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一讲义+测试: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ppt
海洋
公路方案 河流
村镇 山地
d
(1)山岳有多种类型,除火山外,北部山地可能还有 褶皱山 、 断块山 等。它
们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2)计划修建a村到b村镇的公路,在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② ,
其理由是 C (选择填空)。
A.线路①距离短,修建公路工程量小
B.线路①路途短,经济效益高
会考原题(春季)
20.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大致都呈东西带 状分布,造成这种布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D A.矿产资源的分布 B.交通运输的需要 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会考原题(夏季)
16. 兰州城市形态呈东西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B A.交通运输的需要 B.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C.矿产资源的分布 D.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图7
基本形态,褶皱构造可形成 B
A.宽大的裂谷 B.高大的山脉和谷地
C.断块山地 D.火山
2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C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4.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10分)
a
②
Ⅱ
①
Ⅰ
b
c
图13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工程量大,成本高 (3)d城市坐落在 平原 (地形区)上。修建b村镇到d城的公路,较合理的方案
是 bc--cd (b--c--d) 。 (4)a与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b ,其原因是 位于平原 。 (5)河流Ⅰ的上游以 侵蚀 作用为主,下游以 堆积 作用为主。
5、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和 原因是这里地势 ,土壤 ,水资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单选题欧洲的芬兰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其靠近北极圈的罗瓦涅米是欣赏北极光的著名旅游城市,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赏。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甲图乙罗瓦涅米气温和降水资料1.与极光相关性最高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2.罗瓦涅米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C.日珥D.太阳风B.温带海洋性气候D.冰原气候3.形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幽深曲折的峡湾和芬兰南部湖泊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5.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D.无法判断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A.冰川作用B.岩浆活动C.风力作用D.板块运动6 .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 .沙丘 B .火山锥 C .冲积扇D .风蚀蘑菇7 .据下图A 点附近的海底地形可以推断,其位于8 .智利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是 A .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9 .智利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 A .增温增湿 C .增温减湿下图左为某地地貌景观与地质剖面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A .板块碰撞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B .板块张裂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C .板块碰撞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D .板块张裂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智利是地震多发国家,继2016年7月26日发生6.3级地震后,1112月12日又分别发生6.4级和5.2级地震。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科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状况的途径是() A.深井平台的勘探 B.地震波的研究 C.古生物化石的研究D.火山岩浆的研究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处是向斜B. C.丙处适合开凿地下隧道D. 3 .该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内外力共同作用 C.流水作用4 .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岩石是( )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5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甲乙两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分别可能是() A.山区平原 B.平原平原D.平原山区乙处岩石比丁处形成早 「处有可能是板岩)B.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D.石灰岩C.山区山区6 .影响甲乙两城市1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如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图中①②③④各处,为向斜构造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D.④处11 .下列各项中,其地质构造与图中④所示区域一致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庐山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2 .下列各项中,其地质构造与图中③所示区域一致的是()A.纬度B .地形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7,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A.地垒 C.向斜8 .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B.背斜 D.地堑B.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9 .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主要是:() A.地壳运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地质学上,将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读下图回答卜.列各题。
B.庐山 D.安第斯山脉13 .下图为“瀑布结构和演化示意图”,瀑布是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 跌落的水流。
在河流演化史中,瀑布将向上游方向不断后退,且高度降低,最终导致自 身的消失。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表示我国雅鲁藏布江某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有140mm。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A、B两河段河谷地形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流量流速B.流量岩石硬度C.流速岩石硬度D.流速堆积物多少2.甲地沙丘的沙主要来自A.新疆的荒漠B.青藏高原的荒漠C.南亚的河谷D.当地河谷3.跟甲地沙丘形成有关的风向是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据此完成下题。
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风化剥蚀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图中甲处可能是( )A.背斜山B.向斜谷C.背斜谷D.向斜山6.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 A.B.C.D.7.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
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中的虚线为某岛火山在一次喷发之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且a<b<c。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关于该岛的火山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欧板块以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B.位于亚欧板块以非洲板块生长边界,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C.位于大洋中脊(海岭)的生长边界,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D.位于东非断裂带上,岩浆活动频繁,沿着地层的缝隙喷出地表9.该火山本次喷发的季节最有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回答下列问题。
10.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B.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C.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11.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B.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C.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D.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 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设计
化影响等。
教材的第一部分就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表现
形式;又以地质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了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
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第二部分,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
变入手,图文结合,阐明了在内外力作用的参与下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该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难点: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 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 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 4~6 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 实施。)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
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
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
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
分内容可以看作是全课教材的小结。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
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后达标读下面景观图,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体形成于第三纪,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奥陶纪到志留纪的沉积岩地层。
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4.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D.根据材料,无法判断5.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6~7题。
6.2008北京奥运会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④D.⑤7.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Ⅰ—⑥8.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 b.楼兰古堡____c.天山一号冰川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e.“鱼米之乡”____ f.“黄土高原”____(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会考同步测试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高一地理单元考试卷(地表形态的塑造)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60分)1.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本身 B.太阳辐射能C.生物能 D.海洋能2.下列不属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 D.变质作用3.下列地表形态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是 ( )A.褶皱山脉 B.地表的高低起伏C.海陆变迁 D.沙滩4.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说明了(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5.根据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 ( )A.水平运动和上升运动 B.水平运动和下降运动C.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D.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6.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岛的形成 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7.中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潮湿 B.平原面积小 C.文化背景 D.沿河伸展8.有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大类岩石间均能直接转化B.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均来自地球内部C.侵入岩和喷出岩都属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D.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意义不大9.有关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和大规模的隆起B.常使地表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C.常在地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D.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10.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三角洲 B.峡谷 C.黄土高原 D.沙滩11.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升降运动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12.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C.水的溶蚀作用 D.风化和风蚀作用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常形成山岭B.背斜谷地常形成自流盆地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14.关于地貌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结果B.只有内力作用才会使地表发生巨大变化C.在地貌上,只有褶皱能形成块状山地和巨大山脉D.东非裂谷、渭河平原的形成,都与断层构造有关15.在野外考察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地势高峻的山岭一定是背斜 B.从中部向两翼岩层越来越老的一定是向斜 C.背斜构造中一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地下水出露的地带总在断层线附近与平原相比,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比较大。
2020届 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0届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图13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
地质时期,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
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的作用,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图13)。
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A.砂岩 B.花岗岩 C.板岩 D.玄武岩2.该类岩石最主要的特点是()A.矿物晶体颗粒较粗B.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岩石中有许多气孔D.能剥成薄片、薄板3.塑造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
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D.丁5.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与下列地貌形成相似的是A.挪威的峡湾B.黄土高原的沟壑C.沙丘 D.风蚀城堡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是终碛堤及冰水扇。
据此完成6~7题。
6.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7.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右图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单选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山岭是由( )A.背斜形成的B.向斜形成的C.岩浆喷发形成的D.断层形成的2.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构造形成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唐古拉山3.断层线被侵蚀后形成的地形最可能是A.谷地 B.山地 C.丘陵 D.高原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河段( )A.R1含沙量小于R3B.R1径流量大于R2C.R1流速快于R2 D.R2结冰期长于R35.早期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A.①②两地 B.①④两地 C.③④两地 D.②③两地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
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下图是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①→④)形成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示地质时期(①→④)内,该地海岸线的变化是( )A.①→③海退,③→④海进B.①→③海进,③→④海退C.①→②海退,②→④海进D.①→②海进,②→④海退7.丙岩脉及丙岩脉形成时产生的丁岩石按成因划分分别属于( )A.沉积岩、岩浆岩B.岩浆岩、变质岩C.变质岩、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图示地区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聚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呈团状B.该类型聚落一般规模较大,人口较多C.该聚落最典型的分布区在我国华北平原D.该聚落沿河谷分布,因为河谷地形平坦9.有关图示地区交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地形影响较小,交通线路稠密B.受地形的影响,交通线主要沿河谷分布C.该地区交通线路呈网状分布D.该地区交通线的选址应选择路程最短的10.下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照片。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推断,A.甲以岩浆岩为主,有生物化石存在B.乙在莫霍面之上,形成年代早于甲C.丙为变质岩,由乙冷凝固结成岩D.丁出现强烈断裂,褶皱构造明显11.下面关于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有()①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②该地貌的缺点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还易引起水土流失③它是四大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④它的形成就是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和淀积作用的结果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读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岩石按照成因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是A.侵入型岩浆岩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转变形成的,大理岩属于A.侵入型岩浆岩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读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下列小题。
3.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A.①③⑤B.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⑤⑥⑦⑧4.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A.沉积物变成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变成火成岩的过程C.沉积岩变成岩浆的过程D.火成岩变成沉积岩的过程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5.甲地为喀斯特地貌峰林景观,由此可推知丙图例代表的岩石最有可能是A.侵入型岩浆岩B.石灰岩C.喷出型岩浆岩D.变质岩6.乙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堆积作用读四种地貌景观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7.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①③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B.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C.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D.云贵高原、华北平原、台湾岛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A.a表示风力搬运作用B.b表示风力侵蚀作用C.c表示流水侵蚀作用D.d表示流水堆积作用10.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A.沙尘暴B.黄河含沙量大C.地震D.火山喷发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12.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形成变质岩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以直接相互转化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D.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都可以转化为岩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e、f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检测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39~341页)秦直道是与长城、兵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迹,它始建于公元前212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
读图,回答1~2题:1.咸阳附近地形区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断层中的岩块下降,河流堆积D.褶皱中的背斜成谷2.据考证,昭君出塞时走的就是这条道。
他们在沿途看到的景象可能是( )A.地势高低起伏不平、峰林耸立B.人们在农田里收割谷子C.一个个平顶的房子散落于沟谷附近D.成片的荒漠风沙肆虐解析:1.C 2.B 第1题,咸阳位于渭河平原,渭河平原是岩体断裂下陷后,河流泥沙在上面沉积而形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秦直道贯穿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民居主要为窑洞,谷子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
(2012合肥高三联考)图示地区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示的是地层编号(1→5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3~4题:3.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哪个省区( )A.新疆B.福建C.安徽D.广东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水资源短缺B.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C.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D.图示区域有2个背斜,1个向斜,1个断层解析:3.A 4.C 第3题,图示地区地表沙丘分布广泛,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第4题,根据图中沙丘的基本形态,北侧缓,南侧陡,可以判断出该地主导风向为偏北风。
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关系示意图(虚线abcde为实际线)”,回答5~7题:5.一般情况下,“V”型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B.cdC.deD.df6.促使下蚀速度V b>V a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海拔高B.流量大C.岩性软D.位于断层上7.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河段( )A.鄂毕河B.圣劳伦斯河C.黄河D.莱茵河解析:5.A 6.B 7.C 第5题,“V”型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是流水强烈的下蚀作用形成的,图中ab和bc段下蚀作用较强。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地表形态塑造练习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地表形态塑造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部分:原理练习 1.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 1-4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造成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成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造成 D.主要由风力、流水和高山冰川等外力作用雕塑而成 2.地中海的面积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面积将变大, 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B.地中海面积将变大,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地中海面积将变小, 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地中海面积将变小,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3.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有美洲板块和()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易错 A.南极洲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4.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易错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板块的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外力作用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01流水、冰川、生物等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02太阳辐射能。
3.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是指在□03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的□04崩解和□05破碎。
(2)侵蚀作用:是指□06水、冰川、空气等在□07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是指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风、□08流水、冰川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4)堆积作用:是指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09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导致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的作用。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10平缓。
[自我探究]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吗?[提示]不是。
风化作用与风没有直接关系,风力作用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自我反馈』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①“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解析“U”型冰川谷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桂林山水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搬运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答案 B解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其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搬运以及堆积。
3.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下列成语,从地理学的观点来判断,说法合理的有()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海枯石烂⑥飞沙走石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D.①②⑤⑥答案 D解析地壳在不断运动之中,因此泰山不稳;暴露在地表的岩石可以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而破坏,因此磐石不坚。
『活动点拨』[教材P72活动](1)左图为流水侵蚀形成的侵蚀地貌;中图为风力侵蚀形成的侵蚀地貌;右图为流水堆积形成的堆积地貌。
(2)左图: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区可以找到流水侵蚀形成的千沟万壑的地貌。
中图: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找到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貌。
右图:在我国太行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可以找到冲积扇流水堆积地貌。
探究点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风化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
材料二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 000年历史的“女王头”,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
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
(1)材料一中导致“石烂”(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2)风化作用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3)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是怎样形成的?“女王头”的“脖子”又为什么会越来越细?[答案](1)温度变化、日晒、生物、水(冰)等。
(2)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3)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是“女王头”形成也是其脖子越来越细的主要原因。
外力作用1.风化作用: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3.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4.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5.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
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碎屑物被侵蚀后,岩石暴露,更容易受到风化。
侵蚀和风化的碎屑物在搬运作用下在地势低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地貌。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
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左图)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右图)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
据此完成(1)~(2)题。
(1)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2)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解析]第(1)题,湿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在山顶和山麓,植被覆盖较好,而“腰身”地势陡峭,难以形成土壤和生长植被,并不是植被遭破坏;丹霞地貌是构造运动的断层及升降运动所形成,并非河流下切;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岩和砾岩,在构造运动中形成断层和节理,风化侵蚀形成裸露的“腰身”。
第(2)题,从材料中可获取信息:“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
干旱地区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在常年累月的外力作用下丹霞地貌变得“圆头圆脑”。
[答案](1)C(2)A[方法指导]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地貌类型的分析方法(1)根据不同地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分析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根据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不同地貌分析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堆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过程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探究点常见外力作用与地貌下图为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
(2)图中①河峡谷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深的峡谷,简述该峡谷的形成过程。
(3)乙地形区东南部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东南部边缘多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
简述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4)图中山脉②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线,山脉北侧的盆地多半固定沙丘,而南侧的盆地多流动沙丘。
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甲地形区: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判断理由:甲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风力强劲,多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乙地形区: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作用。
判断理由:乙地形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发育多,冰川侵蚀作用强,且青藏高原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和上游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
(2)板块碰撞,地壳隆起,河流下切侵蚀。
(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为冰川侵蚀而成,呈“U”型;东南部边缘谷地多为河流侵蚀而成,呈“V”型。
(4)天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侧盆地,故其植被条件优于南侧盆地,所以多半固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的,降水很少,所以沙漠中多为流动沙丘。
常见的外力作用有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等。
1.风力作用与地貌(1)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2)沙丘形态与风向2.流水作用与地貌(1)流水侵蚀地貌(2)流水堆积地貌河流流经的地区,会形成流水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河流上游河水流速快,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多形成峡谷等侵蚀地貌;随着河流流向下游,流速减缓,河流的出山口处和下游以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多形成洪(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
(3)喀斯特地貌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由外力作用(流水溶蚀作用为主)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其中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以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最为著名。
特点: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千姿百态。
分类: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峰林、峰丛、溶蚀洼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等。
3.冰川作用与地貌(1)冰川侵蚀与冰川堆积作用多发生在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
(2)冰川侵蚀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峡湾等,其山峰为尖峰、山脊呈刀刃状。
山麓多形成杂乱堆积、沉积物粒径大小不一的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川堆积地貌。
高纬度的沿海地区山谷受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岩壁陡峭、深度大的谷地,受海水入侵的影响,谷底被淹没,形成海岸线曲折、破碎的峡湾地貌。
4.海岸地貌(1)在海陆交界处以海浪侵蚀和海浪堆积作用为主。
(2)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形成海浪侵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等;在倾斜海岸,波浪速度减慢,形成海浪堆积地貌,如沙滩、潟湖等。
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形区名称及成因分别是()A.华北平原;流水沉积B.华北平原;风力沉积C.黄土高原;流水沉积D.黄土高原;风力沉积(2)甲地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3)乙地地形的成因主要是()A.流水沉积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海水堆积[解析]第(1)题,根据甲地的地理位置可知,甲地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2)题,甲地地势较高,深厚的黄土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特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3)题,乙地位于华北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1)D(2)C(3)A[方法指导]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探究点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岩石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体积膨大,使岩石裂隙加深加宽;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温度降低时,再次冻结成冰,岩石裂隙进一步加深加宽。
在冻、融不断交替过程中,岩石崩裂成岩屑,这种作用叫冰劈作用,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冰劈过程属于()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 A解析冰劈过程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对岩石的静态破坏,是风化作用。
2.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一定()A.有层理B.有裂隙C.密度大D.导热慢答案 B解析水的冻融是冰劈的直接动力,发生冰劈作用的岩石必须有裂隙。
3.最易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是()A.南极大陆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 B解析发生冰劈作用的地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表为岩石、地表湿润、气温在0 ℃上下波动。
探究点2常见外力作用与地貌某河谷中有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石灰岩崖壁,上面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