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书法家简介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1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2 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
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3 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
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
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
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
十大书法家简介
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400—500书法家朝代、字号、擅长字体、书法特点、书法作品、书法影响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
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
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
“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
“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
以自然状书势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十大书法家
十大书法家简介1、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著名书画家。
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
官至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
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
他的书法广泛临学古人,融会变化,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
康熙、乾隆都以董书为宗法。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同时他又善于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
其传世作品有:《宋词卷》、《书杜律》、《大唐中兴颂》等。
著书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等。
2、何绍基(1799—1873)是清代书法家、诗人。
字子贞,号东洲居士。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人。
官编修、四川学政。
通经史、小学、金石。
书法擅真、草、隶、篆,由颜真卿入手,后转师秦汉、魏晋、南北朝,其书注重碑学,笔意纵逸超迈,融厚有味。
继邓石如后,极力推崇碑学,主张"书家须自立门户"。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中年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融厚有味;晚年人书俱老,已臻炉火纯青阶段,是清末碑学大家。
其传世墨迹甚多。
著《东洲草堂诗钞?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3、柳公权(778—865) 是唐代最后一位大书法家。
字诚悬,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一个官宦之家。
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书,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
传世碑刻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冯宿碑》等。
其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另有墨迹《蒙诏帖》、《送梨帖跋》。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书法家书法艺术的卓越传承者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书法家书法艺术的卓越传承者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也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书法家,他们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卓越传承者。
一、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被誉为书法史上的“天才”,他的作品以雄浑秀丽、气势磅礴而闻名。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兼收并蓄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精髓,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
二、颜真卿(709年-784年)颜真卿是唐代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以“颜体”书法著称。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线条流畅、端庄大气,充满力量感和韵律美,他的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三、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以楷书为主要流派。
柳公权的楷书书风简练、秀丽,给人以舒适自然的感觉。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四、米芾(1051年-1107年)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人,他以草书著称。
米芾的草书富有个人特色,线条纵横交错,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草书给人以奔放豪迈、自由奔放的感觉,成为后世草书的楷模。
五、赵孟頫(1254年-1322年)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行、草两种字体。
赵孟頫的行书作品书风豪放、秀丽,草书作品则充满激情和张力。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价值,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发展。
六、文征明(1470年-1559年)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以隶书著称。
他的隶书作品刚劲有力、端庄典雅,给人以肃穆的感觉。
文征明的作品被后人称为“金石之宗”。
七、唐寅(1470年-1524年)唐寅是明代著名的文人书法家,他以行书和草书为主要流派。
唐寅的行书力度雄浑、笔势遒劲,草书则潇洒豪放。
他的作品充满个人风格,受到后世书法家的广泛影响。
八、文徵明(1590年-1645年)文徵明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书法家,他以“文体”书法著称。
十大书法家
1.吴昌硕(1884-1927)浙江安吉人,清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名俊、俊卿,原字仓石,中年后更字昌硕,七十岁后以字行,别号老缶。
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文为绝,其石鼓文融合篆刻用笔,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
其行书融进了清代大家王铎的风格。
吴昌硕着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
2.林散之(1898-1989)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江浦,原名以霖,号散之。
曾任中国书协名誉理事、江苏书协名誉主席。
早年学工笔人物画、书法,30岁前其书法得力于唐﹔后师从黄宾虹。
先生尤擅草书。
他以王羲之为宗,怀素为体,自成园转深雅、苍劲连绵的风格,擅山水画,工诗文。
着有《江上诗存》、《林散之书法选集》。
3.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更生。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其书法尊崇帖法,富有创见。
其著作《广艺舟双楫》对后世书坛影响很大,另外还着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南海先生诗集》等。
4.于右任(1878-1964)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右任,别署刘学裕,号古愚,笔名神州旧主、太平老人。
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
其书法特点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
于先生尤擅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
曾创作《标准草书》,擅诗文著作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于右任书法》等。
5.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
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
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期间曾任《新青年》编委,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其书法以楷书、行书见长,其书作于清俊圆润中,呈劲健透逸之姿。
着有《历代名家学术经验辑要释疑》、《书法沧丛》、《二五书法管窥》、《沉尹默书法集》、《秋明室杂诗》。
6.沙孟海(1900-1992)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若,号石荒、兰沙。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东临沂)⼈,官⾄右将军,有“书1.王羲之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七帖》《丧乱帖》等,“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代表作《仲尼梦奠帖》2.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梦奠帖》等,“楷书之极则”。
张旭(675年—750年),字伯⾼,⼀字季明,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
世称张颠,与怀3.张旭素并称“颠张醉素”,“饮中⼋仙”之⼀,张旭草书与李⽩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代表作《肚痛帖》《古诗四帖》《⼼经》等。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官⾄吏部尚书、太⼦太4.颜真卿师,封鲁郡公。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代表作《祭侄⽂稿》《劝学诗》《颜勤礼碑》等。
5.怀素怀素(737年-799年),字藏真,唐代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代表作《⾃叙帖》《苦笋帖》《圣母帖》等。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官⾄太⼦少师,河东6.柳公权郡公,代表作《⾦刚经碑》《⽞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苏轼(1037年-1101年),字⼦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北宋眉州眉⼭(今四川眉⼭)7.苏轼⼈,“唐宋⼋⼤家”之⼀,死后追赠太师,谥“ ⽂忠”,代表作《东坡七集》《前⾚壁赋》《后⾚壁赋》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道⼈,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8.黄庭坚⽔县)⼈。
死后赠直龙图阁,谥“⽂节”,代表作《⼭⾕词》《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等。
9.⽶芾(fú )(1051年-1107年),字元章,北宋湖北襄阳⼈,创⽴了“⽶点⼭⽔”,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代表作《多景楼诗》《虹县诗》《蜀素帖》等。
10.赵孟頫(fǔ)(1254年-1322年),字⼦昂,号松雪道⼈,宋末元初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代表作《洛神赋》《重江叠嶂图》《秋郊饮马》等。
10大书法家
10大书法家中国古今就有很多有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都为世人所称赞,下面带给大家的是10大书法家,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行书和草书成就相当高.是一位影响及其深远的大书法家.后世尊其为书圣 .几乎可以说,王羲之决定了其后2000年的书法发展方向.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2〕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为一代名臣.德宗诏文称之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对后世影响巨大。
颜体犹如: 关羽坐帐,正气逼人. 其楷书《多宝塔碑》,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行书《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大义凛然,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了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中国十大书法家-2023年学习资料
王献之-王羲之的第七子,幼年随父学书法,尤以-行草著名,书法史上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虽 家法,但并不圣-守成规,博取众长,敢于创新,一反其父-书法的“内拓”而转为“外拓“,笔法媚-趣雍容。楷书以 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東怡情-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可惜 天却其才,四十二岁就病逝,如王献之能-再存海二十年,相信其书艺上的成就必超-其父。
爱虫吊-推始-朝厌-真草千字文-育黎首臣伙械-問线-道罪-到-垂-周-有-状-制文字乃眼-殷-陶四-大家”,三个在宿潮,唯起盖頫是元代的。-他多才多艺,以书法和 画成就最古,其-中书法等篇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福最深、影响最广,代表作有《胆巴-碑》、《洛神赋 等世称“起体”。书法-外貌圆闲而筋骨阳偏,点画道劲,结体秀-素怡情-美,外仙柔闲而阳实些猴,属于秀美一旅佐。设有前三位书法家般滋重风骨,运-也许是赵体的过人之处。但我秋尚起董頫-的常法端秀妍美是控制得恰到好处, 对-好学其书法的人,尤其是那些和学者,-难对记握得准蒲,就容易形成浮滑、俗
蜀-素帖-南宝書念在学萬心-花地子版-魏京初入選仙
装齐警-黄庭坚-行书雏强隽逸,结构奇特,风格突出。-其字中宫收紧、四面开张,最为明显-之火是结体中茂浅主笔 得特别夸张,-意怡情-人称“山谷体”,与其师苏轼一起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让宋代书风-物原摆猊唐代书风 束缚。主要代表-作有《松风阁》-、《经伏被神和待》
养-王羲之蘭亭序-有宽领茂林馆代文有清院-让藝质平会少長誠集-五章用題用首-看-永和九年藏在登暮春之初金雲公天下一脉而今見古朝-地-乾隆雨寅四月募是帖一吗仍句-萧翼能無過玉匣伴昭陵勝间-尚想海水歷亲田随泽前亭只廊填獨有山陰雙逸士-錦豪樂款久成煙者子西-義之類香丧张之垫-图片上传于PHOTOSHOP资源站-PS.O EGREEN,ORG
中国古代书法家排名前十名
中国古代书法家排名前十名经世人总结出了著名十大书法家分别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王献之、苏轼、董其昌、张旭、米芾。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字体。
有“书圣”之称。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太宗曾赞:“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与虞世南、诸遂良、薛稷三位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欧阳询不仅是书法家,还是书法理论家,由他撰写的《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总结了书法用笔,结构、章法等形式技巧和美学,是中国书法理论的宝贵遗产。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是唐代书法家。
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创立“颜体”。
代表作:《祭侄文稿》、《颜勤札碑》、《颜氏家庙碑》等,流传于世。
著名的“黑发不如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颜真卿之作。
4.赵孟頫:(1254年-1322),宋末元初的书法家,画家。
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于世,独创“赵体”。
代表作:《洛神赋》、《道德经》等。
5.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擅长楷书,吸收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体,自创了“柳体”。
范仲淹赞:延年之笔,颜筋柳骨。
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6.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以行书和草书最为出名。
7.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黄州寒食帖》、《祭黄几道文》。
中国著名十大书法家_写作技巧
中国著名十大书法家中国著名十大书法家都有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著名十大书法家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
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行书和草书成就相当高。
是一位影响及其深远的大书法家。
后世尊其为"书圣"。
几乎可以说,王羲之决定了其后20xx年的书法发展方向。
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为一代名臣。
德宗诏文称之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对后世影响巨大。
“颜体”犹如:“关羽坐帐,正气逼人。
”其楷书《多宝塔碑》,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行书《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大义凛然,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了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天下十大书法家排行,王羲之仅排第二
天下⼗⼤书法家排⾏,王羲之仅排第⼆导读:在阅读本⽂之前,神秘侠客想说:简单⽐较孰⾼孰下意义不⼤。
艺术审美观念在不断的嬗变中,有⼈爱旗袍,有⼈喜欢波西⽶亚,同样是裙⼦,美处各有不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有不同的偏好。
这个话题推⽽⼴之,可以解决中国书法史上很多有争议的话题。
理清书法发展脉络、⽐较各⾃书法的优点的⽬的,在于更易于建⽴更系统的书法审美观,理解和吸收最美的⼀⾯。
所以,本⽂也是仅供参考。
第⼗名: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道⼈,晚号涪翁,⼜称豫章黄先⽣,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
北宋诗⼈、词⼈、书法家,为盛极⼀时的江西诗派开⼭之祖,⽽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祖三宗”(黄为其中⼀宗)之称。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诗歌⽅⾯,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他则与苏轼、⽶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家”;词作⽅⾯,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
展开剩余84%《砥柱铭》第九名: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学家、书画家。
字⼦瞻,⼜字和仲,⼜称⼤苏,号东坡居⼠。
眉州眉⼭(今属四川⼈。
与⽗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学艺术⽅⾯堪称全才。
其⽂汪洋恣肆,明⽩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诗清新豪健,善⽤夸张⽐喻,在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弃疾并称苏⾟;书法擅长⾏书、楷书,能⾃创新意,⽤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同,喜作枯⽊怪⽯,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黄州寒⾷帖》第⼋名:⽶芾⽶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迈、⼈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多蓄奇⽯。
世号⽶颠。
书画⾃成⼀家。
精于鉴别。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礼部员外郎。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摘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今往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
下面就来看看中国古代的十大著名书法家都有谁。
1、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师承卫夫人、钟繇。
著有《兰亭集序》。
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
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
2、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3、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开元间中进士。
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他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遒劲舒和,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1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2 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
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3 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
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
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
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精编版)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1、王羲之:(303年一361年,一作321年一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
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
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
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
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创立“柳体”。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
论文中写道:“皋陶日杀之三,尧日有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
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历史上的中国十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排名第一
历史上的中国十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排名第一书法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直到现在依然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下面是历史上的中国十大书法家,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历史上的中国十大书法家:1、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王羲之,他是东晋人士,是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成就也最高的书法家,被后世称为“书圣”。
他博采众家之长,擅长隶、草、楷等各中不同的字体的书法,对后世千年的书法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历史上的中国十大书法家中,当之无愧第一。
2、颜真卿代表作:《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尤其是他的楷书,深受后世推崇,在书法史上形成了独特“颜体”,他的行草沉着豪迈,成为后世临摹学习的对象,因此他被尊为“楷书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有《祭侄文稿》等。
3、张旭代表作:《古诗四帖》张旭以草书著名,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称为当世“三绝”,因为草书飘逸而又劲道,被后世尊称为“草圣”,除了书法之外,张旭诗也是别具一格,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
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4、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之为“欧体”,而且他对书法有着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代表作有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
5、柳公权代表作:《金刚经碑》柳公权“楷书四大家”之一,唐代书法家,他吸取了颜真卿和欧阳询两人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的柳体,因为书法骨力劲健,所以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的书法在当时就久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6、米芾代表作:《苕溪诗卷》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同时也是“宋四家”之一,擅长篆、隶、楷、等多种书体,因为经常临摹古人书法,所以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书法风格既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因其衣着行为和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所以被当世称为“米颠”。
我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的排名
我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的排名1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2 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
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3 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
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
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
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
当代著名书法家_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
当代著名书法家_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在当代中国,出现了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是谁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当代著名书法家,仅供参考。
当代著名书法家1、范曾著名学者、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
2、沈鹏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及诗词作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荣誉主席。
3、欧阳中石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4、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5、李铎著名书法大家、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6、段俊平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
7、张旭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硬笔书法委员会主任。
8、曾来德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主任。
9、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10、刘艺著名书法大家。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中国当代书法家名录1、著名的书法家沈鹏简介:出生于江苏江阴。
毕业于江苏江阴南菁高中。
是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
斋名介居。
幼年始习字画。
少年从章松厂(清末举人)等人学习古文、诗词、中国画、书法。
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
出版《沈鹏书法选》《沈鹏书法作品集》(日本)《沈鹏书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沈鹏书杜甫诗二十三首》《沈鹏书归去来辞》《行草书绝妙宋词》《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岳阳楼记》等2、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简介:山东泰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400—500书法家朝代、字号、擅长字体、书法特点、书法作品、书法影响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
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
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
“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
“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
以自然状书势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
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其中,《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推崇备至,因而他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
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他一生的艺术不守旧,而是与父不同,且字身喜带长形,这就是他的成就、也是有别于他的父亲。
他的发展有他的辉煌!他写的草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他的父亲父子称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
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
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
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
精密渊巧,出于神智”。
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
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
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王献之《中秋帖》(米芾临摹本)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的楷书父子闻名之世,唐宋以下的书家们,写楷严整俊美,媚俏的笔调。
他们父子俩的楷笔,真可是千古不朽,万世流传,有不可磨灭的吸引力。
后人学行草鞋楷无不以二王为榜样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
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墨迹传世,尤为宝贵。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
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
褚遂良,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汉族,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
唐朝著名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
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褚遂良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褚遂良算是晚辈了,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体系。
其特色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晚年的褚遂良,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禇遂良是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
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
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
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禇遂良的笔下,已经开始松动。
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
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
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
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柳公权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去摘取的。
他善于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
柳公权能够化身为巨人,既需一颗慧心,取质、取量、取度,炼形、炼神、炼韵,加以冶铸,又需要不凡的身手,刻苦的磨炼,尤要以自己的性灵和人格去化入。
柳公权之所以成为柳公权,也正在于此。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