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适性、适情层面再探王绩的“自适其适”

合集下载

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五篇

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五篇

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五篇第一篇: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王绩,初唐“独树一帜”的诗人摘要:王绩,初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

在隋末唐初的**社会中,三仕三隐,最终绝意仕途,皈依自然,走上归隐道路。

这样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思想状态及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人物,其诗歌对唐代五律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平淡”之美,自拔于但是绮靡的诗风,融情于景,物我交融,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关键词:王绩;诗歌创作;艺术风格及成就王绩(585—644),字无功(“无功”①是他挂冠归田后,按照“有道于己,无功于时”的老庄哲理给自己起的表字),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县)人,郡望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

他是唐初重要作家之一。

王绩出身贵族世家。

他天资聪慧,少年时即能赋诗作文。

十五岁,他便开始了干谒活动,奔走于权势显赫的杨素之门,受到名流薛道衡的嘉许。

王绩渴望建功立业,期待得到权贵的赏识,从而干一番事业。

隋炀帝大业年间,登孝悌廉洁科,担任秘书省正字,步入仕途。

在这期间积极用世是他的主导思想。

但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横残暴、荒淫奢侈以及上层官僚之间野蛮的明争暗斗。

面对昏暗**的时局,他清楚地认识到建功立业希望的破灭,于是以酒纵情,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不理政事,屡遭弹劾。

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辞官归里。

在家乡绛州龙门县过了一段悠闲自在的隐居躬耕生活,云游四海,跋山涉水。

此时隋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际,奄奄一息,行将就木,为了躲避战祸,他一直隐居山林。

但他并没有完全遗忘世事,只要政治清明他还是会重返朝阁。

很快唐王朝统治了中原大地,高祖武德初,他弃隐入仕,以前官待诏门下省。

唐太宗贞观初,由于兄长王凝得罪朝廷重臣,招致报复,王绩受到株连,七、八年的待诏希望再次破灭,于是他借口身染疾病退隐归田。

此时的王绩表面看似悠闲旷达,但实际上内心郁郁不平,因此只好以谈论玄虚、饮酒服药、纵意琴酒的方式委婉地发泄自己的愤懑。

论王绩诗文在初唐文学中的成就

论王绩诗文在初唐文学中的成就

论王绩诗文在初唐文学中的成就“贞观文坛上,诗文的内容和风格卓然不群者属王绩。

”郭预衡先生的评论是非常中肯的。

想来在浓墨艳丽中,独具清新淡远者,是何等清雅脱俗。

对此,翁方纲在《石洲诗话》(卷二)中也谈到:“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

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然而,翁方纲也流露出了一句“然非入唐之正脉”的遗憾之言,颇能留给后人诸多的深思。

我认为,王绩不入“唐之正脉”,恰是他的诗文能在当时走出“六朝绮艳诗风”的阴霾,而以“清新质朴”诗风戛戛独立的一个先决和有利的条件;他的不入“唐之正脉”,以疏野淡远自成一格,恰是他卓然不群、清雅脱俗的一个很好的印证。

唐代开国后的近五十年里,文学始终着“六朝锦色”,诗风“沿其卑靡浮艳之习,匀栉字比,非古非律,诗之极衰也”,恰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这初唐文学的五十年,“说是唐的头,倒不如说是六朝的尾”,在这样的文学氛围里,不入“唐之正脉”乃是万幸。

入了“唐之正脉”,就很难拔出流俗、独标异格了。

初唐时的“唐之正脉”,是以养尊处优的宫廷诗人为主流,唐太宗本想“内兴文事”来推进文学的发展,没想到推进了“宫体诗”的发展,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会赋咏之作,以颂德为能事,藻饰雕琢,偶对流于板滞,结构程式化,与真率清新、韵趣高远的诗歌相去甚远;唐太宗还组织了房玄龄、魏徵、岑文本、许敬宗等第一流人才忙于编“兔园册子”,这种类书的编纂,供当时宫廷诗人采集典故词藻,“造成一时期内若干毫无性灵的类书式的诗”,“采事而忘意”,这样的诗,离诗的真谛相去甚远。

看来,唐太宗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快速发展。

也难怪闻一多先生会这样评论唐太宗:“假如他是有眼力的话,恐怕当日撑持诗坛的台面的,是崔信明、王绩、甚至王梵志,而不是虞世南、李百药一流人了。

”想来也有道理。

王绩还真是幸免入“唐之正脉”,免去了创作“类书式的诗”这等俗事,方能如“山间溪畔的一束迎春花,最先感知了唐代文学的春天”。

从王绩饮酒诗看中国诗酒文化

从王绩饮酒诗看中国诗酒文化

从王绩饮酒诗看中国诗酒文化初唐诗人王绩,嗜好饮酒,一生写有大量的饮酒诗。

这其中有的是借酒销愁,有的是托酒自适;或在酒杯中寻觅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在醉乡里品味逍遥自在的感觉。

本文旨在从王绩的诗歌作品出发,结合他独特的出处行藏,来分析其饮酒诗的深层心理境界,探析中华传统诗酒文化的影响。

先看两段记载,此皆赖王绩好友吕才保留下来:武德中,诏征,以前扬州六合县丞待诏门下省,时省官例日给良酝三升,君第七弟静,时为武皇千牛,谓君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禄殊为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尔。

”待诏江国公,君之故人也,闻之曰:“三升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也。

”特判日给王待诏一斗,时人号为“斗酒学士”。

贞观中,以家贫赴选,时太乐有府史焦革,家善酿酒,冠绝当时,君苦求为太乐丞,选司以非士职,不授,君再三谢曰:“此中有深意,且士庶清浊,天下所知,不闻庄周羞居漆园,老聃耻在柱下也。

”卒授之。

数月而焦革死,革妻袁氏,犹时时送酒,岁余,袁氏又死,君曰:“天迺不令吾饱美酒,”遂挂冠归。

——吕才《王无功文集序》{1}这是王绩入唐后再次出仕的情形,可以看出:来,为了酒;去,也因了酒。

待诏数载而无果,与其日夜沉醉于酒乡乐园,不去交结迎奉有着必然的联系,可谓得意于酒,亦失志于酒也。

求为太乐丞时,王绩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早退到最小化,纯粹是由酒来决定去与留、仕与隐,王绩这带点儿醉态的潇洒举止,不禁让我们想起了阮籍。

《晋书?阮籍传》载:“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

”{2}王绩虽有刻意仿效之嫌,可踵武前贤的精神可嘉,因为他不是假饮,而是真醉,嗜酒如命者,刘伶、阮籍可谓后继有人。

“饮酒至数斗不醉”(吕才《王无功文集序》)的王绩,终生与酒结下了难解之缘,究其119首诗,咏酒或涉及醉酒的竟多达45首,占了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强,而他的文赋更是篇篇有酒,其中《醉乡记》《五斗先生传》就是专门为酒而作。

另外,据吕才《王无功文集序》载,王绩还撰写过《酒经》《酒谱》各一卷,前者记述酒法,“术甚精悉”;后者“采杜康、仪狄以来善为酒人”而编之,太史令李淳风见后赞王绩为“酒家之南、董”。

王绩生存哲学的庄子情结

王绩生存哲学的庄子情结

睹了人为不同的外物所役使 ,特别是儒家的仁义 、 道 的联系 , 即其所谓“ 道于己 , 有 无功于时” 《 ( 自作墓志 文》【 五P , )( , 而且取字为“ t I 】 脚 卷 无功 ” “ 。 无功” 自于《 来 庄 德、 礼教成为世人精神 的枷锁 , 导致世人生命价值的 逍遥 游》 “ :若夫乘天地之正 , 而御六气之辩 , 以游 扭 曲, 以致于丧失 了人的本性 , 使得人生空无意义。 在 子 ・ 彼且恶乎待哉 ! 故日, 至人无 己, 神人无功 , 圣 此, 庄子深刻地认识到“ 人作为血 肉之躯 的存在与作 无穷者 , ” ) 从 我们 又一次看 到了庄子对王绩 的 为某一群体( 、 家 国……) 的社会存在 以及作为某种 目 人无名。闭 4 中 , 深刻影 响。 而且 , 王绩在诗文 中也否定 了“ 的价值 : 功” 的( 、 ……) 名 利 的手段存在之 间的矛盾 与冲突 ”翻 嘲 。 自觉勋名薄 ”《 ( 春庄走笔》 似 二1 ,不用功名喧一 ) 卷 ‘) ' “ 5 4 循着庄子 的思路 ,就引发 出什么才是人 的真实的存 “ 直取 烟霞送百年 ”《 (解六合承还》【 二 ,逃名 ) 倦 闱) 1 ] “ 在, 人怎么才 可以按照 自己的本性 、 而不受制于外在 世 , (赠 )( ' 王绩不愿成为功 1 P ] 卷 环境来生活 ,人怎么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自由、 遂得志”《 山居黄道士》 【 三l。 名的奴隶 , 不愿丧失 自己作为人 的本真 。 其实 , 王绩选 价值等一系列问题。 择“ 无功” 作为其 字 , 是有深意的。 因为“ 神人无功” 神 , 由此可见 , 庄子思想 的核心 :主要是对人生的理 “ 人具有超脱和神异的精神境界 , 而王绩本人亦希冀成 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 ; 这种对人生的思考不同于 为庄子笔下的神人 :藐姑射之山 , “ 有神人居焉 , 肌肤 先秦诸子一般皆开始于 、 立足于 ‘ 人性 ’而是发端于、 , 若冰雪 , 绰约若处子 ; 不食五谷 , 吸风饮露 ; 乘云气 , 御 立足于个人生存 中的 ‘ 困境 ’ 。从人生困境 中超脱出 飞龙 , 而游乎 四海之外 。 其神凝 , 使物不疵 疠而年谷 来, 构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的理论方 向和内容 。 熟。 (庄子 ・ ” ”《 逍遥游》 o ) 王绩在《 乡记》 醉 中也有如 【q 4 庄子关注的并非是伦理 、 治的问题 , ] 政 而是个体 此表述 , 透露着他对仙界神人强烈的向往之情 :醉之 “ 存在的身心问题。 庄子 以个体生命的 自由为哲学思考 乡 , 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 去 其土旷然无涯 , 无丘陵阪 的核心 , 其前提是拒斥人的社会、 历史性存在 。 人的生 险 ; 其气和平一揆 , 无晦明寒暑 ; 其俗大 同, 邑居聚 无 存本身在庄子这里第一次得 到重视 , 可以说 , 庄子思 落; 其人任清 , 无爱憎喜怒 , 呼风饮露 , 不食五谷 。 其寝

王绩的自适之道

王绩的自适之道

同样 渴 望 通 过 “ ” 到 实 现 自身 价 值 的 目的 。 仕 达 然 而 , 识 分 子所 怀 抱 的理 想 与 客 观 的政 治 体 制 之 知 间 总 是 存 在 着 不 可调 和 的 矛 盾 。
年 访 逸 人 。”《 征 谢 病 》 可 见 , 绩 深 谙 韬 晦 之 (被 ) 王
征君 。自惟蓬艾影 , 叨名茼桂芬 。使君 留百璧 , 天 子 降 玄 缳 。” 是 , 次 入 位 仍 未 如 愿 ,王 无 功 文 但 此 《
济之道而位不逢” 文 中子 《 ( 中说 ・ 王道篇 》 。 这 )“
个 古 老 的 家族 留给 王 氏兄 弟 的 , 了虚 幻 的荣 耀 除 以外 ,并 无 多 少 可 以凭 恃 的 特 权 ,使 得 王 氏兄 弟
大都 具有 矜夸 倨傲 、 古薄今 、急于仕 进而又耻 厚 居 下 僚 的 性 格 特 点 。”3 是 主 要 原 因 , 避 乱 全 【这 而
维普资讯
晋陬学刊20 02年第4期
王 绩 的 自适 之 道
口 梁 静
( 西 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 ,陕 西 西安 7 0 6 ) 陕 1 0 2

貌。
要 : 多学 者 已探 讨过 王绩 归 隐的原 因 , 许 但对 其归 隐后 的生存状 态未 予足 够重 视 , 当进 一步探 究 其归 隐后 的 应
吾 且 安 之 ! 乃 还 乡里 。” 究 这 次 归 隐 的原 因 , ’ 探 有 的 学 者 认 为 是 避 乱 …,有 的学 者认 为 是 “ 书 正 秘 字 与其 政 治 抱 负 相 差 甚 远 ”2 【。笔 者 认 为 , 而 有 】 兼
王 绩 功 名 之 心 未 泯 ,于 武 德 中再 次入 仕 ,这 与 友 人 薛 收 的 造 访 可 能有 直 接 关 系 ¨。 王 绩 在 】

论王绩诗歌中的禅宗思想

论王绩诗歌中的禅宗思想
王绩另一首描写山野景色的诗《春日山庄言志》: 平子试归田,风光 溢 眼前 。野楼全 跨迥,山阁 半临烟。 入屋欹生树,当阶逆涌泉。剪茅通涧底,移柳 向河边。 崩沙犹有处,卧石不知年。入 谷开 斜道 .横 溪 渡小船。 郑玄唯解义,王列镇寻 仙。去去人 间远,谁知 心 自 然 。 「3]46 与《春望 》不 同 的 是 ,全诗更为僻静,给人一种
夕卜,从工绩描%孤独以及酒的访歌当中,可 以 窥 见 禅 宗 思 想 中 的 超 越 与 由 ;禅 宗 ;隐逸
中图分类号: 】207.22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0. 3969/j.issn. 167:M 646. 2021. 04. 015
Study of Zen in Wang J i5s Poems
严羽在《沧 浪 诗 话 》中 谈 到 :“大 抵 禅 道 唯 在 妙 悟 ,诗 道 亦 在 妙 悟 。”[7]12禅 道 与 诗 道 亦 是 相 通 的 , 它们二者要达到至高之境,唯“悟 ”字 而 已 。禅宗讲 求开 悟 ,禅 宗 高 僧 青 原 行 思 曾 提 出 参 禅 的 = 重境 界 :参禅之初,看山 是 山 ,看水是水;禅 有 悟 时 ,看 山不是山,看 水 不 是 水 ;禅 中 彻 悟 ,看 山 仍 是 山 , 看水仍是水。王绩的《咏怀》可窥见青原行思第= 重 的“彻悟”境 界 :
王 绩 对 大 A 然的这种虔诚乂狂热的态度,近乎 于 一 种 宗 教 情 感 ,故 而 他 笔 T 的 0 然 景 色 山 灵 水 秀 ,幽 远 绵 长 ,意 蕴 无 穷 。朱 光 潜 就 指 出 :“诗虽不 是 讨 论 哲 学 和 宣 传 宗 教 的 工 具 ,但 是 它 的 后 面 如 果 没有哲 学 和 宗 教 ,就 不 易 达 到 深 广 的 境 界 。”1w 禅

王绩与王维适意诗辨析

王绩与王维适意诗辨析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 5 4 6 4 ( 2 0 1 3 ) 0 6 — 0 8 3 4 — 0 3
王 绩 与 王 维 适 意 诗 辨 析
华 云 松
( 沈 阳大学 师范学院,辽 宁 沈 阳 1 1 0 0 4 4 )

要 :王绩 与王维适意诗创作 的不同思想成就 与艺 术成就 , 是他们各 自不 同适 意观的体现 : 王绩注重
e n j o y h i ms e l f .Th e i r e n j o y a b l e p o e ms s h o w s t r o n g h a p p i n e s s t o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a n d p a s t o r a 1 .
Ab s t r a c t : Th e d i f f e r e n t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a r t i s t i c a c h i e v e me n t s o f Wa n g j i a n d Wa n g We i i n
o f t h e c o n t e mp o r a r y p r a c t i c e .
K e y w o r d s :W a n g j i ; Wa n g We i ;v i e ws o f e n j o y a b l e ; e n j o y o n e s e l f l f o r g e t t o e n j o y o n e s e l f
主体的 自适 ; 王维关 注主体精 神的“ 空” ——“ 忘适” 。两位诗人适 意诗创作 的相 同之处在于均表现了对山水 田 园生活 的由衷喜爱 ; 不同之处在于主体创作心态不 同、 读 者审美接受不 同、 当代实践价值不 同。

王绩之“三仕三隐”

王绩之“三仕三隐”

受了儒家文化的教化 , 岁熟 读《 氏春秋 》 儒家 积 八 左 , 极 人世 的思 想使 少 年王 绩立 下 了广 济天 下 的 志愿 。 “ 王绩 ) 十五 , 于长安 , 越公 杨 素 ……因与谈 ( 年 游 谒
文章 , 遂及 时务 。君 瞻对 闲雅 , 辩论精 新 , 一座愕 然 ,
家族观念造 就 了王绩 , 进而 他 的复 杂 的思想 性 格 和
生存心态造就 了他独 ’ 的生存方式 。
王绩 出身于“ 地实儒 素 , 人多 高烈 ” 王绩 《 ( 游北 山赋》 的家族 , ) 其兄王通 , 号文 中子 , 隋末大 儒 , 为 兄 弟中有几人做 官 , 种家 世 环境 自然 对 王绩 的人仕 这
摘要 : 王绩复杂的思想性格和 曲折的人 生经历 , 造成他一 生徘徊在仕与 隐、 积极入 世与 消极 遁世 的矛盾 中。他效仿、 崇
拜魏晋名士却徒具其表 , 终其一生也没有 实现 当初 “ 学剑觅封侯” 的政 治抱 负。 关键词 : 王绩 ; 三仕 三隐” 魏晋 风度 “ ; 中图分类 号 : 0 . 1 6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5 6 (0 1 1— 05 4 17 — 35 2 1 )0 0 6 —0
第1 1卷第 1 O期
21 0 1年 1 O月
宜 宾 学 院 学 报
J un lo bn Unv ri o r a fYii iest y
Vo . 1.№ 1 11 0
Oco e .2 1 tb 1 O1
王绩之 “ 三仕三 隐"
周 扬 志
( 广西师范 大学 文学院 , 广西 桂林 5 10 ) 4 0 6
这次短暂 的出仕 , 按 《 如果 新唐 书 ・ 王绩 传》 的

[王绩简介]王绩

[王绩简介]王绩

[王绩简介]王绩王绩篇(1):王绩《野望》的赏析野望朝代:唐代作者: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某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王绩“适意观”探究

王绩“适意观”探究

王 绩 “ 意 观 ’ 究 适 ’ 探
华 云 松
( 阳大学 师 范学 院,辽宁 沈阳 10 4 ) 沈 10 4

要 :分析 了王绩“ 适意观 ” 的实质 , 认为王绩 “ 自适其适 ” 的主张与老庄 的“ 无为 ” 旨之 间 , 之 存在着 不
可调和的矛盾 。从《 庄子》 忘适” “ 思想 的角度看 , 道家思想是 王绩人生痛 苦的排遣之 资 , 对安适人 生的强烈 欲 望, 才是其灵魂之根本 。
展 开 。如 韩 理 洲 认 为 :王 绩 的 思 想 是 极 其 复 杂 “
王绩的“ 适意观” 答程道士书》 在《 一文 中有重 点 而详细 的 阐释 。他 首先 分析 了数 千年来 的人类 历史 :语默纷杂 , “ 是非淆乱” “ ,各是其所同, 非其
所异 , 可 胜 校 哉 !进 而 提 出 自己 老 师 的 主 张 : 焉 ”
林 ,新唐书》 《 列之《 隐逸传》所未喻也 。但 同时也 , ”
肯定他“ 志趣高雅 , 不随通聚徒讲学、 献策干进 , 其 人品亦不可及矣 。_ ”l 随着王绩诗文创作的五卷本被发现 , 现代 学 术界对王绩思想 的研究 日益深入 , 但主线也是延 续古代评论的思路 , 围绕着王绩 的儒道两家思想
就是 王绩对 其 “ 意 观” 适 的理 解 和阐释 。
的。儒 、 释、 道、 阴阳历数诸家 的学说 , 都对他产生
过 一定 的影 响 。特 别 是 儒 、 两 家 ‘ 世 ’ ‘ 道 人 与 出 世’ 两种不 同的人生 观 , 随着 隋唐之 际风 云激荡 的 社会 变革及 个人 仕 途 的顺 逆 , 他 一生 中消 长 起 在 伏, 不断地 发生着 变 化 。“ ”王绩绝 非超 凡脱俗 的隐 士, 谓‘ 所 言不怨 时 ’‘ 、行不 忤物 ’ ‘ 天君 子 ’ 的 乐 云

王绩为律诗体最初定型者之文化文体学新证

王绩为律诗体最初定型者之文化文体学新证
关键词 王绩 律诗定型 文化文体学 适性会意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1-0073-16
王绩,隋开皇十年(590年)左右生,唐贞观十八 年(644年)卒,一 生 有 三 仕 三 隐 的 经 历。 据 韩 理 洲 校点的 五 卷 本 《王 无 功 文 集》,① 王 绩 共 存 各 体 诗 143首,分别见 于卷二、卷三、卷五 及 “补 遗”部 分。 卷二、卷三录四言 2首、七言 2首、五言 113首;卷五 “杂著”部分收录四言赞语诗 19首,“补遗”部分不 计残句 1首,所录 7首,其中五言 5首,七言 2首。 五言诗共 计 118首,占 王 绩 全 部 存 诗 的 82.52%。 由于“补 遗 ”部 分,韩 理 洲 存 疑,故 不 妨 除 去 该 部 和 “杂著”部分四言赞语,仅按第二卷、第三卷计,则五 言诗所占比例高达 96.58%。这一文体性选择间接 说明了齐梁以来的五言新体诗创作风气对王绩的诗 歌创作有着决定性影响。王绩诗歌创作在诗体律化 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学界已有一定认识,个别学者已 经认为王绩即五言律奠基者。② 尽管如此,但迄今学 界对唐诗整个文体格局形成与建构的历史认知并未 有根本性的改变,全 面 系 统 而 深 入 地 阐 述 并 论 证 王 绩诗歌创作的文体学自觉及其与五言律体定型关系
的论文亦属罕见。故本文拟以王绩全部存诗为考察 对象,立足于文化文体学视角,以声律形式分析为切 入点,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力图阐明王绩在唐代诗歌文体格局形成与建构过程 中的突出贡献,并揭示其深层原因。
一、王绩二韵、四韵体诗声律分析
在王绩 113首五言诗中,二韵体 21首,四韵体 36
73
2020年第 1期

适性而教 适兴而学

适性而教 适兴而学

适性而教适兴而学
李静平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教学)》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现代教育提倡优质教育,而优质教育的核心是适性教育。

适性教育就是个性化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

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需要的帮助不同。

中学数学教师每天要面对多个班的学生。

学生的性格、情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差异。

怎样才能适性而教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办法:
【总页数】1页(P81-81)
【作者】李静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八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适性而教适兴而学 [J], 李静平
2.从适性、适情层面再探王绩的“自适其适” [J], 华云松
3.为学而教,以学定教,打造“适学课堂”——从苏教版六(上)《一本男孩子必读的
书》学习目标谈起 [J], 孙国平;
4.公开课的预设与留白:从“适教”到“适学” [J], 赵晓霞
5.公开课的预设与留白:从“适教”到“适学” [J], 赵晓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绩生平与思想

王绩生平与思想

王绩生平与思想第二章,生平与思想王绩生于“六代冠冕”的士族之家,其十八代祖王殷至王绩之父王隆皆承儒学,兄王通更是人称隋末大儒。

然而,王绩却是这个儒学世家中的一个异类。

在隋店史替的时代,他一生三仕三隐,i1曲折经历和人半生隐居in园,这种选择使他的人生具有独特的意义和深刻的历史社会性。

王绩幼年天资过人,八岁能读《左氏春秋》。

十五时,西游长安,渴见国公杨素由于“素览刺引入,待之甚据”。

王绩侃侃言道:+ g-"闻周公接贤,吐食握发,明公若欲保崇荣贵,不宜据见天下之士……素致容礼之,因与谈文章,逐及时务。

”君瞻对闲雅,辩论精新,一座愕然。

日为“神仙童子”。

山此可以看到,王绩过入的才华与个性中莱傲不群、简放率直的一面,在早年己充分显露,而后者也是造成他一生怀刁‘不遇,纵放山林、酒乡的重要原因。

隋炸帝大业中,二十多岁的王绩,举孝锑廉洁射策高第,除秘书正字。

因他不愿在朝“端替理菊”,请任外职,改授扬州六合县巫。

在六合又简傲放达,耽于饮洒,11被弹勤。

时值大业末,天-IF大乱,工绩深感“网罗高怂,)}.将安所”,于是将棒金积放于县门外,轻舟夜遁,返回故园。

在《解六合7R还》一首诗里他这样写道: “我家沧海白云边,还将别业刘林泉。

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烟霞送百年。

彭泽有田惟种黍,步兵从宦岂论钱。

但使百年相续醉,何辞夜夜瓮间眠。

”这一隐遁在某一程度上有避乱之意,洋帝的暴虐和隋王朝分崩离析前的黑暗,使早年也有入仕雄心的王绩一开始,即遭遇了仕途离乱。

在《晚年叙志示崔处士正师》一诗中,他说“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弃儒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

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

”隋灭唐立,万象更新。

在新王朝建立之初,关心时政不能作太上忘情的王绩也有“逮承之荡后,欣逢天地初”的喜悦。

武德五年(六二二),王绩在第二次被征召时,应征入仕了。

然而,作为uu'.11遗臣,工绒这一次出仕的心情已一I一分复杂。

诗人王绩介绍

诗人王绩介绍

诗人王绩介绍人物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祖上世代为官,有良田十六顷。

据说他从小就喜欢《周易》,好老庄。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

隋开皇二十年(600),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即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

大业元年(605),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

但他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

因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

其实,他并不看重官职,故感叹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

”时隋末大乱,他常和隐士仲长子光在一起饮酒赋诗,养鸟等均有研究。

他看到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便借故告病解职,返回故乡。

他在自己的田地上,让人种了很多黍子,以酿酒自乐,又饲养了不少野鸭和大雁,作为下酒之资,还种了一些药草自供。

在乡间,他有时与隐士哑人作为仲长子光饮酒对坐,有时登北山,游东皋,吟诗作赋,自号为“东皋子”。

他的很多山水田园诗就是在这一期间写成的。

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

唐武德八年(625),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

按照门下省例,日给良酒三升。

其弟王静问:“待诏快乐否?”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

”待中陈叔达闻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

贞观初(公元627年),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

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是弃官还乡。

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古诗赏析

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古诗赏析

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古诗赏析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年代】:唐【作者】:王绩【内容】: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赏析】:由隋入唐的王绩,诗风朴素自然,洗去齐梁华靡浮艳旧习,在唐初诗坛上独树一帜。

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小诗,在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颇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

前两句写农事活动归来。

北场、东皋,不过泛说屋北的场圃,家东的田野,并非实指的地名。

“东皋”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点明归隐躬耕的身分。

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

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

但正是在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

王绩归隐的生活条件是优裕的。

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在他不过是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

这种生活所造成的心境的和谐平衡,正是下两句所描绘的“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的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两位乡居的老朋友在这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

这是一个满月之夜。

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的.清辉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

这里那里,又穿梭似地飞舞着星星点点的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光的图案。

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

这里,对两人相遇的场面没有作任何正面描写,也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的词语的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的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的两位朋友别有会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细说王绩

细说王绩

戏说王绩:仕与隐,醉与醒,斗酒学士的矛盾纠结!他有道于己,无功于时,在建功立业无甚作为,于己有益,于国无功,这是褒扬,还是毁伤?他嗜酒如命,认为酒“可以全身,杜明塞智”,可醉人难醉心,是贪杯还是难得糊涂,是“醉”,还是“醒”?他汲汲于仕途,却又时运不济,“才高位下”,政局动荡朝不保夕,该“仕”还是该“隐”?古代文人多好酒,魏晋以来,诗歌风流,一大半都带有酒气。

饮酒似乎成为古代文人的必备技能,从古至今,文人与酒就交织在一起,而诗人与酒情缘更浓,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

魏晋时期,整个时代都漫着酒味,曹孟德慷慨激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刘伶狂放不羁,“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陶渊明超然物外,“举杯邀孤影,熏熏独徘徊,《饮酒》二十首,谁解其中味”;至唐时,最为人所知的当数酒仙李白,朝堂戏贵妃辱宠臣传为一时佳话,他豪迈豁达,无酒不成诗,有酒诗百篇。

他对天发问,“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他对地豪言,“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他对自己无愧,“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他高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愁多苦烦,饮酒更显豪气,“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而同样是在唐朝,在李白之前,论饮酒,此人不得不说。

王绩,字无功,唐初诗人,性嗜酒,能饮五斗,自称五斗先生,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首开唐代诗风,五言律诗奠基人。

单看王绩的名和字,一为“亡绩”,一为“无功”,无成就,也无作为,不知是暗合道家“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无为思想,又或是揭示不问仕途超然物外的隐逸之心。

纵观王绩一生,生于六世冠冕之家,自幼好学,博闻强识,十一岁游历京都,“神童仙子”之名盛行于世,十六岁应举高第入仕为官,无奈时局动荡天下大变,仕途尤为坎坷,一片经世治国之心终在醉饮之中被消磨殆尽,三进三出磨平一切赤忱,仕途确实“无功”,而在诗酒之上的成就,却各具春秋。

王绩诗词赏析

王绩诗词赏析

王绩诗词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王绩(1096-1156),字有成,号卧非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是宋代文坛上的“才子佳人”,擅长诗赋曲文,尤其以诗词著称。

王绩的诗歌清丽含蓄,浑然天成,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被誉为宋代“江南才子”。

王绩的诗词风格清新含蓄,以山水自然和闲适生活为题材,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

他的诗词语言简洁清丽,音韵优美,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深切,充满了文人雅致和情调。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首王绩的诗词,感受他的诗境和情感。

《题秋千寺》秋千寺里倚溪房,长竿短调任摇摆。

荷䙓叶中看魑魅,麋鹞羲和不记来。

云井风筠郊岭翠,池塘山麓夕阳开。

如今广厦凌云日,何处寄书泪满背。

这首诗表现了王绩在秋千寺的一番心境。

诗中描写了秋千寺静谧的环境和他的心情。

他以古朴的语言蕴含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体验,表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秋思》浩荡长空秋风清,云霞飞度燕双行。

古木参差松柏老,山川河岳漾渔樵。

满天星斗笙歌小,碧落云收水面苍。

客梦谁知明月夜,一轮明月照乾坤。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描绘了秋风清爽,星空璀璨的场景。

王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感慨与赞叹。

诗中的情感真挚深厚,给人一种静美悠远的感觉,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悲凉的洞悉和思考。

王绩的诗词流畅圆润,意境深远,展现了他优美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他善于借景抒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真挚。

他的诗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更在思想和情感上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感染力,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闪烁的一颗明珠。

愿我们能够通过王绩的诗词,领略他那份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感受到诗歌之美和心灵之慰藉。

【注:以上所提供的文章内容是通过人工编辑整理和创作得出的结果。

仅供您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二篇示例:王绩(1525-1583),字子华,号湛斋,别号可齐,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诗人。

王绩文言文翻译

王绩文言文翻译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

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

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

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

叹曰:“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

至唐武德中,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静谓绩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薄,况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

”(待诏)江国公闻之曰:“三升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

”特判日给一斗。

时人呼为“斗酒学士”。

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撰《酒经》一卷、《酒谱》一卷。

李淳风见之曰:“君酒家南、董也。

”及诗赋等传世。

论曰:唐兴迨季叶,治日少而乱日多,虽草衣带索,罕得安居。

当其时,远钓弋者,不走山而逃海,斯德而隐者矣。

自王君以下,幽人间出,皆远腾长往之士,危行言逊,重拨祸机,糠核轩冕,挂冠引退,往往见之。

跃身炎冷之途,标华黄、绮之列。

虽或累聘丘园,勉加冠佩,适足以速深藏于薮泽耳。

然犹有不能逃白刃、死非命焉。

夫迹晦名彰,风高尘绝,岂不以有翰墨之妙,骚雅之奇美哉!文章为不朽之盛事也。

耻不为尧、舜民,学者之所同志;致君于三、五,懦夫尚知勇为。

今则舍声利而向山栖,鹿冠舄几,使于锦绣之服;柴车茅舍,安于丹雘之厦;藜羹不糁,甘于五鼎之味;素琴浊酒,和于醇饴之奉;樵青山,渔白水,足于佩金鱼而纡紫绶也。

时有不同也,事有不侔也。

向子平曰:“吾故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第未知死何如生。

“此达人之言也。

《易》曰:“遯之时义大矣哉!”翻译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性情简易放纵,不喜欢交接宾客。

王绩的兄长王通,是隋末的大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1 昔者 , 庄周 梦 为蝴 蝶 , 栩 然蝴蝶 也 。 栩
自 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齐物论》[ 《 ) ] ’0
例 2 若狐 不偕 , 光 、 夷 、 齐、 子 、 务 伯 叔 箕 胥
余、 他、 纪 中徒 狄 , 役人 之 役 , 人之 适 , 是 适 而不 自 适其 适者也 。 (大宗师 》[] 《 ) ’8 例 3 夫不 自见 而见 彼 , 自得 而得彼 者 , 不 是
‘ 意观 ’ 适 与老庄 ‘ 为 ’ 旨之 间 , 在着 不 可 调 无 之 存 和 的矛盾 。“ ”王绩 的 ‘ 意 ’正 是 ‘ 适 , 为好 所 役 ’以 、 适 意 而益生 的 。这种 ‘ 意 ’才 是 王 绩 ‘ 意 观 ’ 适 , 适 的真 正本 质 。l ”4 J 为 了更 深 入地 挖 掘 王 绩 “ 自适其 适 ” 实质 , 的
(达生》[ 《 )] 例 1中的“ 适志” 与庄周梦蝶的寓言密切联 系, 当指庄子所 推崇 的“ 物化” 之状 态使其有 “ 适 志” 之感 , 物化” 而“ 又是庄子“ 齐物观 ” 的精髓 , 因 此 ,适志” “ 中所适之志当指庄子所标榜 的“ 齐物”
的心 灵境 界 , 这一境 界 与“ ” 合 。 道 相
关 键 词 :王绩 ; 适性 ; 适; 适情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 I 0 9 2


研究缘起
我认 为应把 “ ” 适 范畴作 为新 的研究 突破 口。关 于 “ ” 内涵学术 界早有论 述 , 初有动 词“ ” 适 的 最 走 “ ”往 ” 含 义 。由于 “ 去 “ 等 总是 牵 涉 到 行 动 主客 体 两方面, 表示 某一 行动 主体去 往某 地 , 来逐渐 引 后 申为 主 体 达 到 某 一 目的后 心 满 意 足 的状 态 ”5。 l J 也就 是说 ,适 ” 内涵 由最初 的具 有 指 向性 的动 “ 的
我则 认 为 :一 方面 , “ 王绩 极力想 逃避 ‘ 役 ’而另 物 ;

其 适者 也 。夫适 人 之 适 而 不 自适 其 适 , 虽盗跖 与
伯夷, 同为淫僻也。(骈拇》 [ 是 《 )]
例 4 始乎 适而未 尝不适者 , 适之适 也。 忘
方 面 , 又沉 迷 于 ‘ ’ 他 物 中。由此 可见 , 在王绩 的
作引申为后来 的具有指 向性 的情感 满足, 适 即“ 情” 。但 “ ” 畴的指 向对象 并非 只局 限于 “ ” 适 范 情 。
有 学者认 为 ,在 思想 史 的文 献 资料 中 ,适 ’ 的 “ ‘ 字
适用和境界最受重视 的恐 怕要 数《 庄子》 _ , ”6 而 』 《 庄子》 适” 之“ 有很多阐释是指向“ 的, 以下 性” 如 四例 :
得人 之得 而不 自得 其得 者也 , 适人 之 适 而 不 自适
多褒扬之词。如认为“ 王绩的‘ 适 ’在理论上已 自 , 经 达到 了 与 自然 相 适 应 的状 态 ”2; [ 王绩 的 自适 之道“ 意味着王绩从生命 的价值论走向生命 的存 在论 。这种存 在论依据 的是 人性 的 自救” ] 。 [ 0
好 ” “ 于酒 德 , 妨 职 务 ”1 故 终 辞 官 ,托 以 ,笃 颇 … , “ 风疾 , 舟 夜 遁 ”1 。第 二 次 出 仕 在 唐 初 “ 德 轻 …2 武 中, 征 , 诏 以前扬 州六 和 县 丞 待 诏 门下 省 ”1 , 【j 虽 3 “ 诏俸 殊为 萧瑟 , 良酲三 升 , 待 但 差可 恋尔 ”1 故 … , 待诏 数 年 , “ 观初 , 终 贞 以疾 罢 归 ”1 。第 三 次 出 【4 J 仕是 “ 观 中 , 贞 以家 贫赴选 ”1 因府 史 焦革 善 酿 , … , “ 苦求 为太 乐 丞 ”1 , 氏夫 妇 死 后 归 隐 , 终 老 …4焦 遂 于 田园。之所 以选择 这样 的人 生经 历 , 王绩 “ 与 自 适其 适 ” 的人 生观有 极大 关联 。 新 世 纪 以来 , 术界 对 王 绩 的“ 学 自适 其 适 ” 颇
王绩 是 中 国隋末唐 初诗人 , 以嗜酒 、 诗才 名于 世 。他一 生 的经 历 颇 富于 戏 剧 性 , 术 界概 括 为 学 “ 仕三 隐” 三 。王绩 第一 次 出仕在 隋末 ,应 孝悌 廉 “
洁举 , 射策高第 , 除秘书正字” , “ …2后 乞署外职 , 1 除扬 州六 合县 丞”1 , 因 “ 簪理 笏 , l2 但 J 端 非其 所
Vo .3, . 12 No 6
De . 2 0 1 1 c
文章编号 :10 2 5 2 1 ) 60 6 —4 0 892 (0 10 —0 30
从 适性 、 情 层 面再 探 王绩 的“ 适 自适 其适 "
华 云 松
( 沈阳大学 师范学院 ,辽宁 沈 阳 10 4 ) 10 1
收 稿 日期 i2 1 —0 —1 01 6 4
作者简 介 i华云松 (9 3 , , 1 7 一) 女 天津人 , 阳大学讲师 。 沈




学报 第2 3卷 Nhomakorabea例 2例 3 、 提到 “ 自适” 的概念, 依文意 , 要想
自适 , 需能 自见 、 自得 , 这种 自见 、 自得抛 弃 了伯夷
学者葛晓音指出王绩在思想上比陶渊明阮籍更接近老庄本意但因为缺乏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理想的积极追求在生活中的表现相当世俗9部分诗作看其世俗化倾向是极为鲜明的其所适之情也是颇等而下之的
第 23 第 6 卷 期
2 1 年 1 0 1 2月
沈 阳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S NYANG OF HE UNI VERS TY I

要 :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隋末唐初诗人王绩“ 自适其适” 生观的实质 , 适 ” 人 以“ 范畴为研究的新的突破
口, 析了王绩诗 中“ 与“ 构成的“ ” 分 情” 性” 适 的两层价值指 向。王绩的作品表现了对“ 适性 ” 的追求 与对“ 适情” 的耽溺 , 终这 一矛盾在其 晚年的作 品中得 到了解决 。 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