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总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掉头发,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
(阴伤火燥的表现)
选用: ① 甘凉濡润法
② 酸甘济阴法
③ 清养胃阴法
举例三:补肾学说
骨科─ 骨质疏松,骨不连,骨愈合迟缓,骨坏
死,骨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
妇科─ 不孕不育症,性冷淡 儿科─ 小儿佝偻病,发育不良,小儿脑病
骨质疏松─肾虚
补肾法:左右归饮、无比山药丸 中成药:龙牡壮骨冲剂、仙灵骨葆胶囊 中药外治:防风、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
①纵 —清理出主要医学流派中重要学说的脉络
A、寒温治法
河间学派 ↓
刘完素→寒凉学说 ↓
朱丹溪→滋阴降火学说 ↓
明清温病腑病机) ↓
李 杲→(脾胃学说) ↓
张景岳→(温补学说)
B、攻邪与调补治法
攻邪
↓ 刘完素→清热泻火
↓ 张从正→汗.吐.下
↓ 朱丹溪→治痰
↓ 吴又可→驱瘟
内科:抗胆硷酯酶和调节免疫的药物。 外科:手术切除胸腺。
脾主肌肉,主四肢
脾气虚损所致→“大补脾气”
补中益气汤化裁→“强肌健力饮”(大量北芪、五爪龙为主)
举例二:胃阴学说(叶天士)
一般用于消化系统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糖尿病等。
主
治:“嗉禀木火之质,或患燥热,热病伤阴,
消渴郁火等病”
推而广之:各种癌症放化疗术后。
马宗素
王履
刘叔渊
刘完素
刘纯
麻九畴
汪机
张从正
常德
王纶
葛雍
李子范
虞抟
馏洪
徐彦纯
*另一种方式:如伤寒学派、温病学体系
三、对医家学术思想的评价
1、学术形成的背景 2、历史发展的眼光 3、全面性
① 刘完素、朱丹溪、李杲学术形成的背景。
② 刘完素寒凉解表方,六一汤加葱豉汤与银 翘散。
③ 叶天士胃阴说,朱丹溪治杂病。 ④ 形成病人群,现代以专科分类,过去以治 法分类。 ⑤ 历史遗憾:吴有性“杂气论”
(达原饮)
↓ 王清任→祛瘀
调补
↓ 李 杲→补脾
↓ 朱丹溪→补阴
↓ 薛雪/李中梓→补脾胃
↓ 张介宾/赵献可→补肾
(命门水火)
↓ 绮 石→补虚
②横
—基础与临床的提高
A 学说的形成与地理气候、生活环境、体质
禀赋等密切相关:
刘完素“主火论”─ 传染病流行,气候干燥, 酒
肉食为多,体质强壮。 ↓ 火旺 ↓
朱丹溪“滋阴说”─气候湿热,酒色无度,体质 多阴虚阳亢。 ↓ 阴虚火旺 ↓ 滋阴降火
↓
补中益气升阳
↓
补中益气汤
↓
原理:饮食、劳倦、七情→气火失调、脾胃升失常
推而广之:现代各种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疾患。
邓老——发挥脾胃论思想,治疗各种肌病
(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 性疾病,以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主要病理基础,以 骨骼肌无力和异常疲劳为主要临床特征。
(四)温病学派
中心学术思想: 研究外感温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机
及其辨证论治。
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奠基阶段:(明以前) * 经典对温病与伤寒的认识,尤其是伤寒
学家对伤寒与温病的辨别。 * 河间学派对火热病机的阐发以及寒凉为
治的影响。
②、形成阶段:(明末清初) *温病名家的出现和温病专著的问世。 *以研究温疫见长。
•
《内经》《神农本草》《伤寒》
• (二)发展:汉—晋唐
•
1.养生学:葛洪、陶弘景、孙思邈
《养生延命录》
道家养生
2.医学理论:
王冰《素问注》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王叔和《脉经》
巢元方《诸病源侯论》
3.方剂学整理 孙思邈《千金要方》 王寿《外台秘要》 葛洪《肘后备急方》
(三) 发展 : 宋—明清 1.理论发展—脾胃、相火、命门、温病论 2.分科专业化发展—内外妇儿 儿科 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妇科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外伤科 陈自明《外科精要》
• 新石器时期(史前文明)
• 山西-内蒙-辽宁
• 狩猎+农耕
红山文化-龙图腾
(玉雕龙)
(猪雕龙)
野猪头+蛇
• 文明社会
• (一)农耕文化——黄河流域
•
1.奴隶制 夏、商、周
•
2.封建制 秦—晋唐
• (二)农耕+资本主义早期萌芽—长江流域
•
宋—清
• (三)近代工业化时代—沿海
•
清末—现在
• (一)中医学形成:战国—汉
《神农本草经》 (战国----汉) 《伤寒论》
2、发展 学术思想的延伸和丰富
临床医疗技术的完善与提高
学派、学说、医家
(二)、性质与范围
1、性质:
(广泛渗透性、学术理论性、临床实践性)
研究历代著名中医学家及主要学术流派的学 术思想、学术成就、临床经验的一门课程。
既有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又涉及广泛的医疗 经验,理论与经验相结合,又相当深化的提高性 质的课程。
(三)易水学派
中心学术思想: 阐发脏腑病机及其辨证论治规律。
主要医家: 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宋金) 薛己,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温补学派,明清)
主要贡献: 丰富和发展了脏腑病机学说; 为明代温补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阐发脏腑病机
(开山:张元素)
重视脾胃:李杲,罗天益
脾肾并重:薛己,李中梓 重视肾命:赵献可,张介宾
日照疗法22范围范围晋唐明清具有代表性或贡献较大的医学名家及主要学术流派中医的学术流派中医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中医各种学说学说医家医著医案学派二医学流派的概念及划分二医学流派的概念及划分学派是指在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派别
中医各家学说
总论
一、绪言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内经》
张介宾“肾命说”─“五脏之病,穷必及肾”, 老年
人阴阳俱虚。 ↓
调补肾命水火
B 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的不断深 入完善
中风─宋以前,以外风立论
刘完素 → 火 李东桓 → 气虚 朱丹溪 → 痰 叶天士 → 肝风 王清任 → 瘀
现代认为中风本虚标实,标可由火、 风、痰、瘀所致。
郁证─《内经》“五郁”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 金郁泄之 水郁折之
朱丹溪─“六郁”:气、火、湿、痰、瘀、食
─越鞠丸(栀子、香附、神曲、苍术、川芎)
失笑散
瘀血─补阳还五汤
桃红四物汤
举例一: 脾胃学说(李杲)
一般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结 肠炎等多用补脾、健脾之治法,如四君子汤类。
脾虚下陷,阴火上浮→上热下寒证
主要医家: 吴又可,戴天章
③、成熟阶段:(清代中叶) *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创立。 *温病四大名家的出现:
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
四、学习目的和方法
提高理论水平
目 活跃学术思想
的
拓展临床思路
消除门户之见
归纳比较 方 广泛联系 法 客观评价
多读原著
谢谢各位同学!
(一)伤寒学派
1 收集整理,编次注释(宋金以前) 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 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2 学术争鸣,学派形成(明清)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喻昌,张璐,吴谦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 辨证论治派:以方类证——柯琴,徐灵胎 以法类证——钱潢,尤在泾 分经审证——陈修园,包兴言
续断、狗脊、红花、川椒→热敷
药膳:猪骨炖海带、杞子等 运动疗法:日照疗法
2、范围
晋唐—明清,具有代表性或贡献较大的医学 名家及主要学术流派
中医的学术流派 中医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 中医各种学说 学说、医家、医著、医案、学派
二、医学流派的概念及划分
学派是指在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的不 同而形成的不同派别。
伤科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器械—针、线、刀(柳叶刀、钩刀)、镊、
剪、锥、锤、凿 手法复位 、 小夹板固定、清创缝合 麻醉—曼陀罗、乌头 止痛—乳香 、没药、川椒 治疗创伤三大原则: 活血化瘀、养血舒筋、培元补肾
3.制剂—元朝 熟药(成药) 膏、丹、丸、散
《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4.人才链—师承关系与延续
(二)河间学派
中心学术思想: 阐发火热病机及其辨证论治规律,临床善用寒凉。
主要医家:刘河间(宋金)
张从正(攻邪学派,宋金)
朱震亨,戴思恭,王履(丹溪学派,元明) 主要贡献:丰富了中医火热病机的内容;
成为明清温病学派的先导;
分化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
河间学派
攻邪学派(重视邪正关系)
(火热)
丹溪学派(阴虚火旺病机)
1、一个学派必须有一定的中心学术思想或中 心研究课题。
2、一个学派必须有一批比较著名的人物,从 事其学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3、一个学派必须有著作传世,并产生一定的 社会影响。
学术思想 → 人才链 → 著作和影响
人才链:
*创始人——直接师承/间接私淑
如:河间学派
赵道震
赵良仁
虞诚斋
穆大黄
戴垚
荆山浮屠→罗知梯→朱震亨→ 戴思恭