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08数学)

数学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08数学)
第三,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 用,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 。 第四,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 ,
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 几个部分 。
因此,进行目标设计时,对于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总目标可以使用教学 目的,对于一单元或一课时的操作性目标可以使用教学目标,因为“前者 较为原则,需要较长时间和更丰富的内容容达成;后者较为具体,需要较短 时间和较单纯内容达成。”
(二) 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二者 都是根据教育目的对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做出的规定。 区别:教学目的是某一历史时期学校教学的规范,不容许随意变更,而教学目标则 是一种策略,可以由教师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变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见,教 学目的和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的概念内涵具有更强的终极性、原则性、 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更远大的理念性;而目标的内涵具有更强的阶段性、具体 性、可操作性以及较大近期理念性。目的外延应大于目标的外延。”
数学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一 相关概念的定义和区别 二 数学教学目标和目的的演变历史 三 确立数学教学目的要考虑的依据 四 数学教学目标的特点与功能 五 数学教学目标与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一 相关概念的定义和区别
(一)定义
1. 教学目的: 是教学设计者设立的教学的行为意图与初衷。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目
(一) 数学教学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基本因素
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确定,主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普通中 学的性质和任务、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些是“基本 因素”;同时要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需要这样的“变化因素”。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体现课程理念的重要媒介。

人教03版教材是依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全日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教材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生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北师大版教材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

该教材强调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整体性,突出了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多层次的学生活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注意发挥数学的人文教育价值,使学生通过高中数学学习,能获得是一个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满足他们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本文试图对新旧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比较,人教03版,北师大版目录一、新旧教材编写理念对比 (1)1 旧教材编写理念 (1)1.1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1.2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1)1.3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1)2 新教材编写理念 (1)2.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1)2.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1)2.3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2)2.4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2.5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2.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2)2.7 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 (2)2.8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2)3 新旧教材编写理念对比——以函数概念为例 (2)二、新旧教材教学目标对比 (3)1 旧教材教学目标 (3)1.1 集合与简易逻辑 (3)1.2 函数 (4)2 新教材教学目标 (4)2.1 集合 (4)2.2 函数 (4)3 新旧教材目标比较 (5)3.1 主要目标比较 (5)3.2 基础知识要求比较 (6)3.3 能力要求比较 (6)三、致谢 (7)四、参考文献 (8)一、新旧教材编写理念对比人民教育出版社03版(简称旧教材)高一数学教材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教学大纲。

(完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完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基础知识是指: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技能。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位置和大小;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本质。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谈谈高中数学新课标同原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区别如下。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体现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在变化中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

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

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为了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了必修系列和四个选修系列的课程。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定数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数学课程,在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

2.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

具体来说:(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普通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

普通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

旧版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修订)·数学》第一册(上)目录供一年级第一学期用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1.1 集合1.2 子集、全集、补集1.3 交集、并集1.4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5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6 逻辑联结词1.7 四种命题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小结与复习第二章函数2.1 映射2.2 函数2.3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2.4 反函数2.5 指数2.6 指数函数2.7 对数2.8 对数函数2.9 函数的应用举例2.10 实习作业小结与复习第三章数列3.1 数列3.2 等差数列3.3 等差数列前n项和3.4 等比数列3.5 等比数列前n项和3.6 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小结与复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一册(下)目录供一年级第二学期用第四章三角函数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1 角的概念的推广4.2 弧度制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阅读材料:弧度制的由来4.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三、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4.8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图象4.9 函数y = Asin(ωx + φ)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阅读材料:同频率正弦电流相加,频率不变小结与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一、向量及其运算5.1 向量5.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5.3 实数与向量的积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5 线段的定比分点5.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5.7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5.8 平移阅读材料:向量的三种类型二、解斜三角形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5.10 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5.11 实习作业阅读材料: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5.12研究性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小结与复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数学》第二册(上)目录供二年级第一学期用第六章不等式6.1 不等式的性质6.2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6.3 不等式的证明6.4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6.5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小结与复习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7.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7.2 直线的方程7.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7.4 简单的线性规划7.5 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7.6 曲线和方程7.7 圆的方程小结与复习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8.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8.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8.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8.3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8.4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8.5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8.6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小结与复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数学》第二册(下A)目录供二年级第二学期用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一、空间直线和平面9.1平面9.2空间直线9.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9.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9.5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9.6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二、简单几何体9.7棱柱9.8棱锥阅读材料柱体和椎体的体积研究性学习课题: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阅读材料欧拉公式和正多面体的种类9.9球小结与复习第十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10.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10.2排列10.3组合阅读材料从集合的角度看排列与组合10.4二项式定理小结与复习第十一章概率11.1随机事件的概率11.2互斥事件有一二发生的概率11.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阅读材料抽签有先有后,对各人公平吗?小结与复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目录供三年级全学年用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一、随机变量1.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二、统计1.3抽样方法1.4总体分布的估计阅读材料累积频率分布1.5正态分布1.6线性回归阅读材料回归直线方程的推导小结与复习第二章极限一、数学归纳法2.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阅读材料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2.2 研究性课题:杨辉三角二、极限2.3 数列的极限2.4 函数的极限2.5 极限的四则运算阅读材料无穷等比数列(|q|<1)的和2.6 函数的连续性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导数与微分一、导数与微积分3.1 导数的概念3.2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阅读材料变化例举例3.3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3.4 复合函数的导数3.5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导数3.6 微分的概念与运算阅读材料近似计算二、导数的应用3.7 函数的单调性3.8 函数的极值3.9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小结与复习第四章积分4.1 不定积分4.2 不定积分的运算法则4.3 定积分的概念与计算4.4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阅读材料长度、面积与体积4.5 定积分在力学上的简单应用4.6 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4.7 研究性课题: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小结与复习第五章复数一、复数及其四则运算5.1 复数的概念5.2 复数的向量表示5.3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5.4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二、复数的三角形式5.5 复数的三角形式5.6 复数的三角形式的运算阅读材料复数系是怎样建立的小结与复习。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200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200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PISA数学素养测评主要结构

PISA数学素养测评主要结构

PISA数学素养测评主要结构作者:周明旭曹一鸣来源:《中国教师》2016年第01期一、什么是数学素养近年来,数学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事实上,数学素养这一名词对于教师而言并不陌生。

2001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提出: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正在修订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数学素养则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但是数学素养到底是什么,由于对数学教育的理解、认识以及传统,甚至包括语言差异,还没有能够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

我国学者对数学素养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素养就是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其中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

[1]还有学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表现,在学生自主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数学素养包含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必备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2]也有学者认为,数学素养包含数学思维、数学意识、创新意识、用数学的意识、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等几个方面。

[3]国际上,由于PISA的广泛影响力,并且2012年的PISA测试,数学再一次成为了主测试领域,并修订了数学素养的定义及其测评的主要框架。

这一框架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度。

PISA 2012对数学素养的定义如下:数学素养是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用公式表述、使用和解释数学的能力。

它包括数学推理能力和使用数学概念、过程、事实和工具来描述、解释以及预测现象的能力。

它有助于个体作为一个关心社会、善于思考的建设性公民来识别数学在世界中所起作用及做出有根据的数学判断和决定。

这个定义指出,数学素养是一种个人能力,并指明是在实际情境中的核心能力。

在这个定义里,数学素养与数学建模能力很相近,因为它的基本过程是表述数学模型,在模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释和评估数学结果。

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简介

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简介

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简

田载今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
【年(卷),期】2000(000)009
【摘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以下简称《高中数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写的。

全套书分三册(其中第一、二册均分上、下两个分册),分别供高中三个年级使用。

《高中数学》第一册(上)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直接衔接,供高中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使用。

这册书包括三章内容,约15万字,共需65课时。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田载今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新旧教材的比较与研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教材研究 [J], 潘振嵘;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简介 [J], 张劲松;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 第二章“函数”简介 [J], 章建跃;
4.新旧教材的比较与研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
数学第一册(上)》教材研究 [J], 潘振嵘
5.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简介 [J], 田载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1.微积分:根据函数特性来学习分析微分、积分,求定积分,进行应用题训练;2.概率: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基本分布,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3.统计数学:均值方差,卡方检验,相关系数与回归分析,凸优化解决数学问题等;4.几何:二维空间的几何关系,三维空间的体积关系;5.数论:素数与整除性质,有理数的运算及性质;6.解析几何:直角坐标系下的几何关系,经典几何形状的定义与求解;7.代数学:多项式,二次曲面分解,复数及其运算等;8.数学组合与算法:数学组合,分支程序设计;9.数学地理学:地球表面的经纬度形式,球面曲线,投影及其变形,空间分析等;10.抽象数学:集合论、对象的结构和表示方法、逻辑学和数学归纳理论、数学模型、数论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获得乐趣;3. 培养学生正确、系统地认识和概括数学知识,并将其抽象和概括成定律和模型;4. 激发学生实践发现、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兴趣;5. 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提问引导和学生发言为辅,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2. 充分利用实物、实验和计算机技术,突出实践,增强学生的训练;3. 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性活动,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建立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模式;6. 通过开展数学竞赛及科技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7. 利用网络教学,进行多媒体教学,突破时空距离的限制,拓展视野。

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1. 引言本数学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学术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合作能力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主题和子主题:1. 数的概念与运算-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概念与性质- 基本的数学运算(加、减、乘、除)- 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概念与运算2. 代数与方程- 代数表达式的建立与运算- 线性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3. 几何与图形- 几何基本概念与性质- 直线、角度、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计算- 平移、旋转、对称与相似的概念与运用4. 数据与统计-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传授数学知识和技巧- 实践: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练:通过题和练,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能力- 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5. 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将包括以下方面:-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和题- 测验与考试:定期进行的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课程项目:完成与数学相关的课程项目或研究6. 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教学工具和软件- 数学实验室和计算机实践设施7. 总结本数学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指导性的框架,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

> 注:本数学教学大纲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数学学科教学论习题答案

数学学科教学论习题答案

习题11.你认为数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与中学数学教育学有何区别?答:中学数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中学数学教学.具体可以分为:教学目的(为什么教)、教学对象(教谁)、教学内容(教什么)、学法(如何学)、教法(如何教)、学习效果(学得如何).而中学数学教育学是研究中学教育系统中的数学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中学数学教育学有何特点?答:首先,数学教育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处于数学、教育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交界”处.在数学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中,它针对自身研究的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相邻学科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具体规律,从而归纳创造出数学教育学的理论体系.那种认为数学教育学仅是教育学添加上一些数学实例的观点是片面的.其次,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数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是由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得来的.这种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教学实践,运用数学教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出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并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再次,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理论学科.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基础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数学教学的目的、内容及教学方法也需不断改进.认为“数学教育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同样,对数学教育学持教条主义观点也是不正确的.3.学习中学数学教育学有何意义?答:(1)科学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的具体表现.任何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都要顺乎其有关规律,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而且工作过程越复杂,就越要有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指导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数学教学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学校环境内,在一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在一定的教育工作系统中进行的.数学教学工作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受到教材、学生、教师、教法、学法等因素的影响,可见数学教学工作过程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因而特别需要数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并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才能保证教学质量.(2)数学教育学对新教师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未来的数学教师或者新教师来说,学习和研究数学教育学更有它特殊的重要的意义.首先,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中学教育和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为了完成新的任务,中学数学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材教法都在不断地变化.对此,即使是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适应变化的新形势,更何况是新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呢?对新数学教师来说,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学习和研究数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求对中学数学教材有正确的、深刻的理解,更有效地结合学生情况使用课本.其次,数学教学工作是多层次、多因素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师本身的教学活动和思维活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总之,一个新教师要想胜任如此复杂的、高度艺术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数学专业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还必须学习和研究数学教育学,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3)数学教育学的现实意义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理论学科.在当前改革的大潮中,数学教育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面临着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与四化建设的需要很不相称,教学质量和水平很不理想,数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数学能力培养问题,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具备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先进有效的教学经验,自觉地按照数学教学规律办事.所以,在这方面数学教育学又有它的现实意义.4.简述我国古代数学教育发展的概况.答:据史书记载和考古资料知,至少在距今五千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即有了记数思想和几何观念.从那时起,有关数学的知识可以说就代代相传并逐步发展.不过那时的数学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周代,数学教育已从生产和生活中分离出来了,数学已成为当时初型学校的必读学科之一.隋朝统一中国后,在全国颁布了科举考试制度.这是我国科举制度的开始.在数学教育方面,首次在国子监(相当于国立大学)内,设“算学科”(相当于数学专业).到唐太宗时,科举考试已固定下来.在我国数学教育史上,首次由最高统治者将著名的《算经十书》颁行为数学教科书.在国子监内的算学科,在学生入学条件、招生办法、数学科目的确定,教科书体系的形成,分班教学组织形式,数学专业的学制、考试的办法和毕业分配等方面,均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数学教育制度.北宋时,我国古代数学教育有了新的发展,首次印刷了数学教科书,这是我国也是世界数学教育史上;还颁布了“算学条例”,这是我国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关于数学制度的重要文献.这对我国后世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北宋时,国子监算学科的教学和管理较之唐朝也有了新的发展.宋元时,民间数学教育发达,在扬州、杭州、河北、山西等地区,形成了几个数学教育中心.在元朝时期,我国在已有筹算的基础上,改进了计算工具而发明了珠算,这对数学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数学教育的鼎盛阶段.自明朝到清朝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堕落,严重阻碍了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发展.明末清初时,伴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来华,西方数学开始传入中国.这时以梅文鼎为首的安徽数学学派在江淮大地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中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复兴运动,对中国的数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从清雍正元年(1723年)以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除在钦天监供职的西方传教士外,其余外国人一律驱逐到澳门,不许擅入内地,这又阻碍了我国数学及其教育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中,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之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数学教育的发展是缓慢的,有时甚至是停滞或是倒退的,与西方数学及其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水平相比,我们是落后的.5.简述我国近代数学教育发展的概况.答:这一时期,主要是指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数学教育时期.在此阶段中,我国民间还有一种独创的数学教育形式,就是“算学课艺”。

川教基[2001]41号

川教基[2001]41号

川教基[2001]41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实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委员会(教育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我省从2001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始,在全省范围内使用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现将《四川省实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方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学校,要多种渠道筹措、解决实施《新课程方案》所需的教室、师资、设备、设施等条件。

要以实施《新课程方案》为契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改革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必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课程发展具体规划,确定课程门类和课时总量,制定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的实施。

省教育厅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要求,确定我省的课程门类、各门课程的课时比例,并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开发适应我省需要的地方课程。

我厅将结合本省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完善地方课程,组织编写出版高质量、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教材,并对综合实践活动和由学校安排的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给予全面指导。

各市、州教委要积极研究和指导学校课程的开发。

经四川省教育厅同意,各地可开发设置和使用适应本地区需要的地方课程及教材。

简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

2.简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学科教育观念也在变化。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数学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从数学教学理念的变化发展中,人们得到不少启示。

一、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1951年,发布新中国首个《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草案》,该草案在“关于教授的说明”中列举了六项:“1.设备;2.准备;3.讲授;4.课外活动;5.作业的指定和检查;6.考试。

”1963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发表,主要论述教的问题,很少直接论述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以“教”为主的思想比较突出。

1982年,公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更关注我国教育界对学生积极性、认识规律以及能力的发展。

1996年,发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表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明确。

二、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1954年,发表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提出“双基”。

1963年,提出三大能力的教学理念,是我国数学教学观念的重大发展。

1982年,我国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和“三大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增加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法。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发表。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问世。

三、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1.重视解题训练,要求逐步明确2.提倡实验与探索,鼓励合作与交流四、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1951年,《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草案》对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它的思维训练价值都给予同样的重视。

1963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对于数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作了适当的调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教育部关于全国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全国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全国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1.01.20•【文号】教基函[2001]3号•【施行日期】2001.0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中等教育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教育部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年2月24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24日)宣布失效教育部关于全国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通知(教基函[2001]3号2001年1月20日)1996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制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十二个学科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并于1997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9年,我部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的精神,针对试验中反映出的问题,对“新课程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2000年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试验修订稿)》和语文等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在原两省一市的基础上,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安徽、青海等省也于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套课程方案,同时,全国统一使用了普通高中语文、思想政治两个学科教学大纲的试验修订版;2001年全国统一使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试验修订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经研究,我部决定从200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需要将教材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且工作量较大的省、自治区可延迟到2003年。

届时,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停止使用。

为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我部将于2001年和2002年组织《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国家级培训,各地要根据我部对普通高中课程实施工作的总体部署,确定当地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计划,做好师资培训、教学仪器、教学配套改革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尤其要做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特别是校长和教师的省级和地市级培训工作。

数学理解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理解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理解对数学教学的意义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对大纲阐述教学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由此,大纲意义上的数学理解是“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而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显然,教学要求上理解的层次低于掌握而高于了解,但是没有正确的理解根本就谈不上掌握。

数学理解究竟是什么?它对高中数学教学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参考一些文献资料并结合教学实际对此略作探讨,抛砖引玉。

一、数学理解的含义数学理解应指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理解。

图式的获得、产生式系统的建构、关系和观念表征的完善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理解、程序性知识理解、过程性知识理解的本质.“理解不仅仅是把新知识与先前的旧有知识产生联系,而是创建了一个丰富的、整合的知识结构,……,当知识被高度结构化的时候,新的知识就能被连接、并被融合进已有的知识网络中,而不是只产生元素之间的单个连接,……高度结构化的知识不易被遗忘,它有着多重途径被找回,而孤立的知识片段更难于被记忆。

”现代数学教学提倡素质教育,数学理解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完善与优化个体大脑内部的知识网络结构,从而推动记忆,又更易于接受新信息、同化与理解新知识,也正因为有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才拥有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的学习过程;另外,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的过程,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同时也拥有了举一反三以至开拓创新的经验和能力。

知识只有被深刻理解了,才具有迁移与应用的活性,这种迁移能力对个体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

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基础知识是指: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技能。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想象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位置和大小;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本质。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高中数学中所培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指: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

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

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

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必修课1.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集合。

子集。

补集。

交集。

并集。

逻辑联结词。

四种命题。

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1)理解①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②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③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2.函数(30课时)映射。

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

反函数。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指数函数。

对数。

对数的运算性质。

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不等式(22课时)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某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a+b|≤|a|+|b|。

4.平面向量(12课时)向量。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实数与向量的积。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线段的定比分点。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平移。

教学目标(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5.三角函数(46课时)角的概念的推广。

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

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tanα,tanαcotα=1;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5)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 x、arccos x、arctan 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实习作业以测量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6.数列(12课时)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7.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两条直线的交角。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实习作业。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圆的参数方程。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8)实习作业以线性规划为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圆锥曲线方程(18课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能够利用工具画圆锥曲线的图形,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5)结合教学内容,继续进行运动、变化观点的教育。

9(A)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6课时)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9(A)和9(B)两个方案中只选一个执行。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点到平面的距离。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