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除了 8、9、10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族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质量数定义: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为: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核素表示方法: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AZ X 。

符号A Z X 表示1个 质子数 为Z , 质量数 为A 的原子,其中子数为 A -Z 。

4.同位素⑴ 质子数 相同而 中子数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11H 、2 1H 、3 1H 互为同位素。

⑵同位素的特点:①各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天然存在的各同位素原子,他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保持不变5.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 置换出氢的 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 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金属A 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 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 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 、B 、C 金属性强弱 A>B>C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Na>Mg>Al③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氧化性Al3+﹥Mg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Na>Mg>Al6.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越容易与氢气反应或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其中,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中子数量则决定了同一元素不同核素的存在,而电子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电子按照能量最低的原则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将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排列而成的表格。

周期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和7个副族,以及三个Ⅷ族和一个零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能够显示出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则相反,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同一周期内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掌握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些性质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际上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性质也存在递变规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它们的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主要化合价则依次为+1、+2、+3、-4、+5、-3、+6、-2、+7和-1.此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酸碱性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优选.)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中子数量和质子数量的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和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一列。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归属,可以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3个Ⅷ族和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可以总结为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预测元素化学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帮助。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如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质上是由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导致的。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如下所示,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1.电子排布2.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为+1、+2、+3、+4、-4、+5、-3、+6、-2、+7、-1.4.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的难易程度依次增加。

6.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Cl、Cl2O7、Na2O、MgO、Al2O3、SiO2、PH3、H2S、SO3、P2O5、H3PO4等。

7.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依次增加。

8.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Na2O、MgO、Al2O3、SiO2、SO3、P2O5等,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NaOH、Mg(OH)2、Al(OH)3、H2SiO3、H2SO4、H3PO4等。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知识回首:1、原子的构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能够忽视不计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对外显中性2、元素的定义:拥有同样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元素周期表的构造1、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周期按原子序数递加的次序,把电子层数同样的元素自左向右排成横行,每行叫做一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从上到下挨次命名为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等各周期内的信息表从上到下名称元素种数原子的电子同周期内元素原子序数变行数常用名别名层数化规律1第一周期短周期21从左到右挨次增大2第二周期823第三周期834第周围期长周期1845第五周期1856第六周期3267第七周期73、族按电子层数递加的次序,把不一样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同样的元素由上而下排成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共 18行元素周期表共有十八个纵行,除8、9、10 三个纵行叫第Ⅷ族外,其他每个纵行各为一个族,它们又被区分为十六个族。

族分为主族和副族,主族用罗马数字加“ A”表示,如Ⅰ A族;副族用罗马数字加”来表示,如ⅡB。

0 族和Ⅷ族则不加“A”或“ B”各族内的信息以下表B”列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类型主族副族Ⅷ族副族主族0 族名称ⅠAⅡAⅢ BⅣ BⅤBⅥ BⅦ BⅧⅠ BⅡ BⅢ AⅣ AⅤ AⅥ AⅦA0 族注意:①②1 , 2 行对应为ⅠA,ⅡA; 13---17行对应为Ⅲ3---7行对应为Ⅲ B---Ⅶ B;11,12行对应为A--- Ⅶ AⅠ B,Ⅱ B。

③8 , 9, 10 对应为Ⅷ④ 18 行对应 0族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构造1、碱金属元素知识回首: Na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上到下原子的电子层数在增添,原子半径渐渐增大,因此失电子的能力渐渐加强从上到下金属性渐渐加强(金属性包含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R+2HO====2ROH+H4Li+O 2====2Li 2 O4Na+O2====2NaO(迟缓氧化 )Na+O2==△ ===Na2O2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碱金属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Li银白色,柔嫩1347Na银白色,柔嫩K银白色,柔嫩774Rb银白色,柔嫩688Cs略带金属光彩,柔嫩2、卤族元素卤族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卤素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2淡黄绿色气体-1(15 ℃)FCl 2黄绿色气体-1(0 ℃)-101Br 2深红棕色液体-3 (20℃)I 2紫黑色固体 4.93 g.cm -3从上到下电子层数挨次增添,原子半径挨次增添,因此得电子的能力也挨次减弱,即非金属性挨次减弱(非金属性包含单质溴是独一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卤素的化学性质X- +Ag+======AgX↓ (AgCl 为白色积淀,A gBr 为淡黄色积淀,AgI 为黄色积淀 ) X2+H2O=====HX+HXOF2+H2O=====HF+O2Fe+Cl 2=====2FeCl3Fe+I 2=====FeI 2三、核素1、质量数将原子核内全部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证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获得的数值叫质量数质量数( A)=质子数( Z) +中子数( N)2、核素拥有必定数量质子和必定数量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以下表所示3、同位素质子数同样而中子数不一样的同一元素的不一样原子互为同位素当某种元素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天然、稳固的同位素时,不论是在单质仍是在化合物里,随意一种同位素在该元素内所占的原子数量百分比都不变4、同素异形体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一样单质,它们之间互称为同素异性体。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知识梳理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知识梳理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16个族)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1)相同点:最外层的电子数均为1。

(2)不同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增多。

2.钠、钾的性质比较钠钾与氧气的反应生成淡黄色的固体,产生黄色火焰产生紫色火焰,反应比钠剧烈与水的反应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到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浮、熔、游、动、响,且反应比钠快3.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浅深;状态:气液固;密度:小大;熔沸点:低高;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

4.卤族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氢气的反应名称反应条件现象化学方程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F 2冷暗处爆炸H 2+F 2====2HF HF 很稳定Cl 2光照H 2+Cl 2光照2HCl HCl 稳定Br 2高温H 2+Br 2500℃2HBrHBr 较不稳定I 2高温持续加热H 2+I 2====2HIHI 很不稳定(2)卤族元素单质的置换反应实验内容现象方程式实验结论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 溶液和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

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上层液体呈无色,下层液体分别呈橙色、紫色2NaBr+Cl 2====2NaCl+Br 2 2KI+Cl 2====2KCl+I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 2>Cl 2>Br 2>I 2氧化性:逐渐减弱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 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

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章复习和总结(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章复习和总结(含答案)

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几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核素、同位素的辨别;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原子、离子、分子中基本构成微粒间的关系;5.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6.化学键中的相关概念;7.电子式的书写。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横十八纵”)2.几种关系(1)电子层数=周期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O)(3)质子数=原子序数(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非金属元素而言,但对H不适用)注意:O无最高正价(+6),F无正价例题: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为() A.ⅢA族B.IA族C.镧系元素D.ⅢB族要点二、元素、核素、同位素例题: 是( ) 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要点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

如M 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H 2H +H 112H 13H 1、、、、要点四、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例题: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等,下列关于两种微粒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们可能是不同的分子 B .它们可能是不同的离子 C .它们可能互为同位素D .它们可能是分子和离子 要点五、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要点六、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一般方法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判断依据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2、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3、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 +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4、化学能与电能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二、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5、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 逆≠0.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6、有机物一、有机物的概念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二、甲烷CH4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CH4+2O2→点燃CO2+2H2O产物气体如何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②取代反应:CH4+ Cl2→光照→ CH3Clg+ HClCH3Cl+ Cl2→光照→ CH2Cl2l+ HClCH2Cl+ Cl2→光照→ CHCl3l + HCl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三、乙烯C2H41、乙烯的制法: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4、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2H4+3O2=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CH2=CH2+Br2→CH2BrCH2Br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CH2=CH2+ 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CH2=CH2+H2O→CH3CH2OH乙醇四、苯C6H6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3、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取代反应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五、乙醇CH3CH2OH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3、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 +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 +O2=2CH3CHO+2H2O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5CH3CH2OH+4KMnO4+6H2SO4= 2K2SO4+4MnSO4+5CH3COOH+11H2O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2乙酸的酯化反应CH3COOH+ HOC2H5=CH3COOC2H5+H2O加热,浓硫酸,可逆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7、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2、海水资源的利用: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③离子交换法;④反渗透法等.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

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第七周期 第八周期
18
18 32 26 32 50
元素种数相差18
2.族 (1)含义: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共有18个纵行, 16个族,用罗马数字Ⅰ、 Ⅱ、 Ⅲ、Ⅳ、 Ⅴ、Ⅵ、Ⅶ、Ⅷ表示族序数 (2)特点:每一主族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主族序数 = 该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
(1)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 逐渐减弱
(2)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及水、酸溶液反应得剧烈 程度逐渐增大
①与氧气反应产物由简单到复杂 ②钠+水→剧烈反应,钾+水→轻微爆炸,铷、铯+水→ OH的碱性逐渐增强
3.物理性质 共性: 软、亮、轻、低、导
液态钠可作核 反应堆的传热 介质
5.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1)根据原子结构判断 同主族: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 逐渐增强 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 性逐渐减弱 同周期: 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 逐渐减弱(如Na>Mg > Al) 从左到右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 渐增强(如P<S<Cl2)
①与H2反应: H2 + X2== 2HX
②与水反应 X2+H2O == HX+HXO (X:Cl、Br、I) 2F2 + 2H2O == 4HF + O2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F除外)
增大 递变性:原子半径逐渐_____ →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 减弱 →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 减弱 → 非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_____
习题5: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X和Y,X的原子序数大 于Y,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 Y的二价阴离子和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关于X 和Y形成的化合物Z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Z是酸性氧化物 B.Z的水化物是碱 C.Z的化学式为X2Y D.Z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硫酸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1. 结构- 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 周期的分类:短周期(第1、2、3周期),长周期(第4、5、6周期),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 族-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称为一族。

- 族的分类:主族(用A表示,共7个主族,分别是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族),副族(用B表示,共7个副族,分别是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族),0族(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族)。

- 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递增。

2.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 碱金属元素- 原子结构- 碱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

- 从锂到钫,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物理性质- 碱金属单质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铯略带金色光泽),质软,密度小(钾的密度小于钠),熔点低,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呈增大趋势(钾反常),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

- 化学性质- 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 都能与氧气反应:- 锂与氧气反应:4Li + O_2=2Li_2O(反应较缓慢)。

- 钠与氧气反应:4Na+O_2 = 2Na_2O(常温下),2Na + O_2{}Na_2O_2(加热或点燃)。

- 钾与氧气反应比钠更剧烈,生成超氧化钾(KO_2)等更复杂的氧化物。

- 都能与水反应:- 2Na + 2H_2O=2NaOH + H_2↑,反应剧烈,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核心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点燃 点燃 过渡元素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 r2反常)(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3、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H2=2 HXF2Cl2Br2I2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 最稳定)(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_______I2;还原性:Cl-_____I-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_______I2;还原性:Br-______I-结论:F2 F-Cl2 Cl-Br2 Br-I2 I-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2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I-还原性最强)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新版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新版高中化学讲义(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知识点一:一、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1)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周期价层电子排布各周期增加的能级元素种数ⅠA 族 0族 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一 1s 1 1s 2 2 1s 2 二 2s 1 2s 22p 6 8 2s 、2p 8 三 3s 1 3s 23p 6 8 3s 、3p 8 四 4s 1 4s 24p 6 8 4s 、3d 、4p 18 五 5s 1 5s 25p 6 8 5s 、4d 、5p 18 六 6s 1 6s 26p 6 8 6s 、4f 、5d 、6p 32 七7s 17s 27p 687s 、5f 、 6d 、7p32(2)规律:①周期序数= 。

②本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 的2倍=对应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答案】电子层数 对应能级组所含原子轨道数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知识精讲考点导航第03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划分依据:取决于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

(2)特点:同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相同。

(3)规律①对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完全相同,价层电子全部排布在n s或n s、n p轨道上(见下表)。

价层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

族序数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价层电n s1n s2n s2n p1n s2n p3n s2n p4n s2n p5子排布③稀有气体元素:价层电子排布为(He除外)。

【答案】n s2n p2 n s2n p6【即学即练1】1.原子核外的某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18,则该能层是A.K能层B.L能层C.O能层D.M能层【答案】D【解析】根据鲍利不相容原理可知,每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2n,所以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18的能层是第三能层即M层,故答案为:D。

2.关于价电子排布式为523d4s的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25 B.价电子数为7C.位于第四周期ⅦB族D.位于第四周期VB族【答案】D【解析】该元素的最大电子层数为4,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3d和4s能级电子数之和为7,应在第7列,位于ⅦB族,价电子数为7,原子序数为25,故D错误。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H 元素周期表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24.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Rb Sr Y Zr Nb Mo95.Tc[98]Ru101.Rh102.Pd106.Ag107.Cd112.In114.Sn118.Sb121.Te127.I126.Xe131.Cs 132.Ba137.La-LuHf178.Ta180.W183.Re186.Os190.Ir192.Pt195.Au197.Hg200.Tl204.Pb207.Bi209.Po[210]At[210]Rn[222]Fr [223 ]Ra[226]Ac-La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叫周期。

7个横行7个周期第1周期短周期2电子层数 == 周期数(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素)第2周期8第3周期8第4周期长周期18第5周期18第6周期32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目前)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

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Ⅷ族主族第ⅠA族H和碱金属1主族数 == 最外层电子数第ⅡA族碱土金属2第ⅢA族3第ⅣA族碳族元素4第ⅤA族氮族元素5第ⅥA族氧族元素6第ⅦA族卤族元素70族稀有气体2或8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一、碱金属元素:1、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2、递变规律:同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在增大。

3、物理特性:①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不断增大(Na>K);③熔沸点逐渐降低;④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总结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电子层1. 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2. 表示方法:通常吧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做第一层。

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电子层叫做第二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低三不超)1.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优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一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电子最先排满K 层,当K 层排满后再排布在L 层,依此类推。

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电子(n 为电子层序数)3.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K 层作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超过32个。

四、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1. 2. Cl-五、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1.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 、Ar 。

2.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

3.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

4.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

5.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Si 。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

7.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 、Al 。

8.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Ca 。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 、C 、S 。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

知识点二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每日积累
元素周期表(1)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共____个横行,____个周期,每一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数依次__________________。

2.族:共______个纵行,______个族。

请按列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写出族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族的别名:0族元素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IA族元素(除H外)又称__________;IVA族元素又称__________;VA族元素又称__________;VIA族元素又称_______________;VIIA族元素又称____________。

二、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1.镧系元素位于周期表中________周期_______族,锕系元素位于周期表中______周期_______族,各有_________种元素。

2.过渡元素:所有的________族和________族元素,又称_____________,大部分过渡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有________个电子。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
沿着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交界处画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分界线(氢元素除外)。

三、元素周期表结构中隐含的规律
①同周期ⅡA和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的关系
②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四、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易错警示
第ⅡA族元素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汾三中高一年级教学研究第1页
元素周期表(2)
碱金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1.原子结构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变规律(从Li→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相似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变性(从Li→Cs):
①失电子能力逐渐,还原性逐渐,金属性逐渐。

②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生成的氧化物。

③与水或酸反应越来越。

④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LiOH、 NaOH、 KOH、RbOH、CsOH)的碱性越来越。

请分别写出锂、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钠、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R表示碱金属元素,请写出碱金属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物理性质
相似点:色(铯略带),质,密度较,熔沸点,
导热、导电性。

递变性(从Li→Cs):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特殊:):
熔沸点。

4.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易错警示
碱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第族的元素;第IA族元素并不都是碱金属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