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步骤和要点全览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常见的初中生物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有很多,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记录。
实验一:观察红萝卜细胞结构材料与仪器:新鲜红萝卜、显微镜、玻璃刀、盐水、盖玻片、载玻片。
操作步骤:1.用玻璃刀切下红萝卜的一小块,并切成极薄的长方块。
2.将红萝卜长方块放入盐水中,静置5分钟。
3.取出红萝卜长方块,用盖玻片轻轻压平。
4.将压平的红萝卜长方块放在载玻片上。
5.用显微镜观察红萝卜细胞的结构,注意细胞壁、细胞质和胞核。
6.根据观察记录下细胞的特点和结构。
观察记录:红萝卜细胞壁厚实,透明,并呈现网状结构。
细胞质内含有许多颗粒状物质。
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形状为椭圆形,呈现暗染色。
实验二: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材料与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净化水、水槽、过滤网。
操作步骤:1.将净化水注入水槽,用过滤网过滤杂质。
2.取一滴过滤后的水放在载玻片上。
3.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节合适的放大倍数。
4.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
5.记录下观察到的浮游生物的特征和形态。
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浮游生物有肠虫、轮虫、藻类等。
肠虫细长,有两端。
身体上有明显的环节。
轮虫扁平呈圆柱形,有许多刺状突起。
实验三: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材料与仪器:常见的种子(如豌豆、黄瓜等)、苗盘、水、蒸馏水、棉花。
操作步骤:1.将棉花放入苗盘中,然后用蒸馏水湿润棉花。
2.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湿润的棉花上。
3.盖上透明的盖子,以保持湿度。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并记录下来。
5.注意观察萌发后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的形态和特征。
观察记录:第1天:种子开始吸水膨胀,外面的硬壳逐渐软化。
第3天:种子破裂,出现幼小的根。
第5天:根伸长,开始发芽。
第7天:发芽的种子上长出了绿色的叶片。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与观察方法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与观察方法在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实验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仔细观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感受生命的奥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初中生物常见的实验与观察方法。
一、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是进行生物实验和观察的基础。
首先,我们要取镜和安放。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 7 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然后是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接着是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物像后再换用高倍镜。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移动玻片标本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制作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是观察细胞结构的重要方法。
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例。
准备材料和用具,包括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制作步骤如下:1、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4、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生物实验初二流程及注意事项

生物实验初二流程及注意事项初二生物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显微镜的使用实验。
(一)实验流程。
1. 取镜和安放。
-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7厘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 原因:这样放置显微镜既方便操作,又能保证显微镜的稳定,并且便于左眼观察、右手绘图等操作。
2. 对光。
-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 原因:低倍物镜视野较宽,容易找到观察目标。
左眼注视目镜便于观察视野情况,右眼睁开方便记录等操作。
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来控制光线的强弱,以获得合适的光线进行观察。
3. 观察。
-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 原因: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才能保证光线均匀通过标本。
镜筒下降时看着物镜是为了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通过粗准焦螺旋初步找到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精确对焦。
(二)注意事项。
1. 显微镜是精密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 保持显微镜的清洁,目镜、物镜等光学部件不能用手触摸,如有灰尘可以用擦镜纸擦拭。
3. 在观察过程中,如需更换玻片标本,应先将镜筒升高,再取下玻片标本,以免损坏物镜。
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
(一)实验流程。
1. 擦片。
-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 原因:防止玻片上的杂质影响观察。
2. 滴水。
-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原因: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滴清水可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 取材。
-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 内表皮。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与实验报告要点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与实验报告要点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1. 洋葱切片2. 干净的显微镜玻片3. 盖玻片4. 保鲜膜5. 注射器或吸管6. 高锰酸钾溶液7. 酒精灯或煤气灯8. 水实验步骤:1. 将洋葱切片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约10分钟,以软化细胞壁。
2. 将一片浸泡过的洋葱切片取出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3. 将另一块玻片有顶部覆盖在洋葱切片上,然后轻轻按压,使洋葱切片变薄。
4. 将切片浸泡在酒精中,然后立即将切片放入温水中,用力振荡,以去除切片表面的色素。
5. 用吸管或注射器将一滴水滴在洋葱切片上,用盖玻片将其覆盖。
6. 将覆盖好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中,调整放大倍数至适合观察。
7. 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切伤手指。
2.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调节放大倍数,以免出现模糊不清的观察效果。
3. 注意观察时要轻柔移动显微镜的调节旋钮,避免打乱玻片的位置。
4. 注意勿将高锰酸钾溶液触及皮肤或衣物,以免引起灼伤。
实验报告要点:1. 实验目的:简明扼要地阐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即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来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用的材料,包括洋葱切片、显微镜玻片、盖玻片、保鲜膜、注射器或吸管、高锰酸钾溶液、酒精灯或煤气灯、水。
3.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包括洋葱切片的处理、显微镜的调整与使用等。
4. 观察结果: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的形态、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并标注出对应的图示。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细胞壁的作用、细胞核的功能等。
6. 实验总结:简要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步骤和观察结果,以及从实验中所获得的有关细胞结构的新知识。
7. 实验改进: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进行讨论,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建议。
初中生物实验步骤及要点全览

实验一: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探究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可能是湿度、光和温度实验步骤:1)湿度的影响:在一个纸盒中一半放干土,一半放湿土,然后在两边分别放入鼠妇各5只,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2)光的影响:在一个纸盒中一半光照,一半用黑纸板遮住,然后在两边分别放入鼠妇各5只,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3)温度的影响:在一个纸盒中一半放入湿土,一半放入冰湿土,然后在两边分别放入鼠妇各5只,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探究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湿度、光和温度实验二: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表面爬的快探究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表面爬的快探究假设:蚯蚓可能在硬纸板上爬的快实验步骤:并排摆放一个硬纸板和一块玻璃板,并画上一条起跑线,然后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各放一条蚯蚓,把他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看看谁爬的快探究结论:蚯蚓在硬纸板上爬的快实验三: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探究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不会产生反应探究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产生反应实验步骤:在一个载玻片上,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用玻璃棒在两个培养液间划一下,使得两个培养液连接起来,然后在左侧的培养液中加入少许实验,另外一滴不加,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探究结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产生趋利避害的反应实验四: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探究假设: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水实验步骤:取两个培养皿,一个培养皿中放入干燥的土壤,一个培养皿中放入湿润的土壤,在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的大小相同良好的种子若干个,将两个培养皿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计算种子的发芽率探究结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水实验五: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探究问题:根的生长部位是什么探究假设:根的生长部位是分生区和伸长区实验步骤:取一株幼根长约2厘米的红豆幼苗,给幼根的各个部位做上记号,册来那个长度并记录,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天后,再测量各个部位的长度并记录探究结论:根的生长部位是分生区和伸长区实验六: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步骤:1、取两只烧杯,一只装有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另一只装自来水.2、将一株幼苗的根插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的烧杯中,放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会出现什么现象(萎蔫).3、将上面的幼苗迅速放入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茎和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恢复挺拔).实验七: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步骤:1、小组栽培两株番茄幼苗:将洗净的小石子装入两只可乐瓶中,各栽入一株同样大小的番茄幼苗.2、一株只浇自来水,另一株除了浇自来水外,还施加适量的含氮的无机盐.3、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幼苗的大小和颜色实验八:茎的疏导功能步骤:1、在盛有被稀释了的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插入一根带有几片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放在温暖的阳光下.2、当叶脉有点发红时,分别将枝条横切和纵切,使用放大镜观察切面.3、通过茎横切观察只有木质部被染上了红色,通过茎的纵切观察发现许多红色线条纵行排列在木质部内,是导管.实验九:绿色光合作用的发现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称量一颗柳树幼苗和一堆土壤100kg,将这颗柳树幼苗放入这块土壤中,放入花盆里培养5年,重新测量幼苗,土壤.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蜡烛和植物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罩起来,蜡烛不熄灭;老鼠和植物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罩起来,老鼠不死亡;植物单独放在玻璃罩内,植物死亡;蜡烛放在玻璃罩内,蜡烛熄灭;老鼠单独放在玻璃罩内,老鼠死亡.3)只有在光下绿色植物才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步骤:1、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耗尽)2、把上述经过暗处理的天竺葵上的叶片从上下两面用小于叶片的黑纸片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3、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有没有变化把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叶片变为黄白色).4、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上滴加碘液.5、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为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为黄褐色)实验十一: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步骤:1、取金鱼藻或黑藻放在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漏斗上再反扣一支装满自来水的试管.2、将这一装置移到阳光下.不久,金鱼藻就不断释放出小气泡.3、待试管内液面下降到比烧杯液面低时,慢慢移出试管,用拇指按压住试管口,翻转试管,使试管口向上.4、松开拇指,把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地插入试管内,观察发生的现象.(木条燃烧)实验十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步骤:1、取金鱼藻或黑藻放在盛有碳酸氢钠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漏斗上再反扣一支装满自来水的试管.制作同样的装置,但把碳酸氢钠换成等量的水2、将这两个装置移到阳光下.3、观察两个装置中试管出现的变化(装有碳酸氢钠收集的氧气多)实验十三: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步骤:1、将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各100g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很色塑料带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不加标记.2、每组取一袋蔬菜,将软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观察石灰水有无变化,推测袋中的蔬菜时新鲜的还是烫过的.3、打开熟料带验证自己的判断(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新鲜的蔬菜)实验十四: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步骤:1、用透明的塑料袋将植物罩起来,再用线在茎的基部扎紧.2、大约15min后,塑料袋的壁上会出现什么现象(产生许多小水珠)其他实验:显微镜的使用★、临时玻片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叶片结构的观察★、叶片的结构(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绿叶细胞的叶绿体的观察(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七年级下实验一: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步骤:1)骨的煅烧: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直至骨变成灰白色,观察在煅烧过程中骨的颜色变化.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看看有什么结果(有灰烬落下).2)骨的脱钙:将一根较大的鱼肋骨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试管中,观察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大约15分钟后,用镊子取出肋骨并用清水漂洗,看看鱼肋骨是否变软了(变软了).再试试,骨是否软的可以打结(可以打结).实验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步骤:1)取一勺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团,用一块叠成双层的纱布包住面团,将用纱布包着面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手轻轻地揉挤,观察清水发生的变化(变浑浊).2)把用纱布包着的面团放在另一只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继续揉挤,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来时,取出纱布团并打开,可以看到眼来的面团变成了黄白色的胶状物质.这是什么物质(蛋白质).3)在揉挤的过程中,从纱布包内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物质,这种白色物质是淀粉吗设计实验验证(在白色物质上加碘酒,变蓝则为淀粉).4)取烘干的花生、小麦种子各一粒,用单面刀纵向切开,分别将种子的切面放在白纸的不同位置上,用镊子的柄部或大拇指挤压.移开种子,观察白纸上出现的现象(在白纸上留有印记).比较两种种子被挤压后在白纸上留下的印记(花生的印记多).这说明了什么(花生中的脂肪多)实验三:食物中含有无机盐★步骤:1)用解剖针的尖端挑起1粒干的小麦种子或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在酒精灯上燃烧.2)观察种子在酒精灯上燃烧前后发生的变化.(燃烧消失的是有机物,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实验四: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探究问题: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吗探究假设: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实验步骤:1)制备淀粉浆糊:取1g干淀粉加清水100mL,煮沸.在浆糊中加1g 盐.2)取唾液取约2-5 mL唾液.3)混合:取2支试管分别注人浆糊2mL.分别编号为A,B. A试管加清水2 mL;B试管加唾液2 mL振荡2支试管使液体充分混合.4)恒温加热:将2支试管放人盛有37℃水的烧杯,恒温加热10 min后,同时取出2支试管冷却.5)加碘液:分别向2支试管滴2滴碘液观察.探究结论: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A试管变蓝,B试管不变蓝)实验五:模拟“血型鉴定”步骤:1)模拟配制的“A型血”( mol/L Pb(NO3)2,硝酸铅),“B型血”( mol/L BaCl2,氯化钡,“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和“A型血清”( mol/L AgNO3,硝酸银),“B型血清”( mol/L NaI,碘化钠);2) 将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分别取自4位车祸伤员,他们急需输血.3)将赵的血分别和A型血清、B型血清结合,如果与A型血清结合不发生沉淀,与B型血清发生沉淀,则为A型血.同理验证其余三人的血型(A型血清结合发生沉淀,与B型血清不发生沉淀,则为B型血;均发生沉淀,则为AB型血;均不发生沉淀,则为O型血).4)确定血型后,说出如何让给他们输血实验六:观察心脏结构★步骤:1)把心脏放在解剖盘中,用手捏心室的两侧壁,心壁较厚的为左半部分,是左心室;心壁较薄的一侧为右半部分,为右心室.2)识别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肺动脉,上下静脉和肺静脉.3)剪开心室的壁和心房的壁,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有几个腔每个腔是否相通每个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接(四个腔,同侧的心房心室相通,左右之间相互隔开;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4)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实验七: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步骤:1)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不要伤害小鱼.2)把小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和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的血管壁厚且有弹性,血色鲜明,是动脉血;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的血管壁较薄,血色较暗,是静脉血;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实验八:测量肺活量步骤:1)取容积为4000-5000mL的长条状孰料带,根据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塑料袋体积.用笔在塑料带的袋壁上做记号,标出体积数2)用酒精消毒吸管.先吸气,再向塑料袋中呼气,直到不能再呼出气体为止.测量三次,其中最大值为肺活量实验九: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探究问题: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变化吗探究假设: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变化(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实验步骤: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标号1、2.2)用塑料管向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吹气.3)将塑料管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再将洗耳球的吹嘴对准塑料管的管口,然后用手挤压洗耳球,将空气吹入石灰水中.(1号比2号浑浊)探究结论: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实验十:观察肾的结构★步骤:1)将一个完整的猪肾置于解剖盘中,先观察肾的外形和颜色(外形似菜豆,内侧凹陷,红褐色),再用手捏捏(表面光滑,手感柔软),问一问气味.2)用户解剖针将肾纵切,观察内部结构.3)用显微镜观察肾单位的玻片标本.认识肾单位.实验十一: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步骤:1)将两个相同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两组均放入2000ml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2)甲组每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作为对照,乙组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每两天换1000ml水,每天喂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3)结果如下实验十二:手皮肤的触压觉探究问题:手皮肤各个部位的触压觉相同吗探究假设:手皮肤各个部位的触压觉不相同实验步骤:用笔的尖端刺激手的各个部位,看看各个部位的反应快慢情况探究结论:手皮肤各个部位的触压觉不相同实验十三: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探究问题: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探究假设: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实验步骤:1)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约等于5、4、3、2.2)取5个相同的培养皿,并标号,在培养皿中放入吸水纸,分别用清水,pH 为2、3、4、5的模拟酸雨湿润吸水纸.3)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青菜种子500颗,每个培养皿中放入100颗.4)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数量探究结论: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其余试验:调查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讨论人口增长趋势、听力测试、调查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和对策、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测定学习时间、膝跳反射、脊髓的结构(标本)、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讨论尿液的形成(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这就是原尿,形成原尿的过程是肾的过滤作用)、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调查食品安全、观察小肠结构、八年级上实验一: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步骤:用酵母菌培养液制作酵母菌临时玻片标本,尝试采用龙胆紫染色液对酵母菌染色,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二:植物的嫁接(一)芽接步骤:1)在芽的下方约2cm处和上方约1cm处各横切一刀,切成盾形的芽片,用刀除去芽片上少许的木质部,形成接穗2)在砧木的树皮上,用刀切割一“T”字形切口(长约3cm,宽约1cm),深至木质部3)将盾形的芽片插入“T”字形切口内,使树皮包住它4)扎敷紧(二)枝接步骤:1)用刀把带有芽的枝条削成斜面,形成接穗2)在砧木的枝条中部,用刀下劈,深度为3-4cm.3)将接穗插入劈开的砧木中,对准它们的形成层4)扎敷紧实验三:鸡翅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步骤:1)两手捏住鸡翅的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2)用解剖剪和解剖刀除去鸡翅上的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再次做伸缩运动,观察肌肉是怎样牵引骨运动的.(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和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3)观察骨和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实验四: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问题:蚂蚁是怎样寻找食物的探究假设:蚂蚁是社群动物实验步骤:1)在蚂蚁的洞穴附近放一些白糖、木屑、玉米面和油条,一段时间后观察蚂蚁的去向(总是先有一只蚂蚁出去寻找食物,找到食物后在回去,然后其他蚂蚁跟随这只蚂蚁去寻找食物)探究结论:蚂蚁是社群动物实验五: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问题:酒精对水蚤心率是否有影响探究假设: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实验步骤:1)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取一只水蚤放在清水上,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计算水蚤的心率(10s),并记录.取下载玻片,此时用吸水纸将水吸干,注意不要移动盖玻片,以免将水蚤压碎,在滴2-3滴体积分数为1%的酒精,过5-10s钟后,再用吸水纸吸取大部分的酒精溶液(但不要吸干,这样既可表示酒精对水蚤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水蚤游动,影响观察),放在显微镜下计算水蚤的心率(10s),并记录.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取一只水蚤放在清水上,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计算水蚤的心率(10s),并记录.用吸水纸将水吸干,注意不要移动盖玻片,以免将水蚤压碎,在滴2-3滴体积分数为3%的酒精,过5-10s钟后,再用吸水纸吸取大部分的酒精溶液,放在显微镜下计算水蚤的心率(10s),并记录.3)重复步骤1,只是将酒精浓度换成5%、8%、10%、20%.探究结论: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随着浓度升高,水蚤心率在减少其他实验:观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家蚕、蝗虫、鸡卵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八年级下实验一:酿制酒酿步骤:1)用冷开水冲洗煮熟的糯米.将酒曲碾碎,均匀搅拌在糯米中,装入广口瓶.2);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应采用各种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3)2天后,取出酿制好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在酿制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实验二: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探究问题:干燥的环境可以防止食物腐败吗探究假设:干燥的环境可以防止食物腐败实验步骤:1)取两块新鲜的熟肉,一块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一块放在干燥的环境中.2)一段时间后,观察哪块肉会腐烂探究结论:干燥的环境可以防止食物腐败实验三:探究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探究问题: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和他的结构有关系吗探究假设: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和他的结构有关系实验步骤:使用解剖器具和观察器具观察莲的结构,同时再观察一种陆生植物的结构,两者对比,寻找它们的结构是否相同.(生活在陆地上的被子植物一般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的水和无机盐;生活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通常有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探究结论: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和他的结构有关系实验四: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探究问题: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相同吗探究假设: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不相同实验步骤:1)用贴有标签的塑料袋分装不同地层的土壤,例如开阔林与树林下的土壤,选择面积1M×1M,分3层:⑴地表⑵近地表(地表下5CM)⑶远地表(5~10CM).2)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塑料袋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是否相同(同一土壤中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无脊椎动物,而不同土壤中也分布着不同的无脊椎动物)探究结论: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不相同实验五:观察鳌虾步骤:1)观察鳌虾的外部形态,认识鳌虾身体的各部分名称(头胸部、腹部、尾部、4对步行足、2对触须、1对大鳌).2)将鳌虾放在无水的塑料盆中,观察鳌虾的运动情况.3)将鳌虾放在有自来水的塑料盆中,观察鳌虾的运动.实验六:观察鲫鱼步骤:1)将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身体流线形、背鳍、侧线、鳃盖、口、尾鳍、臀鳍、腹鳍、胸鳍)用手在鲫鱼的体表摸一摸,感受下体表的特点(体表光滑有粘性).2)将鲫鱼方有自来水的水草中,观察鲫鱼的运动,特别观察鱼鳍和鲫鱼运动的关系(鳍控制鱼身平衡,鱼身的摆动控制鱼的运动).3)用滴管吸取红墨水在鲫鱼口的前部,观察现象(红水从鱼口流进,从鳃后流出).其他实验:调查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冷冻保存、气调保存、真空保存、腌渍保存、干制保存)、调查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对工厂排出的废水净化处理、利用甘蔗、玉米渣生产酒精等生物能源,制造药品等等.)观察水中的藻类植物(显微镜看标本)、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放大镜观察)、。
初中生物实验步骤梳理

初中生物实验步骤梳理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初中生物实验步骤进行梳理和分析,帮助初中生正确进行实验并取得准确的结果。
实验一:观察显微生物步骤:1. 准备显微镜和玻璃养皿。
2. 将一滴清水或酵母悬浮液放在玻璃养皿中。
3. 将显微镜放在桌子上,并调节焦距,使其合适。
4. 用钳子夹取一片玻璃片,并在玻璃片上放一滴水或酵母悬浮液。
5. 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的镜下,并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以观察显微生物。
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摔落。
2. 打开光照时,调节适当的光线强度以得到清晰的观察效果。
实验二:观察细胞质的渗透现象步骤:1. 准备一个新鲜的洋葱,切下薄片。
2.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甘油,然后将洋葱薄片放在甘油中。
3. 用镊子轻轻挤压洋葱薄片,并将载玻片加盖。
4.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上,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
5. 观察洋葱细胞在甘油中的变化,特别注意观察细胞质的渗透现象。
注意事项:1. 在切洋葱时要小心使用刀具,以免造成伤害。
2. 注意观察洋葱细胞的渗透现象,如细胞的体积变化和细胞质与胞壁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观察植物光合作用步骤:1. 准备两株鲜活的水培植物,如水葱或水稻苗。
2. 将一株植物暴露在明亮的阳光下,将另一株植物遮光放置。
3. 分别在两株植物的叶片上放置一两滴碘液。
4. 观察两株植物叶片颜色的变化。
注意事项:1. 使用碘液时要小心,避免接触到皮肤或食道。
2. 注意观察受光和不受光的植物叶片颜色的差异。
实验四: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划痕鉴定步骤:1. 准备一个饱和的溴酚溶液。
2. 取一片新鲜的洋葱或其他植物组织,放在溴酚溶液中。
3. 观察洋葱细胞的划痕现象,特别是细胞液的颜色变化。
4. 将一只细胞或组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并加一滴溴酚溶液。
5.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通过观察细胞的不同结构和划痕,进行细胞鉴定。
初中生物实验步骤要点梳理

初中生物实验步骤要点梳理作为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学科,生物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科目。
在初中生物学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关键。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实验步骤的要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明确想要探索或验证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
2.收集相关资料:查阅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和互联网资源,了解实验内容、方法和预期结果,获取实验所需材料的信息。
3.制定实验计划:根据实验目的和资料收集,制定实验计划,明确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4.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检查所需实验器材和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是否充足,并确保其处于可使用状态。
二、正式实验的步骤及要点1.实验前准备a.清洁工作台:清洁工作台,确保实验场地的卫生。
b.准备所需溶液:按照实验计划,准备所需溶液,并标明其浓度和重要特性。
c.提取实验样本:如果需要处理样本,如提取 DNA 或制备植物细胞液,确保样本的正确准备。
2.实验步骤a.遵循实验计划:按照实验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实验,确保每个步骤的顺序和方法的正确性。
b.注意安全:穿戴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实验衣和护目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c.准确量取:使用准确的计量工具,如量筒、分液器和容量瓶,准确量取试剂和溶液。
d.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例如,对于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保持灯光强度和距离不变,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e.重复实验: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重复实验多次,记录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f.注意实验现象:在关键的实验步骤中,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注意细节并及时记录下来。
g.记录数据:使用准确的单位和标准格式,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标注、编号或分类整理。
h.注意时间:准确记录每个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时间点,尤其是需要测量时间的实验。
三、实验后的工作1.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使用图表、表格或其他适当的方式,分析实验结果,形成可视化的数据展示方式。
初中生物实验

初中生物实验引言生物实验对于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生物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给出几个适合初中生进行的生物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生物知识。
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刀片•小刷子•盐水•盖片•水溶性墨水•果蔬组织样本(如洋葱片、鲜花、叶片等)实验步骤1.将取得的样本放在显微镜片上。
2.使用小刷子将样本涂上盐水,加强细胞质的透明度。
3.用盖片将样本盖住,轻轻压平。
4.调整显微镜放大倍数至合适,并通过镜头观察样本。
5.使用玻璃刀片将样本切成较薄的薄片,提高透明度。
6.使用水溶性墨水滴在样本上,观察染色后的效果。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显微镜中的样本,学生可以看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结构。
实验二:观察蚯蚓呼吸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蚯蚓的呼吸运动,了解蚯蚓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
实验器材•蚯蚓•透明容器•水•勺子•塑料袋实验步骤1.将蚯蚓放入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2.用勺子轻轻搅动水,观察蚯蚓在水中的呼吸运动。
3.用塑料袋将容器口部覆盖住,观察蚯蚓在封闭环境中的呼吸运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看到蚯蚓在水中通过皮肤进行呼吸,而在封闭环境中则通过皮肤和体表微孔进行呼吸。
实验三:人体皮肤测汗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人体皮肤的汗水排出量,了解人体的排汗机制和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温度计•计时器•毛巾•饮水实验步骤1.选择一个热天气进行实验,确保身体只穿着少量衣物。
2.在正常环境温度下,用温度计测量腋下的体温。
3.开始计时,30分钟后再次测量腋下的体温。
4.使用毛巾擦拭身体以去除汗水,记录下擦拭前后的体温差。
5.进行相同的实验步骤,但是在饮用大量水后进行。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人体排汗量的变化规律。
在热天气和饮水后,人体会产生更多的汗水来降低体温。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初中生可以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巩固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探究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可能是湿度、光和温度实验步骤:1)湿度的影响:在一个纸盒中一半放干土,一半放湿土,然后在两边分别放入鼠妇各5只,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2)光的影响:在一个纸盒中一半光照,一半用黑纸板遮住,然后在两边分别放入鼠妇各5只,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3)温度的影响:在一个纸盒中一半放入湿土,一半放入冰湿土,然后在两边分别放入鼠妇各5只,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探究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湿度、光和温度实验二: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表面爬的快探究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表面爬的快?探究假设:蚯蚓可能在硬纸板上爬的快实验步骤:并排摆放一个硬纸板和一块玻璃板,并画上一条起跑线,然后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各放一条蚯蚓,把他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看看谁爬的快探究结论:蚯蚓在硬纸板上爬的快实验三: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探究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不会产生反应?探究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产生反应实验步骤:在一个载玻片上,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用玻璃棒在两个培养液间划一下,使得两个培养液连接起来,然后在左侧的培养液中加入少许实验,另外一滴不加,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
探究结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会产生趋利避害的反应实验四: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探究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探究假设: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水实验步骤:取两个培养皿,一个培养皿中放入干燥的土壤,一个培养皿中放入湿润的土壤,在两个培养皿中放入等量的大小相同良好的种子若干个,将两个培养皿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计算种子的发芽率探究结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水实验五: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探究问题:根的生长部位是什么?探究假设:根的生长部位是分生区和伸长区实验步骤:取一株幼根长约2厘米的红豆幼苗,给幼根的各个部位做上记号,册来那个长度并记录,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天后,再测量各个部位的长度并记录探究结论:根的生长部位是分生区和伸长区实验六: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步骤:1、取两只烧杯,一只装有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另一只装自来水。
2、将一株幼苗的根插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的烧杯中,放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会出现什么现象(萎蔫)。
3、将上面的幼苗迅速放入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茎和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恢复挺拔)。
实验七: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步骤:1、小组栽培两株番茄幼苗:将洗净的小石子装入两只可乐瓶中,各栽入一株同样大小的番茄幼苗。
2、一株只浇自来水,另一株除了浇自来水外,还施加适量的含氮的无机盐。
3、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幼苗的大小和颜色实验八:茎的疏导功能步骤:1、在盛有被稀释了的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插入一根带有几片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放在温暖的阳光下。
2、当叶脉有点发红时,分别将枝条横切和纵切,使用放大镜观察切面。
3、通过茎横切观察只有木质部被染上了红色,通过茎的纵切观察发现许多红色线条纵行排列在木质部内,是导管。
实验九:绿色光合作用的发现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称量一颗柳树幼苗2.5kg和一堆土壤100kg,将这颗柳树幼苗放入这块土壤中,放入花盆里培养5年,重新测量幼苗82.5kg,土壤99.9kg。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蜡烛和植物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罩起来,蜡烛不熄灭;老鼠和植物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罩起来,老鼠不死亡;植物单独放在玻璃罩内,植物死亡;蜡烛放在玻璃罩内,蜡烛熄灭;老鼠单独放在玻璃罩内,老鼠死亡。
3)只有在光下绿色植物才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步骤:1、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耗尽)2、把上述经过暗处理的天竺葵上的叶片从上下两面用小于叶片的黑纸片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30min。
3、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有没有变化?把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叶片变为黄白色)。
4、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上滴加碘液。
5、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为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为黄褐色)实验十一: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步骤:1、取金鱼藻或黑藻放在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
漏斗上再反扣一支装满自来水的试管。
2、将这一装置移到阳光下。
不久,金鱼藻就不断释放出小气泡。
3、待试管内液面下降到比烧杯液面低时,慢慢移出试管,用拇指按压住试管口,翻转试管,使试管口向上。
4、松开拇指,把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地插入试管内,观察发生的现象。
(木条燃烧)实验十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步骤:1、取金鱼藻或黑藻放在盛有碳酸氢钠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
漏斗上再反扣一支装满自来水的试管。
制作同样的装置,但把碳酸氢钠换成等量的水2、将这两个装置移到阳光下。
3、观察两个装置中试管出现的变化(装有碳酸氢钠收集的氧气多)实验十三: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步骤:1、将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各100g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很色塑料带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不加标记。
2、每组取一袋蔬菜,将软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观察石灰水有无变化,推测袋中的蔬菜时新鲜的还是烫过的。
3、打开熟料带验证自己的判断(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新鲜的蔬菜)实验十四: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步骤:1、用透明的塑料袋将植物罩起来,再用线在茎的基部扎紧。
2、大约15min 后,塑料袋的壁上会出现什么现象?(产生许多小水珠)其他实验:显微镜的使用★、临时玻片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叶片结构的观察★、叶片的结构(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绿叶细胞的叶绿体的观察(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七年级下实验一: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步骤:1)骨的煅烧: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直至骨变成灰白色,观察在煅烧过程中骨的颜色变化。
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看看有什么结果(有灰烬落下)。
2)骨的脱钙:将一根较大的鱼肋骨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试管中,观察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
大约15分钟后,用镊子取出肋骨并用清水漂洗,看看鱼肋骨是否变软了(变软了)。
再试试,骨是否软的可以打结(可以打结)。
实验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步骤:1)取一勺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团,用一块叠成双层的纱布包住面团,将用纱布包着面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手轻轻地揉挤,观察清水发生的变化(变浑浊)。
2)把用纱布包着的面团放在另一只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继续揉挤,等到不再有白色物质从纱布里渗出来时,取出纱布团并打开,可以看到眼来的面团变成了黄白色的胶状物质。
这是什么物质(蛋白质)。
3)在揉挤的过程中,从纱布包内清水中渗出许多白色物质,这种白色物质是淀粉吗?设计实验验证(在白色物质上加碘酒,变蓝则为淀粉)。
4)取烘干的花生、小麦种子各一粒,用单面刀纵向切开,分别将种子的切面放在白纸的不同位置上,用镊子的柄部或大拇指挤压。
移开种子,观察白纸上出现的现象(在白纸上留有印记)。
比较两种种子被挤压后在白纸上留下的印记(花生的印记多)。
这说明了什么?(花生中的脂肪多)实验三:食物中含有无机盐★步骤:1)用解剖针的尖端挑起1粒干的小麦种子或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在酒精灯上燃烧。
2)观察种子在酒精灯上燃烧前后发生的变化。
(燃烧消失的是有机物,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实验四: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探究问题: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吗?探究假设: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实验步骤:1)制备淀粉浆糊:取1g干淀粉加清水100mL,煮沸。
在浆糊中加1g盐。
2)取唾液取约2-5 mL唾液。
3)混合:取2支试管分别注人浆糊2mL。
分别编号为A,B。
A试管加清水2 mL;B试管加唾液2 mL振荡2支试管使液体充分混合。
4)恒温加热:将2支试管放人盛有37℃水的烧杯,恒温加热10 min 后,同时取出2支试管冷却。
5)加碘液:分别向2支试管滴2滴碘液观察。
探究结论: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A试管变蓝,B试管不变蓝)实验五:模拟“血型鉴定”步骤:1)模拟配制的“A型血”(0.02 mol/L Pb(NO3)2,硝酸铅),“B型血”(0.02 mol/ L BaCl2,氯化钡,“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 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和“A型血清”(0.02 mol/L AgNO3,硝酸银),“B型血清”(0.02 mol/L NaI,碘化钠);2) 将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分别取自4位车祸伤员,他们急需输血。
3)将赵的血分别和A型血清、B型血清结合,如果与A型血清结合不发生沉淀,与B型血清发生沉淀,则为A型血。
同理验证其余三人的血型(A型血清结合发生沉淀,与B型血清不发生沉淀,则为B型血;均发生沉淀,则为AB型血;均不发生沉淀,则为O型血)。
4)确定血型后,说出如何让给他们输血实验六:观察心脏结构★步骤:1)把心脏放在解剖盘中,用手捏心室的两侧壁,心壁较厚的为左半部分,是左心室;心壁较薄的一侧为右半部分,为右心室。
2)识别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肺动脉,上下静脉和肺静脉。
3)剪开心室的壁和心房的壁,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有几个腔?每个腔是否相通?每个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接?(四个腔,同侧的心房心室相通,左右之间相互隔开;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4)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实验七: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步骤:1)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不要伤害小鱼。
2)把小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和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的血管壁厚且有弹性,血色鲜明,是动脉血;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的血管壁较薄,血色较暗,是静脉血;红细胞只能呈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实验八:测量肺活量步骤:1)取容积为4000-5000mL的长条状孰料带,根据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塑料袋体积。
用笔在塑料带的袋壁上做记号,标出体积数2)用酒精消毒吸管。
先吸气,再向塑料袋中呼气,直到不能再呼出气体为止。
测量三次,其中最大值为肺活量实验九: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探究问题: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变化吗?探究假设: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变化(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实验步骤: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标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