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目标两论关系探索

合集下载

新准则下会计目标之探索

新准则下会计目标之探索
Vaue En i e rn l gn eig
・2 ・ 5
新准则 下会计 目标 之探 索
E po aino c u t gOb et e n e w cu t gSa d r s x lr t f o Aco n i jci su d rNe Aco n i tn a d n v n
王秀 Wa gX u  ̄ 晴 L uQig n i ;l J i n
( 山东经 济学 院 , 济南 2 0 1 ) 504
( h n o gE o o cU iest,ia 5 0 4, hn ) S a d n c n mi nvri Jnn2 0 1 C ia y
摘要: 本文针对新准则会计 目标的修订, 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 在“ 和“ 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应用 系统论的方法, 探讨 了在整个会计准
关键 词 : 计 目标 ; 策有用 观 ; 会 决 受托 责任 观 ; 允价 值 公
Ke r s a cu t gojcie ;e io — sflesve c mmis nrso s it iw;ar au ywo d : co ni be t sd cs n u eun s iw;o si ep n i lyve fiv le n v i o bi , 中图分类号 :2 3 F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3 1 2 1 1- 0 5 0 10 - 1 ( 0题 , 现了“ 体 融合观” 的思想。本文主要是分析会计 目标
并 探 财政 部于 20 0 6年 2月 1 目发 布 了 新 的 会 计 准 则 体 系 ,并 于 两 论 的 相 关 问 题 , 且 主 要 运 用 系 统 论 的 方 法 , 讨 新 准 则 整 个 体 5 20 07年 1月 1目起 在 上 市 公 司 中 执 行 , 它 企 业 鼓 励 执 行 。在 新 会 系 中围 绕 会 计 目标 公 允 价 值 的 未 来 应 用 问 题 。 其 1 会 计 目标 两 论关 系 学说 概 论 计准则体 系中, 会计 目标 做 了很 大 调 整 。相 对 旧 准 则 所 规 定 的 会 计 11受 托 责 任 观 受托 责任 学 派 认 为 , 由于 资 源 的 所 有 权 和 经 . 信 息 应 当符 合 国 家 宏 观经 济 管理 的 要 求 , 足 有 关 各 方 了解 企 业 财 满 资 委 务 状 况 和 经 营 成 果 的 需要 ,满 足 企 业 加 强 内部 经 营 管 理 的 需 要 而 营 权 的 分 离 , 源 的 受 托 方管 理 委 托 方 的 资 源 , 托 人 主 要 关 注 企 需 言 , 会 计 准 则体 系更 加 注 重 从 我 国 国情 以 及 企 业 现 实 出 发 , 改 业 资 本 的保 值 增 值 , 要 了解 代 理 人 受托 责任 的履 行 情 况 以评 价 其 新 一 决 从 国 家 的 笼 统 角 度 出 发 , 加 注 重 市 场 的自 然 发 展 , 且 首 次 构 建 经 营 业 绩 、 定 其 报 酬 及 是 否续 聘 受 托 方 应 该 如 实 向资 源 的委 托 方 更 并 了 比较 连 续 , 调 , 整 的 有 机 统 一 体 系 , 现 了 与 国 际 惯 例 的 趋 报告其 受托责任 的履行 过程及结 果 ,并且主要 运用财务 报告为手 协 完 实 最 同 。 当然 , 国 新会 计 准 则 并 没 有 完 全 照搬 国 际 会计 准 则 委 员 会 的 段。企业管理 当局负有社会责任 , 大限度的保持并提高企业所 处 我 有效 的利用并培养人 力资源。这种学派主要基 做 法, 只是借鉴 了 I S A C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说法 , 将我国 的社区的 良好环境 , 受托 责任 观实际上是一种 企 业 的会 计 目标 定 义 为决 策 有 用 观 与 受 托 责 任 观 并 存 , 图 将 国 内 于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的分离。所 以, 试 作 必须如 实的加以反映 , 不偏 不倚 , 在两个 外 会 计 理 论 界 关于 这 两 个观 点 的长 期 争 执 化 干 戈 为 玉 帛 , 回避 了分 产权责任 , 为产 权责任 , 主要质 量特 征中特别强调 财务 会计 信息的可靠性 , 主张采用历史成 作者简介 : 王秀(9 6 , 山东泰安人, 18 —1女, 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 : 本计量属性对 财务报表 要素进行计量 。将 受托责任确 定为会计 目 刘晴 (96 , , 东枣 庄人 , 18一)女 山 在读 硕 士 ,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财 务 管理 。 标 , 明会 计 不 仅 要 为 因资 源 的 让 渡 而形 成 的 委托 代理 会计 关 系 提 表

企业会计目标的探究

企业会计目标的探究

( 一) 受托责任观 在所 有权和经 营权分 离的情况 下, 投入 方将 自己的资源 委托 给受托 方, 受托方将承担起科学地管理和运用这些资源并能够在其原有 的基础之 上实现增值 的责任 。在此观 点下 , 财务报告 的目标 是反映受托者对委托 责 任的履行情况 。受托责任观更注重会计信息的历史性和可靠性 。 ( 二) 决 策 有 用 观 决策有用观下 的会计 目标是 向现有 的、 潜在 的投 资者提供有利于其进 行合理投 资、 信贷决策 的有价值 的信 息; 在计量属 性和计量模式 的选择上 主张 多种 计量属性并存择 优, 并倡 导物价变动会 计模 式; 不过分 强调会计 信息 的精确性 。 三、 影 响我国会计 目标的 实现 因素 ( 一) 政 治法 律 因素 会计 目标 定位于“决策有用观 ” 的国家对经济 的管制少, 政治环境 比较 宽松 , 会 计规范强 调灵 活性和权威性 以及职业判 断; 而把会计 目标定位 于
助 于我 国在 今 后 的 经 济 全 球 化 大 环 境 中 立 于 不 败 之 地 。
1 . 非 上 市 公 司 会 计 目标 的 定位
我 国非上 市公司多为合伙或独资企业, 所 有者 大多直接从事 企业经营
管 理 活 动 。 在 非 上 市 公 司 中, 通 常 因 公 司 出 资 人 有 权 获 取 公 司 财 务 信 息 而


会计 目标定位的重要性 与紧迫性
我国会计 目标应 该把握 以下重要原则 : 首先 , 应 与我 国的会计 环境相 吻合, 会 计信息尽量满足 各使用者的需求。 其次, 尽 量按照国际惯例描述我 国的 会 计 目标 , 注 意 与 国 际惯 例接 轨 。再 次 , 理 论 研 究应 该 将 眼 光 放 长 远 些, 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 考 虑可以预见的未来对它 的需求 。最 后, 应 关注定位后的会计 目标对其他会 计理论定位的影响, 并切实保证 这种影响 不会与相关的环境因素产生新的冲突。 ( 二) 我 国 企 业 会 计 目标 的 定 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 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经 济资源 中 依然 占有较大 比重、企业组织形式和规模各不相 同的特殊经济 环境下, 单 的具体会计 目标无法解决现实问题, 会计 目标需具有多元 性。因此 , 可 以 建立在基本会计 目标指导下的、 有差别的具体会计 目标 。

对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解析

对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解析

对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解析主要从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等方面阐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在经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 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已发展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通用商业语言, 其通用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

我国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已经整整走过了30 年的历程。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 一个成熟的管理学科, 也必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在逻辑规律, 这种内在的逻辑规律就是会计的基础理论。

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实务的高度抽象和规律总结, 而会计基础理论又是推动和促进会计实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指南。

本文拟对会计(主要是财务会计, 下同)的基础理论的逻辑关系进行解析, 也即是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学习体会。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和逻辑关系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 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

其间的逻辑关系可如下所示: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要求→会计过程的具体方法二、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就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目的,或者说是会计所要完成的任务。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这些相关的信息的总和我们称为财务报告, 即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特定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会计目标是会计所有活动的原始动因。

目标(目的) 不同决定了与活动相关过程的不同。

会计目标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所变化, 会计活动就要根据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

三、会计基本假设一般而言,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合乎情理的推断。

假设对人们的活动是必要的, 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会计目标与会计理论构建研究

会计目标与会计理论构建研究

会计目标与会计理论构建研究会计目标在会计理论中担当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会计目标的基本理论入手,论证了以会计目标为理论构建起点的必然性,并结合该理论体系的构建思路,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了会计目标与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之间的关系。

虽然我国对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问题仍然有一定争议,但是目前理论界基本公认了以会计目标为会计理论构建的逻辑起点这一观点。

然而现有的会计目标都有哪些主要观点?会计理论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会计目标是如何影响会计理论的构建的?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会计目标对会计理论构建的影响呢?一、对会计目标极其主要观点的认识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对会计行为达到的境地或结果的一种期望,是人们在对会计本质认识的基础上,以主观要求的形式提出来的、客观存在的范畴,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征。

从1921年美国会计学者辛普森(Simpson)在著作中使用会计目标的概念开始,佩顿、利特尔顿、斯朵伯斯、特鲁伯罗德(Trueblood)等会计学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等会计机构,都对会计目标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形成了相应的会计目标观点。

至今,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对会计目标进行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主流的观点仍然主要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

(一)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产生的根源是在两权分离以后,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委托受托关系的出现。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民雄士(YujiIjiri)、恩里斯特·帕罗科(Ernest J·Parloek)等人。

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应当真实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强调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坚持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重点关注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损益表。

因此,受托责任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可靠性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可能无法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己经过时或对于信息使用者缺乏相关性;(2)受托责任观很少考虑到委托人之外的其他利益人的信息需求;(3)当公司股权结构复杂,甚至没有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时,受托责任就显得无所是从。

会计目标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会计目标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会计目标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摘要】目前,我国会计界在会计目标的诸多理论问题上存在认识不一,甚至认识模糊的现象,本文针对会计目标的定义、会计目标的体系结构、会计目标的定位思路以及现阶段我国应确立的会计目标观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旨在进一步澄清这些问题,增强会计目标理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一、关于会计目标的定义有关会计目标的定义,在我国会计界可谓见仁见智。

葛家澍教授认为:为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而做出一切经济决策所必需的(有用的)财务信息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会计主要目标,即基本任务。

陈毓圭、杨小舟教授认为:会计的目的或宗旨,是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人们从事会计实践活动所追求和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孟凡利教授认为:会计目标是指会计系统运行的必然趋势,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表现为预期应达到的目的。

罗勇、李定清教授认为:会计目标是指对会计工作的质和量的要求,不同的会计工作就有不同的会计目标。

魏明海、龚凯颂教授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就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

它是会计基本理论的中心,也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起点。

比较分析上述各种观点,不难看出需要在理论上澄清的问题:(1)会计目标是否就是财务会计目标或财务报告目标;(2)会计目标是否等同于会计目的;(3)会计目标与会计任务的关系。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的看法是,在现有的中外会计文献中,人们之所以将“会计目标”与“财务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目标”以及“财务报表目标”等词语混同使用,主要原因是现代会计虽然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但从它们各自所涉及的利害关系人以及各利害关系人对会计的要求和关注程度来讲,财务会计远高于管理会计。

基于实践对理论的需求考虑,会计研究者自然会投入更多的力量,将会计目标的研究聚焦于财务会计的目标,而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困惑则更加淡化了人们对其目标的关注。

因此,在会计界将财务会计目标视同为会计目标进行研究,甚至在一定环境下将财务会计目标等同于会计目标也就不足为怪。

关于两种会计目标的讨论

关于两种会计目标的讨论

策所需 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 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 的 会计 目 标。
2 . 孟凡利教授: 会计 目 标是指会计系统运行的必然趋势, 是会计系统运
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会计所预期达到的 目的。
的投资信息以助于他们进行投资决策。 证券市场逐渐变成 了所有者 和经营者之间的纽带 ,证券市场的高度 流动性使得所有者可 以通过转让手 中的债券改变产权关系 , 进 而所有者 和经营者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在此种情况下 , 仅仅反映经营者对资产 的保值增值的信 息已经满足不了资本市场的内在需求 。因此 ,对会计信 息的要求的提高 , 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使得决策有用观的思想应运而生。
企业是由人 力资本要素的提供者 和财务资本要素 的提供者缔结的一 系列契约,因此 , 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 目 标便为受 托责任观 。然而 ,在
我国大 的资本市场的环境下 ,资本市场还不完善 , 股权具有分散性的特
基础 。生产规模 的壮大需要有管理经验的人 士对资源的管理 , 然而委托 方 为了达到对资源利用状况的监督 ,需要受托方定期报告资源 的保值 、 增值或损失情况。因此 ,受托方便承担 了合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受托资



J , rJ
y0 ,H
关于两种会计 目标的讨论
闰伟宸 东北财经 大学会计学院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3
【 摘 要 】整篇文章从会计 目标入手, 对 受托 责任 和决策有用 两种会计 目标进行探讨, 进而得 出两种观 点之 间的关系以及会计 目 标 的发展趋势 。 【 关键词 】会计 目 标 受托责任 决策有 用
易造成难 以统一的局面。

会计 目标
会计 目标是会计系统运行的起点和归宿点 , 是连接实践和理论 的纽

新准则下会计目标之探索

新准则下会计目标之探索

新准则下会计目标之探索摘要:本文针对新准则会计目标的修订,在“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方法,探讨了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可行性。

关键词: 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公允价值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25-020 引言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它企业鼓励执行。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会计目标做了很大调整。

相对旧准则所规定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言,新会计准则体系更加注重从我国国情以及企业现实出发,一改从国家的笼统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市场的自然发展,并且首次构建了比较连续,协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

当然,我国新会计准则并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做法,只是借鉴了IASC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说法,将我国企业的会计目标定义为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并存,试图将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关于这两个观点的长期争执化干戈为玉帛,回避了分清主次的问题,体现了“融合观”的思想。

本文主要是分析会计目标两论的相关问题,并且主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探讨新准则整个体系中围绕会计目标公允价值的未来应用问题。

1 会计目标两论关系学说概论1.1 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学派认为,由于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方管理委托方的资源,委托人主要关注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需要了解代理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评价其经营业绩、决定其报酬及是否续聘受托方应该如实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结果,并且主要运用财务报告为手段。

企业管理当局负有社会责任,最大限度的保持并提高企业所处的社区的良好环境,有效的利用幷培养人力资源。

这种学派主要基于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对会计目标流行观点的质疑】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对会计目标流行观点的质疑】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对会计目标流行观点的质疑】【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会计基本目标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

作者认为,受托责任观以及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文章试从财务报告的目标不等同于会计基本目标以及基本职能决定会计基本目标两方面阐述两者作为会计基本目标的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会计基本目标会计学术理论界普遍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应当达到的境地。

在实践工作中,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工作,评价会计准则的指南针;在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会计目标既是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起点,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在这里我们所称的会计目标即指会计的基本目标。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会计基本目标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

二者对会计目标的争论对后来的会计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也涉及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个方面。

笔者认为无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合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

一、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简述受托责任观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受托人相关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完成情况等信息,在会计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

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恩里斯特?帕罗科等。

继受托责任观之后,帕特?N.安东尼、亨德里克森等提出了又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决策有用观。

该观点认为,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决策的信息,因此必须关注财务报表的有用性。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者都以会计信息论为基础,产生于两权分离的经济环境。

受托责任观的产生较早,这时的资本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受托关系明确,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一般可以直接接触,双方都关注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

关于会计目标定位的探索

关于会计目标定位的探索
计 目标 合 理 定 位 的 若 干 思 考 , 确 立 符合 我 国现 实经 济 环境 的会 计 目标 作 了探 索 。 为
当前 ,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 背景下 , 国面对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 , 各 一方 面, 人们对会计论文发表有 关预测性信 息、 现金 流量信
息 、 险性 信 息 的 需 求进 一 步增 强 , 何 从 会 计 角度恰 当地 反 映 这 些 经 济 业务 , 为 各 国会 计 界 共 同 面临 的 难题 。 风 如 成 另一 方 面 , 计 正 会
四 、 计 目标 的 两 大学 派 会
方式及用途。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降低 了会计信息使用主体搜
寻信息的成本 , 及由此可能导致 的决策失误带来 的风险 。
二 、 究 会 计 目标 的基 本 思 路 研
( ) 一 了解会计 目标的特性 : ①会计 目标 的多层次 和多元化 性 。按照系统论 的观点 , 目标是多层次的。同时 , 信息系统 会计
( ) 一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 财务 信息为主的经济信 息 系统 , 整 个系统的运行 必须服从 系统 的 目标 , 再按 目标展示会计理论体 系的研究。因此 , 会计 目标成为会计理论研究 的逻辑起点 , 对会 计系统运行起导 向作用 。 会计 目标 是会计信 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是指在一定 历 史环境下 ,人们通过会计 实践 活动期望 达到的境 地或结果 。
标的客体 。 会计 目标 的实现方式主要强 调的是会计信息的提供
会计信息 的可靠性 。决策有用学派认为 , 会计 目标 在于向信息 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合理决策的信息 。比较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
性。
( ) 国对会计 目标 问题的研究始 于二十世纪八 十年 代 , 二 我 此后这一 问题逐渐得到会计界 的重视 , 以会计 目标命题 的论文 经常见诸 于重要 的会计 刊物 。其 中围绕这~ 问题争论最 多 的 是, 我国到底应该 采用哪一种会计 目标理论 , 是受 托责任 观还 是决策有用观 , 是可靠 性为主还是相关性 为主 。目前的主流观 点是以可靠性 为主, 兼顾相 _l 关 陛。

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

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

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摘要】会计目标是组织在经营活动中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或期望结果,在会计环境的影响下不断调整和完善。

会计环境是会计目标实现的现实基础,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会计目标的设定和达成需要考虑到会计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只有在适应和利用会计环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深入剖析和分析,以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

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提高经营绩效。

结论表明,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会计目标、会计环境、影响、相互关系、重要性、逻辑关系、密切关系、结论总结1. 引言1.1 概述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会计目标的设定和实现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会计目标的确立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增长。

而会计环境则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等。

会计目标必须与会计环境相匹配,才能实现有效的会计管理和监督。

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会计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合理的会计目标,以适应企业的经营需求和市场竞争。

企业还需要不断调整会计目标,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发展。

通过深入剖析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会计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有效的会计目标设定和实现需要在不断改善会计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会计目标的定义和作用会计目标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确定的、为了达成长期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而设定的、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约束性的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

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

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作者:冯甜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3期摘要:财务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有着很大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因此,本文以会计目标的理论作为研究目标,着重采用主观和客观、可能性和实际性这两个思路对会计目标进行论证与反思。

一、财务会计目标概述简单来说,财务会计目标是指为相关信息利用者供应可靠的、有效的财务信息。

由于财务会计目标是构成其基本理论的关键方面,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建立于其基础上,所以,在1970左右,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对其进行了研究。

然而,从当下来看,财务会计目标的概念与问题在相关理论领域中还未达到统一的、权威的观点。

回顾已有研究,大致能归纳出两个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受托责任观;第二种是决策有用观。

其中,前者认为:财务会计目标通常仅规定财务会计为财务信息使用者会计主体在运作管理中履行受托责任;而后者则认为:财务会计目标不僅规定财务会计要为会计使用者供应会计主体在运作管理中履行受托责任,同时还规定会计信息体系要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可靠的、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

二、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辩证统一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反思,应当着重从两个视角进行分析论述,一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二是会计信息体系职能。

接下来,本节着重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一角度进行论述:(一)会计信息使用者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各样的,既存在现有的,又存在潜在的。

著名学者——吴水澎曾说:“就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如果不作出限定的话,那么的确有不胜枚举之感。

比如企业、政府机构、供应商等都可归纳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见,会计信息使用者确实是多样化的,而这多样化也进一步引起了需求的多样化。

由于各主体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它们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也因此会产生差异。

而财务会计又属于处理、制造会计信息的系统,它供应的“商品”有且仅有会计信息一类,而这也就面临着众口难调的难题。

论 会计目标

论 会计目标
(一) 了解会计目标的特性
1.会计目标的多层次和多元化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目标是多层次的。同时,会计信息系统要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发生作用,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多元化特性。
2.会计目标的相对性。会计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谈会计目标问题。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是发展变化的。
2.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
由于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教育、文化艺术、社会团体等单位,其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国家各级审计机关、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纳税人、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他们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评估管理当局业绩和经营责任以及关于经济资源、债务、净资产及其变动等,所以其会计目标应定位在受托责任观。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人们主要是站在企业角度,围绕“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进行探讨。实际上,会计作为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管理活动,无论是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都存在会计目标问题,而作为营利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会计目标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本文拟从总体上寻求会计目标的基本定位,从具体上探讨不同性质的会计主体、同一会计主体不同发展时期的会计目标问题,以期得到对会计目标的整体、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中西方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的主要观点
西方对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主要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不知道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后来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的受托管理情况。以历史客观的信息为主,比较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合理决策的信息。比较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对于民营企业中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是其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虽然资本市场尚不够成熟和完善,但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金还是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考虑到投资者决策的需要,以及资本市场本身发展的需要,上市公司的会计目标应该定位于决策有用观。而随着经济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决策有用观也将成为会计目标发展的主流方向。对民营企业中的非上市公司而言,企业资本的取得主要来自于直接投资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委托受托关系比较明确,会计目标应该定位于受托责任观。至于民营企业中的家族化的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并不明确,外部信息使用者较少,会计目标定位于如实反映即可。

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

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

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会计目标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希望实现的目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确的决策依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会计目标的观点却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目标应该主要关注财务指标,以收入、利润、资产等为核心,以此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财务数据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通过财务指标可以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财务指标也是投资者和股东判断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融资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将会计目标主要放在财务指标上,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另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目标应该更多地关注非财务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员工素质等,并将这些指标与财务指标相结合,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财务数据的支撑,而应该从全面的角度思考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内部和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计划。

此外,非财务指标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指标,它们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市场认可度和社会价值,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各有利弊。

财务指标能够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而非财务指标则能够帮助企业从更全面的角度思考自身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合适的观点,综合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制定合理的会计目标,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即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各方面政治力量相互权衡较量的过程。

因此,任何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都免不了要受到它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定位也不例外。

在确立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的过程中,我们分别考察了我国当前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和道德等多方面因素对准则制定目标的影响。

虽然“双目标”的立论顺利通过这诸多环境因素的检验,但我们认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经济因素为主线展开分析和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在回答会计准则制定为谁服务的问题。

不过,要明确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谁拥有对财务信息的最初要求权这一最基本的问题谈起。

作者在“统一准则制订的经济效率”(薛云奎,1996)一文中曾经以较少的篇幅论及这一问题,但由于所论不详,最近有读者就此提出疑问。

于是,作者又在原立论的基础上,与厦门大学会计系在职博士生陈汉文先生和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博士生李树华先生一起,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为了分析的完整,我们引用前文中的有关论点作为本文研究的起点。

在前文的论述中作者提出:在资源委托与受托的责任关系中,拥有财务信息揭示最初要求权的利益关系人是资源委托人而不是受托人。

据此,作者将各种责任关系下的会计准则制定抽象为以下四种情形:(1)如果只有一个资源委托人(A),一个资源受托人(B),A与B之间的统一会计准则也就简化为他们之间的一项有关财务信息揭示的合约。

严格地说,该项协议是由A拟定,B执行的。

由于只有A、B 两人,所以,该项协议是很容易达成的,而且对执行该协议的监督成本也可忽略不计。

(2)如果资源委托人仍为A,而资源受托人为nB,而n又可以是无穷大,那么,A所拟定的信息揭示协议就必须得到nB的全体所执行,于是,这便需要由A来设立某种监督与激励机制以确保统一准则能得到恰当遵循。

对当前会计目标研究的思考

对当前会计目标研究的思考

对当前会计目标研究的思考会计目标,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是会计的基本概念之一。

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研究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会计理论界,90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目标的研究,并逐渐展开了有益的探讨,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做粗浅的归纳和思考。

一、研究会计目标的方法存在不足会计工作实践离不开会计目标,只有明确会计目标,即明确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如何提供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才可能存在并有效的运行。

会计目标内涵的确定也离不开会计工作实践,目标的提出不能超越现阶段会计的技术水平。

会计目标不仅具有主观因素,也具有客观因素。

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目标会受到所在条件下客观存在的、、和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

会计目标具有以上特点,会计目标研究就必须从环境入手,密切结合当前会计工作的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整研究。

70年代初美国AICPA 为了研究会计目标,专门成立了由学术界、实务界和专家顾问共同组成的“特罗伯鲁德委员会”,历经两年多的时间经过一系列的广泛研究之后,委员会才于1973年提出“财务报表的目标”报告。

此后,FASB多次与专家交流意见,最终才于1978年公布第1号财务概念公告。

目前我者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却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推理上,几乎没有涉及实证研究,仅靠推导得出的会计目标显得抽象和不切合实际。

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比较特殊,虽然已经成立了800多家,但绝大多数是国有控股公司,而国有股不上市流通;资本还很不完善,多数者进入市场并不是真正的为了投资,而是为了投机。

这种特殊的经济环境给我国会计目标的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应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实践论、认识论、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把逻辑思维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合理的目标理论。

二、制定的会计目标不够科学由于研究方法的问题,导致我国理论界确立的会计目标不够科学、具体,对实践缺乏指导意义,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制定的会计目标与美国FASB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概念公告中提出的目标进行比较(见表1),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缺陷:表1:中外会计目标的比较名称目标内容《企业会计准则》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辨析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辨析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辨析【摘要】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是会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会计职能旨在为实现会计目标提供支持,而会计目标则指导着会计职能的实践。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进一步的研究应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以及会计目标如何更好地引导会计职能的实践。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深入研究这一关系对于提升会计学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职能、会计目标、逻辑关系、关联性分析、实现、指导、关系密切、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对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仍存在一些未解之谜和深入挖掘的空间。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为会计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关联性,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研究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下文将从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实现会计目标,以及会计目标如何指导会计职能的实践。

1.2 研究意义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是会计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探讨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深化对会计学理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从实践层面来看,了解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研究会计职能如何实现会计目标,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会计策略和实施相关措施。

深入探讨会计目标如何指导会计职能的实践也可以为会计职能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辨析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辨析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逻辑关系辨析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是会计学领域的两个基本问题,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都建立在二者的基础之上。

长期以来,二者都是会计学者研究的基本概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会计界的教科书多以讨论会计职能为主,认为对会计职能的研究对会计学科的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会计准则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理论被引入我国。

随着西方会计理论的引进,西方会计理论中提倡的会计目标取代了我国长期研究的会计职能,成为会计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会计职能很快淡出了人们的研究范围。

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如何增进会计学科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如何让会计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是会计学科研究发展的关键。

这就需要进一步厘清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便对会计学科进行准确定位,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

一、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演进(一)会计职能的历史演进。

“会计职能”这一概念不为我国所独有。

美国早期的会计理论中也有关于会计职能的研究。

例如,佩顿的《会计理论》中提到“会计的职能就是记录、分类、整理与提供价值的数据”。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受马克思关于簿记是“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启发,我国会计理论界开始对会计职能这一概念进行研究,出现了“一职能说”“二职能说”“三职能说”,等等。

至20世纪80年代,关于会计职能的研究,我国会计界形成两大观点:一是以葛家澍教授为代表的“南派”,认为会计的职能以反映为主,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是其主要职能;另一种观点是以杨纪琬教授为代表的“北派”,认为会计的职能以监督为主,认为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会计必须通过监督与控制职能,来实现管理经济活动的作用。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二职能说”被人们所接受,人们普遍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与监督”,或者叫“核算与控制”。

会计的具体职能则包括预测职能、计划职能、分析职能、组织职能等。

(二)会计目标的研究。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一)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一)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一)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即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各方面政治力量相互权衡较量的过程。

因此,任何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都免不了要受到它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定位也不例外。

在确立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双目标”论的过程中,我们分别考察了我国当前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和道德等多方面因素对准则制定目标的影响。

虽然“双目标”的立论顺利通过这诸多环境因素的检验,但我们认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经济因素为主线展开分析和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在回答会计准则制定为谁服务的问题。

不过,要明确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谁拥有对财务信息的最初要求权这一最基本的问题谈起。

作者在“统一准则制订的经济效率”(薛云奎,1996)一文中曾经以较少的篇幅论及这一问题,但由于所论不详,最近有读者就此提出疑问。

于是,作者又在原立论的基础上,与厦门大学会计系在职博士生陈汉文先生和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博士生李树华先生一起,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为了分析的完整,我们引用前文中的有关论点作为本文研究的起点。

在前文的论述中作者提出:在资源委托与受托的责任关系中,拥有财务信息揭示最初要求权的利益关系人是资源委托人而不是受托人。

据此,作者将各种责任关系下的会计准则制定抽象为以下四种情形:(1)如果只有一个资源委托人(A),一个资源受托人(B),A与B之间的统一会计准则也就简化为他们之间的一项有关财务信息揭示的合约。

严格地说,该项协议是由A拟定,B执行的。

由于只有A、B两人,所以,该项协议是很容易达成的,而且对执行该协议的监督成本也可忽略不计。

(2)如果资源委托人仍为A,而资源受托人为nB,而n又可以是无穷大,那么,A所拟定的信息揭示协议就必须得到nB的全体所执行,于是,这便需要由A来设立某种监督与激励机制以确保统一准则能得到恰当遵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从而试图将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目标①“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以下简称“两论”)长期争执的理论问题化干戈为玉帛,实质是想回避会计目标两论的关系。

国内外准则制定机构或学者基本上均接受或者说均不否认两论,但对“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两者的关系却存在分歧。

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一直备受国内外会计理论研究者重视,两种不同会计目标理论演绎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不相同,正确认识两论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尤其是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会计规范与国际惯例趋同的背景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目标两论关系学说1.“决策有用观”居主导地位学说1966年以美国会计学会名义出版的《基本会计理论》明确提出:“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关的信息。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表的第4号报告认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特别是所有者和债权人)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

”次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建以Trueblood为首的“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小组”。

1973年10月该组提出题为“财务报表的目标”的研究报告。

列举财务报表的12项目标,其中有一项基本目标: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其它11项是从不同角度把基本目标具体化。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8年发表的《论财务会计概念》(SFAC)第一辑《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或称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号)提出“编制财务报告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供于做出企业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它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于2001年4月采纳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在“财务报表目的”的第12段指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收稿日期:2008-01-29作者简介:孔庆林(1970—),男,四川隆昌人,重庆工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李孝林(1930—),男,安徽颍上人,重庆工学院会计学院教授;蔚世雄(1971—),男,重庆渝北人,重庆市两路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干部。

会计目标两论关系探索孔庆林1,李孝林1,蔚世雄2(1.重庆工学院会计学院,重庆400050;2.重庆市两路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重庆401120)摘要:论文在梳理关于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两论关系学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应用系统论,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目标的两论与会计职能的两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关键词: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关系;会计目标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16(2008)05-0061-05第23卷第5期JOURNALOFBEIJ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SOCIALSCIENCE)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3No.5Sep.20082008年9月61・・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

”英国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决策的报表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偿债能力的有用信息。

上述观点也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采纳或为学者接受。

2.“受托责任观”居主导地位学说1973年出版的《财务报表目标论文集》,发表了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理查德・M・西尔特和井尻雄士的论文《提出财务报表目标的理论框架》,他们认为财务报表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总目标、操作性目标、指令性目标等四个层次。

基本目标是确保经管责任,是财务报表的最终目标。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1年4月采纳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在“财务报表目的”的第14段也指出:“财务报表还反映管理层对交托给它的资源的经管成果或受托责任。

使用者之所以评估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或经管责任,是为了能够作出经济决策。

例如,是持有还是出售其对主体的投资,是续聘还是调换管理者。

”该观点在国内还包括“受托责任观为主,兼顾决策有用观”(阶段论)等。

[1]3.两论等同学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认为“会计的首要目的是向管理当局提供控制信息或报告受托责任的信息。

”[2]试图把两种观点统一起来。

“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是对会计目标不同层面的表述,受托责任关注的是实质,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会计的根本目标;而决策有用观关注的是形式,提供于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的外在目标,两者实质是一致的。

”[3]1982年澳大利亚著名学者A・D巴顿《会计的目标和基本概念》(ObjectivesandBasicConceptsofAccounting)出版。

该书认为会计系统和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只有一个,即满足使用者有关企业经济业务的财务信息需求。

使用者获取有关企业经营、企业的负债、资源以及各项义务的信息,是基于决策、控制和落实经管责任的需要。

看来,巴顿教授也想把决策有用观与经管责任观兼容并蓄,是比较明显的。

我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目标》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认为,“我国目前的会计目标总体应该定位在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经管责任会计信息。

”[4]实质是两论等同学说。

4.“决策有用观”包含“受托责任观”学说“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而所有者是利益相关者中的一员,同时,考核受托责任是所有者众多决策中的一项具体决策。

……无论什么样的角度,决策有用的观点均包含受托责任。

”[5]并用图示如下:5.“受托责任观”包含“决策有用观”学说伍中信教授认为,“决策有用学派只是‘受托责任’学说的一个较高层次而已,因为‘决策有用’也是一种‘受托责任’,是委托人对受托人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受托之责从‘保管’发展到‘保管和收益’,然后上升到对托付人‘决策有用’这一较高层次,因而可以说‘决策有用学派’只是‘受托责任学派’发展的一个阶段。

”[6]二、“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之比较1982年,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曾主持过“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激烈辩论,对比较两论差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7]我国部分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经济环境提出了我国的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换思路,本文称之为“环境决定观”。

即各国会计准则指定机构在选择会计目标时是根据各国客观经济环境决定的。

“环境决定论”也为比较两论差异提供了参考视角。

1.客观评价哈佛之争如何客观评价20多年前的学术交锋,我们认为首先不能脱离当时的客观经济环境,换言之,在那场学术交锋中,两论所建立的经济环境是相同的,这与国内学者所主张的随客观经济环境变化,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发展到“决策有用观”不完全相同。

其次,正确认识两论各自存在的不足:比如“受托责任观”的提出者井尻雄士认为,“决策有用观”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中心,而把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意愿置之度外。

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会计信息提供者很可能就是会计信息使用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62・・第23卷第5期者,但凡有过会计实践工作的学者均会深有同感。

第二,“决策有用观”真的将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意愿置之度外了吗?根据美注协理事会早年对Trueblood提出的四个可供参考的课题,“(1)谁需要财务报表?(2)他们需要什么信息?(3)在所需信息中,有多少是能够由会计师提供的?(4)为了提供所需信息,要有一个怎样的结构?”其中的第三项课题就是考虑了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愿意。

第三,“决策有用观”认为明确受托责任从属于提供决策信息,如美国前会计学会会长索罗门斯指出,明确经管责任的主要内容是业绩评价,而业绩评价旨在为决策提供依据。

其中存在的逻辑矛盾是显然而明确的:明确经管责任的主要内容是业绩评价,(1)主要内容并非全部内容,换言之,考核受托责任不等于业绩评价,所以两者并非从属关系;(2)该论断缺乏时间序列,人造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业绩评价应该是会计主体过去的业绩评价,而考核受托责任并非全部是过去的业绩评价,任何一个现在委托者绝对不仅仅看重受托者的过去业绩,他们更关注未来。

现代会计系统即使在今天也无法提供考核受托责任的未来信息(如技术进步、核心竞争力、优秀团队等)。

(3)“决策有用观”的内涵比较模糊。

对谁有用,有用的程度如何衡量,等等问题均需要明确和深入研究,一个显然的悖论就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环境条件下,网络企业(如微软、亚马逊、新浪)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严重背离,决策是依据账面价值(现在会计系统提供的)还是市场价值(由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决定的)进行呢?答案不言而喻。

简言之,哈佛之争两论均存在诡辩之处,多年来误导过我国学者的学术研究。

2.两论之分歧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两论的分歧列表如下:根据上面的论述和两论分歧,我们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包含关系是肯定的,也不是哪种观点居主导地位的问题。

特别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很多学者认为的,随资本市场的发展,将由“受托责任观”过渡到“决策有用观”是否正确,也需要认真反思。

我们认为,“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两者关系的争论是表象,其背后隐含着会计基本理论范畴的争论,即“会计反映”与“会计控制”两种基本职能的关系问题。

三、从会计职能看会计目标两论之争———对应学说对于“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国内外研究情况,葛家澍教授在《会计大典》第一卷《会计理论》第七题“财务会计的目标与信息质量”曾感叹到,“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研究,存在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西方会计理论界强调会计目标,……在西方的文献中,很少提到会计职能的概念。

相反,在中国会计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一度非常流行。

同样,中国会计界在90年代以前,很少涉及目标的概念,即使有,也是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

”[8]这给我们一个提示: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理论联系。

这种差异产生的理由、后果及消弭等,葛家澍教授并没有给出解释,实属憾事。

我们大胆猜测认为,西方的会计目标与中国的会计职能研究差异源自中西文化差异,使研究者在观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未交融之前,各自做着殊途同归的研究工作。

换言之,我们认为,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均为研究人造会计信息在特定环境下的作用问题,研究者的差异在于:会计目标是从会计系统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入手的,会计职能是从会计系统内在结构入手的,两者之间的交集为需要与可能之交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