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阅读题讲与练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35 文言文阅读中推断题含详解
专题35文言文阅读中推断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
元始中,举明经①,除为郎。
②会王莽居摄②,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
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
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
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
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
”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
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
材料二①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
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
②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
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
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
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
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
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
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
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
”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
[注]①明了熟习儒家经典,是古代科举的考察的科目。
②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20.以上两则材料均出自于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请依据选文的人物形象品质,推断“独行列传”中人物的选取标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郎。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柳中庸①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答案】1.D 2.两个诗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柳诗以形写声,通过描摹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筝声中的悲怨之情;白诗则直接以声写声,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颔联借景抒情,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悲怨之情,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形写声。
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
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白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六 古诗阅读与鉴赏对点练案26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一)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六古诗阅读与鉴赏对点练案26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一)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认为,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旦视暮抚,更有甚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压抑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2)王维《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乐无形,难以摹状,才华横溢的诗人往往从侧面着笔,以听者反应来凸显音乐的感染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点训练(一)(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3.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异同题含详解
专题41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异同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堂记(宋)刘克庄①天下之至音非静者不能闻也,至乐非定者不能知也。
风之翏然也,水之淙然也,啸之然也,入于耳同也。
然南郭子綦以为天籁,元结以为全声,阮籍以为鼓吹,为凤音,得于心异也。
何也?噪之不如静也,动之不如定也。
②雨之为声至矣,而闻者鲜焉。
兄弟群居之乐至矣,而知者鲜。
昔之人有以丝竹陶写为乐者,有以朋友切偲为乐者。
丝竹托于物之声也,人也;雨自然之声也,天也;朋友取诸人之乐也,外也;兄弟修于家之乐也,内也。
今夫大衾长枕,短檠细字,漏断人寂,埙唱箎和。
当此之时,溜于檐,滴于阶者,如奏箫韶,如鼓云和。
静者闻,躁者不闻也。
定者知,动者不知也。
此吾友野翁名堂之意。
③夫近世言友爱者,推苏氏,其听雨之约,千载而下闻之者,犹凄然也。
抑苏氏能为此言也?非能践此言也。
余尝次其出处而有感□。
方老泉无恙,二字虞侍,家庭讲贯,自为师友。
窃意其平生听雨,莫乐于斯时也。
既中制举,各仕四方,忧患龃龉,契阔离合,于是闻雨声而感慨矣。
中年宦达,宴寐早朝,长乐之钟,禁门之钥,方属于耳,而雨声不暇听矣。
岁晚流落,白首北归,一返阳羡,一居颖滨。
听雨之约,众生不复谐矣。
故曰“非能践此言也。
”今野翁兄弟,俱以才业光显于时,虽为是堂,余恐其骑马听鸡之时多,对床闻雨之时少,愿刻鄙语于堂上,暇则览焉。
盖惟静可以闻此声,惟定可以知此乐,惟早退可以践此言也。
24.文末所写“早退”之志与陶渊明的“归去”之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记〔明〕袁宏道①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
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
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
□□卑者纵情曲糵①,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
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
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四鉴赏诗
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 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用 ① ②
③
④ ⑤
考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①·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③香满路,凤箫④声动,玉壶⑤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⑥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⑦处。
【整合答案】 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 是写情,寓情于景。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思路导引】 1.直接抒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 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运用 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表达效果?
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句运用了什么 表达技巧?
答案:以动衬静。
(4)根据层级判断(词、句、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片、篇则优先考虑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是两句则要合体而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 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园小梅》)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40 文言文阅读中对某观点的认识题含详解
专题40文言文阅读中对某观点的认识题【典例示例】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机汲①记(唐)刘禹锡①濒江之俗,不饮于凿□皆饮之流。
予谪居之明年,主人授馆于百雉之内,江水沄沄,周墉间之。
一旦,有工爰来,思以技自贾,且曰:“观今之室庐及江之涯,间不容亩,顾积块峙焉而前耳。
___________,俾矗然之状莫我遏已。
”予方异其说,且命之饰力焉。
②工也储思环视,相面势而经营之。
由是比竹以为畚,置于流中,中植数尺之臬②,辇石以壮其趾,如建标焉。
索绹以为縆,縻于标垂,上属数仞之端,亘空以峻其势,如张弦③焉。
锻铁为器,外廉如鼎耳,内键如乐鼓,牝牡相函④,转于两端,走于索上,且受汲具。
及泉而修绠下缒,盈器而圆轴上引,……出高岸,拂林杪,踰峻防。
刳蟠木以承澍,贯修筠以达脉⑤,走下潺潺,声寒空中。
通洞环折,唯用所在。
虽漫涌于庭,莫尚其霈洽也。
③昔予尝登陴,撊然念悬流之莫可遽挹,方勉保庸,督臧獲,㪺而挈之⑥,至于裂肩龟手,然犹家人视水如酒醪之贵。
今也一任人之智,又从而信之,机发于冥冥而利于用物。
浩溔东流,赴海为期,斡而迁焉,逐我颐指⑦。
乡之所谓阻且难者,莫能高其高而深其深也。
④观夫流水之应物,植木之善建,绳以柔而有立,金以刚而无固,轴卷而能舒,竹圆而能通。
合而同功,斯所以然也。
今之工,咸盗其古先工之遗法,故能成之,不能知所以为成也。
智尽于一端,功止于一名而已。
噫!(《刘禹锡集》,略有删节)【注】①机汲:机,机械。
汲,这里指用机械从下往上打水。
②臬:标竿。
③张弦:拉直的绳子像张开大弓的弓弦一样。
④牝牡相函:指这个机械部件的公母榫严密吻合连接。
⑤这两句是说,挖空桃木做成盆桶来接水,连接竹子使之内部相通让水畅流。
⑥这一句是说要求佣人赶着家中牲口去拉水。
⑦逐我颐指:我哪里要水,水就听从流到哪里。
25.有人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极强的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
请联系文末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5.语言变形特点 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 异的语言形式,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古诗语言的 “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 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由 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 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变形” 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2)“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3)“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4)“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 (5)“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6)“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2.“知”作者 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即鉴赏诗歌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 时所处环境。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他们的诗多表现远离浊世、向 往朴素的田园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具有质朴、清新、恬 淡、闲适的风格。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多描写戍边将 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同时也包含望月思乡 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之情。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 生疾苦,感情深沉,风格多沉郁、顿挫、朴素、凝重。作者蕴含的信息 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是显性词语。首先抓表明诗眼的字词,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 露了诗的主旨。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中的“空”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怀报国热忱,一 直到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然后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如杜甫《登 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字就是情感语 言,它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又逢深秋时不尽的伤感之情。
3.章法结构特点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__古诗文阅读B卷含解析
第六单元古诗文阅读B卷真题滚动练一、古代诗歌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4.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6 古诗词阅读(讲)高考语文大纲对古诗词阅读的考查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考点一:鉴赏古诗词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包含两方面内容: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形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
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十种形象: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欧阳修专练(首含答案)(2022年)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欧阳修专练(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踏莎行·候馆梅残[宋]欧阳修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②。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①候馆:指旅舍。
②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的特点,又暗示抒情主人公因思念羁旅在外之人而日益憔悴的样子。
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C.“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思是:春山已在视线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
D.“草薰风暖摇征辔”一句以乐景写离愁,从而达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2)近代知名学者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专题02--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ppt课件)
【答题规范】
①概括画面要素 ( “xx图”式短语,常见要素为时间、地点、事件、主 要景物等,通常4~6字)
②点出画面氛围 (常用四字短语)
③分析蕴含情感
【参考答案】
①描绘了汉江奔流的景象,汉江萦纡万里,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 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营造了浩瀚磅礴、气 势宏大的氛围; ②渲染了汉江汹涌浩大的气势,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 统、国运兴盛蓄势,突出了歌颂盛世伟迹的主题。
关注,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 ②“析”
掌握基本答题模式,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 合理的解读。
24
【真题直击】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③ 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0
三、情景关系类
21
示例:
①哀景写乐
②乐景写哀
•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 新。 劝君更尽一 杯酒, 西出阳关 无故人。
22
【题型解析】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32
【答题规范】
①指出作用; ②结合作用,紧扣文本进行分析; 如果有多种作用,则按题干要求,逐条归纳,分点作答。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测)(解析版)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时间:120分钟总分(共100分)一、(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元帝建武元年,河南王吐谷浑卒。
吐谷浑者,慕容廆之庶兄也,父涉归,分户一千七百以隶.之。
及廆嗣位,二部马斗,廆遣使让吐谷浑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异,而令马有斗伤!”吐谷浑怒曰:“马是六畜,斗乃其常,何至怒及于人?欲选别甚易,恐后会为难耳!今当去.汝万里之外。
”遂帅其众西徙。
廆悔之,遣其长史乙那娄冯追谢之。
吐谷浑曰:“先公尝称卜筮之言,云‘吾二子皆当强盛,祚流后世’。
我,孽子也,理无并大。
今因马而别,殆天意乎!”遂不复还,西傅阴山而居。
属.永嘉之乱,因度陇而西,据洮水之西,极于白兰,地方数千里,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为之作《阿干之歌》。
成帝咸和四年,羌酋姜聪刺河南王吐延。
吐延不抽剑,召其将纥扢埿,使辅其子叶延,保于白兰,抽剑而死。
叶延孝而好学,以为“礼,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乃自号其国曰吐谷浑。
吐谷浑王辟奚,叶延之子也,好学,仁厚而无威断,三弟专恣、国人患.之。
长史钟恶地,西漒羌豪也,谓司马乞宿云曰:“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宿云请先白王,恶地曰:“王仁而无断,白之必不从;万一事泄,吾属无类矣。
事已出口,何可中变!”遂于坐收三弟杀之。
辟奚惊怖,自投床下,恶地、宿云趋而扶之,曰:“臣昨梦先王敕臣,云‘三弟将为逆,不可不讨。
’故诛之耳。
”辟奚由是发病恍惚,命世子视连曰:“吾祸及同生,何以见之于地下!国事大小,任汝治之,吾余年残命,寄食而已。
”遂以忧卒。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吐谷浑盛衰》,有删改)1.(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B.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C.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D.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2.(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户一千七百以隶之”与“氓隶之人”(《过秦论》)两句中的“隶”字含义不同。
《芣苢》《插秧歌》-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梳理运用与训练
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之古诗文梳理:《芣苢》《插秧歌》统编版必修上册高考风向+词义挖空练+文学常识+素材积累+素材运用+高考链接+实词积累+虚词积累高考风向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
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
现在,助攻来了!词义挖空练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译文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文学常识1.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关于《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305 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古诗阅读题讲与练李仕才一、知识梳理1.意象就是蕴含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情感的载体。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景物、社会事物、人物形象、历史事实等。
诗中人物形象包括作者本人和塑造的人物形象。
鉴赏意象就是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所含有的情感,或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2.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引发的想象中的形象的总和。
鉴赏意境就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并准确概括画面的整体特征,并弄清画面中含有的思想情感。
概括画面的整体特征的术语主要有“恬淡闲适、恬静优美、明净绚丽、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浑开阔、萧瑟凄凉、孤寂冷清、寂静肃穆”等。
3.古诗表达技巧可分为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手法等。
描写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以景结情、用典、抑扬等;修辞手法除考纲规定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九种外,试题中常考查的修辞还有列锦、双关、互文、比兴等。
结构手法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重章叠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起承转合等。
4.古诗句中的关键字主要有三类:(1)动词、形容词(包括活用的形容词),还有少量的副词和数量词;(2)运用了通感、比拟、夸张、双关、叠音等修辞的字;(3)五言律诗以句中三、五字为主,七言诗以句中二、五字为主。
鉴赏关键字就是结合全诗和该字所在的诗句从描写景物、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结构照应、手法运用等角度来分析该字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5.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类型主要有热爱自然、悠然闲适、洁身自好、坚贞自守、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知音难觅、怀才不遇、建功立业、依依惜别、思乡念亲等。
二、题型分析1994年高考全国语文卷开始命制古诗阅读选择题,1994-2001年高考全国语文试卷都是以单项选择题考查古诗阅读。
直至2017年高考古诗阅读题改为1道多选题+1道简答题形式,开始以5选2的多项选择题考查古诗阅读题。
古诗阅读的选择题在命题上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答案要求选择“不恰当”项;二是命题角度紧扣考纲中古诗鉴赏的两条要求,从形象(意象和意境)、语言(关键字和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等五个角度命题。
三是设置错误项的方法相同。
现在举例分析常见错误类型。
1.误解词义(1)(2018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此题答案是B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穷”字并非指生活贫穷,而是“困窘,不得志”意,“屈穷”是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此题考查的单音节古今异义词,设置错误的方式是以词的今义释古义。
2.曲解句意(2)(2018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此题答案是D项,“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是指烛光纵横。
3.略去深意(3)(2017年全国卷I)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E项将“赖有群公鉴裁精”按字面意思理解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实际上全诗透露出的是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这句话言外之意应理解为作者对考官的叮嘱,意思是我们这些主考官可要认真履行为国选才责任,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选项只分析出诗句的表层意思,而忽略了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4.手法有误(4)(2001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此题答案是C项。
C项说这首诗“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不恰当。
诗中尾联用了“比”字将离别之泪与雨丝融在一起,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
此项将直抒胸臆误解为间接抒情,是手法判别错误。
5.误定情感(5)(2013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此题答案是B项。
“后世仰末照”中的“仰”是“敬仰”意,所以“被后人渐渐遗忘”把意思说反了。
6.误评风格(6)(2011年上海春招卷)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①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
②偃蹇:高耸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此题答案是D项。
辛弃疾一生渴望收复中原,却屡遭投降派排斥和打击,不为朝廷所用,不得已闲居乡里。
作者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因此选项的“格调清新,赏心悦目”的评价有误,应该说本词忧愤深广,含蓄蕴藉。
三、解题指导(7)(199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解答古诗阅读选择题要采用排除法。
具体分三步:第一步:通读全诗,从句意上整体感知诗的意思。
杜甫《漫成一首》写夜泊江边之景。
全诗大意是: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全诗以景抒情,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二步:阅读各个选项,抓住关键词弄清每个选项的命题角度。
选项的命题角度有意象、意境、关键字、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结构等七个角度。
(7)题的A项中三句都提到“月”这一意象,表明此项命题角度是意象。
B项中关键词“意境”提示本项命题角度是意境。
C项中的“‘静’”“‘动’”和“对比”三个关键词提示本项命题角度是表现手法。
D项中“透露诗人对……的向往”表明此项命题角度是思想情感。
第三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判断选项是否有误解词义、曲解句意、略去深意、手法有误、误定情感、误评风格等错误。
此题答案是C项。
C项中“风灯”是一种有罩子能防风的灯,不是“江风吹打桅灯”,根据上下句对仗也要判定“风灯是”名词(从这个角度看,也是在考对偶修辞)。
而且这一句也是写静的,因此说这一句与第一句的“静”对比鲜明也不恰当。
所以此项既误解了词义,又错误判定了表现手法。
【巩固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