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古诗背诵解释-七步诗等

合集下载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篇1《七步诗》年代: 魏晋作者: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翻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作品赏析【注释】: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古诗三首七步诗_人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古诗三首七步诗_人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古诗三首七步诗_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古诗三首七步诗人教版【七步诗教材分析】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萁:豆秸。

此句一作“煮豆持作羹”。

漉:过滤。

豉:豆豉,一种把大豆加盐磨碎后做成的干酱。

本是:一作“本自”。

这首诗在有些书中没有第一、二句或二、三句,全诗由四句组成。

【鉴赏】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

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

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

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

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

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

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诗。

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

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如果他做不出来他的哥哥曹丕就会把他处死。

店铺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鉴赏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

相传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就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

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

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排挤斗争的一个故事。

全诗用比喻的方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秆,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秆,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

诗人十分悲愤地责问:咱们本是同根生,为什么你要这么急切地迫害我那!他不懂得,在封建统治集团里,为了争权夺利,斗争从来就是你死我活,十分残酷的。

据记载,诗人七步之内写成这首诗,使曹丕失去了迫害他的借口。

尽管曹丕看了诗也心有所动,感到惭愧,但是始终害怕诗人与他争夺王位,一直把他软禁终生。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七步诗》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其生平、思想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可分为前后两期。

其诗歌创作也同样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有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七步诗、鸟鸣涧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七步诗、鸟鸣涧等)
全诗用比喻的方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秆,比喻同 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秆,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 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诗人十分悲愤地责问:咱 们本是同根生,为什么你要这么急切地迫害我呢?他不 懂得,在封建统治集团里,为了争权夺利,斗争从来就 是你死我活,十分残酷的。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 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 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 说明此诗在一幅春山月夜图:春夜,深山空旷, 万籁无声,桂花从枝上无声地飘落。忽然,一轮明月破 云而出,幽柔的清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扰的山鸟,啼 鸣于深涧之中。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态和鸟鸣的声音, 非常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这种闲静 又因为有声音动态而显得富于生机和情趣。花落、月出、 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 的景物反而取得静的效果。全诗通过描写深山幽谷夜晚 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 赏。
诗词大意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 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 的黄莺啼鸣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 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 彩蝶、娇媚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 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 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 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语言口语 化,读起来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 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于谦 (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1,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持作羹[1],漉菽以为汁[2]。

萁在釜下燃[3],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4],相煎何太急[5]。

注释[1]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2]漉:过滤。

菽:豆子。

[3]萁:豆秆。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4]本:原本,本来。

[5]相煎:互相煎熬,这里偏指一方迫害另一方。

何:何必。

今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秆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秆本来是同一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秆又何必过于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用豆汁做的羹是美味的吧。

要先将豆子放在锅里煮,然后滤除豆子的残渣,才能有这美味的豆汁。

可又有谁知道,煮豆子的时候,在锅底做燃料的,是本与豆子同根生长的豆秸呢?豆秸在锅底燃烧着,火焰烧烤着煮豆子的锅,又有谁听到豆子在锅里的哭泣?它在小声地哭诉:“你我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啊,为什么要这样急急忙忙地来煎烤我啊!”2,鸟鸣涧[6](唐)王维人闲桂花落[7],夜静春山空[8]。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9]。

注释[6]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7]闲:安静。

[8]空:空寂、空空荡荡。

这里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9]时:时而,偶尔。

这里寂静无人声,只有桂花在悄然飘落。

夜的寂静更让人觉得春山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山鸟,时不时地在春涧中传出一两声鸣叫。

诗境入夜的山,退去了白日的喧嚣,就这样静了下来。

没有声音的夜,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了。

只有这天,这地,这山,和我。

让我享受这样的宁静吧,让我侧耳倾听这属于我的夜吧。

我听见了,听见了桂花悄悄落下的声音,伴随着空气中的清甜;我听见了,听见了月儿爬上山坡的声音,伴随着这一树的清辉。

从远处山涧中时不时传来一声鸟鸣,打破了这片夜的宁静,大概是这花落月出之声也惊醒了熟睡的鸟儿吧。

这一切,是否都具有禅意呢!3,芙蓉楼送辛渐[10](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11],平明送客楚山孤[1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步诗》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步诗》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七步诗》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的背景是曹植在其兄魏文帝曹丕的逼迫下,要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被处死。

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曹植写下了这首深含哲理和情感的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煮豆子的场景,豆萁燃烧产生热量煮豆子,而豆子在锅中因为受热而“泣”。

这里的“泣”并非指豆子真的会哭泣,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表达豆子在遭受煎熬时的痛苦状态。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曹植以豆萁和豆子的关系比喻自己和兄长曹丕的关系,他们都出自同一个家族,有着相同的血脉,然而现在却陷入了你死我活的争斗之中。

曹植借此表达了对兄弟相残的深深悲痛和无奈,同时也对曹丕的残酷行为提出了责问:既然我们本是同根生,为何要如此急切地互相煎熬?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它不仅展示了曹植卓越的诗才,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同时,这首诗也警示人们要珍惜亲情,避免无谓的争斗和伤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七步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歌的语言艺术,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注释1、漉豉以为汁: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2、本:原本,本来。

3、煎:煎熬,这里指迫害赏析三国时期,魏国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

“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拓展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

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曹丕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

七步诗《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鸟鸣涧《鸟鸣涧》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春天的山谷寂静无声,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着。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的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小孩背七步诗

小孩背七步诗

小孩背七步诗一、原文:《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衍生注释:1. “持”:用来的意思。

“作羹”呢,就是做成羹汤,羹汤就像是平时家里做的那种有很多食材混在一起的浓汤。

2. “漉”:过滤的意思。

“菽”就是指豆子。

连起来就是把豆子过滤后用来做豆汁。

3. “萁”:是豆秸,就是豆子的茎杆,就像玉米杆对于玉米一样那种存在,它在锅底下燃烧。

4. “釜”:这就是锅啦,古代人煮饭烧水的家伙事儿。

三、赏析:这首诗的主题超级深刻呢。

它用煮豆燃萁这么一个日常可见的情景,表达了兄弟之间不应该互相残害的情感。

诗里有很强烈的情感在哦,豆在锅中哭,喊着本是同根生,为什么要这么着急互相伤害呢,就像兄弟手足,本该相亲相爱,却互相斗争,真的很让人痛心。

表现手法很高明,没有直白地讲道理,而是用很形象的画面感来让读者自己悟。

用豆和萁的关系来比喻兄弟关系,这种比喻恰当又生动,能够让大家一下子就感同身受。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曹植。

曹植可不得了呢,他是曹操的儿子。

这曹植超级有才,文学水平高得吓人。

可是呢,他哥哥曹丕当了皇帝之后啊,就对他诸多猜忌,老是想办法为难他。

据说啊,曹丕就逼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要是做不出来就要惩罚他,曹植就当场作出了这首《七步诗》。

曹植一生写了好多很好的诗歌,他的作品感情丰富,很能打动读者的心鼓。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下课了,教室里两个小朋友吵了起来,吵得不可开交。

班长小明就跑过去劝他们说:“你们俩呀,就像兄弟一样,不要老是吵架了。

就像曹植说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在一个班级里,要互相友爱,整天吵来吵去有什么好的呢。

”两个小朋友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不好意思地停止了争吵,还互相道了歉呢。

例子二:家庭聚会上,小表弟想要抢堂哥的玩具,堂哥就有点生气想要去抢回来,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这时候爷爷就说话了:“你们俩可是兄弟呀,怎么能打起来呢。

曹植那时候被哥哥逼迫,还说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话,你们这和平年代,就为一个玩具,可不能这么干啊。

七步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七步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煮豆做成汤,用豆粒过滤出汁液。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粒在锅中哭泣。

本是一根所生,为何相互煎熬如此急迫?注释:1. 煮豆持作羹:将豆子煮成汤。

羹,汤。

2. 漉菽以为汁:用豆粒过滤出汁液。

漉,过滤。

3. 萁:豆茎,此处指煮豆的豆茎。

4. 釜:锅。

5. 然:燃烧。

6. 汁:液体,此处指豆汁。

7. 何太急:为何如此急迫。

这首诗以煮豆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之间的争斗和相互残害的无奈和悲痛。

诗中通过煮豆这一生活场景,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中的矛盾和挣扎。

在诗的开头,诗人用“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描绘了一幅煮豆成汤的画面,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基本需求。

接着,诗人以“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描绘了煮豆的过程,其中“萁”和“豆”分别代表了兄弟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这里,诗人用“萁在釜下然”比喻兄弟之间的争斗,而“豆在釜中泣”则形象地表达了豆粒在煮沸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

诗的结尾,诗人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自己对兄弟之间争斗的无奈和悲痛。

这句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矛盾,以及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中的无奈和挣扎。

诗人通过煮豆这一生活场景,抒发了自己对兄弟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总之,《七步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篇,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亲情、友情、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千古绝唱”。

《七步诗》曹植四句译文

《七步诗》曹植四句译文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持:用来,用作。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豉(chǐ):煮熟后发过霉的豆。

萁(qí):豆梗,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

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煎:煎熬,比喻迫害。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文采过人,谢灵运、刘勰、王世贞等人对此多有赞扬之语,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既是同胞兄弟,为什么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

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

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

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单元古诗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单元古诗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单元古诗意思
《七步诗》全意: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豆秸为何要这样迫切的煎熬豆子呢?
《鸟鸣涧》全意:夜晚,人们都安静下来。

只觉得桂花在春风中簌簌飘落,夜静悄悄的,山中显得特别空寂,月亮升起来了,惊醒了山里正在栖息的鸟,时而在山涧中鸣叫。

《芙蓉楼送辛渐》全意:冷雨散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清晨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冰在玉壶一样纯洁
《江畔独步寻花》全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边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的欢唱。

《七步诗》原文及注释

《七步诗》原文及注释

《七步诗》原文及注释《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步诗》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七步诗》原文及注释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注释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泣:小声哭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何:何必。

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

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

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

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

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

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

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

”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七步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七步诗
古诗词赏析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曹植 煮豆 //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背景: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
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
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
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
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比
喻兄长逼弟弟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全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写?
“豆”喻谁?“萁”喻谁?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 思?实意是指什么?
诗作寓意: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 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兄 弟的残酷迫害。表达了作 者对兄长手足相残之举的 痛心与悲愤之情。
赏析: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 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 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 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 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曹 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骨肉相残, 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思想: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步诗[魏晋] 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⑻泣:小声哭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山东聊城市莘县人,一说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

191年(初平二年)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今聊城市莘县朝城镇),眷属随之,192年曹植就出生在这里。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鸟鸣涧作者: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不时。

不时地啼叫。

时:时而,偶尔。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惊:惊动,惊扰。

闲:安静。

译文一、春天的夜晚十分寂静,听得见桂花掉落的声音。

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时而在深山里鸣叫。

二、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注释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不怕一作:全不怕)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已被编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 究: 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

8. 重:重新。

9. 抖擞: 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解说“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萧萧一作:潇潇)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注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

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代: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

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