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氢储罐泄漏应急疏散距离的计算

合集下载

氟化氢储罐泄漏应急疏散距离的计算

氟化氢储罐泄漏应急疏散距离的计算

2 0 0 9 年, 为? 肖 除原氟化 氢 ( HF ) 储存罐 区与生产 厂房安全 距离不足 , 氟化 氢 泄漏后可 能造成 厂房 内工作人 员中毒或灼伤 的安 全隐患 , 公司 ̄A6 0 0 多万元 , 将原氟 化氢储 存罐 区搬 迁 至距厂 区边界2 ∞m以外 的空 旷地带 , 建成 了新 的HF 储存 罐区 。 新罐 区位 于厂房 的下风 向 , 周 围是 戈壁滩 , 无居 住 区。 新罐 区 内现 建 有6 台5 5 m3 的HF 储罐, 并预 留了4 台1 2 0 m3 HF 储罐 的位置 。 HF 是一种高 毒物质 , 能够危 害人体健康 , 对人 体呼吸道粘 膜及皮肤 有强烈 的刺激和 腐蚀作 用 , 吸人高浓 度的HF 可引起支 气管炎 和肺炎 , 吸收后 会产生 全 身 的毒作用 , 还 可导 致氟骨 症 。 接触 高浓度 H F, 可 引起 眼及呼吸道 粘 膜刺激症 状, 严重 者可 发生 支气 管炎 、 肺炎, 甚至产 生反射 性窒 息 。 H F 是公 司工艺 生产过程 的主要 原材料 , 无 水氟化氢 ( AH F ) 利用 压缩空 气 由无 水氟化氢 生产 区l 2 0 m HF 储罐 压送 至新 罐 区的5 5 m3 无 水氟化氢储 罐储存 。 若 HF 储 罐和 输送 管道 密封 不严 、 破 坏或 储罐 设备 缺陷 、 故 障或 操作 不 当导 致 HF 外逸 , 将 引起现场 人员 中毒 , 并对 周围环境 造成 破坏 。 液态 无水 氟化氢腐 蚀 性极 强 , 如 果发 生泄 漏 , 应急 措施 不利 或处 置不 当 , 可造 成现场 人 员化学 性灼 伤, 对 生产设 备和建 筑物 造成腐 蚀并严 重危 害环境 。 尤 其是HF 对人 的眼睛 、 口 腔、 齿 龈 发生腐 蚀 、 炎症 及溃疡 , 引起牙 齿损 害 。 根据《 危险化 学品重 大危 险源 辨识) ) G B1 8 2 1 8 — 2 0 0 9 的规 定 , HF 储存量大 于 临 界量 ( I t ) 即为 重大危 险源 。 依 据标 准 , 重大 危险 源辨识 见下 表

疏散计算经验公式

疏散计算经验公式

疏散计算经验公式
疏散计算经验公式通常使用疏散时间和疏散人数来进行计算。

下面是一个常用的疏散计算经验公式:
疏散时间 = 疏散距离 / 疏散速度
其中,疏散距离指的是人员需要从起点到达安全地点的距离,疏散速度表示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疏散计算经验公式只是一种估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因为人员密度、交通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具体应用中,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疏散计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危险化学品(氟化氢、氢氟酸)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危险化学品(氟化氢、氢氟酸)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5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300m,下风向疏散白天1700m、夜晚3600m。
危险化学品(氨)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特别警示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0℃、891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132.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3)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氢氟酸若留存时间长,则因少量水分的作用而发生聚合,生成黑褐色的聚合物。由于聚合是放热反应,且有自动催化作用,有时会突然爆炸,为此,储存时要特别小心,贮存时间不宜太长,并注意添加稳定剂。
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危险化学品(氟化氢、氢氟酸)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特别警示
有毒气体,对呼吸道黏膜及皮肤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危险化学品(氟化氢、氢氟酸)安全系统要求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危险化学品(氟化氢、氢氟酸)安全系统要求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丙烯、氯化石蜡等;用作氯化试剂,也用作水处理过程的消毒剂。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氨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氨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氨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氨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氨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氟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氟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用途
·主要用作含氟化合物的原料。炼铝工业用于氟化铝和冰晶石的制造。电子工业用作半导体表面刻蚀。石油工业用作烷基化的催化剂




·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穿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5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5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眼接触可引起灼伤,重者失明
环境影响
·在很低的浓度下就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该物质对动植物危害很大,是有害的空气污染物







理化特性
·无色气体:有强刺激性气体。溶于水,生成氢氟酸并放出热量。能腐蚀玻璃以及其他含硅的物质,放
出四氟化硅气体。与碱发生放热中和反应
·沸点:19.4℃
·气体相对密度:1.27(34℃)
撤离
·毁损钢瓶由专业人员处置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继用2%~5%碳酸氢钠冲洗,后用10%氯化钙液湿敷。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3%碳酸氢钠、氯化镁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可口服乳酸钙或石灰与水或牛奶混合溶液。就医
氟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有毒,对呼吸道黏膜及皮肤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灼伤疼痛剧烈



分子式HF结构式H—F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少量泄漏*大量泄漏**紧急白天夜间紧急白天夜间隔离疏散疏散隔离疏散疏散UN No/化学品名称1005 氨(液氨)30m0.2km0.2km60m0.5km 1.1km 1008 三氟化硼(压缩)30m0.2km0.6km215m 1.6km 5.1km 1016 一氧化碳(压缩) 30m0.2km0.2km125m0.6km 1.8km 1017 氯气 30m0.3km 1.1km275m 2.7km 6.8km 1023 压缩煤气 30m0.2km0.2km60m0.3km0.5km 1026 氰(乙二腈)30m0.3km 1.1km305m 3.1km7.7km 1040 环氧乙烷 30m0.2km0.2km60m0.5km 1.8km 1045 氟气(压缩) 30m0.2km0.5km185m 1.4km 4.0km 1048 无水溴化氢 30m0.2km0.5km125m 1.1km 3.4km 1050 无水氯化氢 30m0.2km0.6km185m 1.6km 4.3km 1051 氰化氢(氢氰酸)60m0.2km0.5km400m 1.3km 3.4km 1052 无水氟化氢 30m0.2km0.6km125m 1.1km 2.9km 1053 硫化氢 30m0.2km0.3km215m 1.4km 4.3km 1062 甲基溴 30m0.2km0.3km95m0.5km 1.4km 1064 甲硫醇 30m0.2km0.3km95m0.8km 2.7km 1067 氮氧化物 30m0.2km0.5km305m 1.3km 3.9km 1069 亚硝酰氯 30m0.3km 1.4km365m 3.5km9.8km 1071 压缩石油气 30m0.2km0.2km30m0.3km0.5km 1076 双光气 60m0.2km0.5km95m 1.0km 1.9km 1076 光气 95m0.8km 2.7km765m 6.6km11.0km 1079 二氧化硫 30m0.3km 1.1km185m 3.1km7.2km1082 三氟氯乙烯 30m0.2km0.2km30m0.3km0.8km 1092 丙烯醛(阻聚)60m0.5km 1.6km400m 3.9km7.9km 1098 烯丙醇 30m0.2km0.2km30m0.3km0.6km 1135 2-氯乙醇 30m0.2km0.3km60m0.6km 1.3km 1143 2-丁烯醛(阻聚)30m0.2km0.2km30m0.3km0.8km 1162 二甲基二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 1.1km 2.9km 1163 1,1-二甲基肼 30m0.2km0.2km60m0.5km 1.1km 1182 氯甲酸乙酯 30m0.2km0.3km60m0.6km 1.4km 1185 乙烯亚胺(阻聚)30m0.3km0.8km155m 1.4km 3.5km 1238 氯甲酸甲酯 30m0.3km 1.1km155m 1.6km 3.4km 1239 氯甲基甲醚 30m0.2km0.6km125m 1.1km 2.7km 1242 甲基二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5km 1.6km 1244 甲基肼 30m0.3km0.8km125m 1.1km 2.7km 1250 甲基三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 1.1km 2.9km 1251 甲基乙烯基酮(稳定)155m 1.3km 3.4km915m8.7km11.0+km 1259 羰基镍 60m0.6km 2.1km215m 2.1km 4.3km 1295 三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 1.3km 3.2km 1298 三甲基氯硅烷 30m0.2km0.2km95m0.8km 2.3km 1340 五硫化磷(不含黄磷和白磷) 水中泄漏30m0.2km0.5km155m 1.3km 3.2km 1360 磷化钙(水中泄漏)30m0.2km0.8km215m 2.1km 5.3km 1380 戊硼烷 155m 1.3km 3.7km765m 6.6km10.6km 1384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 ,水中泄漏 30m0.2km0.2km30m 0.3km 1.1km 1397 磷化铝(水中泄漏)30m0.2km0.8km245m 2.4km 6.4km 1412 氨基化锂 30m0.2km0.2km95m0.8km 1.9km1419 磷化铝镁(水中泄漏)30m0.2km0.8km215m 2.1km 5.5km 1432 磷化钠(水中泄漏) 30m0.2km0.5km155m 1.4km 4.0km 1433 磷化锡(水中泄漏)30m0.2km0.8km185m 1.6km 4.7km 1510 四硝基甲烷 30m0.3km0.5km60m0.6km 1.3km 1541 丙酮合氰醇(水中泄漏)30m0.2km0.2km95m0.8km 2.1km 1556 甲基二氯化胂 30m0.2km0.3km60m0.5km 1.0km 1560 三氯化砷 30m0.2km0.3km60m0.6km 1.4km 1569 溴丙酮 30m0.2km0.3km95m0.8km 1.9km 1580 三氯硝基甲烷(氯化苦)60m0.5km 1.3km185m 1.8km 4.0km 1581 三氯硝基甲烷和溴甲烷混合物 30m0.2km0.5km125m 1.3km 3.1km 1581 溴甲烷和>2%三氯硝基甲烷混合物 30m0.3km 1.1km215m 2.1km 5.6km 1582 三氯硝基甲烷和氯甲烷混合物 30m0.2km0.8km95m 1.0km 3.2km 1589 氯化氰(抑制)60m0.5km 1.8km275m 2.7km 6.8km 1595 硫酸二甲酯 30m0.2km0.2km30m0.3km0.6km 1605 1,2-二溴乙烷 30m0.2km0.2km30m0.3km0.5km 1612 四磷酸六乙酯和压缩气体混合物 30m0.2km0.2km30m0.3km 1.4km 1613 氢氰酸,水溶液(含氰化氢≤20% )30m0.2km0.2km125m0.5km 1.3km 1614 氰化氢 60m0.2km0.5km400m 1.3km 3.4km 1647 1,2-二乙烷和溴甲烷液体混合物 30m0.2km0.2km30m0.3km0.5km 1660 压缩一氧化氮 30m0.3km 1.3km155m 1.3km 3.5km 1670 全氯甲硫醇 30m0.2km0.3km60m0.5km 1.1km 1680 氰化钾(水中泄漏)30m0.2km0.3km95m0.8km 2.6km 1689 氰化钠(水中泄漏)30m0.2km0.3km95m 1.0km 2.6km1695 氯丙酮(稳定)30m0.2km0.3km60m0.6km 1.3km 1698 亚当氏气(军用毒气)60m0.3km 1.1km185m 2.3km 5.1km 1714 磷化锌(水中泄漏)30m0.2km0.8km185m 1.8km 5.1km 1716 乙酰溴(水中泄漏)30m0.2km0.3km95m0.8km 2.3km 1717 乙酰氯(水中泄漏)30m0.2km0.3km95m 1.0km 2.7km 1722 氯甲酸烯丙酯 155m 1.3km 2.7km610m 6.1km10.8km 1724 烯丙基三氯硅烷 ,稳定的(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 1.0km 2.9km 1725 无水溴化铝 30m0.2km0.3km95m 1.0km 2.7km 1726 无水氯化铝 30m0.2km0.2km60m0.5km 1.6km 1728 戊基三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5km 1.6km 1732 五氟化锑(水中泄漏)30m0.2km0.6km155m 1.6km 3.7km 1736 苯甲酰氯(水中泄漏)30m0.2km0.2km30m0.3km 1.1km 1741 三氯化硼 30m0.2km0.3km60m0.6km 1.6km 1744 溴,溴溶液 60m0.3km 1.1km185m 1.6km 4.0km 1745 五氟化溴(陆上泄漏)60m0.5km 1.3km245m 2.3km 5.0km 1745 五氟化溴(水中泄漏)30m0.2km0.8km215m 1.9km 4.2km 1746 三氟化溴(陆上泄漏)30m0.2km0.3km60m0.3km0.8km 1746 三氟化溴(水中泄漏)30m0.2km0.6km185m 2.1km 5.5km 1747 丁基三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5km 1.8km 1749 三氟化氯 60m0.5km 1.6km335m 3.4km7.7km 1752 氯乙酰氯(陆上泄漏)30m0.2km0.5km95m0.8km 1.6km 1752 氯乙酰氯(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3km 1.3km 1754 氯磺酸(陆上泄漏)30m0.2km0.2km30m0.2km0.5km 1754 氯磺酸(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5km 1.4km1754 氯磺酸和三氧化硫混合物 60m0.3km 1.1km305m 2.1km 5.6km 1758 氯氧化铬(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3km 1.3km 1777 氟磺酸 30m0.2km0.2km60m0.5km 1.4km 1801 辛基三氯硅烷(水中泄漏)30m0.2km0.3km95m0.8km 2.4km 1806 五氯化磷(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 1.0m 2.9km 1809 三氯化磷(陆上泄漏)30m0.2km0.6km125m 1.1km 2.7km 1809 三氯化磷(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 1.1km 2.6km 1810 三氯氧磷(陆上泄漏)30m0.2km0.5km95m0.8km 1.8km 1810 三氯氧磷(水中泄漏)30m0.2km0.3km95m 1.0km 2.6km 1818 四氯化硅(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 1.3km 3.4km 1828 氯化硫(陆上泄漏)30m0.2km0.3km60m0.5km 1.0km 1828 氯化硫(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6km 2.3km 1829 三氧化硫 60m0.3km 1.1km305m 2.1km 5.6km 1831 发烟硫酸 60m0.3km 1.1km305m 2.1km 5.6km 1834 硫酰氯(陆上泄漏)30m0.2km0.2km30m0.3km0.6km 1834 硫酰氯(水中泄漏)30m0.2km0.2km125m 1.1km 2.4km 1836 亚硫酰氯(陆上泄漏)30m0.2km0.5km60m0.5km 1.1km 1836 亚硫酰氯(水中泄漏)30m0.2m 1.0km335m 3.2km7.1km 1838 四氯化钛(陆上泄漏)30m0.2km0.2km30m0.3km0.8km 1838 四氯化钛(水中泄漏)30m0.2km0.3km125m 1.1km 2.9km 1859 四氟化硅 30m0.2km0.5km60m0.5km 1.6km 1892 乙基二氯化胂 30m0.2km0.3km60m0.5km 1.0km 1898 乙酰碘(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6km 1.6km11911 压缩乙硼烷30m 0.2km 0.3km 95m 1.0km 2.7km 1923 连二亚硫酸钙,亚硫酸氢钙(水中泄漏)30m 0.2km 0.2km 30m 0.3km 1.1km 1939 三溴氧磷(水中泄漏)30m 0.2km 0.3km 95m 0.6km 1.9km 1975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混合物, 30m0.3m 1.3km155m 1.3km3.5km四氧化二氮和一氧化氮混合物 1994 五羟基铁30m 0.3km 0.6km 125m 1.1km 2.4km 2004 二氨基镁(水中泄漏)30m 0.2km 0.2km 60m 0.5km 1.3km 2011 磷化镁(水中泄漏)30m 0.2km 0.8km 245m 2.3km 6.0km 2012 磷化钾(水中泄漏)30m 0.2km 0.5km 155m 1.3km 4.0km 2013 磷化锶(水中泄漏)30m 0.2km 0.5km 155m 1.3km 3.7km 2032 发烟硝酸 95m 0.3km 0.5km 400m 1.3km 3.5km 2186 氯化氢,冷冻液体 30m 0.2km 0.6km 185m 1.6km 4.3km 2188 胂 60m 0.5km 2.1km 335m 3.2km 6.6km 2189 二氯硅烷 30m 0.3km 1.0km 245m 2.4km6.3km2190 压缩二氟化氧 430m 4.2km 8.4km 915m 1.0+km11.0+km 2191 硫酰氟 30m 0.2km 0.3km 95m 0.8km 2.3km 2192 锗烷 30m 0.2km 0.8km 275m 2.7km 6.6km 2194 六氟化硒 30m 0.3km 1.3km 245m 2.3km 6.0km 2195 六氟化碲 60m 0.6km 2.3km 365m 3.5km 7.6km 2196 六氟化钨 30m 0.3km 1.3km 155m 1.3km 3.7km 2197无水碘化氢 30m 0.2km 0.5km95m 0.8km2.6km 2198压缩五氟化磷 30m 0.3km 1.1km 125km 1.1km3.5km 2199磷化氢 95m 0.3km 1.3km 490m 1.8km5.5km2202无水硒化氢185m 1.8km 5.6km915m 10.8km 11.0+km12204羰基硫 30m 0.2km 0.6km 215m 1.9km 5.6km 2232 2-氯乙醛 30m 0.2km 0.5km 60m 0.6km 1.6km 2334 烯丙胺 30m 0.2km 0.5km 95m 1.0km 2.4km 2337 苯硫酚 30m 0.2km 0.2km 30m 0.3km 0.6km 2382 对称二甲基肼 30m 0.2km 0.3km 60m 0.5km 1.1km 2407 氯甲酸异丙脂 30m 0.2km 0.3km 95m 0.8km 1.9km 2417 压缩碳酰氟 30m 0.2km 1.1km 125m 1.0km 3.1km 2418 四氟化硫 60m 0.5km 1.9km 305m 2.9km 6.9km 2420 六氟丙酮 30m 0.3km 1.4km 365m 3.7km 8.5km 2421 三氧化二氮 30m 0.2km 0.2km 155m 0.6km 2.1km 2438 三甲基乙酰氯 30m 0.2km 0.2km 30m 0.3km 0.8km 2442 三氯乙酰氯(陆中泄漏)30m 0.2km 0.3km 60m 0.6km 1.4km 2442 三氯乙酰氯(水中泄漏)30m 0.2km 0.2km 30m 0.3km 1.3km 2474 硫光气 60m 0.6km 1.8km 275m 2.6km 5.0km 2477 异硫氰酸甲酯 30m 0.2km 0.3km 60m 0.5km 1.1km 2480 异氰酸甲酯 95m 0.8km 2.7km 490m 4.8km9.8km2481 异氰酸乙酯 215m 1.9km 4.3km 915m 1.0+km11.0+km 2482 异氰酸正丙酯 125m 1.1km 2.4km 765m 6.3km 10.6km 2483 异氰酸异丙酯 185m 1.8km 3.9km 430m 4.2km7.4km2484 异氰酸叔丁酯 125m 1.0km 2.4km 550m 5.3km 10.3km 2485 异氰酸正丁酯 95m 0.8km 1.6km 335m 3.1km 6.3km 2486 异氰酸异丁酯 60m 0.6km 1.4km 155m 1.6km 3.2km 2487 异氰酸苯酯 30m 0.3km 0.8km 155m 1.3km 2.6km 2488 异氰酸环已酯30m 0.2km 0.3km95m 0.8km1.4km2495 五氟化碘(水中泄漏) 30m0.2km0.5km125m 1.1km 3.1km 2521 双烯酮,抑制的 30m0.2km0.2km30m0.3km0.5km 2534 甲基氯硅烷 30m0.2km 1.0km215m 2.1km 5.6km 2548 五氟化氯 30m0.3km 1.0km365m 3.7km8.7km 2576 三溴氧磷,熔融的(水中泄漏) 30m0.2km0.3km95m0.6km 1.9km 2600 压缩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 30m0.2km0.2km125m0.6km 1.8km 2605 异氰酸甲氧基甲酯 60m0.3km0.8km125m 1.3km 2.6km 2606 原硅酸甲酯 30m0.2km0.2km30m0.3km0.6km 2644 甲基碘 30m0.2km0.3km60m0.3km 1.0km 2646 六氯环戊二烯 30m0.2km0.2km30m0.2km0.3km 2668 氯乙腈 30m0.2km0.2km30m0.3km0.5km 2676 锑化氢 30m0.3km 1.6km245m 2.3km 6.0km 2691 五溴化磷(水中泄漏)30m0.2km0.3km95m0.8km 2.4km 2692 三溴化硼(陆中泄漏)30m0.2km0.3km60m0.6km 1.4km 2692 三溴化硼(水中泄漏)30m0.2km0.2km60m0.5km 1.6km 2740 氯甲酸正丙酯 30m0.2km0.3km60m0.5km 1.4km 2742 氯甲酸特丁酯 30m0.2km0.2km30m0.3km0.6km 2742 氯甲酸异丁酯 30m0.2km0.2km60m0.3km0.8km 2743 氯甲酸正丁酯 30m0.2km0.2km30m0.3km0.5km 2806 氮化锂 30m0.2km0.2km95m0.8km 2.1k 2810 双(2-氯乙基)乙胺 30m0.2km0.2km30m0.2km0.3km 2810 双(2-氯乙基)甲胺 30m0.2km0.2km30m0.2km0.3km 2810 双(2-氯乙基)硫 30m0.2km0.2km30m0.2km0.3km2810 沙林,sarin(化学武器)155m 1.6km 3.4km915m1.0+km11.0+km12810 梭曼,soman(化学武器)95m0.8km 1.8km765m 6.8km10.5km 2810 嗒崩,tabun(化学武器)30m0.3km0.6km155m 1.6km 3.1km 2810 VX(化学武器)30m0.2km0.2km60m0.6km 1.0km 2810 CX(化学武器)30m0.2km0.5km95m 1.0km 3.1km 2826 氯硫代甲酯乙酯 30m0.2km0.2km60m0.5km0.8km 2845 无水乙基二氯化膦 60m0.5km 1.3km155m 1.6km 3.4km 2845 甲基二氯化膦 60m0.5km 1.3km245m 2.3km 5.0km 2901 氯化溴 30m0.3km 1.0km155m 1.6km 4.0km 2927 无水乙基二氯硫膦 30m0.2km0.2km30m0.2km0.2km2977 六氟化铀,可裂变的 30m0.2km0.5km95m 1.0km 3.1km (含铀-235高于1.0%)水中泄漏3023 2-甲基-2-庚硫醇,叔-辛硫醇 30m0.2km0.2km60m0.5km 1.1km 3048 磷化铝农药 30m0.2km0.8km215m 1.9km 5.3km 3052 烷基铝卤化物(水中泄漏)30m0.2km0.2km30m0.3km 1.3km 3057 三氟乙酰氯 30m0.3km 1.4km430m 4.0km8.5km 3079 甲基丙烯腈,抑制的 30m0.2km0.5km60m0.6km 1.6km 3083 过氯酰氟 30m0.2km 1.0km215m 2.3km 5.6km 3246 甲基磺酰氯 95m0.6km 2.4km245m 2.3km 5.1km 3294 氰化氢醇溶液(含氰化氢不高于45%)30m0.2km0.3km215m0.6km 1.9km3300 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物,30m0.2km0.2km60m0.5km 1.8km (环氧乙烷含量大于87%)3318 50%以上的氨溶液 30m0.2km0.2km60m0.5km 1.1km 9191 二氧化氯,水合物,冻结(水中泄漏)30m0.2km0.2km30m0.2km0.6km 9192 氟,冷冻液 30m0.2km0.5km185m 1.4km 4.0km9202 一氧化碳,冷冻液 30m0.2km0.2km125m0.6km 1.8km 9206 甲基二氯化膦 30m0.2km0.2km30m0.2km0.3km 9263 氯三甲基乙酰氯 30m0.2km0.2km30m0.3km0.5km 9264 3,5-二氯-2,4,6-三氟嘧啶 30m0.2km0.2km30m0.3km0.5km 9269 三甲氧基硅烷 30m0.3km 1.0km215m 2.1km4.2km* 少量泄漏:小包装(<200 L)泄漏或大包装少量泄漏** 大量泄漏:大包装(>200 L)泄漏或多个小包装同时泄漏+ 指某些气象条件下,应增加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如何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和毒性,结合气象条件,迅速确定疏散距离是化救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鉴于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详细资料,特推荐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的ERG2000中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运用①最新的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②美国运输部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系统(HMIS)数据库的统计数据;③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120多个地方5年的每小时气象学观察资料以及④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接触数据等四各方面综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疏散距离分为二种(参见示意图):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

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对毒气云的混和作用要比白天来得小,毒气云不易散开,因而下风向疏散距离相对比白天的远。

夜间和白天的区分以太阳升起和降落为准。

使用该表内的数据还应结合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泄漏量、泄漏压力、泄漏形成的释放池面积、周围建筑或树木情况以及当时风速等进行修正:如泄漏物质发生火灾时,中毒危害与火灾/爆炸危害相比就处于次要地位;如有数辆槽罐车、储罐、或大钢瓶泄漏,应增加大量泄漏的疏散距离;如泄漏形成的毒气云从山谷或高楼之间穿过,因大气的混和作用减小,表中的疏散距离应增加。

白天气温逆转或在有雪覆盖的地区,或者在日落时发生泄漏,如伴有稳定的风,也需要增加疏散距离。

因为在这类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大气混和与扩散比较缓慢(即毒气云不易被空气稀释),会顺下风向飘的较远。

另外,对液态化学品泄漏,如果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也应增加。

最后请注意表中以下标记的含义:* 少量泄漏:小包装(<200 L)泄漏或大包装少量泄漏** 大量泄漏:大包装(>200 L)泄漏或多个小包装同时泄漏+ 指某些气象条件下,应增加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

安全管理编号:LX-FS-A92815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如何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和毒性,结合气象条件,迅速确定疏散距离是化救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鉴于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详细资料,特推荐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的ERG2000中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运用①最新的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②美国运输部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系统(HMIS)数据库的统计数据;③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120多个地方5年的每小时气象学观察资料以及④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接触数据等四各方面综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疏散距离分为二种: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

氟化氢泄漏事故模拟计算(仅供参考)

氟化氢泄漏事故模拟计算(仅供参考)

氟化氢中毒模型分析(摘自某安全评价报告)氟化氢是本项目涉及的物料中毒性最高、泄漏危险性最高的物质,应作为事故防范的重点。

本项目现场氟化氢以带压钢瓶储存,正产情况下为液态。

钢瓶内氟化氢温度约等于环境温度,钢瓶内压力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本项目氟化氢钢瓶现场最高储存量为8只钢瓶,每只钢瓶内储存氟化氢680kg。

本报告假设有一只钢瓶发生破裂或附件损坏导致液态硫化氢泄漏,计算氟化氢吸热挥发后形成的硫化氢气团在空气中飘移、扩散的范围、浓度。

氟化氢钢瓶中的有毒液化硫化氢质量W:W=680kg假定氟化氢泄漏时瓶内液态氟化氢温度t为30℃液态氟化氢比热CC=3. 35 kJ / kg·℃氟化氢的汽化热qq=975kJ / kg氟化氢的标准沸点t0=19.4℃当容器破裂时,氟化氢气化使剩余的液态氟化氢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其总的汽化热QQ=W·C(t-t0)=680×3.35×(30-19.4)kJ=24146.8Kj氟化氢的蒸发量W′W′=Q/q=24146.8÷975kg=24.77kg根据相关资料,空气中氟化氢浓度为400~430mg/ m3时,接触人员会急性中毒致死;浓度达100 mg/ m3时,人仅能耐受1 分多钟;浓度50mg/m3时,人可感到皮肤刺痛、粘膜刺激。

下面分别计算浓度为400mg/m3、100mg/m3、50mg/m3时有毒空气的体积和扩散半径。

1)浓度为400mg/m3时有毒空气的体积和扩散半径有毒空气体积VV=106W′/400=106×24.77÷400 m3=61925 m3扩散半径RR==30.92m2)浓度为100mg/m3时有毒空气的体积和扩散半径有毒空气体积VV=106W′/100=106×24.77÷100 m3=247700 m3扩散半径RR= =49.09m3)浓度为50mg/m3时有毒空气的体积和扩散半径有毒空气体积VV=106W′/50=106×24.77÷50 m3=495400 m3扩散半径RR= =61.84m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当氟化氢泄漏时,以泄漏点为圆心,半径30.92米范围内的人员有造成急性中毒致死的危险,半径49.09米范围内的人员如不能在1分钟内撤离将会造成中毒,半径61.84米范围内的人员可感到皮肤刺痛、粘膜刺激。

应急预案储罐间距

应急预案储罐间距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储罐区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因储罐间距不合理导致的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储罐间距。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4. 《储罐区安全规范》5. 《储罐间距计算方法》三、储罐间距要求1. 储罐间距应根据储罐类型、容积、介质特性、安全系数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在发生事故时,相邻储罐之间的距离能满足安全要求。

2.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容积的储罐,其最小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1)相同类型、相同容积的储罐,最小间距为1.5倍储罐直径;(2)不同类型、相同容积的储罐,最小间距为2倍储罐直径;(3)不同类型、不同容积的储罐,最小间距为1.5倍较大储罐直径。

3. 特殊情况下的储罐间距要求:(1)对于有爆炸危险的储罐,其最小间距应按《储罐区安全规范》的规定执行;(2)对于有火灾危险的储罐,其最小间距应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3)对于有毒有害介质的储罐,其最小间距应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四、储罐间距计算方法1. 储罐间距计算应采用以下公式:储罐间距 = 储罐直径× 安全系数2. 安全系数的确定:(1)对于非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储罐,安全系数取1.5;(2)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储罐,安全系数取2。

五、储罐间距的检查与验收1. 储罐建设前,应按照本预案要求进行储罐间距的检查与验收。

2. 储罐建设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储罐间距是否符合要求。

3. 储罐建设完成后,应进行储罐间距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应急预案1. 如发现储罐间距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 如发生储罐间距不符合要求的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3.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报告;(2)应急处置措施;(3)事故调查与处理;(4)事故总结与改进。

2022年关于危化品泄漏隔离与疏散距离总结

2022年关于危化品泄漏隔离与疏散距离总结

本文主要总结常见的企业化学品的企业环境疏散距离,具体情况下的疏散距离需要按照公式进行计算:
硫酸二甲酯: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500m、夜晚700m。

液氨: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50m,下风向疏散白天800m、夜晚2300m。

甲醇: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
甲苯: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

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氯苯: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

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液氯: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 天然气: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

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硝基苯:泄漏隔离距离对于液体至少为100m,固体至少为25m。

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在隔离距离基础上进一步加大
三氧化硫: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0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300m,下风向疏散白天2900m、夜晚5700m。

发烟硫酸:隔离150m。

应急预案储罐间距

应急预案储罐间距

一、引言储罐间距是指在储罐区中,相邻储罐之间的距离。

合理设置储罐间距是保障储罐区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预案旨在明确储罐间距的设定原则、计算方法以及相关要求,以确保储罐区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控制事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储罐间距设定原则1.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储罐间距符合安全要求。

2. 考虑储罐类型、介质性质、储存量、火灾危险性等因素。

3. 综合考虑现场环境、地形地貌、风向等因素。

4. 优先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兼顾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三、储罐间距计算方法1. 按照储罐火灾危险性等级划分,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计算最小间距。

2. 考虑储罐介质性质,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计算最小间距。

3. 结合现场环境、地形地貌、风向等因素,适当调整储罐间距。

四、储罐间距要求1. 储罐之间的最小间距应满足以下条件:(1)对于甲、乙类液体储罐,最小间距不应小于储罐直径的1.5倍。

(2)对于丙类液体储罐,最小间距不应小于储罐直径的1.2倍。

(3)对于可燃气体储罐,最小间距不应小于储罐直径的1.5倍。

2. 储罐与建筑物、道路、铁路、高压线路等设施之间的最小间距应满足以下条件:(1)对于甲、乙类液体储罐,最小间距不应小于储罐直径的1.5倍。

(2)对于丙类液体储罐,最小间距不应小于储罐直径的1.2倍。

(3)对于可燃气体储罐,最小间距不应小于储罐直径的1.5倍。

3. 储罐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五、储罐间距调整1. 在储罐区建设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储罐间距,应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2. 调整储罐间距时,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确保储罐区安全运行。

六、应急响应1. 当储罐区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故情况调整储罐间距,以降低事故影响范围。

2.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财产安全。

七、总结合理设置储罐间距是保障储罐区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HF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027

HF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027

QZ 先严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HF罐区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文件编号:DY/ESP17—65 —02副本编号:2015-10-15 批准2015-10-16 执行目录批准发布 (3)AHF储罐防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4)第一章事故特征 (4)1.1基本情况 (4)1.2事故风险分析 (5)第二章应急工作职责 (6)2.1应急抢险、自救小组 (6)2.2职责 (6)第三章应急处置 (7)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7)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7)3.3、事故救援 (16)3.3.1、联系方式 (16)3.3.2、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17)3.3.3、报警责任人及程序(下图) (18)第四章注意事项 (19)4.1、佩戴个人防护器材及应急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9)4.2、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20)4.3、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20)4.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21)4.5、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21)4.6、其他注意事项 (21)批准发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17 号)有关要求,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有关规定编制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本预案应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规范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保护职工和公众生命健康与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本预案经专家组评审后进行了修订完善,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开始执行。

批准人:2015年 10 月 16 日HF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一章事故特征1.1 基本情况1、HF罐区位于厂区南侧,东侧为配电室;南侧为宝源化工;西侧为三车间;北侧为制冷车间。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如何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和毒性,结合气象条件,迅速确定疏散距离是化救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鉴于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详细资料,特推荐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的ERG2000中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运用①最新的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②美国运输部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系统(HMIS)数据库的统计数据;③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120多个地方5年的每小时气象学观察资料以及④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接触数据等四各方面综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疏散距离分为二种(参见示意图):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

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对毒气云的混和作用要比白天来得小,毒气云不易散开,因而下风向疏散距离相对比白天的远。

夜间和白天的区分以太阳升起和降落为准。

使用该表内的数据还应结合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泄漏量、泄漏压力、泄漏形成的释放池面积、周围建筑或树木情况以及当时风速等进行修正:如泄漏物质发生火灾时,中毒危害与火灾/爆炸危害相1 / 19比就处于次要地位;如有数辆槽罐车、储罐、或大钢瓶泄漏,应增加大量泄漏的疏散距离;如泄漏形成的毒气云从山谷或高楼之间穿过,因大气的混和作用减小,表中的疏散距离应增加。

白天气温逆转或在有雪覆盖的地区,或者在日落时发生泄漏,如伴有稳定的风,也需要增加疏散距离。

因为在这类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大气混和与扩散比较缓慢(即毒气云不易被空气稀释),会顺下风向飘的较远。

另外,对液态化学品泄漏,如果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也应增加。

最后请注意表中以下标记的含义:* 少量泄漏:小包装(<200 L)泄漏或大包装少量泄漏** 大量泄漏:大包装(>200 L)泄漏或多个小包装同时泄漏+ 指某些气象条件下,应增加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176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176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如何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和毒性,结合气象条件,迅速确定疏散距离是化救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鉴于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详细资料,特推荐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的ERG2000中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运用①最新的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②美国运输部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系统(HMIS)数据库的统计数据;③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120多个地方5年的每小时气象学观察资料以及④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接触数据等四各方面综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疏散距离分为二种(参见示意图):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

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对毒气云的混和作用要比白天来得小,毒气云不易散开,因而下风向疏散距离相对比白天的远。

夜间和白天的区分以太阳升起和降落为准。

使用该表内的数据还应结合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泄漏量、泄漏压力、泄漏形成的释放池面积、周围建筑或树木情况以及当时风速等进行修正:如泄漏物质发生火灾时,中毒危害与火灾/爆炸危害相比就处于次要地位;如有数辆槽罐车、储罐、或大钢瓶泄漏,应增加大量泄漏的疏散距离;如泄漏形成的毒气云从山谷或高楼之间穿过,因大气的混和作用减小,表中的疏散距离应增加。

白天气温逆转或在有雪覆盖的地区,或者在日落时发生泄漏,如伴有稳定的风,也需要增加疏散距离。

因为在这类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大气混和与扩散比较缓慢(即毒气云不易被空气稀释),会顺下风向飘的较远。

另外,对液态化学品泄漏,如果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也应增加。

最后请注意表中以下标记的含义:*少量泄漏:小包装(<200 L)泄漏或大包装少量泄漏** 大量泄漏:大包装(>200 L)泄漏或多个小包装同时泄漏+指某些气象条件下,应增加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氟化氢HF泄漏解决方案

氟化氢HF泄漏解决方案

氟化氢HF泄漏解决方案氟化氢(HF)是一种极具腐蚀性和毒性的化学物质,一旦泄漏,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氟化氢泄漏解决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氟化氢泄漏解决方案的标准格式,包括方案背景、目标、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

1. 方案背景氟化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品,但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

一旦氟化氢泄漏,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泄漏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氟化氢泄漏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伤害。

3. 具体措施3.1 泄漏源控制在发现氟化氢泄漏后,首要任务是即将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

具体措施包括:- 尽快通知相关人员,确保他们迅速撤离泄漏区域;- 切断泄漏源,例如关闭相关阀门或者切断管道;- 使用适当的泄漏应急设备,如泄漏捕捉器或者泄漏控制剂,以尽量减少泄漏量。

3.2 人员防护在处理氟化氢泄漏时,必须确保人员的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呼吸器;- 远离泄漏源,保持安全距离;-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质。

3.3 环境保护氟化氢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 将泄漏物质采集起来,避免进入地下水或者其他水源;- 使用吸附剂或者化学中和剂来处理泄漏物质;- 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将泄漏物质妥善处置。

4. 应急预案为了应对氟化氢泄漏事件,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

具体预案包括:4.1 事故报告和通知- 事故发生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如环保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等;- 向相关人员发出紧急通知,包括员工、居民和周边企业。

4.2 人员疏散和救援- 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撤离泄漏区域,避免进一步伤害;-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和处理。

4.3 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 进行环境监测,及时评估泄漏对环境的影响;- 采取污染控制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化氢储罐泄漏应急疏散距离的计算
作者:景卫强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3期
摘要:通过采用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对氟化氢储罐泄漏后不同浓度状态下的应急疏散距离分别进行了计算,为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划定氟化氢泄漏后的应急疏散范围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氟化氢泄漏应急疏散
中图分类号:R135
2009年,为消除原氟化氢(HF)储存罐区与生产厂房安全距离不足,氟化氢泄漏后可能造成厂房内工作人员中毒或灼伤的安全隐患,公司投入600多万元,将原氟化氢储存罐区搬迁至距厂区边界200m以外的空旷地带,建成了新的HF储存罐区。

新罐区位于厂房的下风向,周围是戈壁滩,无居住区。

新罐区内现建有6台55m3的HF储罐,并预留了4台120m3HF储罐的位置。

HF是一种高毒物质,能够危害人体健康,对人体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高浓度的HF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吸收后会产生全身的毒作用,还可导致氟骨症。

接触高浓度HF,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甚至产生反射性窒息。

HF是公司工艺生产过程的主要原材料,无水氟化氢(AHF)利用压缩空气由无水氟化氢生产区120m3HF储罐压送至新罐区的55m3无水氟化氢储罐储存。

若HF储罐和输送管道密封不严、破坏或储罐设备缺陷、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HF外逸,将引起现场人员中毒,并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液态无水氟化氢腐蚀性极强,如果发生泄漏,应急措施不利或处置不当,可造成现场人员化学性灼伤,对生产设备和建筑物造成腐蚀并严重危害环境。

尤其是HF对人的眼睛、口腔、齿龈发生腐蚀、炎症及溃疡,引起牙齿损害。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HF储存量大于临界量(1t)即为重大危险源。

依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见下表:
由于工艺生产的需要,新建HF储存罐区至少储存有上百吨的HF,一旦泄漏,对临近的人、生产设备、建筑物等将造成严重危害。

特别是夏季,HF储罐的压力和液态氟化氢的温度将随环境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升高,产生氟化氢泄漏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加大。

氟化氢储罐由于自身或外界原因发生泄漏,大量的液态氟化氢将急剧汽化为氟化氢气体,并随风飘移到很远的地方,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

为做好新建HF储存罐区的应急响应和HF泄漏的处置工作,确保在发生泄漏后现场人员能及时有序地疏散,避免对人体产生危害,下面采用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对氟化氢泄漏后的应急疏散距离进行定量计算,为其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疏散距离的确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基本假设
(1)假设在夏季的同一时刻只有1台氟化氢储罐发生泄漏,根据最大危险性原则,仅就此HF储罐泄漏扩散进行后果模拟;
(2)假设模拟储罐中的液态HF泄漏后将转化成气态,并形成有毒气体云团;
(3)根据TNO的绝热扩散模型,泄漏后的气态HF呈半圆形覆盖于近地面。

然后沿风向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假设t秒后,气团近似于长方体。

2.模拟分析程序
(1)气团半径rg计算
mL=ρL×VL=1140kg/m3×55m3×80%=50160 kg
mg=mL=50160 kg
Vg=mg/ρg=50160 kg/1.27 kg/m3=39496.1m3
式中,mL——液态氟化氢的质量;
ρL——液态氟化氢的密度,1.14g/ml=1.14t/ m3;
mg——气态氟化氢的质量;
Vg——气态氟化氢的体积;
ρg——气态氟化氢的密度,1.27 kg/m3。


rg= = = 26.62 m
(2)应急疏散距离计算
氟化氢泄漏后由于受气体浮力(浮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为α)和风速(u)的双重作用
α=g×(ρ空气-ρg)/ ρg=9.8m/s2×(1.293kg/m3 -1.27 kg/m3) /1.27 kg/m3=0.178 m/s2
式中,g——重力加速度,9.8m/s2;
ρ空气——空气的密度,1.293kg/m3。

根据资料,四○四地区夏季(6、7、8三个月)的室外环境温度最高,平均气温为
22.8℃,最高气温为38.8℃。

夏季发生泄漏时,氟化氢储罐内液态氟化氢的温度(t)相当于夏季室外平均环境温度22.8℃,氟化氢的标准沸点t0=19.4℃,氟化氢泄漏时,氟化氢汽化使剩余的液态氟化氢温度降至标准沸点,其总的汽化热
=mg×C×(t-t0) =50160 kg×3.35/ kJ·℃×(22.8℃-19.4℃)=571322.4 kJ
式中,C——液态氟化氢的比热,3.35/ kJ·℃。

氟化氢的蒸发量即发生泄漏后汽化飘浮在空气中的氟化氢的质量m′
m′= = =585.97 kg
式中,q——氟化氢的汽化热,975kJ/ kg。

根据相关资料,空气中氟化氢的浓度为400~430mg/m3时,人会急性中毒致死;浓度达到100 mg/m3时,人仅能耐受不到1分钟;浓度为50 mg/m3时,人可感到皮肤刺痛、粘膜刺激。

而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2007的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氢的最高允许浓度为2 mg/m3。

假设t秒后有毒的氟化氢气团的浓度分别降至400mg/m3、100 mg/m3、50 mg/m3和2
mg/m3,此时的气团接近长方体,则体积为
V=2×rg×L×H
式中,L——气团在水平方向扩散的距离;
H——气团上升的高度。

四○四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风,最大平均风速(u)为27m/s,
L=ut=27t
H=0.5αt2=0.5×0.178 t2=0.089 t2
V=2×rg×L×H=2×26.62×27t×0.089 t2=127.984t3
下面分别计算有毒气团的浓度分别为400mg/m3、100 mg/m3、50 mg/m3和2 mg/m3时的应急疏散距离:
1)有毒气团的浓度为400mg/m3的应急疏散距离
有毒气团的体积V= m′/400×10-6=585.97/400×10-6=1465000 m3
因此
t= =22.54 s
此时,有毒气团的浓度为400mg/m3时在水平方向扩散的距离即浓度为400mg/m3的应急疏散距离L
L= ut=27t=27×22.54=608.58 m
2)有毒气团的浓度为100mg/m3的应急疏散距离
有毒气团的体积V= m′/100×10-6=585.97/100×10-6=5859700 m3
因此
t= =35.78 s
此时,有毒气团的浓度为100mg/m3时在水平方向扩散的距离即浓度为100mg/m3的应急疏散距离L
L= ut=27t=27×35.78=966.06 m
3)有毒气团的浓度为50mg/m3的应急疏散距离
有毒气团的体积V= m′/50×10-6=585.97/50×10-6=11719400 m3
因此
t= =45.07 s
此时,有毒气团的浓度为50mg/m3时在水平方向扩散的距离即浓度为50mg/m3的应急疏散距离L
L= ut=27t=27×45.07=1216.89 m
4)有毒气团的浓度为2mg/m3的应急疏散距离
有毒气团的体积V= m′/2×10-6=585.97/2×10-6=292985000 m3
因此
t= =131.79 s
此时,有毒气团的浓度为2mg/m3时在水平方向扩散的距离即浓度为2mg/m3的应急疏散距离L
L= ut=27t=27×131.79=3558.33 m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夏季氟化氢储罐发生泄漏后,下风向608.58m范围内的浓度将在22.54s内达到400mg/m3,此范围内的人员有造成急性中毒致死的危险;下风向966.06 m范围内的人员如不能在1分钟内撤离,将造成中毒;下风向1216.89 m范围内的浓度将在45.07s达到50mg/m3,此范围内的人员可感到皮肤刺痛、粘膜刺激;下风向3558.33m范围内浓度将会在131.79s达到我国规定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氢的最高允许浓度2mg/m3,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结论:
1、氟化氢储罐泄漏后人员的应急疏散距离受到当时的环境温度、风向、风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为确保氟化氢储罐泄漏后周围人员不受到伤害,下风向3558.33m处应划定为警戒区,应紧急疏散此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参考文献
[1]王起全、徐德蜀,安全评价操作实务:方法·实例·模板·标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4
[2]中国新能核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核四○四有限公司铀转化HF储存罐区整体搬迁工程职业安全专篇,3013.1
[3]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4]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