定的图形模式,根据该图形模式可直接判读识别出相应的地物或现象,常称此图形模式为图型标志。

卫星图像的图型标志是地物形态特征与其光谱特征的综合反映,主要取决于地物的性质及其平面形态和高低起伏的特征。

例如,我国南方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广西、贵州一带),地表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峰丛、溶丘、干谷、洼地、正负喀斯特地形纵横交错,在卫星图像上构成了深灰色调带麻点状、菱形或网格形的“橘皮状”(或称“花生壳状”)的图型。

按照这一图型标志,可从图像上直接识别出喀斯特地貌类型。

又如我国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破碎,在卫星图像上表现出大范围的呈浅灰色调的细密型树枝状图型,依此可确定黄土地貌的分布。

所以,在判读卫星图像时,要善于总结出一些地物和现象所反映出的特殊图型标志,依此来进行判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