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与主题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区域活动是推动力主题活动发展的动力。
那么些如何有效利用区角,让它更好地为主题活动服务,不断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呢?
一、结合主题活动,和幼儿共同创设区角是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必要前提。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开展情况,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知识水平 ,引导幼儿主动地创设相关区角,这样能促进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顺应幼儿的发展,是主题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秋虫的歌”时,为了丰富环境创设的内容“秋虫”,我们在靠近此窗台的下方设立了一个活动区“有趣的瓢虫”。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折叠瓢虫的步骤图,各种瓢虫的图片、废旧纸盒、橡皮泥等;还在柜上布置了一片草地,让幼儿把自己做的、折的、画的各种瓢虫呈现在草地上,丰富的材料投放,满足了不同爱好、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促使许多幼儿都乐意来积极参与。
随着幼儿作品的不断完成,该角落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个别幼儿还建议将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做的各种瓢虫从窗框上垂吊下来。
这样,该角落“秋虫”的环境变得丰满了、立体了,富有层次感了。
同样,主题墙上的菊花、螃蟹、各种各样的树叶也都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自主探索、大胆尝试、亲手制作的作品;日光灯上、窗台上、门口垂吊的各种与主题相关的物品、作品也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个体活动的杰作。
当幼儿看着室内外环境中有他们的作品时,他们的成功感、愉悦感、自信心等油然而升,更激励着他们积极地参与区角活动。
可见,幼儿成为了主题环境创设真正的主人了,而且个别幼儿也敢于提出自己对环境布局的合理想法了。
幼儿已经融入了主题之中,真正体会到了主题带来的快乐。
二、坚持将环境课程化,并通过环境体现出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及过程。
为了引领幼儿走进主题中,环境创设往往紧随主题的步伐,主题开展到哪个阶段,环境就相应创设到哪里,环境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中。
一路走来,环境充分体现了主题的点点滴滴行进的足迹。
1、环境人本化。
也就是儿童化。
要求环境真正体现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创造,如在教室的墙面布置孩子生活、学习主题探索中的轨迹,有记录、有绘画、有调查表、有活动照片等。
环境不再是装饰品,而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大舞台。
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间和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
如在上《小小的我》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孩子们形象地知道自己的生日、年龄、以及在一年12个月中的数字概念,和孩子一起商量了多种设计方法,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在活动室的后墙上制作一棵生日许愿树,孩子们一起动手用绿色棕色轻泡、即时贴等制作了一棵大树,树上12片树叶,一片树叶代表一月份,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日月份把相片贴在相应月份的树叶上,这样谁几月份出生的
就一目了然了。
从中,孩子们不仅直观地获得了年和月的概念,还可以寻找出和自己同年同月出生的同伴,同时也可以比比看,谁的生日先到,并学习统计哪个月份生日的人最多,一共有几个同月同日出生的伙伴。
到了孩子生日那天,他就会到许愿树前许个愿,并让老师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彩纸上,贴到自己的相片旁边,同时,他还会得到全班小朋友为他制作并签名的生日卡。
2、环境动态化。
“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在环境中才能获得发展。
”围绕主题创造丰富的活动环境尤为重要。
目前,我园托班区角4个,小班区角5个,中班区角6个,大班区角7个,每个班要很好的落实主题目标,就需要让区角的材料和主题密切集合,教师要搜集提供大量的材料。
若1个区角提供4种材料,那么需要教师提供24种可操作的目标性强的材料。
围绕主题开展的角色区的材料要达到深入的玩游戏更要多得不得了。
而幼儿园的主题开展是一个一个衔接,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教师何时去准备环境材料?只有一个可能,利用工作时间,因为有一些需要师幼互动。
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耗费很大的精力去布置环境而忽视对孩子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从而导致促进孩子的发展落空。
实践中,我们按照区角的作用以及更换的必要性、周期性,尝试将每个区角划分为积累区、主题区和推荐区三个小区。
积累区,就是本区角已实施主题的材料的积累。
每个主题实施完后,区角的材料不需要换掉,而是放在本区角的积累之中,已实施三个主题,那么积累区就会积累3个主题的资料。
主题区,就是本区角为落实主题目标而提供的操作材料。
主题区的材料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随着主题的开展日趋丰富。
推荐区,就是围绕主题开展情况,当周重点推荐材料,鼓励幼儿亲自尝试操作,达到逐步落实主题目标的目的。
从循环流程看,首先担任推荐区材料,到下个周时则将推荐区材料移到主题区,之后更新。
主题实施完毕后则将材料移至积累区。
幼儿可通过材料复习巩固学习过的内容,这样层层循环,既体现环境的目标性、操作性,又体现出丰富性和动态性。
3、环境个性化。
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要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达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我们开设了表演区,幼儿们在表演区戴上自己设计的京剧脸谱,唱着简单的京剧歌曲,快活的进行表演。
活动无形当中和主题联系了起来,而且让幼儿表现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我自己》主题下表演区的“时装秀”,幼儿都非常愿意去玩。
他们自己用围巾、一次性台布来装扮自己,然后有模有样地走起了猫步;还模拟电视节目“超级模特”表演起来。
我们经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搅到他们。
在语言区设计了“小记者”的活动,由幼儿自己设计问题去中班和小班做采访,然后作好记录。
这两个活动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
活动既开放又富有创意,还能适时与主题相吻合,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又如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在区角设置了“房屋设计师”这块内容时,我先投放的是新老房子的图片,和铅画纸,让孩子用彩笔设计平面的房子,
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力强的孩子势必会产生不满足,这时我又投放了彩泥和瓦楞纸条,同时还有剪刀、双面胶等材料。
这时孩子们又来了兴致,他们首先在纸版上打好轮廓线,然后把细细的双面胶沿着轮廓线粘上,最后把搓成细条的彩泥或者瓦楞纸覆盖在双面胶上就完成了作品。
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在做好的房子旁边进行简单的装饰,可以让作品更生动,更丰富。
过后不久又投放了一些废旧纸盒,用来制作立体的房屋,而且房屋有单个盒子制成的,也有多个盒子组合的,以便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不断新增的材料,给活动带来新的要求、新的冲击,丰富和延长了原有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进程,大大拓展了幼儿的视野,提升了原有活动的价值。
另外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丰富区角活动的材料和内容。
如在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开展过程中,区角活动所需的一些材料,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社区。
如“蔬菜、水果娃娃秀”,家长带来了各种蔬菜和水果;“豆贴画”的制作,家长收集了各类豆子;制作叶子粘贴、叶子拓印和叶子“书签”,我们就在幼儿园周围的小区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
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一方面,减轻了幼儿园的经费支出。
另一方面,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中,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
三、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让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共同深入。
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在区角中的活动内容、方式和现有水平,思考幼儿有哪些经验有待修改、完善与丰富,可以在何时、如何开展以及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进而促进区角与主题活动的共同深入。
如所有的区域不是在主题活动建构后马上就能创设出来的,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区域与本主题有关,但随着主题的持续开展,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多,有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有的是孩子们后来自主生成的,这些区域呈现了自然性、延续性和发展性,推动了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下面仍以“小鸟,你好”各区域游戏为例加以说明:
1、创设综合多领域内容的“主题墙”
我们认为“主题墙”不应成为单一领域的成果展示,而应该将多个领域的内容共同展现给孩子,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经验的整合。
结合课程主题“小鸟,你好”我们将“主题墙”设计成表格框架模式。
内容涉及了科学(分类:给小鸟找家、会飞的鸟、不会飞的鸟);语言(排图讲述:大雁考上邮递员);社会(我设计的爱鸟标记、社会实践图片资料:亲亲小鸽子);艺术(折纸:美丽的花孔雀)几大领域。
插卡式设计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重复操作。
2、语言角游戏创设
传统的“语言角”往往是为幼儿提供几张图片,这样很呆板,也激发不了幼儿长久的兴趣。
为了让区域活动更好地为主题活动服务,更好的达成主题活动目
标,让幼儿对各种鸟类的特征有更深的了解,我们尝试将“语言区”和“表演区”相结合。
启发小朋友们用头饰、七彩围巾装扮成各种鸟并讲述各种鸟的外型特征、本领等,结果在游戏中有的小朋友将挂历纸卷成圆锥形套在觜上装扮成“啄木鸟”为树公公捉虫,有的将硬纸板用剪刀修剪成半圆形,在上面画了孔雀漂亮的羽毛,穿上牛皮筋背在身上扮演花孔雀开屏┉┉幼儿边表演边介绍,玩得很开心。
3、阅览角游戏创设
在“阅览区”我们不仅投放了现成的有关鸟的图书,而且还随着主题活动不断深入,根据幼儿在游戏中不断产生的兴趣、问题启发幼儿在“阅览区”自制图书“小鸟,你好”。
图书分为“家庭制作”和“幼儿园制作”两大部分:“幼儿园制作部分”我们主要引导幼儿在图书中绘画《我最喜欢的小鸟》《我设计的爱鸟标志》,“家庭制作部分”主要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找找《有关鸟的成语”》《有关小鸟的趣闻》。
在图书制作后,我们还请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相互讲述自己制作的书,使幼儿在互动交流中知识经验得到分享、传递。
如很多小朋友在区域讲评中说出世界上最小的鸟叫蜂鸟,最大的鸟是鸵鸟,还有的小朋友和爸爸查辞典找到了很多有关鸟的成语如鸟尽弓藏、倦鸟知返、笼中之鸟、鸟语花香、一箭双雕等。
在区域互动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有关鸟的知识点都是在集体教学中难以得到的,甚至老师知识面也在不断深入的主题区域活动中得到了扩展。
主题区域活动真正达到了1+1〉2的效果。
4、数学区游戏创设
在“数学区”我们也充分考虑了与主题活动的密切联系,根据幼儿能力不同设计了多种游戏。
如“给小鸟盖房子”,引导小朋友用各种图形给小鸟盖房子,最后还要统计出所用图形的数量。
“做小鸟纸牌”,引导幼儿将鸟的实物卡与数卡匹配。
“连连看是什么鸟”启发幼儿将数字按数序依次连起来看看会出现什么鸟的图形。
幼儿在游戏中自选喜欢的数学游戏,不再象集体游戏那样要求每个幼儿掌握相同知识点。
给予幼儿的空间更大了,比较人性化。
5、“手工区”游戏
折纸《啄木鸟》原本是集体教学内容,但我们发现集体活动不利于教师个别指导,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将这一内容投放到手工区域活动中,并将制作方法用图例展示在墙上提示幼儿。
这样每天辅导三、四个小朋友,小朋友之间再互教互学,更利于幼儿掌握折纸方法。
在游戏中,我们还根据不同幼儿的学习情况加大难度,投放更难的折纸孔雀,使材料更有层次性,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要求。
在“美工区”游戏中我们还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的理念,请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如雪碧瓶、旧报纸、纸盒、茅草等材料制作“森林”为小鸟造家。
在游戏中,给予幼儿大胆想象和不断创新的空间。
多种材料制作鸟窝,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动手做、游戏乐”的愉悦。
在“绘画区”幼儿还画了小鸟、爱鸟标志牌、爱鸟宣传旗等,向大家宣传爱鸟知识。
6、益智区游戏创设
在“益智区”我们投放了‘爱鸟棋’,引导小朋友根据棋谱上小朋友和鸟的图片内容来决定进和退,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如何爱护人类的朋友——小鸟。
为了吸引幼儿,我们还在墙上设计了记录卡,让幼儿记录每次输、赢情况。
结果幼儿注意力很集中,玩得很投入。
另外我们发现将地垫装饰成环保画连起来做成“爱鸟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哦!比较适合空间大的活动室!
7、音乐区游戏创设
在开展“音乐区”游戏时,我们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表演音乐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小鸟、树的头饰,引导幼儿创编“小鸟和大树”的音乐游戏动作。
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在唱唱跳跳中进一步激发了对鸟的热爱。
四、注重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投放,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学习的主要载体,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1、投放的材料要与主题学习活动内容相匹配。
如:在开展“我自己”这一主题中,幼儿对人体器官非常感兴趣。
于是,我们就在美工区提供人体模型图,并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用不同材料表现人体的内脏器官。
在语言区设置了问题墙,让幼儿每人问一个与人体有关的问题。
2、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要能让儿童多种感官都能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亲亲水世界》,幼儿常常手、口、脑并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倒一倒,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了解了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特征。
还在探索区提供各种各样的冲饮品,幼儿通过看看发现饮品的颜色各不相同,如高乐高是咖啡色的,阿华田也是咖啡色,要仔细闻闻味道才能分出来,而果珍是橙色的,也有的果珍是奶黄色的,再冲冲饮料从中感受它们的溶解速度的快慢,初步感知、比较各种饮料味道的不同。
孩子们还在品尝后通过脸部表情记录自己品尝后的感受,表现对各种味道的感知,让同伴猜一猜,自己吃了什么味道的饮料。
就这样幼儿尝试用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综合多种感官体验各种饮料的不同。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经验。
3、根据同年龄儿童中存在差异的现象,投放适应不同层次儿童需求的材料。
如美工区绘画材料的投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蜡笔、水彩笔、铅笔、水粉颜料,空白纸,添画等,能力强的可选水粉颜料作画,能力弱的选择蜡笔作画,把握不好的幼儿可用铅笔作画,出错后可以加以修改。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既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要,又使每个幼儿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那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彰显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何时介入,如何介入,如何评价呢?首先把握好介入的时机。
应随时、全方位地观察、了解、倾听幼儿经验及活动设想,了解其间面临的各种困难,掌握动态,及时捕捉指导机会。
把握介入指导的有利时机,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想法、共同设计方案、协调认知冲突,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想法来安排自己的活动,幼儿的经验各不相同,教师的指导应在充分了解、尊重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避免差强人意。
教师担当的角色不应是幼儿活动方案的决策者,而是资源的配置者及活动的启发者和支持者。
其次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幼儿的想法和经验很丰富,但当幼儿的设想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时,常常又因为受到技能的局限而使活动停滞不前。
这时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点并给予回应,及时介入指导,有效地给予幼儿技能上的支持和帮助,使活动向前推进。
最后不断地促进区域主题的深化。
可以通过不断设置问题情景,采用递进式的启发策略,一步一步地向幼儿发出挑战,帮助幼儿整合、提升建构经验,使建构活动不断向前推进,最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如大班的老师观察到:孩子们在建构游戏角中,造了很多漂亮的新楼后,两组孩子分别在小区的两边开始造停车场了。
显然,小汽车、积木等材料都不够建造两个停车场,而且,小区仅有停车场似乎单调了点。
教师发现后就及时介入了孩子们的活动:“想想,小区里还可以有些什么设施?两组成员如何分工建构好?”老师的及时介入,引发了孩子的思考,孩子们重新构建起自己设计的小区了,他们重新进行了策划和分工,让小区既有了停车场,又有了小花园,小区变美丽了。
接着,一位孩子又想到小区还应该有路灯,于是,孩子们用积木做灯,用粗的吸管做灯柱,他们做了很多的路灯,可试了好多次,这路灯就是立不起来,怎么办?就在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老师把从花店要来的废花泥悄悄地放在他们跟前,他们立即行动起来,有的切花泥,有的插路灯,两排路灯整齐地穿插在小区的路旁,小区的设施更丰富了。
“还有小区的安全也很重要,怎么样让我们的小区更安全呢?”看这孩子们欣赏着自己的小区,老师又向孩子们抛出了问题。
“对了,我们再造个围墙”。
一个孩子连忙回应老师,说干就干,孩子们不但又造了围墙,还搭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小区大门,这样“幸福小区”才算真正“落成”了。
总之,孩子们在这自由而丰富的课程环境中,能够自主地探索,快乐地游戏,健康地成长,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孩子情感、个性和建构的需要,他们探索学习的兴趣、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爱家乡的情感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行为也逐步跟进,区角活动环境创设和活动指导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意识明显增强。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如何把握好主题活动、区角活动、集体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