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日晷》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第3课日晷教案
小学科学第3课日晷教案日晷是一种古老的测量时间的工具,也是小学科学第三课的主题。
通过学习日晷,学生可以了解太阳的运动规律,了解时间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以及培养观察、记录和推理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第三课的内容需求,详细介绍日晷的使用原理、制作方法以及与日晷相关的常识知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日晷的使用原理。
日晷利用太阳的光线来测量时间。
它由一个竖立的棍子(称为指南针)和一根水平的棍子(称为日晷棍)组成。
当太阳光线直射到指南针上时,指南针会投下一个影子。
通过观察影子的位置和长度,我们可以判断出当前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
首先,准备一根长而直的木棍作为指南针,然后在它的一个端点固定一个小纸板或小板条作为影子。
然后,用一个直的规矩或直尺来作为日晷棍,将其放在指南针上,调整角度,使其与地面平行。
确定好位置后,可以用泥土或石块固定日晷棍。
最后,在日晷棍上标上时刻,并在地面上绘制出相应的刻度。
制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影子的位置来读取时间了。
在学习日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时间的概念和表达方式,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影子的位置和长度来推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例如,当太阳逐渐升高时,影子会变短,说明太阳在向正午方向移动;而当太阳西下时,影子则会逐渐变长。
通过这种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太阳的运动规律。
此外,我们还可以介绍一些与日晷相关的常识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日晷的作用和运作原理。
首先是经线和纬线的概念。
经线是指穿过地球南北两极的无限条虚线,而纬线则是指穿过地球东西两侧的平行线。
通过了解经线和纬线的存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太阳直射地球的光线和影子的产生。
其次是时区的概念。
时区是根据地球自转和24小时的分割而设立的,每个时区相差约15度经线,因此时间会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了解时区的概念,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和影子长度会有所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一些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科学四下太阳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科学日展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2)知道日孱是根据阳光下影子具有规律性变化的原理制成的。
2、科学探究。
(1)能利用简单的材料根据日臂的计时原理制作简单日导。
(2)能使用自制的简单日暑测量时间。
3、科学态度。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2、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太阳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筒。
学生准备:学具袋、圆筒纸盒、细木棍(长竹签)、橡皮泥、记号笔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儿点了?生:马上说出时间。
师: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生:手表,课室的钟。
师: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生:自由PI答。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初步认识太阳钟。
1、介绍牛顿的故事。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映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2、认识日辱。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第68页的日•介绍,并重点然是日愚有愚针和唇面组成,咎面上的刻度表示一天中的时刻。
并接受古代记录时间的十二时辰。
日皆是根据阳光下影子具有规律性变化的原理制成的。
活动二:自制简易太阳钟引导学生根据日展的计时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钟。
根据江门的纬度为22°,太阳钟HS:愚针和唇面教学反思:通过历史的介绍并结合网络视频,让学生对日皆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太阳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认识。
四年级下册科学日晷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日晷教案科学日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晷的定义和作用。
2.明白日晷原理。
3.能够制作简单的日晷。
二、教学重点1.日晷的定义和作用。
2.日晷制作的步骤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1.日晷的较为抽象的概念。
2.制作日晷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1)导入:了解时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概念,如何测定时间?(2)出示日晷图像,了解它的作用。
2.知识扩展(1)教师讲解日晷的定义及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日晷。
(2)阐述日晷的基本原理和影响日晷时刻读数的因素。
3.制作实验(1)通过现实操作,让学生制作简单的日晷。
(2)运用日晷检测时间,让学生初步掌握日晷的使用方法。
4.学以致用(1)学生通过制作过程和使用过程,体会日晷的原理和作用。
(2)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发挥日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疑点解析1.日晷概念、原理较为抽象,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应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
2.制作日晷过程实际操作,属于实践操作,教师应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多次实验,帮助学生攻克难点。
六、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全班学生制作日晷成功率达到80%以上。
2.学生制作的日晷准确度高,观察能力强。
3.能够熟练运用日晷进行时间测定,掌握日晷的使用技巧。
七、教学反思1.关于日晷的讲解,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制作日晷过程中,由于材料和步骤的不同,学生制作成功率较为分散,教师应再次强调制作要点,并在教学中分层次讲解。
3.评估学生制作成果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和参与积极度,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体验实践过程。
2024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精确时间的步伐《日晷》优质课件
4.2 日 晷
第四单元 精确时间的步伐
2
一、观察 观察赤道式日晷,说一说它的结构特点。
1、赤道式日晷有一根晷针,晷针的影子可以指示时间。 2、赤道式日晷有一块石头做的晷面,上面有刻度线, 表示时间。 3、晷针和晷面都是斜着的。
3
二、阅读
4
赤道式日晷是古代一种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 时刻的装置。太阳由东向西 移动,投在晷面上的晷针影 子从西向东像现代钟表的指 针一样慢慢移动,以此来显 示时刻。
19
5
不同形状的赤道式日晷
6
三、设计制作 制作材料
自制赤道式日晷 硬卡纸、圆规,牙签、铅笔、剪子
制作步骤 1.拿出一个质地比较硬的卡纸, 随后拿出一个圆规,在卡纸上 画出一个大的圆形图案。
7
2.然后在大圆里面画两个较小的圆形 图案,拿剪刀将大圆裁剪下来。
3.将大圆的边均匀分成十二份,用铅笔 标好位置,将每份再分成2份,用铅笔 做好标记。
8
4.在里面两个圆形 边之间的位置用铅 笔标注时辰。
亥子 丑
戌
寅
酉
卯
申
辰
未 午巳
9
5.标注完成后, 拿一根牙签穿 透纸板放置在 中间。
亥子 丑
戌
寅
酉
卯
申
辰
未 午巳
10
6.将卡纸做成一个三角 形底座,斜边的角度为 当地的纬度,这样一个 完整的日晷就完成了。
11
四、反思
使用日晷方法指导:1. 将日晷模型固定在白天一直能被太阳照射 到的平地上。利用指南针使晷针朝向正北方。 2. 调整晷面的倾斜角度,使晷针影子指向的 时刻与钟表的时刻一致。 3. 在其他时间检查日晷的准确性。
《日晷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日晷》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的日晷是如何工作的,掌握其基本原理;
2. 了解日晷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和应用途景;
3. 能够制作简单的日晷并进行实验观测。
导学内容:
一、日晷的基本原理
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光影来测守时间的仪器。
它的原理是利用太阳的光影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规律性变化来确守时间。
在古代中国,日晷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航海、建筑等领域。
二、日晷的制作和应用
日晷的制作材料一般为木头或金属,其形状为一个平面或凹面的器具,上面刻无意刻的刻度。
在应用时,将日晷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根据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位置来确守时间。
三、日晷的重要性和应用途景
在古代中国,日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时间测定工具,被广泛用于农业、航海、建筑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人们准确测守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导学活动:
1. 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日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制作简单的日晷模型,并在不同时间观测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
3. 讨论日晷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和应用途景,思考其在摩登社会的意义。
导学作业:
1. 撰写一份关于日晷的小议论文,介绍其原理、制作方法和应用途景;
2. 制作一个关于日晷的展板,展示日晷的图片、制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3. 利用日晷观测太阳的位置和时间,记录下观测结果并与实际时间进行比照。
《日晷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日晷》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晷的基本原理和历史背景;2.掌握日晷的制作方法和应用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日晷的定义和作用;2.日晷的分类和原理;3.日晷的制作方法;4.日晷的应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日晷的相关知识,制作示范日晷,准备相关教学资料;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日晷的基本知识,准备制作日晷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日晷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日晷的兴趣;2.讲解:介绍日晷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原理,让学生对日晷有一个整体的了解;3.制作: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日晷,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4.实验: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让学生应用自己制作的日晷进行实验,观察日晷的应用效果;5.总结:让学生总结日晷的制作过程和应用技巧,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经验;6.展示: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日晷,让其他同砚进行评判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制作日晷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考察学生对日晷原理和应用技巧的掌握水平;3.评判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六、作业设计:1.要求学生在家中制作一个日晷,并记录制作过程和应用效果;2.要求学生对日晷的原理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了解,撰写一篇日晷相关的钻研报告;3.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新颖的日晷制作方案,并进行展示。
七、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或科技馆参观日晷的展览,增加对日晷的了解;2.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日晷制作和应用技巧的讲解,拓展学生的视野;3.组织学生参与日晷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认识。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日晷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日晷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得到深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科学素养培养做出贡献。
《日晷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日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日晷的原理和作用;2. 掌握日晷的制作方法;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日晷的定义及其作用;2. 日晷的原理;3. 日晷的制作方法;4. 日晷的使用方法;5. 日晷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介绍日晷的定义及其作用(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日晷的定义和作用;2. 让学生讨论日晷在古代的使用情况;3. 引导学生思考日晷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第二节:讲解日晷的原理(20分钟)1. 讲解日晷的原理,包括阳光通过日晷的表盘投影影子,从而显示时间的原理;2. 给学生展示日晷的工作原理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
第三节:制作日晷(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日晷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准备和制作步骤;2.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动手制作自己的日晷;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阳光的变化对日晷的影响。
第四节:使用日晷(15分钟)1. 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日晷;2. 学生可以在校园或家中实际测试日晷的使用效果;3. 学生记录使用日晷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节:讨论日晷在生活中的应用(20分钟)1. 学生分享日晷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学生讨论日晷在现代社会的潜在用途;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日晷结合现代科技,发挥更大作用。
四、作业要求:1. 制作一份日晷实验报告,包括日晷的原理、制作过程、使用效果和个人感受;2. 设计一个用日晷计时的实践活动,并写出活动执行计划;3. 参与班级展示,分享日晷制作经验和使用感受。
五、评价标准:1. 日晷制作质量;2. 实验报告的详细程度和准确性;3. 活动执行计划的合理性和创新性;4. 参与班级展示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日晷制作材料:纸板、圆规、铅笔、尺子等;2. 日晷制作实验设备:太阳灯、日晷模型等;3. 实验报告模板;4. 班级展示场地和设备。
日晷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时间的认识越来越精确。
日晷作为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其独特的计时原理和制作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案例以日晷为主题,设计一堂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日晷,深入了解日晷的原理,感受我国古代科技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晷的原理,掌握日晷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科技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日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日晷的原理,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日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古代日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日晷的原理和作用。
2. 新课讲授(1)讲解日晷的原理:利用太阳光投射在日晷上的影子,通过计算影子长度,确定时间。
(2)展示日晷的制作步骤:① 准备材料:木头、金属片、刻度尺、螺丝等。
② 制作底座:将木头切割成合适大小,钻孔并安装螺丝。
③ 制作晷针:将金属片弯曲成针状,固定在底座上。
④ 制作刻度盘:在金属片上刻度,表示时间。
⑤ 组装:将刻度盘固定在晷针上,完成日晷制作。
3. 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制作日晷的材料。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根据日晷的原理,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日晷。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制作展示(1)每组展示自己的日晷,介绍制作过程和原理。
(2)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我国古代科技的博大精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制作成果:评价学生制作的日晷是否符合要求,原理是否正确。
小学科学12日晷(教案)
小学科学12日晷(教案)教案:小学科学12日晷一、教学目标1. 知道日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如何使用日晷测量时间。
3. 了解日晷的原理和构造。
4.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日晷模型、黑板、粉笔、幻灯片等。
2. 学生准备:笔、纸、尺子等。
三、教学步骤导入:(10分钟)1. 教师用幻灯片或黑板上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日晷,并简单介绍日晷的作用。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怎么使用日晷测量时间吗?请举例说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认识日晷:(15分钟)1. 教师用实物日晷向学生展示各个部分,并解释日晷的构造。
2. 教师让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日晷,并讨论日晷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3.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一步解释日晷的原理和构造。
使用日晷测量时间:(3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时间,如9点,要求学生通过日晷测量出大致的时间。
2.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选择合适的位置,将日晷竖直放置,调节日晷的角度使其与光线垂直。
3. 学生观察阴影的位置,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推测出当前的时间,并进行记录。
5. 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观察结果,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6. 教师给出另外几个时间供学生测量,并逐步增加难度。
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测量时间并对比结果,讨论测量方法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2. 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使用日晷测量三个不同时间,并制作一份测量记录表。
3. 学生在下节课上提交测量记录表,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们对日晷的了解有哪些提升?你们在实践中有什么心得体会?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
3. 学生自评和互评,纠正可能出现的不足和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日晷的作用、使用方法、原理和构造。
《日晷作业设计方案》
《日晷》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晷的原理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日晷的原理和历史。
2. 制作日晷的材料和方法。
3. 实地观察和测试日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日晷的观点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进修:讲解日晷的原理和历史,让学生了解日晷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3. 制作实验:分组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方法制作日晷,体验制作的乐趣。
4. 实地观察:指挥学生到户外应用日晷观测时间,并比较与实际时间的差别。
5.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日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总结应用日晷的优缺点。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制作日晷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反思日晷的意义和应用。
四、作业要求1. 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并记录应用过程中的观测结果。
2. 撰写一篇关于日晷的实验报告,包括制作过程、观测结果和反思。
3. 提交作业时,可以附上制作日晷的照片或视频。
五、评判标准1. 制作日晷的完成度和准确性。
2. 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表达。
3. 参与讨论和团队合作的态度。
六、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日晷的形式和材料,提高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鼓励学生利用日晷观测平时生活中的时间变化,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个《日晷》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希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体会到科学知识的乐趣和应用的意义。
《日晷》教学设计
评价设计
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出自己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说的比较全面的为小组加一颗星。
过程实施
设计(预设)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检测——反馈
评价设计
学生能够完成检测任务
教师评价做题又快有好的同学,为小组得一颗星。
过程实施
设计(预设)
1.选择
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算时间的仪器是()。
过程实施
设计(预设)
(二)制作日晷模型
1.制作日晷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思考观察过的日晷的结构,出示课前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动脑思考设计自己想要制作的日晷模型。教师适时引导,提示学生思考制作中的细节,如晷面、晷针材料的选择以及各部分的结合方式等。将自己的设计图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简单的画下来。
[PPT出示] 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脑的基础上动手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强调小组内做好分工以及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的角度不能随意确定等细节。学生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给予积极评价,进一步向学生渗透科学原理、技术方法等。
三、交流——评价
评价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教师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时。
四位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看看谁说的比较合理。
过程实施
设计(预设)
小组四位同学相互交流,谈谈感受。
四、拓展——应用
评价设计
了解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师给予评价
过程实施
设计(预设)
三、拓展活动
[PPT出示] 教师提出拓展活动主题方向:“ 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 学生积极交流,教师适时出示燃香计时、沙漏、漏刻等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活动,并提示学生将课后学习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延伸课后。
2020-202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日晷》教学反思
2020-202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日晷》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研究了物体的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2、学生分组演示了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怎样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
3、学生讨论交流: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影响。
然后分组进行实验,深入研究了小棒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4、视频播放,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研究出日晷的。
5、交流:这些计时工具是怎样工作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分组制作一个地平日晷,并评议。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科学爱科学精神。
4、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兴趣高涨,善于归纳总结,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感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大象版日晷教案
大象版日晷教案教案标题:大象版日晷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什么是日晷,以及它在时间测量中的作用。
2. 学习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大象版日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大象版日晷的制作材料:一根长竹竿、一个大象模型、一张圆形纸板、一支铅笔、一个小石头。
2. 准备一份关于日晷的简单介绍和使用方法的教学材料。
3. 准备一份制作大象版日晷的步骤说明。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日晷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它在古代是如何帮助人们测量时间的。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没有手表和钟表的时代,人们是如何确定时间的呢?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主体:3. 展示一份关于日晷的简单介绍和使用方法的教学材料,让学生了解日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 分发制作大象版日晷的步骤说明给学生,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方法。
5. 引导学生按照步骤制作大象版日晷,确保他们理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并能够独立完成制作过程。
6. 学生制作完成后,让他们互相展示自己的大象版日晷,并解释它的使用方法。
总结:7. 回顾日晷的作用和原理,再次强调它在古代时间测量中的重要性。
8. 鼓励学生将制作的大象版日晷带回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大象版日晷测量不同时间点的阴影长度,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时间点的阴影长度会有所不同?这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释这一现象?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制作大象版日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检查他们对日晷的理解程度和制作过程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关于日晷的简单介绍和使用方法的教学材料。
2. 制作大象版日晷的步骤说明。
教学反思:1. 教案中的活动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在制作大象版日晷过程中是否能够理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目的?3. 学生对日晷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4. 是否需要对教案中的某些步骤或材料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日晷教学设计
日晷教学设计日晷是一种古老的测时工具,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
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可以利用日晷测量时间。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日晷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运动规律、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日晷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时间有更直观的感知,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兴趣,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晷的作用和原理;2.了解太阳的运动规律;3.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4.学会使用日晷测量时间。
二、教学内容:1.日晷的概念和原理;2.太阳的运动规律;3.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4.使用日晷测量时间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日晷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日晷的作用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时间的关系。
第二步:了解太阳的运动规律1.通过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太阳的日常运动轨迹,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太阳的运动规律。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太阳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吗?有哪些规律?第三步:讨论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让学生回答问题:时间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时间?2.通过实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如钟表、日历等。
3.让学生思考:在没有现代计时工具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计算时间的?第四步:介绍日晷的原理和结构通过图示或模型,向学生展示日晷的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日晷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第五步:实践操作1.分发日晷模型或制作简易日晷,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
2.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并通过日晷测量时间。
3.指导学生将测量的结果转化为常用的时间表示方法。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让学生总结整个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并请几位学生展示他们测量到的结果。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情况,检查是否掌握了日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观察学生对太阳运动规律和时间概念的理解程度;3.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和时间表示方法是否准确。
五、教学延伸:1.通过观察日晷的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日晷的优缺点,与现代计时工具的差异和联系;2.利用日晷的原理进行其他实验,如测量地理位置、测量地球自转速度等,引发学生对科学和物理的兴趣。
观察日晷科学教案
观察日晷科学教案教案标题:观察日晷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观察日晷,学生将能够理解日晷的原理和功能。
2. 学生将能够应用日晷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将能够培养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日晷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日晷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通过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2. 引导学生思考,日晷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太阳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测量时间?实践活动:3. 准备一些日晷模型,确保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模型。
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日晷模型。
5. 解释日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校准和读取时间。
6. 让学生在户外找一个开阔的地方,放置日晷模型,并记录每隔一段时间的太阳位置和对应的时间。
7.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数据,绘制一个太阳位置和时间的图表。
讨论和总结:8. 学生将汇总自己的观察数据,并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结果。
9.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观察到了什么模式或规律?他们能否根据太阳的位置准确测量时间?10.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应用活动:1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你在一个没有钟表的地方,如何使用日晷准确测量时间?1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1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讨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结束活动:14. 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包括日晷的原理和功能,以及如何使用日晷测量时间。
15.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发现。
16. 分发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晷的历史和应用。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绘制的太阳位置和时间图表,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记录观察数据。
3.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应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创造性。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日晷模型,并与同学分享。
2.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使用日晷测量时间,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3.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测量时间的工具,例如水钟和沙漏,并比较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小学日晷活动方案
小学日晷活动方案活动背景日晷是一种古老的测时仪器,通过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日晷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学生的日晷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通过参与日晷活动,学生将能够:1. 理解日晷的原理和工作方式;2. 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并根据太阳的位置测量时间; 4. 探索太阳的运动规律,包括日出、日落和中天时刻; 5. 培养观察和测量的能力; 6. 培养对天文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日晷活动,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 一台大型阳光明媚的房间(或者使用校园露天场地);2. 表示各个时间点的标记杆(麦粒、小纸片等都可); 3. 一个横杆,用于在标记杆之间搭建日晷底座; 4. 一个指针,用于在日晷底座上指示时间。
活动步骤下面将介绍日晷活动的具体步骤:步骤一:介绍日晷原理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日晷的原理,简单解释太阳的运动规律和日晷如何通过太阳的投影来测量时间。
步骤二:制作日晷底座教师和学生一起搭建日晷底座。
将横杆放置在适当的位置,然后在横杆两端相等间隔地插入标记杆。
确保标记杆的顶端在太阳投影时能够清晰可见。
步骤三:观察太阳位置变化将日晷底座放置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来测量时间。
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的投影,并将时间标记在标记杆上。
步骤四:测量日出、日落和中天时刻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例如早上、中午和傍晚,让学生观察太阳的位置并记录时间。
学生可以发现太阳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有所变化。
以早晨第一次看到太阳的时间为日出时刻,傍晚最后一次看到太阳的时间为日落时刻,中午太阳投影最短的时间为中天时刻。
步骤五:探索太阳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探索太阳的运动规律,例如为什么在夏天太阳升起得早和落得晚,为什么在冬天太阳升起得晚和落得早。
步骤六:分享和总结在活动结束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的重点,强调对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天文学知识。
日晷教学教案
日晷教案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光的传播科学实验【过程与方法】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及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孩子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科普的趣味性,爱上科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日晷在生活中应用【教学难点】日晷的原理三、教学方法:提问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式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日晷材料包;对应的PPT课件一份。
五、教学过程:(课堂纪律、规矩强调)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又到了我们开心的科学课。
猜猜我们今天要上什么内容呢?生:制造机器人!制造玩具!做化学小实验!师:你们猜的都是科学课以后会上的内容,我们今天要上的内容是一项伟大的创造!师:不过在上课之前,老师对你们有几点要求。
1.实验前有序进入实验室,不能乱碰器材。
2.进入实验室要穿戴整洁,不可带食物进入实验室。
3.实验过程中要听从老师的指导,仔细观察,精心操作,积极思考实验中的问题。
4.在实验结束后,记得保持好自己座位上的清洁,检查完毕后再离开。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科学课,老师对大家的要求,你们能做到吗?生:能!师:信心好像不是很足!大声地告诉老师,能不能做到?生:能(大声)(课堂导入)师:这节课开始前大家先猜一个谜语:(PPT第5张)弟弟长, 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
(打一生活用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每天起床上课吃饭都要看着它进行哦!(PPT第6张)师:谜底:钟表(PPT第7张)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古代没有钟表的时候怎么看时间吗?(PPT第8张)(看影子看太阳用水滴用香等)师:大家见过这个东西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PPT第9张)师:日晷: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
(PPT第10张)师:让我们今天来制作一个日晷(PPT第11张)实验环节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材料,好吗?生:好啊。
小学拓展性课程教案-日晷
《日晷》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日晷的原理及组成,以及如何计时。
2.亲手经历制作日晷的过程,提升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利用日晷计时的兴趣。
器材说明:爱牛配套器材:卡纸、竹棒、双面胶活动要点:在制作日晷之前,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有关日晷的认识和想法。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制作活动后,让学生进行应用和拓展,设计出利用人的影子来计时的日晷。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你听说过日晷吗?为什么叫日晷?日晷有什么用?学生自由展开有关日晷的讨论。
2.介绍中国古代的日晷,播放日晷视频。
二、问题与聚焦1.介绍日晷的原理和组成:“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它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2. 引出活动:牛顿小时候就为村里做了一个日晷,让我们也来做日晷吧!三、分析与设计1.过渡:要做一个日晷,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么做呢?2.观察阳光下旗杆、树木等物体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对我们制作日晷有什么启发?3.PPT出示:模拟阳光下物体一天中的影子变化。
得出结论:同一物体,一天之中影子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四、材料与工具1.提供爱牛配套器材:卡纸、竹棒、双面胶。
2.教师对相关材料进行介绍,学生可随机提问了解。
五、制作与优化1.利用器材进行制作,完成日晷的制作活动。
2.提问:如何制作日晷的晷针和晷面呢?地平日晷式晷针制作提示:(1)沿卡纸的虚线将晷针剪下来;(2)沿实线对折,用双面胶粘住,根据当地的纬度,剪出晷面与晷针的夹角。
(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3)将晷针粘在晷面中线上,测量时晷针要指向正北方向;(4)根据晷针在晷面上的影子,读出时间。
地平日晷式晷针制作提示:(1)将卡纸上的晷盘和纬度标度剪下来;(2)再将两晷盘正反面的时间标度对齐粘起来;(3)将竹签插进圆盘的中心,使竹签(晷针)与晷盘面垂直。
日晷怎样使用教案
日晷怎样使用教案教案标题:日晷的使用方法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日晷以及其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日晷进行时间测量。
3. 学生能够应用日晷进行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测量。
教学重点:1. 日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如何使用日晷进行时间测量。
教学准备:1. 日晷模型或实际的日晷工具。
2. 时钟或其他时间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入日晷的概念,解释日晷是一种古老的时间测量工具,用来测量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2. 展示日晷模型或实际的日晷工具,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的作用。
知识讲解:1. 解释日晷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来测量时间。
2. 解释日晷的结构,包括指针、刻度盘和底座等部分。
示范操作:1.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日晷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2. 在室外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用日晷指向太阳,观察指针的影子。
3. 让学生观察影子的位置和方向,并根据刻度盘上的刻度确定时间。
练习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台日晷模型或实际的日晷工具。
2. 让学生在室外进行时间测量的练习,相互观察和比较结果。
3. 引导学生讨论使用日晷的优缺点,并与其他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拓展应用:1. 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日晷进行时间测量。
2. 提供一些场景,例如测量午餐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让学生运用日晷进行时间测量的实际操作。
总结反思:1.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日晷的使用方法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日晷的使用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关于日晷的信息,了解其在历史和科学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日晷工具,进一步加深对日晷原理和使用方法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正确使用日晷进行时间测量的能力。
2. 提问学生关于日晷的相关问题,检查他们对于日晷原理和使用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扩展:1. 将日晷与其他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工具的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精确时间的步伐2.《日晷》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根据对赤道式日晷简易制作原型的了解,设计和制作简易赤道式日晷,并使用这个工具进行实地观影计时,发现不足,经反思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因此,为了保证制作的高质量完成,本课前半部分的知识学习就显得很重要,学生了解了赤道式日晷的科学原理基础、结构和功能、使用方法等相关信息的意义就在于此。
对于这些学习,上一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中第1课《影子的形成》和第2课《太阳下的影子》中建立的光影关系的料学概念,以及低年级对简单工具的使用和认识经验,都会提供一定的铺垫与支撑。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设计与制作简易赤道式日晷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晷面观察纸的同心绘制;针与面重直的保持;方向的测定;晷面方向与实际方向的一致;晷面仰角的测量与确定等。
教师要课前制作好课件或视频,给学生详细讲解示范。
为保持学生对制作与测量的兴趣,教师可利用评价机制进行鼓励。
【教学目标】1.知道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工具,是以阳光下光影变化规律为科学原理基础,其中赤道式日晷相对准确,使用较广泛。
2.掌握制作赤道式日晷的方法,积累实践经验,发展实践能力。
3.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制作过程中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能积极投入到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4.体验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规律,设计制作计时工具、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教字准备】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赤道式日晷的资料和图片、视频或模型。
学生制作材料:橡皮泥、牙签、吸管、铅笔、泡沫板、纸板(绘制好同心圆)、彩笔、自制直角三角板(其中一个锐角的度数与本地地理纬度相同)、尺子。
活动场地:教室内和教室外(阳光充足的校园里)。
【教学过程】本课按照设计与制作类课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收集信息(资料阅读)——设计制作(包括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改进完善等基本步骤)——反思评价几个主要活动。
一、导入师:在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人类发明的一些计时工具,还记得中国最早的计时仪器叫什么吗?生:叫日晷,也叫日规。
师:古人们是怎么发明日晷的呢?我们可以一起来回忆一下上一单元我们学过的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生:我们学过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有规律地变化。
生:早晨,影子在树的西边,中午在北边,傍晚在东边。
师: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生:一天中,物体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
师:是这样吗?生(齐):是。
师: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观察,也发现了这种自然规律,聪明而又有创造能力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发明了一种计时工具,就叫日晷。
(板书课题)日暑通常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在阳光下,晷针的影子会落在晷面上,人们观察影子来知道当时的时刻。
(教帅出示日晷图片)二、收集信息师:这张图是日晷的一种。
日晷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分别是地平式日唇、垂直式日唇和赤道式日晷(分别配图)。
其中赤道式日唇既简单又相对准确,使用也最多。
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赤道式日晷。
要想制作成功,你们有什么建议?生:老师,我们需要仔细看看它的结构。
生:我们还要知道它利用了什么原理。
生:我们需要一些材料,还有工具。
师:同学们想得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些赤道式日晷的图片,还有一些资料,各个小组请仔细研究。
把你们的研究所得记录下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
(生小组学习赤道式日晷信息)师:先展示一下你们的收获吧!生:我们知道了赤道式日晷也是有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的。
生:我们发现晷面上有文字还有一些线,文字是古人对一天时间的划分,线叫刻度线。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制作呢?生: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表盘,写上文字。
师:我们现在对时刻的划分,是分成了24小时,我们今天做的日晷可以模仿我们现在常见的表盘进行,明白吗?生:知道了。
生:老师,资料里说晷针要指向正北方,我们怎么找到正北方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说明你们小组不仅认真阅读了资料,还积极地进行了思考,这是个好习惯!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指南针,可以帮助你们找到正北方,指南针会用吗?生:会,我们在科学课上学过。
生:我们看到资料里提到晷面和地面的仰角应是本地的地理纬度,我们没学过这个知识,也不知道学校的地理纬度呀?师:地理纬度是一个角度,这个知识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讲有些复杂。
我们会用就可以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直角三角板,其中有一个角就是咱们这里的地理纬度。
制作时,先把刻度盘上的南北对准实际的南北,然后把这个角粘在晷面和下面的托板之间就可以了。
(师边示范边讲解)师:使用时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吗?生:要放在水平的地面。
生:冬天和夏天看的不一样。
师:这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夏天看晷面上面,冬天看晷面的下方。
师:还有什么收获或者疑问吗?生:我们知道了晷针和晷面要保持垂直,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师:晷针和晷面垂直就是这样,就像这根铅笔,竖着放到桌面,笔尖指向正上方,而不是斜着,可以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帮我们在针周围这样量几次,看看是不是每次都是直角,如果都是就说明晷针和暑面垂直了。
(师边讲解边示范)师:还有吗?生:......三、设计与制作在对赤道式日晷的信息收集过程中,学生对怎么制作简易日晷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日晷制作方案的设计就不会很突兀了,但是他们还需要动脑筋解决一些实际操作方面的困难。
师:我知道,大家现在很想亲自动手来制作了,但是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就是要把制作的方案先设计一下。
各小组根据刚才的学习所得,设计一下你们打算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赤道式日晷,并把你们的方案记录下来,要求写清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步骤。
最好用文字和画图相结合的方法记录。
开始吧!(生小组设计方案,师巡视辅助)师:都研究好了吗?哪个组介绍一下?其他组要认真倾听,很可能别的小组的方案对你们小组会有所帮助,也可以帮别的小组提出友情建议。
生:我们需要的材料有:卡纸、牙签、笔、双面胶,先在卡纸上画一个大大的圆,做晷面,可是我们不会画图,刻度怎么标也不是很清楚。
然后,把牙签插在晷面上,再把你说的三角板粘在晷面和底板之间。
师:很清楚,对于这个小组遇到的困难其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生:我们小组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想用图规,但是还用不好呢。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一个画好的面圆板(教师出示)。
关于刻度,我们这次做的是简易日暑模型,所以晷面上的刻度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也就是每一个小时画一次,要根据实际情况画,落在晷面上哪里就画哪里。
生:老师,我们觉得牙签太细了,容易歪,所以我们想用一次性筷子做针可以吗?师:当然可以呀!还可以用吸管做导针,主要是保证晷针垂直于晷面上,怎么保证呢?生:用胶水可以吗?生:我们想用橡皮泥固定晷针。
生:我们想用超轻黏土固定。
师:都是好主意!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使用自制的日晷来记录一天的影子,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我们什么时候做这个观察活动呢?生:在学校还要上课,不能保证每一个小时都记录一次!生:周六或周日做吧,只要不是阴天就行了。
师:那这样,这个活动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参加,也就是每位同学都做一个简易赤道式日晷,根据天气情况、找个方便的时间自己来在晷面上画上影子,并标上时间。
画好后我们再约时间全班展示,你们看可以吗?生:(齐声)好。
师: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些材料,还有一些材料需要你们自己去准备。
(学生利用课堂制余时间和课下时间依照设计的方案制作好日晷,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个自制日晷模型展示一下实地测影的规范操作要领)四、评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第二课时上课时间,一周后…...)师:大家把你们的作品都带来了吗?好!我们先互相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可以边看边文流。
(学生间交流分享,教师巡视观察。
寻找典型作品,选择好交流人员)师:停!请大家都到自己座位上。
哪位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介招一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此过程中有两点教师要关注。
第一,引领学生对不同记录纸上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引领学生说出自己的新发现,特别是对简易日晷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方面引发的思考)师:看来,真实的日晷不是那么简单,古时的人们一定经过了很长时间不断地改进才最终获得了成功。
我们真应该为他们鼓掌表示钦佩!【教学反思】这是一次典型的技术类课程的尝试,技术实践活动的教学组织和以建立科学概念为主的科学课有着很多不同,需要更多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非常浓厚,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当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和保持较长时间观察活动的般力方面仍略嫌不足。
【总结点评】本课教学,有着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丰富的学习资源、辅助了信息的有效收集关于日晷和赤道式日晷的资料,教师准备得很充分,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类别丰富,有图片文字、视频、模型等,并且,我们关注到教师对这些资源都作了进一步的处理,使得学接受。
另一个方面是资料的准确与详细,特别是关于晷面刻度的清晰放大图,方便生信息的收集。
2.足够的材料,保证了全员参与,也保证了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制作简易日晷,为保证学生都能具有这次制作的经历,教师准备了足够多的材料,并且没有对材料进行硬性的全班统一规定,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自选材料的机会,这就保证了学生全员参与,也保证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历,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资源。
3.关注了对技工具发展本质的一些认知体验动手做无疑是学生都喜欢的,也很热闹。
但老师很清楚,在保持学生动手做的兴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从根本上,教师不是仅仅希望学生在知识积累层面上有更多的收获,而是希望学生在经验、经历层面也有更多的积累。
特别是,教师引领学生关注了技术与工具发展和进化的一些规律,例如工具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工具与技术的成熟需要不断改进,日晷测时是有着不足之处等等。
而这些体验的积累对于本单元总目标的落实,以及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