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全册国学教案(共19课时)
三年级国学教案
1、⼈之初
教学⽬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个⼈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活会有什么影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性的理解。
启发⼤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导⼊
《三字经》是古代⼩朋友上学的第⼀本书,是⼀本启蒙读物。
他⼀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朋友上学学的第⼀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以前中国发⽣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起学习⼀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诵读新句⼦:
请⼀个学⽣上台领读,⼤家⼀起诵读
三、讲解句⼦,阐释概念:
1、⼈之初,性本善:“初”在这⾥就是“刚出⽣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个⼈在刚出⽣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步启发思考]
教师⼩结:引出,同样的⽗母,⼀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法改变,⼈⼈⼀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和⼈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专”专⼀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件事
4、讲解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的第⼀个⽼师⼀般是谁?⽗亲应该对教育孩⼦负什么责任?在孩⼦的成长之中,⽗亲起了⼀个什么样的作⽤呢?
讲了岳飞教育⼉⼦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母的职责,但是⼈终究要⾛进社会,要离开⽗母,进⼊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教育,是⽼师的过错。
四、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齐诵已学的所有句⼦
五、总结
每个⼈出⽣时都是⼀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样的开始。
后天的⽣活环境,每个⼈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
有⼈经过努⼒成为了⾃⼰理想中的⼈,也有⼈编成了⼤家都不喜欢的⼈。
我们要想实现⾃⼰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交朋友,听⽗母的话。
2、⼦不学
教学⽬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 讲解三字经第⼀段5-8句内容。
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机、磁带
教学过程:
⼀、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式。
1)上节课⼤家印象最深的⼈物?
学⽣回答:曹操、孟⼦等
2)上节课⼤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回到:要做⼀个善良的⼈
⼆、讲解课⽂内容。
1、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的第⼀个⽼师⼀般是谁?⽗亲应该对教育孩⼦负什么责任?在孩⼦的成长之中,⽗亲起了⼀个什么样的作⽤呢?
讲了岳飞教育⼉⼦的故事
2)⼩结:教育当然是⽗母的职责,但是⼈终究要⾛进社会,要离开⽗母,进⼊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教育,是⽼师的过错。
2、⾹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个同学上前⾯讲,其他⼈补充。
[爱的⿎励]
3、⼩结;深讲黄⾹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
我们如何去感恩?黄⾹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官的⼈,可是⼈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官,⽽是他们⼉时的这些故事。
这是因为“感恩”⾃古就是中国⼈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3、昔仲尼
教学⽬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事迹。
3、学习古⼈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
学习古⼈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机、磁带。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复习前⾯所学内容。
⼆、学习新课
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简彼⽆书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孔⼦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
我们现在的学⽣,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勤学。
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削去⽵青,抄录《春秋》。
他俩贫穷⽽⽆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
今天的读书⼈,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的前途。
2、彼既仕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居宰相⾼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学⽣,难道不该以此⾃勉吗?
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虽劳犹苦卓。
晋代⼈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
孙康寒夜读书⽆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读书。
⼆⼈不因贫困⽽废学,终成⼤名。
现在的学
⽣多有⽗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朱买⾂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砍柴时,边⾛边背诵书本。
隋代⼈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上,边放牧边阅读。
两⼈勤劳⽽苦学,最后终成为有⽤之材。
三、总结。
4、师⽣
教学⽬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
2、知道学⽣要尊敬⽼师。
3、了解课⽂中的名⼈故事。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
教学难点:知道学⽣要尊敬⽼师。
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活中是怎样尊敬⽼师的?
⼆、学习新课。
1、教师⽰范朗读课⽂,学⽣认真听。
2、学⽣⾃读短⽂,注意读准字⾳。
3、指名学⽣读短⽂,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的意思。
冰是由⽔⽣成,但是⽐⽔还要寒冷;青⾊出于靛蓝,但是⽐靛蓝的颜⾊还要深。
学⽣称赞⽼师的教诲,可以⽐喻为如同坐在春风⾥沐浴⼀样;学⽣感谢⽼师的培育,可以⽐喻为如同仰⾯承受时⾬的滋润⼀般。
三、学⽣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师吗?
四、总结。
5、花⽊
教学⽬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具准备:录⾳机、磁带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类氧⽓、⾷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朋友。
让我们去了解⽣活中的花草吧!
⼆、教学新课
1、教师⽰范朗读课⽂,学⽣认真听。
2、学⽣⾃读短⽂,注意读准字⾳。
3、指名学⽣读短⽂,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天⾹,雍容华贵;梅花冰肌⽟⾻,傲然清奇。
兰花清⾹⽆⽐,菊花⾼雅不俗。
⽵⼦被誉为有⽓节的君⼦,松树被⽐作傲然不媚的⼤⾂。
萱草能使⼈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上查⼀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6、《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诵读《三字经》原⽂“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称三王”⼀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知道德才兼备的⼈才能被世⼈称颂。
3、了解《⼤禹治⽔》的故事。
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才能被世⼈称颂。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教学过程:
⼀、谈话导⼊。
1、师:这⼏天,我们这⼉都是阴⾬绵绵,给我们上学和⽣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但是在海南省,从上⽉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暴⾬,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暴⾬中⼼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次⼤暴⾬过程。
⽔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
早在夏朝就有⼀个君主对治⽔很有办法,他就是——⼤禹。
你听说过他治⽔的故事吗?
2、是啊,⼤禹是⼀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三过家门⽽不⼊,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闲然矣!菲饮⾷,⽽致孝乎⿁神;恶⾐服,⽽致美乎黻冕;卑宫室,⽽尽⼒乎沟洫。
禹,吾⽆闲然矣”!意思是: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常丰盛;⾃⼰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但是却把⼒量完全⽤在⽔利建设上。
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
这是孔⼦的原话。
这就⾜以证明在孔⼦的⼼⽬中⼤禹的地位是多么崇⾼。
我们的三字经就把⼤禹这个有名的⼈物编了进去。
你想读⼀读吗?
⼆、⼤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由读。
要求读准字⾳。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跟读,初步感受语⾔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百年。
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分⼩组说说各⾃收集的故事。
再每组推举⼀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尊敬?
(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禹⼀样,也是⾮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
这⼏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情再次诵读,学⽣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
(1)学⽣练习朗读
(2)男⽣、⼥⽣赛读
(3)⼩组⽐赛读
4、背诵⽐赛
A、重点字空留记忆夏()商()周()称三王
B、主句缺失记忆夏有禹()周武王()
5、理解“称三王”
(1)这⾥的“王”字,不是指哪⼀个具体的帝王,⽽是特指“王道”。
王字是“三画⽽连其中”,三画表⽰天地⼈三才,中间是顶天⽴地的⼀竖代表道,即孔⼦所谓“吾道⼀以贯之”。
许慎在《说⽂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也”。
王既然是垂⽰于天地间的⼤道,它在⼈间的⾸席代表天⼦⼈王,也应该顶天⽴地,成为⼈群的典范和样板。
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法。
三王的统治⽤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
为⽽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
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风,⼗⽇⼀⾬,万民乐业,天下太平。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如果你长⼤后,做了市长,甚⾄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堂⼩结,提出希望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7、《弟⼦规》教学设计
教学⽬标:
1.熟读《弟⼦规》⼊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的孝⼼。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的魅⼒。
2.联系实际,抒发孝⼼。
教学过程:
⼀、课前热⾝,《弟⼦规》知识抢答赛。
⽼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规,甚⾄可以倒背如流。
关于《弟⼦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让我们⼀起进⼊知识抢答赛。
1.《弟⼦规》的作者是谁?
2.《弟⼦规》分为⼏个部分?
3.《弟⼦规》的作者是谁?
4.《弟⼦规》的意思是什么?
⼆、热情诵读,齐诵《弟⼦规》——⼊则孝。
1. 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
读书法,有三到,⼼眼⼝,信皆要。
2. 齐诵《⼊则孝》部分。
3. ⼩组⽐赛读。
三、进⼊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
讨论:
1. 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呢?
2.⽣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边的⼈怎么照顾你?
3. ⽗母⽣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的怎样做呢?
4. 古时候,孝顺的⼉⼥是这样做的(出⽰PPT: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是哪⾥?(药先尝,不离床)⽗母⼼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为⽗母尝药,是为了为⽗母试探药的温度。
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
当⽗母⽣病的时
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组讨论后请⼀个⼩组到讲台上表演。
(⼀个扮演⽣病的母亲,⼀个扮演⼉⼦)
请⼤家给出建议和意见。
给予⿎励。
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个⼩朋友遇到了⼀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学习就好了。
⼩明要怎样做?”
同学发⾔。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
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点?(礼貌,有道理,恭敬)
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明的爸爸随⼿把垃圾扔到车窗外,⼩明该怎么劝说呢?⼩组活动,然后展⽰。
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是最可爱的孩⼦。
让我们从⼩事做起,做⼀个孝顺的孩⼦!齐诵《⼊则孝》部分,结束本课。
8、《笠翁对韵》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
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的感觉。
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激情引⼊
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称。
“笠”就是下⾬天穿的蓑⾐。
“对韵”就是古代⼈对对⼦,讲押韵。
⼆、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师先范读⼀遍课⽂,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请同学们伸出右⼿的⾷指开始指读。
⽼师读⼀句,你们齐读⼀句,并⽤⼿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
重点点拨:⼭花对海树苍穹下响⾼舂青春
学⽣⼀起说⽂意并交流。
三、朗读⼀东、⼆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章,进⾏⼩组⽐赛)
2、⽼师说上句,学⽣对下句。
“天对——地,⾬对——风,⼤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对联。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东
天对地,⾬对风。
⼤陆对长空。
⼭花对海树,⾚⽇对苍穹。
⼆冬
晨对午,夏对冬。
下晌对⾼舂。
青春对⽩昼,古柏对苍松。
9、⼩⼉语
课型:新授
教学⽬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的⾔⾏。
教学⽅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激情引⼊
1、多媒体播放《⼩⼉语》,激起学⽣兴趣。
.2、揭⽰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处世的道理与⼉童的常⽣活结合起来,对少⼉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的好处。
⼆、教授《⼩⼉语》
1、.教师范读原⽂,请学⽣认真听。
2、.领学⽣读词句
3、师⽣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章,进⾏⼩组⽐赛)
⽼师说上句,学⽣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教师⼩结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语》可以告诉我们。
把我们学的背给⽗母听听好吗?
板书设计:
⼩⼉语
⼀切⾔动都要安详⼗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笑骂
10、《治家格⾔》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的:
1、喜欢经典⽂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法,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语⽂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粥⼀饭……物⼒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简介《治家格⾔》
《治家格⾔》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化积淀,⽽且能规范我们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起诵读《治家格⾔》。
⼆、多媒体朗诵引发兴趣
1、学⽣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理解重点句:
“⼀粥⼀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维艰。
”的意思。
1、学⽣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结。
四、学⽣练读
1、学⽣认真跟读。
2、学⽣⾃读。
(1)学⽣⾃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及时发现学⽣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组交流。
4、指名读,师⽣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评价。
五、课外延伸
1、与⽗母⼀起多形式诵读。
2、与⽗母交流诵读⼼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的故事,先讲给⽗母听,到校后与⽼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治家格⾔》
⼀粥⼀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维艰。
易未⾬⽽绸缪,勿临渴⽽掘井。
11、《名贤集》(⼀)
课型:新授
教学⽬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学常识。
2)⽂⾔⽂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中⼈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学常识的掌握
2)⽂⾔⽂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教学⽅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背景介绍,激情引⼊: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后来因为他的叔⽗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嗣,⽽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望梅⽌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说集《名贤集》。
(教师对成语故事稍作解释)。
⼆、新授:
1、学⽣⾃主学习
学⽣可以通过⽂中的注释,⾃⼰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意,教师进⾏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的分析。
2、教师解释⽂中含义
3、检查学⽣背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