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抓好创新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战线一向紧迫的任务。
因此,创新开展学习,关键在教师,正如陈至立部长所说:“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在我们教育战线,由于种种原因,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远不能适应创新学习的要求,满堂灌、一刀切、死记硬背等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桎酷,因此尽快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便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应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
教学过程本应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是传统教学方式却把教学变成教师一方的活动,教师是课堂至高无上的权威。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这种教学的基本模式,使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大敌。
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当代教师的职责已
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启疑,教师肩负的任务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考。
对学生来说,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应当是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朋友。
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当是一位参谋、一位顾问、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实现由权威性向民主性的转变,是实现创新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必然要求。
其次,教师要具有自主创新意识。
要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必须建立有利于教师创新的机制和环境。
这种机制一旦建立起来,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一是,要改革“应试导向”的评估体系,建立“激励创新”的评估机制。
单纯以考试成绩论优劣,不仅扼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使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在符合教育规律,遵循教改原则的大前提下,我们应当鼓励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
二是,勇于改革阻碍教师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实行个性化学,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更重要的一点,当代教师应努力从知识型向创新
型转变。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树立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前提,营造创新机制是保障,但最终要落实到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上,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善于学习。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师必须具备宽广的视野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要博采众长并融会贯通,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现代教育理论,善于实践和创新的复合型教师。
二是,敢于大胆质疑。
质疑过程是针对原有结论进行重新论证的过程,也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前奏。
要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
没有教师的大胆质疑,学生创新思维火花很难迸发。
三是,要善于启疑。
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将教学法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四是,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个体思维方式,不强求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
无论学生用哪种
方法思考,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肯定。
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尝试、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机会,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保证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发展。
总之,未来教育需要的是知识、思维、情感、技能等方面发展的复合型的教师。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造就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