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课”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话课”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新课改实行已经几年了,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升学压力等诸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的主体性、独创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仍然遭受着某种束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仍处于低迷状态。

针对这一现象,根据课改的要求,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课所独具的“语言和心灵交流”的独特优势,大胆尝试,开设了一系列有别于常规的“对话课”,试图从一定程度上打破迷局。

结果我惊喜地发现,
只要选题得当,准备充分,这种“对话课”课堂上学生们次次反响热烈,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对话课能真正达到感染学生、发掘学生心灵世界中潜藏的自由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下面就将我的“对话课”的方方面面(定义、内容、操作程序等)介绍给大家。

一、什么是“对话课”
所谓“对话课”,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
间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心灵交流与沟通的一种课内的语文活
动课,是老师顺应学生倾诉或探求的欲望,选取合适的专门话题,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老师适当引导、点拨,学生自由展开对话、交流的一种新的专题活动课形式。

二、从哪些方面去开掘合适的“对话课”话题
第一,从班级、学校生活中开掘话题。

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采,如各种讲座、英语角、运动会、书法赛、小制作、搞劳动、文艺演出等,老师可以从这些生活中挖掘谈话材料。

高一学期开学伊始,我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我发现他们(尤其是那些平时一贯怕苦怕累的学生)训练时头顶烈日、口干舌燥,不但没逃跑,反而很认真。

据我了解,他们认为再苦再累也要支撑到倒下为止。

我想一定有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得如此坚强。

军训后上课的第一周,我就以“我谈军训感受”为题展开“对话课”。

第二,从校内、校外及家庭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开掘话题。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时代,喜欢QQ、喜欢
打游戏、喜欢探索电脑等,我开展了以“QQ文化伴我成长”为专题来开展对话课。

学生们尽管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但毕竟处在同年龄段,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父母矛盾、代沟、如何看待贫穷或财富,等等。

校外的生活五彩斑斓,
也可以引导学生适当涉猎,如:暑假很长,我在放假前夕即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或打工,或学艺,或踢球,或干农活,或旅游,开学后,我以“暑假生活回放”为专题来上对话课。

第三,从贴近学生兴趣的某些生活化课文内容中开掘话题。

教材选取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同的时代,又赋予它们不同的内涵。

尤其是那些生活化的课文,学生读起来亲切,感兴趣,甚至学完后意犹未尽,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文本内容中引申出话题来共同探讨。

我教必修3中的《项链》之前,调整教学计划,先引导学生学习了《守财奴》这篇小说,学生对葛朗台的敛财、守财的金钱观、人生观极感兴趣,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项链》,小说中主人公玛蒂尔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付出的十年代价使学
生惊诧。

我趁热打铁,针对学生的金钱观、消费观、价值观,以“金钱是什么?”为题上了一堂“对话课”。

第四,从国内外重大事件中开掘话题。

学生不仅仅要学书本知识,而且要关心身外大事。

我们的学生经常看报、看电视新闻、收听广播,男生们更是经常在宿舍里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我就引导他们把争论的焦点移到课堂上。

如2008北京奥运、台湾局势、中日关系、美国总统选举等。

第五,从学生共同的心理盲区开掘话题。

由于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的熏染、父母亲望子成龙的迫切欲望、家庭的分裂等原因,当代学生心理上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伤人或自残的恶性举动,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就是针对当代学生这种欠健康或渴望交流、沟通的心理。

我认为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不忘适当安排“扫盲”。

如:今年的
一次周记批阅中,我发现有个学生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班上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的忧郁――出双入对堂而皇之谈恋爱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而且很多同学认为不谈恋爱就是赶不上时髦,就是无能。

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亟需引导的不良心理,于是以“中学生恋爱之我见”为题展开对话,尽量把他们扶到正轨上来。

以上五点,仅仅是我开展“对话课”的话题来源的几个方面,其间有交叉、重合之处也无关紧要。

其实,只要是能开启学生心扉、打开学生话匣子的,都可以纳入话题,教师们完全可以从更多、更广的角度入手。

总之,“对话课”的
话题越贴近学生,或者越被他们所关注,就越能为他们所理解、所接受,使其精心准备,踊跃参与。

三、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对话课”
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确定范围,拟好话题,明确目标。

“对话课”是一种专题活动课,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

因此首先要确定交流的内容与范围,并给这堂课拟出一个生动、新颖的标题。

如前面提到的《暑期生活回放》、《我谈军训感受》、《金钱是什么》等。

第二步,布置学生围绕话题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临场应变能力偏低,信心不足,让他们做好相关的准备、深入思考甚至写好谈话稿,做有备之战,他们谈起来就会充满自信、语言流畅,并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第三步,课堂操作。

课堂上,老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常常处在引而不发的推动之中,适时提示、诱导学生展示观点,畅所欲言。

“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敏锐、灵活,始终不失大方向,抓住学生思维因势利导,适当加以点拨、深化。

以《暑期生活回放》为例。

“对话课”伊始,我先讲述了自己在暑假两个月中的某些亲历和感受,以此诱发学生倾吐的欲望。

课堂气氛随即活跃了,学生或诉说、或想象、或质疑、或探讨,我面前展现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张张无奈的面孔……有个学生谈到假期失去父亲的伤痛,泣不成声,我赶紧轻声安慰他,并引导他该如何应对变故,挑战自我,肩
负起责任,走向新的生活;有个学生谈到她暑假去工厂打工的体验时,倾诉了压抑在心中的委屈心情,同时以切身体会告诫同学:一定要学好知识,充实自我,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否则很难立足于社会……我随即告诉学生,当今社会是“知本家”的社会,一定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平时要多参加活动,培养综合素质,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准备。

第四步,活动后,师生及时进行总结。

学生总结课前课后的自我变化――心理变化、思维与认识的变化等;老师总结目标的实施情况,总结课堂操作的成功和有待改进之处。

师生共同总结,就能不断完善这种新的课堂形式,“对话课”的路子就越走越宽。

四、“对话课”的效果
“对话课”开展至今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堂之外,常常有一群同学围住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老师,我认为这样的课很好,以后可以多让我们搞一些”、“老师,这节课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东西,心胸开阔多了”、“老师,我还有一件事要说”,有学生单独找到我,告诉我他下次一定鼓起勇气站起来说;有学生在周记中特意告诉我,她从同学们的讲话中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父母的辛劳……
学生的反应坚定了我继续探索“对话课”这种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信心和意志,我意识到,这种课对老师很重要――它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可以把生活和社会带进课堂,推动作文教学,等等;我更意识到它对学生更重要――学生是何等渴望心灵的释放与交流!我们老师平时给学生说心里话的机会太少,尤其是就某一专门问题集中在课堂上讨论就更少。

要特别提醒一点,“对话课”毕竟是活动课,限于学生学习精力等因素,一学期不宜开展太多。

个人认为,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较为合适。

高中语文新课标一如既往地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之外,更强调了“人文性”的要求,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要“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我认为,“对话课”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这些要求,很好地实现了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它鼓励学生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可以做出各种文化探究和个性化诠释,究其本质,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尊重,是其向善本性的一种释放和张扬,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更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价值观的升华。

“对话课”营造了民主气氛,尊重了学生主体,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充满阳光、气候宜人、土
壤肥沃的优越环境。

广大同仁不妨放胆一试。

周玲,教师,现居广东南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