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简述

合集下载

职教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职教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职教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第4期摘要:文章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教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该校职教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水平现状。

调查发现,职教师范生TPACK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理工科师范生TPACK水平高于文科师范生,文章还指出教育实习对TPACK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师范生;TPACK;教育实习一、问题的提出2005年,美国学者米什拉和科勒在PCK(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知识架构——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在这个框架(见下图)中,TK(技术知识)、PK(教学知识)和CK(内容知识)的交融之处即为TPACK,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外学者近年开展的TPACK的量表设计和教学策略等研究,为我国TPACK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

TPACK水平对职教师范生教育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师范院校开展TPACK现状研究。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该研究基于既有的研究及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预测量,并最终形成电子问卷,选取部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教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220份(男生37名,女生183名)。

同时,对部分师范生进行深入访谈调查,记录并整理有关材料,以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

三、现状分析(一)基础要素现状分析1. 技术知识(TK)师范生TK水平在性别和专业属性层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男生TK得分均值高出女生2.67分,理工科师范生TK得分均值高于文科师范生。

同时,将TK题项得分与所在年级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大一、大二、大三师范生TK得分均值差异不大,但与大四师范生差异显著,其原因是大四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通过课堂教学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

2. 教学知识(PK)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按性别分组的两组PK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均值差为1.87分,由此可见,男生对教学法知识掌握得更为熟练;按专业属性分组的两组PK题项得分并无差异,这表明文科与理工科师范生的PK无明显差距;从PK均值来看,大三师范生得分最低,大一师范生得分仅次于大四年级师范生,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学段衔接学科融合现状及分析

学段衔接学科融合现状及分析

学段衔接学科融合现状及分析1. 引言1.1 引言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段衔接和学科融合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学段衔接是指不同学段之间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学科融合则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内容的整合和交叉。

学段衔接学科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旨在实现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当前学段衔接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之间的隔阂,师资培训不足,教学资源不均衡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不同学段之间学习的不连贯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通过学科融合,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学科融合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和创新。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段衔接和学科融合的现状亟待改善。

只有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政策,才能促进学段衔接学科融合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素养水平。

2. 正文2.1 当前学段衔接存在的问题当前学段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学段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连贯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断层和学习困扰。

第二,学段之间考试评价体系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学段之间师资队伍的交流和合作不足,导致教学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第四,学段之间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同步。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学段衔接学科融合的深入发展,需要通过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

2.2 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学科融合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整合,通过跨学科合作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

在当前时代,学科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科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传统的学科划分往往会导致学生只重视某一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通过学科融合,可以使学生跨学科地思考问题,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发展

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发展

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如何实践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及课程整合的发展方向。

标签: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发展现状一、曾经的弯路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等概念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计算机、幻灯片等与“信息技术”沾边的仪器就是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课堂电子化、教案电子化、教材电子化。

二、信息设备支持状况学校31个教学班全部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另有学生微机室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各处室办公电脑配备齐全。

学校还配备了各类信息化设备,摄像机、照相机、扫描仪、录音笔、多种移动存储设备以及大量各类教学软件、各学科资源等。

这些信息化设备使用率极高,基本满足了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现状我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现在教师们基本都认识到过去曾走过的弯路,并积极主动避免不理性的“整合”,逐步科学理性地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

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再盲目推崇信息手段的使用率,而是视教学需求该用则用,用好则用。

而且整合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课程,信息技术开始成为学科课程之间沟通的“桥梁”。

比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同时也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课程的综合性。

另外,教师、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整合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我校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认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存储信息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实践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推进,学校非常重视学科资源库建设。

我校资源库建设已初步形成规模。

学校为了存储、管理、共享这些资源,专门购置了一个6T容量的存储器,为各学科资源库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从学科课件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和趋势

从学科课件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和趋势

从学科课件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和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教育领域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首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设施的普及:大多数学校已经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2. 教学资源的丰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在线课程和各种教学辅助工具。

3. 教学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这些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的实施,提高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仍然相对匮乏。

2.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差异: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影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和效果。

3. 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一些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趋势将体现在:1. 个性化学习: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精准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

2. 跨学科整合:信息技术将更多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 在线教育的普及: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线教育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正逐步深化,未来有望在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所必备的一种知识框架。

通过对2005-2011年出版的55篇英文文献(包括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和23篇中文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发现目前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技术知识(TK)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不同观点的应用带来了不同的TPACK测量和评估方式;学科领域中的TPACK研究较少;教师TPACK和教师教学信念、技术信念相互作用且共同影响教师是否用技术来教学;积极参与设计、实施技术整合的课程是教师TPACK发展中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策略,最后展望了TPACK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教师教育;TPACK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教学评价2005年Koehler和Mishra提出TPCK,作为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知识框架。

自此,TPACK在国外教师教育与教育技术学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已成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知识研究的热点,相应TPACK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

教师必备TPACK是一个要求,也是一个宣言。

如何促进教师TPACK发展、转化和创新,更好地展示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不得不去思考的重要课题。

而这首先需要对国内外TPACK概念的发展轨迹和相关实践应用进行系统梳理。

TPACK的概念并不是第一次提出,Pierson、Angeli、Valanidestll、Niess口都使用过相似的表述,(ICT)-related PCK或者是Technology-enhanced PCK。

TPACK的提出是建立在舒尔曼PCK的基础上的。

PCK被认为是体现教师职业特征的独特知识,是关于教师“用专业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的综合视角去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是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不同兴趣和能力的知识”。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

[ 关键词 ]T A K; P c 教师教育; 技术整合 [ 中图分类号 ]G 3 4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6 2 0 0 (0 0 0 —07 — 1 17 - 0 8 2 1 )4 0 8 0


TA P CK概 念提 出的背景
K e l 在 对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项 目设 汁 的 五 项 研 究 中 ,以 L e oh r e e
不 必 然 导 致 教 师 能 够 在 教学 中 有效 地 使 用 技 术 。技 术 与 教 育 的关 系 , 括 技 术 在 教 师 知 识 中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 了 一 个 挥 包 成
a dT a h r d c t n C T )o A C E仓 新 与 技 术 委员 会 出 n e c e u ai , I E t 、 A T I E o l 版的面向教育者的 T C P K手 册 ( a d ok o T c n lg a P d H n b o f e h oo i l e c a o i l o tn K o ld e o d c tr) 】 文介 绍T A K。 g g a C ne t n w e g r u aos[中撰 e f E “ P C 期间, 七个 元 素 的 定 义 表述 略微 有 些 改 动 。 至 2 1 截 0 0年 5月 , 中 国知 网上 仅 有 1 2篇 公 开 发 表 的 期 刊 文 献 和 4篇 硕 、 士论 博 文提 到 T A K 其 中的 4篇 全 文介 绍 了 r A K 的定 义 及 国外 PC 。 r C P 研 究 [ 45 1 3 1 ,另 5篇 分 别 提 到 了 在美 国 A R 2 0 21 I 1 E A o 9年会 『 、 】 6 1 A C 20 E T 0 9国 际会 议 【 、2 世 纪 学 习 ” 目 “ 1 国际 论 坛[ 和第 l 届 9 1 3 U E C — P I 国 际会 议 暨 世 界银 行 一 E I “ T在 教 育 中 N S O A ED K RS I C 的应 用 ” 高级 研 讨 会 中 , T A K相 关 的 报 告与 陈 述 。 外 , 与 P C 此

中小学教育技术融合的现状与展望

中小学教育技术融合的现状与展望

中小学教育技术融合的现状与展望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技术融合的探索变得尤为重要。

教育技术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更是教学理念、教育环境、学习方式等多方面变革的推动力。

通过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融合现状的分析,以及未来展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指导。

中小学教育技术融合的现状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进,许多学校逐步增强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互联网、智能设备等科技资源逐渐向校园普及。

这种背景下,教育技术的应用形式也日趋多样。

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虚拟实验等技术,极大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同时,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使得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师的角色也在逐渐转变。

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与学习反馈,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虽然当前中小学教育技术融合的现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存在许多挑战。

首先,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有限,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使得部分地区、学校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上滞后于其他地区。

尤其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教育技术的发展。

此外,教育技术的过度应用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忽视,也可能造成学习负担的加重,甚至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展望未来,中小学教育技术融合将向着更加深度和广泛的方向发展。

教育科技的持续创新将为课堂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可能彻底改变教育的传统模式。

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借助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而有效辅导学生的学习。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整合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是指教师将技术、教学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能力。

本文将从TPACK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TPACK的概念TPACK是由Mishra和Koehler于2006年提出的概念,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技术、教学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的能力。

具体来说,TPACK包括了三个核心组成部分: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TK)、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PK)和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CK)。

技术知识是指教师了解和运用各种技术工具的知识,教学知识是指教师了解和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知识,学科知识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TPACK的重要性TPACK的出现,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技术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具体来说,TPACK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整合技术,教师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整合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在信息化时代,整合技术已成为一项迫切需求。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育的发展。

三、TPACK的实施过程实施TPACK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巧。

以下是实施TPACK 的一般步骤:1.了解学科知识:教师首先要对所教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知识点等。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分析及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分析及有效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分析及有效策略一、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状分析我校位于惠城区古塘坳尖峰山(笔架山)嘉逸园社区内,是惠城区一所新开办的现代化、花园式的全日制六年制公立小学。

学校按《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建设,占地面积约168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485.86平方米。

学校按36个标准班配置,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目前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状基本情况如下:1. 学校高度重视:我校自开办以来,一直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当中,同时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增加教学设备,达到硬件要求。

2. 师资培训不断加强:学校拥有一支年轻有活力、积极好学、思想觉悟高的师资队伍,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依然不断派出老师参与省、市、区的各项培训,不断增强老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3. 大部分老师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但存在盲目地运用而忽视了学科教学的特点的现象。

我们知道,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恰当地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从课程内容出发,适时并且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4.部分老师盲目地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精美的外观,忽视了课程的内容的实在性。

我校年轻老师居多,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教学前,部分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完整、美观、漂亮的课件,上课时,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但接着进入正题教学后,却发现先前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和课本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逻辑关系。

其实是因为老师太过注意课件的外观,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漂亮的按钮、精彩的动画、神奇的特效上面,干扰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与理解。

会让学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神到课程的内容之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5.仍有个别老师信息技术素养较低,无法或不习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认为自己对硬件或者软件的不熟悉,有的怕由于操作不当弄坏了学校设备;有的怕自己不会了在学生面前处于尴尬和窘迫的局面;有的觉得用自己不熟悉的设备设施会使得自己不能掌握教学时间,从而破坏教学效果。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摘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即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Conten tKnowledge)自2005年明确提出以来,在国外受到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而在我国,TPACK尚处于初步引介的阶段。

截至2010年5月,国内只有少量文献对TPACK的定义及国外研究做了较为详细深入的论述。

鉴于TPACK本身仍是处于发展中的新兴事物,从TPACK概念的演变、发展入手。

简要介绍了当前教师教育、学科教学领域内的TPACK相关研究,力求展现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TPACK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关键词]TPACK;教师教育:技术整合一、TPAcK概念提出的背景(一)技术对教育产生影响自古以来,每一样新技术(如纸笔、黑板等)的出现都或多或少地对教育领域产生影响。

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蔓延的今天,这一影响的规模和所产生的效应变得庞大复杂而又变幻莫测。

但迄今为止,技术还未给教育带来如1987年Alfred Bork所预言的变革。

这其中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数字技术(用途多样的、不稳定的、功能不透明的)与传统技术(用途特定的、稳定的、功能透明的)的特征有着巨大的差异,大部分数字技术的产生也并非出于教育的目的。

在教师教育领域中,大量的事实证明,让教师单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必然导致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

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包括技术在教师知识中所扮演的角色,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理络不清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TPACK概念的提出在TPACK概念提出之前,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技术知识不能独立于教师专业知识而存在,并提出了一些整合了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概念(如ICT—reated PCK、e—PCK等)。

尽管字面上表述不同,但这些概念实际上表达了与TPACK 相似的思想。

密西根州立大学的Punya Mishm和Matthew J.Koehler在对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设计的五项研究中,以LeeShulmall提出的PCK为基础,于2005年首次提出TPACK的概念,并于2006年对TPACK框架中的七个元素进行了详细论述,清晰地勾勒出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问题

探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问题

探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问题信息化地快速发展,使得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了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

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运用程度,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改革。

因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了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重点。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 缺乏正确的整合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中的内容、方法融合于课程理论之中。

整合的出发点是课程理论,绝不是简单的在网络教室中用信息技术来取代课程理论教学,而是两者之间的融合。

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认为两者的整合只是将其简单的叠加,教学过程还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区别,只是将课堂换成了网络教室,没有将整合理解为信息技术与信息学科之间的融合。

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整合理念。

1.2 整合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仍过于传统在我国教学实践中早已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技术方法融入理论课程中,与理论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以便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然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进行照本宣科,强调以教师的教学为主,没有发挥出学生在信息技术理论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且仅重视学生的技术培养和训练,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更不用说教师会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了。

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仍影响着整合后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1.3 教师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整合后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予以有效使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掌握更好的信息技术,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以上海市A高校数学专业师范生为例

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以上海市A高校数学专业师范生为例

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以上海市A高校数学专业师范生为例培养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以上海市A高校数学专业师范生为例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已经成为培养师范生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以上海市A高校数学专业师范生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师范生的TPACK能力,以提升他们在将来科技发展的教学环境中的表现。

一、TPACK的概念与重要性1. TPACK的定义TPACK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能力,它包含了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来支持学科教学的理解与应用。

师范生在成为教师之前,应该具备一定的TPACK能力,以应对未来教育的发展。

2. TPACK的重要性TPACK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技术的自信心,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师范生的TPACK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市A高校数学专业师范生的TPACK现状1. 整体情况在调查中发现,上海市A高校数学专业师范生对于TPACK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如何有效地整合技术到学科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2. 存在问题a. 技术知识不足:部分师范生对于常见的教学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不熟悉,无法很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b. 学科知识欠缺:部分师范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对于如何将其与技术整合到教学中仍存在困惑。

c. 教学知识不够丰富:师范生对于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无法很好地将技术与学科知识结合。

三、培养师范生的TPACK能力的策略与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实习和教学实践中,师范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际教学,结合理论知识,逐步提升对于TPACK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技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计划

技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计划

技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计划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社会的变革,技术能力已成为人们融入社会、取得成功的关键。

然而,技术教育的现状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技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促进技术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部分:技术教育的现状1.1 技术教育的定义和意义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技术变革的能力的教育过程。

它专注于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和方法。

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现实挑战。

1.2 技术教育的挑战与问题尽管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技术教育的课程与时代变化不协调。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教育需要跟上最新的行业趋势和技术创新,以确保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的技能。

其次,技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或学校拥有更多的技术设备和师资力量,而一些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则面临技术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此外,技术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可和重视。

许多人仍然将重心放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上,忽视了技术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第二部分:改进技术教育的教学计划为了有效改进技术教育并应对挑战,以下教学计划可以被采纳:2.1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技术教育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涵盖新兴技术领域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科技趋势和应用。

同时,推动跨学科教学也是关键。

技术教育与科学、数学、艺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2.2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教育,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教师应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教育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此外,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是关键。

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整合挑战与机遇

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整合挑战与机遇

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整合挑战与机遇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相结合,通过技术整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与体验。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整合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挑战1.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整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在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能力较为欠缺,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2.资源不均衡科技设备和网络资源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存在差异,一些学校和地区缺乏必要的设备和网络环境,限制了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这也使得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整合不够普及和全面。

3.教学模式转变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

而技术整合要求教师将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这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二、机遇1.个性化学习技术整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学习机会。

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提高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

2.拓宽学习资源技术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科普网站、科学实验模拟等。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度探究,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3.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教育中的技术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科技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和模拟,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业奠定基础。

三、应对之策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在技术应用方面的素养,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技术手段来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大对科技设备和网络资源的投入,均衡地配置资源,缩小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

同时,引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科整合不够紧密、学科内容过于繁杂、学科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整合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科内容过于繁杂是另一个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多个领域。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很难深入学习每个领域的知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我们可以精选教材和资源,突出重点,将教学重点放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上。

我们可以分散学科教学的时间,将学科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在不同的学期内进行教学。

我们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和问题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学科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听讲,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我们可以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我们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和合作活动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通过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精选教材和资源、引入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教学,我们可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整合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职前信息技术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职前信息技术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职前信息技术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不断融合,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以满足信息时代技术对教师教学的挑战。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为教师提供了一套新的专业知识体系,为教师信息化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目前,我国对于职前信息技术教师TPACK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现状调查以及简单的培养模式上,在职前信息技术教师TPACK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却相对匮乏。

因此,本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职前信息技术教师TPACK水平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关注境脉因素和技术知识(TK)对职前信息技术教师TPACK发展的影响作用,以期为信息技术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开发的TPACK测量量表和技术接受模型,分别编制了《职前信息技术教师TPACK结构测量问卷》和《职前信息技术教师TPACK发展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以测量职前信息技术教师的TPACK水平现状和影响因素,并尝试通过回归分析法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职前信息技术教师TPACK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TK掌握情况最弱。

(2)在职前信息技术教师中,男性在PCK和TPACK水平上均高于女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在TK、TCK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教育实习对职前信息技术教师的CK、PK、TPK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TPACK内部因子的相互作用中,TPK的提升对发展其TPACK水平最为有效。

(3)职前信息技术教师TPACK发展影响因素中的四个变量与TPACK的七个因子之间均具有相关关系。

其中,技术的有用性与其CK、PCK、TPK、TPACK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技术的易用性对其TPACK的七个因子的发展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外部因素和计算机的自我效能均对其TK水平的提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整合科学专业发展现状

整合科学专业发展现状

整合科学专业发展现状简介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专业也在不断扩展和整合。

整合科学专业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整合科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趋势进行展望。

当前发展现状多学科交叉融合科学专业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上。

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例,它涵盖了医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融汇在一起,生物医学工程可以研究和开发出更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

跨学科研究团队为了推动科学专业的整合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学术界组建了跨学科的研究团队。

这些团队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组成,共同合作开展研究项目。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整合科学专业的应用领域整合科学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例如,数据科学是整合了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它在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另外,环境科学是整合了地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研究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未来发展趋势深度整合学科未来,整合科学专业将更加深入地整合各个学科,形成更加综合和完整的学科体系。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整合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实现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和超越。

强化跨学科合作跨学科合作将成为整合科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创新和发展。

为此,建立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和平台非常关键。

人才培养的转变随着整合科学专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结论整合科学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创造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随着整合科学专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看到更多跨学科的合作,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技术整合

教育技术整合

教育技术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教育技术(EdTech)的整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技术整合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

现状分析当前,教育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学习资源的丰富化,如电子书籍、在线课程和虚拟实验室等,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学平台的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和学习效果评估。

再次,远程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平台的使用率大幅提升,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共享。

面临的挑战尽管教育技术的整合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技术设备的普及程度不一,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

此外,教师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也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

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欺凌等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未来趋势展望未来,教育技术的整合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服务。

二是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将使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互动。

三是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兴起,它们不仅能够辅助教学,还能进行情感交互,成为学生的“数字化伙伴”。

最后,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随着知识更新的加速,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教育技术将为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结论教育技术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传统教育带来了创新和活力。

然而,要充分发挥其潜力,还需要解决技术普及、师资培训、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技术整合将更加深入,为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简述
信息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巨大改变,教育领域在引进技术时也抱着同样的期望,即用技术变革教育。

在我国,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而且已成为教师教育和教育技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然而,与教育对技术的热情和关注相对应的,却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滞后。

针对这一情况,Mishra和Koehler认为要归因于人们只重技术的倾向,人们只是将技术引入了教育领域,却对其如何使用关心不够。

与此同时,在对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对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关注较多,而对如何整合关注较少。

对于这种偏差,他们认为更为根本的问题就是缺乏形成或者理解整合过程的理论基础。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乃至技术整合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变革的自主行动者。

由于技术具有用途多样、更新速度快且不透明(用户不清楚其内部机制)等特性,加上社会和其他情境因素对技术应用的影响,在教学中应用技术便成为一项紧迫而棘手的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奢望仅仅为教师预设特定的行为方式就能解决问题。

而是要让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基础,来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能被施教的甚至被评估的知识,随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等活动而不断增长。

它具备以下特征:①知识融合性: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关于学习者的知识和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的融合体,是融合的且复杂的知识形态。

②情境依赖性: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不仅包含具体的教学情境知识,而且不能脱离具体情景而孤立地被施教。

③动态发展性: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学习与反思不断增长的。

④个体内隐性: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个体通过在具体情境中亲自参与设计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它是随着个体设计经验的丰富与系统化总结的进行而持续增长的内隐知识。

⑤实践性: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知识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或来源于对别人实践的反思;二是指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知识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及效果。

由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教师知识的框架,它可以作为一个概念框架,在教师进行技术整合之前发挥指导作用。

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不是进行技术整合可以一步步遵循的操作框架,它对具体的技术整合设计过
程的指导和支撑十分微弱。

相比技术整合方面,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教育中的实践指导力较大。

当前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相关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教师教育领域中,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在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培养、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测量、教师教育技术课程的设计三方面提供了指导与启示。

而事实上,前两方面都属于围绕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展开的研究。

这些研究从头至尾表现出了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紧密联系,且不同的研究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如都采用类似的策略培养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都采用自评估式的问卷和课堂观察等质化研究测量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的提出者Mishra 和Koehler团队所作的教师教育研究,就属于这种类型。

而第三方面的研究,即教师教育技术课程的设计,则是以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为理论基础展开的,具体的操作、课程究竟如何设计,因研究者的不同而不同。

国内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研究还处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内涵、各个学科中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细化和成分分析研究阶段,即第一阶段,对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在教师教育和课堂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比较缺乏。

陈静探讨了通过设计学习技术、开展微格课例
研究和搭建职前职后教师知识共享的信息空间等途径,获取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知识的可行性。

教师通过几个连续的阶段,包括提供支架、自我导向的学习、形成性评价和契约评价、改善、展示和反思等来提高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imoyiannis提供并描述了一个教师培训的TPASK课程研讨案例,其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一般理论模块和科学教育中的ICT,以帮助教师进行基于TPASK的教学活动设计并整合到他们的课堂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