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李时珍》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李时珍》是⼀篇精读课⽂,讲的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的事。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李时珍》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李时珍》原⽂
李时珍是明朝伟⼤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世代⾏医,⽗亲给穷⼈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亲眼看到医⽣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痛苦,就⽴下为穷⼈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医是被⼈鄙视的⾏业,李时珍的⽗亲不愿⼉⼦当医⽣,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向⽗亲学习,还暗⾃记下了不少药⽅。有⼀回,⽗亲给⼈看病,病⼈患的是⼀种疑难病症,⽗亲⼀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个古⽅,⽗亲⼀听,正是对症良药。从此以后,⽗亲同意他学医了。他⼆⼗⼆岁就开始给⼈看病。
李时珍⼀⾯⾏医,⼀⾯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长情况;还有⼀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重新编写⼀部⽐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且还亲⾃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路远,不怕严寒酷暑,⾛遍了产药的名⼭,他有时⼏天不下⼭,饿了吃些⼲粮,天⿊了,就在⼭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了上万⾥路,访问了千百个医⽣、⽼农、渔民和猎⼈,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家,开始写书。他整整⽤了⼆⼗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部的药物书——《本草纲⽬》。这部书有⼀百多万字,记载了⼀千⼋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部伟⼤著作。
【篇⼆】⼩学三年级语⽂《李时珍》教案
⼀、教学要求
1、阅读课⽂,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医著书的⾼尚精神。
2、学习⽣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第4⾃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理解课⽂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的部分;练习给⾃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课时
(⼀)揭⽰课题,范读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个怎样的⼈呢?听⽼师将课⽂读⼀遍。教师范读课⽂。
(⼆)学习⽣字词。
1、⾃由轻声读课⽂。要求读准字⾳,联系上下⽂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
编提醒学⽣注意读⾳。
拜、籍提醒学⽣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扶助受伤的⼈。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常寒冷的冬天,⾮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然段指名朗读课⽂。
(三)指导分段。
1、课⽂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个⾃然段讲的?
2、课⽂可分为⼏段?
第⼀段(第1⾃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位伟⼤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段(第2、3⾃然段):讲李时珍跟⽗亲学医。
第三段(第4—7⾃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课时
(⼀)讲读第⼀段。
1、指名读第1⾃然段。
2、读了第1⾃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什么样的⼈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伟⼤的呢?
4、齐读。
(⼆)讲读第⼆段。
1、男⼥⽣分读第
2、3⾃然段。
2、李时珍的⽗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当医⽣,后来为什么⼜同意了?
3、李时珍为什么要⽴志学医?
4、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张对症的古⽅?想象⼀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暗⾃记下”药⽅的。
5、李时珍的⽗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张古⽅⽽同意他学医的呢?(主要是被李时珍坚定的决⼼和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才同意他学医。)
(三)讲读第三段。
1、四排学⽣分排朗读。
2、学习第4⾃然段。
①默读第4⾃然段。这⼀⾃然段⼀共有⼏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②这⼀⾃然段的第1句起什么作⽤?
③李时珍发现旧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引导学⽣归纳出“不全”、“不详”、“不对”。)
④李时珍决⼼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⑤齐读第4⾃然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齐读第1—4⾃然段。
(⼆)继续讲读第三段。
1、学习第5⾃然段。
①默读第5⾃然段,思考: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作?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然段的内容?
③李时珍亲⾃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农、渔民和猎⼈?
⑥有感情地朗读第5⾃然段。
2、学习第6、7⾃然段。
①指名读第6、7⾃然段。
②为什么说他“终于”编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③从哪些地⽅可以看出《本草纲⽬》是⼀部伟⼤的著作?
(三)总结全⽂。
1、齐读全⽂。
2、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他编写《本草纲⽬》这件事反映了哪些好品质?
3、指导学⽣学习段⾸概括的写作⽅法。
(四)作业。
【篇三】⼩学三年级语⽂《李时珍》教学反思
星期三,我上了《李时珍》⼀课,整堂课下来,的感受是:学⽣在读课⽂的时候,缺少⼀种味道,少了⼀份激情,⼀种个性!
李时珍的伟⼤表现在他有⼀部伟⼤的巨著《本草纲⽬》,还表现在有⼀个伟⼤的编书历程。这些只能在学习语⾔⽂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理解,感悟,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的个性化⾏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的阅读实践,把教师⾃⼰对⽂本的理解强加给学⽣,应让学⽣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我想这就是我刚才觉得缺少⼀种味道的原因所在。
如:在解决李时珍在编书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这⼀问题时,我说课⽂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当学⽣说出令他感受最深的语句时,应该让学⽣说说为什么这⾥令你特别感动?再引导学⽣把⾃⼰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却没有把说的机会、读的机会留给学⽣,忽略了他们的独特感受。
上完这堂课,我不觉产⽣了以下⼏点感触:
1、阅读课教学重点是什么?阅读教学之所以称之为阅读教学,其原因在于⼀个“读”字,张⽥若先⽣认为:“阅读教学第⼀是读,第⼆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学语⽂阅读教学的核⼼和灵魂。是培养学⽣综合性语⽂能⼒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朱作仁先⽣也认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源之⽔了。我想我的这节课就属于读不到位吧。可见只有多读并读出感情来,才能与作者和⽂中主⼈公产⽣共鸣,才能明⽩字⾥⾏间的深刻蕴涵。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让学⽣在课上把书读顺、读好,从⼩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为⼝头和书⾯语⾔的表达勤输“养料”。教学中,教师应重在读的训练,给学⽣充分读书的时间,精⼼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始终处在读书的享受之中。同时,阅读教学⼜是学⽣、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学⽣年龄、⼼理、认知等⽅⾯的特征,帮助学⽣解读⽂本,选择读的⽅式,制定读的⽬标,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