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考试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终考试地理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考查的内容涉及到高中必修①全册内容。
总体难度不大,基础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部分题型较新颖,对高一地理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性。
一、试卷的特点主要有三: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一类是基本概念,例如水资源,内外力的能量来源及作用方式、表现形式、结果,水循环,背斜和向斜等;一类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如冰川水是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大的水体,华山属断块山等;一类是基本的数据,如黄赤交角,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的大洲,太阳日和恒星日等;一类是简单的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如冷暖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和天气的变化情况,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一类是简单的空间位置的考查,如洋流的分布,九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区域的地理位置等。
2.注意课标和课本的结合。
试卷中有些题目是直接来自课本;有些图是课本中的原图或对原图稍加简化。
这可以引导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新课改下,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课标和课本的关系。
其实,课标中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分析、判断等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必然在各种版本的课本中得到体现,也是学习、教学的重点。
3.注重与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相联系,体现课改理念。
课标中的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等理念、学习方法在试卷中均有涉及。
如果说该试卷有什么不足之处得话,那主要是:试卷的前后风格差异显著,试卷前部显得稳重了些,试卷后部显得活跃了些;有些题目所提供的答案对正确引导学生审题不利;要设计出既能体现课改理念又能很好考查学生的学习,还能在批阅、区分等方面有较好的操作性试题,确非易事。
二、有关数据
(一)总体情况:
(二)抽样试卷:
抽样试卷184份,涉及全县6所学校,共计184人。
1.选择题:
1
3.读图分析题:(表中数据:第1列是题号,第2~7列是每本试卷每题的平均得分数,第8列是
2
三、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1.更加注重夯实基础。
从学生答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能在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如第20题(选择题),除区域地理知识的缺陷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各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方面的知识;第8题(选择题),可能在诸如内外力的能量来源及作用方式、表现形式、结果之类的重点知识的教学中也同样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
再如第4题(选择题),课本中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表再现,这样的题目错误率仍然在30%以上,这说明了什么呢?还有第27题(是非题)等。
2.注重引导学生用专业术语、专业地理语言表述。
如第31题和32题,很多学生不能用专业术语作答,答案的描述真可谓五花八门;另有错别字很多的现象。
第35题,也有很多学生因不能用专业性的地理语言作答而被扣分。
这让我们想到:教与学的结果,往往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的不好,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可能有不规范的地方。
3.注重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从34题第(1)小题来看,文字中的“河流上游”和景观图配合,则隐含了这样一个条件:A地所在地的整个地势高。
A地则相对较低。
同样,B地所在地整个地势较低,B地则相对较低,这样AB两地既在河流沿岸,海拔又是高中求低,低中求高,结合聚落形成的因素,解题的重点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此题要求比较AB两地,明显是一个对比题,当用对比题的解题方式去做。
第(2)小题在景观图中隐含的条件是:B地是河流干流和支流的交汇处,至少有来自三个方向的水上运输通道,人流、物流集聚的条件和数量比A地优越的多。
至此,解题的重点也是很明显的了。
至于B地更易形成城市的其他条件如气候、地形、水源、农业基础、基建等,A地是具备的,只是不如B地优越罢了。
另外,此题也是一道对比题。
象35、36题这种自己出题自己做的试题,要注意出题时不能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这也是审题的一部分。
35、36题解题中有少数考生不能按照题意作答,这也是审题的问题。
解题:在这里谈两方面。
(1)解题思路、方法正确,则答题就成功了一半。
例如,错误率较高的18题,出错的原因除了重点知识掌握得不好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解题方式存在缺陷。
得分率较低的34题,除了审题的问题外,解题思路存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里要强调,解题思路、方法的培养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时,教师要经常、不断地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举一反一类。
(2)平时要培养学生组织答案内容的能力。
34题之所以得分率较低,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组织答案的能力差,答题过程不但不能使用地理术语、地理语言,而且缺乏逻辑思维性。
掌握专业术语、识记地理语言、熟悉课本中的重点语句,是提高学生组织答案内容能力的比较有效的办法之一。
总之,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知识点多了,有些内容难度大了,而课时少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较紧。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课本中的阅读思考、活动、问题研究等,怎样正确地理解、有效地组织教与学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
二○○六年二月八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