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3《探测射线的方法》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3探测射线的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5
探测射线的方法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一)引入新课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
α、β、γ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各有那些特征?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分析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
1、威耳逊云室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提问:(1)构造是什么?(2)基本原理是什么?(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
人教版选修3《探测射线的方法》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3《探测射线的方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物理教材的第一单元,共包括三个知识点:α射线的性质和探测方法、β射线的性质和探测方法、γ射线的性质和探测方法。
1.2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初中阶段还未接触过相关知识,需要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和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
此外,本节课的实验环节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射线的特性和探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基本性质;2.理解并能够描述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能量、通量和穿透能力;3.掌握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探测方法。
2.2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并解决与射线相关的问题;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乐趣;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及其区别;2.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探测方法及原理;3.通过实验观察射线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
3.2 教学难点1.学生对射线的抽象概念的理解;2.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热身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我打算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射线的概念。
学生们将被分成若干组,每组给出一个有关射线的描述,其他组要根据描述作出猜测,回答射线是α射线、β射线还是γ射线。
通过这个小游戏,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射线的不同特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2 知识呈现在呈现知识时,我会通过PPT展示射线的基本性质、能量、通量和穿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我还会结合实例说明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射线的应用领域。
4.3 重点讲解在重点讲解环节中,我将一一介绍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的探测方法。
以α射线为例,我将详细讲解电离室的原理和结构,并结合实验演示电离室的工作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探测射线的方法
19.3 探測射線的方法三維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放射線的粒子與其他物質作用時產生的一些現象;(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線可以用適當的儀器探測到;(3)瞭解雲室、氣泡室和計數器的簡單構造和基本原理。
2、過程與方法(1)能分析探測射線過程中的現象;(2)培養學生運用已知結論正確類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分析問題的品質;(2)從知識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思想中,培養學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唯物主義觀點;(3)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探測器探測到的現象分析、探知各種運動粒子。
教學難點(1)探測器的結構與基本原理。
(2)如何觀察實驗現象,並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粒子的帶電、動量、能量等特性,從而判斷是何種射線,區分射線的本質是何種粒子。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1)掛圖,實驗器材模型,課件等;(2)多媒體教學設備一套:可供實物投影、放像、課件播放等。
教學過程:第三節探測射線的方法(一)引入新課提問:前面我們學習了天然放射現象,知道了三種射線的本質。
α、β、γ射線的本質是什麼?各有那些特徵?通過學生回憶三種放射線的本質以及三種粒子的基本特徵,既用引導新課,也為後分析探測器探測到的現象提供理論依據。
放射線是看不見的,我們是如何探知放射線的存在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幾種常用的探測射線的方法。
(二)進行新課閱讀教材83頁的第一部分,思考並討論:放射線雖然看不見,但我們根據什麼來探知放射線的存在呢?(根據放射線的粒子與其他物質作用時產生的一些現象來探知放射線的存在)這些現象主要有哪些呢?(使氣體電離,這些離子可使過飽和汽產生雲霧或使過熱液體產生氣泡;使照相底片感光;使螢光物質產生螢光)學習三種核子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測射線的方法。
1、威耳遜雲室閱讀教材“威耳遜雲室”部分的內容,並組織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討論。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教案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全套教学视频名师讲课播放物理选修3-5教案第十六章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目的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从最简单的关系开始寻找,利用身边的资源及已学过的原理,来完成该实验的探究过程。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如何真正实现探究的过程。
二、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自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相连,台球由于两球的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两个迎面而来的人相撞后会相仰而倒,或者各自后退。
在微观粒子之间,更是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能量,甚至由于撞击而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二、新课教学由很多例子可知,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都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不同时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那么,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这节课主要介绍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
(一)实验的基本思路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思考一下,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学生答:质量m ,速度v ) 为什么与质量m 有关?(学生答:相互作用力下,质量越大的物体速度改变越慢)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1v '、2v '。
速度为矢量,因而需规定正方向。
问题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在碰撞前后有什么不变的关系?质量必定是不变的,但质量只是惯性的量度,无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而速度却是在碰撞前后改变的,那么,可否有一个物理量为质量与速度的某种关系,却又恰好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呢?可能关系: ①22221122221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 →这个关系不可能。
19.3探测射线的方法(精品课件)
虽然放射线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 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是: 1、使气体戒 液体电离 2、使照相底 片感光 3、使荧光物 质产生荧光
观察威耳逊云室的结构,研究射线在云室中的 径迹:
射线径迹
射线径迹
径迹的长短和粗细 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 粒子轨迹的弯曲方向 可以知道粒子带电的 正负.
二、气泡室
气泡室是由一密 闭容器组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器中盛有工作液 体
二、气泡室
气泡室利用了射线的电离本领。 粒子通过液体通过液体时在它周围就有气泡形成, 可分析粒子的动量、能量和带电情况。
带电粒子的径迹呈曲线是由于在磁场中受到了洛伦兹 力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德国物理学家盖革在1928年与米勒合作 研制出的计数器用来检测放射性是非常方便的, 盖革管的结构如图所示: 窗 口 阴 极 阳 极 接 放 大 器
粒 子
原理
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 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 被加速,能量越来越大,电子跟管中的 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 产生电子,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中后 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 ,阳离子到达阴极,在电路中就产生一 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 次数记录下来。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探测射线的方法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24张)
【解析】 α 粒子轰击氮核反应产生一个新核并放出质子,入射 的是 α 粒子,所以 B 是 α 粒子的径迹,产生的新核,质量大电离作用 强,所以径迹粗而短,故 A 是新核径迹,质子电离作用弱一些,贯穿 作用强,所以细而长的径迹是质子的径迹,所以正确选项为 D. 【答案】 D 【方法归纳】 熟记威耳逊云室的原理和径迹,是解决这类问题 的关键.
问题 2 医学上做射线治疗用的放射性元素,应用半衰期长的还 是短的?为什么?
提示: 半衰期短的,因为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并且射线对 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
3 新课堂· 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探测射线的方法 重点聚焦 1.云室中不同粒子径迹产生的原因
产生原因 α 粒子的 径迹 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 α 粒子的质量比较大, 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 由于它的电离本领大,
4.人工转变核反应与衰变的比较 (1)不同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粒子与原 子核相碰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 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2)相同点: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 荷数都守恒,反应前后粒子总动量守恒.
典例精析 1993 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种新的 铂元素的同位素202 78Pt.制取过程如下: (1)用质子轰击铍靶9 4Be 产生快中子; 202 (2)用快中子轰击汞204 Hg ,反应过程可能有两种:①生成 80 78Pt,放 出氦原子核;②生成202 78Pt,放出质子和中子. 202 (3)生成的202 Pt 发生两次衰变,变成稳定的原子核汞 78 80Hg.写出上 述核反应方程.
2.气泡室 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 体,如液态氢。 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气泡而形成粒子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 (1)优点:GM 计数器非常灵敏,使用方便. (2)缺点: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案:第十九章 第3、4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含答案
第3、4节探测射线的方法__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1.1912年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发明了威耳逊云室。
2.射线可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使照相乳胶感光,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3.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4.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5.192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盖革与米勒研制成功了用于探测射线的盖革-米勒计数器。
6.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7.放射性同位素有很多应用,如应用它的射线,或把它作为示踪原子;放射性同位素也有很多危害。
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同时对水源、空气等也有污染。
一、探测射线的方法1.探测方法(1)组成射线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2)射线能使照相乳胶感光。
(3)射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2.探测仪器(1)威耳逊云室①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
②粒子径迹形状:(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
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气泡而形成粒子的径迹。
(3)盖革-米勒计数器①原理:在金属丝和圆筒间加上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②优点:G-M计数器非常灵敏,使用方便。
③缺点: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二、核反应和放射线的应用与防护1.核反应(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产生一个质子。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14 7N+42He→17 8O+11H。
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1)
3 探测射线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我们认为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既不是被动接受式的,也不是真正发现式的,而是通过外界导向的信息跟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新知识的发生。
问题驱动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通过他们积极有效地探究式学习,来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探测射线的方法是一节选学课,内容大部分是介绍性的,学生在学习时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易把握,因此学习本节课宜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研究去进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2、过程和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模式进行教学,即通过“教师设问——学生阅读——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来使学生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所介绍的三种仪器是核物理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实验仪器。
通过对仪器原理的介绍,应让学生知道,研究原子核变化中的微观现象,可以根据各种粒子产生的次级效应来进行观察和判断,进而了解核物理中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这一点。
2、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如结合过饱和汽的知识,讲清云室的原理;结合电场的知识,讲清射线粒子进入盖革管中产生大量电子的过程。
盖革一弥勒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本节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老师在上课前应准备挂图、实物投影仪等教具。
(教学设计)●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名师教案
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教学设计亳州一中南校王敬文一、核心素养通过《探测射线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四、教学过程课前:登陆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提示:请登陆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一)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请同学们回忆:α、β、γ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各有那些特征?我们通过一个表格一块复习一下。
这三种射线用肉眼看得到不?看不到。
既然看不到,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二)进行新课: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它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而这些现象主要有:(1)粒子使气体或液体电离;(2)使照相底片感光;伦琴和贝可勒尔正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发现了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电视机显像管中的电子枪会发出阴极射线,而阴极射线是哪种射线呢?β射线。
那么当β射线达到显示器上,就会和荧光物质发生作用,产生荧光,从而我们看到了图像。
根据射线的这些性质,可以制成多种探测器。
下面我们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仪器.[板书]一.威耳逊云室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了一套设备,使水蒸气冷凝来形成云雾,显示粒子的径迹,因为是威尔逊发明的,所以叫做威耳逊云室。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193探测射线的方法探测射线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离室法、Geiger-Muller管法、闪烁体探测器法、电子线探测器法和磁谱仪等。
电离室法是一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它利用射线通过电离室时产生的电离现象来检测射线。
电离室由一个金属容器和一个填充有气体的空间构成,气体可以是氩气、氦气等。
当射线通过电离室时,会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电离,电离产生的正负电子对经过加速极引入电极上,形成电流。
根据电流的大小可以反映射线的强弱。
电离室法灵敏度高,精度高,可以测量多种类型的射线。
Geiger-Muller管法是一种常见的射线探测方法,它利用Geiger-Muller管检测射线。
Geiger-Muller管是一种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充满了低压气体。
当射线入射到Geiger-Muller管时,会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电离,电离产生的正负电子对被高电压加速,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引入阳极和阴极,产生一个电流脉冲。
根据电流脉冲的数量和大小可以判断射线的强度和类型。
闪烁体探测器法是一种利用闪烁效应检测射线的方法。
闪烁体通常是一种由有机或无机材料制成的晶体或液体,在射线入射到闪烁体的时候,会与闪烁体分子产生碰撞,使闪烁体分子激发至高能级,然后在返回低能级的过程中释放出光子。
利用光电倍增管等光电探测器可以检测到放射出的光子,从而确定射线的强度和类型。
电子线探测器法是一种以电子束为探测器的射线检测方法。
电子线探测器一般采用热电子发射式或场发射式。
当射线通过电子线探测器时,会使电子发射体发射出电子,通过加速极和集束极,将电子聚焦成一个电子束,在荧光屏或闪烁体上产生荧光或闪烁,从而可以直接观察到射线的发生。
磁谱仪是一种利用磁场对射线进行分析和测量的仪器。
它通过磁场的作用,使不同类型的射线在空间中运动轨迹不同,从而实现对射线的分离和测量。
磁谱仪主要由磁铁、光学系统和探测系统等组成。
不同种类的射线会在磁场中产生弯曲,通过对射线偏转的测量,可以得到射线的能量和轨迹信息。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九章《探测射线的方法》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一、探测射线的方法和常用仪器1.方法:射线不能被看到,探测射线主要是利用射线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现象来探知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是:(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2)使照相底片感光;(3)使荧光物质发光.2.常用仪器(1)威耳逊云室构造:威耳逊云室主要由一个圆筒形容器组成,容器的上盖是透明玻璃的,可通过它观察云室内的现象或进行照相;容器的底部是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活塞;在容器的侧壁上放置放射源.原理:在云室内加一点酒精,使室内充满饱和汽.迅速下移容器底部的活塞,室内气体迅速膨胀,温度降低,使酒精蒸汽处于过饱和状态.如果高能粒子通过室内的气体,就会使沿途的气体电离,过饱和汽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成一条雾迹.雾迹反应了高能粒子运动的轨迹.状元笔记通过观察云室中径迹的特点,可判断是α射线,还是β射线或γ射线.三种射线在云室中径迹的特点:【示例】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摄得如图19-3-1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9-3-1A.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B.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D.B是α粒子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A是新核的径迹解析: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一个新核并放出一个质子,入射的是α粒子,所以径迹B是α粒子.产生的新核质量大,电离本领强,所以径迹粗而短,所以径迹A是新核的径迹.质子电离作用较新核弱一些,贯穿力强一些,故径迹细而长,所以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选项D 正确.答案:D(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与云室相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内装的是液体,控制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突然降低气泡室内的压强,液体沸点降低,液体成为过热液体,高能粒子通过液体时在其周围产生气泡,通过这一连串的气泡,得知粒子的径迹.(3)盖革-米勒计数器构造:如图19-3-2所示,在充有惰性气体的玻璃管内,有一个金属筒,在金属筒的轴线上安装一根金属丝.金属筒接电源的负极,金属丝接电源的正极,两极间加上适当的电压,使玻璃管内的气体刚不被击穿.图19-3-2原理:当一个高能粒子进入两极间时,其中的气体被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加速运动,与气体分子碰撞,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内,产生大量电子,在外电路上产生一个脉冲电流,电子仪器每记录一次脉冲电流,就意味着有一个高能粒子通过计数器.特点:①灵敏度高,检测方便.②只能计数,不能确定射线的种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探测射线的方法-“百校联赛”一等奖
3、探测射线的方法教学目的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教具多媒体教学台,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但是放射线看不见,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板书】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进行新课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有: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2.使照相底片感光;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下面我们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威耳孙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板书】一、威耳孙云室1.构造是什么2.基本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并进行补充评价.威耳孙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2,并注意结合以前学过的过饱和汽的知识,讲清云室实验的原理.我们知道,水蒸气遇冷凝结,会形成很小的雾珠,这时它需要有凝结的核心.云和雾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尘埃或离子,水蒸气就是达到过饱和状态,也不能马上凝结.但是,如果这时由于某种原因在空气中产生了离子,那么过饱和的水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立即凝结成雾珠.离子是看不见的,可是雾珠是看得见的,因此可以根据出现的雾珠来推测产生离子的情形.云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孙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孙云室.注意向学生强调: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引导学生观察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因此,我们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根据径迹的曲率半径的大小,还可以知道粒子的动量的大小.1972年我国云南宇宙射线实验站,就是利用建在3200米高山上的大型磁云室装置,发现了一个质量是十倍质子质量的重粒子.【板书】二、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气泡室的基本原理.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过热,在通过室内射线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气泡室在观察比较稀少的碰撞事件时是有很大优点的.液体中原子挤得很紧,可以发生比气体中多得多的核碰撞,而观察者将有比用云室好得多的机会来摄取所寻找的事件.教材中图23-8为粒子经过气泡室时的径迹照片,教师可向学生进行简单说明.人们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盖革—弥勒计数器”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板书】三、盖革—米勒计数器1.盖革管的构造和基本原理是什么2.G—M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计数器的主要部分是盖革管,如教材中图23-9所示.外面是一根玻璃管,里面是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氩、氖等,压强约为10计数器.G—M计数器的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来检测放射性是很方便的.但它对于不同的射线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因此只能用来计数,而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间隔很短小于200μs时,也不能计数,即它不适合于极快速的计数.这种计数器适合于对β粒子和γ粒子进行计数.对α射线进行计数时,由于α射线的贯穿能力很小,不能通过玻璃管壁,所以需在管的前方装上一个很薄的云母片窗口,使α粒子从这个窗口射入,或把微弱的放射源放在管内.另外,还有如闪烁计数器、乳胶照相、火花室和半导体探测器等探测器装置,利用这些装置能更精确地测定粒子的各种性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这方面的资料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射线的手段不断改进,近年来,由于探测仪器大都和电子计算机直接连接,实现了对实验全过程电子计算机控制、计算、数据处理,已经使实验方法高度自动化.巩固练习1.云室利用的是射线的什么本领云室里为什么是干净的空气2.在云室看到的径迹是射线本身吗根据径迹,我们可以知道粒子的哪些性质3.为什么射线粒子进入盖革管中可以产生大量电子作业1.复习本节课文.2.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探测射线的方法.参考题1.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主要现象有哪些2.威耳孙云室、气泡室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盖革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G—M计数器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1.答: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主要现象是: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2使照相底片感光;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2.答:威耳孙云室的原理是利用气体中的离子作为形成蒸气的凝结中心.当快速粒子穿过含有过饱和汽的气体空间时,在它的路程上产生许多离子,许多蒸气分子凝结在这些离子上,形成许多小液滴.这样,在粒子所飞过的轨道上形成一条狭窄的雾带状痕迹,叫做粒子的径迹.用很强的光从侧面照射,能够看到这种痕迹,也可以用照相机把它拍下.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当射线粒子通过热液体时,在射线粒子周围有气泡形成.3.答:盖革管的原理是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能量越来越大,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阳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4.答:G-M计数器的特点有:1G-M计数器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来检测放射性是很方便的.2G-M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而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3G-M计数器不适合于极快速的计数.4G-M计数器较适合于对β、γ粒子进行计数.说明1.本节所介绍的三种仪器是核物理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实验仪器,通过对仪器原理的介绍,应让学生知道,研究原子核变化中的微观现象,可以根据各种粒子产生的次级效应来进行观察和判断,进而了解核物理中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这一点.2.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如结合过饱和汽的知识,讲清云室的原理;结合电场的知识,讲清射线粒子进入盖革管中产生大量电子的过程.3.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教师可及时进行评价和补充,对难点和重点部分给以解释和强调.4.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好演示实验,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图片、实物、录像等.5.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下面介绍两种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供读者参考.乳胶照相放射线能够使照相底片感光.放射线中的粒子经过照相底片上的乳胶时,使乳胶中的溴化银分解,经显影后,就有一连串的黑点显示出粒子的径迹.这些径迹可用显微镜来进行观察与测量,根据径迹的长短和形状,可以判断入射粒子的性质、种类和能量.乳胶的密度较大,粒子在乳胶中的射程约为空气的千分之一,因此容易看到径迹的全部.乳胶照相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连续地工作,能够将入射粒子每个时刻的径迹都记录下来.并且,它体积小、轻便,并能将粒子的径迹永久地保存,常用于探测高能量粒子的性质.它的缺点是利用径迹来测量粒子的能量不够准确.现在使用较多的是核乳胶片,与一般的照相乳胶片相比,前者含的溴化银量多,颗粒细,分布均匀,并且乳胶层通常很厚,大约是5×10-3到1×10-1厘米.因此也能用来分析斜向射来的粒子的径迹.闪烁计数器这是记录单个粒子的最简单的方法,图23-1a表示闪烁计数器的剖面,图23-1b是它的外形图.A是尖端放有镭粒的针,B是硫化锌做成的荧光屏,C是放大率不大的显微镜.当硫化锌被快速粒子如α粒子撞击时,它吸收α粒子的能量,发出一次时间极短约为10-6~10-9s的闪光.α粒子投射到荧光屏上可在毫米的范围内停止,放出的光能集中在很小的体积内,因此α粒子产生的闪烁用肉眼可以看得见.这样我们就能直接计算射到屏上的α粒子的数目,并确定它射在屏上的地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配合适当电子学的方法,可以进行自动计数.闪烁计数器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分辨时间短和效率高.闪烁法也适合于观察快速的β粒子.课后作业:。
物理新课标教科版(选修3-5)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 课件(共13张PPT)
二、气泡室——高能物理实验的最风行的探测设备
气泡室里是液体, 控制室内温度和压 强,当气泡室压强 突然降低时,液体 沸点降低液体过热, 在通过室内射线粒 子周围就有气泡形 成。通过照片,可 以分析粒子的带电、 动量、能量等情况。
液体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绝热膨胀,由于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例如50ms)处于过热状态, 液体不会马上沸腾,这时如果有高速带电粒子通过 液体,在带电粒子所经轨迹上不断与液体原子发生 碰撞而产生低能电子,因而形成离子对,这些离子 在复合时会引起局部发热,从而以这些离子为核心 形成胚胎气泡,经过很短的时间后,胚胎气泡逐渐 长大,就沿粒子所经路径留下痕迹。如果这时对其 进行拍照,就可以把一连串的气泡拍摄下来,从而 得到记录有高能带电粒子轨迹的底片。
第三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
天然放射现象
射线
射线
射线
成分
氦原子核 高速 电子流 高能量 电磁波
速度
1/10光 速
接近光速
光速
贯穿能力
弱 较强 很强
电离能力
很容易 较弱 更小
探测射线的方法
射线中的粒子与其它物质作用会产生的现象: 使气体或液体电离 使照相底片感光 使荧光物质生荧光
一、威尔逊云室:利用射线的电离本领
构造:一个圆筒状容器, 低部可以上下移动,上 盖是透明的,内有干净 空气
实验时,加入少量酒精, 使酒精蒸汽达到过饱和 状态。
a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
原因:aß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 而且常常弯曲
原因:粒子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易 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 的离子少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忧伤。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九章原子核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
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
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
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
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
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
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
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
新课程学习19.3 探测射线的方法★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当的仪器探测到.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何种粒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天然放射现象,知道了三种射线的本质.请同学们回忆:α、β、γ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各有那些特征?学生回答:(略)点评:通过学生回忆三种放射线的本质以及三种粒子的基本特征,既用引导新课,也为后面分析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老师进一步设问:放射线是看不见的,我们是如何探知放射线的存在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二)进行新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的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呢?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后会回答:放射线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根据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老师追加提问:这些现象主要有哪些呢?学生会抢着回答:这些现象主要有:1.使气体电离,这些离子可使过饱和汽产生云雾或使过热液体产生气泡;2.使照相底片感光;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点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下面我们学习三种核物理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1.威耳逊云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威耳逊云室”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问:(1)构造是什么?(2)基本原理是什么?(3)怎样才能观察到射线的径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并进行补充评价.学生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1:威耳逊云室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下部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和拍摄粒子运动的径迹.室内由光源通过旁边的窗子照明.少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源)放在室内侧壁附近(或放在室外,让放射线从侧壁的窗口射入).点评: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2,并注意结合以前学过的过饱和汽的知识,讲清云室实验的基本原理.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2)时,可能回答仍不明确,不够全面。
此时,教师可多叫几个同学加以补充,最后请同学们总结威耳逊云室的原理。
再请学生代表问答。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3),并进行补充评价.学生总结回答问题(3):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点评:要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说明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1869~1959)在1912年发明的,故叫做威耳逊云室.注意向学生强调:在云室看到的只是成串的小液滴,它描述的是射线粒子运动的径迹,而不是射线本身.老师演示课件、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α、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两种径迹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学生分析并回答: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不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发生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老师点评:我们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根据径迹的曲率半径的大小,还可以知道粒子的动量的大小.点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和归纳得出新的结论的思维能力【例1】在云室中,为什么α粒子显示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显示的径迹细而曲?提示:因为α粒子带电量多,它的电离本领强,穿越云室时,在1cm路程上能使气体分子产生104对离子.过饱和酒精蒸汽凝结在这些离子上,形成很粗的径迹.且由于α粒子质量大,穿越云室时不易改变方向,所以显示的径迹很直。
β粒子带电量少,电离本领较小,在1cm路程上仅产生几百对离子,且β粒子质量小,容易改变运动状态,所以显示的径迹细而弯曲.一位同学分析,其余同学补充、纠正。
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基本正确即可。
2.气泡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气泡室的基本原理.提问:比较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
学生讨论并回答: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室内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过热,在通过室内射线粒子周围就有气泡形成.气泡室在观察比较稀少的碰撞事件时是有很大优点的.液体中原子挤得很紧,可以发生比气体中多得多的核碰撞,而我们将有比用云室好得多的机会来摄取所寻找的事件.出示挂图:教材中图19.3-3为粒子经过气泡室时的径迹照片,教师可向学生进行简单说明.老师点评:人们根据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点评: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来分析未知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认识。
3.盖革—弥勒计数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盖革—弥勒计数器”部分的内容,并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问:(1)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构造如何?学生回答问题(1):管外面是一根玻璃管,里面是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氩、氖等,压强约为10kPa~20kPa)和少量的酒精蒸气或溴蒸气.在金属丝和圆筒两极间加上一定的电压(约1000V),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点评:老师可以强调,学生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盖革—弥勒计数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2):盖革管的原理是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能量越来越大,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阳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点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认真阅读,是学习必不可少的。
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基本)正确,教师就没有必要重复。
(3)G—M计数器的特点是什么?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各个小组巡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个别答疑。
学生回答问题(3):①G-M计数器放大倍数很大,非常灵敏,用它来检测放射性是很方便的.②G -M计数器只能用来计数,而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③G-M计数器不适合于极快速的计数.④G-M计数器较适合于对β、γ粒子进行计数.教师:另外,还有如闪烁计数器、乳胶照相、火花室和半导体探测器等探测器装置,利用这些装置能更精确地测定粒子的各种性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这方面的资料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射线的手段不断改进,近年来,由于探测仪器大都和电子计算机直接连接,实现了对实验全过程电子计算机控制、计算、数据处理,已经使实验方法高度自动化.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更精确的探测放射线的方法。
点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探测射线的方法还要很多。
(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学生总结,讨论。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3题。
★教学体会1.本节所介绍的三种仪器是核物理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实验仪器,通过对仪器原理的介绍,应让学生知道,研究原子核变化中的微观现象,可以根据各种粒子产生的次级效应来进行观察和判断,进而了解核物理中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这一点.2.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如结合过饱和汽的知识,讲清云室的原理;结合电场的知识,讲清射线粒子进入盖革管中产生大量电子的过程.3.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教师可及时进行评价和补充,对难点和重点部分给以解释和强调.4.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好演示实验,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图片、实物、录像或课件等.5.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下面介绍一种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探测射线的方法,供读者参考.乳胶照相放射线能够使照相底片感光.放射线中的粒子经过照相底片上的乳胶时,使乳胶中的溴化银分解,经显影后,就有一连串的黑点显示出粒子的径迹.这些径迹可用显微镜来进行观察与测量,根据径迹的长短和形状,可以判断入射粒子的性质、种类和能量.乳胶的密度较大,粒子在乳胶中的射程约为空气的千分之一,因此容易看到径迹的全部.乳胶照相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连续地工作,能够将入射粒子每个时刻的径迹都记录下来.并且,它体积小、轻便,并能将粒子的径迹永久地保存,常用于探测高能量粒子的性质.它的缺点是利用径迹来测量粒子的能量不够准确.现在使用较多的是核乳胶片,与一般的照相乳胶片相比,前者含的溴化银量多,颗粒细,分布均匀,并且乳胶层通常很厚,大约是5×10-3到1×10-1厘米.因此也能用来分析斜向射来的粒子的径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