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六妙玉
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
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妙玉是的一个人妙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的言谈举止都足以表明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尽管她的身份是个尼姑,可是她的一言一行都表明她不是一个跳出红尘的人,尽管她自称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
那么妙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其一,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
那妙玉洁身自好,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
她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其二,是一个举止高雅的人。
妙玉虽然是个小尼姑,可诗词书画都有很深的文化造诣,也颇有文艺女青年的范。
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林黛玉和史湘云是其中的著名才女,可妙玉居然和她们对句旗鼓相当,可见那妙玉也绝非一般小女子可比。
其三,是一个一心仰慕自由的女子。
妙玉走进尼姑庵,穿上佛装,心里却对红尘有些留恋。
她特别喜爱庄子那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她喜欢物我合一的状态。
其四,是一个尘缘未了的小女子。
妙玉是尼姑,不过并没有看破红尘,尽管说话做事有些不合时宜,但她却是带发修行,或许心里面旧情未了。
另外第63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
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其五,是一个看破世俗的人,正如那首歌里所唱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妙玉是极尽的。
她的才华、她的与众不同、她的高傲、她的桀骜不驯,都是当时社会所不能允许的。
这是一个悲剧人物,妙玉也因此而跻身于金陵十二钗之一,尽管在红楼梦中,描写她的言行不是太多,可以说是惜墨如金,不过就是这寥寥数语,让人记住了一个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才气卓然的小姑娘,这实在是曹公的过人之处。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妙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形象,她既是贾府的女儿,又是宝玉的表妹,她的形象丰满而独特。
首先,妙玉的美貌和智慧使她成为众人的瞩目。
她有着一张娇美的脸庞,一双剔透的眉宇,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
妙玉常年禁食,养成了苗条的身材,使她更加傲人。
此外,妙玉还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才华。
她能够熟练地玩乐器,擅长各种艺术形式,能够诗词曲赋,技艺高超。
她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使她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
其次,妙玉的性格特点使她与众不同。
她温柔、善良,心地善良而又善解人意。
妙玉在红楼梦中一直扮演着照顾他人、关怀他人的角色。
她对待别人是充满了爱心和关怀的,从不计较得失,不求回报。
她能够透过外表看到内心,并且给予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她是一个既纯洁,又坚定、乐观的的人,善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不畏艰难。
另外,妙玉的不幸命运也是她形象的一部分。
妙玉的一生可谓凄凉而又坚强。
她的父母双亡,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守护,只能依靠其他人的照顾。
她长期生活在贾府中,受尽了欺凌和挤压。
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疼爱。
然而,这些打击并没有让妙玉失去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相反,她通过学习和努力,积极生活,并且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最后,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象征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妙玉象征着无私和纯洁的爱,她的存在使得红楼梦中的人们更加珍惜爱和亲情,更加注重道德和人伦关系的价值。
她以她的行动和品德引导了旁人,带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妙玉所扮演的角色,使得整个红楼梦故事更加有趣和动人。
妙玉
妙玉的结局
• 第五回写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一本 “金陵 十二钗正册”,对十二名女子的命运有隐约的暗 示。关于妙玉,象征性的画面是“一块美玉,落 在泥垢之中”,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 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还有一支曲 子,说她“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 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这里再三强调妙玉陷于泥垢,不是指一般意义上 的蒙受灾难,而是明显地预示她遭到不堪的玷污 而忍辱偷生,其命运极为悲惨。
——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金陵十二钗妙玉简介
• 妙玉虽自称是“槛 外人”,但实际上 她并未能迈出尘世 的门槛儿。她的师 父临寂时曾劝她留 在京城,说到时候 自然会有她的结果, 而妙玉等来的结果 却是被强人劫持受 辱。
•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 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 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 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 从苏州到了京城。贾府为元春归省 聘买尼姑,她因为“听见长安都中 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被请到 了大观园的栊翠庵。
• 在《红楼梦》钞本上作批注的“脂砚斋”知道小 说的整体概貌,有一条脂批说及妙玉的结局,云: “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 枯骨,岂不哀哉!”这和高续情节不同。回顾前 80回的故事,妙玉本是苏州人,师父带她去京城, 临终时还特别告诫她“不宜还乡”,这里面显然 隐藏着一些东西。 我以为妙玉的家庭是因为政治原因而突然败落的, 南方存在对于她而言是危险的因素。但不知何故, 妙玉在贾府衰乱后还是南归了,结果在扬州的瓜 洲渡落入他人之手,不得不“屈从枯骨”---大 概是嫁给了仇家的一个老头子做妾。这样来看, 高鹗设计的情节未免落入俗套---美貌尼姑被贼 人劫走,这种故事也太陈旧了些,不是有才气的 写法。
人物分析——妙玉
二、“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第十八回里通过林之孝媳妇描 述了妙玉的出身和相貌:“本是 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 家”,“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 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可见 妙玉是一位才貌双全的佳人。曹 雪芹写给妙玉的《世难容》中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恰 好形容了妙玉的特色。作者没有 用重笔描写她的美丽,而是说她 气质美如兰,可见其是秀外慧中 的超凡女子。
二、“世难容”与“世能容”
——与《玉簪记》陈妙常的比较
陈妙常是明代传奇《玉 簪记》中的另一个空门女 弟子形象。陈妙常,是南 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 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 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 之家,只因躲避南宋靖康 之难,削发为尼。她与妙 玉有着相似的内质,却但 她们的心路历程、性格特 征、处事方式等又存在着 这样那样的差别,最终走 向迥异的结局。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妙玉判词
解析: 这就是说,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
入空门,而且她又有“洁癖”。她想一尘不染, 但命 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按规矩, 出家就 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 这是她尘 心未断的一个根据。有一条脂批说:“他 日瓜洲渡口 ,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 岂不哀哉!” 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 到瓜洲,被某个 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 。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 被强盗掠去有别。
红楼梦人物赏 析——妙玉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人物简介: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 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市仕宦 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 佛门,带发修行。当时十八岁, 文墨极通,经典极熟,模样极好。 贾府为了点缀大观园,修盖了栊 翠庵,聘妙玉为庵主。妙玉“为 人孤癖,不合时宜”。但愈是孤 傲怪癖,命运愈是捉弄,最后被 一伙强盗劫往南海。
《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青灯古殿人未老,气质如兰妙玉心——《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青灯古殿人未老,气质如兰妙玉心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一位重要人物,虽然《红楼梦》书中涉及到她的篇幅很少,一共只有6处,总计不过4000字左右,但在伟大作家笔下这极简省的文字,却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典型,作者也是用“世难容”三个字,作为评述妙玉的曲牌名,这三字不仅概括妙玉的多方面的复杂性格,又概括了妙玉的曲折独特的一生,妙玉的思想性格和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蕴藏着作者深远的思想意义,也表达出作者对妙玉的复杂的感情。
提起妙玉,谁都知道,她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尼,但是每当我们想到她的时候,眼前出现的却并不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形象,而是一个天赋聪颖、资质不凡的少女,就是因为书中每次提及妙玉的时候,全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突出强调她的才艺。
妙玉尚未出场,曹雪芹便通过林之孝之口使读者对她产生不同寻常的印象。
第十八回林志孝在王夫人面前首次提到妙玉,说她“模样又极好,文墨也极通”,而尤其让人惊异的是,她虽然少小出家带发修行,林之孝却说她“经文也不用学了”,真是涉猎既广且又无师自通。
妙玉不但博览群书,而且读书不腐,自有见地。
书中第七十六回写她在中秋之夜与林黛玉、史湘云论诗,她主张诗写“真人真事”,反对“搜奇捡怪”,使林、史二人皆道“极是”,可见其真知灼见非常人可比。
妙语亦能作诗,而且诗路敏捷,才情出众。
在那个天清月朗的中秋之夜,她为林黛玉和史湘云的长篇连句作序。
只见她乘兴挥毫,不假思索,运笔如流,十三韵一挥而就,致二人叹赏不已,皆称妙玉为“诗仙”。
妙玉还擅长养花修木。
在她修行的陇翠庵中“花木繁盛”“比别处越发好看”,花木得到贾母称赞,就连心如枯木死灰一般的李纨也为之神动。
妙玉确实不同凡响,她虽然离群索居,但争奇斗艳的群芳仍旧遮蔽不住她异样的光彩,她虽然自甘寂寞,但喧嚣扰嚷的尘世淹没不了她独特的声音,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曹雪芹以生动的文笔为妙玉唱出了“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赞美诗。
妙玉的形象浅析
妙玉的形象浅析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身份、地位、行为都极为特别,跟贾府无任何姻亲瓜葛还是位带发修行的女尼。
妙玉出家时最大不过七岁。
书仕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七岁的她本应倍受父母的疼爱,由嬷嬷和丫鬟悉心服侍照料,享受童年的欢乐,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不得不告别童年的欢乐,远离父母亲人,皈依佛门,与青灯古佛为伴。
父母的举动是为了保全女儿的性命;女儿的“顺从”是遵从父母的“命令”。
由此看来妙玉并不是看破红尘,心甘情愿皈依三宝,青灯古佛度此一生的。
慈心的父母在万般无奈的选择中为妙玉保留了一丝希望——让其带发修行, 这为妙玉日后逃离佛门, 重新开始正常人的生活开启了一扇小小的希望之门。
作为同为寄居在他人屋檐下的形象, 她不同于寄人篱下的孤单女子黛玉那么多愁善感, 那么喜欢使“脾性儿”, 那么不确定, 不稳定, 令人难以捉摸, 那么孤傲自许, 也不同于“主中客”的宝钗随和从时, 很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精明淑仪, 委婉贤慧, 老成世故。
更不同于史湘云醉酒吃鹿肉的洒脱不羁。
这些都是她所不曾也是不能有的。
出身及人生中无奈的机遇造就了她槛外人矛盾而又敏感的性格。
在书中虽然她表现出一副高傲的形象,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妙玉心中的少女情怀一直存在。
在于黛玉、宝钗、惜春的交往是妙玉由女尼向凡女转变的开始。
在交往中,女尼的思想、言行渐趋消减,少女的情怀逐渐增多;同宝玉的交往唤醒了她沉睡的情爱意识,炽烈的情感在其胸中涌动。
妙玉自号“槛外人,“畸人”,意谓是红尘外之人,清心寡欲,然而妙玉实在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无法超脱于一个“情”字。
只因“凡心一动,才闹到那个分”。
陷人万丈红尘,却已是万劫不复生死两茫茫。
小说第四十一回先写妙玉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 宝玉也悄悄跟随其后, 去喝“体己茶”。
从表面看宝玉好像是沾了钗黛的光, 还对妙玉明言“我也不领你的情”, 其实妙玉的“体己茶”更是想给宝玉这一“蠢物”喝的。
这从对“成窑五彩小盖钟”的处理可略见一斑, 成窑那么珍贵, 刘姥姥用过后, 妙玉便觉得脏得不能留。
妙玉是谁-妙玉身世之谜
妙玉是谁?妙玉身世之谜妙玉是谁?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
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
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
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
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岫烟请妙玉扶乩。
贾母病危,妙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
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宝玉悲伤叹惋。
再后来,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
妙玉身世之谜大凡读过《红楼梦》的人,仅凭感觉也会想到,妙玉身世,远不止此。
那么妙玉到底若何,一直以来就是“红学”爱好者致以探求的一个谜,也提出许多种假说。
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官宦世家说。
认为妙玉乃是金陵一带(苏州离金陵不远)诗书世家、官宦之女,祖辈与贾府有过不一般的交情,贾母当年也与其祖、父辈常有往来,所以妙玉在不为权势所容时才投奔贾府避难。
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论据,除了林之孝家的加话外,就是栊翠庵品茶一回。
妙玉给贾母捧茶,贾母一开口就说了一句:“我不吃六安茶。
”要知道,这时妙玉刚进贾府不久,且是以尼姑身份住在栊翠庵里,不像黛玉,一来就要拜见贾母等一家人,所以应该是从未与贾母见过面。
初次见面,若非旧交,何出此语?妙玉也不差,一句“知道,这是老君眉”,就更验证了这一点,怎么妙玉连贾母的饮茶习惯都一清二楚?刘心武老师对此种说法也多有阐释。
但是,仅以此就断定妙玉是一个与贾府有着旧交情的仕宦之女,那么,妙玉身世也就太普通了。
若此,书中其它地方写到妙玉的文字就很难解释得通。
这里仅举两例:第四十一回,妙玉拉黛玉、宝钗吃体见茶,宝玉也跟了来。
在写了品茶器皿后,宝玉说了一句话,“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红楼梦》人物评析-妙玉
《红楼梦》人物评析-妙玉发布时间:2021-11-04T01:35:11.08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7期作者:张雅靓[导读]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我们见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十二位女性,位次如下: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张雅靓山东省烟台第四中学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我们见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十二位女性,位次如下: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妙玉这一人物的特殊性,她是惟一一位既无 “四大家族”血统,又非嫁给这四族任何一家做媳妇的女性,而且还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出家人。
曹雪芹把她安排在十二钗正册中,并且排名第六,位次竟在“脂粉英雄”王熙凤前面。
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妙玉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一、妙玉的身份之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通过旁人来交代人物,妙玉也是如此。
在前八十回中,妙玉正式出场只有两次,分别是: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和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其他全是暗出,无非五次。
从这仅有的篇章,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妙玉神秘性的塑造。
文中第一次交代是在第十八回,此时大观园已经建好,元春要回来省亲,府里要做宗教仪式等方面的准备,需要买一些女孩作为道姑备用。
一个仆人向王夫人汇报:“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
” 从这段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妙玉的出家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因为自幼多病,找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的情况下被迫入了佛门。
“自幼走向佛门是精神解脱,被动走向佛门是精神禁锢,妙玉是后者而非前者。
”所以,她有许多的不甘和挣扎。
那她的姓氏究竟是什么呢?文中并没有交代,只是说了法名:“今年十八岁,法名妙玉。
《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
青灯古殿人未老,气质如兰妙玉心——《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青灯古殿人未老,气质如兰妙玉心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一位重要人物,虽然《红楼梦》书中涉及到她的篇幅很少,一共只有6处,总计不过4000字左右,但在伟大作家笔下这极简省的文字,却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典型,作者也是用“世难容”三个字,作为评述妙玉的曲牌名,这三字不仅概括妙玉的多方面的复杂性格,又概括了妙玉的曲折独特的一生,妙玉的思想性格和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蕴藏着作者深远的思想意义,也表达出作者对妙玉的复杂的感情。
提起妙玉,谁都知道,她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尼,但是每当我们想到她的时候,眼前出现的却并不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形象,而是一个天赋聪颖、资质不凡的少女,就是因为书中每次提及妙玉的时候,全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突出强调她的才艺。
妙玉尚未出场,曹雪芹便通过林之孝之口使读者对她产生不同寻常的印象。
第十八回林志孝在王夫人面前首次提到妙玉,说她“模样又极好,文墨也极通”,而尤其让人惊异的是,她虽然少小出家带发修行,林之孝却说她“经文也不用学了”,真是涉猎既广且又无师自通。
妙玉不但博览群书,而且读书不腐,自有见地。
书中第七十六回写她在中秋之夜与林黛玉、史湘云论诗,她主张诗写“真人真事”,反对“搜奇捡怪”,使林、史二人皆道“极是”,可见其真知灼见非常人可比。
妙语亦能作诗,而且诗路敏捷,才情出众。
在那个天清月朗的中秋之夜,她为林黛玉和史湘云的长篇连句作序。
只见她乘兴挥毫,不假思索,运笔如流,十三韵一挥而就,致二人叹赏不已,皆称妙玉为“诗仙”。
妙玉还擅长养花修木。
在她修行的陇翠庵中“花木繁盛”“比别处越发好看”,花木得到贾母称赞,就连心如枯木死灰一般的李纨也为之神动。
妙玉确实不同凡响,她虽然离群索居,但争奇斗艳的群芳仍旧遮蔽不住她异样的光彩,她虽然自甘寂寞,但喧嚣扰嚷的尘世淹没不了她独特的声音,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曹雪芹以生动的文笔为妙玉唱出了“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赞美诗。
试论《红楼梦》妙玉这一人物形象(1)
“暗香浮动月黄昏”——解读《红楼梦》中的妙玉形象摘要:本文从妙玉的身份、相貌、性情、才气和结局五个方面,论述妙玉这一“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畸人”形象。
出生于苏州仕宦之家的她相貌姣好,却性情乖僻;自称“槛外人”,却心系红尘;聪慧过人,却流落风尘。
她出场不多,地位却特殊,因对命运的不完全顺从最终酿成悲剧,她成为完全反抗命运的林黛玉的补充。
其形象有如不断浮动的阵阵暗香,令人回味久远。
关键词:红楼梦;妙玉;才貌;性情“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榜上女子,妙玉的入选最让人感到意外。
妙玉在十二钗中居于第六,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女子,她在前八十回出场次数寥寥,但因其与宝玉互相倾慕,兼及辉映黛玉,使她在大观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小说描写妙玉时选用的背景是红梅,宋代诗人林逋在《山园小梅》中曾经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一诗句正可表现这位似一缕暗香般的女子。
一、可怜金玉质——妙玉身份在小说中,妙玉的身世是通过侧面描写展现给读者的。
妙玉在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建成后首次出现,作者在这两回中交代贾蔷已从姑苏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将梨香院挪腾出来,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事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这里便点明了妙玉的身世,她与黛玉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她服从了命运的安排遁入空门。
然而,她是真正心甘情愿地融入了寺庙生活吗妙玉自称“槛外人”,而正如鲁迅在《二心集》中所说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实际上,她并没有置身于贾府的各种现实关系之外,正所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终日与青灯蒲团相伴,以“洁”和“空”为至高理想,却始终未能真正地做到“因色悟空”,只能沦为一个贵妃娘娘省亲别墅中的高雅点缀品,她的“高”和“洁”似乎都带有矫情的味道。
人物分析——妙玉
二、“世难容”与“世能容”
——与《玉簪记》陈妙常的比较
陈妙常是明代传奇《玉 簪记》中的另一个空门女 弟子形象。陈妙常,是南 宋高宗绍兴年间,临江青 石镇郊女贞庵中的尼姑。 陈家本来就是临江的官宦 之家,只因躲避南宋靖康 之难,削发为尼。她与妙 玉有着相似的内质,却但 她们的心路历程、性格特 征、处事方式等又存在着 这样那样的差别,最终走 向迥异的结局。
——妙玉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 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市仕宦 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 佛门,带发修行。当时十八岁, 文墨极通,经典极熟,模样极好。 贾府为了点缀大观园,修盖了栊 翠庵,聘妙玉为庵主。妙玉“为 人孤癖,不合时宜”。但愈是孤 傲怪癖,命运愈是捉弄,最后被 一伙强盗劫往南海。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 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No Image
/10/29
.
16
一、“阆苑仙葩”与“槛外人”
——与林黛玉的比较
同:
1、黛玉、妙玉气质相似,才华相似。太
虚幻境“红楼梦”曲子说黛玉“世外仙妹, 同苑仙葩”,说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 薄比仙”。可见二人在作者心里都是神仙 般的姑娘。
2、黛玉、妙玉为人相似,品格相似。一 个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一个则“万人不 入他的耳目”。
一、“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 种雅洁之气。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 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 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 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 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 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 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红楼梦》妙玉人物介绍(最新)
《红楼梦》妙玉人物介绍(最新)妙玉简介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
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
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
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
结局红楼梦》中,妙玉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是她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可见曹雪芹在塑造妙玉之时,对妙玉的'欣赏和偏爱程度可见一斑。
曹雪芹去世后,由高鹗续写了《红楼梦》后四十回。
无论从妙玉的判词,还是从画中意境来看,妙玉最终落入了风尘之中。
妙玉一生高洁,不畏强权所折腰,但妙玉的结局和她的人物性格恰好背道而驰,或许这点正好突出了《红楼梦》“悲”的情感特色。
妙玉的下落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谜,在通行本里是写妙玉被盗贼掳走了,也有研究人员说是做了强盗的压寨夫人,然而册子上对于描述妙玉的画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可以确定的是妙玉最后被人玷污了。
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篇二红楼梦妙玉人物形象分析常有人评价妙玉是清高善良的世外高人,据我看却不是如此。
今天我单从刘姥姥到访栊翠庵这一章节对妙玉作一定评价。
刘姥姥乃一介乡野村妪,大字不识一个的她从乡间来到了大观园。
她跨越了层层社会阶级,迈入了大方之家贾府的门槛。
现在我们大致回顾一下曹公描述的情节。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讲到刘姥姥贪杯喝多了酒,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
当下走至栊翠庵,我们看这妙玉如何应对。
妙玉忙接了进去。
素日众人皆知妙玉性情极冷,且不善于迎宾送客、应酬他人。
今日难得这贾府最高权利中心齐聚他栊翠庵,出于客气,妙玉理应迎接,但依据他素日的脾气禀性,这忙忙地接了进去,想来又不符合妙玉的性情。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妙玉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妙玉篇导读: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
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
下面一篇《红楼梦》的读书笔记,关于妙玉给小编带来的感受。
妙玉以蹊跷的身份跻身”金陵十二钗正册”,排第六位,在钗、黛、元春、探春、湘云之后,居迎春、惜春之前,相对其身份而言,是比较靠前的,而全书对她却着墨不多,前八十回中对其身份来历的交待数笔带过,语焉不详,后四十回中对其结局的交待也不甚圆满,历来争议甚多,只能由判词和红楼曲去想象其结局。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杭州灵隐寺冷泉亭的妙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有人答曰: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此解甚妙,看妙玉,我以为也应作如是观,而不必太执着。
曹翁写妙玉虽只寥寥数笔,却是胸中早有丘壑,且细致入微,纤毫毕露,故形象丰满,神韵十足,足供后人千般评说、万般感慨。
有林之孝家的来回:“……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
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
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
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
所以他竟未回乡。
”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
”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
’”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
”第十八回中这段借林之孝家的交待妙玉的来历,颇有“真事隐去”的味道,妙玉的背景非常模糊,只知大略,而无法详细考察,这就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既可供有心人想象,也可供别有用心者臆想。
红楼梦妙玉的人物解析
红楼梦妙玉的人物解析妙玉是《红楼梦》中极为安静的人物,也是曹雪芹喜爱的一个人物。
妙玉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最闪亮的一次登场是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在这一回中,妙玉用来献茶的茶具和泡茶的水让人印象深刻。
跟“文若其人”一个道理,器物也是识人的一个好办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楼梦妙玉的人物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一、人物简介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市仕宦人家。
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
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拢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
虽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仅两次,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但她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
二、气质美如兰——妙玉之貌《红楼梦》中几乎没有正面介绍妙玉的容貌,对于这位绝世女子的容颜,作者仅借下人之口赞了句“模样儿又极好”。
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中,妙玉也只是岫烟眼中的一个侧影:“头带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绸袄,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持麈尾念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这种婉曲的叙事方式既为幽尼妙玉增添了些神秘色彩,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正如脂批所说的:“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
”可见,同黛玉一样有着天生不足的妙玉,宁静素淡,加之几分仙风道骨,真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其实,曹雪芹在勾勒妙玉容貌时,是参照了黛玉这一形象的。
黛玉是“仙草化身”那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如“捧心西子”。
而妙玉的美却总是隔着一层面纱,看不清、猜不透,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红楼梦》妙玉人物评价
《红楼梦》中妙玉让读者印象深刻,是小说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下面是《红楼梦》中人物评价,供大家参考!《红楼梦》妙玉人物评价人物评价书中评价正册判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
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花语-红梅花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
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自评(邢岫烟转述)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
”故又或称为“畸人”。
他评林之孝家的: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
王夫人:他既是宦家小姐,自然要傲些。
贾宝玉:他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他原不在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
邢岫烟: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李纨: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
惜春: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
贾环: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了。
知识百科-金陵十二钗-妙玉
知识百科-金陵十二钗-妙
玉
妙玉,苏州人氏。
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
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
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
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
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
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
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字帖。
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金陵十二钗之妙玉第1回一僧一道来化香菱时“年方三岁”,第3回黛玉自述癞头和尚来化她出家那一年“我才三岁”,推知妙玉三岁出家。
据此梳理妙玉年谱如下:3岁——妙玉在苏州玄墓蟠香寺出家;6岁——邢岫烟来;16岁——岫烟去;17岁——妙玉离开蟠香寺并随师进京;冬,师父圆寂;18岁——夏,入住栊翠庵;19岁——秋,栊翠庵品茶;冬,岫烟进贾府;20岁——夏,赠宝玉、岫烟生日贴;25岁——遇害。
妙玉出场的重要情节有以下几处:第17回,由林之孝家的口中叙出妙玉身世来历;第41回,贾母和刘姥姥一行人到栊翠庵品茶,妙玉热情款待;第50回,宝玉因芦雪亭联诗被罚去栊翠庵求取红梅,并作《访妙玉乞红梅诗》;第63回,宝玉生日,收到妙玉署名“槛外人”的“遥叩芳辰”的笺帖;第76回,中秋夜湘、黛联诗,妙玉续完;第87回,妙玉与惜春下棋,与宝玉听琴,回去后走火入魔;第95回,宝玉失玉,岫烟请妙玉扶乩;第109回,贾母病,妙玉前来探望;第112回,妙玉被劫;第117回,传说妙玉被杀害。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市仕宦人家。
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
她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
她的师父临寂时曾劝她留在京城,说到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的结果却是被强人劫持受辱。
这是她预言不灵呢,还是妙玉修行未到家呢?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
贾府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因为“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被请到了大观园的栊翠庵。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
但是这四人也并非全是与妙玉相契无间。
邢岫烟幼时妙玉曾教其识字,妙玉与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未必真心推重岫烟。
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的语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烟火气,少的是灵气。
妙玉与她在一起谈经论佛可以,但要进行心灵交流,妙玉恐怕还认为惜春差一截。
黛玉也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因此黛玉才会成为妙玉的知己;如果说宝玉对黛玉还有一种俗情的话,那么他对妙玉有都不敢有这种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闪念,他也会视为罪过,他对妙玉有的只是一种友情。
这样看来,宝玉也同是妙玉的知己。
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
虽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仅两次,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但她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
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
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正册判词曰,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
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画中的“美玉”就是“妙玉”,“泥污”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
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佼佼者。
说她“洁”,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入空门。
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最后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
按规矩,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未断的一个根据。
第63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
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作者写这些细节,不是要出妙玉的丑,不是对她进行谴责,而是充满了怜惜之情。
一个才貌齐备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那种枯寂的生活,该是多么残酷!她的最后结局如何呢?后四十回写她被强盗掠去,这是多惨的悲剧。
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其间,“气质”句——赞妙玉超凡出众的气质和才华。
“天生成”句——言妙玉清高喜洁,因而落落寡合,遭人妒恨、嫌恶。
“可叹”句——与曲子“云空未必空”照应,叹妙玉在佛殿庵堂空度青春,错失美好爱情。
“到头来”句——妙玉结局在金陵十二钗中是最悲惨的一个,她本性喜洁,最后却陷入最肮脏的泥淖。
后四十回写她被贼人掳走,惨遭杀害。
妙玉的家庭背景,原著只在第17回写道“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如今父母俱已亡故”。
如此模糊,实乃有意为之。
古语云“真人不露相”,这一条几乎成了高人的必备要素。
《红楼梦》塑造妙玉,也是惜墨如金,有意作淡化处理,忽隐忽现若隐若现,在小说故事情节中几乎不起作用,恰如其分烘托出她的高人形象。
妙玉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场也都内蕴玄味。
她在贾府的行踪很像《天龙八部》里那个隐居少林寺多年,被誉为金庸所有武侠小说中第一武功盖世出神入化的神秘老僧。
妙玉虽然不大露面,却对贾府动态了如指掌,也像那个神秘老僧将萧远山、慕容博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一样。
妙玉三岁出家,相比她的世俗家庭,她的师父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例如,她精心收取玄墓蟠香寺的梅花雪水,珍藏五年总舍不得吃,以此烘托出她的神秘气质,又凸显了禅院庵堂生活对于她人生的重要意义。
妙玉自号槛外人、畸人,并非自我标榜,故作清高,而是用以明志,自我勉励。
古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表达人生无常、终须一死的哀伤。
妙玉自号“槛外人”,自勉蹈于铁槛之外,超越生死,超出名利场,与《庄子》“死生存亡之一体”“相忘以生,无所穷终”的思想同出而异名。
妙玉赞“文是庄子的好”,故自号“畸人”。
庄文道:“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可见“畸人”要义在于特立独行,纯真无伪,通天道,远尘俗。
《庄子》讲述了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等畸人的故事。
他们肢体残缺,外貌奇丑,但是精神境界非常之高。
老子、孔子、子产、鲁哀公、闵子等世间圣贤,以及常季、伯昏无人等世外高人,都对畸人赞赏有加。
《红楼梦》写一僧一道以癞头跣足、跛足蓬头的形象示人,便取法于庄子。
世上精神境界极高明的高人,他们的外形或许不够完美,他们的出身血统、身份地位或许卑微低贱,但无损于他们的道行高与天齐。
判词“云空未必空”,曲子“青灯古殿人将老”“红粉朱楼春色阑”,皆咏叹妙玉的爱情悲剧。
“不洁不空”,佛家语,意指六根不净,为情所困,用于妙玉身上则褒誉她为性情中人,重情重义。
妙玉心中渴望自由和爱情,骨子里是叛逆的。
她的爱情,她与钗黛岫惜的友情,彰显了她的人性美和叛逆精神。
“不洁不空”一语要在赞美、同情、伤悼的意义上来理解。
第41回妙玉的梅花雪水让宝黛钗三人分享,视她们为亲密茶友。
妙玉用绿玉斗给宝玉斟茶,宛若将自己以往在蟠香寺的生活情味斟与宝玉,又斟满了今日今时与宝玉的柔情蜜意,留与自己珍藏回味。
她嘱咐宝玉:“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真是欲盖弥彰,欲说还羞,欲拒还迎。
第63回妙玉赠宝玉的生日帖,上面虽只有“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简单一句,然万种情丝,一切尽在不言中。
宝玉回帖,“只隔门缝儿投进去便回来了”,仍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第87回宝玉观棋,明写妙玉爱情,“心上一动,脸上一热”。
然后与惜春道别,不露声色邀宝玉送她回庵,那“湾湾曲曲”四字,更暗藏了无限心事。
然而,妙玉毕竟是带发修行的女尼,以此限制了宝玉对她的感情世界的了解,总疑心“或是妙玉的机锋”。
不仅宝玉,连黛、钗、惜、岫都没料到妙玉的爱情,如50回乞红梅,黛玉毫不担心宝玉和妙玉擦出爱情火花。
妙玉的爱情注定是悲剧。
她在庵堂寂寞里虚度了青春,后来竟走火入魔。
惜春看得明白:“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
”作者通过妙玉、智能的悲剧控诉了封建教会对爱情的压迫与摧残。
在《红楼梦》时代,“肮脏”一词已有“污秽不洁净”义项,李鉴堂《俗语考原》:“肮脏,俗谓不洁者曰肮脏。
”妙玉判词、曲子中,肮脏与淖泥、泥垢、污淖、渠沟连用,哀叹妙玉悲剧。
而《红楼梦曲》又多用村言俗语,证“肮脏”词义应为污秽、污浊、污淖、不洁净。
周汝昌说“肮脏”是坚贞不屈、正直抗争的意思,偏离了“无瑕白玉遭泥陷”的语境,削弱了妙玉的悲剧。
“风尘”词义“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风尘肮脏即扰攘尘世里最污浊的地方。
妙玉心性高洁,贵为“一块美玉”“金玉质”“无瑕白玉”,到头来却陷在最肮脏污秽的泥淖中,惨遭迫害玷污,命运最为悲惨。
见得心性修养愈高洁的高人,反而愈难容于世,她的悲剧因此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作者在此表达了对不合理的末世社会现实的强烈控诉与愤懑之情。
第87回妙玉走火入魔与第82回黛玉惊噩梦是一样笔墨,虽然破坏形象,但那毕竟是梦魇,又预示了她们将来的结局。
黛死钗嫁时“冷月葬诗魂”的社会环境,妙玉被劫直至惨遭杀害的情景,都预先显现在她们的梦魇里。
从文法上讲,这又是一种特异的叙事手法。
第112回妙玉被劫,“不知下落,也难妄拟”;第113回王孙公子宝玉叹无缘;第117回传闻妙玉被贼寇杀害。
这三段完成了“春色阑”的爱情悲剧和“风尘肮脏”的高人悲剧。
妙玉的出身及行踪颇具神秘感,她的结局亦然,如“恍惚有人说”“庵里的道婆做梦说”,皆采用隐笔,使她来无影,去无踪。
这样,作者就在出身和结局两个节点上成功塑造妙玉为红楼第一高人。
至于靖藏本脂批说她死于“瓜州渡口”,其实是从后四十回的“下海”化用而来。
脂本被疑造假,尤以靖藏本的嫌疑最大。
妙玉既不嫌贫,也不爱富。
如果说她嫌贫,那么她便不会和邢岫烟相交,并且“关系极好”(这是岫烟的原话)。
同样的妙玉也不爱富,她虽然给了贾母那个成窑小盖钟喝茶,但是并不代表她巴结贾母。
贾母他们吃完茶走出栊翠庵的时候,妙玉是“并不甚留,回身便把寺门闭了”。
而后来第76回,同样的场景,妙玉送黛玉、湘云出门,是一直目送她们走远,看不见她们的背影后才将院门关闭了。
这个鲜明的对比就很好的说明了妙玉绝不是嫌贫爱富的人。
至于为什么讨厌刘姥姥,她单纯是讨厌脏而已,过分的洁癖可以说是她唯一也是最大的缺点。
但是她还是很厚道的,就算她讨厌刘姥姥,至少同意宝玉把名贵的茶杯送给刘姥姥卖钱度日。
妙玉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关于送拜帖这件事,我想说的是一直被读者忽略的一点,那就是妙玉那天真的只送了一张贺贴吗?且说宝玉在半路上碰见了要去找妙玉说话的岫烟,我们联系岫烟与宝玉同生日,可知妙玉定是同时给二人分别赠送了生日贺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