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达拉特旗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1 精

达拉特旗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1 精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中后期朝廷政治腐败的表现;2.解明朝中后期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3.掌握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4.了解满洲兴起的过程;学习重点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李自成起义失败和清兵入关的关系。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合作复习】1、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2、戚继光的抗倭事迹。

【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一、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1.时间:2.表现: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2.过程:3.明朝灭亡: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兴起:2.清朝建立:3.清军入关:【合作探究】活动探究一:87页课后活动一。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课堂检测】1.下列城市未被女真(满洲)族作为国都的是()A.赫图阿拉 B.沈阳 C.北京 D.南京2.下列朝代、建立时间及其建立者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秦朝﹣公元前221年﹣刘邦 B.西晋﹣317年﹣司马睿C.南宋﹣960年﹣赵构D.清朝﹣1636年﹣皇太极3.阿保机、阿骨打、铁木真、努尔哈赤都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杰出少数民族政治家。

下列政治家与政权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阿骨打﹣﹣契丹国 B.阿保机﹣﹣蒙古国C.铁木真﹣﹣金 D.努尔哈赤﹣﹣后金4.明朝中后期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A.宦官专权严重B.政治日益腐败C.皇帝疏于政事D.大臣结党营私5.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A.平买平卖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均田免粮D.三年不征,一民不杀6.建立“后金”,后改名为“清”的民族是()A.契丹族B.女真族 C.党项族D.吐蕃族7.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在()A.1616年B.1636年 C.1644年D.1683年8.下列朝代中,宦官专权比较严重的有( C )①东汉②隋朝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9.明朝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A.朝政混乱B.土地兼并严重 C.宦官专权D.地方势力混战10.引发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①政治腐败严重②国家财政危机③陕西连年大旱④朝廷加派赋税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明末民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人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髙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准备】《流民图》、李自成像、《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等图片、音像资料【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二、讲授新课(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致奸臣把持朝政。

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

宦官刘瑾、魏忠贤势倾天下,严嵩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人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人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22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22张PPT)
——《崇祯十七年》
三、中原易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思考:清军入关,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必然性
明朝末年腐败不堪, 李自成农民起义农民的局 限性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而此时的满族政权加紧封 建化改革,蒸蒸日上。
偶然性
吴三桂为个人利益引 清兵入关的偶然性因素也 加剧了这一进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1.土地兼并
流民增加
2.赋税繁重
社会动荡
外患 东北地区女真族兴起威胁明朝北部边境
1.原因: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自然灾害严重
2.过程:起兵陕西-建立大顺-攻占北京
3.评价:口号“均田免赋”,顺应民心; 体现农民起义的巨大力量

2、宦官专权,党派斗争

得人心者得天下

3、吏治腐败,盘剥人民
失民心者失天下


4、赋税繁重,自然灾害

5、土地兼并、流民增加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明中后期的统治危局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皇帝昏庸 荒废朝政 政治腐败 2.宦官专权 党派斗争
内忧
经济
3.吏治腐败 盘剥百姓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经过
1628年 陕西起义
攻入河南 发展到100多万
1643攻入西安 建立大顺
1644攻入北京 明朝灭亡
二、大厦倾覆:李自成农民起义
李自成农民起义(攻入北京前)的评价
土地兼并
均田免赋
明朝政府
广大农民 杀牛羊,备李酒自浆成,起义军
赋税严重
军开纪了严城明门迎闯王, 发闯放王钱来粮时不纳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本课分析《明朝的灭亡》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该单元的主题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本课则揭开了明朝灭亡的面纱。

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介绍了明末政治的腐败和社会动荡,明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等内容;第二目是“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讲述了李自成领导从农民起义到建立政权,最后到失败的过程;第三目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介绍了女真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后金的建立,以及清朝建立,清军入关的内容。

三个子目的安排体现了在内容上的因果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掌握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

2.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历史解释1.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

2.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唯物史观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简要评价李自成“均田免赋”的口号。

家国情怀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为什么现阶段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课前准备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学习本课明末农民起义,可用图片导入,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讲述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用讲述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比较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 新人教版

1.原因
(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
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
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李自成 的队伍发
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经过
(1)提出口号: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 均田免赋 ”
【问题1】 对“均田免赋”口号的评价。 探究“均田免赋”的口号是针对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的现 状所提出的,“均田”就是要分给农民土地,“免赋”就是要减免赋税。 这一口号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愿望,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但这一 口号在没有新的阶级、新的生产关系产生的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实 现的。
【问题2】 明末农民战争的特点和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探究(1)特点:①第一次以“均田免赋”这样的口号形式明确地提出 土地问题,触及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均田”就是要分给农民土 地;“免赋”就是要减免赋税,较之秦、汉、唐、元等农民战争,其水 平有了明显的提高。②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明末农民起义军遭到 了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镇压。 (2)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的强大。①起义军占领北京,明朝统治 被推翻,但明朝的残余势力力量强大,如在山海关的吴三桂等。② 崛起于辽河流域的清朝统治者乘机率大军南下。在满汉地主阶级 的联合镇压下,明末农民起义失败。
一、选择题
1.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
A.政治腐败
B.社会动荡
C.土地兼并严重 D.陕西北部连年大旱
2.明末农民战争中,大顺政权的建立者是( A )
A.李自成
B.张献忠
C.黄巢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K12教育资料
1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自主预习
巩固训练 拓展阅读
K12教育资料
2
1.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 2.分析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了解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基本
过程。 3.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基本史
1643 年率军攻入西
安,建立政权,政权名字是( A )
A.大顺 B.大利 C.大通 D.顺治
K12教育资料
16
7.关于明末农民起义说法不确切的是( B )
A.李自成的队伍是农民起义的主力军 B.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政权 C.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国号是大顺 D.明王朝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B )
D.①④
K12教育资料
21
12.他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 年,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这个人是
( B)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帝
D.康熙帝
K12教育资料
22
13.引导清军从山海关攻入北京的农民军的将领是
A.李自成
B.张献忠
C.吴三桂
D.高迎祥
(C )
K12教育资料
23
14.清朝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B )
材料一 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因为勤奋,因为反腐,
所以亡国。虽说清朝编纂的《明史》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
勤俭,但“无力回天”这四个字,概括了崇祯的一生。
K12教育资料
25
(1)崇祯如此勤奋,仍然无法挽回明朝的颓势,请从官场吏治 方面谈谈原因。
【参考答案】 明朝后期,朝廷更加腐败。万历皇 帝 20 年不理朝政, 致使吏治败坏,宦官专权,政 治黑暗,人民苦不堪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重点难点】重点:1.明中后期政治的腐败与社会动荡。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三帝争雄的局面:皇太极在辽东建立大清,虎视中原;李自成于陕西高举义旗,欲以大顺取代大明;内忧外患的末世之君崇祯帝则怀抱中兴梦想,试图一统天下。

一位开国大帝,一位亡国之君,一位成功与失败同样悲壮的农民起义之王,他们三人的搏杀,隐含着多少历史机缘和人性悲剧!本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探寻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

【新课探究】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①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史料研读: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览表材料二明朝宦官具体解读: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大权旁落,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②大臣结党营私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

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

2024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如政治腐败、农民起义等,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明朝灭亡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历史小论文、思维导图等,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1. 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与内外交困
- 朝廷内部的党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时空观念:建立明清时期的历史时间观念,了解历史事件在时空背景下的相互关联。
4. 文化认同:通过学习明朝历史,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 边疆战事频繁,军事开支庞大,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 民族矛盾尖锐,如鞑靼(蒙古)、倭寇等威胁边疆安全
2. 明朝经济与社会问题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
- 税赋沉重,官府横征暴敛,加剧民不聊生
- 自然灾害频发,如旱灾、蝗灾等,导致粮食减产,社会动荡
3. 农民起义的背景与过程
- 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1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1

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
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 [1] 执
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
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
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
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K12教育资料
7
1.政治腐败
表现:
①皇帝: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K12教育资料
5
ー、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明朝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 明神宗 )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2.社会动荡:
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大量农民流离失 所。
K12教育资料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
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
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
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
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
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
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
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

技 、
明长城和 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建 筑
北京城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文 学
小说 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K:12教育《资西料 游记》
4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 向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 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明中后期政治的腐败与社会动荡。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三帝争雄的局面:皇太极在辽东建立大清,虎视中原;李自成于陕西高举义旗,欲以大顺取代大明;内忧外患的末世之君崇祯帝则怀抱中兴梦想,试图一统天下。

一位开国大帝,一位亡国之君,一位成功与失败同样悲壮的农民起义之王,他们三人的搏杀,隐含着多少历史机缘和人性悲剧!本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探寻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

【新课探究】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①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史料研读: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览表材料二明朝宦官具体解读: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大权旁落,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②大臣结党营私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

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

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的意识,意在有所作为,就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与他们唱反调的那一派称他们为“东林党”。

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

(2)兼并土地史料研读: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土地集中情况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材料二明《流民图》问题探究:概述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土地兼并在明代中后期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皇室宗族疯狂抢夺兼并土地,大地主、大官僚更是巧取豪夺,广置美宅良田。

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备考速记

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备考速记

第17课明朝的灭亡【知识框架】
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重点梳理】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过程(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4)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结果1664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1)后金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
兴起号大金,史称后金
(2)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

清兵入关(1)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2)李自成战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知识延伸】
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2)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3)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激化阶级矛盾。

(4)官吏贪赃枉法,政治黑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明朝的灭亡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
关系,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B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2.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C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3.李自成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B )
A.张楚
B.大顺
C.大齐
D.大蜀
4.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
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C)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5.如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
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D )
A.明朝建立 C.戚继光抗倭
B.明成祖迁都北京 D.明朝灭亡
6.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 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
义的共同点是( C )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4.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 入关,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 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吴三桂(1612年1678年)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帝令吴三桂入 卫京师。吴三桂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二十日抵 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已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吴三 桂撤兵退保山海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单位:乙州丁厂七市润芝学校时间:2022年4月12日创编者:阳芡明一、知识要点填空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开展,但〔〕日益腐败。

〔〕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明朝朝政的混乱,造成HY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深重,朝廷不断( ),民众怨声载道。

广阔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HY中,〔〕指导的队伍开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HY。

4.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HY进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号,得到广阔农民的热烈拥护。

5.1643年,李自成率HY攻入,建立政权,国号〔〕。

〔〕年攻入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6.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开展壮大。

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7.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

8.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HY将领吴三桂降清,引〔〕入关,并与清HY结合夹击李自成的HY队。

二选择1.明朝中后期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A.宦官专权严重 B.政治日益腐败C.皇帝疏于政事 D.大臣结HY营私2.以下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HY提出的是〔〕A.平买平卖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C.均田免粮 D.三年不征,一民不杀3.建立“后金〞,后改名为“清〞的民族是〔〕A.契丹族 B.女真族C.HY项族 D.吐蕃族4.清HY入关,占领并迁都,开场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在〔〕A.1616年 B.1636年C.1644年 D.1683年5.以下朝代中,宦官专权比拟严重的有〔〕①东汉②隋朝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6.明朝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A.朝政混乱 B.土地兼并严重C.宦官专权 D.地方权力混战7.引创造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有〔〕①政治腐败严重②国家财政危机③连年大旱④朝廷加派赋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明末民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

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准备】《流民图》、李自成像、《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等图片、音像资料【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二、讲授新课(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致奸臣把持朝政。

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

宦官刘瑾、魏忠贤势倾天下,严嵩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

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 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 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 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 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

【学习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学提纲[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披’但政治H 益腐败[政治腐败与补会创蕩社会动济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対① ________________ 不断下降,I 法纪松弛,各级宫吏贪赃枉医、对民众百般盘剥[背戢明朝末年,政治酬越发严重,国家② ______________ 深重,阶级耒盾异常尖锐口号:农民起义军进人中原以后,提出“③ ___________ “的口号’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得到广大人民的删护 建立政权-1643年,李Q 成率军攻人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推翻明朝: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4月,起义军攻人北京域,明崇祯帝在绝塑中自愛明朝灭亡[满洲兴起:简6年+努尔哈赤崖立存金政权;1635年,⑥ _______ 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股国号为清I 满洲兴起和清军人关清军人关:驻守山悔关的明军将领⑦__________ 降清,引清兵人关起义失败:步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 :地,最后失败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9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93、基础巩固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加深,其主要表现有()①皇帝昏庸②大臣结HY营私③八股取士④皇室内部纷争⑤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C。

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明末政治腐败,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归纳才能。

明末政治腐败、危机加深,主要表如今政治、经济上。

八股取士是思想文化方面的。

2.关于明朝中后期百姓的处境,以下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B.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C.大量农民流离失所D.社会经济明显好转,农民地位有所上升【解析】选D。

明朝中后期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众多,大量农民流离失所,这是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错误。

3.[明]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

〞这主要反映了()A.官吏贪赃枉法B.土地兼并严重C.民众不堪重负D.农民流离失所【解析】选B。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史料的才能。

材料的大意是一带的农民,有田的只占非常之一,租种土地的佃户占非常之九。

可见当时土地兼并严重。

4.大一统的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水之喻〞。

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一共同点是()A.以民间HY为组织形式B.带有反民主压迫的特色C.为对抗苛政而举兵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解析】选C。

此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归纳才能。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是政治腐败引发农民不堪重负。

二者都因对抗苛政而举兵,应选C。

5.某次起义中有歌谣唱道:“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这次起义爆发于()A.秦朝末年B.唐朝末年C.元朝末年D.明朝末年【解析】选D。

此题考察学生的识记区分才能。

通过题干中“闯王〞“不纳粮〞等关键词可知,这次农民起义为明朝末年爆发的李自成起义,起义HY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

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

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日益腐败
2.土地兼并严重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2.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3.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3年)
4.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1644年)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16年)
2.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
3.清兵入关
4.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