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概论报告

合集下载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推荐五篇]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推荐五篇]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总结报告说实话,选修《航空航天概论》的初衷,并不是对航空航天有多么的热爱,而是听同学说这门课很好过,并且听说几乎可以不去上课,只要最后交个论文,肯定高分通过。

于是,很遗憾,课程开始的前几周我都没有去上课,直到有一次为了完成大物实验报告,我和一个曾经选修此课程的同学一起去上课,他说这个老师和之前的不一样,我想这不都一样吗,这么水的一门课。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错得有多离谱了。

开始我并不知道选修这门课的人有多少,只是当看到教室后面四排全部被坐满心中微微有点诧异(大学教室一般是后面先坐满,后来才知道我们教室本来是满员的),因为我曾经看到的有些选修课就那么四五个人在,老师在讲台上泰然自若的讲,台下同学是否云游天外就不得而知了。

我还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听讲的内容是飞机如何通过调节机翼来调整飞机的方向以及升落,当时看到PPT上飞机起飞以及转向的画面,脑中似乎某根弦被触动了,原来只要通过如此微小的改变就可以灵活的控制飞机(其实飞机在我眼中是如此的神秘,我一直不曾理解是什么支持它精妙的飞行,不理解螺旋桨或者涡轮会有如此大的动力),这种神秘感将会支持我去探索去了解。

PPT做得很不错,图文并茂,讲解也很生动独到,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不过,一旦PPT 放出那种很多文字的片段,就会有种无聊感,毕竟这门课程是个新兴课程,所以我建议吸引同学的关注,引起同学兴趣是第一要事,教学过程中多一点图片多一点视频,这样才会让同学印象深刻。

正如老师您所说,您十分认真的教此课程,并且很自豪地说自己教得比北京专业航天学校教得还要好,我表示赞同,像您这么认真教的老师真心不多。

现实是学生假装在下面听课,而老师则假装在上面讲课,真的很“和谐”。

尽管开始对这个课来了兴趣,但是课程已经过了,我得坦白,十多节课,我就来了那么四五次,后面放关于钱老的视频,这个我是非常认真的看了的,当时百感交集,触动很大,当看到有人反对质疑钱老的工作时,我也十分愤怒,没有核弹的威慑,怎么会有安全的生活环境,我又一次正视了科学家。

航天技术概论

航天技术概论
方案计算机 v0 加速度计 稳定平台 W 坐标变换 g a ò ò S0 制 S 导 计 算 机
舵机
弹体
v 重力补偿计算
图4.2 惯性制导原理图
惯性元件 1)加速度计
P k s
a P k s m m
a a
k s k s m
2)陀螺仪
陀螺 + 支撑及辅助装置
4.2 自主式制导系统
4.2.1 惯性制导
定义
惯性制导系统是指利用弹上的惯性元件(陀螺、加速度计),测量 导弹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运动参数(如加速度等),并在给定运动的初 始条件的基础上,由制导计算机算出导弹的速度、位置等参数,并将 算出的位置信息与方案计算机的预定值进行比较,形成引导指令,以 导引导弹按预定弹道飞行。
4.1.2制导系统的分类
自主式制导:不需要从目标或制导站获取信息,完全由弹上制导设备 测量周围环境的物理特性产生导引信号,使导弹沿预定 弹道飞向目标的制导。 遥控式制导:是由导弹以外的指挥站向导弹发出引导信息,使导弹飞 向目标的制导方式。 自寻的制导:是由弹上设备直接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各种信号(声、 光、电、磁、热等)而形成控制指令实现制导。
b ib
沿地理系 加速度分量 姿态矩阵 Cbp
a p ib
导航计算机
姿态矩阵计算
垂直 旋转速率
位置 控制显示 速度 姿态 航向 姿态角计算
bip
方向余弦元素
捷联式惯导制导原理图
惯导系统的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强,可提供全球导航能力; 2)误差随时间累计增大,需要初始对准;
4.2.3 地形匹配制导(terrain contour matching—TERCOM)
陀螺
陀螺仪具有定轴性和进动性。

航天概论总结

航天概论总结

航天概论总结1. 航天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航天是指利用航空技术和航空器材进行太空活动的一门学科。

航天活动的目的是探索宇宙、了解地球、提供通信和导航等服务,同时也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持。

航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火箭实验和宇航员训练,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人类终于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随后,航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航天器的发射、轨道控制、返回和着陆等关键技术不断完善,使得航天活动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宇宙。

2. 重要的航天探索任务2.1 人类登月任务人类登月任务是航天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将宇航员登陆在月球表面,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活动。

此后,人类陆续进行了多次登月任务,不仅进一步探索了月球表面的地质情况,还为人类未来太空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2.2 太空探测任务太空探测任务是人类对宇宙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向不同的行星、恒星和星系发送探测器,人类可以获取关于宇宙起源、行星构造、星系演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例如,美国的“旅行者”号和“哈勃”望远镜等探测器,都为人类解开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贡献。

2.3 通信和导航卫星的部署航天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通信和导航。

通过发射通信和导航卫星,人类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和导航服务。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 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3.1 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目前,载人航天技术正朝着更高的发展水平迈进。

不仅在火箭发射、航天器设计和太空生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还计划在未来开展太空旅游和建立太空基地等项目。

载人航天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利用。

3.2 太空资源的利用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太空资源的重要性。

太空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包括氦-3、金属、水等。

利用这些资源将为人类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航空航天概论学习心得

航空航天概论学习心得

航空航天概论学习心得首先,在学习航空航天概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

航空航天技术不仅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还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航空航天概论,我了解到了航空航天在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让我对航空航天行业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其次,通过学习航空航天概论,我了解到了航空领域中的许多基本理论和概念。

我学习了空气动力学、航空结构、航空传感器等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为我进一步学习深入的航空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意识到在航空航天领域,理论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有的技术和方法。

此外,在学习航空航天概论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研究和发展动态。

我了解到了航空航天技术中的一些前沿领域和新兴技术,例如火箭技术、太空探索等。

我认识到作为新兴领域,航空航天领域有很多待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这对于我进一步选择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在学习航空航天概论的过程中,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实践项目,例如设计一个模型火箭或者模型飞机,这些实践项目不仅让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我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航空航天概论是我大学期间一门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景和发展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我相信这门课程的学习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实验报告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飞行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风洞的功用和典型构造;2.通过烟风洞实验观察模型的气流流动情况;3.通过低速风洞的吹风实验了解升力与迎角、相对速度之间的关系;4.通过对不同的飞机模型进行吹风实验掌握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二)实验内容1.观察翼型模型或飞机模型在烟风洞中的气流流动情况;2.观察飞机模型的迎角大小和相对速度对升力的影响规律;3.观察飞机模型在受到扰动失衡之后如何自动恢复到平衡状态;4.观察飞机模型通过操纵设备来改变飞机的哪些飞行状态。

(三)实验设备实验设备主要包括:直流式低速风洞、烟风洞、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飞机吹风模型教具。

如图1-1所示是烟风洞构造示意图。

烟风洞也是一种低速风洞,主要用于形象地显示出环绕实验模型的气流流动的情况,使观察者可以清晰地看出模型的流线谱,或拍摄出流线谱的照片。

1-发烟器;2-管道;3-梳状管;4-实验段;5-沉淀槽;6-烟量开关;7-烟速调整纽;8-模型迎角调整纽;9-发烟器及照明开关图1-1 烟风洞构造示意图烟风洞一般由风洞本体、发烟器、风扇电动机和照明设备等组成。

风洞的剖面呈矩形,为闭口直流式。

烟从发烟器1产生,沿管道2流向梳状管3(很多并列的细管),烟雾通过梳状管形成一条条细的流线,流线流过实验段4时,就可以观察气流流过模型时的流动情况。

烟雾流过实验段后流人沉淀槽5,最后流到风洞的外面。

发烟器底部装有电加热器,把注入的矿油点燃而发烟。

为了看得更清楚或方便摄影,风洞实验段后壁常漆成黑色,并用管状的电灯来照明。

如图1-2所示是一种简单的直流式风洞的构造示意图。

风洞的人造风是由风扇旋转式产生的,风扇由电动机带动,调整电动机的转速,可以改变风洞中气流的流速。

1-电动机;2-风扇;3-防护网;4-支架;5-模型;6-铜丝网;7-整流格;8-天平;9-空速管;10-空速表;11-收敛段;12-实验段;13-扩散段图1-2 直流式低速风洞直流式低速风洞的工作过程如下:电动机1驱动风扇2转动产生人造风,人造风首先通过收敛段11,使气流收缩,速度增大。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引言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还对经济发展、国防安全以及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关键技术以及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精炼的航空航天领域概览。

航空航天基础定义与分类航空航天是指涉及航空器(如飞机、直升机等)与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等)的设计、制造、运行及其相关科学的技术领域。

通常分为航空和航天两大领域:- 航空主要研究大气层内飞行器的原理、设计、制造和使用。

- 航天则关注于从地球表面穿越大气层到达外太空的飞行器。

发展历程航空航天的历史始于19世纪末期,随着莱特兄弟首次实现动力飞行,人类进入航空时代。

随后,火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航天领域的突破,尤以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为标志,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

关键技术航空技术航空技术的核心在于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包括气动设计、动力系统、航电设备等。

其中,发动机技术是航空技术的关键,从早期的活塞发动机到喷气式发动机,再到现代的涡扇发动机,不断推动着航空器性能的提升。

航天技术航天技术则更加复杂,涉及到运载火箭、卫星应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多个方面。

运载火箭作为通往太空的桥梁,其研发一直是航天技术的重中之重。

同时,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领域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可持续性:环保型航空器和可回收利用的火箭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 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使航空航天系统更加智能高效。

- 商业化:商业航天活动的兴起,为航空航天领域带来新的增长点。

- 国际合作:面对共同的挑战和机遇,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加深。

结语航空航天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也促进了全球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航空航天将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和可能。

航空航天概论结题报告

航空航天概论结题报告

航空航天概论结题报告《航空航天概论》1结题报告(第一章至第三章)在这几周的公共课学习之后,我非常庆幸我能选到《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这门课,因为它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我平时的专业课、基础课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让我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兴趣的飞行器的图片,我也因此知道了很多前人们为了飞上蓝天而做出的努力。

几节课下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前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飞向天空的梦想,并且为此做出了各种尝试,甚至于不惜丢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全心全意投入到飞天的梦想中去的精神和信念应当获得今人至高的敬意,而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我们不该仅仅知道莱特兄弟,更应该知道万户、蒙特高菲尔兄弟、凯利爵士、奥托李连泰等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通过公共课让我对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

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此外,我还见识到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舰载机等等飞机的图片和说明,拓宽了我对飞机的认识。

知道了我国战机的各种型号,从歼5到歼20,强5,枭龙,歼轰7等等,我国的战机越来越先进了,虽然很大部分是改进的苏联的机型,但也足以显示我国的实力在不断地增强。

航空航天技术涉及到的领域有很多很多,作为一名通信专业的学生,我觉得我必须要认真学好自己专业的知识,或多或少地,将来我们也许也能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甚至于世界的航空航天事业出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衷心地祝愿人们在不远的将来能踏上通向宇宙更深处的道路,开启人类走向宇宙的新篇章。

1903年12月17日,由美国奥维尔·莱特驾驶一架由兄弟俩自制的名叫“飞鸟”的飞机试飞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事业的新纪元。

首次试飞离开地面飞行120英尺(36.58米),持续飞行12秒,实现了人类第一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1. 简介航空航天是指涉及航空器和航天器的科学、技术和产业领域,包括飞机、直升机、火箭、卫星等。

航空航天工程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大作用。

2. 航空的历史航空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对飞行的概念就已经产生了兴趣。

然而,直到兄弟俩奥维尔和威尔伯·莱特于1903年发明了首个可控制的飞行器,航空才真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航空的发展在20世纪得到了极大的加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飞机的速度、载重量和飞行高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科技的进步。

3. 航空器的分类3.1 飞机飞机是最常见的一种航空器,它是一种以大气为力的动力装置来产生升力,从而实现自由飞行的机器。

根据用途和设计特点的不同,飞机可以分为民用飞机、军用飞机、货运飞机等多种类型。

3.2 直升机直升机是一种在垂直起飞和降落的能力上具有优势的航空器。

它的旋翼可以产生升力和推进力,使得直升机能够在狭小空间中进行悬停、垂直起降等复杂动作。

3.3 载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是用于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或执行任务的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扮演着人类探索宇宙和实现太空任职的关键角色。

3.4 火箭火箭是一种以喷射发动机产生推力的航天器。

它能够在大气层外实现高速飞行,并将卫星、探测器等载荷送入太空。

4. 航天的历史航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

人类首次实现载人航天是在1961年,当时由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完成了首次宇航员在轨飞行。

随后,航天活动不断发展,包括载人任务(如阿波罗登月计划)和无人任务(如各类探测器发射)等。

5. 航空航天对社会的影响航空航天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广泛。

首先,航空航天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缩短了人类的交通时间,并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其次,航空航天的技术创新和研究成果也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材料科学、制造业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

航天概论

航天概论

对航天技术的认识以及个人课程体会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航天技术包括:制导与控制技术,热控制技术,喷气推进技术,能源技术,空间通信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生命保障技术,航天环境工程技术,火箭及航天器的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航天器的发射,返回和在轨技术等。

由多种技术融于一体的航天系统是现代高技术的复杂庞大系统,不仅规模庞大,技术高新,尖端,而且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工程周期长,并且航天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因而航天技术的发达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最早从理论上证明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球引力而进入太空。

他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

并且肯定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最适宜的动力装置,为运载器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美国的戈达德博士把航天理论与火箭技术相结合,提出了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指出火箭必须具有7.9公里每秒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引力。

他们提出的这些理论为航天学奠定了基础。

而我国的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而来,经过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推动,迄今为止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一支素质过硬,技术水平高超,并且已经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的航天科技队伍。

现如今,我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诸多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并且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重力实验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学习了航天概论这门课后,使我了解了航天的概念,航天技术的概念以及组成,知道了导弹、火箭、卫星等航天器飞行原理及构造,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史,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史和现状;区分了航天与航空的不同;了解了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在航天领域的优势和我国航天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了解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取得的各项成就,现在正在进行的各项计划和未来发展方向。

航空航天技术研究报告

航空航天技术研究报告

航空航天技术研究报告一、简介航空航天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报告将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研究方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1.1 早期发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人们通过对飞机结构和引擎的不断改进,实现了飞机的初步飞行。

同时,在航天领域,人们开始研究火箭技术,并在二战期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2 现代航空技术的崛起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技术在20世纪中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人类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并成功登月,开启了航空航天技术的新纪元。

此后,航空航天技术蓬勃发展,成为多个国家竞相投资和研发的重点领域。

三、当前研究方向2.1 前沿材料与结构研究航空航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研发更轻、更强、更耐高温的材料和结构。

当前,新型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以及3D打印技术等成为研究的热点,为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关键支持。

2.2 自主飞行系统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飞行系统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重点。

自主飞行系统集机械、电子、计算机、通讯等技术于一体,能够实现高效、精准的飞行任务,并在分散复杂环境下辅助决策。

四、火箭技术研究进展3.1 新一代火箭发动机研究火箭发动机作为航天技术的核心部件,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

新型火箭发动机不仅要具备高推力、高比冲、长使用寿命等特点,还要兼顾环境友好和节能减排要求。

3.2 载人登月技术研究航空航天领域的又一里程碑是人类登月,载人登月技术的研究对于未来深空探索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们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推进系统和研究储存能源技术,以便实现长时间、长途距离的载人航天任务。

五、未来发展趋势4.1 商业航天的兴起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商业航天逐渐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新方向。

私人太空旅游、卫星发射、商业载人航天等项目为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4.2 深空探索的迈进未来,航空航天技术将继续在深空探索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之航空科技发展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之航空科技发展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之航空科技发展
航空科技的发展具有多个阶段,从早期的热气球、马蒂辛或其他机械
性飞行器到现在的飞机、宇宙飞船等,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一个阶段是早期飞行器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20世纪前期,法
国先驱卢德和罗斯福等人发明利用气流推动物体前进的飞行器,如马蒂辛,并研究热气球的悬浮和推进技术,为今后的飞行器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

另一个重要的阶段是20世纪初,空中运输方式的改变,这时利用引
擎驱动的飞机被首次应用于民用航空运输,若干种以发动机为牵引力的飞
机被推出。

至于引擎技术,由30年代起,涡轮增压发动机也相继推出,
其中具有明显优势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把飞机的飞行安全显著提高,并为客
运及货运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动力学和工程技术都发生了巨
大变化。

航天技术概论

航天技术概论

航天技术概论航天技术概论是一门涵盖了航天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包括航天动力学、航天器结构与材料、航天器传感器系统、航天器综合设计、航天飞行控制、航天通信等几方面内容。

航天动力学是航天技术的基础,它研究的是航天器在太空中运动轨迹计算及控制方法,还包括航天器在太空中的运动物理原理、动力学分析以及空气动力学等。

航天器结构与材料是航天技术的关键,它研究的是航天器结构设计、航天器由何种材料制成以及航天器在太空条件下寿命评估等。

航天器结构设计是根据航天器的使用任务,考虑到受力、重量,确定航天器结构及材料。

航天器由何种材料制成,是指选择航天器所用的材料,要考虑材料的性能、重量等因素,以保证航天器在太空条件下能正常工作,并可以满足任务要求。

航天器在太空条件下寿命评估,是指评估航天器在太空条件下的使用寿命,根据航天器的结构、材料、运行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可能的损伤,估算出航天器的使用寿命。

航天器传感器系统是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航天器传感器的选择与设计、航天器数据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技术、航天器制导控制系统等。

航天器传感器的选择与设计,是指根据航天器的使用任务,确定航天器所需要的传感器,同时要考虑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尺寸、重量等因素,以保证传感器能够正常工作,满足任务要求。

航天器数据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技术,是指航天器上的数据采集、处理及传输技术,要考虑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格式、量程、噪声、精度等,以便能够有效地将数据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以便进行控制及分析。

航天器制导控制系统,是指航天器自身的传感器、计算机及控制装置,以及航天器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传输系统,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精度、反应速度等,以保证航天器能够按照指定的程序正确执行任务。

航天飞行控制是航天技术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航天器的气动性能、航天器的自动飞行控制、航天器的轨道调整等。

航天器的气动性能,是指航天器在太空条件下受外界力的影响,经过气动学分析,确定航天器的运动特性及其数学模型,以便进行控制。

航天科技概论思想报告

航天科技概论思想报告

航天科技概论思想报告这学期学习了航空航天概论相关知识,了解了航空事业的发展史,飞机的飞行原理、飞机的基本构造、飞机的机载设备、航空发动机、机场地面设施保障系统和航天技术。

在我理解,空间技术目前指的主要就是航天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间技术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自从空间技术诞生发展至今,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高科技技术,对于经济、国防、文化、科研以及国家政治声誉等都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我国从5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发展空间科技,到现在的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空间技术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添了光彩。

航空航天技术是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

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

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

空间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在空间技术发展过程中,人类从各个方面对于太空进行可能的利用。

空间资源的开发在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前逐渐被高度的重视,具体的开发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对于太空的资源,目前得到利用的还只限于人类认识到的部分,但是已经对于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从卫星电视到GPS,从资源探测到太空育种,几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个人,都受到了空间技术发展的影响。

一、航空和航空基本知识1、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大多是在极端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对材料的要求很高。

经过几十年的航空航天材料研究,研制出了纳米颗粒炸药、碳纳米管高硬度材料、铝氧纳米管材料和新型密封材料、电子绝缘聚合物材料、新型“热塑料”材料以及原子级硅记忆材料和铝-硅合金等,并发现了纳米孔隙网材料等。

而且新材料工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温轧法、粉末冶金法、非晶复合技术工艺、急速凝固法、树脂膜浸渍法和等温化学气相浸渗法制造出了高强度合金材料、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抗损伤复合材料编制机等。

与此同时,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应用上也有重大进展,形状记忆合金、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火箭尾喷管应用纳米复合涂层、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盘;采用复合材料排布机编制燃料箱;采用红外材料制成手提式定向反射仪以及用氮化物基材料制造出电子器件等2、航空航天结构系统用于支承和固定飞行器上各种仪器设备,使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以承受地面运输、运载器发射和空间运行时的各种力学环境(振动、过载、冲击、噪声)以及空间运行环境。

航天技术概论报告

航天技术概论报告

航天技术概论报告题目:简述F22情况组员:发展史与简介:设计分析一:动力系统设计分析二:隐身F-22的维护与保养:完成日期: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F22发展史与简介F-22Raptor(猛禽)是由美国洛克希德²马丁(Lockheed Martin)设计的新一代重型隐形战斗机。

也是目前专家们所指的第四代战斗机(此为西方标准,俄罗斯标准则为第五代)。

发展历程1971年美国战术空军指挥部提出的下一代战机的研发计划。

1986年10月31日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动力3家公司联合研制小组的YF-22中标,并按要求制造两架原型机。

1990年9月29日,第1架YF-22首飞,10月26日进行了第1次空中加油。

10月30日第2架原型机进行首次飞行。

1994年10月6日,洛克希德航空系统公司开始制造第1架F/A-22的部件。

2001年8月,F-22研制成功10年后,美国终于下定决心投入巨资批量生产F-22战斗机。

2005年在美国空军正式服役的量产型则为“F-22A”。

2009年4月6日,奥巴马政府时任国防部长盖茨宣布,国防部将向国会建议删减许多大型武器采购计划,包括在制造生产的187架F-22战机完成后,减少乃至停止生产这一昂贵战机。

F22的性能与基本资料F22-A武器配备个人总结通过本次的学习,我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进行了F22飞机模型的制作,还锻炼了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一起相互配合学习,让我们更有团队协作精神。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只是略懂皮毛。

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大家相互帮助中,让我对国外的先进航天技术有了一定认识,也让自己更加关心我国此方面技术的发展状况,发现我们和美国在航空航天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十、歼二十等飞机和美国的相比差距不是一点点。

这让身为国防生的我们更有了一种对祖国国防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未来的战争的胜利更多的在于一个国家的空军的强大与否,我们只有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技术,装备空军,才能让我们拥有和平安定的家园。

航空航天概论报告

航空航天概论报告

航空航天概论报告前掠翼飞机——无奈的过去,渐醒的未来所谓前掠翼飞机,是指机翼前、后缘向前伸展(前掠)的飞机。

它的梢弦在根弦的前面,左右翼俯视投影形成一个V字。

飞机在飞行速度至接近音速的过程中,会有激波的形成,对飞行造成极大的阻力。

为推迟激波的产生,减小激波的阻力,首先由德国人提出了前掠翼、后掠翼飞机的概念设想。

两者的作用原理完全相同。

前掠翼的严重问题是在结构方面,沿结构曲线方向的弯曲变形会使外翼沿气流方向增大迎角,增加外翼部分升力,进一步增加机翼的弯曲变形。

在足够大的速度下,这种现象会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使机翼弯曲折断。

这个现象称弯扭发散。

开始弯扭发散的速度称弯扭发散(临界)速度。

为了提高前掠翼的弯扭发散速度,需增加机翼抗弯刚度,这就会导致机翼结构重量的增加,以致完全抵消采用前掠翼带来的好处。

这就是前掠翼飞机很少被采用的主要原因。

而70年代以后,出现了利用复合材料结构的弯扭变形耦合效应(即通过布置不同纤维方向铺层)能克服上述现象。

70年代以后,有人提出用复合材料结构的弯扭变形耦合效应克服前掠翼发散的缺点,也就是通过布置不同纤维方向的铺层,使机翼的弯曲变形引起附加的负扭转变形,从而抵消由升力引起的前掠翼正扭转。

同时由于变弯度技术、放宽静稳定度技术和电传操纵控制技术等的发展,前掠翼飞机遂又受到航空界的重视。

前掠翼飞机有着其他翼型的飞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结构优势:前掠翼结构可以保障机翼与机身之间更好地连接,并且合理地分配机翼和前起落翼所承受的压力。

这些优势用其它方法很难达到或者不可能达到,它大大提高了飞机在机动时、尤其是在低速机动时的气动性能。

此外,前掠翼的结构设计,还可使飞机的内容积增大,为设置内部武器舱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飞机的隐身性能。

在跨音速下,和后掠翼相比,前掠翼的前掠角每增加1度,激波线的斜掠角增大超过1度,而普通后掠机翼则是后掠角每增加1度,激波线增加少于1度,所以前掠翼飞机能更好地推迟激波的产生。

航空航天技术报告

航空航天技术报告

航空航天技术报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航空航天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航空航天系统的控制等多个领域。

本报告将围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航空航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飞行的梦想。

从最早的热气球到现代的喷气式飞机和宇宙飞船,航空航天技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末,莱特兄弟成功实现了首次有人驾驶的飞行,标志着航空技术的诞生。

20世纪初,飞机的应用逐渐扩大,航空业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成功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的航天梦想。

二、航空航天技术的应用领域1. 航空领域航空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民用航空。

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

此外,航空技术在军事领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战斗机、无人机等的研发和应用。

2. 航天领域航天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空间探索和科学研究。

卫星通信使得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空间探索不仅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外太空的机会。

三、航空航天技术的未来趋势1. 航空领域未来航空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飞机的研发。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航空业需要寻找更加节能环保的解决方案。

此外,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航空领域的创新。

2. 航天领域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将聚焦于深空探索和太空资源的利用。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心,未来将有更多的探测器和载人飞船前往深空。

同时,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将成为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展示了人类对飞行和太空探索的持续追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技术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期待着未来航空航天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进步。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范例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范例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范例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对物质需求的快速增长,航空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大的空域容量,因此“最优化可利用空域”的重要性凸显。

在世界航空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民航在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安全水平稳步提高,运输总量快速增长,航路航线不断丰富,保障能力逐渐完善,因此从其中一种意义上来讲中国民航更迫切地需要引进和掌握新航行技术使我国的民航事业更上一个台阶,使我国真正向民航强国迈进。

而把基于性能导航(PBN)这项全球瞩目的航行技术系统化、中国化以及普及化正是当前我国民航推动和发展新技术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概念介绍传统导航是指航空器依靠地面导航设施(如VOR、NDB、VOR/DME等)所发射的信号进行引导和定位,通过向背台航迹指引进行飞行的一种导航方式。

在这种导航方式下,航空器沿固定的航路飞行(因为传统的航路正是基于地面导航设施位置、逐个连接各导航台点而成的),受地面导航台布局与导航设施性能的制约,传统导航呈现出飞行航迹的精度不高、约束性和局限性日益彰显的现实情况。

基于性能导航(PBN-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建立在区域导航(RNAV)与所需导航性能(RNP)的基础概念之上,以新航行系统(CNS/ATM)为基本架构,并且参考整合了空域概念后所提出的一种航空运行概念。

区域导航(RNAV)是一种导航方法,允许航空器在相关导航设施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或在机载自主领航设备能力限度内、或在二者结合下沿所需航路飞行。

从理论上来讲,实行区域导航的航空器,只要能在导航信号覆盖范围内,可以沿任意期望的航迹飞行。

所需导航性能(RNP)的定义为航空器在一个确定的空域、航路或终端区域内运行时所必需的导航性能精度。

RNP不仅对航空器机载导航设备(如FMS)有运行方面的相关要求,还对支持相应RNP类型空域的导航系统(如GPS)也有相应的要求。

在ICAO对RNAV与RNP概念的整合管理之后,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RNP除了具备RNAV的能力外,还增加了自主监视与告警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技术概论报告题目:简述F22情况组员:发展史与简介:设计分析一:动力系统设计分析二:隐身F-22的维护与保养:完成日期: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F22发展史与简介F-22Raptor(猛禽)是由美国洛克希德²马丁(Lockheed Martin)设计的新一代重型隐形战斗机。

也是目前专家们所指的第四代战斗机(此为西方标准,俄罗斯标准则为第五代)。

发展历程1971年美国战术空军指挥部提出的下一代战机的研发计划。

1986年10月31日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动力3家公司联合研制小组的YF-22中标,并按要求制造两架原型机。

1990年9月29日,第1架YF-22首飞,10月26日进行了第1次空中加油。

10月30日第2架原型机进行首次飞行。

1994年10月6日,洛克希德航空系统公司开始制造第1架F/A-22的部件。

2001年8月,F-22研制成功10年后,美国终于下定决心投入巨资批量生产F-22战斗机。

2005年在美国空军正式服役的量产型则为“F-22A”。

2009年4月6日,奥巴马政府时任国防部长盖茨宣布,国防部将向国会建议删减许多大型武器采购计划,包括在制造生产的187架F-22战机完成后,减少乃至停止生产这一昂贵战机。

F22的性能与基本资料F22-A武器配备个人总结通过本次的学习,我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进行了F22飞机模型的制作,还锻炼了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和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一起相互配合学习,让我们更有团队协作精神。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只是略懂皮毛。

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大家相互帮助中,让我对国外的先进航天技术有了一定认识,也让自己更加关心我国此方面技术的发展状况,发现我们和美国在航空航天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十、歼二十等飞机和美国的相比差距不是一点点。

这让身为国防生的我们更有了一种对祖国国防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未来的战争的胜利更多的在于一个国家的空军的强大与否,我们只有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技术,装备空军,才能让我们拥有和平安定的家园。

此次学习中我也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对于很多知识的了解并不透彻,有时候只是知道了一些就不再继续学习,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把握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学习的时候缺乏耐心,很多时候想一个人完成却忽略了大家的力量,做事情有点一意孤行。

这些都是我自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应该多加注意。

F/A22设计分析一:动力系统F/A-22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19-PW-100加力式涡扇发动机。

F119是普•惠公司为美国第四代战斗机研制的先进双转子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其设计目标是:不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非常规机动和短距起落能力、隐身能力(即低的红外和雷达信号特征)、寿命期费用降低至少25%、零件数量减少40~60%、推重比提高20%、耐久性提高两倍、零件寿命延长50%。

在80年代初确定的循环参数范围是:涵道比0.2~0.3;总增压比23~27;涡轮进口温度1649~1760℃;节流比1.10~1.15。

性能与结构设计:普惠公司在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民用发动机(JT9D、PW2037、PW4000)及军用发动机(F100)中,高压转子均采用1-1-0支撑方式,即高压压气机前为滚珠轴承,后支点设在高压涡轮前,高压涡轮是悬臂支撑的,该轴承的负荷是通过燃烧室机匣传出的。

普惠公司在F119发动机的总体设计中,一改以往的作法,将高压转子的支撑方式改用了GE公司惯用的1-0-1且后支点为中介轴承的方式, 在该公司最新的民用发动机PW8000中也采用了1-0-1高压转子支撑方式,这一设计变化,值得注意。

主要部件设计特点:1. 风扇3级,第1级风扇叶片采用宽弦、空心设计, 与用于B777的PW4084发动机上的空心叶片结构相同,即叶片由叶盆、叶背两块型板经扩散连接法连接成整体叶片,在连接前,先将两板接合面处纵向地铣出几条槽道形成空腔。

这种空心叶片的空心度较小。

用钛合金制的3级风扇转子均采用了整体叶盘结构。

单个加工好的叶片用线性摩擦焊焊到轮盘上相应的凸块上(凸块与叶片底部均留有少量加工余量),焊好后再将多余的材料磨去形成完整的整体叶盘,罗-罗公司近期也采用这种加工方法。

在YF-22进行验证飞行时所用的YF119中,仅第2、3级风扇采用了整体叶盘。

为保证风扇机匣刚性均匀,保持较均匀的叶尖间隙,风扇机匣作成整环的,为此,风扇转子作成可拆卸的,即第2级盘前、后均带鼓环,分别与第1、3级盘连接。

风扇进口处采用了可变弯度的进口导流叶片,其结构与F100的类似。

第3级静叶均采用了弯曲设计,这种设计也用于PW4084。

2. 高压压气机6级,采用高级压比设计,6级转子全采用整体叶盘结构。

进口导叶与第1、2级导叶是可调节的,前机匣采用了阻燃"Alloy C"钛合金以减轻重量。

为增加高压压气机出口处机匣(该处直径最小,形成了缩腰)的纵向刚性,燃烧室机匣前伸到压气机的3级处,使压气机后机匣具有双层结构,外层传递负荷,内层仅作为气流的包容环,这种结构在大型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得到广泛采用。

3. 燃烧室短环形,火焰筒为双层浮壁式,外层为整体环形壳体,在壳体与燃气接触的壁面上铆焊有薄板,薄板与壳体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使冷却两者的空气由缝中流过。

为了使薄板在工作中能在圆周与长度上自由膨胀,薄板在圆周与长度上均切成一段段的,形成多片瓦块状的薄板,因此这种火焰筒又可称为瓦片式火焰筒。

采用浮壁式火焰筒可改善火焰筒的工作条件,不仅可提高火焰筒的寿命,与燃气接触的瓦片烧坏后还可更换,而且还可使排气污染物减少。

这种结构己在V2500、PW4084等民用发动机上采用。

4. 高压涡轮单级,工作叶片用普惠公司的第3代单晶材料制成,采用了先进的气膜冷却技术。

涡轮盘采用双重热处理以适应外缘与轮心的不同要求,即外缘采用了提高损伤容限能力的处理,以适应榫槽可能出现的微裂纹;轮心部分则采用提高强度的热处理,这种在一个零件上采用两种要求不同的热处理,实属罕见。

工作叶片叶尖喷涂有一层耐磨涂层(在XF119上没有采用),以减少性能的衰退率,这种措施在大型民用涡扇发动机中应用较多。

5. 低压涡轮单级,与高压涡轮转向相反。

这种将高、低压转子作成对转的结构,当飞机机动飞行时作用于两转子上的陀螺力矩会相互抵消大部分,因此可减少外传到飞机机身的力矩;另外,对装于两转子间的中介轴承,轴承内、外环转向相反时,会大大降低保持架与转子组合体相对内、外环的转速,对轴承的工作有利,但增加了封严的难度。

理论上,高、低压涡轮对转时, 可以不要低压涡轮导向器(YF120上即无),但F119上仍然采用了导向器。

低压涡轮轮盘中心开有大孔,以便安装高压转子的后轴承(中介轴承),这与F404、M88发动机的结构类似。

6. 加力燃烧室分三区,加力筒体采用"Alloy C"阻燃钛合金以减轻重量,筒体内作有隔热套筒,两者间的缝隙中流过外涵空气对筒体进行冷却,在YF119上采用外部导管引冷却空气对筒体进行冷却,在F119上取消了外部导管。

7. 尾喷管二元收敛-扩张矢量喷管,喷管上、下的收扩式调节片可单独控制喉道与出口面积,且当上、下调节片同时向上或向下摆动时,可改变排气流的方向,从而改变推力的方向。

发动机的推力能在飞机的俯仰方向±20°内偏转,从+20°到-20°的行程中只需1秒钟。

推力和矢量由双余度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控制,用由煤油作介质的作动筒来操纵。

调节片设计成可减少雷达散射截面积;为减少红外信号,对调节片进行了冷却。

尾喷管也采用"Alloy C"阻燃钛合金以减轻重量。

8. 燃油控制系统为第3代双余度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

维修性与可靠性设计:1. 维修性在F119设计中,特别强调了维修性,例如大部分附件包括燃油泵和控制系统均作成外场可更换组件(LRU),每个LRU拆换时间不超过20分钟,所用的工具仅是11种标准手动工具;在外场维修时需进行拆装的紧固件不允许用保险丝、开口销;由于采用"B"型螺母,拧螺母时可不采用限扭扳手;孔探仪的座孔设计成无螺纹内置式的;所有导管、导线均用不同的颜色予以区分;滑油箱装有目视的油位指示器;连接件作成能快卸快装的结构;自动化的综合诊断系统;在外场无须对附件进行调整与微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培训系统;电子技术(即光盘)文件;具有抗外物击伤与抗锈蚀能力;压气机机匣水平对开,以便迅速接近内部零件;所有附件均置于发动机下部等。

由于采用了这些措施,使外场级、中修级的维修工作减少75%,基地级维修所用的工具减少60%,平均工具的重量减轻40%。

2. 可靠性普惠在设计F119时,遵循了采用"经过验证的技术",以及使发动机结构简单和零件数少的原则,因此,它的性能较前一代发动机F100有较大提高,也采用了一些以前发动机中未采用的新技术,而其可靠性比F100的要高。

表3表示F119与F100-PW-220相比,其可靠性和维修性的改进。

F119是美国普惠公司为F-22研制的推重比10一级的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它采用了普惠公司多年的经验和新研究的技术,在结构和性能上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战斗机发动机的水平。

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也较前一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总结:通过本次航模制作,我对课本上的航空航天知识有了细致的理解,增加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

以前对各种航天器的相关参数,技术原理知之甚少,通过这次PPT的制作,我在网络上查询了很多相关资料,详细的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

在我们组的完成过程中,我负责F22的动力系统介绍,通过网络上资料的汇总比对,我对F22在动力方面的先进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我们国家在高性能的新型战机方面所处的状况。

师夷之长,希望我们国家早日摆脱发动机研制的瓶颈。

通过本次分工合作,增加了我与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与相互协作的能力,在完成的过程中,感谢老师及同学的帮助,使我收获颇丰。

隐身作为一款四代战机,具备隐形,高机动,超巡等这些是必备的基本能力。

在四代机中,隐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事实上,雷达回波的强度跟被照射物体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

它的外形就是上面讲到的倾斜的菱形。

这就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早的方案。

这就也是F117的方案。

雷达波也是一种波,所以它具有波的普遍特性。

一般而言,波长越长它的频率就越低,而波长越短,他的频率就越高。

高频率的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精度高,不易受干扰,信号回馈速度快,但传播距离短的特点。

而低频率的长波则具有相反的特点,其中频率低的L波段主要用于远程警戒雷达,S波段用于中程警戒与跟踪,X波段由于体积小,所以用于空中或其他移动场合,多普勒导航雷达也是X波段雷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