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课时练5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10 Word版含解析
………………………………………………………………………………………………基础组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读图,完成1~2题。
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B.d、e、fC.a、c、eD.b、d、f答案 B解析要求找出人类与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的关系,d、e、f反映了地理环境要素与人类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答案 D解析江淮平原是我国的湿润地区,可将旱地改造成水田,不会产生盐碱化现象。
盐碱化现象主要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区以及半湿润区。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3~4题。
3.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A.地形平坦B.地下水丰富C.降水稀少D.土壤肥沃答案 C解析该植物地上部分树枝短小,植物枯萎;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十分发达,可以吸收地下深处的地下水源。
这说明该地区降水稀少。
4.此景观所在地,以及由邯郸到该地所体现的分异规律组合正确的是()A.华南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西北地区,经度地带分异规律C.西藏地区,经度地带分异规律D.华北地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 B解析由上题可知,该植被所在地区降水稀少,气候比较干旱,应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邯郸到西北地区,主要体现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了()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③垂直地域分异④非地带性现象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 D解析图中沿Y轴自然带的变化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①正确;沿X轴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②正确;图中没有显示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现象,③④错误。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课时跟踪练5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跟踪练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于2021年9月24日16时29分(当地区时,采用的夏令时)从加拿大温哥华(49°13′N,123°06′W)机场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51分降落在中国深圳宝安机场(22°32′N,114°03′E)(图2)。
孟晚舟在飞机上感言:“此刻飞机正飞在北极……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读图,完成1~3题。
1.孟晚舟乘坐的我国政府包机从温哥华到深圳飞行了( )A.2时22分B.12时22分C.14时22分D.16时22分2.该航班航线最可能途经( )A.阿拉伯半岛B.俄罗斯东部C.美国东部D.格陵兰岛3.飞机出发时温哥华气温为15℃,飞机抵达深圳时气温为27℃,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起飞时间按照西八区区时计算,但由于是夏令时,所以实际当时西八区区时是15时29分,然后飞到深圳,用的是北京时间,时区相差16小时,用25日21时51分减去16小时,得出降落时的温哥华时间25日5时51分,再减去起飞时的温哥华时间24日15时29分,得出14时22分,C正确;A、B、D错误。
第2题,结合材料描述,飞机飞过北极上空,又根据两地经纬度,说明最可能飞过俄罗斯东部。
B正确;A、C、D错误。
第3题,出发地温哥华正值午后,到达地深圳正值夜晚,但深圳温度仍然更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圳的纬度较低,故气温较高,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1.C 2.B 3.B(2022·浙江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天舟四号于2022年5月10日1时56分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于北京时间5月18日20时左右在浙江上空过境。
据此,完成4~5题。
4.美国洛杉矶(西八区)的华侨收看火箭发射直播,选择时间为( )A.5月10日9时30分左右B.5月9日9时30分左右C.5月9日19时30分左右D.5月10日19时30分左右5.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与当天傍晚天空中实际可观察到的现象相符的是( )A BC D解析:第4题,材料指出“天舟四号于2022年5月10日1时56分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5月10日1时56分,即东八区区时为5月10日1时56分;美国洛杉矶位于西八区,东八区与西八区相差16小时,所以火箭发射直播时西八区区时:5月10日1时56分-16时=5月9日9时56分,与5月9日9时30分最为接近,B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25 Word版含解析
………………………………………………………………………………………………基础组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
读图,回答1~3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B.5°C.8°D.10°答案 B解析我国四至点分别是:最北端(53°33′N)、最南端(3°52′N)、最西端(73°40′E)、最东端(135°2′30″E),再按照最北端和最南端之间的网格多少即可计算出经纬网的纬线间距。
2.图中山脉( )A.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②是黄河的发源地C.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D.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答案 D解析①是大兴安岭,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②是祁连山脉,而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③是太行山脉,而中国农耕区与牧区大致以古长城为分界线;④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3.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A.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B.河北省、山西省C.落叶林带、草原带 D.外流区、内流区答案 B解析太行山脉东西两侧分别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河北省和山西省;两侧都是落叶阔叶林带和外流区。
下图为全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气温数据特征能够推测( )A.我国1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B.我国1月南北最大温差为41.4 ℃C.三亚受海洋影响最明显D.西安和郑州最靠近秦岭—淮河一线答案 D解析我国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图中显示郑州、西安最接近0 ℃,故D项正确。
从图中城市气温看,沈阳纬度高于呼和浩特,但气温高于呼和浩特,南宁纬度低于广州,但南宁温度低于广州,故由图中数据不能说明我国1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则A项错误;B项也只能说明图中城市的最大温差,并不能代表我国南北最大温差。
浙江省地理选考一轮复习:地球及其宇宙环境课时练及答案解析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课时练一、选择题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
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
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
读图,回答1~2题:1.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2.“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解析:1.B 2.D第1题,读图可知,图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现在夜空,说明此时为月球的夜晚,且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傍晚时分。
图中①处月球远离地球一端,为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会有如此明亮,A错。
此时金星位于西侧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刻,②位置随着月球公转将进入黑夜,为日落时刻,B 对。
③位置月球远离地球一端看不到金星在夜空中,C错。
④为日出时刻,此时金星应位于东方天空,D错。
第2题,恒星光线为平行光,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A错。
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不会有流星现象,B错。
由于月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太阳也是东升西落,C错。
“嫦娥四号”位于月背,有可能看到水星与金星、太阳同时出现在星空中,D对。
图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
读图,回答3~4题:3.该时刻肉眼在()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4.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A.清晨B.正午C.黄昏D.子夜解析:3.D 4.D第3题,从图1可以看出,此时月球暗面正对火星,因此在火星天空中不能看见月球,A错误。
火星和太阳位于月球的两侧,在月球上不能看到火星嵌在日面,B错误。
地球、月球均为暗面正对火星,因此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和月球,C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22 Word版含解析
………………………………………………………………………………………………基础组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我国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为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读下面的我国部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回答1~3题。
1.①③工程均采用的运输方式是( )A.管道运输B.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C.水陆联运D.高压输电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①③工程为西电东送工程,②工程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④工程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均采用高压输电方式。
2.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剧沿途部分地区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有关这些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些地区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上升②这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③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这些地区有大量海水侵入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答案 A解析④工程沿线部分地区地势低平,且工程实施后,河水水位上升,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并且这些地区在非雨季时段,蒸发旺盛,进而加剧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3.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D.彻底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紧张问题答案 C解析②工程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该工程利于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以气代煤并不现实;该工程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工程可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4~6题。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练(5)及答案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练(5)及答案〔一〕每年冬至前后,落日的光芒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全部桥洞,俗称〝金光穿洞〞。
以下图1 为某游客拍摄的〝金光穿洞〞景观图。
读以下图,回答以下各题。
1.据图可知A. 桥体大致为西北——西北走向B. 拍摄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8:00C. 拍摄照片之时,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为黑夜D. 在整个可拍摄该景观的日子里,北京太阳高度逐日增大2.〝金光穿洞〞景观A. 属于水域风景类型B. 有较高的历史文明价值C. 受天气状况影响小D. 应选择特定的位置欣赏【答案】1.A 2.D〔二〕以下图为纽芬兰岛及其左近洋流散布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关于①②③洋流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①洋流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弯曲B. ②洋流流经海域的盐度高于全球平均海水盐度C. ③洋流的成因与赤道逆流相反D. ①③洋流的性质与②洋流不同2.纽芬兰岛上散布最广的地带性自然森林植被有能够是A. 针叶林B. 阔叶林C. 苔原D. 荒漠【答案】1.B 2.A〔三〕植被掩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水平。
华北地域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
左以下图表示华北地域的三类生态区散布,右以下图表示植被生临时内华北地域三类生态区植被掩盖度变化趋向。
据此完成以下效果。
1.与右图中I、Ⅱ、Ⅲ曲线区分对应的地域是左图中的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甲、乙D. 丙、乙、甲2.与I、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向清楚不同的缘由能够是A. 草场过度放牧B. 作物成熟收割C. 副高逐渐北移D. 夏季降水添加【答案】1.C 2.B〔四〕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开展形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树立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树立实施方象»提出将三亚打形成为低碳城市示范城市。
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时规范练:热力环流和风
7.风洞的形成过程是( B ) ①流水侵蚀形成山洞 ②风力侵蚀形成山洞 ③洞内光照不足,洞内外产 生温差 ④地下水调节洞内温度,洞内外产生温差 ⑤a洞口夏季时风从 洞里往外吹,冬季时风从洞外往里吹 ⑥a洞口夏季时风从洞外往里吹,冬 季时风从洞里往外吹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2023·山东济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降风是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下坡气流。我国南极中山站坐落在 南极埃默里冰架附近的拉斯曼丘陵上,下降风非常典型。下图为中山站 (69°22'S,76°22'E)某年1月份持续48小时下降风气象观测相关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3·北京海淀三模)某同学收看了科教片《地理·中国》——《神奇的洞 穴——风雾秘洞》,了解到风洞是湘西最为奇特的洞窟之一。风洞口一年 四季大风不断,最神奇的是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下图为该同学绘制的 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6~7题。 6.据图文资料可知,该地( C ) A.山地为断块山 B.岩石多为玄武岩 C.夏季降水集中 D.易发现油气资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在下图中用→画出中山站下降风示意图,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画图。
形成过程:在坡度较大的冰面上,冰面辐射冷却引起斜坡高处近地面空气温 度下降,冷空气密度增加,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坡方向流动,形成 下降风。
热力环流和风
(2023·河南名校三模)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下图示意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年有海陆风和无海陆风的气温和气压 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地理(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课时规范练: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第(3)题,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冷涡为低压中心,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 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降温凝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 冷涡系统中,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的状态,而下层的湿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 水汽凝结会释放潜热,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气流上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 外围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系统,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也提供了大量水 汽,加剧降水强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7题,江淮气旋的发生与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冬季,该地区主要受陆地 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春季,陆地升温快,冷暖气团交汇频繁;6月份,雨带移到江 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本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降水少。 第8题,由图可知,最初气旋中心位于东海海域西北侧,东海海域吹东南风;随着 锋面气旋向东逐渐移动到东海海域北侧(略偏西北),东海海域开始吹南风;锋 面气旋继续向东移动,移动至东海海域东北侧,东海海域的风向将转变为西南 风。第9题,渤海湾的半封闭形态有利于江淮气旋带来海水的能量聚集,从而 加大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向,从而影响 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的势力强弱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力大小,从而影响 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主要通过风力、风向以及渤海特殊的海域形态影响 风暴潮,与海水温度变化相关性最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题,图中表示5月16日8时900百帕天气形势图,且图中的细实线为 等高线。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同为900百帕气压,甲处该气压分布的海拔相 对较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高空的水平 方向上,甲处的气压较四周同一海拔地区更低,所以甲处气压为低压。第(2) 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冷涡促进了冷暖气团提前相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 冷涡中心为低压,一方面,冷涡西侧引导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南下;另一方 面,冷涡也吸引来自偏低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北上,暖湿气流 影响范围扩大,冷暖气团相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导致华北地区雨季提 前。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选大一轮鲁教版课时规范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时规范练第10页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第1~2题。
1.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2.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答案1.A 2.B解析本组题考查世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芬兰位于北欧地区,纬度较高,距海洋较近,冬季降雪量较大,路面冰雪覆盖,故选A项。
第2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根据图中的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在此期间,会出现极夜现象,整日不见太阳,故A项错误,B项正确。
冬季该地主要受来自北方的寒潮影响,故C项错误。
该地极夜期间,白昼时长为0时,而春分之后,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时长大于12时,故在最佳测试期内,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故D项错误。
(2018河北石家庄调研)某地理爱好者在我国某城市固定地点观察日落影像,每次他都用相机多次曝光后再将多幅影像叠加起来,形成一幅日落轨迹图。
依上述拍摄手法,他在某日(地方时18时17分日落)拍摄日落轨迹,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某日(地方时18时38分日落)在原地又拍摄了一次,得到日落轨迹,将两次的日落轨迹重叠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3~4题。
3.若他第一次拍摄日落轨迹那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7°,则该地纬度最接近()A.40°NB.35°NC.26°ND.19°N4.他两次拍摄日落轨迹的日期可能分别是()A.4月5日、5月4日B.7月1日、8月1日C.9月10日、10月9日D.11月8日、12月10日答案3.C 4.A解析第3题,第一次拍摄时,地方时18时17分日落,第二次是18时38分日落,表明该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白昼渐长,由此推断第一次拍摄时间应在春分后不久日期。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6外力作用塑造的主要地貌
课时跟踪练16(2024·湛江二模)巨石对河流形态与流水动力具有重要影响。
下图是山区河流的侵蚀作用与巨石崩落堵河的关系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河流能够接纳大量巨石,根本上是因为河流的( )A.溯源侵蚀B.下切侵蚀C.侧向侵蚀D.磨蚀、溶蚀2.下列曲线图中,与上图所示山区河流侵蚀率改变相符的是( )A BC D解析:第1题,溯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长,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与河流河道接纳巨石无关,A项错误。
由图可知,河流下切侵蚀使得河床加深,两岸坡度加大,受重力作用导致两岸大量巨石滑落,积累在河床中,B项正确。
侧向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中下游,此时河流搬运的沉积物颗粒较小,不符合巨石的搬运,C项错误。
磨蚀主要是在河道里,流水对岩石的冲刷侵蚀,与能否容纳巨石无关,D项错误。
故选B。
第2题,巨石崩落时,大量巨石在河底积累,使得河流流速减缓,侵蚀率较慢,处于①阶段;而后由于巨石阻挡水流,水位不断上涨,使得流速加快,搬运实力增加,河底巨石被水流带走,带走的过程中巨石对河底进行磨蚀,使河床加深,侵蚀率变高,符合②阶段;然后两侧山坡的巨石受重力影响接着滑落到河底,滑落的过程巨石对两侧坡面不断侵蚀,使得河床加宽,侵蚀率也较高,符合③阶段;坡面滑落的巨石又来到河底积累,接着对河流造成阻挡,使得流速减慢,侵蚀速率减缓,符合①阶段。
因此四幅图中符合的是A,B、C、D与实际状况不相符,故选A。
答案:1.B 2.A(2024·湖南岳阳二模)小茗同学利用暑假到福建省平潭县海坛岛进行研学,他发觉该岛河流较多,有第四系海积平原和风积砂积累。
某处海面礁石上矗立着两块形似双桅帆船的花岗岩巨石,巨石边缘圆滑,东面如刀切一样的平整,当地人称其为“半洋石帆”。
据此,完成3~4题。
3.“半洋石帆”东面如刀切一样平整的形成缘由是( )A.断裂抬升侵蚀形成B.风力侵蚀形成C.垂直节理发育,风化侵蚀形成D.海浪侵蚀后断裂形成4.下列关于小茗同学所见和推想,不正确的是( )A.海岸旁边海蚀柱、岬角多见B.海岸较为弯曲且坡度较小C.“半洋石帆”将来可能消逝D.有较多的海滨沙滩解析:第3题,断裂抬升侵蚀面一般不太平整,有起伏,且不肯定是垂直面,A错误。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5(课时作业)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1 自然灾难及其影响2021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 km。
地震造成196人死亡,11 470人受伤,152万人口受灾,造成5.6万间房屋倒塌,严峻损房14.7万余间。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A.岩石圈 B.大气圈C.水圈 D.生物圈2.下列属于地震灾难主要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C.滑坡 D.泥石流1~2.【解析】第1题,地震是岩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错位,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急剧释放。
第2题,桥梁、厂矿受地震破坏易变形、垮塌、沉降、毁坏等。
【答案】 1.A 2.A自然资源利用不好,会造成灾难。
同样,自然灾难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资源。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自然灾难的形成,是由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是( )A.夏秋季节华北地区地势低洼处易发生洪涝灾难B.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C.新疆地区冬春季节易发生冻灾D.内蒙古地区过度放牧致使沙漠化严峻4.下列自然资源的形成与自然灾难相伴的是( )A.地震多发地区往往地热资源丰富B.寒潮形成的低温可杀死一些越冬害虫C.条件适宜的荒漠地区边缘植树种草D.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3~4.【解析】第3题,过度放牧是对草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造成沙漠化严峻。
华北地区的洪涝、西南地区的地震、新疆的冻灾都不是资源利用不合理而引起的。
第4题,题干强调“自然资源的形成”与自然资源的相关性,而不仅仅是自然灾难有利的一面,B项错误。
地震多发地区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A正确。
植树种草是人类活动形成的,C错误。
D项没有涉及自然灾难。
【答案】 3.D 4.A2021年3月13~14日,广西6市14县(区)先后消灭大到暴雨并伴有雷暴、6级以上大风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截至3月16日17时,灾难合计造成受灾人口4.75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 42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 610公顷,其中成灾4 560公顷,绝收1 810公顷;倒塌农房14户35间,严峻损坏农房597户1 493间,一般损坏农房1 730户3 949间;直接经济损失1.73亿元。
备战高考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试卷习题 课时作业 5
课时作业5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选择题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溶洞—①B.裂谷—③C.沙丘—②D.戈壁—④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A.①B.②C.③D.④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下列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据此完成3~4题。
3.上左图为平顶方山状雅丹地貌,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为()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4.上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快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及成因()A.陡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
据此回答5~6题。
5.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6.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
读图,回答7~8题。
7.蓝窗的形成过程中()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8.下列地貌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沙滩B.海蚀崖C.风蚀柱D.石钟乳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6 青藏地区
课时96青藏地区1.填出本区的邻国①印度,②尼泊尔,③不丹,④缅甸。
2.填出下列地形区名称山脉:A横断山脉,B祁连山,D巴颜喀拉山,E昆仑山,F唐古拉山,其中D山脉是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的分水岭。
盆地:C柴达木盆地。
高原:N青藏高原。
谷地:L雅鲁藏布江谷地,W湟水谷地,是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分布区。
3.填出下列河流的名称M黄河,K金沙江,I澜沧江,H怒江,G雅鲁藏布江,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G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水量大,落差大。
4.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城市⑤拉萨有“日光城”之称;⑥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印度洋板块和乙亚欧板块交界处。
5.填出下列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钾盐、察尔汗;T石油、冷湖。
6.城市与交通城市:⑦西宁,⑧格尔木。
铁路线:⑨青藏铁路,于2007年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
1.青藏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角度特征区域定位地形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水文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多内流湖,主要有青海湖、纳木错等植被以高寒草地为主资源矿藏丰富(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太阳能、地热能(温泉)、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角度特征人口、城市人口较少,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人口环境承载力小农业①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②河谷农业:青稞、小麦、豌豆工业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交通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拉萨为中心,铁路有青藏铁路环境问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2.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藏地区区域特征3.青藏高寒区发展农牧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①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5(课时作业)模块综合复习 Word版含答案
模块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肯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难,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气象灾难之一。
干热风一般消灭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干热风导致植物蒸腾急速增大,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减产。
材料二:如图示意华北平原近50年来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
(1)描述华北平原年平均干热风日数的分布特征。
(2)提出华北平原减轻干热风危害的具体措施。
【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中部数值高,中部日数多,南北部数值小,南北部干热风日数少(整体来看北部数值高,南部数值小,也可以说成北部日数多,南部日数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也可以描述成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
(2)依据干热风的形成和特点可以知道,干热风一般消灭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华北地区,由于这一时段的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很快,然而雨季还没有来到,空气干燥,形成又热又干的干热风,所以可以营造农田防护林,适时合理浇灌,增加空气湿度,减小风速,另外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以适应干热天气,还可以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力量等措施。
【答案】(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
(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浇灌;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适当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力量。
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1月10日,美国中部患病了数十年来最低气温,局部气温甚至达到零下50℃。
寒潮带来的暴风雪导致多地交通瘫痪,民众生活受到严峻影响。
下图是北美寒潮方向示意图。
(1)分析本次寒潮给美国中部地区造成严峻后果的缘由。
(2)试述此次暴风雪对美国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2022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5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合格·过关练]美国科学家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农场里,利用二氧化碳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他们发现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作用最显著。
在这两个时期,如果每周喷射两次二氧化碳气体,喷上4~5次后,蔬菜可增产90%,水稻增产70%,大豆增产60%,高粱甚至可以增产200%。
据此完成1~2题。
1.干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特征是( )A.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8%B.25 km以上的高空大气中含量更高C.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D.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2.施用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农作物增产,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 )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能吸收紫外线使植物不受到伤害C.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D.直接影响地面温度,增加降水量解析:1.C 2.A 第1题,二氧化碳约占大气总体积的0.038%,A错误;25 km以上的高空大气中含量较多的是臭氧,B错误;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的地区及毁林严重的地区,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反之,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所以二氧化碳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C正确;氮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D错误。
故选C。
第2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以使农作物增产,A正确;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植物不受到伤害,B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但不会使农作物增产,C错误;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地面温度,但降水不一定增加,D错误。
故选A。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是( )A.①+②B.②C.②+③ D.③4.逆温层成为雾霾帮凶的原因是( )A.逆温使得工业污染排放量增多B.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水平运动C.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D.逆温层的存在使大气运动为下沉运动解析:3.B 4.C 第3题,题中所示现象为“上热下冷”,说明出现了逆温现象,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据图可知,②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是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组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2016·冀州中学月考]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
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 ℃。
读图,完成1~2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气温的日变化D.大气的热力运动2.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答案 1.B 2.C解析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玻璃箱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 ℃,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016·武邑中学周测]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完成3~4题。
A.纬度B.地形C.大气环流D.洋流答案 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A项对。
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B、C、D三项错。
4.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 D解析表格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
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对。
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对。
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
云层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
[2016·衡水中学月考]大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一般都集中在对流层低层,也就是距离地面1~1.5千米的位置,这一层也叫做边界层。
在一天中,下午2时边界层最高,距离地面1.5~2千米,晚上可能降低至200~300米。
读材料,完成5~6题。
5.读材料分析影响雾霾边界层高度的直接因素是()A.太阳辐射B.气温C.地温D.污染物的浓度答案 B解析从题干可知,气温是影响边界层高度的主要因素。
6.下图为某市某日不同时间气温垂直变化图,如果只考虑温度的影响,雾霾层高度最低的时间为()A.5时B.8时C.15时D.20时答案 D解析20时逆温最严重,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因而雾霾最严重。
[2016·枣强中学猜题]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答案 D解析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甲处气压高于乙处,丙处气压高于丁处;同一垂直面上,海拔高气压低,故气压甲>乙>丙>丁。
8.此时,图中M地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答案 A解析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近地面最终形成的风向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结合图中的方向箭头“东”分析,故M处为东北风。
[2016·衡水中学期中]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近地面P地的风向可能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答案 B解析高空M、N分别为低压和高压中心,对应地面分别是高压和低压中心,则P地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再加上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右偏成西北风。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B.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C.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M处为阴雨,N处为晴朗D.近地面M、N两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答案 D解析M处近地面为高压,气温低,气流下沉,区域多晴朗天;N处近地面为低压,气温高,气流上升,区域多阴雨天。
城市热岛效应,市区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
[2016·武邑中学期中]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日,湖陆风的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A.陆风转湖风'8:30~9:30B.陆风转湖风'10:00~11:00C.湖风转陆风12:00~13:00D.湖风转陆风13:00~14:00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陆风的转变。
由图可知,在10:00~11:00,陆地气温达到最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此时,湖面气温较陆地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近湖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根据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可以判断,此时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吹湖风,即陆风转湖风。
12.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B.湖陆的湿度差异C.湖陆的海拔差异D.湖陆的面积差异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
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一天中不同时刻近地面湖陆气温的差异,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湖陆之间风向的转变。
13.与夏季相比,冬季()A.陆风转湖风提前B.湖陆风转变均提前C.湖风转陆风提前D.湖陆风转变均推迟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冬夏季湖陆风的转变。
一般来讲,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湖面,即吹陆风(进湖风),白天风从湖面吹向陆地,即吹湖风(出湖风)。
与夏季相比,冬季白昼变短,夜晚来临时间提前,因此湖风转陆风提前。
二、非选择题(共20分)14.[2016·衡水中学期末]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20分)(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5分)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面。
(5分)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由此可总结出不同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你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4分)答案(1)空气上升或下沉'气压差异'水平运动如下图。
(2)向下'向上如下图所示。
(3)B>A>D>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
解析第(1)题,纸屑燃烧气温升高,空气膨胀上升,与周围大气之间形成热力环流。
第(2)题,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等压面下凹。
第(3)题,同一水平面气温高、气压低,在垂直方向上海拔高、气压低,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第(4)题,空调的安装、暖气片的安装都应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
能力组时间:20分钟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2016·冀州中学猜题]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下题。
15.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时~16时30分B.17时~23时C.16时30分~次日7时D.23时~次日5时答案 C解析从图中“垂直温度梯度(℃/100米)可知图中所给的不是气温,而是上升一个单位高程后气温的变化值,正负表示温度升高或降低,只要垂直递减率等于或大于零,就属于逆温现象(比如,图中18:00时,海拔100米处一点,该点位于0数值上,说明该处此时的垂直气温梯度为0。
其下为正值,说明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上升;其下为负值,说明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下降)。
[2016·武邑中学仿真]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左图)。
当夜晚温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下图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
完成16~17题。
16.“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B.7~8米C.6~7米D.4米以下答案 B解析据图可知,位于8米时大气温度最高,故此时把风扇装在此处,可以把热风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有效地防霜冻。
17.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解析根据图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故可以防止茶树冻伤,①正确;风扇本身不可以吹出热风,②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③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④正确。
[2016·衡水中学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
完成18~19题。
()答案 C解析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上升,中心气流下沉,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下沉,中心气流上升,气温降低使水汽冷却凝结,可能形成雾。
19.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答案 D解析风力弱、吹散作用弱是浓雾弥漫数日不散的主要原因。
[2016·冀州中学期中]下图为该区域某年10月下旬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
回答20~21题。
20.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乌兰巴托B.北京C.东京D.福州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风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