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案例题

合集下载

法律常识案例试题及答案(3篇)

法律常识案例试题及答案(3篇)

第1篇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的基本特征?A. 国家制定性B. 国家强制性C. 公正性D. 民主性答案:D解析: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家制定性、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性和公正性。

民主性虽然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关,但并非其基本特征。

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不包括以下哪项?A. 平等权B. 政治权利和自由C. 教育权利D. 劳动权答案:C解析: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等,教育权利虽然重要,但并非基本权利和义务。

3.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盗窃罪?A. 未经他人同意,私自进入他人住宅,窃取少量财物B. 在公共场所,趁人不备,窃取少量财物C. 采取欺骗手段,使他人交出少量财物D. 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答案:D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选项D中,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民事纠纷?A. 房地产纠纷B. 劳动争议C. 刑事案件D. 交通事故答案:C解析: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产生的纠纷。

刑事案件属于刑事纠纷,不属于民事纠纷。

5.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事实?A. 行为B. 事件C. 法律D. 情况答案:C解析: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

法律本身不属于法律事实,而是产生法律事实的依据。

二、判断题1. 法律的制定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和通过。

()答案:错误解析:法律的制定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的审议和通过。

2.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答案:正确解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 民事诉讼中,原告必须在被告答辩期内提出诉讼请求。

()答案:错误解析:原告提出诉讼请求的时间不受答辩期的限制。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对证据有质证的权利。

()答案:正确解析:被告人对证据有质证的权利,这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

刑法练习题目

刑法练习题目

刑法练习题目1. 张某盗窃案件张某是一位失业的年轻人,由于生活困境,他决定犯罪盗窃。

一天晚上,他成功地从邻居家偷走了一台价值5000元的电视。

然而,他在逃离现场时被邻居发现报警,最终被捕。

问题: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请判断张某的犯罪行为以及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他人不愿意的情况下,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张某盗窃了邻居的电视,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的最高刑罚是有期徒刑3年,并可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判处有期徒刑3年以上7年以下,并处罚金。

根据案情描述,张某盗窃行为虽然成功,但被邻居发现并报警,最终被捕,他应被认定为普通盗窃罪。

根据情节不严重,他可能面临有期徒刑3年以下,以及相应数额的罚金的刑事责任。

2. 李某故意伤害案李某与王某为邻居,两人之间一直存在矛盾。

某日,二人发生口角,情绪激动的李某突然拿起一把刀朝着王某刺去,导致王某的手臂受伤。

问题: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请判断李某的犯罪行为以及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实施暴力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健康损害的行为。

李某在与王某发生口角后,动用刀具对王某进行刺击,造成王某手臂受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刑罚依据主观故意强弱,分为三个等级:轻伤、重伤和特别重伤。

根据案情描述,王某的手臂受伤,涉嫌轻伤。

如果李某被认定犯有故意伤害罪,根据情节轻微,他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

3. 赵某故意杀人案赵某与李某存在长期恩怨,某日,赵某带着一把刀找到李某,一怒之下将其刺死。

问题: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请判断赵某的犯罪行为以及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主观故意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

赵某在一怒之下,使用刀具将李某刺死,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刑罚较为严重。

情节较轻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重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学案例分析45题及答案

刑法学案例分析45题及答案

刑法学案例分析45题及答案1. 案例背景:小明因为盗窃一辆汽车被捕,被控犯有盗窃罪。

小明辩称自己只是想开一下汽车,没故意图占为己有。

请分析小明的辩护是否成立,并解释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根据刑法规定,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盗窃行为,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二是主观要件,即具有故意。

小明辩称只是想开一下汽车,没故意图占为己有,但是从事实来看,小明窃取了他人的汽车,属于盗窃行为。

而主观上的故意指的是明知是他人财物,却仍然故意窃取。

因此,小明的辩护不成立,他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 案例背景:小红因为故意伤害他人被控犯有故意伤害罪。

小红辩称自己只是想吓唬对方,并没有实际打伤对方。

请分析小红的辩护是否成立,并解释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伤害行为,即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疾病或者死亡;二是主观要件,即具有故意。

小红辩称只是想吓唬对方,并没有实际打伤对方,但是从事实来看,小红的行为已经对对方造成为了身体伤害。

而主观上的故意指的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却仍然故意进行伤害行为。

因此,小红的辩护不成立,她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3. 案例背景:小华因为故意杀人被控犯有故意杀人罪。

小华辩称自己只是想吓唬对方,并没有真的杀人。

请分析小华的辩护是否成立,并解释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杀人行为,即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二是主观要件,即具有故意。

小华辩称只是想吓唬对方,并没有真的杀人,但是从事实来看,小华的行为已经导致对方死亡,属于杀人行为。

而主观上的故意指的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却仍然故意进行杀人行为。

因此,小华的辩护不成立,他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4. 案例背景:小明因为故意伤害他人被控犯有故意伤害罪。

小明辩称自己只是出于自卫而伤害对方,没有故意伤害的主观意图。

请分析小明的辩护是否成立,并解释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国家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国家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国家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库案例一:盗窃案案例二:受贿案案例三:故意伤害案案例四:侵犯著作权案案例五:杀人案案例六:贩卖毒品案案例七:强奸案案例八:合同纠纷案案例九:拒不执行判决案案例十:盗窃电动车案案例一:盗窃案案例描述:甲某因盗窃一辆汽车被警方抓获。

在警方询问过程中,甲某供述了其犯罪事实,并详细说明了盗窃汽车的具体手法。

现甲某的辩护律师认为,甲某在供述过程中没有被告知其权利,且没有律师陪同,此次供述的证据不可信。

分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被告人在接受询问时应当被告知其权利,并有权要求律师陪同。

鉴于甲某在供述过程中没有被告知其权利,且没有律师陪同,因此,甲某的供述属于非法证据,不应该作为定罪的依据。

案例二:受贿案案例描述:某公务员乙某因收受他人贿赂而被检方起诉。

乙某辩称,他之所以收受贿赂是因为自己手头拮据,无力支付子女的学费和母亲的医疗费用。

乙某的律师提出,考虑到乙某的困难境地以及贪污数额较小,法院应当从轻处罚。

分析:根据刑法规定,受贿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应该严肃追究责任。

虽然乙某存在财务困难的情况,但这并不能成为他受贿的合理理由,也不能成为减轻刑罚的依据。

法院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对乙某进行惩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案例三:故意伤害案案例描述:甲某因与乙某发生冲突,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用刀将乙某腿部刺伤。

甲某的辩护律师认为,甲某只是一时冲动,并没有故意伤害乙某。

他主张根据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程度,将甲某定性为过失伤害。

分析: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故意伤害案件,要根据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程度进行认定。

在本案中,甲某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使用刀具对乙某进行攻击,表明其具有一定的主观故意。

因此,无法认定甲某为过失伤害,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来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四:侵犯著作权案案例描述:某公司甲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复制并销售他人的著作权作品。

被侵权人乙发现后将甲告上法庭。

甲的辩护律师提出,甲作为公司员工,行为应归责于公司,他个人无法独立承担侵权责任。

刑法期末考试案例试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案例试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案例试题及答案案例一:故意伤害罪案情简介:张某与李某因琐事发生争执,张某在愤怒之下,用拳头击打李某面部,导致李某鼻骨骨折。

经鉴定,李某的伤害程度构成轻伤。

问题: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 如果构成犯罪,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3. 张某可能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答案:1. 张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2.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3. 张某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法律后果。

案例二:盗窃罪案情简介:王某在一家超市内,趁店员不注意,将价值2000元的商品藏入自己的背包中,并试图离开超市。

在出口处,超市的防盗系统报警,王某被当场抓获。

问题:1.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 如果构成犯罪,王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3. 王某可能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答案:1. 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盗窃罪。

2. 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3. 王某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法律后果。

案例三:贪污罪案情简介:赵某是某国有企业的财务主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了单位资金10万元。

问题:1. 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 如果构成犯罪,赵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3. 赵某可能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答案:1. 赵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的,构成贪污罪。

2. 赵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3. 赵某可能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法律后果。

案例四:交通肇事罪案情简介:刘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超速行驶,导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问题:1. 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 如果构成犯罪,刘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3. 刘某可能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答案:1. 刘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2024法硕非法学刑法案例题

2024法硕非法学刑法案例题

题目: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背景】某市,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李某将自有的房屋出租给张某使用,租赁期限为一年。

然而,在租赁期限届满后,张某要求李某继续履行合同,但李某拒绝。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1. 李某拒绝继续履行合同的理由是什么?法院应如何认定?2. 张某是否可以主张违约金?请说明法律依据。

3. 如果张某胜诉,如何处理本案涉及的房屋租金问题?【分析】1. 李某拒绝继续履行合同的理由是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租赁期限为一年,期限届满后不再续租。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租赁期限,租赁期限届满后,租赁合同终止。

因此,法院可以认定李某拒绝继续履行合同的理由是合法的。

2. 张某不能主张违约金。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但是,本案中租赁期限已经届满,双方并未续租,因此张某不能主张违约金。

3. 对于本案涉及的房屋租金问题,法院可以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裁决。

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按照协商结果处理;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裁决。

【案例答案】根据以上分析,本案涉及的房屋租金问题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处理:1. 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按照协商结果处理;2. 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裁决;3. 考虑到本案中房屋租赁期限已经届满,双方并未续租,因此张某不能主张违约金;4. 李某应当按照法院裁决结果返还房屋租金给张某。

综上所述,本案涉及的房屋租金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处理。

法律案例题库及答案(3篇)

法律案例题库及答案(3篇)

第1篇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客体要件B. 主观要件C. 犯罪主体D. 犯罪时间答案:D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欺诈?A. 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B. 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C. 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D. 以重大误解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答案:B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侵权?A.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B. 侵犯他人人身权益C. 侵犯他人财产权益D. 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答案:D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哪种情况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A.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B. 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C.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D.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答案:A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哪个机构有权解释宪法?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国家主席D. 国务院总理答案:B二、判断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是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答案:正确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答案:正确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避险人承担侵权责任。

答案:错误,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侵权责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答案:正确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合同法中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合同为无效合同:-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司法考试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一、案例一。

某人因为感情纠纷,持刀将前女友刺伤,导致其受伤。

该行为构成了什么罪名?请分析其构成要件并给出相应的法律条文依据。

答案,该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案例二。

甲某因为经济困难,趁夜深人静,潜入某商店盗窃财物,价值共计5000元。

请分析其构成的犯罪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答案,甲某的行为构成了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盗窃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案例三。

某公司老板因为欠薪问题,多次拖欠员工工资,导致员工生活困难。

请分析老板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名,并给出相应的法律依据。

答案,老板的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四、案例四。

某人因为违章行为驾驶机动车,导致交通事故并造成他人受伤。

请分析其构成的犯罪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答案,该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因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案例五。

某人因为个人恩怨,故意放火烧毁他人房屋,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请分析其构成的犯罪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答案,该行为构成放火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是,有放火的故意;放火的对象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公共场所、他人住宅或者他人财物。

六、案例六。

某人因为赌博欠下巨额赌债,为了偿还赌债,实施了诈骗行为。

请分析其构成的犯罪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答案,该行为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骗,骗取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七、案例七。

某人因为报复社会,多次实施爆炸恐怖袭击,造成严重社会恐慌和财产损失。

犯罪案例法律分析题(3篇)

犯罪案例法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男,30岁,无业。

2019年12月,张某因生活所迫,产生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踩点,张某确定了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小区居民楼为盗窃目标。

2019年12月25日凌晨,张某携带工具潜入该居民楼,先后进入三户人家,窃得现金人民币3万元、金项链一条、平板电脑一台。

案发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法律分析:一、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入户盗窃,窃得现金人民币3万元、金项链一条、平板电脑一台,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二、张某的盗窃数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在本案中,张某盗窃的现金人民币3万元、金项链一条、平板电脑一台,共计价值人民币3.5万元,已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

三、张某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张某犯盗窃罪,应当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张某的量刑情节。

1.张某是初犯,无前科劣迹,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张某盗窃的财物已经全部返还,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3.张某认罪态度较好,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五、张某的刑罚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法律案例司法真题及答案(3篇)

法律案例司法真题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题1. 案例背景:甲与乙系邻居,因土地权属纠纷发生争执。

甲认为乙侵犯了自己的土地权属,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审理,法院判决乙返还甲土地。

乙不服一审判决,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 案例问题:(1)甲提起诉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2)法院一审判决是否正确?(3)乙上诉的期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案例分析及答案:(1)甲提起诉讼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②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④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本案中,甲与乙系土地权属纠纷的当事人,具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受诉人民法院也有管辖权,因此甲提起诉讼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

(2)法院一审判决正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本案中,甲与乙就土地权属发生争议,甲请求法院确认自己的权利,法院依法判决乙返还甲土地,符合法律规定。

(3)乙上诉的期限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本案中,乙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符合法律规定。

二、案例分析题1. 案例背景: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甲为法定代表人。

公司成立后,甲擅自将公司资金借贷给其朋友丁,导致公司经营困难。

乙、丙得知后,要求甲退还借款,但甲拒绝。

乙、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退还借款。

2. 案例问题:(1)乙、丙提起诉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2)甲是否应退还借款?(3)甲的法定代表人身份是否影响其个人责任?3. 案例分析及答案:(1)乙、丙提起诉讼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

法律中的刑法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中的刑法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被告人张三,男,25岁,汉族,大学文化,无业。

2019年3月,张三因与邻居李四因琐事发生纠纷,怀恨在心。

同年4月,张三购买一把匕首,准备伺机报复。

2019年5月,张三在李四家中,趁李四不备,持匕首猛刺李四胸部,致李四心脏破裂,当场死亡。

案发后,张三潜逃至外地,于2020年2月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争议焦点1. 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2. 张三是否具有自首情节?3. 对张三如何量刑?三、案例分析(一)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张三因与李四发生纠纷,怀恨在心,购买匕首准备报复。

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张三持匕首猛刺李四胸部,致李四心脏破裂,当场死亡。

张三的行为符合以下要件:1. 张三的行为具有非法性。

张三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侵犯了他人生命权,违反了刑法的规定。

2. 张三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张三的行为造成了李四死亡的严重后果,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3. 张三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张三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4. 张三的行为具有主观故意。

张三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仍然决意为之,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综上所述,张三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张三是否具有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张三在犯罪后逃至外地,于2020年2月被公安机关抓获。

根据相关规定,张三的行为不属于自动投案,不构成自首。

(三)对张三如何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刑罚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典型法律犯罪案例分析题(3篇)

典型法律犯罪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某,男,35岁,汉族,个体经营者。

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于某年某月某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被害人李某某,男,28岁,汉族,个体经营者。

案发时与张某某因生意纠纷产生矛盾。

某年某月某日,张某某与李某某在某餐厅吃饭时,双方因生意纠纷发生争执。

张某某酒后情绪激动,持刀朝李某某头部猛刺一刀,致李某某头部开放性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争议焦点1. 张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张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三、分析论证(一)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后果发生。

在本案中,张某某持刀朝李某某头部猛刺一刀,其行为明显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

根据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等证据,可以认定张某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主观要件。

(二)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后果发生。

在本案中,张某某在持刀刺伤李某某后,李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等证据,可以认定张某某的行为具有致李某某死亡的故意。

但是,需要进一步分析张某某的主观故意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而希望这种后果发生。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这种后果发生。

在本案中,张某某在持刀刺伤李某某后,李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等证据,可以认定张某某的行为具有致李某某死亡的间接故意。

因为张某某在持刀刺伤李某某时,已经预见到李某某可能死亡,但仍然放任这种后果发生。

案例分析题法律刑法(3篇)

案例分析题法律刑法(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小王,男,25岁,某市某区居民。

2021年6月,小王因与他人发生纠纷,持刀将对方打成重伤。

案发后,小王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被害人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事实2021年6月某日,小王与同村村民李某因土地纠纷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小王情绪激动,持刀将李某刺伤。

李某被刺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发后,小王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三、法律问题1. 小王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若构成故意伤害罪,小王应受到何种处罚?四、案例分析(一)小王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本案中,小王持刀将李某刺伤,致其死亡,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具体分析如下:1. 小王的行为具有故意。

小王在发生纠纷时,情绪激动,持刀将李某刺伤,表明其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伤害李某,但仍故意实施该行为。

2. 小王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生命权。

生命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李某因小王的行为而丧失生命,小王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生命权。

3. 小王的行为造成了李某的死亡。

根据案件事实,李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小王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小王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小王应受到何种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本案中,小王的行为导致李某死亡,且其行为具有故意,情节严重,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综合考虑小王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因此,对小王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刑期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法庭审理时的判决决定。

刑法法律案例题目(3篇)

刑法法律案例题目(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日益增多,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本文以张某恶意透支信用卡案为例,分析恶意透支信用卡行为的刑法适用,探讨我国刑法在打击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方面的完善措施。

一、引言信用卡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恶意透支信用卡行为却屡见不鲜,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恶意透支信用卡行为不仅侵犯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恶意透支信用卡行为的刑法适用,对于维护金融秩序、保障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恶意透支信用卡行为的刑法适用1.恶意透支信用卡行为的定义恶意透支信用卡,是指信用卡持卡人明知自己没有还款能力,却超出信用卡额度进行消费,并在规定期限内未偿还透支款的行为。

2.恶意透支信用卡行为的刑法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具体如下:(1)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案例分析1.案情简介张某,男,30岁,某公司职员。

2019年6月,张某在某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额度为5万元。

在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张某恶意透支信用卡,超出额度消费达20万元,并在规定期限内未偿还透支款。

经调查,张某恶意透支信用卡用于个人挥霍,并无正当理由。

2.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张某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具体分析如下:(1)张某明知自己没有还款能力,却超出信用卡额度进行消费,符合恶意透支信用卡行为的定义。

(2)张某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巨大,达到20万元,属于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刑法法律案件案例分析题(3篇)

刑法法律案件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盗窃案。

被告人张某,男,30岁,无业。

被害人李某,男,28岁,某公司职员。

案发当天,李某在回家途中,被张某以暴力手段抢劫,价值人民币2万元的现金被抢走。

案发后,李某立即报警,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于次日将张某抓获。

张某对抢劫的事实供认不讳,但辩称其行为属于激情犯罪,请求从轻处罚。

二、案例分析(一)案件事实1.张某以暴力手段抢劫李某人民币2万元,构成抢劫罪。

2.张某在作案过程中,对李某实施暴力行为,导致李某受伤,但未构成重伤。

(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抢劫金融机构的;(二)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三)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四)抢劫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案例分析1.张某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本案中,张某以暴力手段抢劫李某人民币2万元,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2.张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在本案中,张某虽然对李某实施了暴力行为,但未构成重伤,因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3.张某的行为属于激情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激情犯罪是指在犯罪过程中,因被害人刺激或挑衅,使犯罪人情绪失控,失去理智而实施的犯罪行为。

在本案中,张某辩称其行为属于激情犯罪,请求从轻处罚。

法律刑法案例题(3篇)

法律刑法案例题(3篇)

第1篇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男,35岁,汉族,某市某区人,无业。

被害人王某,男,30岁,汉族,某市某区人,某公司职员。

2019年5月20日18时许,张某与王某在某市某区某餐厅就餐。

在就餐过程中,因张某与王某对餐厅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存在分歧,双方发生口角。

张某情绪激动,起身与王某理论。

王某亦情绪激动,双方遂发生肢体冲突。

在冲突过程中,张某用拳头击打王某的头部,导致王某头部受伤。

王某遂拨打110报警,张某被当场抓获。

经鉴定,王某头部受伤构成轻伤二级。

二、案件审理案件发生后,某市某区公安局以张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将案件移送至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向某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某市某区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在审理过程中,张某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三、法院判决某市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轻伤二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犯罪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张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四、判决理由1. 关于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院认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张某在餐厅就餐过程中,因与王某发生口角,情绪激动,起身击打王某头部,导致王某头部受伤。

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 关于张某是否可以从轻处罚。

法院认为,张某犯罪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可以从轻处罚。

3. 关于张某是否适用缓刑。

法院认为,张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可以适用缓刑。

综上所述,法院依法对张某作出上述判决。

刑法法律案件案例分析题(3篇)

刑法法律案件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例背景】2019年3月,某市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

被害人李某,男,20岁,系某公司员工。

犯罪嫌疑人张某,男,25岁,系李某的前同事。

张某因与李某在工作中产生矛盾,怀恨在心。

2019年3月15日,张某携带一把匕首来到李某家中,趁李某不备,用匕首刺伤李某,致其重伤。

案发后,张某逃离现场,李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案例分析】1. 犯罪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携带匕首,故意伤害李某,致其重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张某,男,25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2)犯罪客体:李某的人身权利。

(3)犯罪主观方面:张某故意伤害李某,具有伤害的故意。

(4)犯罪客观方面:张某携带匕首,刺伤李某,致其重伤。

2. 犯罪情节(1)犯罪手段:张某使用匕首刺伤李某,手段残忍。

(2)犯罪时间:2019年3月15日,正值白天,作案时间充分。

(3)犯罪地点:李某家中,作案地点隐蔽。

(4)犯罪对象:李某,系张某的前同事,双方在工作中存在矛盾。

(5)犯罪后果:李某被刺伤,致其重伤。

3. 犯罪性质本案中,张某故意伤害李某,致其重伤,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性大。

4.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综上所述,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二、案例分析题假设你是一名检察官,以下是针对此案的分析题:(1)请根据我国刑法,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为什么?(2)请结合本案,谈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3)请从犯罪手段、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对象、犯罪后果等方面,分析本案的犯罪情节。

(4)请结合我国刑法,谈谈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

法律_刑法案例分析题库(3篇)

法律_刑法案例分析题库(3篇)

第1篇1. 案例一:张某故意杀人案案情简介:张某,男,35岁,某市人。

因与邻居李某发生纠纷,心生怨恨。

一日,张某持刀将李某刺死。

案发后,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问题:(1)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2)张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3)对张某应如何量刑?2. 案例二:王某盗窃案案情简介:王某,男,25岁,某市人。

王某为筹集赌资,于某晚潜入邻居李某家中,盗走现金5万元。

案发后,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问题:(1)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王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3)对王某应如何量刑?3. 案例三:陈某交通肇事案案情简介:陈某,男,30岁,某市人。

陈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客车,与一辆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摩托车驾驶员重伤。

案发后,陈某主动停车报警,并拨打急救电话。

问题:(1)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2)陈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4. 案例四:李某诈骗案案情简介:李某,女,45岁,某市人。

李某虚构自己为某知名企业高管,以投资为由,骗取被害人张某人民币50万元。

案发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问题:(1)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2)李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3)对李某应如何量刑?5. 案例五:周某强奸案案情简介:周某,男,28岁,某市人。

周某酒后强行与被害人杨某发生性关系。

案发后,周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问题:(1)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2)周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3)对周某应如何量刑?6. 案例六:赵某职务侵占案案情简介:赵某,男,40岁,某市某公司经理。

赵某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公款人民币10万元。

案发后,赵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问题:(1)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2)赵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7. 案例七:孙某故意伤害案案情简介:孙某,男,35岁,某市人。

孙某因琐事与邻居刘某发生争执,后将刘某打成轻伤。

法律中的刑法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中的刑法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A区居民李某,男,30岁,无业。

因与邻居张某(男,28岁,工人)因邻里纠纷产生矛盾。

一天,李某酒后回家,在小区门口遇到张某,两人言语不和,进而发生肢体冲突。

在冲突过程中,李某持刀将张某刺伤,致其重伤。

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发后,李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二、争议焦点1.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如果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其应当如何量刑?三、案例分析(一)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1. 刑法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分析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使他人身体受到伤害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酒后持刀将张某刺伤,致其死亡,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1)李某的行为具有故意性。

李某在酒后将张某刺伤,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张某造成伤害,但仍然实施了伤害行为,表明其具有故意伤害的故意。

(2)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生命权。

张某在受到李某的伤害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行为导致张某的生命权受到侵犯。

(3)李某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李某在酒后持刀伤人,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综上所述,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李某的刑罚适用1. 刑法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分析在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导致张某死亡,属于故意伤害罪中的“致人死亡”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李某应当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从犯罪情节来看,李某酒后持刀伤人,致人死亡,犯罪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极大。

(2)从犯罪动机来看,李某因邻里纠纷而持刀伤人,动机卑劣。

刑法的法律案例分析题目(3篇)

刑法的法律案例分析题目(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3月15日晚上,被告人李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行驶至本市某路段时,因车速过快,与前方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车驾驶员张某当场死亡,李某本人受伤。

经鉴定,李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2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事故发生后,李某主动报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二、争议焦点1.李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2.李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3.李某的刑事责任如何确定?三、案例分析(一)李某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符合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二)李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本案中,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因车速过快与张某发生碰撞,造成张某死亡,其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三)李某的刑事责任如何确定?1.关于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竞合问题李某的行为同时符合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属于想象竞合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想象竞合犯应当从一重罪处罚。

由于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较重,故李某的行为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2.关于李某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李某犯交通肇事罪,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鉴于李某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报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四、结论综上所述,李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案例题篇一:国家司法考试经典案例题-刑法刑法外出经商的甲与乙在某一宾馆同时租用一间房住宿。

2003年5月深夜,宾馆大楼突然发生火灾,火势极其猛烈,甲乙得和这一消息后,急忙穿上衣服逃拿。

乙因年迈体衰,行动不便,甲快速奔跑,将乙撞倒,致其头破血流,当场昏厥,不治而亡。

问:甲的行为是否正当,其有无刑责任?刑法答案甲的行为具有避险性质,但是属于避险过当,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1条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损害另一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行为。

甲在发生火灾、自己的遭受严重威胁之时,为逃跑求生,将乙撞倒,属于紧急避险行为。

因为在当时情况下,情势危急,如果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求得生路,为避免自己生命所遭受的紧急危险,仓皇出逃,即使致乙倒死亡,也是属于“不得已”的情形,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应发行避险行为。

但是,结合本案的具体情况考虑,刑法学上一般认为,不允许避险以牺牲他人生命的方式保全自己,而且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之一是保全的利益当大于牺牲的利益,甲以牺牲他人生命方式保全自己生命,已经超过了紧急避险峰的限度,属于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篇二:刑法学-案例分析题答案四、案例分析1、哈吉奥格雷,男,33岁,某外国国籍,飞机副驾驶员。

奥格雷与机组人员一道执行该外国境内内航班飞行任务?? 请分析:对奥格雷的劫什么行为能否适用我国刑法予以处理?为什么?答:对奥格雷的劫机行为可以适用我国的刑法予以处理;因为根据我国刑法典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犯罪的,除法律有 5 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具体包括领陆、领水、领空,我国刑法典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奥格雷的劫机行为发生在我国的领空,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的领土上,所以我国具有管辖权,对他的劫机行为可以适用我国的刑法予以处理。

2、陈X文,男20岁,书店职工。

金X七,男,20岁,书店职工。

一天傍晚,陈某、金某、结识了本镇的未婚女青年罗某??请分析:陈X文、金X七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答:被告人陈×文、金×七的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不构成犯罪。

因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具有刑事违法性;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

陈×文、金×七与方×、罗×之间的行为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且四人均已年满 18 周岁的未婚青年,他们的行为不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为刑法所禁止,因此陈×文、金×七的行为只属于不道德行为,不构成犯罪。

3、王某,男20岁,农民。

王某与被害人陈某(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

一日,王某与其弟去河边洗澡?? 请分析:王XX的行为与陈XX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王XX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答:王××的行为与陈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的行为已构成犯罪。

(二)王××带领未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陈××去河里游泳,他就有保护陈××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义务,但是王××并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将陈××带到深水处后没有在旁边保护,而是自行回到岸边洗澡,洗完澡后又没有将陈××带回,最后导致陈××在深水中体力消耗过大,又无人帮助而溺水死亡。

因此,王××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与陈××的死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由于王××的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导致了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并为刑法所禁止的,因而王××的行为已构成犯罪。

4、李某,男,45岁,农民。

李某见一群农民在他家自留山坡上挖树蔸作柴烧,很是生气,遂对其子说:“咱俩从山后面爬上去,往山下滚石头,砸死他几个,看他们以后谁还敢来挖??”请分析:李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为什么?答:李某行为的心理态度是直接故意。

因为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被告人李某明知其往山下滚石头可能砸死在他家自留山坡上挖树蔸的人,但李某仍然希望砸死他,并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实施了往山下滚石头的行为,而且也导致了挖树蔸的农民中的一人砸死。

所以被告人李某的心理态度为直接故意。

5、李某,男25岁,拖拉机驾驶员。

李某于一天下午5点半,为了换油桶,将内盛冻油的油桶在自家院内用火烤,?? 请分析:李某行为时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为什么?答:李××行为时的主观心里态度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因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被告人李××应当预见到自己在自家院内烤冰油的行为,会导致油桶爆炸而危及他人生命的结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炸死一人、重伤一人、烧伤数人的严重危害社会的后果。

6、赵某,男,十九岁。

一天晚上九时,赵某在某市某某厂门口见陈某等三人骑一辆自行车由西向东而来,误认为是同厂青年,便伸手拦截。

??请分析:赵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答:赵××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因为:我国刑法典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陈×等人在赵××一再解释,并多次回厂躲避的情况下,还用砖块向赵××的面部猛打,陈×等人的行为严重危害赵××的人身安全,而且,赵××的正当防卫权也不应当由于赵××非法携带刀具而予以剥夺,因此,赵××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的为,不构成犯罪,但赵××的非法携带刀具的行为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7、何某,男43岁某建筑工程队队长。

某市镇一家饭馆突然失火,火焰顿时随风烧向邻屋。

当消防车赶来抢救时,火舌已伸向第在家邻居。

此时??请分析:何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是否应负责任?为什么?答:何××的行为不是紧急避险的行为,应负责任。

因为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由于紧急避险行为的实施,必然会给法律保护的另一权益造成损害,因而法律规定只有在迫不得已的危急情况下,才能实施紧急避险。

所谓迫不得已是指在危险发生的非常之际,已不能用其他方法避免。

在本案中,何××完全可以通过带领工人救火来避免火焰的蔓延到自己施工的建筑工地,但何××采用拆毁近邻第四家房屋铲出隔离空道的方法来避免自己施工的建筑工地免受火灾,因此,何××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的行为,因此应负第四家的房屋的损毁负责任。

8、邓某与赵某宿仇颇深,邓某伺机报复赵某。

一日,邓某得知赵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准备前往赵某家杀害赵某。

邓在去赵某家的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自家。

请分析: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为什么?答:邓某在行为上属于犯罪预备。

因为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

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逐区别的显著标志是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邓某伺机报复赵某。

一日。

邓某得知赵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准备前往赵某家杀害赵某。

邓某在去赵家的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没有着手实行行为,便返回自家。

所以邓某在行为上属于犯罪预备。

9、王某(男)与刘某(女)系夫妻,因关系不合闹离婚,王某不愿离婚,对刘某怀恨在心,一日将刘某骗出单位到僻静处,将预先准备好的一瓶硫酸倒在刘某面部。

看到刘某极端疼痛并惨叫,王某又急忙将刘某送往医院,但仍然致刘某严重烧伤。

请分析:王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还是犯罪即遂?为什么?答:王某的行为是犯罪既然遂。

因为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自动地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在犯罪行为可能产生既遂的犯罪结果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积极的作为形式来预防和阻止既遂的犯罪结果的发生,而且这种防止行为必须奏效,这样才能成立犯罪中止。

王某将预先准备好的一瓶硫酸倒在刘某面部,看到刘某极端疼痛并惨叫,王某又急忙将刘某送往医院,但仍然导致刘某严重烧伤。

因此王某的行为应该是犯罪既遂。

10、某人武部干部陈某与王某在值班室对着墙壁练枪法。

当时,人武部部长曾对陈、王二人进行劝阻,说容易发生事故。

但陈、王二人不听,继续练枪法。

陈装子弹,王开枪、结果子弹穿过窗户打死了在人行道上行走的张某。

请分析:本案中,陈某与王某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答:本案中,陈某与王某不属于共同犯罪。

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陈、王二人的共同行为虽然造成了行人道上行走的张的死亡的结果,但陈、王二人并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因此,陈、王二人不属于共同犯罪。

11、甲、乙、丙、丁四人都是已成年的男子。

某天,他们在一起喝酒,甲提出到江边的华航上盗窃财物,乙、丙、丁表示同意。

四遂分派乙去准备匕首和自行车,丁去窥视作案地形;人夜后,甲、乙、丁三人聚集一起,由丁带领到一艘装有出口衣料的货船??请分析:本案中甲、乙、丙丁所处的地位如何?从他位置共同太平间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是属于哪一种形式的共同犯罪?答:本案中甲是王犯,乙、丁是从犯,丙是胁从犯,从他们共同故意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是属于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

(二)1、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本案中到货船的主意是由甲提出的,并由甲进行组织和指挥的,所以甲在本案中是主犯。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本案中乙、丁是根据甲的指挥、指示实行犯罪行为的,在整个犯罪活动中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

因此乙、丁在本案中应为从犯,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丙在表示不参与犯罪后,乙以伤害丙的生命相威胁要求丙参与,因此丙在本案中应为胁从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