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29页)

合集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梁惠王》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
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山
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
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
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
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 为“亚圣”。
鸟兽秋天新生的细毛
整车的柴
赞同,认可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
究竟 因为
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见:表被动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
厉害,严重 考虑,思量
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度:衡量长短
副词,难道
使.....受到危害 跟,同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结怨,结仇

逻辑严密,气势磅礴
第三层(15—20),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 ,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到,往
用来 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 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 叫衅钟。 衅,血祭。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恐惧发抖的样子
走向
句首连词,既然这样,那么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换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说理散文
战国中后期是先秦文学的大盛时期,其主要成就是诸子 散文,代表作品是《孟子》和《庄子》。
说理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 特色的散文形式。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 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 都会阐述一个道理。
孟子说理散文的特点: 1.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2.长于譬喻,寓言说理,善抓典型 3.语言明畅,精炼准确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国君都在野 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
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过 着苦难的生活。
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 在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 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 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 为上、下。
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 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 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合 称为“四书”。“四书”成为后世(如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重要取 材依据。
表因果,才
这 仁道,即行仁政的方式
对于
14.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
没有妨害(关系)
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
庖厨也。”
庖厨:厨房
远:形作动, 远离
齐宣王
孟子 不忍
舍之 以羊易之
保 民

何由
牛 将以衅xìn钟 百姓

为什么孟子和百姓从齐宣王的 王 这个行为中解读出不同的内容?

统编版必修高一下册《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26张PPT)

统编版必修高一下册《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26张PPT)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到“王请度之”) 主要论说宣王有实行王 道的基础,然而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第二部分(到“孰能御之”) 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 敦促宣王放弃霸道;正面铺写行仁政王道的威力,吸引宣 王实行王道。
第三部分(到篇末) 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制民之 产”和“谨庠序之教”。
“吾惛,不能进於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
尝试之。”这番话来的。那么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呢?
通读全文并结合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a.孟子的主张是 什么?b.齐宣王的看法与孟子是否一致?
王道 vs 霸道
Step 1:引导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
内容要点:“无以,则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介词的代词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四、《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孟子·梁惠》王。上它的主 要内容是写 劝孟说子 放弃齐宣王,采纳“霸道 ”的 主张保发民政而施王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 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导,善于 的写作特点。论辩
齐桓晋文之事部编教材高一下册第一单元11对话语体多采用形象描绘的修辞手法给人以直接的形象直感利于说明问题在词语的使用上一般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时伴有具体写实的形象动词同时简洁浅显而又含蓄要求有言外之意话中有话所谓弦外有音给对方以思考的空间或者利用多义词寄以丰富的潜在内涵
部编教材高一下册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
引导方法:引《诗经》“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 邦”说明“推恩”与“保民”的关系。
Step 4:同时,为宣王说明没有施行“保民 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为”。
内容要点:“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 与?”“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 也,非不能也。”

2024版《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

2024版《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
晋文公在课件中被树立为一位英明神武、勤政爱民的明君 典范。他关心民间疾苦,注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受 百姓爱戴。
13
其他人物形象分析
管仲与鲍叔牙
课件中分析了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突出了 他们各自的才能和品质。管仲足智多谋、善于治国理政; 鲍叔牙忠诚正直、知人善荐。他们的合作对齐桓公成就 霸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02 礼制观念
文章倡导恢复周礼,以礼制来规范社会秩序和人 际关系。
03 中庸之道
文章主张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应秉持中庸之道,
避免走极端。
2024/1/29
16
仁政观念在文章中的阐述
以民为本
文章认为君主应以民为本, 关心百姓疾苦,实行仁政。
举贤任能
文章强调君主应选拔贤能 之士来治理国家,确保政 治清明。
22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2024/1/29
23
相关历史知识拓展
春秋战国时期背景
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 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齐桓晋文 之事》的历史背景。
齐桓公与晋文公的生平
齐桓公与晋文公的交往
阐述齐桓公与晋文公之间的政治、军 事交往,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化及 原因。
分别介绍齐桓公和晋文公的生平事迹, 突出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2024/1/29
26
2024/1/29
THANKS
感谢观看
27
2024/1/29
24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1 2
《左传》中的相关篇章 推荐阅读《左传》中与齐桓公、晋文公相关的篇 章,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和文学描写。
《史记》中的相关篇章 推荐阅读《史记》中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篇章, 引导学生从史学的角度审视这段历史。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王夫差。 清代《鲒jié崎qí亭集外编》认为: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民国1934年出版的《辞通》认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
⑦ 曰:“何由知吾可也?” ⑧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
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⑨ 曰:“有之。” ⑩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⑪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hú sù,若 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4、“不能”和“不为”有什么区别? “不能”:没有做的实力。 “不为”:有实力却不做。
5、孟子用“缘木求鱼”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说明齐宣王想要通过实行霸道来统治天下是不 可能有结果的,甚至是相当危险的。
6.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你认为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
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 的小农经济社会。
21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22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23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24 王笑而不言。 25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
听于耳与?便嬖pián bì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 哉?” 26 曰:“否,吾不为是也。”
《孟子》是记载孟子的思想言论,政治活动的书,相传为孟子及其弟 子所著,到南宋时朱熹将之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 (29张PPT)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  (29张PPT)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 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何以异:宾语前置 (凭什么)——怎么区分 太山 北海:泰山 渤海 超:越过 以: 表修饰 语:告诉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吾何爱一牛?即 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 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 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爱:吝惜 舍不得 然:对,正确 诚:确实,的确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 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 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后知轻 重;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 之!
刑:“型”,名--动 做榜样 寡妻:正妻 御:治理
举:拿
诸:兼词,之于 所以:……的原因
权:动词 用秤称 度: 用尺量
度:考虑
《诗经》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 家一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 德足以安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古代圣人大 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 (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却不能推广到老百姓身上,这 究竟是为什么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1.2《齐桓晋文之事》(共46张ppt)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课件(统编版)

1.2《齐桓晋文之事》(共46张ppt)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课件(统编版)
“仁政”“王道”
孟子把孔子的“仁”从道德角度发展 为“义” ,从政治角度,他又将之发展 为“仁政”,也就是他的“王道”。 他 把孔子的伦理思想演义为一整套的政治构 想,完成了由学术向政治的过渡,学者成 为政治幕僚,孟子也就自封为“王者师”。
为 政 2之 道
亚圣孟子
“性善论”
孔子不愿意谈人性,他可能意识到这是
细品有料
思 孟子认为国君如何行动才能达到行“王道”和“仁政”的理 考 想境界。 四
②“保民”。即对人民不要一味压榨,要采取保护的政策。“制民之产”, 使人民得到耕种的土地;“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使人民得到 温饱;而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 达到社会的安定。
细品有料
细品有料
思 孟子认为国君如何行动才能达到行“王道”和“仁政”的理 考 想境界。 四
①“敬德”推恩。孟子认为,实现“王道”,实行“仁政”,关键在于国君, 而且是在于国君的“德”。在他看来,“仁心”是“仁政”的基础,而要真 正实行仁政,便要“推恩”,即以“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由 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以国君的高尚道德来感化人民,提 高社会的道德水准。
思 最后一段中,孟子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理想世界?这样的理 考 想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五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恬静、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 不能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一是战国时期,由分裂趋向统一,战争难以避免。孟子往往笼统地反对武力, 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 显得过于天真、简单。孟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与当时的社会却有 很大距离,所以是行不通的。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诸子百家
【学习要点】 1.疏通文意,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 措施。 3.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新课 导入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
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
燕昭王为报国仇,统帅燕国及赵、秦、韩、魏五国 联军攻打齐国,齐国就此衰落。
题目 解说
“齐桓”指的是齐桓公,“晋文”指的是晋文公, 他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事”指的是用武力争 霸于诸侯的事业。他们实行的是“霸道”,文中齐 宣王以此为话题,而孟子转移了话题,谈论“王道” 才是正道,“霸道”是不可行的。
不得已,“以”, 通“已”,止。
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事, (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 的事情,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的话, 那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好吗?”
第一层(1—2),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 道”。
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 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而且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 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 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 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 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 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50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50张ppt)

问 题 探 究
【思考】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和《孟子》的其他篇章中 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 呢?圣人也会说谎么?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 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 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说服齐王的意图便绝难实现了。所以,他巧妙地回避了 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这样的话推掉了。这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 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后文便用“无以,则王乎” 的问题,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着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 王国了。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 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 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如 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德却不能推及到老百姓身上,究竟是为什么呢? 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 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安抚,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 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这样做,而不是不能这样做。”
曰:“无伤( 妨碍)也,是(这)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
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厨房 )也。” 王说(同“悦”,高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揣测)之。’
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这样)行之,反(回头)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
心有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 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 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者按摩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 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 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 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己及 人也爱护别人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 那么容易了。

齐桓晋文之事PPT(优秀课件)28 人教版

齐桓晋文之事PPT(优秀课件)28 人教版

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
儒家学派。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 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 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 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 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 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 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 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
《 孟 子 》
● _______, _______, _______是 《孟子》散文的主要与设色(汪洋 恣肆的论辩风格;通俗晓畅的语言; 贴切的比喻;精致工巧的结构构成 了《孟子》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孟子(前372—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邹(现山东邹县东南) 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 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 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 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 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 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 时被称为“亚圣”。
1、无以,则王乎?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4、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 的目的意义,反而想不出为什么了。
5、物皆然,心为甚。
事物都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 衡量。
●中国散文具有悠久的传统。最早可 上溯到《_____》,但真正具有文学 性质的散文应该从《_____》和 《_____》算起。
●《孟子》在宋代被列为《十三经》 之一。到南宋时,朱熹抽取《礼记》 中的_____和_____两篇,与_____和 _____合为《四书》。
●《孟子》一书,主要记载孟子的言 行,阐发儒家思想,属________文 体。文章富有气势,言辞犀利、流 畅,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4.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疑问代词,怎么,那里 哀怜
什么区别
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重要词句讲解
(15—20)段
1.夫子之谓也 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之谓:说的就是……
内心有所触动
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 表被动
3.请找出在谈话过程中出现的三个波折,孟子是如何
因势利导一步步打动齐宣王的?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避而不答 转移话题
掌握聊天主动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欲擒故纵 缩短距离
树立齐王信心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由小及大 由此及彼
打消畏难情绪
孟子:“……王请度之。” 齐王:……
3.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 为不用恩焉
之:提宾标志。又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重要词句讲解
(21—33)段
难道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军士臣下受到危险,与各诸侯国
难道
使……危险 结怨,然后才心里痛快吗?
三、第三部分(34—35)详细地分析 如何实行王道 , 可 从 两 个 方 面 概 括 。 第 一 :
制民之产(富民)
谨庠序之教(教民)
任务二 品读、鉴赏孟子的论辩艺术
1. 齐宣王一开始本来想要听孟子讲述什么?孟子和齐宣王这次谈 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齐宣王与孟子的政治理念,两者根本差异 在何处?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孟子的为政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当时,齐宣王 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 绕行王政、弃霸业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
矫正读音
胡龁 (hé)
觳觫 (hú sù)
彼恶知之 (wū)
忖度 (cǔn duó)
辟土地 (pì)
商贾 (gǔ)
邪侈 (chǐ ) 畜妻子 (xù)
【解读】:借机提出论点“保民而王”
任务一:疏通文本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 ➢ 之:到,往,牛何之,宾语前置句。
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 以:用来
“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 ➢ 觳觫:恐惧发抖的样子
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 sù), ➢ 若:如此,这样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 ➢ 就:走向
➢ 何如:怎样 ➢ 则:才 ➢ 保:安抚 ➢ 御:阻挡,抵挡,宾语前置句 ➢ 若:像 ➢ 何由:从何处,宾语前置句
【译】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任务一:疏通文本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 ➢ 诚:的确,真是
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 ➢ 易之以羊:状语后置句
爱也。”
➢ 宜:应当,理所当然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 ➢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 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 ➢ 无伤:没有妨害
孝悌 (tì)
颁白 (bān)
褊小 (biǎn) 便嬖 (pián bì) 吾惛 (hūn) 庠序 (xiáng) 不王者 (wàng)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②“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 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
交流讨论
③“天下可运于掌”这个比喻,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王天下”是一 件十分容易的事。
④“缘木求鱼”的比喻,和孟子其他许多比喻一样,已变成今天习 用的成语,它形象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 诸侯国是多么愚蠢,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犹如 当头棒喝,使文势如悬崖坠石,有千钧之力。
商贾(ɡǔ) 颁(bān)白
惛(hūn)
放辟(pì) 邪侈(chǐ)
畜(xù)妻子
豚(tún) 彘(zhì)
庠(xiánɡ)序
孝悌(tì)
自主学习
梳理全文的字词音义和句子意义。 总结语气助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达。
交流讨论
有一天,同学们突然穿越了,成了齐宣王的“秘书长”。在这次对 话后,齐宣王要求你整理对话内容——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以及 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文章分为哪几部分)。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 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 其被发左衽矣。”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 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
侯束牲载书而不歃(shà)血。” ——《孟子·告子》
齐王实问“霸道” 孟子转谈“王道”
孟子针对这种思想上的疑难,采用了一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 行说理。这就是“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 枝”等比喻,指出齐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只是没有认真 去做罢了,这就进一步从思想上为自己陈述仁政主张铺平了道路。
第三个波折: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 并没有明确地表示要去实行,而是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那么,他的 “大欲”是什么呢?这是孟子必须认识到并且要扫清的障碍,否则,王天下 的大道理还是不能让齐宣王听到心里去。所谓能破才能立,就是这个道理。

统编版《齐桓晋文之事》优质-公开课ppt

统编版《齐桓晋文之事》优质-公开课ppt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思考
避而不答:孟子托辞“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避开齐宣王的问题而不回答。 转移话题:孟子又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想谈的“王道”上去,婉转地说:“无以,则王乎?”使宣王难以拒绝。
孟子引入话题的方法: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
见:表被动
异:区别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形:表现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取独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
概括第二层的含义,赏析孟子智慧。
阅读后文,尝试翻译,理解孟子说理的智慧!
作 业
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根据课下注释,梳理翻译文章第三部分内容,把握这部分的重点虚实词语及文言句式。【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文教材《齐桓晋文之事》PPT课文课件(最新版本)推荐经过上文对“王霸”利弊的说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孟子这才水到渠成地拿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文教材《齐桓晋文之事》PPT课文课件(最新版本)推荐孟子于是就势举出例子说明齐桓王只恩及禽兽,却功不至于百姓,这是不肯行王道,而并非“不 能”做到。【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文教材《齐桓晋文之事》PPT课文课件(最新版本)推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文教材《齐桓晋文之事》PPT课文课件(最新版本)推荐齐桓王承认自己有不忍之心,相信自己可以行仁政。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巧妙地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文教材《齐桓晋文之事》PPT课文课件(最新版本)推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淀为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的一部分,规范和约束着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孔孟所提出的“道德理想社会”希冀以道德伦理在社会上的推广,完成每一道德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使人人都致力于道德人格的完善,从而形成以道德理性为原则,以道德关系作为调节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文教材《齐桓晋文之事》PPT课文课件(最新版本)推荐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重点词 牛何之:到……去(宾前);舍:释放,放走;觳觫: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 衅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 就:走向;然则:句首连词,既然这样,那么;
与: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易:换,替换;识:知道;诸:之乎的合音。

孟子谈“王道”
10.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谈“王道”
20.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重点词 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名作动,做榜样。寡妻:正妻; 御:治理;言:句首语气助词。无义。举:拿; 诸:兼词,“之于”;彼:别人,对方妻子:妻子和儿; 所以....者:...的原因;第二个“人”:一般人;他:别的,其他的。 所为:所作所为,指施恩惠的行为;独: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权:名作动,称量;度:丈量;度:考虑,思量
▲重点词 已:语气词,相当于“矣”,了;朝:使...朝见;莅:统治; 中国:指中原地区;抚:安抚;四夷:四方的外族;以:按照 若:如此,这样;殆:副词,恐怕,大概;缘:攀援

孟子谈“王道”
31.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32.曰:“楚人胜。”
33.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
19.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重点词 复:禀报;明:形作名,视力;许:认可,赞许,赞同;为:是; 之:取独;见:被;形:表现;何以:怎么,用什么;异:不同,区别 ▲特殊句式 为不用力焉:判断;百姓之不见保:被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齐桓晋文之事》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齐桓晋文之事》课件PPT

词类活用
危士臣 使动用法。
朝秦楚
使动用法。
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的势力;大的势力。
寡固不可以敌众 少的一方;多的一方。
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
从而刑之 加以刑罚。动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穿。
古今异义吾何ຫໍສະໝຸດ 一牛吝啬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的原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用来推及到
至于兄弟
到了……
觳觫 húsù
便嬖pián bì
放辟 fàng pì 畜妻x子ù
庠序 xiáng
孝悌tì

白 bān
褊小 biǎn
邪侈chǐ 则王wàng 胡龁hé 彼恶知之 wū 忖度cǔn duó
请同学们背诵课文末段(“无 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 能……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该通怎怎“么 矣么办”呢,办?表”示齐确呢宣定王语?说气:”“和他齐断绝宣交情王。 说:“罢免他。”孟子又问:“国家
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
没有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看着左右扯别的
问题。
⑥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通“薆”,隐蔽,躲 藏
重点虚词:与
• 1、然则废衅钟与 同“欤”,吗 • 2、我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给予 • 3、孰与君少长 和 • 4、蹇叔之子与师 参与 • 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交好
重点虚词:乃
• 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这样
• 2、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是
• 3、家祭勿忘告乃翁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及,:犹推缘及木、而推求广鱼到也。
缘:攀登、爬
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吾不忍其觳觫
恐惧发抖的样子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件29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件29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⑦ 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 形→动,爱护 / 形→名,孩童 ⑧ 刑于寡妻 名→动,作榜样 ⑨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形→名,肥美的食物 ⑩ 轻暖不足于体与 形→名,轻暖的衣服 ⑪ 危士臣 使动,使……受到危害 ⑫ 朝秦楚 使动,使……来朝见 ⑬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形→名,小的国家、大的国家
⑭ 寡固不可以敌众 形→名,人口稀少的国家、人口众多的国家 ⑮ 弱固不可以敌强 形→名,弱小的国家、强大的国家 ⑯ 然后从而刑之 名→动,处罚 ⑰ 是罔民也 名→动,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⑱ 树之以桑 名→动,种植 ⑲ 谨庠序之教 形→动,谨慎从事,重视
统 编 版 高 中 语 文 必 修 下 册
• 1.通假字
•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 (3)王说:说,通“悦”,高兴 •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 • (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 1.下列标红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聪慧
• B.百亩之由,勿夺其时 夺:夺取
• 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诫,告诫
• D.奚暇治礼义哉 治:讲求
• 【答案】B 错过。
• 2.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29页)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29页)
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 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 之!吾不忍其觳觫,hú sù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 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曰“有之。”


晋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 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 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 “仁”的学说, 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 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游说诸侯, 宣扬“仁政”,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 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 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 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 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 时称为“亚圣”。
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 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29页)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29页)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 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 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 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 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 有 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是:这 诚:的确 真的 百姓认为我吝啬也是应该的。 主谓倒
伤:妨碍
装。 之,助词,取独。
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说:通“悦” 忖度:猜测
夫子之谓:说的就是您 宾语前置 戚戚:内心有所触动
齐宣王笑着说:“这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 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替换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 “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 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 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 “《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 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 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 呢?”
而:连词,表修饰 宾语前置。之—动词,到,往
以:介词,用
省略句。以(之)衅钟
而:连词,却,表转折 若:这样 就:动词,靠近走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向 识:知道
诸:之乎,兼词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 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 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 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 事?”齐宣王说:“有这样事。”
孟子的重要思想
•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 •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对国君傲然视之) •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 • 天下之通义也。
“仲尼 无 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wàng 乎?”曰:“德 ,则可以王wàng矣?”
曰:“保民而王,
” 曰:“ 寡人者,可
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之徒:这类人 道:谈论 是以:因此
无传:没有流传
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
以—通“已”停止 王:动词 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弟子 在一起共同编纂的, 《孟子》共七篇, 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 公》.《离娄》.《万章》.《告子》. 《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是 一部语录体著作。《孟子》一书宋代时 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南宋朱熹又将 它列为《四书》之一。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 言。文学价值很高。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29页)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29页)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吾何爱一牛?即 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 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 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
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 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 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 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
统编高中语文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 优秀课件 (29页)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
何如:如何 若:像
宾语前置)
•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事, (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 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 的话,那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好吗?”(齐宣王)说:“道德怎么样,才可 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便没有什 么人能抵御他了。”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 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 做到呢?”
爱:吝惜 舍不得 然:对,正确 诚:确实,的确
异:对....感到奇怪
若:如果 隐:痛惜 择:区别
彼恶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 恶:怎么 那里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老百姓都认为大 王是吝惜。我本来知道您是不忍心。” (齐宣王)说:“是的,
的确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吝惜一头牛?就 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 所以用羊去替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