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语文五下《题西林壁》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新建县三小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1 古诗二首(题西林壁)教案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新建县三小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1 古诗二首(题西林壁)教案 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古诗二首(题西林壁)教学目标: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和朗读相结合.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流露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感悟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题西林壁》的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诗,引入新诗1.复习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同样写庐山,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却另有一番意境,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去欣赏,去品味这首诗。

二、学习《题西林壁》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属“唐宋八大家").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1)自由诵读,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根据课前所查阅的资料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汇报交流,引导有感情地诵读。

第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句意:从正面看成岭,从侧面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朗读指导: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要读出起伏。

第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看不清.缘:因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3.入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2)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4。

小结:《题西林壁》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在庐山之巅,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

(学生配乐齐诵)三、总结全课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新人教版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PPT课件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PPT课件
骚人:诗人。 评章:评议。
部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雪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宋 卢钺
有梅无雪不争春,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部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导学单: 1.选择适合自己 的方法理解诗意, 能用“画画”的 学习方式学习古 诗的小组会得到 奖励。 2.与小组同学分 享自己的学习收 获。
部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创作背景:
■ 苏轼,北宋大文豪,被誉为“奇才”。因 为不接受当朝新党的笼络而受到迫害,所以 被贬官至黄州,在黄州城东开荒种地,自食 其力。48岁那年,苏轼又被贬到了汝州,在 走马上任之前,他来到了江西,游览了闻名 遐迩的庐山,诗兴萌动,挥笔书写了《题西 林壁》。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部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色彩达人”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部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繁荣走向衰 败的时代,当时政治黑暗,朝廷内官 僚横行霸道,身为朝廷官员的白居易 坚持正义,与权贵恶势力展开激烈斗 争。为此经常受到其他宦官的排挤和 陷害,内心非常苦闷。公元822年, 已当于现在 的市长)。赴任途中的一天傍晚,他 独自一人漫步江边,被眼前的美景深 深陶醉,当即吟诗一首,便是这首 《暮江吟》。

部编人教版《题西林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题西林壁》PPT课件
49
不同点
代表性的景物
题目
写法
情感
《暮江吟》 江水 露珠 弯月 借物抒情 喜爱 赞美
《题西林壁》
庐山
借物喻理 赞美 启智
《雪梅》 雪

借物喻理 情趣 理趣
50
51
9
《题西林壁》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
题西林壁
〖宋〗苏轼
2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 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 府》等传世。
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 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任黄州、 就职汝州时,途经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பைடு நூலகம்

左窄短,右宽长。“夆”捺画舒展。

两撇基本平行,上下两点相互对应。
yuán

左窄右宽。右部捺伸展。
缘由
45
整体回顾

文 回
熟读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46
47
48
相同点
三首诗描写的都是 自然景物 ,诗人在 细致 观察后,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出自己 的感受。每首诗前两句以写景为主,后两句 以抒情为主。
远近高低各不同。
22
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那么诗人描绘得准确吗?
23
让我们通过视频从不同的角度去 现场感受一下气势磅礴的庐山
24
FLASH动画
远近高低各不同
点击下一页
25
通过观看视频,你能用自己 的话说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选优质PPT课件1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选优质PPT课件1 新人教版

(轻读) (强调)
游山西村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 著名诗人。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 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的诗歌当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 和同情人民的苦难。他的诗的艺术风 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 新。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爱因思念而美丽 我曾以为,爱一个人 可以是在心里暗暗的 并不需要对方清楚 我发誓,要把这份美好的感情 珍藏在记忆中,只是记忆 若不是,想到可能永远失去你 永远失去,这份自已如此看重的感情 若不是,又一次在梦中呼喊你的名字 并且从梦中惊醒,或许 这份感情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默默地想念和为你祝福之中 我从来都是幸福的 等待,我不清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结果 我一直希望 能以一种默默等待的姿势告诉你 我对你的感情是认真的 可以经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那些过往的曾经共同拥有的细节 一一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触手可摸,却明明相隔万里 是不是藏得越久 感情就会更加浓呢? 你不在的日子里 思念象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也许是因为终于不甘这样失去可能的机会 终于不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等待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染上灰尘 我鼓励自已说,释放自已 我不相信 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灵的距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不相信 经过岁月沉淀以后的爱依旧不堪一击 我不相信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题西林壁》|长春版 (共31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题西林壁》|长春版      (共31张PPT)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 ; ; ; ;
……
山峦起伏 高耸入云 奇峰陡峭 深沟幽壑 连绵不断 隐天蔽日 危崖险岩 重峦叠嶂
你还知道哪些事 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 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诗句运用:
注释:
不识:看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山:指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横看庐山成了连 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庐山成了高 耸入云的山峰。

同各 不近


不识庐因为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
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 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 (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拓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单元
•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 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 方法
•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 , 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题西林壁
墙壁

碧玉 碧绿
岭: 山脉 峰: 高而尖的山头

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 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 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 成一幅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课件)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 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拓展阅读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 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 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 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学了这首诗,我懂看得事了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拓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诗题
题西林壁
题写、书写。 庐山上的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读诗句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题西林壁∣语文A版 (共15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1题西林壁∣语文A版 (共15张PPT)

感悟诗歌
因为
语文A版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真实的全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没有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
只因为我身在这Βιβλιοθήκη 山之中。语文A版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感悟诗歌
为什么同是庐山有时看到的是岭有时看到的又是峰呢?为 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诗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庐山也不一样。从不同的时 间、季节、心情、天气、心情来看庐山,所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 所以作者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一事 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真是:当局者迷,旁观 者清。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名家介绍
苏轼手迹
语文A版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题壁诗介绍
语文A版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 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 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 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
1.背诵全诗 2.尝试用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诗歌阅读
语文A版出版社 五年级 | 下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42021/8/24Tuesday, August 2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5:43:2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42021/8/242021/8/24Aug-2124-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42021/8/242021/8/24Tuesday, August 24, 2021

2019秋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优秀公开课课件

2019秋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优秀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题西林壁
1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 东临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 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 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 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 誉。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 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
2
庐山西林寺
3
西林寺壁
4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这
9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10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11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12
横看庐山成了连 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庐山成了高 耸入云的山峰1。3

各 不


同低
14
不识庐因为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15
思考:要想看清庐
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哲理诗
道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 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16
背一背:面目,
身在

17
7
题西林壁
读诗句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节奏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重音 有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8
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 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 幅画。
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5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题西林壁》公开课讲解课件

5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题西林壁》公开课讲解课件

5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题西林壁》公开课讲解课件一、课程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悠扬的古筝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展示几幅中国山水画的幻灯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山水画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们画一座山,你们会怎么画?是画它的正面还是侧面?是画它的近景还是远景呢?”2. 引入实物观察•老师拿出杨桃,让学生围坐一圈观察。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它的形状、颜色、纹理有什么特点?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古诗学习(15分钟)1. 朗读古诗•老师先示范朗读,注意抑扬顿挫、平仄起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学生跟读,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调,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2. 解读诗意•逐句解释古诗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描绘的场景,并结合杨桃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山,横看时像连绵的山岭,侧看时又像陡峭的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山,山的形状和景色都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揭示诗人身处山中,无法看清庐山全貌的困惑。

•“只缘身在此山中”:点明诗人无法看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

3. 互动探究•小组讨论:“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经历?比如站在某个高处看风景,或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感觉它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所蕴含的哲理: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不能片面、主观。

三、古诗赏析(10分钟)1. 画面联想•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庐山之中,感受周围的山峰、树木、云雾等自然景物。

•播放与古诗意境相符的山水画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与画面的结合之美。

2. 情感共鸣•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觉得苏轼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哲理?”•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对自然美的赞叹、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一、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庐山之后所作,通过对庐山不同角度景色的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缘"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庐山景色,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3. 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4. 通过诵读古诗、赏析诗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庐山景色。

(2)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庐山的美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 诵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庐山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对庐山有哪些了解呢?(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看看诗人眼中的庐山是怎样的。

2.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缘”,正音。

(3)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语文A版语文五下《题西林壁》ppt-课件

语文A版语文五下《题西林壁》ppt-课件

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 风景。
看近 识缘
成高 庐身
岭低 山在
侧各 真此
成不 面山
峰同 目中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 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 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 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 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题西林壁
横远 不只 看近 识缘 成高 庐身 岭低 山在
侧各 真此
成不 面山
峰同 目中
苏轼想告诉我们什么?
——要想认清一个事物、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全面的 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对比较 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地、 冷静地进行调查分 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迷惑,不能全面、正确 地认识这个事物。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题西林壁》讲解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题西林壁》讲解教学课件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 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 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 途经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若干首游庐山诗中 的一首。
(部编人教版)小学讲解教学课件
初读课文
•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

cˋe fˉeng
lú yuˊan





(部编人教版)小学讲解教学课件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 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 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 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 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 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 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 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 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 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 使我一生受用。
(部编人教版)小学讲解教学课件
西林寺壁
(部编人教版)小学讲解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讲解教学课件
•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 画家、文学家、词人、 诗人,是豪放派词人 的主要代表。唐宋八 大家之一。
•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都是著名文学家,三 人世称“三苏”。
(部编人教版)小学讲解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讲解教学课件
• 题写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 (共28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1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语文A版  (共28张PPT)
平声 一二声 延长 仄声 三四声 短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我能赏古诗
小方法: 1、借助画面和注释理解诗意。 2、读中感悟意境美,探求哲理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横看
侧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远看
近看
高处俯视 低处仰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侧看
横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侧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远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近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高 处 俯 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低 处 仰 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横看侧看源自远看高处看 低处看
近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小组讨论: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 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用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我能书写古诗
要求: 1、坐姿端正。 2、字迹工整、正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作业:
1、把古诗背诵给父母听听。 2、默写古诗。 3、吟诵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的道理。
你还知道哪些事 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 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拓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诗意
横看成岭 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连绵起伏的山岭
高耸入云的山峰


各近 不 同低
?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 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那么多的变化 一座险峰。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去看,庐山呈 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解诗意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
意思是:我不认识庐山的真 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呢?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 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正如俗话说的“当局者 迷,旁观者清”。
测一测:
悟诗情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诗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诗题
题西林壁
书写
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知诗人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1101)宋代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 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 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 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 坡七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