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性灵:袁黄八股文批评之主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 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 ”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___________ ”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________________ ”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________ 而绮靡”,“赋 _________ 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________ 》和《 ________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___________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_____________ ”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___________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___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与元九书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__________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_________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_________ ”说的诗学主张。
方苞的八股文理念与清前期批评语境
方苞的八股文理念与清前期批评语境作者:王同舟陈文新来源:《江汉论坛》2024年第04期摘要:作为八股文大家,方苞一再表明自己自幼即不喜八股文,抨击八股文害教化、败人材,只是“牟荣利”“取名致官”的工具,主张士人抛弃八股,致力于经史古文。
但方苞的生活经历表明,他不喜时文的说法不符合实情,他对八股文还存在着极深的迷恋,甚至将其视为不朽之盛事。
明清之际出现激烈批判八股文并要求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舆论,随着时代的推移,制度改革的动力逐渐消退,继续维系八股取士制度成为清廷的选择。
方苞并没有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思想,他对八股文的抨击实际上仅落实为抵制庸滥八股,反而有利于维系这一制度的持续运行。
关键词:方苞;八股文;清代科举;八股取士;《钦定四书文》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八股文批评体系研究”(18BZW066)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4)04-0102-06明清科举以八股取士,八股文成为与士人命运息息相关的文体,因而士人文集里关于八股文的议论比比皆是,清代学者、古文家方苞(1668—1749年)也不例外。
引人注目的是,方苞文集里有大量鄙弃八股文的言论,而他本人不仅是清代前期声名卓著的八股文名家,而且是科举史上唯一“钦定”八股文选本《钦定四书文》的编纂者。
清高宗(乾隆)指定方苞编纂此书,颁行天下,作为士子写作的矩矱与考官选士的绳尺,更使方苞获得八股文领域前此未有的殊荣。
八股文名家而声称鄙弃八股文,声称鄙弃八股文的人而能荣膺《钦定四书文》的编纂,这些看似矛盾的方面,引导我们重视问题的复杂性,以抽丝剥茧的耐心寻绎方苞对八股文的真实态度及核心理念,并在清前期士人群体与官方共同构成的八股批评语境中理解与评价方苞鄙弃八股的言论。
一、方苞对八股文的严厉批评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专用文体,方苞关于八股文的议论与其科举经历有着紧密联系。
方苞少年时期即展现出文章天赋,但二十二岁才成为县学生员(秀才)。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一. 注明下列文献的作者及年代1. 《典论·论文》(魏·曹丕)2. 《文选序》(梁·萧统)3.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5. 《与元九书》(唐·白居易)6. 《送孟东野序》(唐·韩愈)7. 《诗品序》(梁·钟嵘)8. 《文心雕龙》(梁·刘勰) 9. 《沧浪诗话》(宋·严羽) 10. 《闲情偶记》(清·李渔)11.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 12. 《汉书·艺文志》(汉·班固)13. 《书汤海秋诗集后》(清·龚自珍) 14.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近代·梁启超)15. 《文选序》(梁·萧统) 16. 《典论·论文》(魏·曹丕)17. 《人间词话》(近代·王国维) 18. 《楚辞章句序》(汉·王逸)19. 《文赋》(晋·陆机) 20. 《诗品序》(梁·钟嵘)21. 《文选序》(梁·萧统) 22.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23. 《答李翊书》(唐·韩愈) 24. 《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二. 名词解释1. 诗言志:“诗言志”理论出自《尚书·尧典》,《尧典》中描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理论原则。
从音乐说起,涉及到了诗歌、艺术、以及相关的各方面内容。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诗言志”理论。
这段的主要说明,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的,歌声是延长了的诗的语言,突出了诗要表达的意义,声音的高低与曲律相配合,各种乐器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能相互干扰,要形成整饬的秩序,不能相互扰乱。
这样就可以使得天神和世人达到交流和统一,用这样的音乐来教育贵族子弟,使之收到教育和引导。
闻一多先生在《歌与诗》中从诗的发展过程来分析,认为“志”有三方面的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
二、名词解释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2、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时提出的关于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达即通达、晓畅,此命题是指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释。
3、象外之象:这是司空图关于诗歌形象特点、意境创造和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所提出的重要命题。
“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中的所描述的物象,后一个“象”则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和形象。
4、兴趣说: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5、滋味说:钟嵘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鉴赏;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它是钟嵘评价诗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滋味”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的程度。
6、以己度物人类在原始时代,凡遇到自己不能理解不能解释的事物,便习惯以自身为衡量标准来推比、类比外物,这就是以己度物。
7、物我同一就是打破此心和彼物的界限,使我变成了物,也使物变成了我。
古人认为外物和人一样是有感觉、情欲的生命实体,那么用人所拥有的一切来理解并表述外物就是最自然最合理最方便的了8、思无邪语出《诗经》“思”是语气词无意。
“无邪”是对放马人放马时神情专注的描写。
孔子借此概括诗经的特征即思想内容的批评标准,既要作品的内容符合儒家礼教,又要求情感的艺术表达符合中和之美。
9、知言养气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本来是论述道德修养的问题,后经过文学批评家的发挥成为“文气”说的先导。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名词解释-问答
名词解释(孔子的)“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提出了“思无邪”说。
“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
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孔子的)“尽善尽美”说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有一句话:“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提出了“尽善尽美”说。
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这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但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孔子还说过的另一句话很重要,就是《论语·为政》篇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
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孔子的)“辞达”说"辞达"就主要应是指文学作品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作品的内容,不必要徒事与内容无关的文饰。
第十章 明代八股文
第十章明代八股文古代文学课程明代八股文研究主讲人:吴承学教授教学大纲序言第一讲、从八股文起源诸说看其文体特点第二讲、八股文之形成及基本结构第三讲、八股文形态举例第四讲、关于代人立言第五讲、关于守经遵注第六讲关于八股文的语体第七讲八股文及其理论与文学创作第八讲八股文对明人心态之影响第九讲关于对八股文的评价序言一、何谓八股文:明清“八股文”的名称最为繁多,如八比、时文、时艺、时义、制艺、经义、制义、四书文等。
其中经义、制义、四书文的名称比较正式,但八股文却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称呼。
二、八股文研究的意义:,、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体中“臭名”最为昭著的一种文体,甚至“八股”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越文章学领域,而成为僵化、教条、死板、保守、顽固、无用、无聊的同义词。
因此,八股文也就往往被悬置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外。
,、八股本身是否有价值与对其研究的价值不可混为一谈。
八股文毕竟是风行数百年、关系到知识分子前途命运的文体。
八股是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影响最大的文体之一。
不弄清八股文,也就难以深刻地研究明清文学,也难以真切地认识明清文人的生活状况与心态。
基于这种原因,我们拟对明代八股文文体及其影响进行粗浅的探讨。
第一讲、从八股文起源诸说看其文体特点一、八股文起源诸说举要:1( 源于唐代墨义说。
梁杰《四书文源流考》:“其源盖出于唐之帖经墨义”周以清《四书文源流考》:“制艺亦称帖括,即唐帖经,亦称经义,即唐墨义。
”唐代的明经考试分为“帖经”与“墨义”,“墨义”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问答。
墨义之式是非常简单的记忆题目,完全没有考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可以看出唐代的帖经墨义与明代八股文差别相当大。
(参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三》所举“墨义之式”)2(源于宋代经义说。
郑灏若《四书文源流考》:“四书之文原于经义,创自荆公。
”侯康《四书文源流考》:“神宗熙宁四年用王安石议,更定科举法,罢诗赋、帖经、墨义,……经义之兴始此。
”杨懋建《四书文源流考》:“自宋熙宁四年始用王安石之议,罢词赋,专用经义取士,而四书文以昉。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1.八不主义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三大主义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4.双簧戏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5.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是年1月10日《小说月报》发表由周作人起草的《文学研究会宣言》,作为发起人署名的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文学研究会的刊物是《小说月报》主张:“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这是文学研究会对文学的一种基本态度。
6.创造社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先后出版了《洪水》、《文化批判》等刊物和创造丛书。
7.内心的要求这是创造社多数成员对文学创作的一种共同态度。
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提倡过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
8.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
华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文论》作业考核模拟
华师9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文论》作业考核试题
“言不尽意”出自《庄子》中的____
A:《渔父》
B:《天道》
C:《齐物论》
D:《秋水》
参考选项:B
“不平则鸣”文学创作动因观的是____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皎然
参考选项:A
()是孔子关于文艺社会作用的全面论述,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A:诗言志
B:兴观群怨
C:文质彬彬
D:以意逆志
参考选项:B
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A:《典论》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参考选项:C
《曲律》的作者是____
A:金圣叹
B:李贽
C:王骥德
D:李渔
参考选项:C
下列不属于陆机文论思想“缘情”范畴的是____
A:“文气”
B:“感物”
C:“因事”
D:“浩叹人生”
1。
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考试重点
明清1、明代文学批评的特点、表现:以复古为尚,扬唐抑宋2、主情的文学倾向性:小说戏剧批评理论蓬勃发展,其批评形式有题序跋记评点笔记3、童心者,心之初也;童心者,真心也;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4、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明代文学批评充分肯定了小说戏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批评对象上看,明代文学批评注重实际批评,针对具体的作品进行批评,重在对历史演义小说的穿凿附会,戏曲批评主要集中在对戏曲美学的批评。
批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5、试析李贽“童心说”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1)“童心说”是李贽文学理论的核心。
所谓童心就是真心,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童心”就是写出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
“童心说”内涵:李贽认为童心作为“心之初”是“最初一念之本心”,是人在没有受到外界任何的熏染、束缚、干扰时自然流露的真实的思想感情,是没有一点思想和做作的“绝假纯真”。
(2)意义:其一,锋芒直指盛行于世的假道学和假诗文,他把失却童心的根源归咎于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要求文学创作要针砭现实、抒发衷情,这是对复古主义文学的有力批判;其二,提倡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封建道德规范和理学的束缚,任凭个性和才情的自由发展,在文学创作上要表现真情实感,顺乎自然人性;其三,重视和倡导小说戏曲,他把《西厢记》和《水浒传》看作是“天下之至文”,并把小说戏曲看作是明代文学的代表,这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一个突破。
6、李渔《闲情偶寄·立主脑》1.作者李渔,本名仙侣,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翁,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2.《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论戏曲创作,《演习部》和《声容部》论舞台艺术,即所谓“登场之道”;3.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李渔第一个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
结构第一:指结构在戏曲各部分中居于重要地位,结构处在戏曲写作过程最先的次序结构第一提出的原因:1是对戏剧艺术构成因素的主次关系做出科学把握。
古代文论考点
关键词填空1、沧浪诗话•诗辨——严羽;闲情偶寄——李渔;原诗——叶燮姜斋诗话——王夫之;人间词话——王国维名词解释1、三表法:——历史、文学、政治结合的统一体墨子提出了判断事物是非的三项标准,称为“三表法”:一表是古代圣王的作为,二表是百姓民众利害,三表是“百姓耳目之实”,即根据百姓耳闻自睹的事例来判断是非。
简答题1、《礼记乐记》中“乐”的作用:感染作用、移情作用(移风易俗)尊崇雅乐、反对郑卫之声(反其污染作用)乐对人心理的影响1.乐能影响人的情感。
《乐记》认为,音乐可以表达情感。
音乐是人感情的表现,音乐离不开情感。
2.乐对人的性格、意志的影响。
由于音乐是感情的体现,而感情是有个性特征的,所以音乐对人的性格能发生巨大影响。
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1.乐教能促使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稳定。
《乐记》认为,乐是人的感情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状况是紧密相联的。
分析题1、风、雅、颂:“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1、诗言志。
填空:出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诗言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朱自清先生把它看做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开山纲领”(见朱自清《诗言志辨》)。
由八股文正名问题看其论体三性特征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由八股文正名问题看其论体三性特征吴伟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制艺为论赋的中国古代文赋研究》初期成果,项目编号:16WXB014。
摘 要:八股文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源于传统,又影响深广的考试专用文体,其于古代人才选拔的意义非同小可。
而从民族文体出发看,它是一种在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意义上源于传统又整合传统的文体新样式。
在历史使用过程中,人们称其为八股文,实是俗称和贬称,其文体正名应为制艺,因为作为一种传统论体样式,它在使用过程中鲜明呈现着制性、艺性和常性三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使我们站在民族化的立场,辨证认识封建社会后期在内外整合的文体态势下产生的民族考试文体的本质与特点,从而厘清中华文体发展的历史嬗变轨迹。
关键词:八股文;制艺;论体;特征作者简介:吴伟凡,1961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古典文献学硕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传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古典文学、写作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60-02唐宋以后,中国的文官制度由于“八股”取士出现了重大转折。
随着统治阶级对士子政治素质要求的日益明确,科举考试的内容也从盛唐时期的诗歌更替为明、清两代的八股文。
八股文并非文体学名、正名,乃属于俗名,甚至贬称,这其中有无数众人皆知的历史原因。
在历史使用过程中,八股文尚有一些其他学名,清代名家方苞则认定应称“制艺”。
而从今天的文体研究反思方论的精妙,则无不由于八股文作为古代一种源于传统,又十分特殊的考试文体,其论体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性上。
首先它有制性。
制艺作为明清考试文体,有别于历史上众文体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它在应用中的制性,也就是内容要服从朝廷皇帝对考生的功令要求。
具体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如在文题上:制艺主要依据“四书”和“五经”,从中取词、句或段、章出题,对士子而言是所谓“赋得的文体”,也即今天的命题作文。
阮元的经、文学思想与八股批评观
阮元的经、文学思想与八股批评观作者:江丹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03期摘要:乾嘉之际,阮元以显宦和学者的身份倡导实学,调和汉宋,从实学出发,阮元主张“以训诂求义理”的治学方法,认为“圣贤之道,无非实践”,强调通经致用,反对士子只习八股不为实学的不正学风,反对书院只课时艺,唯科考是从;从尊经立场出发,阮元认为骈文乃文章正宗,而八股文体源于骈文,其文体亦属正宗。
关键词:经学;汉宋之争;骈文;八股文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6.03.13阮元(1764-1849),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
其人“博学淹通,早被知遇”。
一生官运亨通、历居要职,以学者、显宦一身二任,勤于治学,主持风会,以奖掖后进、刊刻书籍为事。
《清史稿》总结阮元一生学术功绩时言:历官所至,振兴文教……在浙江立诂经精舍,祀许慎、郑康成,选高才肄业;在粤立学海堂亦如之,并延揽通儒,造士有家法,人才蔚起。
撰《十三经校勘记》《经籍?诂》《皇清经解》百八十余种,专宗汉学,治经者奉为科律……纪事、谈艺诸编,并为世重。
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阮元治学通博,龚自珍在《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中将其学问分为训故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典章制度之学、史学、金石之学、九数之学、文章之学、性道之学和掌故之学等十种学问。
本文简论阮元基于尊经立场的经、文学思想,并阐述其基于经、文学思想的八股批评观。
一、以训诂求义理,“实事求是”之经学立场,反对书院八股教育清代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学者总结明亡教训,将明末游谈无根之心学末流所导致的空疏视为明亡的重要原因,提倡通经致用的实学,认为治学当明道救世。
到了乾嘉时期,清廷一方面文禁甚严,大兴文字狱,一方面“稽古右文”,倡导学术,专制与怀柔结合,加之学术本身的发展趋于纯熟,这就促使了乾嘉时期不问现实只重训诂考据的汉学之风大盛。
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复习题中国古代文论批评复习题说明:1、根据笔记整理,可能不..。
...完整2、时间匆忙,错误、遗漏之处请大家自行修改。
一、填空题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
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4、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被后世学者誉为文论史的“双星”。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称赞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体大而虑周”,钟嵘的《诗品》是“思深而意远”。
钟嵘的《诗品》是“百代诗话之祖”。
5、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纪》中谈到“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
6、白居易在《与元九诗》中最著名的两句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7、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的重要见解,“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8、在诗歌理论方面出现了四个主要派别:以王士禛为代表的神韵派,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以翁方纲为代表的肌理派。
9、“姚门四弟子”是指方东树,姚莹,管同,梅曾亮。
10、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1、两汉经学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
12、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思想。
13、苏轼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二、名词解释1、温柔敦厚说:“温柔敦厚”说是儒家是诗教观,从乐教生发而来,强调文学艺术与政治教化的关系。
“温柔”是指颜色温润,性情和柔,“敦厚”是指为人朴实、厚道。
用于诗教要求人们性情和顺,不要违反礼教。
要怨而不怒以实行教化。
用于感化人之善心。
这种思想有培养封建顺民消极作用的一面,也有艺术表现上追求委婉,含蓄,积极的一面。
2、诗无达诂说:古代诗论的一种释诗观念,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
“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
“诗无达诂”即是说“《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因鉴赏主体的不同,对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审美理解,因而逐渐成为中国审美鉴赏中的理论术语之一。
“以词为史”──对黄升《中兴词选》的再认识
第37卷第2期中国韵文学刊Vol.37.No.2 2023年6月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Jun.2023 “以词为史”──对黄升《中兴词选》的再认识章 琛∗(香港浸会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香港)摘 要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是现存的三部为南宋人所选辑并以南宋词为主的词总集之一,与《阳春白雪》和《绝妙好词》各自反映了宋季至元初词体观念的一个层面。
在淳祐年间词体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环境下,黄升的选择强调了词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内涵,反映出他对当时以名公为本位之价值体系的认同,包括卫道风气对词之创作和接受之影响。
关键词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南宋词;以词为史;孙惟信;赵以夫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91(2023)02-0056-08 一 问题的提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以下简称《中兴词选》)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以下简称《唐宋词选》)同为黄升编选,至晚在元代便有合刊本①[1](卷十一,P25a-b),以故后人言及均合称《花庵(绝妙)词选》,将二者视为同一种选本的两个部分来讨论。
然而二者虽然编排体例相同,从中也体现出类似的批评观念,但其初始既各自成书,其间编选动机和宗旨之不尽相同处也不应忽略。
②有些特征在唐北宋部分表现得十分突出,但是在南渡以后部分就相对地淡化,反之亦然。
例如,词的本事和评点是《唐宋词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达编者对具体词作命意造语的鉴赏,但在《中兴词选》中其数量大为减少,作用也相应减弱,但因人选词、以词存史的宗旨表现得更加明显。
故以下关于花庵选集的论述主要是指《中兴词选》,而用《唐宋词选》作为参照和比较。
凡研究一文章选本,有编者之序跋者先观其序跋,再看其选择去取是否有一定的准则、是否体现编选者的主观偏好,然后衡量其选本是否符合编者自己提出的宗旨、是否达成其预期的效果。
的确,黄升的自序明确表示了《中兴词选》的存词和应歌两种意图:长短句始于唐,盛于宋。
从《时文蠡测》看袁守定的八股文观
亲 自作 序 , 颁行 天下 , 令 此举 标志 着程 朱理学 被 正式
退休 的乡 宦 , 往往 身先 士卒 , 都 进行教 学 实践 。特别
是知 县 因同时 肩负 “ 督学 造 士 ” 责 , 之 更是 不 遗 余力
确定 为官方 的意识 形 态 。官方指 定 了八股 文 的考试 内容 , 由明 初 的兼 古 注 疏 转 为 专 宗 程 朱 。《明史 ・
Vo . 4 NO 4 11 .
7月
J1 u.
2 2 01
文 章 编 号 :17 5 9 (0 2 0 0 1 0 6 4— 04 2 1 )4— l2— 5 中 图分 类 号 :I0 . 262
文献 标 识 码 : A
从 《 文蠡测》 袁守定的八股文观 时 看
高 明 扬
地参 与其 中。袁守 定也 不例外 , 于任 上建 义学 , 兴教
收 稿 日期 : 0 2—0 0 21 1— 3
网 络 出版 时 间 : 0 2—0 2 21 6— 7
文 思想对 当时读 书 人及 为文风 气具 有相 当影 响 。本
山翁 , 丰城县 ( 江 西 丰城 市 ) , 代 经学 家 。能 今 人 清
为官 , 善断案, 素有“ 袁青天” 之誉。精于术数 , 当 是 时著 名 的风水大 师 。擅 写 诗 , 以五言律诗 见长 , 尤 题
材多 为 民疾 、 劳之 事 。著有 《 理 啖蔗 录》、读 易 勤 地 《 豹窥 》、图 民录》 《 云 诗钞 》 《 《 、说 、 雩上 诗 说 》 《 、 估毕 丛谈 》 附《 学卮 言》 、 时文蠡 测 》 。 ( 劝 )《 等
黄霖《西厢》名句为题之八股文的文论价值
黄霖《西厢》名句为题之八股文的文论价值图片来源:《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以《西厢》名句作为题名的专论。
到清代康熙年间,尤侗开创用八股文体论评《西厢》名句,一时蔚然成风,广为流传。
这些文章,可以当作美文读,但同时也是中国文论史并不多见的“句论”,即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对作品中某一单句作专门的分析与批评。
这实际上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种创造。
这些文章,就《西厢记》中一些名句的解读,对作品的写情主旨、身体语言、人物心理、时空描写、情境创造等作了多方面的细致而真切的批评,颇有现代意味。
清代康熙年间,尤侗用八股体作《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得到了皇上的赞赏,一时“名噪上林”。
之后,涌现了一批以八股形式赞评《西厢记》名句的系列文章。
它们都以《西厢记》中的名句为题,如“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我从来心硬,一见了也留情”“他做了影儿里情郎,我做了画儿里爱宠”“这叫做才子佳人信有之”“金莲蹴损牡丹芽”“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一寸眉心怎容得许多颦皱”“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等。
图片来源:尤侗《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见《西堂杂俎》卷七这种以《西厢记》中的名句为题目作专论的,始见于明代万历八年(1580)徐士范刊《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本。
其书上下卷卷首分别附有《秋波一转论》《松金钏减玉肌论》(题“国学生撰”)两篇专论,实开创了中国古代以单篇文章的形式对作品中某一单句作专门欣赏与解读的风气。
尽管它们在明代也颇受读者的青睐,多种明刊《西厢记》予以转录,但毕竟未能形成气候。
清代自尤侗用八股体作《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之后,紧接着黄周星积极呼应,就《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一题连写六篇,名之曰《秋波六艺》。
此后效法者日众,出有专集多种,如有錢書的《雅趣藏書》、题“念庵居士辑、祝枝山评”的《唐六如先生文韻》、题“太史陳維崧其年訂”的《才子西廂醉心篇》等等,且往往附刊于《西厢记》中广为流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文 的研 究 性 撰 著 ” 黄 强 《 艺 塾 文规 》 续 编 ( 游 正
校 订前 言 ) ,该 书 全 面 系统 评 点 了从 万 历八 年 到
万 历二 十九 年 大 约二 十 二年 的乡 会试 墨 卷 , 摘 并 录 了嘉 靖 、 历 年 间三 十六 家 论文 精 要 , 载 了 万 记
全统 计 , 约 2 大 2部 , 主要 有 《 皇都 水 利 考》 《 注 、评 八 代 文 宗 》 《 秋 义 例 》 《 语 笺 疏 》 《 氏 易 、春 、论 、袁 传 》 《 记 定本 》 《 氏政 书 》 《 行 斋 集 》 《 、史 、袁 、两 、 宝 坻 劝 农 书 》 《 了凡 家训 》 《 了凡 纲鉴 》 《 书 、袁 、袁 、群
考试 相 关 细节 以及 中式 名 次 , 系统 论 述 了八 股 并
救 , 黄奉 命 渡鸭 绿 江 , 袁 后遭 提 督 李 如 松诬 陷 , 遂
罢职 归家 , 门著 书 。袁 黄 一生著述 甚 多 , 不 完 闭 据
文 创作 与 鉴赏 的 相关 理论 , 中对 八 股 文 创 作主 其 体 的论述 尤其具 有 重要 的理论 研究 价值 。
一
、
“ 文之法 , 涵泳性灵” 作 在
举 足轻重 的地 位 。近年来 学界 对他 的劝 善思想 研
究 较 多 , 不 知 , 也 是 一 位 重 要 的 八 股 文 选 家 殊 他
袁 黄 (5 3 1 0 ) 初 名 表 , 学 海 , 更 名 13 — 66 , 号 后
和 批 评 家 , 《 艺 塾 文 规 》 续 编是 “ 部 具 有 其 游 正 一
得 到 后世 许 多伟 人 的推 崇 , 中 国思 想 史 上具 有 在
收 稿 日期 :0 1 7 2 2 1 —0 — O
可 察人 之 “ ,从 文 章 气脉 格 局 也 可 以 看 出创 作 主 体之 心 志 气神 。 气”
关键 词 :袁 黄 ; 心 ; 气 ; 存 养 文如 其人
中 图分 类 号 :I0 . 26 2 文 献标 识 码 :A D I 03 6 /. s . 7 — 1 72 1 . . 9 O : . 9 j s 1 4 8 0 . 0 0 1 9 in 6 0160
全 面 总 结 意 义 的 集 大成 式 的 明 代 八 股 文 和 其 他
黄, 字坤 仪 , 了凡 , 江嘉 善 人 。 明 隆庆 四年庚 号 浙
午 (5o 举 人 , 17 ) 万历 十 四年丙 戌 (5 6 进 士 。 曾 18 ) 任 河 北 宝 坻 知 县 , 任 期 间 , 免 旧税 、 河 开 在 减 疏 渠 、 树 垦荒 , 植 政绩 斐然 。万历 二 十年 ( 5 2 调任 19 )
之 集 大 成 者 , 最 讲 究 形 式 技 巧 、 合 性 最 强 的 是 综
一
种 文 体 , 是 由于 其 恪 遵 传 注 、 圣 贤 立 言 的 但 代
特 点 以及严 格 的形 式 要 求 , 乎很 少 有 考生 自由 似 发挥 的余地 。 与其 同时 , 股文作 为一 种文章体 裁 , 八 也 必须 遵循 一 般作 文 的 普遍 原 则 , 抒 情 言志 虽 其
第3 2卷 第 6期 2 1 年 1 0 1 1月
井 冈 山 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 un l f i g n s a n esy( o i c n e ) o ra o n a g h nU i ri S c l i c s Jg v t aS e
V0I 2 NO.6 .3
N v 01 o .2 1
文章 编 号 :6 4 8 0 ( 0 1 0 — 0 3 0 1 7 — 1 7 2 1 )6 0 5 — 7
涵泳性灵 : 袁黄八股文批评之主体论
陈水 云 , 晓 莲 黎
( . 汉大 学 文 学 院 , 北 1 武 湖 武汉 4 0 7 ; . 汉 东 湖学 院 , 北 3 0 2 2武 湖 武汉 40 1) 3 22
摘 要 :袁 黄 是 晚 明著 名 的 八 股 文 批 评 家 ,其 《 艺 塾文 规 》 系统地 论 述 了八 股 文 创 作 与 鉴 赏 问题 。他 游
认 为 ,八 股 文 虽 然恪 遵 传 注 、代 圣 贤 立 言 ,非 常 讲 究 形 式技 巧 ,但 是 品 质 上 佳 的 八 股 文 也 是 发 自性 灵 之 作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举 运 动倡 导 者 , 的《 他 了凡 四训 》 誉 为 “ 方第 被 东
一
励 志 奇 书 ” 其劝 善 思 想 和养 生 观 念广 为 流 传 , ,
然多受 束缚 , 但好 的八 股文仍 然 可 以是 发 自性灵 、
自然 天 巧 、 蓄蕴藉 之 作 , 以 , 何 将 才情 与 规 含 所 如
备 考 》 《 经 大学 解 》 《 、石 、 历法 新 书 》 《 、 中庸疏 意》 、 《 摄生 三 要》 。 等 袁 黄 是 明末 江 南 地 区 著 名 的 善 书 作 者 和善
众所 周 知 , 股文 是 明清 两代 科 举 考试 的主 八 要 文体 , 文 体结 构 可 以说 是 中国古 代 各种 文 体 其
要 达 到 才 情 与规 矩 平衡 、人 力与 天 趣 融 合 的 境界 ,创 作 主 体 必 须 “ 心 ” “ 气 ” 治 、 养 。通 过 凝神 静 坐达 到 息 心 聚 念 、虚 空 澄 澈之 境 ,文章 自然不 炼 而 工 。 “ 心 ” 而后 “ 气” 治 养 ,文 章 方 气 脉 贯 通 、雅 正 阔 大 ,文 以 气胜 。 同 时 , “ 为 心 声 ”与 “ 言 文如 其 人 ”相 反 相 成 , 文之 “ ”乃 作 者 日常 涵养 之 “ 神 气” 所 ; 聚 , 由 文 之 “ ” 1 2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