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还是发现——小学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理性再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冷静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冷静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冷静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数学教育也正进行着一场重大变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

但在新课程实验中,有些人把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仅仅理解为自主、合作、探究,认为没有他们的课堂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

对此,有关课程专家在接受《人民教育》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有创新,也有继承。

……接受学习现在和以后也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可见,我们一线教师不应一味地追求那些教学时尚,理应冷静地面对本次课改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为“模仿和记忆”正名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数学教师开始忌讳让学生用模仿和记忆这一方法去学习。

不容否认,单纯靠模仿和记忆的教学确实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这与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任何方法都是靠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来运用的,运用得好坏全在人而不在方法本身。

事实上,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

对这里面指向于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学习,主要是人类为认识客观世界和需要而作出的数学规定,让学生去模仿与记忆应更为有效。

比如:“+、-、×、÷”等运算符号的写法,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如果不这样写,就不能与别人进行交流,这些内容根本没有让学生去探究的余地,更不用学生去创新。

此外,数学教学中需要模仿和记忆的内容还有很多:数学符号的读写;计算公式、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基本性质、定理的内容;解题的一般格式……这些事实性知识,有的是由教师直接去告诉学生的,有的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来的,不过,它们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并会模仿应用。

因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视模仿与记忆为畏途,回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从呱呱落地到学走路、学说话……模仿和记忆一直起着不可估量和无法替代的作用。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好数学知识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学困生,他们对于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常常处于较低的水平。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转化呢?下面我将就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的认识到,数学学困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低于他人,而是由于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丧失了。

我们在对待这样的学生时,应该尽可能地去解除他们的焦虑和压力,让他们重新拾起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状况和困难,用理性的态度和分析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重视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是不同的,对于数学学困生更是如此。

有些学生可能困难主要是在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有些学生可能是缺乏数学学习的实践机会,导致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实践能力。

我们需要重视家校合作,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在家庭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因素。

在学校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与家长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联系和参与,在家庭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引导。

只有家校合作,学困生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怀和帮助,更有利于学生的转化。

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兴趣和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对于数学学困生,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议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转变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变成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确定新的学习方式。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拓宽探索空间,诱发自主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例在教学《加减速算》的导入设计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探索空间:小明的期末成绩如下:语文98分数学99分常识89分英语86,你能用最快、最好的方法算出它的总分吗?教师不急于传授教学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寻找解题的方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你组有几种想法或算法?学生得出了许多方法:生1:我们组是通过列竖式计算97+99+89+87=372分;生2马上抢说:老师,我们的想法是这样——99给97一个是两个98分,89给87一个是两个88分,这样就98×2+88×2。

师问学生:“你为什么要把99分看成100分,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生畅所欲言:先把这些接近整百的数看成整百数可以直接变成口算。

师小结:渗透一种凑整的思想。

接着,师再出示145+99,你能用刚才这种凑整的方法独立计算上面一题……这样的一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创造过程。

学生在这个探索空间里,不仅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更是一个创造者。

二、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探析小学数学中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探析小学数学中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探析小学数学中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王云祥(甘肃省迭部县阿夏乡中心小学,甘肃甘南)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协作、探究,但并非排斥接受学习。

但是在具体教学方面,一些老师不认可接受学习。

实际上,接受学习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础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想,有利于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

这两种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要在教学方面有效并存,灵活选取,有机整合。

一、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各自的优缺点1.接受学习优点:(1)接受学习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2)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从课本中、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的能力,需要掌握系统的学习知识的习惯和学习能力,这些都是在接受活动中形成的。

(3)接受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和现成的知识。

局限性:(1)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主观经验的限制。

(2)虽然能够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现成知识,但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不如发现学习。

2.发现学习优点:(1)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对其探究精神的培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能够刺激学生“发现的兴奋感”,让学生更具有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3)能够自主进行探索,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

发现学习能够强化学生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记忆。

局限性:(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发现学习的效率低下。

(2)发现学习的方式适用范围有限。

(3)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需要和发现经验,而小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4)要结合其他学习方式,不可能只凭借发现去学习所有知识。

二、小学数学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应用策略1.有效并存,组织有意义的学习奥苏泊尔强调:接受学习不一定属于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也不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

即不管是接受学习或者发现学习均可能是机械化的,也可能充满意义。

论述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作文

论述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作文

论述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作文说起来,小学数学这玩意儿,早些年都是老师拿着教鞭,站在讲台上,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们坐在下面,小眼睛瞪得溜圆,耳朵竖得直直的。

那时候,数学课本就像一本圣经,老师的话就是法典,谁要是敢在课堂上打个哈欠,那可是要被罚站的。

可现如今,时代变了,连数学这门老古董也得跟上潮流。

这不,学校里开始推行什么“启发式教学”,听说就是要让学生们自己动脑筋,自己找答案。

这可不简单,就像让小娃娃们自己学会走路,摔倒了也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

我有个邻居,他家的小子今年刚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开始摆弄那些数学题。

他爸是个老派人,看着小子在那儿捣鼓,忍不住说:“你这孩子,怎么不按老师教的来?”小子不服气,嘟囔着说:“老师说了,要我们自己想,不能老依赖课本。

”他爸一听,愣了愣,然后笑了:“行,你小子有出息,自己想就自己想。

”这启发式教学,还真有点意思。

我记得我小时候,数学老师就是个严师,题目错了就得挨批。

现在的小孩,老师更像是个引路人,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不,我那邻居的小子,最近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他爸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说:“这启发式教学,真是个好东西。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

我有个老同学,他儿子也在上小学,他就抱怨说:“这启发式教学,听起来好听,实际上就是放羊,孩子们都玩疯了,哪还有心思学习?”他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启发式教学,要是引导不好,确实容易变成放任自流。

不过,话说回来,教育这事儿,本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

时代在变,教育方式也得跟着变。

启发式教学,或许就是新时代教育的一种尝试。

它让孩子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自我探索,这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可要有意义多了。

总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它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老师、学生,都得适应,都得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更多有思想、有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对转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认识

对转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认识

对转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为此,我在小学数学新课改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新课改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数学的应用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

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关于“圆的认识”,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

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作者:周杰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论述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它们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应在教学中有效并存,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情和学情灵活选择运用,有机整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效并存灵活选择有机整合【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055-0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

接受学习,主要是通过老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则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但并不排斥接受学习。

然而,在现实中不少教师总是倾向于否定接受式学习,把接受式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等同于讲授和被动学习,认为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其实,接受式学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发展。

笔者认为,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并非一定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应在教学中有效并存,灵活选择,有机整合。

一、有效并存,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指出:接受学习未必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是有意义的学习。

也就是说,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

他还强调,要使学习有意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够表现出将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和愿望;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潜在的意义。

有意义的学习不仅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有学习材料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被误认为“机械的”接受学习,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数学学习的内容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要引导学生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才能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师出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如图1),然后将图1的长拉伸,形成图2,将图1的宽拉伸形成图3,再将图1的长和宽都拉伸形成图4。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952020.10爱情婚姻家庭 教育科研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杨桂海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北留智镇赵桥完小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

因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一、数学学习中的“思考”方式“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

我国小学数学专家周玉仁教授曾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概念,进行思维要求的反复操练,这样是不会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个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思考过程。

他们不能像教师那样完全借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而是要以具体表象作为理解数学知识的依据,所以要让课堂充满数学活力,就要让学生在思考中讨论,获得思想果实,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锻炼。

只要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他们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

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中科院王梓坤院士说,对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我们只是看到了成功的结果,那些逐步抛弃的中间假设则从不公布,是很可惜的,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经验教训。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操作实践,启迪思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

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

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例如: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我指导学生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折叠出它的1/8,并用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表示出来。

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手、眼、脑并用,启迪了大脑思维,得出了很多种1/8的折叠方法,再用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得到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动”激“活”,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知识的积累,归根到底要靠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实现。

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我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去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面积,并设计出一份用不同的面积单位的方砖铺设自家客厅所需地砖块数的报告。

通过实地考察,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宽了认知面,对所学知识理解也更深刻。

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体会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由简单“学会”到“会学”数学,自觉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数学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数学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一个学生如果对数学的公式,定义死记硬背。

而对公式,定义不理解,对问题不思考,对题目不举一反三,那么他对所学的内容总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

例如:我在叫学生训练《6的乘法口诀》时,某些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不加于思考、理解,而是机械地背诵,从头背到尾,一字不差,自以为什么都懂了。

但如果叫他们把口诀应用到乘法算式中去训练:6 X 2=,6 X 3=,他们就不懂等于多少。

二、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传统数学教学比较重视获取知识结论,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过程。

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过程,已不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数学手段,它本身也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的。

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方式往往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发生转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方式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操作性的计算和例题的举例来学习。

教师主要以强调概念和记忆为主,进行知识的传授。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刻板的练习和记忆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们感到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和探究性。

学生们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渐从操作性的计算和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中转变出来,开始重视数学的应用性和探究性。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概念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以启发性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妙。

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们逐渐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中转变为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

学生们在探究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也更加感兴趣和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然而,尽管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常常陷入固定思维模式,缺乏灵活性。

因此,我们还需继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近初中,开始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逐渐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强调数学的抽象性质和推理能力。

论述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作文

论述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作文

论述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作文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新鲜。

以前的孩子学数学,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我们在底下抄。

抄完了,回家做作业,照着例子做,做得像模像样,考试也能得个好分数。

但这数学,学的跟生活脱了节,出门买个菜,算账还得靠手指头。

现如今,教育改革了,数学学习也变了样。

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要应用。

比如说,学分数,不再只是背公式,而是通过分蛋糕、分苹果来理解。

这样一来,分数的概念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生活中的实实在在。

我有个侄子,小学三年级,他们班上最近搞了个“数学超市”。

每个孩子都是超市的顾客,老师是收银员。

孩子们拿着购物清单,得自己算账,找零。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计算能力,还让他们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还有一次,他们班上搞了个“数学探险”活动。

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张藏宝图,图上标着各种数学难题。

他们得解开这些难题,才能找到宝藏。

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数学不再是枯燥的学科,而是变成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工具。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但这种转变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些家长担心,这样学数学,会不会基础不牢,将来跟不上。

有些老师也觉得,这样教数学,太费时间,考试成绩上不去。

其实,教育是个长远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成绩。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生活。

通过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解决问题。

所以,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虽然路上有些坎坷,但方向是对的。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孩子们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数学是一门让很多小学生感到头疼的学科,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被列为数学学困生,这也给教育者和家长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转化,成为数学的好学生呢?我们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我们需要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数学学习抱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或者是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导致他们的学习条件不够良好。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而不是简单地将他们定义为数学学困生。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策略来帮助这些学生。

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

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而不是一刀切地针对所有学生。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化教学。

通过在数学学习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对于那些被定义为数学学困生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会对他们的情感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敢于尝试,慢慢地从挫折中走出来。

我们也需要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除了教育者和家长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需要建立一个包容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包括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

只有当整个社会都意识到并关注数学学困生这个群体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实现转化。

对于数学学困生这一群体,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并采取一些科学的策略来帮助他们。

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个群体也能够实现转化,成为数学的好学生。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严谨性的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特别是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一群体,我们需要理性思考,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我们要理性思考学困生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往往是因为之前的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不高,又或者是由于教学方法不适合他们的学习风格。

我们要理性地分析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学生的懒惰或无能。

我们需要理性地选择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针对学困生,我们不能套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教育软件等,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我们还要理性思考对学困生进行个性化辅导的重要性。

每个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都是不同的,我们要针对每个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案。

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小组辅导等方式,帮助学困生解决具体的学习难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通过个性化辅导,可以更好地发现学困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学习困难。

也要理性地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可以通过趣味数学游戏、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困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我们要理性地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学困生往往在学习上面临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自卑情绪。

我们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成长成才。

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恐惧,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建设性的学科,它承载着许多学生对于求知的渴望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会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遇到困难,成为所谓的“数学学困生”。

如何对待这些学困生,如何帮助他们转化,是我们教育者需要理性思考和努力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对于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数学学困生大多数都是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包括基础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计算能力不足、解题方法不够灵活等等。

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点难以理解,落后于课程进度,因而逐渐形成学习的负向循环。

而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可能过于疏忽或者过于严厉,也会导致学困生产生逃避学习的情绪。

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现和分析学困生学习问题的本质。

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方式需要多样化。

在发现学生学习困难之后,教师和家长应该采取多种途径来进行辅导。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巩固练习、单独辅导等方式来帮助学困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在学习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可以利用家教或者数学补习班等方式来弥补学生在学校学习上的不足。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所以我们要多角度、多方法地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对于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的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困生往往会因为学习上的挫折而自卑、焦虑,甚至有些会出现逃避学习的情绪。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活动等方式来调整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更加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心理健康是学习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于数学学困生的教育态度要积极乐观。

学困生并不等同于“学不会”的学生,他们只是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而已。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其中小学数学学困生占据很大的比例。

这些学生面对数学题目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抓住解题的关键点,很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

因此,我们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这些学生转化为优秀的小学数学学生。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可能很多,包括学习上的问题、家庭背景等。

但是,许多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他们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分析题目,找出解题的关键点,而只是机械地将问题的答案背下来。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这些学生锻炼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习惯于死记硬背,而没有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与其仅仅掌握数学公式,我们需要鼓励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定义、定理和原理,以便他们能够在解题时更容易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第三,我们需要让学生注重数学问题的解析。

解析问题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析问题时,学生需要将一道数学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每个小问题都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还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最后,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和家长都需要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共同的进程。

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但是学生和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尝试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总之,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在课堂中,老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启发,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在家庭中,家长需要陪伴和鼓励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

是“发现”,还是“接受”?——对学习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

是“发现”,还是“接受”?——对学习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

作者: 杨杰军
作者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210024
出版物刊名: 中小学教师培训
页码: 47-49页
主题词: 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有机结合;互相补充;有意义学习
摘要: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各有利弊,各司其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两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互相补充。

数学课堂教学要坚持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并重;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要精心选择发现学习的内容并坚持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要抓住学习方式发挥作用的关键——有意义的学习;要通过“教”的方式的转变来转变“学”的方式。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数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数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数学我们知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刚开始在实践这一新理念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为什么要这么做。

只觉得现在的课都时兴这么做,好象是赶时髦。

甚至还曾这样想: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学;老师有条不紊的问,学生不折不扣地答。

然后反反复复地练,学生照样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考试照样能得高分。

只要试题会做了,分数提高了,这才是现实的,其他都是虚的。

但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才真正体会到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而有其深远的意义。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

过去在教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具有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说明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指出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

接着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然后在角的分类的基础上,对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

再用集合图表示出来……至于为什么这样教,从来没有考虑。

总觉得课本上有,我是老师,我得教,你是学生你得学。

课堂教学成了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

今天在教这节课时我做了以下几点改进:第一,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

学生都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

只是不能准确地说出什么是三角形。

特别是对于“围成”这个词语的理解。

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对“围成”这个词语的理解上。

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让学生摆小棒,摆的时候想一想要注意什么。

2.组织辩论:让说“组成”的同学和说“围成”的同学分别派代表上台展开辩论,各述己见,看谁能说服对方。

3.做游戏。

让学生三个人一组手拉手围一个圈,别松开。

再把手伸直,围成一个三角形。

想一想,如果有一个人把手松开了,这时的图形还能用“围成”这个词语来说明吗?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是不言而语了。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理性思考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数学学困生的关注日益增加。

数学学困生指的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无法适应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对于这些数学学困生,教师、家长及学校应该如何有效帮助其转化呢?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对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会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而忽视了数学的逻辑性与推理性。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比如通过大量的练习积累经验,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在面对数学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

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适当的补充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教学,以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

通过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讲解和练习,对于数学学困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点,也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共同配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关怀,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依靠,更好地克服困难。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往往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利用故事、实例等形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

家庭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环境。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增加数学的实际运用,而不是枯燥的笔头运算。

家长也可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喜悦和成就感,进而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握 现 有 的知 识 学 习 的 内容 往 往 是 直 接 以定 论 的形 式 呈 现 出来 的 . 不 需 要 学 生 通 过 独 立 的探 索 去 发
习 . 可 能 是 机 械 学 习 . 是 并 不 存 也 但 在 必 然 的联 系 以机 械学 习来 替 代接
受式 学 习是 对 它 的 片面 理 解 2把接 受式 学 习等 同于灌 输、 . 填鸭 讲 授 作 为 接 受 式 学 习 的 主 要 方 式 . 到 接受 式 学 习 时 人们 就会 想 到 谈
所 谓 接 受 式 学 习 . 指 学 习 者借 助 是
媒 介 来 获 取 经 验 . 加 以 内 化 、 得 发 并 获 展 的学 习 方 式 。这 些 媒 介 可 以是 书 本 、
知 识 与 学 生 认 知 结 构 中 原 有 的 知识
建 立 起联 系 .根据 学 生 的实 际 情 况 ,
现 .学 活 动 中居 于 主 导 地 位 正 是 由 于 接 受式 学 习 的这 些 特 点 . 得 它 使 在 现 实 的情 境 下遭 遇 很 多批 判 . 受 到 人 们 的非 议 和否 定 。其 实 . 这 在 些 批 判与 否 定 中 . 们 对接 受 式 学 人 习 有很 多 误 解 1 .把 接 受 式 学 习等 同于 机 械
共 同关 注
接 受还 是 发 现
小 学 数 学 学 习方 式 转 变 的 理性 再 思 考
江 苏 南 京 师 范大 学 附属 小 学 提 秀 雷
关 于学 生 的学 习 方 式 . 育 心 理 学 教
主 要 是 通 过 教 师 呈 现 的材 料 来 掌
学 习 材料 的意 义 . 只能 靠 死 记 硬 背来
值 了 吗? 笔 者 看 来 并 不 尽 然 我们 应 在
该 少 些 追 风 . 些 理 性 . 新 审 视 接 受 多 重
非 如 此 师 在 教 学前 都 或 多 或 少 的 教
考 虑 了学 生 的 认 知 特 点 和 教 学 内容 的 具 体 情 况 . 知 识 赋 予 意 义 , 新 给 把
设计 教学 。在 教学 过 程 中 , 师创 设 教 问 题情 境 .引 发学 生 的认 知 冲突 . 使 学 生产 生 学 习 的需 要 。 生 在 教 二 学 = :
电视 、 网络 等 。 在课 堂 学 习 中 . 个媒 介 这
主 要 是 教 师 和教 师 所 呈 现 的 材 料 . 生 学
不符 合 课 改 的精 神 在 几 乎有 些 狂 热 追
求发 现 式 学 习 的 同 时 . 似 乎 刻 意 地 回 又
效 的 方法 。但 是 . 以讲 授 为 主 要 手段 的学 习未 必 就 是灌 输 、 鸭 。灌 输 式 填
的 学 习根 本 不 考 虑 学 生 的 认 知 结 构
避 着 接 受 式 学 习 . 乎 数 学 教 学 中存 在 似 的 问题 都 是 由接 受 式 的学 习方 式 所 致 .
“ 输 ”填鸭 ” 灌 “ .这 其 实也 是 一 种 误 解 课 堂教 学 中运 用讲 授 法 是 由教学 的基 本 任 务 决 定 的 . 节课 都有 明确 每
的 教学 目标 . 知 识 学 习 的 量 和质 都 对 有 具 体 的要 求 . 师 必 须 引 导 学 生在 教 有限的 4 O分 钟 内掌 握 知识 、达 成 教 学 目标 。讲 授 法 为此 提 供 了经 济 、 有
学 习 接 受 式 学 习 可 能 是 有 意 义 学
家大 致 将 其 划 分 为 两 大 类 : 受 式 学 习 接 和发 现 式 学 习 接 受 式 学 习作 为 人 类 认 识世 界 的基 本 学 习 方 式 . 百 年 来 受 到 千
学校 教 育 的推 崇 . 学 课 堂 上 占主 导 地 数
式 学 习和 发现 式 学 习 这 两种 学 习 方 式


接 受 式 学 习 : 为你 辩 护 我
成 的结 论 性 知识 来 加 以接 受 . 不 而
再 现 人类 发 现 、 成 有关 知 识 的 过 形 程 : 机械 学 习是 与 有 意义 学 习 相 而
对 . 指所 要 学 习 的 新材 料 与 学 生 是
学习
位 的也 是 以听 讲 、 忆 、 仿 、 习 为 特 记 模 练
征 的接 受 式 学 习 当下 的课 程 改 革 着 眼 于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与 实践 能 力 的培 养 .
着力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 . 导 以“ 倡 自
主 、 作 、 究 ” 主要 形 式 的 发 现 式 学 合 探 为 习 。通 过 几 年 的 实 践 . 现 式 学 习 已 经 发
成 为一 种 理 念 深 入 人 心 观 摩 课 、 开 公
课 的教 学 中处 处 弥 漫 着 “ 现 ” 味道 发 的

节 课 中如 果 没 有 “ 作 探 究 ” 似 乎 就 合 .
长期 以来 . 由于 人们 对 接 受 式 学 习 的单 一 使 用 和过 分 依赖 . 由 更 于 受 教师 主导 地位 的制 约 . 受 式 接
实 . 受 式学 习和 机 械学 习不 是 一 接 回事 接 受 式 学 习 是 与 发 现 学 习 相 对 . 指学 生 将 学 习材 料 作 为 现 是
和 学 习心 向 . 仅 把 学 生 当 成 知识 接 仅 受 的容 器 . 知 识 强 行 塞 给 学 生 。但 将
是 . 实 教学 过 程 中的 接 受 式 学 习并 现
大有 摒 弃 接 受 式学 习的 趋 向 接 受 式 学 习 在 当 前 的教 学 中 真 的没 有 存 在 的 价
学 习成 了机 械训 练 、 死记 硬 背 的 代 名词. 一谈 论 到 接 受 式学 习就 使 人 联 想 到 机 械 训 练 、 记 硬 背 . 而 死 从 对 其 进 行 大 肆 的批 判 和 否 定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