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鲁迅的故事
伟⼤的思想家,⾰命家,⽂学家鲁迅成功的⼀条重要经验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的整个⼀⽣都是在拼时间。
他说:“时间,就像海绵⾥的⽔,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时间对任何⼈都是公正的。
有志者,勤奋者,善于去挣,去挤,它就有;亲⼈,懒汉,不去挣,不去挤,它就没有.鲁迅正是善于挤时间,⽀配时间的勤奋者.他⼀⽣多病,⼯作条件和⽣活条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作到深夜,第⼆天起床后,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开始⼯作,⼀直到吃晚饭时才⾛出⾃⼰的⼯作室,实在困了,就和⾐躺到床上打个盹,醒后泡⼀碗浓茶,抽⼀⽀烟,⼜继续写作,鲁迅习惯以各种形式鞭策⾃⼰珍惜时间.在鲁迅的卧室⾥墙上挂着勉励⾃⼰珍惜时间的对联及最崇敬的⼈.鲁迅曾说:"美国⼈说,时间就是⾦钱,但我想,时间就是⽣命,⽆端空耗别⼈的时间,其实是⽆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
2爱迪⽣的故事
爱迪⽣⼀⽣只上过三个⽉的⼩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修得来的。
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对他的谅解与耐⼼的教导,才使原来被⼈认为是低能⼉的爱迪⽣,长⼤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王”。
爱迪⽣从⼩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且喜欢亲⾃去试验⼀下,直到明⽩了其中的道理为⽌。
长⼤以后,他就根据⾃⼰这⽅⾯的兴趣,⼀⼼⼀意做研究和发明的⼯作。
他在新泽西州建⽴了⼀个实验室,⼀⽣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
爱迪⽣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类的⽣活⽅式,作出了重⼤的贡献。
“浪费,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 爱迪⽣常对助⼿说。
“⼈⽣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天,爱迪⽣在实验室⾥⼯作,他递给助⼿⼀个没上灯⼝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
他⼜低头⼯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
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斟满了⽔,交给助⼿,说:“⾥⾯的⽔倒在量杯⾥,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 助⼿⽴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法啊,它⼜准确,⼜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地浪费时间吗?”助⼿的脸红了。
爱迪⽣喃喃地说:“⼈⽣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3历数古今中外⼀切有⼤建树者,⽆⼀不惜时如⾦。
古书《淮南⼦》有云:"圣⼈不贵尺之璧,⽽重⼨之阴。
"汉乐府《长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徒伤悲。
"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不待⼈。
"唐末王贞⽩《⽩⿅洞》诗中更有"⼀⼨光阴⼀⼨⾦"的妙喻。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作资本。
德国诗⼈歌德把时间看成是⾃⼰的财产。
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都⽤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拒绝参加⼀切与科学⽆关的活动,甚⾄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
居⾥夫⼈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从来不放坐椅。
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时的时间,让我把⼀些稿⼦整理好。
4美国和⽇本⼈的故事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本富裕的⽣活及其轿车、电器,然⽽,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运动的领导⼈之⼀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书中收⼊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掷地有声的格⾔:"时间就是⽣命","时间就是⾦钱"。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本出席⼀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叠发⾔稿,可是届时⽇⽅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发⾔时间:10点17分20秒⾄18分20秒。
"发⾔时间仅为⼀分钟。
这在那些"⼀杯茶⽔⼀⽀烟,⼀张报纸看半天"的⼈看来,似乎不可思议,⽽在⽇本却是极为平常的。
⽇本从⼯⼈到学者,时间观念都⾮常强。
他们考核岗位⼯⼈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般精确到秒。
5、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学问家。
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时候在私塾⾥上学的时候,总认为⾃⼰不够聪明,他甚⾄觉得⾃⼰⽐别⼈的记忆⼒差。
为了训练⾃⼰的记忆⼒,他常常要花⽐别⼈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
每当⽼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会⼉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
司马光却⼀个⼈留在学堂⾥,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切空闲的时间,⽐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不能⼊睡的时候,⼀⾯默诵,⼀⾯思考⽂章的内容。
久⽽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且记忆⼒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终⾝不忘。
由于他从⼩学习⼀丝不苟,勤奋⽤⼒,为他后来著书⽴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
他住的地⽅,除了书本,只有⾮常简单的摆设:⼀个板床、⼀条粗布被⼦、⼀个圆⽊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圆⽊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会⼉,可是⼈睡觉的时候是要翻⾝的,当他翻⾝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边,这时他的头⾃⼰会碰到⽊板上,这样⼀振动,⼈也就醒了。
于是,他就马上披⾐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
后来他把那个圆⽊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